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李适很容忍藩镇,他克制、克制、再克制,但他克制不住!
李适将镜头瞄准了罪该万死的吴少诚,可你让谁去打?
必须要说的是,在这十年里,亲信们都死了,李晟、马燧、刘玄佐、李抱真、田绪、董晋、李自良、严震……全老死、病死,留下一帮新兵蛋子。李适下令,恒冀、易定、陈许、河阳四军联合作战,围剿吴少诚。
可惜,吴少诚的骡子不是吹的,四军士气太差,装备不良,接连战败。此外,诸军面临的问题依然是没有统帅,进退不一。既然都是打仗,又没人调度,那咱就挑好打的地方打。于是,诸军纷纷往敌兵薄弱的地方蜂拥而去,留下最精锐的骡子军没人搭理。
战场最无情,谁在乎你怎样无辜?
吴少诚瞅准机会,在小溵水来了个突然袭击,暴打诸军最薄弱的地方,渗透精锐之处,打得诸军丢盔卸甲,落荒而逃。吴少诚开始收拾残局,残局上有很多好东西:成套的器械、完好的马匹、盔甲、辎重、粮草……
咋办?
中尉窦文场出来替李适排忧解难,他推荐的是夏绥节度使韩全义。该生勇猛善战,统军严格。就这样,这个出身神策军的将领韩全义成了“蔡州四面行营招讨使”,十七道兵全部受他的节度。事实上,吴少诚是不会把韩全义放在眼里的,因为……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三月,骡子军突袭唐州(河南泌阳),杀死监军邵国朝、镇遏使张嘉瑜,抢了一千多个百姓,大摇大摆地跑了。
吴少诚这才发现,诸军加上新上任的宣武节度使韩弘的三千精锐,的的确确很厉害,骡子什么的也就显得不那么牛了。可不久后,吴少诚又发现,老天是在帮自己。吴少诚之所以不把韩全义放在眼里,那就不禁要问,韩全义是个什么东西?
答,韩全义,本普通小将一枚,曾抢掠财产,贿赂太监,得了大帅职称,有二十分的成绩,拿的是满分的职称,实乃不世出之蠢才!
面对嚣张的吴少诚,韩元帅怒了,宣布开会讨论作战方案。
与会者对敌军的行为进行了深入而又死磕的讨论,除了韩全义,其他几十个监军清一色的太监。一群人帐中唧唧歪歪,你一言我一语,废话一大堆,问策略一个都没有,你不同意我,我不同意你。行军打仗不讲究民主,也只有在韩全义的营帐里,才能体现出民主的优越性。更加离谱的是,这帮废物从春天开会,一直开到夏天,居然还没做出决议。
天热得出奇,困守驻地,瘟疫爆发。
韩全义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天天蹲在营帐里,吃着西瓜和一帮太监开会。基于此,可以断定,此军士气低落,主帅傻缺,因此,吴少诚大将吴秀、吴少阳等人,在溵南广利原发动了袭击。对方已经杀过来了,诸军不能呆着,于是猝然应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骡子们还没冲到地方,连根毛都没碰到的时候,诸军瞬间崩塌,抱头鼠窜,留下一堆的好东西。(锋镝未交,诸军大溃)
吴秀趁机追杀,一口气打到了五楼城,好在,五楼城有高城保障,韩全义大军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吴少诚领军进攻五楼,诸军出击,大败,就这样,贿赂高手、军士白痴韩全义同学只能选择连夜脱逃,退守溵水县城。
吴少诚又进逼溵水,于诸军驻扎地数里远的地方置营,打都没打,韩全义就率领大军火速逃亡,退守到了陈州(河南周口)。
诸军搞明白了,合着不是来打仗,是练习老鹰抓小鸡儿呢!你才是小鸡,你们全家都小鸡!诸军中,多数都想明白了,也不跟韩全义逃跑了,宣武、河阳兵趁机撤退,只留下陈许将孟元阳、神策将苏光荣还在追随韩全义继续做游戏。
可是,退了又退,退无可退,还能往哪里跑?
