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李恒下诏,以刘总的私宅为佛寺,赐刘总法号大觉,寺宅名为报恩,还让中使带去了天平节钺(天平节度使的任命)、侍中告身(侍中任命书)一并赐了,想在地方当节度,还是入朝当侍中,可以随便挑。这已经是无上的光荣了,可刘总不在意。
  中使没到,刘总迫不及待地剃光了脑袋。将士感情深啊,抱住他,不要他走(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刘总一走,他们下一步都不知道沦落到哪里去)。刘总怒,我晚上做噩梦的时候也没见你们在我身边抱抱我啊,言罢,一伙人还不让他出家。刘总更怒,你们别以为我要出家是因为我一心向善,我先杀了你们!
  刀光剑影,一口气砍死十几个不让他走的。
  深情望着留后张皋:“印节什么的,就都交给你了!”言罢,转身离开,不知道往哪里去了。刘总没听说李恒的意思,是让他把自己的家当寺院,将士们也不知道刘总狂奔去哪里,面面相觑。几天后,定州传来消息,有个白发的老将军暴死途中,眼神惊恐,像是刘总。
  李恒这下笑僵了,怎么就死了?不是还想出家吗?刘总你可不能就这么死了啊,一字一顿矫情地喊出来,挤出两行眼泪,为这个杀爹杀哥哥的孽障辍朝五日,赠太尉,择日备礼册命,赙绢布一千五百段、米粟五百石。其实死了更好,李恒算是仁至义尽。
  李恒最近让翰林院搞糊涂了,唐朝科举,州县的乡试完了以后,就是省台(尚书省礼部掌管)的省试,最后是吏部的复试,完了以后,考得不错的可以直接当官。
  李恒同学就让右补缺杨汝士和吏部侍郎钱徽掌管贡举,你也知道,贡举非同小可,关系到权势和利益,新进的后生到底是谁的门生,未来当官也必然从他们里头出,历来都是朝廷官员争夺的资源。
  既然如此,各方面的干预必然不少。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两人就把自己喜欢的进士名单送给了两位主考官。出榜,一看,完了,他俩推荐的人,一个都没有。摆明了,杨汝士和钱徽跟这两位仁兄对着干呢。像这样刚正不阿,不避权贵的主考官,实在是太让人佩服了。
  那么,及第者都是有谁呢:
  郑朗,郑覃之弟;
  裴譔,裴度之子;
  苏巢,李宗闵之婿;
  杨殷士,杨汝士之弟。
  看懂了,合着别人推荐的一律不要,和自己关系好的硬往上上啊?段文昌怒,跑到李恒面前:“今年礼部考试太不公平,所取进士都是亲信子弟,没有任何的才华,靠的是关节。”李恒赧然,靠,一群饭桶,能跟元稹比吗?于是去问李德裕(李吉甫之子)、元稹和李绅。
  “段文昌说今年的考试不公平。”
  “诚如文昌所言!”
  一群饭桶,李恒溜达着,这样,礼部的一边凉快去,让中书省侍郎王起等人主持复试。
  复试结果很快出来了,答卷差劲啊,还真是一群饭桶。直接贬郑徽出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为剑州刺史,杨汝士为开江令。可是,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段文昌、李绅想让自己的朋党中举,写好纸条给主考官;
  主考官对走后门者一律不予录取;
  段文昌、李绅怒,状告主考官,于是主考官被贬在外了。
第十五章
  李世民出来发飙我也是没想好题目





  这就是事实,不管怎么说,梁子算是结下了。可是李德裕、段文昌、元稹、李绅等人,为何会对这两个主考官痛下杀手呢?
  朋党,朋者,相同也;党者,爪牙之下的兄弟也,繁体字更妙,下头一个黑心的黑字。中举的,里头有主考官的亲戚,这算是轻的,关键的是有李宗闵的女婿,这最严重。
  李宗闵是什么人物?
  李宗闵,中书舍人,和李吉甫抬了几十年的杠,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李吉甫骂的狗血喷头。和李吉甫不和的人不少,还有一个牛僧孺。李吉甫已经把李宗闵和牛僧孺贬谪到了外地,可是,以李德裕有仇必报的秉性,继续报复李宗闵那是必然的。那些所有曾经反对过李吉甫的人,统统归到了李宗闵的旗下。可是,李德裕怎么又能联合元稹呢?像元稹这样刚直不阿,啥都敢说的忠直之士,又怎么会卷入这一场纷争当中呢?
