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遂闹将起来,大呼小叫,军府里头的人也参与了计划,居然给李愿来了个里应外合,有人听到响动,直接提着刀去找李愿。李愿只听见有人哭喊,有人闹,吓得腿发软,什么都不顾,翻墙逃跑。军府里头,李愿的媳妇被乱刀砍死,众人推举都押牙李为留后。
后来发生的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李不听朝廷指挥,于是朝廷派兵打他,最后打赢了。李愿被贬为随州刺史,灭了李,并接替他的人,是宣武节度兼义成节度使韩充。总之吧,天下和诸军乱成这个样子,作为皇帝,李恒心急如焚。
第十七章
豆哥牌无毒香皂,你洗澡时的最爱!
十一月,带着郭太后去华清宫开宴会。
开完宴会,突发奇想,非要去骊山打猎。
打完猎,回到宫中,与太监在禁中打马球,这是一场要人命的比赛,李恒从此卧床不起。
具体情况,据目击证人说,当时某太监为了把球传给李恒,好让李恒起码在数据上占据绝对优势,一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李恒当时兴趣正浓,见队友猪一样死死摔下,大惊、高呼。倒吸一大口气,却吐不出来,哽咽在马上。
然后他病了,得的是传说中的风疾。
当时李恒夹着马下不来,众人忙来搀扶,下马后,发现李恒两腿呈十五度以上三十度以内的夹角,瘫软一堆,连站都站不起来。大概是惊着了,太监们咋咋呼呼扶着李恒回去休息。
这一躺,就躺了个天长地久。
宰相见不到李恒了,怎么回事?什么?打马球了?摔得吗?别人摔地跟皇上有什么关系?啊?吓得?
信不信由你,反正够滑稽的,李恒同学怎么可以吓成这样。连过了一个月,都没见到李恒,满朝哗然。这不会是死了吧?李恒才没死,但为了避免谣言,众人决心拿出得病的李恒晒一晒。有人抬出李恒,放在大绳床上,左右的卫官全都撤了,只留下十几个太监,群臣高呼万岁,表达了自己对皇帝身体的担忧与对未来状况的虔诚祈祷。
李恒刚欣慰地想笑,李逢吉的一句话,把他拖进了五味瓶:“景王已长,请立为太子!”
李恒憋憋屈屈说不出话来,红着脸瞧着李逢吉。没想到裴度也跟着上来:“臣请陛下速速下诏,以副天下望!”李恒还是不说话,不知道是生气还是难过。接下来,两省官员纷纷请立太子。还没玩够啊,怎么就要预备着传位了啊。但万一哪天自己撒手不干了,也不能没人即位不是?
几天后,李恒立景王李湛为皇太子,诏书下达,李恒却病得更重了。
病床上的人更容易思考人生,我想李恒也开始思考人生了。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李恒思考出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有生之年,这个世界能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加美好。刚过完年的正月,先赐了两军中尉所有将士,二月,又赐了统军、军使绵彩、银器。在这期间,又擢拔了户部侍郎牛僧孺为相。
让牛僧孺当宰相,李恒心情好多了。当年韩弘死后,子孙犯事,李恒可怜他们一家,拿出账本来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小黑子,记载了贿赂当时官员的名单和金额。翻来覆去,只瞧见有一列特别显眼,是红色的小字:“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
满朝肮脏,只有一线清流,这就是牛僧孺。三月,李恒以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但李德裕认为这是李逢吉对他的侮辱,他在浙西当观察使当了八年了,论资历和才华,早该入朝当宰相,一定是李逢吉不想让自己进去,才擢拔了自己的亲党牛僧孺!