逼到份儿上的韩全义,决心爷们儿一把,于是跑到陈州,去叫陈州刺史开门——他决定在陈州死守。
陈州刺史刘昌裔气疯了,登上城墙,高呼:“天子让你征讨蔡州,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昌裔不敢接收,您就在外头扎营吧!”也不能怠慢这混球,于是带了牛肉和酒菜,出来犒劳了一把韩全义,把韩全义感动得不行。
也许正是因为太感动了,韩全义军试着与吴少诚打了一架,杀了吴少诚两千人。战术运用得很成功,官军理应乘胜追北,因为吴少诚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了追官军,丢下粮食饿着肚皮跑这么老远!
可惜,韩全义的军士智商偏低,由于急着追,追得路太远,半路自己军队也没吃的了,只能撤回蔡州(河南汝南)。中场休息期间,韩全义回朝请功。
【诗歌论坛】
吴少诚:在天愿作比翼鸟,鸟、鸟、鸟……额……哪位才子能接下一句?
韩全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同圈猪!
吴少诚:韩大帅,好诗,好诗啊!
白居易:……
第五十三章
军司马崔放诓德宗
皇太子李诵成帝王
李适应该愤怒了吧?
李适没愤怒,因为惨遭败北的韩全义被窦文场夸成了大英雄,李适很高兴。
全义可好,全义辛苦,全义怎么了?怎么没来?什么?病了?是打仗累得吗?日夜操劳啊?嗨,有这样的大将,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哦,不是打仗累得,是伤了脚?替朕好好慰问他,劳苦功高,当受重赏!那个,文场,你下去吧,中使,给朕把司马叫来。
对对对,就是崔放!
这下坏了,司马崔放可是个有话直说,有屁敢放的人物。
咋办?
不急,慢慢来。崔放来到李适面前,张口就说,韩全义没功。说了实话,李适很紧张。接下来,崔放开始放了,替韩全义引咎全责,鼻涕一把泪一把,随后将吴少诚如何如何不要脸,驴是怎样上了马的统统讲了一遍,什么骡子省饲料能干活,大概这些,说了一遍。
听到最后,李适反倒有些愀然:“全义为朕招讨使,能招来少诚是成功,能讨伐少诚也是成功,既然朕已经恢复了少诚的官爵,他也回了蔡州,何必专说是杀了人才有功呢?”
崔放打心眼里高兴,韩全义长舒一口气。
怎样,李适糊涂吧?
其实不算太过糊涂,至少在饶过吴少诚的事上并不糊涂,因为韦皋上书言事,也是这么说的,事实正是如此,招惹了吴少诚,倒不如免得天下大乱。吴少诚依然继续自己的事业,不听话,也不闹事,享受自己的一片天地。韩全义,功劳大大的。而李适,之所以这么信任韦皋,朝廷之所以这么重用韦皋,那也是有原因的。
事情要说到韦皋和南诏一起征讨吐蕃,逼得吐蕃连连败北的事。
韦皋转战千里,拔了七座大城,五座军镇,焚了五十座堡垒,斩了一万余兵,俘虏了六千人马,收纳了三千降户。屡战屡胜,因此,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婴、笼官,名曰马定德(这个人的部队是吐蕃最精锐的部队),领着自己的部落来降。据统计,这些年,韦皋自己一人领军击溃的吐蕃军,人马居然足足达到四十五万之众!
至此,韦皋听说韩全义败给了吴少诚,这才给李适上书。既然是招讨使,招来和讨灭效果是一样的,就别浪费那个工夫了,让韩全义省省吧!
韦皋领兵围困了维州(四川理县)和昆明城(云南昆明),不久就取得了对吐蕃的大捷。
南诏的国相郑回和韦皋常常来往,南诏早就成了唐朝的附属国。
到了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春天,一个距离南诏西南六千八百里的国家,听南诏内附大唐,也倾慕不已,尤其是见了韦皋这么牛,也跟着南诏一起入见。这个国家名叫“骠国”,国王骠己摩罗思那,出使长安的人,是他的儿子悉利移。骠国以前也辉煌过,最辉煌的时候,有十八个附属国,二百九十八个部落,九个城镇,北达南诏(云南),西靠天竺(印度),南面海洋(孟加拉湾),东接陆真腊(泰国、老挝、柬埔寨),后来稍稍没落,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其实并不再强大的大唐称臣,再后来,我们把它叫做缅甸。
对于江淮,韦皋的意思很明白,不能让韩全义担任主帅,要用也得用浑
是的,还真忘了,大将,只剩下一个浑
然而他也没能出现在战场上,因为刚要下诏,浑屠纤涝诹撕又小
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可是,最让人大快的不是战争告一段落,也不是哪个国家成了大唐的附属国,而是裴延龄去见阎王了。百姓庆祝,百官欢心。
李适却很郁闷,还流泪:“裴爱卿走得这么早,朕情何以堪?”
