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上苍就没公平过,只能靠人力去作为。所以,当横海节度使李全略之子李同捷想通这一点的时候,他被自己深邃的思维感动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话太对了,等李全略一死,李同捷就接到了唐文宗李昂的诏书。内容约略是:“任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李同捷充兖海节度使,赶紧的。”也就是说,李同捷不能继承父亲的职业,要听朝廷安排,军队长官需要时常调动,且不容商量。
这可是宪宗李纯辛辛苦苦牺牲了多少先烈性命换回来的成果,李昂是知道的。然而李同捷不愿意走,想想就会这样。既然不想走,也不好明说自己其实不愿意听朝廷的,于是回信:“将士们爱我太深,臣虽想走,可是他们强留!”于是赖着不走,等李昂给他回信。
回信?
回你奶奶个头!
太和元年(公元827年)七月二十五日,李昂准奏武宁节度使王智兴率本军三万,自备五月粮饷讨伐叛贼李同捷。下诏削去李同捷官爵,命天平节度使乌重胤、武宁军节度副使王智兴、平卢节度使康志睦、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卢龙节度使李载义、义成节度使李听等,各率本镇兵马讨伐。
本来李同捷就是个孤立无援的,这下好了,怎么办吧?
李同捷慌了,然而很快,他又淡定了下来,原因是,他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的,是成德节度使王庭凑。说实话,论阴狠狡猾,李同捷没办法跟王庭凑比。一直等待别人先动乱,自己背后推一把的王庭凑,终于等到了李同捷这个露头鸟,所以,他立刻表示,自己就是李同捷的大后方。李同捷,不管如何,我是你坚实的后盾,有我就有你,勇敢地去吧!
战争爆发了:
十月,乌重胤屡屡大破李同捷大军!
李昂大喜,表扬乌重胤。
然后乌重胤就薨了。
(元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王智兴大破李同捷!
然后,就没然后了。
愤怒的皇帝同志只有一个问题,他问:让你们这群人去打仗,为何中间隔了那么久?
最精准的回答是:无利不起早,起早必有因。你想,各军都是人家镇上的军队,出去作战,伤了元气怎么办?此时的状况,最好拥兵自重,您倒是忠心耿耿非要上阵杀敌,一旦实力弱了,皇帝最先宰的还不是你?
上阵杀敌会元气大伤,躲在后面观战则可养精蓄锐,总会有人受到诏书的指责的,到时候,大家再跳将出来,帮助那个和贼军作战被砍得半死不活的人一臂之力。
这就是大家都不打仗的原因,怨得了谁?一气之下,李昂改任李寰为夏绥节度使,命前夏绥节度使傅良弼为横海节度使。另,削去战争贩子王庭凑的官爵,令各镇兵马全面出击,违令者,罪不赦。唉,不打也得打了,倒不是担心别的,只是眼下任免权还是要听朝廷的,真不听话,小心撤了你的职位。
于是,战争又爆发了:
十月,魏博兵大破李同捷军于山东!
十一月初一,易定节度使柳公济上奏,他已经攻占了李同捷在沧州西部的营栅,大破反贼李同捷!
李昂大喜,令傅良弼出任魏博节度使,继续对李同捷施压。
然后傅良弼就薨了(本来答应人家李昂一定拿下李同捷的,半路上却病死了)。
打李同捷,接二连三死了那么多重要人物,让军心有点骚乱。可接下来,和李同捷联军抵抗官军的王庭凑倒做了一次爽快事。他知道李同捷灭了以后,下一个就是自己,所以,对李同捷节节溃败的状况,他是实打实地着急。发兵去救,还是整军固守?
无数历史告诉王庭凑,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出手拉兄弟一把。没错,救人等于救自己,王庭凑行动了。
笨人做事,声色暴露;聪明人做事,指东打西。王庭凑便是后者,一般人看来,李同捷要死了,救与不救成了大问题,在王庭凑看来,却不是个问题。看李同捷的样子,活不长了,与其出手搭救他这个累赘,不如煽动其他藩镇造反,遥相呼应,让朝廷捉襟见肘!
