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明白你的想法是错误的!李希烈这么想。
第二十七章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戊戌,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兵万余人征讨李希烈,又诏诸道兵马共讨。哥舒曜行至郏城,遇李希烈前锋将陈利贞,击破之。
三月,戊寅,江西节度使曹王皋大败李希烈大将韩霜露于黄梅,斩之。
辛卯,拔黄州。
随后,淮宁都虞侯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押牙姚憺、韦清(以上都是李希烈的人)秘密与李勉密谋。李希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窘场面,内部细作的计划是,周曾等人正赶上李希烈派三万大军猛攻唐朝大将哥舒曜,于是扭头向李希烈杀去,身在大营的王玢、姚憺和韦清,是周曾的内应。如果进展顺利,将要奉颜真卿为节度使……但进展相当不顺利,因为周曾、王玢、姚憺都被李希烈杀了,唯有韦清活了下来。这还得感谢周曾等人嘴巴严实,互相不揭发,韦清找了个机会就跑了。一场原本轰轰烈烈的杀贼行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李希烈同志的现场秀。李希烈上书一封,表示先前所有罪过都是周曾的错,连颜真卿被扣留也是他的错,臣李希烈诚心悔过,等待朱滔救援!
当然,李希烈在上书中没说最后一句,他把颜真卿软禁在龙兴寺。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领着官军来看的时候,李希烈出兵大战,官军惨败而归,张伯仪丢了旌节,单身脱困,其余人马全部被杀,而旌节被李希烈捡到了。李希烈很开心,拿着旌节,提着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脑袋,来到了颜真卿面前。
“看看吧,死心眼儿!”颜真卿知道一定是官军惨败,于是号哭投地,昏厥了过去。等再醒来的时候,他不再和李希烈的人交谈,一直闭口不言。
朝廷方面也渐渐被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各地藩镇搅扰得疲惫不堪。首先让大家过上苦日子的,是在京城招募猛士的神策军使白志贞(兼职京城召募使)。为了凑人数,他请求先前诸位曾经当过节度、观察、都团练使的人,不问他们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勒令所有子弟领着奴仆,自备装备前来从军。
当然喽,你自备武装从军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朝廷可以考虑授以五品官。如果李渊在世,指不定会被这种学自己学跑偏了的做法气糊涂。
比这更过分的还有,那就是“税间架、除陌钱”。所谓“税间架”,跟按照房产数量计算税收差不多一个概念。每两架为一间(一边事堂屋,一边是偏房,这算是一间屋子),屋子多的纳税两千,屋子中等多的纳税一千,屋子少的纳税五百。官吏入屋计算,实地勘察,光棍儿也得交五百钱(差不多可以去死了),普通人家都有好几间屋,就得交十贯二十贯,有的人家当年年轻不懂事,家里穷,但盖屋很卖力,于是盖了很多房子,房子小巧玲珑,多达百间,成了纳税大户(出钱动辄数百缗)。
有规定,如敢匿一间,杖六十,有举报者,奖赏五十贯。照这架势,没屋的还得给他纳裤衩,就差狗窝没纳税了。
所谓“除陌钱”,是指,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做买卖,每一贯(一千文)都要拿出五十钱来交公,其他物品,一律以文钱为准。按照规矩,依然规定如敢于隐藏交易的事实,则挨打六十大板,罚款两千文,奖赏告密者十贯钱,赏钱从被告者身上出。这是一种和丈量房屋收取住房费用的税收形式是一样一样的,属于能够顿时缓解财政赤字的税收形式。在老百姓看来,当朝很让人失望,没有感受到创新型社会,只感受到了创新型税收。一时间,怨声载道,远近哀苦。而之所以有司拿关中百姓当刷卡机,不是因为关中人好欺负,而是因为李希烈不好欺负,军队暂时打不过李希烈,而李希烈又霸占了南通的道路,南方财富进不来,北方使者过不去,只能从这一片神奇的地方继续割肉。
卢杞当朝,上糊弄李适,下鱼肉百姓,害了颜真卿后,他又害了大有名望的李揆,李亨曾经这样赞扬过李揆:“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故而人称“三绝”,而李揆又是个忧国忧民的人,所以他就该死。颜真卿去李希烈那里死,这个李揆,也快八十岁了,可以出使吐蕃,去高原反应反应。李适也曾疑惑,你说让这么一个一代重臣他老人家去吐蕃高原,岂不是太苦了?卢杞是这么说的:“李揆这样大年纪的人都能去,以后派哪个六七十岁的去,他们谁都不敢推辞自己年纪大了!”