李适对裴延龄表达了足够的哀思和想念。
怎样评价唐德宗李适呢?
用“德”字吧,“德”字的意思,很简单,除了品德好,其他都很差,这就是李适,道德不可谓不高尚,皇帝当得也真够糊涂。李适已经五十岁了,一直在动荡中度过,现在总算暂时安稳下来了,是的,未来还是孩子的,太子的,李诵的。
在安排太子的教育问题上,李适非常谨慎。
翰林待诏王伾,书法家;山阴王叔文,棋王……还有一大批人,都为伺候太子做出了贡献。李诵每天都得读书学习,棋王王叔文成了他娱乐的最佳玩伴,更让李诵高兴的是,王叔文喜欢在他跟前谈劳苦大众的故事,这让李诵觉得王叔文一定是一个懂得民间疾苦的好人。李诵和李适不一样,他反对宫市,读书后,与伴读们论事,李诵曾正义凛然曰:“宫市不好,寡人必须在圣上面前说!”
众人齐齐叫好,唯独王叔文不说话。
等众人退去,李诵单单留下他:“刚才我问大家,只有王君不说话,有什么不妥吗?”“叔文承蒙太子关照,有所见解,哪有不直说的道理?太子的职权范围就是视膳问安(这个有点胡说八道),不应该讨论外事。陛下在位这么久了,太子要这么干,怕陛下起疑心呐!”李诵惊得一下起来:“要不是先生,寡人就死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王叔文除了棋王的身份,还是一个梦想家。
王叔文的目标是做到裴延龄的位置上,当然,要想做到这个位置,就必须把裴延龄培养起来的奸党全部整死。王叔文知道,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拯救日渐颓废的大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王叔文偷偷结交朋党(其实就是好友),并把朋党推荐给李诵,并对李诵说:“××未来可当相,××未来可为将,×××未来可当谏议大夫,希望殿下好好珍重他们!”
李诵对他们起了浓厚的兴趣。
不得不说,王叔文太有能耐了,眼光太毒辣了,他不仅是棋王,还是富有心机,极端不是人类的大神。
王叔文的死党,第一名是个翰林,交情最好,而且要死要活的,名曰韦执谊。其他的也都是当朝有名的才子佳人,不想阿谀旧党,且还想实现政治抱负的。最终,王叔文和王伾等人,笼络了这么一帮人:
陆淳(左司郎中,新《春秋》学派集大成者,后来改名陆质)
吕温(进士,开明法学家、法律实践者)
李景俭(进士,和阳城一样诡诞,白居易赞他“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韩晔
韩泰(两韩记载较少,只知道是韩滉亲手带出来的,大学者,改革主力军)
陈谏(原来是河中少尹、侍御史)
柳宗元(菜鸟,刚考上进士,当过县尉,现在当了监察御史)
刘禹锡(菜鸟,刚考上进士,时任监察御史,自称是汉朝中山靖王后裔)
李适颇有些醉生梦死了,但他还能坚持下诏,要求查清冤狱,可这,已经不能挽回他颓废的形象。京兆尹王实,裴延龄余孽,上书言事:“今年虽然有特大干旱,但禾苗长得依然壮实!”
诸位学过小学自然课,懂点科学文化知识的,就一定知道王实是在吹牛,不仅牛毛满天飞,而且扯断了牛皮。
李适原还琢磨着今年既然这么旱,就免一年租税算了,可听王实这么一说,忽然来了兴致:“天下丰收,朕为天下百姓高兴呐!”
既然丰收了,那咱就开始收税,一个都不能少。
问曰,农夫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曰,种地。
问曰,大旱没了收成,拿什么交税?