  答案在元稹自己身上,新来的时候,折腾了几年,和白居易双双被贬,在江陵,他弄明白了一件事。以刚直进谏,这没错,可是因为自己要留一个刚直的名声,导致全家饿死,那就大错特错。
  元稹不再上谏,像这样也好,有皇帝宠着,不必枉费心机,朝廷里头也有人支持自己,只是没了一个刚直不阿的名声,得到的,却是财源滚滚。我只能告诉大家,元稹变了。
  那年头不至于有粉丝提着一把砍刀去找元稹麻烦,砍死他,边走边骂:“你变了!”但像武儒衡这样借苍蝇来骂他的不在少数。元稹之所以能和李宗闵站在一起,而反对裴度等人,也是有原因的。
  元稹和知枢密魏弘简交好,他是为了把控朝政。想要当宰相没那么容易,可再不容易,也奈何不了李恒的一个喜欢。想要让皇帝对自己的话言听计从,就得把其他能让皇帝言听计从的人排挤出去。
  元稹把目标锁定在了裴度身上,裴度每每出谋划策,元稹必然从中阻挠。气得裴度上表大骂元稹奸蠹之状:“逆竖构乱,震惊山东,奸臣作朋,挠败国政。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简单说,元稹是奸佞小人,朋党作乱,陛下想要扫清最后的幽州藩镇,就要先把他杀了。元稹是很淡定的,他知道李恒是自己的粉丝,不至于对自己下毒手,可裴度是朝廷元老大臣,李恒虽然不高兴,却也得给点面子。
  几天后,以魏弘简为弓箭库使(管兵器的,具体说是管弓箭的),元稹为工部侍郎。

  事件升级了,宿州刺史李直臣贪污巨款,罪该处死,贿赂宦官,保了一命。御史中丞牛僧孺坚决要求处死,李恒花痴一般道:“直臣有才,杀了可惜!”牛僧孺道:“那些没才的,只不过想要温饱,只不过想活得好一点而已,当然不足为虑。有才的,就可以做得厉害一点,像安禄山、朱泚,才华过人,所以说,按照陛下的观点,这些人都不该杀。”
  李恒大惊:“杀杀杀,怎么不杀,杀了李直臣!”
  说起来,裴度所说的幽州地盘和刚才牛僧孺所提到的朱泚,都关系到现在的局势。因为,朱滔又回来了。闹腾的自然不是朱滔本人,而是朱滔的儿子朱洄。但朱洄年纪大了,又把事情推给了儿子朱克融。朱滔后来逃回范阳,儿子也成了别人的属下,朱克融就是刘总的大将,等刘总出家当和尚却不幸归了西天,局势发生了变化。
  接替卢龙节度使之职的,自然是朝廷安排的,此人就是张弘靖。作为张延赏的儿子,张弘靖秉持了张延赏奢华懒惰的传统,到了藩镇,为人沉默的他,一言不发,上将来了,连头也不点。以前的节度使都是和大家同甘共苦的,这下可好,张弘靖,玩儿上了。
  张弘靖坚定地认为,现在天下已安,这个最后的幽州也算归了朝廷,本大人可是来坐镇的,不是吃苦的。张弘靖的名言成了军士们吐槽的对象,某日,故意恶心将士们说:“如今天下太平,你们这群人,能挽两石的弓,不如识得一个丁字!”



  军心大乱,围住张弘靖,你什么意思吧。
  张弘靖不作回答,众将士曰:“军不可一日无主帅,我等请相公再度为帅!”张弘靖还是不回答,冷漠地低着头,这样显得很酷。军士自己商量起来,最终,大家决定拥戴朱洄。朱洄年老,推荐朱克融,众人同意。这回轮到张弘靖叫苦了,你们不是玩儿真的吧?
  还真不是开玩笑,朱克融已经就职了。
  李恒得到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张弘靖干什么吃的?”就是,干什么吃的?调昭义节度使刘悟为卢龙节度使。只是,范阳兵历来兵强马壮,刘悟也不敢上任。无奈,李恒只能赐朱克融为检校左散骑常侍,授以符节。可惜,朱克融是朱滔的孙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理论上,朱克融也会干出和朱滔一样的事。几个月后,朱克融反了。
  好在李恒文艺之中带着那么一点的聪明,张弘靖早早地因为李恒的愤怒,被骂成饭桶,调离的工作岗位,贬谪到了小地方当刺史去了。另外,张弘靖和他的兄弟们,每天吃喝就花费二十万,将士的军饷和赏赐却往往拿不到,这也是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恒一定很着急吧?