李揆去了吐蕃,吐蕃酋长张口就问:“听说大唐第一人李揆是你,是不是?”看样子,吐蕃也想学李希烈,把人物给留住,为我所用。李揆冷冷笑道:“他是个人物,如何肯来,我才不是!”就这样,李揆出使完毕,下了高原,当即就气绝身亡了。而身在朝廷的卢杞,表面上装得一脸苦逼相,实际上内心早就乐开了花。连颜真卿和李揆这样的人,都被卢鬼子害了,其他人就更不敢说话了。
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世界,从不缺敢于在老虎嘴边拔毛的人,敢这么做且能垂名青史的,一定不是凡人,凡人只会在一边围观颤抖。有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在李适当太子的时候就曾经上奏,要求朝廷驾驭权柄,分散大将财权,加强关中武备,稳定人心。等李适登基,便立即召他为翰林学士。在这个位置上,他还是尽情捅词儿,指责,因为李适的不信任,致使朱滔、李希烈接连不断造反。他给李适指出了一条明路,那些派遣出去的神策六军李晟等人的节将子弟,基本上属于无用人群,打仗不能是“重在参与”,他们去了怨声载道,召回欢天喜地,所以赶紧让他们回来,别吃着粮食不办事。另外,明里下敕,泾、陇、邠,宁等州,严备封守,口头上却说不再发兵,让百姓安居乐业。最重要的,是罢了京畿州县间架等杂税,人心稳当了,国家固然安定。
说这些话的人,名叫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的进士。李适没有看走眼,在未来,这个人还会继续与奸臣死磕到底,而且主持文学,提拔后进,广开言路。他主持的进士科举,在其中一场中诞生了无数奇才。韩愈、欧阳詹、李观……共八人登第,时称“龙虎榜”,誉为“天下第一”。
王夫之曾经这么议论:“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唐朝能够再次转危为安,全都是陆敬舆的功劳!)”可见,现在还年轻的陆贽被李适看中,那也是非常应该的。但让陆贽郁闷的是,在他的长篇大论,字字珠玑的炮轰之下,李适却并没有采取其中任何一条意见。李适认为,他的建议的确好,但眼下这种情况,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陆贽的上书没有被采纳。
于是,在战场上,神策军李晟和他所率领的旧使子弟们的效果就出现了。
李晟是一个热爱进取的人,现在他正谋取涿、莫二州,目的是断绝幽州和魏州之间来往沟通的道路。他和一帮人,将朱滔旗下易州刺史郑景济团团围在了清苑,一围就围了一个多月,死活打不下来。
李晟很有能耐,当初也是王忠嗣选中了他,号称“万人敌”,武艺非凡,也适合当将军。只是正如陆贽所说的,六军的构成乃是世界罕见的自备武装、高官子弟,想要打赢一场仗,那还得问问朱滔兄睡没睡着。然而朱滔是不会在打仗的时候睡觉的,眼见属下被困,于是令人留守,亲自率领一万五千骑兵杀入清苑,将李晟击溃。这一仗下来,没能沾反军一丁点儿光,反倒被朱滔沾了大便宜。
李晟退守易州(河北易县),被气得大病一场,大军无主,只能继续退缩到定州(河北保定)。而滔哥取得了清苑大捷,觉得自己很牛,在这种打鸡血的状态下,他接见了王武俊同志派来的使者。王武俊先生,之所以专门派使者来见朱滔,那是因为当初情况紧急,朱滔让他退守魏桥,可等清苑大捷后,这家伙观望不退,继续留在了瀛州(河北河间)。来见朱滔的使者,官位给事中,名曰宋端。
宋端书生,读书一目十行,是个总认为自己很牛的人物。来到同样认为自己很牛的朱滔面前,这俩人的仇恨开始了。首先是宋端同学言辞不逊,然后是朱滔的愤怒:“回去告诉你们的大王!我朱滔最近身体不舒服(热疾,即中暑),所以暂时不南回,两位大王以为我是贪图什么?我为了救魏博,叛了君上,抛了长兄,已经这么不要脸了,要是两位大王还这么怀疑,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宋端悻悻地点着头,说走就走,回到王武俊军营,把朱滔的话添油加醋地叙述了一遍。王武俊本来就因为上次的事生朱滔的气,这次他还拧上了!宋端的语气很到位,气得王武俊咬牙跺脚,但为了前途,他还得忍住火气去找马寔(朱滔的亲信),跟他解释解释。老马带着王武俊另派的使者,又跑回去跟朱滔解释:“赵王知道宋端无礼,已经骂了他一顿了,赵王也没其他意思!”朱滔见对方都赔礼道歉了,也就乐呵呵地捎信解释恩怨,嗨,无所谓的事儿,淡定,淡定。
但王武俊却淡定不了,行啊,朱滔,好啊,朱滔,你每次都让别人撤退,你自己往前搜刮财货霸占土地,你以为我们真把你当盟主了?我还告诉你,你他妈别跟我来这套!走着瞧,总有一天我让你爬着来见我!