一定是这样,看来,牛僧孺和李逢吉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知各位糊涂没有,牛党和李党,不一定牛党就都姓牛,李党都姓李,牛党里头有姓李的,李党里头也可以有姓牛的。
李德裕,李党领袖,父亲李吉甫;
牛僧孺、李宗闵,牛党的领袖,同时支持他们的还有李逢吉。
在李德裕看来,目前牛僧孺是和李逢吉一伙的,毫无疑问,牛党的真正领袖,应该是李逢吉。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结论,因为目前李逢吉两头都不讨好。不过没关系,只要皇帝喜欢就行了。目前想让皇帝喜欢,就得治好他的病,这是受宠的必要条件。
这一步,让太监集团抢先了。
大太监王守澄,监军,眼见着李愬的一个小小牙推作威作福,惹得军中愤怒,便让李愬管管此人。此人是翼城人郑注,猴一样的身材,喜欢翻白眼,但瞳孔是往下看的,总是四十五度俯视地面。此人是个医生,游历四方,却穷得一塌糊涂,原因是他总以为自己会干一番大事业。
郑注医术高明,因为他帮李愬治病,屡见奇效。他能说会道,从说服李愬和王守澄这一点,足以证明。那么,他这样的还穷得一毛钱没有,只可能是因为他偷奸耍滑,懒得和加菲猫有一拼。可自从被李愬的牙将推荐到李愬这里,治好了李愬很多小病,李愬喜欢他,给了他个牙推当当,郑注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有所作为到年轻有为,再到为非作歹,最后,他把王守澄惹怒了。
王守澄是监军,管的就是这样的非法人物,让李愬辞了他。没想到李愬反过头来劝王守澄:“注虽然这么胡闹,却是一个奇才,将军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聊过之后你就知道了。”让郑注抽时间去拜访王守澄,两个人一起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
王守澄听说郑注来了,一看那副样子,吁,恶心。
面露难色,可是李愬大人的话不能不听啊,只能勉强吃屎一样接见了郑注。就在十几分钟后,王守澄牵着郑注的手,激动得难以自拔。“注注,我们何得相见恨晚呢!”第二天一大早,跑去见李愬:“郑生诚如李公所言……”李愬盯着王守澄,高兴得哈哈笑起来。
后来干脆让郑注当巡官,等他当了军官,事情就为难了。因为推荐他牙将,是知道他的底细的,他就是一个卖药都卖不出去的混混。某日,巡官郑注去李愬那里告状,把牙将贪赃枉法的事说了一遍,李愬怒,杀死了推荐郑注的那个牙将。王守澄是毒死宪宗的太监之一,如今掌控枢密(中枢机密),又想着让郑注去李恒跟前当自己的眼线。
十几分钟后,李恒爱上了这个塌眼儿猴身的人物,“才子啊!”李恒含糊不清地嘟囔道。
以往太监把政,充其量权势熏天而已,如今不太一样。
内有郑注作为眼线,外就是大权一身的王守澄,杀死皇帝,新任皇帝也不敢过问,这是何等的能耐?达官贵人争相贿赂王守澄,为的就是能多得一官半职。工部尚书郑权,家里头养了太多的媳妇和小妾,工资略显少,于是舍得一身剐,拿出全部资产贿赂王守澄,要去藩镇当节度使。
几天后,朝廷的号令就来了,以郑权为岭南节度使,工资一下提高了好几倍,再养一百个媳妇都不在话下。太监这边,皇帝是没办法管,尤其是卧病在床的皇帝,但李恒思考人生的意义却又有了新的成果。
五月,以尚书左丞柳公绰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柳公绰过邓县,随走随查案,遭遇了两个犯法的官员。其中一个贪污,另外一个修改条文。众人认为,柳公绰必定会杀了贪赃的,但结果很出人意料,死的只有修改条文的。判词是这么说的:“贪赃有罪,但法理在;修改条文有罪,法律却任其修改。乱法者必死,以儆效尤。”
六月,以吏部侍郎韩愈为京兆尹。
先前六军犯法那是常有的事,等韩愈上任当京城的市长,众人迫于韩愈的淫威,居然不敢犯法。有人奇怪,问为什么。军士破口大骂:“他妈的,这家伙连佛骨都敢烧,犯法给他看?你试试!(是尚欲烧佛骨,何可犯也!)”