  他不着急,因为他比张弘靖还紊乱。自从实行两税法以来,百姓赋税减轻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苦了商人和军士,动不动就被皇甫镈那样的夺走工钱和赏赐。如今实在没办法,该铺张的还得铺张,于是加税,导致的结果是,通货紧缩,钱贵物轻。
  钱都被笼络到中间了,外部流通的太少太少。因此,户部尚书杨于陵认为,解决方法是,使天下输税课者皆用谷、帛,广铸钱而禁滞积及出塞者。明白说,大批的其余赋税不用钱交,用谷物和布帛代替。看来很多人都明白,想要从减轻聚敛方面下手,那是要吃苦头的。
  这年十月,李恒迫不及待地以盐铁转运使、刑部尚书王播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另一个皇甫镈。其余两位宰相分别是崔植和杜元颖,这两位,加上王播,三人均是难得的庸才,眼下幽州卢龙反了,他们没想出任何办法,裴度一个特人跑工地,里外划不开。于是三人又眼睁睁看着魏博地区出事,因为田弘正已经死了,儿子田布接任,又被史宪诚杀死。早该出手帮忙,居然一点动作都没有,这下好了,两河地区,也反了。
  而且从此以后,唐朝政权就再也没能夺回两河,一直到最后的最后,朱温篡唐都没有。
  有很优秀的战略家裴度,也有很优秀的大将李愬和乌重胤、李光颜,更有十五万大军,一年下来,居然一点战功都没有。也别怨别人,问题就出在李恒自己身上。李恒喜欢赏赐别人,花钱倒是不像李适那样抠门,可其他方面,他连李适都不如。诸军打仗,小胜便快马加鞭,从驿站骑马到京师请功,杀敌两三百,跑死十匹马也要要赏赐。
  将军打仗,赢了好说,可是输了,属下便把责任全推到主将身上。李恒整天只知道开宴会,军机决断一律让太监做主。太监又是一些混不吝的东西,大太监胡说八道,小太监也听不懂说什么,跑到军队下指示,问该怎么办。回答说,赶紧作战。
  于是赶紧作战,一年下来,一寸土也没夺回来,钱却花光了。
  天下,得之难,守之更难!

  可见,再优秀的人才,在一套腐朽臃肿的系统下,也无法光辉卓绝。
  而李恒,就是驾驭这套系统的王者。很快,他就会为自己拙劣的驾驭手段付出代价,就缺一双罪恶的推手,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伸出这双黑手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人,元稹。裴度一个人指挥全局,景象破败,开支巨大,而成德军的回鹘部大将王庭凑又杀死了田弘正,围攻深州。田布领兵三万来打,却被属下所杀。天下乱糟糟的,军饷已经不够了,没办法,裴度决定给幽州方面写封信,让朱克融看清局势。
  裴度甚至不明白,自己的对手一开始明明只有幽州的朱克融,可怎么打着打着,对头越来越多呢?
  好在朱克融收到裴度的书信,倒是撤退了,裴度有时间去和更加叛逆的王庭凑较劲。
  王庭凑也领兵撤退,可撤了几里地,又不走了。朝廷方面并不知道王庭凑的居心,既然都撤退了,那咱不打了。也没钱打了,站出来说话的,正是元稹。李恒激动地望着自己的偶像,元稹的见解,总是让他心头一震。没错,没钱打仗,罢兵才是王道。遂遵照元稹同志的观点,以裴度为司空、东都留守,平章事如故。很光耀是吧?
