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决战】
  
  三月,唐军六十万大军陈于安阳河北,史思明亲自率领精兵五万人游荡。
  史思明忽然发动了袭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交战,双方死伤各半。此时,郭子仪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史思明的后侧。如果事态正常发展下去,安史之乱就此结束。
  可惜,老天爷却不失时机地刮起了大风,据史料记载,这场大风“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郭子仪大军大惊,当然,史思明的军队也吃了一惊,两军军士被风吹得到处都是,能跑的都丢盔卸甲地往来的方向跑去,官军往南溃逃,贼军往北溃逃。谁也没失败,老天爷胜利了。
  
  但老天是偏心的,这种情况下,丢盔卸甲、抛弃辎重,对贼军更有利,因为唐军是倾巢出动。一万匹战马,回去一清点,就还剩下三千匹(其余都被吹跑了),甲仗十万件,几乎一件不剩。
  郭子仪整顿队伍,辎重是没办法再找回来了,于是退居东京,断了桥梁。
  唐朝六十万大军连敌人的一根毛都没打败,就被老天爷打败了。史思明要反扑了,东京士民觉得很恐怖,逃窜到山谷躲避灾难。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南奔襄、邓(湖北),诸节度各自溃归本镇。队伍几乎都溃散了,只有李光弼、王思礼二人,整顿军队,全军而归。
  
  【————】
  史思明:最近电脑杀毒,老是能查出许多病毒,我该怎么办?
  李光弼:告诉你吧,你把杀毒软件卸了就查不出病毒来了,这个办法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千万不要告诉第三个人! 
第六十二章
  
  
  郭子仪领军来到了河阳,有人提议,不如就在河阳镇守。这是个靠谱的建议,郭子仪知道,蒲、陕附近,如今饥荒,河阳还算富庶,贼军来了,这数万兵马也能抵挡得住。郭子仪让都游弈使韩游瑰先领着五百骑兵到城内,后军五千兵部相继而来。刚一入城,贼将周挚便领着兵马来争河阳地了。
  因不得其门而入,贼军僵持几日,便挥师赶了回去。
  九军将领也都安静了下来,上表请罪,李亨全部赦免,只象征性地削了崔圆的阶封,贬苏震为济王府长史,削银青阶。
  
  周挚回去以后,史思明也乐颠颠地还军邺南。此时最歹毒的人,当属安庆绪,这家伙得了史思明的援助,取了六七万石粮食,又与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商量出了闭门对抗史思明的策略。此策略,简直能把其余人雷得里焦外嫩,张通儒、高尚惊呼:“陛下,您又要背叛史王吗?”安庆绪一脸无辜,“史王远道而来,臣等应该过去迎接他啊!”安庆绪无奈:“你们愿意去,就去吧。”
  众人离开安庆绪,来到史思明这里拜见,这么祥和的场面,史思明不仅没有高兴,反倒哭了起来。
  
  他流的是感动的泪水,泪流得差不多了,戏份够了,他便送给高尚等人一大堆礼品,让他们先回去。史思明在等,他认为明日一大早,安庆绪就会跑过来见他。于是一口气等了三天,连安庆绪影子的毛都没有。史思明很恼怒,召来安太清,让他去跟安庆绪说。听完安太清的叙述,茫然的安庆绪茫然地看着安太清——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去?
  还是不去?
  去,是一定的。
  但就这么去,肯定不可以。
  安庆绪想清楚了,他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而又近乎疯狂的举动——退位给史思明。
  
  史思明等来了他想见的人,安太清来了,而且是带着安庆绪的“上”表来了。文曰:
  史王功勋赫赫,人心所归,我无才无德,甘愿退位称臣!请待解甲入城,奉上玺绶。
  史思明噗嗤笑了出来:何必如此?
  他随手把安庆绪给他写的信交给了属下,让部下传着看看,以显示自己的位置来得很正当。将士看罢,也很给史思明面子,欢喜鼓舞,山呼万岁。史思明这才以同等地位的身份给安庆绪写了一封回信:
  愿为兄弟之国,更作籓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我还是愿意当个兄弟之国的,以后就是邻居了。咱俩和唐朝鼎足而立,只是你给我称臣,我实在是不敢当啊!)
  