由此可见,李恒用对了人。
李恒虽然思考人生有了丰硕的成果,可病一好,所有的成果又完了。大病稍好,从二层复道去兴庆宫,路过通化门楼,忽然瞧见一排山里头寺庙的和尚路过。大喜,当即让人搬出二百匹丝绸往下扔,赐给和尚。还是那句话,赏罚分明,关系到国家安危。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功不赏,无人去立功;无功也赏,立功者心寒;有功无功都不赏,没人乐意去干;有功不赏,无功赏赐,天下就要哗变。李恒随手赏赐的太多了,说句贴心话就比打十场胜仗管用,咱干嘛非要去打仗,在皇帝面前拍马就得了。
你看郑注就很风光,马屁震天响。
因此,他和王守澄,两个人都得到了李逢吉的注意。
勾结王守澄用钱,安插郑注,用钱,但想要灭掉翰林学士李绅,就没那么简单了。
棘手的是,李绅人清正廉明,最近又得了李恒的宠,怎么排挤他呢?
不急,李逢吉很淡定。要晓得,刚正廉洁的人都有自身的毛病,大大小小的事情,喜欢在遵守秩序和礼节上争论。想要排挤李绅,就要找李绅和谁有矛盾,而这个人,一定是大家公认的正直、善良的人。清官必然办事遭人恨,且不讲情面,想要灭他们,就要从公事上入手。
当时的宰相的确是好宰相,证据是,当时的李德裕、元稹、李绅,三人且不管现在的状况如何,却实实在在有着“三俊”的雅号,而牛僧孺、李宗闵,也都是精明强干的人才。古人云,“官”者,“管”也;“权”者,“衡”也。故而,官员的权力,是用来识别好坏美恶,并通过衡量其积极面、罪恶面的重量,予以赏罚的。
可惜,自从那两场科考闹出矛盾后,牛李党争,已经成了咱们大唐日常生活中的必谈话题。
好在,朝廷里头还有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绝不苟同的柳公绰、柳公权和韩愈等人。不过要记住一点,脾气大的人容易让人当枪使。
如今的朝廷,脾气大、性子直的主要有两位,一位是刚劲不阿的韩愈,另一位,就是刚刚被暗算的李绅。
韩愈的名言是“凡物不平则鸣”,说的是不管是人还是物,有了不平,它就会响动。
韩愈还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身体不好,却每天爬起来就要工作,而且作为一代文宗,韩愈稍微有空闲就要读书写作,对自己的约束毫不放松。
总之,韩愈是个严于律己的人,刚劲不屈,大家风范。
李绅、白居易、元稹是好友,不过在写诗方面,他受白居易的影响最大。经过李恒和李湛两位仁兄的折腾,大唐出现了罕见的状态。以往最苦的时候,无非关中大面积干旱,可其他地方有粮食,大家也就听诏令,四下“就食”。再难过一点,安史之乱爆发,没人种地,也就没粮食。现在倒好,这一点,李绅描述得非常写真:
悯农 其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原文是“飧”),
粒粒皆辛苦。
悯农 其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以上两首诗歌,写的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丰收,饿死;丰收,还饿死。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国家兴亡,都是百姓苦,百姓最幸福。对,他们的生活最幸福,起码李湛耳朵边儿上一直都有人这么说。
从上面还可以看出,李绅的诗歌甚至比白居易的诗歌更加浅显易懂,这是悯农诗的一个特色。看出来了没?李绅是个善良的文人,是个爱民的大臣。没错,这是李绅,但并不是李绅的全部。
李绅做人,人品是没的说,可做人不比做官。李绅在维扬做官的时候,有人控诉扬子江上的舟子(船夫)不载人过江。告状的是个举子,赶着去京城参加考试,怕耽误了行程。李绅二话不说,写了判词:“昔在风尘,曾遭此辈。今之多幸,得以相逢,各抛付扬子江。”意思就是,这群家伙我碰见过,这会有人告,正好全死刑立即执行,抛到江里淹死。
李绅当官,属于另类的苛政,对犯罪和偷懒严苛,却对普通百姓不严。你说这是好还是坏?
简直是糟透了。
过了几日,赶上皇帝那厮闹着要吃蛤蜊,必定在扬子江中取大号的,事儿就压到了李绅头上。李绅再往下压,让下属去办。唐朝的冬天,一直到长江都有零下十度的低温,更别提维扬的水潭。李绅明知道这事难办,却非要下属去办。下属说,这事儿办不了。李绅说让人去办,不去办,李绅有些恼怒,问为啥。下属忿然作色:“奉命取蛤,冬天的根本就不是时候!严冬酷寒,滴水成冰,若是生在浅水里,我等奉命,冻伤小腿肚子在所不辞。可是要去深潭去取,非死人不可!贵贱则异,性命不殊!”