  你太得意了,所谓司空,什么都不管(以前管礼仪,隋唐什么都不管);所谓留守,留着别动;所谓平章事,一起讨论朝政。
  试想,一个最会打仗的军事天才,你让他回长安当宰相,提提自己看法也行啊,李恒非让他去东都当宰相。
  简单说,宰相也是假的,司空是个虚职,只剩下一个东都留守。于是谏官的奏疏又堆起来了:“时未偃兵,(裴)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闲散的地方)。”李恒抵挡不住这汹汹的潮流,没办法,让裴度先入朝,随后再打发他去东都。
第十六章
  
    王庭凑和朱克融都被加封了检校工部尚书,原因是李恒听说他们撤兵了,以示鼓励。
  宣慰的使者者,是被李纯敲打下去,被李恒提拔上来的刑部侍郎韩愈。李恒是艺术青年,他不单单喜欢会写诗的元稹,还喜欢会写文的韩老师。不过,这一次和颜真卿去找李希烈一样,摆明了是让韩愈送死去了。经过众言官的提醒,李恒也开始担心他的二号偶像韩昌黎先生性命不保。
  诏曰:“到了深州境,先看看事态,别一下就冲进去。(至境更观事势,勿遽入)”
  韩愈:“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像王庭凑这样的,凶狠乖戾,让人拔刀张弓接待韩愈。宾馆(接待客人的馆)里全都是一脸刀疤的甲兵,王庭凑凑过来:“都是这帮小的不懂规矩,不是庭凑安排的!”韩愈瞪大双眼,怒目而视,吓得王庭凑也是一个激灵:“天子还以为尚书有才,赐给你节钺。”顿一顿,厉声问道,“我这才知道,尚书你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了啊!”
  满脸横肉的甲士向前一步,慷慨陈词:“以前太师(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为国效力,打跑朱滔,血衣犹在,我军如何辜负过朝廷,说我们是贼!”
  韩愈冷笑:“不错啊,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的功劳。”忽然问那甲士,“你们也真够虚情假意的,我倒要问问你,自安禄山、史思明,再到吴元济、李师道,他们满门子孙,到现在可有任何一个人有一官半职?”甲兵赧然地动了动嘴唇,不敢说话。韩愈道:“我再问你,田令公以魏博回归朝廷,子孙两三岁的也都成了大官,你可知道?”
  答曰:“知道。”
  “王承元以此军归朝廷,年仅十几岁,便为节度使;刘悟、李祐,今皆为节度使;汝曹亦闻之乎!”
  “……”左右甲兵陷入深思。王庭凑最怕的就是这个,吓得脸色一变,怕军心动摇,慌忙接茬:“侍郎、侍郎大人,你来是想要庭凑做什么?”韩愈道:“神策六军里头和牛元翼一样的人不少,但朝廷顾及大体,不能放弃他。尚书围着深州(牛元翼把守),为何不放他出来?”
  王庭凑忽然笑了:“我这就放!”
  摆好宴席,请韩愈好吃好喝,送走。片刻后,牛元翼就领着十几个骑兵出来了,深州大将,只能全城投降给王庭凑。总的来说,韩愈,一介书生,却以三寸不烂之舌,救下朝廷十几名大将。要知道,牛元翼可是刺史级别的人物。也别指望王庭凑能被人说动,得了深州,砍了深州的大将和官吏一百八十余人,头颅一地。

  裴度也到了长安,为一年来征讨幽州无功而谢罪。
  既然有罪,那就去淮南当节度使吧。
  谏书又飞来了,裴度不应该外出啊,天下乱成这样,指不定哪天又要出事,裴度两朝元老,不可无罪而排挤在外。李恒也器重裴度,留裴度辅政。但淮南还是要有人去的,所以,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同平章事,代镇淮南,仍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接下来更离谱,由于裴度和元稹不和,鸡犬不宁,最终一起罢相,裴度为右仆射,元稹为同州刺史。有巨大疑问,因为在旁人看来,裴度和元稹都是“泛李阵营”的,也就是稍微有些“李党”倾向的人,和李德裕、段文昌一伙,而元稹的倾向尤其明显,但他居然跟裴度闹不痛快,简直匪夷所思。其实不难理解,宰相之位,只有几个,同是意大利球迷,也未必没有因为排队买菜吵架的可能。只是,该有人从中得利了。
  从中得利的是兵部尚书李逢吉,如今,他成了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此人宪宗在的时候,因为排挤裴度,自己砸了招牌,贬谪在外,如今回朝当兵部尚书,又想好事了。
  李逢吉恨裴度,同时恨元稹,简单说,他恨李党,所以恨李绅,也恨段文昌,所有得宠的都是他要排挤的。
  李逢吉了解到,元稹心高气傲,而裴度老成持重,老成持重的裴度居然上书弹劾了心高气傲的元稹,导致元稹恨上了裴度。
  裴度只是“微李阵营”,但实际上,此人公心一片,扯出心肝都是一片赤诚,不是哪一边能收买的。也正因此,元稹浪荡子的名头,因为和裴度的不和越来越响亮了。
  元稹感情丰富,恨裴老头已经到了入骨的地步,很多人甚至怀疑元稹会不会干出杀进裴度家门的事情。李逢吉在一边得意,这两位闹得越是凶残,就越对他有利。但总是那么磨磨蹭蹭不做出点大事,倒让李逢吉着急了。干脆捏造事实,状告元稹派刺客暗杀裴度。
  这事是没有的,事关重大,李恒也不敢凭经验下结论,虽然他一向都没有经验。令尚书左仆射韩皋、给事中郑覃和兵部尚书李逢吉审断,查无此事。但最终裴度和元稹都被罢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实就是,元稹的确往外派出了刺客。这个刺客,名叫傅于方,认识其他两个与王庭凑熟络的刺客,想通过这两个刺客,把牛元翼提前救出来。
  李逢吉唯恐天下不乱,在行动之前,就找人去通知裴度,说元稹要让人搞刺杀,对象就是你。裴度也没上告,因为他觉得事情好像并不是那样简单。李逢吉急了,裴度不上告,他上告,就这样,元稹要杀裴度的消息传到了李恒耳朵里。多人查验,去抢牛元翼的事是真(后来还是被韩愈救出来了),杀裴度,却无此事。
  既然是诬陷,那么,元稹一腔救人的热忱,裴度能容忍的大度,理应受到表扬了不是?