  安庆绪大喜,杀猪,结盟。
  
  安庆绪礼尚往来,带了三百骑兵跑到史思明的军营拜访,等走到营帐,看见史思明那一身打扮,他才忽然明白,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史思明的精锐披着铠甲,拿着刀枪,齐齐立在庭下。安庆绪和兄弟几个到了庭下,情绪激动,忽然给史思明跪下:“臣受不了了,臣丢了两都,久陷重围,不料大王还不念旧仇,搬兵来救。让臣死里逃生,臣摩顶至踵,无以报德!”
  史思明安静地看着稽首再拜的安庆绪,微微一笑,忽然震怒起来,指着安庆绪怒骂道:“丢了两都何足挂齿!可你是人子,弑君杀父,天地不容!你这奸佞小人,我岂能饶你!”
  左右听声奋起,将安庆绪和他四个兄弟,还有高尚、孙孝哲、崔乾祐拉抓死猪一样给扯了出去,操起刀统统杀死了,史思明给张通儒、李庭望等人授以官职。
  
  安禄山先前所有领地,依然还在叛军手里,只不过姓氏改成了“史”。
  和安禄山、安庆绪不一样的是,史思明打仗更有章法。他先让安太清领五千精兵拿了怀州(河南沁阳),就再也不往西扩张了。他考虑着根本未固,还是应该先稳住基础,于是留其子史朝义守相州(河北临漳),自己引大军回到了范阳。
  唐朝方面也正进行着休整,具体调整名单如下:
  以荔非元礼(复姓茄非,就是现在的茄姓)为怀州刺史,权知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又段秀实为节度判官。
  以兵部侍郎吕諲同平章事,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苗晋卿为太子太傅,王玙为刑部尚书,皆罢政事。
  以京兆尹李岘行吏部尚书,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李揆为中书侍郎,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姓第)并同平章事。
  以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
  以河西节度使来瑱为陕州刺史,充陕、虢、华州节度使。
  
  太监李辅国成了所有人都畏惧的角色,从灵武到长安,他专判元帅行军司马事,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如今掌管禁兵,住在皇宫里头,皇帝每有敕书,一般都会让他押署,然后施行。就算宰相也不如他,有事禀奏,一律先告诉他,再行定夺。
  作为一名太监,李辅国自知不如李泌,也不敢自称先生,所以对国家、军事有利的事情,他决不会放心上。反倒是私底下结交众多,因为没有儿子,又认了很多干儿子一类的货色,那些人在朝廷能当官,反了法,在御史台、大理寺当了重囚,只要李辅国一句话,有司立马乖乖放人。
  
  太监李辅国很得意,同僚(也是太监)相伴,不敢直呼其官,只管他叫五郎。一般来说,只有爷们儿才能被称作郎,比方说李三郎(李隆基)、宋三郎(宋江)、武二郎(武松),李辅国先生无有性别,却被人称作“五郎”,这辈子值了。朝廷大员(比方说以前的宰相李揆)见了他,也开始奉承,由原来的“五郎”直接升级为“五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爹”。
  
  李岘新为宰相,见太监兴风作浪,一脸不满,跑到李亨面前叩头,状告李辅国破坏纲纪,专权乱国。李亨见李岘如此诚恳地状告他们,感悟,对李辅国做了处分。这下算是惹恼了李辅国,他闹着转让自己的行军司马之职,好让别人瞧瞧他其实是一个很热爱生活,不喜欢争权夺利的人。李辅国的表演非常成功,李亨怜他,不许。
  可是,这却把李岘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些新安排的职位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元帅郭子仪就给鲁炅做出了榜样。九军溃败以后,鲁炅的大军在相州干起了烧杀抢掠的勾当,鲁炅打仗打得拼命,可眼下部众四散,他想管也管不了。听说郭子仪在河阳屯兵,李光弼也全军回到了太原,仰天长叹,喝了一包药自杀了。(鲁炅原是哥舒翰的手下,身高七尺有余,相貌威武,也通晓书史,他的死,也算唐朝的一个损失。)
  