答曰,钱啊!
问曰,没粮食了,怎么卖钱?
答曰,女的卖身,男的卖肾……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冬,无数百姓因为没钱交税,只能毁了房子,把砖瓦屋梁分类卖掉,完成上头压下来的任务。更可恶的是,为了缴纳税款,大家把过冬的麦苗也被连根拔掉,据说不拔不行,因为钱不够,而这些麦苗干了还能当枯草烧(人穷至坏屋卖瓦木、麦苗以输官)。
没错,不满意吗?
不满意,你可以选择不纳税,可以奋起反抗,但你得先把自己家里头需要养活的人统统捅死,自己再去寻死。怎么?不敢?窝囊?没出息,那就纳税!没错,能活下去还得活,砸锅卖铁揭瓦掀梁也得交,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不能死,把家当全卖了就够了,一定够,咱能撑过去,是吧?
那就砸锅卖铁,咱交税!
成辅端,职业优伶,目前看来应该不是歌唱家,而是个说相声的。
他作了一首歌谣讽刺现实状况:“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在自己的社唱了一出,获得满堂彩,大概,敢讽刺朝政的人不多,同行衬托出了成辅端的难得,这首歌谣,传颂速度相当之快,真是意想不到。
很快,讽刺诗就到了王实的耳朵里。
王实上书一封,指斥成辅端非议朝政,李适当下大怒,下令杖死成辅端。这一天觐见,王实显得很自豪,终于没人敢说话了,皇上站在我这一边!
令王实没想到的是,还是有人敢冒险上谏,说什么百姓穷困,请求罢了今年的税钱,等明年再说,真是不想活了。这个冒险当英雄的是个监察御史,也是王实一直比较痛恨的对象之一。他不巴结太子李诵和王叔文那帮新党,也不依附奸邪的旧党,挺特别。里外不吃香,傻吗他!
他才不傻,他叫韩愈。
上疏后,韩愈立刻得到了广大群众心底的鼎力支持,随后,他从八品官直接升任成了七品,具体来说,他是从监察御史一下变成了阳山县县令。
韩退之啊韩退之,我王实对你还是很不错的,你就退之吧,好好给我在湖南呆着!
腐败透顶,腐败透顶!
这样腐败的朝廷,就该有一股清新的力量涤荡,否则国家必然灭亡,这是几千年来运行不爽的道理。太子李诵和二王(王伾、王叔文),率领的一支由文官组成的坚实团体,就是那涤荡腐败朝廷的一股清泉。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的九月,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百年历史的大事——太子病了。
李诵当了二十六年的储君,每天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不能经常外出,还要天天刻苦学习,每日琢磨朝政,还要注意防范和当年郜国公主案件类似的事情,烦。很久以来,李诵觉得自己可能累着了。
有时候跟王叔文下着棋,聊着天,眼前就忽然一黑,脑子沉沉的,几秒钟后,却立即原地满血复活,状态极佳。后来情况变得有点严重了,改头晕恶心,天旋地转,脑袋嗡嗡作响,一屁股蹲在地上就再也起不来了,睡上几天后,醒来,立即原地满血复活,活蹦乱跳。
评:这是病!
问:什么病?
答:毛病!