王武俊同学,生气归生气,也不至于恨朱滔恨那么狠。到了秋天,朝廷派出了豪华阵容大将刘德言、宣武将唐汉臣等人,率领大军,与淮宁大将李克诚大战。然后,官军惨败而归,原因是他们领的是神策军,而神策军是一帮富二代当小领袖的。在这种情况下,唐汉臣还领着一万兵马去救襄城。有人提出,与其营救襄城,不如突袭许州,许州被困,襄城之围自然就解开了。
第二十八章
提出这个方案的,就是李勉,人是个好人,方案是个好方案,所以众人赞同。那就执行吧,于是派出去两位大将,领军突袭许州。才走了几十里地,大军就狼狈蹿了回来。他们没碰见一个反兵,也没碰见反军的一根毛,更没碰见反鬼,只是大将们接到上级命令,李适下诏,狠批这帮人抗旨擅自行动。而策动李适发飙的,不是别人,是一直以来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脸欠揍但看起来忧国忧民的卢杞。
军队是这样的军队,命令是这样的命令,想打胜仗?嘿嘿,去死吧您呐!两军狼狈回撤的时候,他们终于碰见了反军无数,去的时候没有,那是因为人家李克诚不知道他们要去,回来的时候有,是因为有斥候汇报唐军回撤。李克诚死活想不明白官军为啥又回来了,也不管那么多,埋伏兵马,杀他个人仰马翻!一场大乱下来,唐军死了一多半,唐汉臣溃败,逃到大梁,刘德信也逃到了汝州。李希烈元帅见指挥游兵大肆剽掠,一口气杀到了伊阙(河南洛阳龙门)。
李勉只能出动自己的将领李坚,领着四千兵马去守东都,可是李希烈却死死地堵住了军队的过路。李适认为,一败涂地,归根结底是因为各部队互相不统一。于是下旨,以舒王李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改名李谊,友谊的谊。以户部尚书萧复为长史,右庶子孔巢父为左司马,谏议大夫樊泽为右司马,其余将佐,皆选中外之望(有名望的人)。简单介绍一下啥叫“中外之望”:
萧复,萧嵩孙,李隆基外孙,勤于政事,正直廉洁,政绩为朝中第一;
孔巢父,孔子三十七代孙,年轻时和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六位好友隐居泰安府徂徕山,号称“竹溪六逸”;
樊泽,草民一个,开元年间靠自己的牛劲进入朝廷,曾经把杨炎吓得够呛,遂成好友,喜兵法,善骑善射,力大无穷,三军震伏……
总之吧,为了搞定李希烈,李适算是拼了血本了,以泾原等诸道兵马营救襄城。当然了,要奉旨出征的时候,已经是初冬时候,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领着五千多位士兵,冒着冷雨来到京师听旨。这些都是姚令言辛辛苦苦募集来的,多半还都带着自己家的亲戚参军,走这么老远的路,还冒着雨,路过京师,还是你请人家来的,最起码,你当皇帝的该不该先摆上一席的酒肉,不,一茶几、一小碗也行,犒劳一下,提前发一月工资,家里头的老人都快饿死了啊皇上。可是丝绸之类的犒赏是没有的,酒肉也没有。军队丧气至极,直接被发配去浐水,这才下诏让京兆尹带着饭菜来慰问大家。
这尼玛是当初那个出新政策放飞鸟兽关爱百姓的好皇帝吗?太坑爹了吧!