  表扬你个头!
  尚书仆射级别的大员查案,必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和元稹关系好的人,和裴度关系好的人,统统纳入审查名单。一个个单独盘问,元稹恨不恨裴度?恨?怎么个恨法?哦?居然曾经说还弄死他!那你知道裴度讨厌不讨厌元稹?讨厌,怎么个讨厌法?哦?还说过要用指头敲烂这小子的脑壳?这么说,你认为元稹恶意攻击裴度罪名成立喽?嗯,好的,但是你确实不知道这回的事是吗?好了,下一个!
  就这样,元稹之前诋毁裴度,裴度咒骂元稹的几乎所有内容,都被人说出来了。
  真不知道裴度怎么会惹那么多人的惦记,不是贼党派刺客杀,就是元稹也想弄死他。李恒很生气,亏你们俩还是我最信任的,背着我居然闹得这么凶,统统罢相!
  李恒此举,着实恶心住了所有谏官,纷纷上奏,认为裴度无罪,不应免相。而元稹总出奸谋,罚的太轻!
  李恒没想到大家都这么恨元稹,不得已,贬为长春宫使。这么一折腾,除了混蛋李逢吉重新当了宰相,牛党第一回合打败了李党,地方兵变,中央实力削弱以外,在太监们毁人不倦的努力下,大将的实权也削弱了。

  不拿别人打比方,就拿最能耐的。
  比方说李光颜,屯兵沧景,因为没有军饷,有战事又不打仗,属下军士纷纷大呼西去,不听指挥,李光颜管也管不住,惊吓数日,竟然病了。结果恶劣,李光颜干脆不干了,上书一封,请求退休。
  还有恶劣的地方,比方说张弘靖。
  张弘靖仁兄出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和他爹一样,每回出场总带给我们无限惊喜。一开始,他当的是宣武节度使,花钱大手大脚,每天生猛海鲜,但这花花公子居然也有优点,他体恤战士,不过体恤的方法颇具摧毁性,他把府库掏空,一人发一笔,下一任,张弘靖不管。
  于是下一任来了,他叫李愿(李晟之子,韩愈的朋友)。
  大家本想着军纪能够好点,谁知道,李愿这么一来,情况变得更严重了。李愿本人花钱和张弘靖一样大手大脚,每天生猛海鲜,小媳妇婢女的,一个个花枝招展,却没有优点,因为他花钱,仅仅限于给自己花,从来不体恤战士。而且李愿虽然有文才,却没武略,性格冷酷,动不动就给人上刑。军士犯小错,老虎凳辣椒水的。
  李愿的小舅子窦瑗也在军队当大官,李愿满家奢华铺张不是人也就罢了,这个小舅子为人也贪婪无耻,薄情寡恩,没一个人愿意听他的,同时也是全军恶心的榜样。
  在李愿和窦瑗的双重恶心下,全军受不了了。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感受过变态老板的变态手段,抠门、加班不给加班费、管理一片混乱、虚情假意……反正军士是感受到了,初秋的时节,李愿手下的一位牙将怒了,撺掇一伙人,冲入帐中,此时窦瑗正在呼呼大睡,直接操刀,砍了窦瑗的脑袋。
  遂闹将起来,大呼小叫,军府里头的人也参与了计划,居然给李愿来了个里应外合,有人听到响动,直接提着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