开玩笑,这不是毛病,是大病。李诵永远也忘不了贞元二十年的秋冬之交,自己一头扎到地上,面部神经扭曲,嘴歪眼斜,想要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利索的场景。御医说这叫风疾,风疾很多种,李诵最严重也最窝囊,他的病俗称“中风”。我们经常看到本山大叔腿脚不利索、嘴歪眼斜,表演的那一段,就是这场面,只是演小品需要说话,而李诵不是演小品的,他真的是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急都急死了。
李诵在床上躺了一整个冬天,吃喝全需要人喂,解决内部问题也需要两个人扶着。
王叔文来了,点头示意,王伾来了,点头示意,韦执谊来了,点头示意,流哈喇子,哼哼唧唧半天,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春节很快就要到了,那年头没春节联欢晚会,也不需要一伙人掀起伪高潮,不过拜年是必须的。诸王、亲戚,尤其是他这个太子,一定要去给德宗皇帝请安的,说点吉利话,祝福李适同学万寿无疆之类的。
但李诵去不了,两个人扶着他也站不起来,诸王和亲戚们都来拜,今年忽然没看见李诵,李适显得非常伤心。
人老了,爱伤心是正常的,但李适除了伤心以外,还担心李诵一病不起,这么好的孩子,眼看就要继承大统,不能就这么废了。
从初一开始难受,李适当夜发病,突然卧床不起,一天比一天严重,正月二十多,正殿、东宫,两宫都没动静。更可怕的是,为了预防有人趁机造反,宫里头的人和大臣们不通气,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爷俩也真够义气,先后病倒。尤其是李适,在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的正月底,他伤心难受,居然因为心疼儿子驾崩了。
怎么说呢?李适,当皇帝二十六年,干了十六年好事,十年混蛋事儿,十年的混蛋事,一下抹掉了十六年的好事,没错,一笔勾销,并且罪不容恕。他从一开始的发愤图强,变成了后来的发粪涂墙,从不满,到妥协,很痛苦,挺不容易,我说真的。
不知道说了多少回,皇帝真不好当,明君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李世民。而李适,只是想努力当一个好皇帝,哪怕被人骗,被人耍,被小人利用,被贤臣怒骂,他都无怨无悔。可惜历史不同情他,也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单凭有道德有品质,有能力有脾气,也当不了好皇帝,李适就是明证。李适撒手人寰了,该走的都走了,留下一片废墟,重整河山待后生!
【个性签名】
王实:我最痛恨王伾那个熊样,真怀疑他媳妇怎么看上他的!
王伾:为了祖国下一代,再丑也要谈恋爱!
唐代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
这个六千八,唉,象国那时候没人去过,都是传说很远。
第五十四章
唐顺宗李诵患风疾
刘禹锡新党犯旧人
是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惜后生生了病。
中风病人李诵应该听到了李适驾崩的消息,也会在床上呜呜地悲恸,但你想过没,其他人怎么想?
目前的情况有唐以来从没出现过,老皇帝驾崩了,要登基的还成了残废。于是,有宦官对外宣称:“禁中议论遗诏,还没下定论呢!”百官自然不敢说他说的是假话,也不能承认他说的是真话,只能巴巴等在外头候旨。
翰林学士卫次公,一帮人等不了了,认为靠太监商量还不如让鱼朝恩原地满血复活变成魔头把大家伙全弄死痛快点。
卫次公出来说:“太子虽然有病,但却是中外的主心骨。如果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就是李诵死的时候),也得立广陵王,不然必生大乱!”
于是举手表决,翰林学士,因人数众多而获胜,众人一起同意了,随即跑到东宫去给李诵请安。刚当了孝子,紫衣麻鞋的李诵,早就料到会出乱子,让人搀扶起来,晕晕乎乎地抬到九仙门,清醒一阵后,冲众人点头示意,这才安定了人心。
在宣政殿宣布遗诏的时候,李诵边哆哆嗦嗦流泪,边勉强冲百官致意。
几天后,他在太极殿登基了。到了这个时候,有的卫士还觉得肯定有人冒充太子登基,等李诵同学半躺在皇位上,卫士们看清真是李诵,这才惊呼曰:“真太子也!”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很庸俗地让站在旁边的卫士喜极而泣(当时惊呼的那位的确激动哭了),满含深情地对他说:“不对,是真皇帝!”两人相视一笑,摇镜头至45°天空,全剧终。
李诵属于出师未捷,他的悲剧还没结束,因为李适,也照例给他弄了一大堆烂摊子,其中,又以在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裴延龄受宠的念头,设立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为甚。
设置这东西也倒没什么,关键是,中尉其实就是禁军的领导,由太监把持。李诵卧病,一直跟在身边伺候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牛昭容,另一个就是大太监李忠言。德宗皇帝驾崩后,书法家王伾率先杀入禁中,假造诏书,召王叔文坐翰林中使决断事务。
为了争取兵权的支持,王伾还获得了李忠言的肯定,而王叔文也早早地联络好了吏部郎中韦执谊。
一切重新开始吧!
新皇帝李诵的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就由韦执谊担任。新朝两王八司马(柳宗元等人)初步掌控住了局面,于是先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