  史思明还是很淡定的,他在范阳登基了,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立媳妇辛氏为皇后,儿子史朝义为怀王,以周挚为相,李归仁为将,改范阳为燕京。大燕皇帝在范阳整顿军队,不思进取,如果唐朝能正常一点的话,用郭子仪、李光弼杀过来,也能收复河南河北。
  可惜的是,朝廷里头有人专权,实在是嚣张。
  李亨认为,如今专权跋扈的,并不是太监李辅国,而是新任宰相李岘。李岘为什么如此跋扈呢?那是因为他仗着自己是宰相,结党营私,无恶不作。
  
  李辅国对李亨的判断很是赞赏,因为是他害了李岘。
  他是这么干的:
  凤翔的马坊,因监管不严,被一伙强人劫了,天兴县尉谢夷甫杀了那位押官。
  押司就是一个小官,没什么轰动,可他那老婆却并不好伺候。老婆闹起来,告谢夷甫滥杀无辜。这事原本没李辅国什么事,可偏偏这家伙原本就是个弼马温,于是很感兴趣,差监察御史孙蓥审判,审了一遭,结果无冤。于是媳妇又闹起来,又让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等人一起推究,还是无冤。
  媳妇不满,又闹起来,又让侍御史毛若虚接着审。于是毛若虚来了,跟五爷交代完,领悟到了上头的意思,便立了大案,将所有罪过都推到了谢夷甫身上。
  
  同僚御史中丞崔伯阳大怒,跑来问毛若虚,还打算上书弹劾他。崔伯阳来了,却没瞧见毛若虚,只看见皇上李亨坐在胡床上歇息。于是禀奏圣上,说毛若虚附会太监,阿谀奉承,扰乱纲纪。
  李亨大怒,将崔伯阳骂了一顿,贬为高要尉。
  其余不附会李辅国的,也都各自贬官、除名、流放,李亨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因为毛若虚说过,这帮人偏袒了朝廷官员,将罪责归在一名小吏身上,是国家之大不幸。所以李亨怒了,他为祖国的未来担忧。
  
  李岘,也本没他什么事,可惜刚直不阿的人都有实话实说的毛病,这么多人被冤枉,他又开始管闲事。这一回李亨受不了了,大怒,认为李岘就是这伙人的同党,不由分说,贬为蜀州刺史。
  李亨是这么对人说的:“李岘想专权,哼,门儿都没有!如今被贬蜀州,朕觉得已经够仁慈的了!”
  
  不久,毛若虚官拜御史中丞,威震朝廷。
  这是一个阴险毒辣的人。
  
  【天涯微博】
  李辅国:我昨晚吃了两斤饭,但是称体重却少了十斤,为什么?
  李岘:你中途拉没拉屎?
  李辅国:拉了!
第六十三章
  
  太监一直都无法蛋疼。
  所以太监的心理都是很变态的(高力士一类的除外),整人让太监们很欢喜,太监鱼朝恩见李辅国这么霸气,也跟着使横。李辅国整垮了李岘,他也要整垮一个人,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身为元帅的郭子仪,刚刚整顿好军队,就不幸成了鱼朝恩的人选。
  
  鱼朝恩之所以整郭子仪,主要原因还是两人不对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鱼朝恩太不是个东西。郭子仪功勋彪炳,鱼朝恩不好下手,可如今他败了,六十万大军竟然丢了多半,为国家创造力了多少损失?说到这里,鱼朝恩悲痛万分,屡屡进谗言蒙蔽李亨,将郭子仪说得一无是处。
  好人最怕说,有德行的人,有功劳的人,一旦被人恶意诽谤,就算是假的,那旁人多半也会假装信了。
  
  只有李亨不是假装的,七月,他一怒之下,听了鱼朝恩这小太监的话,把郭子仪召回了京师。郭子仪临行,士卒拉住他不让他走,哭着说:“大人就不能求求中使(太监)吗?”郭子仪说:“我求了,没用。”于是上马便走,一路往西,奔向长安。事情越来越凄凉了,让人稍感温暖的,是取代郭子仪的,是李光弼。
  李光弼怕太监陷害,表示愿意让一位亲王当元帅,自己当副元帅。就这样,赵王李系就成了天下兵马元帅,跟随李光弼一起出征。李光弼领着河东的五百精骑赶赴东都,来到了军队。
  李系也见识到了李光弼的厉害,他号令一出,士卒、壁垒、旌旗、精彩皆变。整整齐齐,没有一个掉队,也没有一个抢先。
  