大家看着这些饭菜,急了,青菜汤、粗米饭(里头有细沙)、野菜汤、更粗的米饭(里头有沙砾)……(诏京兆尹王浐犒师,惟粝食菜啖)!大家伙本来一顿子火气,被这顿饭气得头冒青烟,一脚踹上去,踹翻饭菜:“我们就要战死沙场,连顿饭都吃不饱,别指望我们为你卖命!”“对!听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杀进去抢了!”于是鼓噪前进,以极快的速度返回京师。参军报国者不多,为了一家生活才是参军的主要目的,大家只是想要吃顿好饭,你克扣百姓财产,王公一个个山珍海味穷奢极欲,府库富得流油,却让我们为你们卖命?哼,您当我们弱智是吧?
军队之所以能闹哗变,是因为姚令言此时正在禁中等候召见的消息,听急报说军士回来闹了,大惊,骑马奔到长乐坂,碰见那几千人大呼小叫。军士见到这个姚令言,是的,要么就是皇帝老儿死抠,要么就是这家伙克扣!杀了他!军士乱了起来,纷纷拿箭射姚令言。姚令言抱着马头,鼠窜突入乱兵之中,大呼:“你们错了!东征立功,何愁不富贵?怎么能干这种灭族的事?”
军士不听,簇拥着姚令言继续往西走。到这时刻,李适才下令没人赐他们两匹布帛,权当安慰。……两匹布,打发要饭的呢!又闹起来,开始拉弓射那个传旨的太监(众益怒,射中使)。死了一个太监后,李适又孜孜不倦地派太监,到了通化门外,太监出门,被人群殴致死。浩浩荡荡的军士,外围有无数瞧热闹的民众,闹事的五千人,瞧热闹的数万人,整个长安乱了套了。
百姓不怕死?
怕啥?既然活着比死了还难,死有什么好怕的?临死前还能瞧热闹!况且这帮闹事的扬言说了:“你们别怕,我们不夺商货!我们闹了,就不收税了!间架、陌钱,统统取缔!”“万税!万税!万万税!”于是人越来越多,最后,李适派出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前去抚慰,普王李谊、翰林学士姜公辅。两人到了丹凤门前,瞧见门外几千兵士一脸怒气,而小民聚观者,泱泱地充满了整条大街。可见,当一位好皇帝,你励精图治积极向上没错,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百姓的苦处,其他做得再好也没用。
李适是有绝招的,他有禁兵。
但就连这最后的防线,也让神策军使白志贞给腐败了。白志贞的主要业绩是,把东征军士死亡名单隐瞒下来,朝廷却还要按照人头发军饷,他从中吃空头。当然,等到后来李适让他招募禁兵,他也就吃到了李适的头上。他知道招募禁兵如果实际上没有这个人,他的罪责会非常严重,所以他广开门路,让长安市井的富二代宠任名额,理论上应该在禁中守卫,实际上却在外城浪荡。(受市井富儿赂而补之,名在军籍受给赐,而身居市廛为贩鬻)
当时司农卿段秀实上言:“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李适不听,到了现在,李适吃到了苦头。派禁兵出击讨贼,全城传唤禁兵集合,无一人报道,而那帮哗变军士已经斩关而入。像这种情况,逃吧,沿着曾祖李隆基给设计好的线路。李适带着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从林苑北门出去,在王贵妃的身上,揣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传国玉玺和氏璧。能跟着李适同志逃跑算是幸运的,虽然有些狼狈,那些没能跟着跑的诸王、公主有十分之八。
目前能看见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自从鱼朝恩等人被杀后,太监就再没有兵权,跟着李适跑的,就多了百十来个太监。普王李谊领着太监组成的应急旅在前护卫,太子李诵外加几个勇猛的小兵殿后。还有好消息,事发之时,司农卿郭曙(郭子仪之子)正领着几十个部下在上林苑中打猎,听说皇帝起跸,立刻突入,尾随护驾。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在军中教授射箭,闻讯,率领麾下四百人前来护驾。人数不算少,但比起五千多有备而来,怒火冲天的士卒,这不到加上拖家带口不到的一千人,根本不足以震慑对手。
还有个更可怕的念头,在随从姜公辅的脑海中蹦了出来。现在哗变的军士没有领导者,还算好说,一旦他们劫持人质,奉一位有能力的人为帅,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个被哗变军士推举的人,只有一种可能——朱泚。于是,他叩马上谏:“朱泚现在被废在京师,心里头不痛快,他弟弟朱滔已经叛乱了。臣曾经说过,陛下如果不能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倒不如杀了他痛快,现在乱兵如果奉他为主,以他的能力(朱泚和郭子仪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将),后果可想而知。不如立刻派人召他,必须让他奉召同行!”众人边走着,李适边扭头听人说话,越走越快:“来不及了!”