照李绅的脾气,前面有刀山火海,命令下来了,你也得往前冲。可听完下属的回答,李绅脸红了。没错,这事儿说起来太窝囊,你皇帝老子要吃蛤蜊,咱给你去取,可是冻死人怎么办?一直自认为特人性化,特珍爱老百姓的李绅,一下六神无主了。
李绅,为官做事,严苛着急,然后呢,这个故事就完了。故事讲完了,该轮到李逢吉笑了,那么,想要扳倒李绅,非要在这类公事上下功夫不可。李逢吉偏头问道,谁能把李绅扳倒?牛僧孺道,自然是举世公认的大人物。我想到是谁了。我也想到了。
没错,韩愈!
第十八章
诚征
李绅现在是台司掌控京畿政务职事的官员,那么,李逢吉和牛僧孺商议着,我们现在只要将韩愈安插成京兆尹,剩下的,就只管看好戏了。天纵奇才韩愈、李绅,在李逢吉和牛僧孺刻意的安排下,果然互相不和,因为公事争持不下。两个人的性格,注定是要闹起来的。
而作为宰相,举报官员不和、谩骂、误事,那是应该的。
李逢吉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官员,他恰到好处地抓住机会,举报了李绅和韩愈的不和。
罪名: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皇帝所恨,李绅、韩愈,统统去死!
十月,李恒罢韩愈为兵部侍郎,李绅为江西观察使。史书明确记载,京兆在韩愈的治理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也就是说,京兆这块多事之地,在书生韩愈的整治下,人民安居乐业。但李逢吉是不需要人民安居乐业的,他安居乐业就可以了。此事之后,韩愈本来就不怎么样的身体生病了,请了病假,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十二月二日,一代文宗韩愈病逝,时年五十七岁。
做人做到韩愈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当时的才子写好了文章,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投帖去给达官贵人看,而是跑到韩愈家门左右徘徊。如果有幸得到韩愈的指正,则洋洋自得,自称“韩门弟子”。韩愈绝少收徒弟,但大家都硬称自己就是韩愈的学生,韩愈也从不否认。韩愈也曾经被人们视为神仙一般的人物,那是贬谪去潮州时,潮州每天都有无数鳄鱼爬到岸上吃人。韩愈写了一篇《祭鳄文》,文发当日,鳄鱼纷纷然南去大海,还作了巫祝。
那夜,暴雨霹雳闪电入了河水之中,几天后河水干涸,从此鳄鱼再也没有出现。(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韩愈通神明,这一点得到了潮州人的认可,可是韩愈死活不愿意让人这么说自己。他在潮州,居然把潮州全部的财政收入拿来组织潮州卖儿鬻女的风气,当年回到父母身边的男女奴隶就有七百人。
韩愈一直认为,读书学习没什么捷径,哪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也没有一日学成三年功的。所以韩愈常常拿自己的那句话告诉来求学的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元稹从地方回到李恒身边,已经改掉了自己上谏吃苦的毛病,韩愈去劝王庭凑之时,皇甫镈、李逢吉欢呼庆贺,元稹却说:“韩愈可惜!”
自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而来,文章风气败落,是韩愈和弟子倡导的文学拯救了历史。自安史之乱后,人心离散,江河日下,也正是韩愈古道侠肠,让人看到活着的希望。故而苏轼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这是一个人对历史贡献的无上荣耀!
可以说,能够治理京兆如此之好的人,必然是宰相之才。
当然了,作为元稹的铁杆粉丝,李恒距离元稹的情操差的还很远,他才没有瞧出韩愈有什么才华,只知道韩愈、李绅两个人争强斗狠,他很生气,一生气一烦躁就睡觉,一大群人,就这样被李逢吉玩儿得团团转。
也差不多是在这以后,李恒身体渐渐地又不行了,王守澄和郑注似乎很关心李恒的健康问题,献上了他们酿造的灵丹妙药,李恒吃了。大病发作,躺在床上疼得直哼哼,眼见就要疼死了,下令,命太子李湛监国。太子李湛,时年十六岁。年轻太小,太监们也跟着着急,于是去找郭太后,让郭太后临朝称制。
一向贪玩而又从来不教育儿子李恒的郭太后,想必一定会同意吧。可是郭太后没同意,她说:“昔日武后称制,几乎颠覆了大唐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比也。太子虽然年少,但如果能有贤德的宰相辅佐,卿辈(你们,指的是太监)别干预朝政,何患国家不安!自古岂有女子为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理乎!”说着便一把将制书撕裂。
郭太后的哥哥,太常卿郭钊听说后,写了密信给妹妹:“此举甚当,倘若有人逼迫临朝称制,臣请先率郭家子弟妻女辞职回归乡里!”郭太后当日哭得一塌糊涂:“祖考有幸啊,哥哥!”