  朔方的将士更喜欢郭子仪,因为郭子仪宽,李光弼严,两位大将,一位主打感情,一位主打纪律,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说起来轻巧,将士们并不领李光弼的情。他们怀念郭子仪(郭子仪走的时候便是明证),讨厌李光弼。
  可元帅来了,话你还得听啊。
  左厢兵马使张用济还在河阳,李光弼下檄召他。张用济怒了,他知道李光弼这是在怀疑朔方军。
  
  张用济的计划是,令精锐杀到洛阳,将李光弼囚禁起来,上表请郭子仪回来,看他这个不会笑的家伙还牛气不牛气。可是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却极力反对张用济的计划,既然李光弼怀疑你谋反,你现在把他撵跑,请回郭子仪,你就真是谋反了。张用济唉声叹气,一个人骑着马去见李光弼了。
  然后他死了。
  李光弼杀了他,理由是他迟到了。
  
  仆固怀恩颠儿颠儿跑来,李光弼接见了他。
  李光弼这人太严肃了,仆固怀恩却也不怕他。弄不好,仆固怀恩也得死。但仆固怀恩早就准备好了,刚刚坐下不久,就有人奏报,说有精锐五百跑来,好像是朔方的。李光弼的脸一下变成了猪肝,刚要发作,却见仆固怀恩跑了出去,跳将起来,破口大骂:
  “你们这帮兔崽子,谁他妈让你们来的!(语汝勿来,何得固违)”
  ……
  仆固怀恩的目的达到了,李光弼同志见仆固怀恩骂得凶残,走来安慰他:“士卒追随将领,也算不上什么罪。”
  
  仆固怀恩笑了。
  几日后,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仆固怀恩兼了太常卿,进爵大宁郡王。这位勇冠三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终于让李光弼也服气了。
  
  差不多和仆固怀恩一起,潞沁节度使王思礼也兼了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王思礼一直记挂着一场战争,那是潼关之战,他的马中了流箭死了,大军都在溃逃,他却没了战马,正着急,有一名士卒将自己的马给了他。王思礼问那人姓名,那人不告而别,飞快跑了。后来几个月,王思礼一直寻找他,却一直没找到。等到了河东,有人诬告代州刺史辛云京。
  辛云京还是很怕王思礼的,此时,那位救过王思礼的小兵出现了,因为他就是代州刺史辛云京的手下。
  
  小兵说,我还是对王公有点交情的,我去,使君必然有救!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这位名叫张光晟的小兵走了出去。他来到了王思礼的营帐,王思礼见到此人,指着他说不出话,竟然哭了起来。他牵着张光晟的手,千恩万谢,引他同坐。后来,王思礼就和张光晟成了结拜兄弟。张光晟说出了辛云京的冤情,王思礼说:“他的确有罪,可为了你,我就不问了!”
  这日,擢张光晟为兵马使,赠金帛田宅。
  
  可见,王思礼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差不多和王思礼一起,宁国公主归宁了。
  宁国公主,李亨的女儿,生母不详。宁国公主一生坎坷,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又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李亨争取回纥相助,便许了这桩婚姻。老可汗老得要死,宁国公主却还年轻。走的时候,李亨哭了,对宁国说:“你这次去,是去当可敦,要当就当个好可敦……”
  宁国公主反倒安慰李亨:“国家多事,我不去,死的人更多,连家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其他?能救国家,虽死无恨!”
  
  于是到了回纥,然后可汗死了,需要她陪葬,美其名曰“入乡随俗”。她说:“回纥仰慕大唐风范,才把我请到这里来,为的就是让我来当做教化。你们如果是风俗好,干嘛不远万里和大唐和婚?如今我要殉葬,反倒是唐受你们的影响。”众人面面相觑,却见宁国拿出刀子,割破了自己的脸,哭了一场。
  回纥心满意足,放走了已经毁容的宁国公主。
  可是,留在回纥的还有一个“小宁国”,曾是老可汗的媳妇,宁国公主回到长安,他们却不放小宁国,于是,小宁国成了叶护的媳妇。
  