南牙(即南衙)上班的文臣,也刚听说有哗变,群臣不知所措。在中书省,我们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从高墙翻过,后头还跟着一个。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杞,一个是关播。可就算他俩是宰相,也不知道李适现在跑到哪儿去了。最后,只有白志贞、王翃、御史大夫于颀、中丞刘从一、户部侍郎赵赞、翰林学士陆贽、吴通微等人,一口气跑到了咸阳,总算追上了大部队。
哗变士兵没遭遇任何抵抗,已经咋咋呼呼跑到了大明宫,登上含元殿。有人高呼:“天子已经跑了,咱各自求富贵喽!”万众欢腾,争相杀入府库,抱金子,脑袋不好使的还抱布帛,能拿多少拿多少。既然是“万众欢腾”,那么,随从五千士兵来的,就一定有小民,一窝一窝扎堆冲来,见士兵抢东西,也跟着进来搬,来回跑了好几趟。几万小老百姓争相涌入皇宫,有的挤不进来,便开始闹腾,在街巷实施抢劫。坊间商户和小民无奈抱成一团,里户相互自守。
一开始,哗变士卒还只是不满,现在完全是作孽了。被裹挟的姚令言也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他自己得死,还不如帮这群人一把,让事变成功算了。于是他告诉了乱兵一个谋略:“如今大众无主,不能持久,朱太尉现在赋闲在家,我等不如奉他!”众人许诺,派出百骑去迎朱泚。被李适冷实施软暴力,忍受了许久的朱泚,出现在了含元殿,大设警戒,自称六军统管,不久后,他徙居白华殿(宫内的,普通殿),对外张榜:“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闲朝礼,辄入宫阙,致惊乘舆,西出巡幸。太尉已权临六军,应神策等军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禄食者,悉诣行在。不能往者,即诣本司。若出三日,检勘彼此无名者,皆斩!(闹事儿的这帮将士在外待得太久,不知道朝廷礼节,致使天子吃惊西逃。朱太尉已经驾驭六军,神策军士、文武百官,凡领着工资的,全都去皇帝行在,不能去的就来拜朱太尉。三日后,太尉将检勘众人,两头都不顾的,斩!)”
如果理解能力还算可以的话,可以知道,朱泚的意思是他坐镇下来,是想着有朝一日迎回车驾的。所以,当他下达榜文后,百官纷纷入朝来见,提到了此事。朱泚的脸跟别人欠他十万块钱不还似的,拉得老长,群臣不敢再说,等退朝后,一部分人便撤离长安,跑到了咸阳。而朱太尉,却在秘密召见回纥使者,回纥使者劝他,灭了李适算了。朱泚很高兴,但他担心,担心不能灭了李适,反倒被李适灭了。为了展现自己的领军风采,朱大人故意让诸军阵列在前,大半夜的从苑门出兵,白天从同化门再进来,来往不绝,人很多的样子,每来回,兵士都拿着砍刀,做战斗状行走,用以证明自己很牛。(泚夜于苑门出兵,旦自通化门入,骆驿不绝,张弓露刃,欲以威众)
第二十九章
有人劝朱泚,想要干成大事,就必须重用士大夫,建议关闭十城门,严禁朝中人士出城。接下来,朱泚便重用了那些昔日里不得志的人,同时,有无数人因为听说朱泚已经霸占了长安,投奔而来:
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李忠臣,人物,曾被李适削去军权,被朱泚启用为皇城使;
太仆卿张光晟,颇有节义,但个人状态尤其自恋,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人物,被朱泚启用;
工部侍郎蒋镇出逃,坠马伤足,被朱泚抓获,启用;
源休,才华横溢,不为朝廷重用,被朱泚启用为京兆尹、判度使;
都官员外郎彭偃,文学家,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