人说家教家教,什么是家教?
这就是家教!
当然了,我要给自己留点口德,人家李恒其实也是很有家教的。于是,就在当天,唐穆宗李恒,因打球的时候岔气而卧病一年零三个月,最终死在了太极殿东序。李恒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只是贪玩,差不多是个庸君,玩儿死的。谥号法则说,性情温良,广施恩德,谓之“穆”。
总结来讲,李恒性情温良,喜欢赏赐别人,当得上是穆宗了,这就是他唐穆宗的来历。
李恒驾崩,李湛即位,别的不管,先把太监们赏赐了一顿。十六岁的孩子,智商虽说得上发育完全,可论宫廷斗争,那是万万不行的。一帮老辣的太监就在左右,下头又是李逢吉那样的宰相,纵使李湛再聪明,十六岁,对人无恩无德,如何控制得了这么一帮人才?
李逢吉现在思考的问题和李湛不太一样,别的不怕,就怕李绅和韩愈再得势。李绅被贬的时候,李逢吉一党庆祝了很久,可等李湛即位,众人一阵沉默。没错,就怕李湛年轻,搞不好突发奇想,李绅又要崛起。楚州刺史苏遇为李逢吉出谋划策,灭掉李绅,宜早不宜迟。“主上听政,必然在延英殿。”“那又如何?”“那就来不及了。”
商议出的结果,很好办,李逢吉带着一党凑足的金银,找到了一个人,所有人不得不佩服奸臣的智慧。找到的这个人,正是大太监王守澄。李逢吉来找,只求你一件事。嗯?究竟做什么事?简单,只需要帮我在皇帝面前说一句话。什么话?
“陛下所以为储君,臣实知之,皆是逢吉之力!”
这半句,是要立功。
“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
这半句,是要害人。
李逢吉,够狠。无数前例告诉我们,你可以贪污,可以受贿,可以杀死亲生父亲,更可以不是东西,甚至可以上谏的时候对新皇帝破口大骂,但你绝不可以不支持当前的皇帝,骨子里就不满这个皇帝。
接下来,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人纷纷上奏,拐弯抹角地将同样的话告诉了李湛。
李湛才十六岁,他懂个什么?可是李湛居然嘿嘿一笑:“可能吗?”一脸不信任的表情,当我年纪小,骗我当耍猴,你们太嫩了。可见,李湛同学也是读过很多史书的人,知道官场争斗的残酷性和不要脸性。
但很快,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特性,被当朝宰相李逢吉的两句话,驱赶得烟消云散。太监的话,不要信,这是奶奶教育我的。官员互相挤兑,也要审核再三。可是弹劾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在将信将疑的时候,朝廷重臣李逢吉再上书一封,李湛信了。
李逢吉确实忠厚,李湛认为,因为他只是淡淡地说:“李绅不利于陛下,请加贬谪。”就这么短短的几个字,李逢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了打击裴度和李绅等“泛李”之人,李逢吉广立朋党,因为老牛还没开始发飙,所以暂时不能叫他们牛党,当然了,李逢吉的党羽在当时还有一个好听的称呼,名曰“八关十六子”。
张又新,元和年间状元及第,解元、会员、状元,连中三元,人送绰号“张三头”,连中三元者,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几千年来,无数次会考,有这名头者才共计十七人,张又新便是其中之一。只可惜,他是李逢吉的人。
除他之外,还有李续、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洽、李训八人,其他分支党派,又有八人参与,故曰“八关十六子”。张又新,不容易,新皇帝登基,百官入朝拜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