  差不多和宁国公主一起,李光弼成了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但眼下,最要命的并不是北边的史思明,而是南面的康楚元。八月十二日,759年)八月十二,康楚元、张嘉延起兵作乱,占襄州,襄州刺史王政逃到了荆州。李亨让将军曹日升往襄州慰谕康楚元,贬王政为饶州长史,以司农少卿张光奇为襄州刺史。
  可惜,康楚元不从。
  于是开始打,韦伦(韦见素堂弟)发兵讨伐,活捉了康楚元,缴获租庸二百万缗(贯),
  
  但二百万是不够发军饷的,李亨令绛州铸乾元重宝大钱,外围弄成重轮箍,以一当五十。于是,流行钱币的面值出现了,有了一文、十文、五十文三种。当然,重量是不能造假的。百官提议,军队没有军饷是不可的,先给军队俸禄,让大家好好打仗。
  眼下,史思明瞧明白了,他让儿子史朝清守范阳,命诸郡太守各将兵三千,往河南开拔,分为四道,使大将令狐彰将兵五千,自黎阳济河到滑州,史思明从濮阳,史朝义从白皋,周挚从胡良过河,会于汴州。
  
  贼军的行动,让目光敏锐的李光弼瞧见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最不该找的人——许叔冀。害死张巡的元凶,不是贺兰进明,就是这位许叔冀。李光弼交代说:“你能给我守汴州十五日,我的大军就能来!”
  许叔冀答应了,于是李光弼回京请示。
  在这期间,史思明只和许叔冀小打小闹了几场,许叔冀便领着濮州刺史董秦、将军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人投降了。许叔冀成了史思明的中书令,史思明收了这几个人的一家,放在别处当人质。又让大将南德信与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数十人围攻江、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贼军和唐军的实力,其实相差不多,史思明得了汴州,便往西攻打郑州。唐军将领有两种观点:
  第一, 贼兵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退守潼关。
  第二, 两敌相当,贵进忌退,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做长臂猿状。
  
  第一种观点的作者,是留守韦陟;第二种观点的作者,是李光弼。李光弼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跟韦陟是这么说的:“要论朝廷礼节,光弼不如公,可论军旅之事,公必不如光弼。”这句话说得,韦陟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了。
  判官韦损问曰:“洛阳是东都,侍中怎么不守?”
  李光弼:“太拖累了,想要守它,汜水、崿岭、龙门都应置兵,你是兵马判官,你觉得你能守住吗?”
  
  这次真玩大的了,李光弼下通牒,让韦陟使帅东京官属逃往长安,又牒河南尹李若幽让他领着百姓逃窜,把洛阳弄成了一座空城。李光弼先生,则在河阳储备起来,又领着五百骑兵晃悠。
  此时,史思明的游兵也刚好到了石桥。诸将问李光弼,贼军就是是从洛城北进军,还是从石桥入城。
  李光弼很淡定地:“石桥!”于是,领兵,举着火炬,大摇大摆慢慢行走,灯火通明,大部队连夜赶到了河阳。
  
  贼兵见李光弼那么大胆,不敢靠近。可只有李光弼知道,运到河阳的粮食,只够吃十天的,而且是只够两万人吃十天的。史思明不想跟河阳死磕,于是领兵杀入洛阳,入城以后,大呼上当。他发现城内狗屁没有,除了建筑,就是空气,连马粪都没个他留下。忽然想起李光弼就在他们后头,也不敢入宫玩耍,只能退守白马寺南,筑月城于河阳南。
  郑州、滑州相继沦陷,韦陟、李若幽两位可怜的仁兄,不能再郑州等地办公,只能在小小陕县,惴惴不安,等待李光弼凯旋。
  
  李亨受不了了,十月,丁酉,他下制,朕要亲征史思明!
  一时间,群情激奋,大家汇集起来,举着拳头呼喊,泪流满面,民情上达,两个字:
  不行!
  
  【人人状态】
  史思明:我的靓照,大家轻砸~~
  李亨:哈哈,哈哈,笑死我啦
第六十四章
  
  
  史思明行动了,河阳,骁将刘龙仙已经来到城下挑战。
  先来介绍一下刘龙仙,此人凶猛,为贼军骁勇。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在城下吆喝谩骂,一只脚抬到马脖子上搭着。刘龙仙的嘴大概是最近一段历史中,和夫蒙灵察同志并列第一的一位仁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