王庭凑遣使出差,去了魏博,可魏博节度使史宪诚父子却并没有见到使者,因为,在王庭凑的算计中,这两个人,恰恰不是朋友,而是敌人,是被杀的对象。史宪诚既不忠心于朝廷,也不会叛乱,实乃首鼠两端,里外不是东西的东西。因此,王庭凑要做的,就是鼓动魏博大将亓志绍发动兵变,夺取魏博大权。不出所料,他成功了。
亓志绍领所部两万兵马杀了个回马枪,威逼魏州,史宪诚父子大惊。事到如今,王庭凑一拍脑袋,娘的,失算了。
再聪明的人,如果是用聪明去做不该做的事,也总有失算的时候。魏博的大将领着魏博的兵马扭头来打魏博节度使,而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是李昂不太待见的家伙,那么,事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
一开始,事情并不出乎意料,李昂当即任命谏议大夫柏耆宣慰魏博,发义成、河阳兵,征讨亓志绍。接下来,才是让王庭凑目瞪口呆的地方。史宪诚被亓志绍围攻,遣使求救,李昂下诏,让义成节度使李听率领沧州(河北的)行营诸大军猛攻亓志绍,上演了一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情大戏,结果是,史宪诚的儿子史唐趁机劝老爹这辈子再也别瞎寻思了,好好干自己的节度使比什么都强,史宪诚也被李昂感动得满地打滚儿,发誓弄死王庭凑这个逆贼。
亓志绍完蛋了,李听、史唐举兵奔袭,亓同学一边狂逃一边算数,一路上死了、逃了一万五千人,最后跟着自己的五千人也都累得够呛,无心战斗。亓志绍一狠心,领着这五千兵马回自己镇上去了。琢磨半天,最终,把亓志绍气得咬牙切齿,都是那个王庭凑!
亓志绍投降了,把屎盆子全扣给了老王。简单总结一下,王庭凑的谋略导致的结果是:史宪诚实打实成了朝廷的人,亓志绍实打实成了朝廷的人,而自己,很快就会成为阴曹地府的人。
横海节度使李祐领导的诸道行营兵在跟李同捷的战斗中更进一步,德州被破后,李同捷也降了。这一系列的战斗,根本就是瞎折腾,既然李同捷已经投降了,王庭凑也该做好挨揍的准备了。不过你要相信,亮点总是在最无聊的时候偶然出现的,譬如谏议大夫柏耆,一个被朝廷委派下来督察日常工作,接收降者,热爱虚张声势的极品老男人。
柏耆受诏去行营视察,他浑浊不堪的脑袋开始运转了。你说,一个学文的,如何在气势上镇得住一群体育特长生?
柏耆先生的答案是:杀几个刺儿头。
刺儿头的确切含义,就是冒尖儿的,不听话的,喜欢惹是生非不服管教的。可柏耆先生溜达半晌,都没发现有哪位大将是刺儿头,众人对他是毕恭毕敬。好吧,都给我装!柏耆有些恼火,因为他觉得如果一群人对你毕恭毕敬,肯定是有原因的,而目前众人在他面前不嚣张的原因就是他是特使,其实,这帮人打心里对自己不服气。
于是,柏耆先生时不时拿言语刺激将士们,最先出头的,必定是最刺儿头的,不是吗?
柏耆先生是来督导工作的,不过,李同捷究竟是不是诚心投降,还是个未知数。热爱虚张声势的柏耆先生笑了,且不管你诚心不诚心,我还是会把你镇住!于是,亲自率领数百铁骑突入沧州城内,在大街上做领导状巡查了一番,找茬砍死了大将万洪(李祐派来镇守沧州的将军),分头剽了李同捷及其家属上车,大摇大摆地要回京师去。
半道上,有人告诉柏耆,王庭凑有可能出奇兵抢走李同捷,让他老人家多加小心。
柏耆怒,从我手里抢东西?遂一刀砍了李同捷,笑道,一个尸首,抢了又有什么用?
第二十二章
几天后,李同捷的脑袋和柏耆先生的书信一起送到了朝廷,信上点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平复沧景,灭李同捷,那都是柏耆一个人的功劳。接下来,被柏耆恶心得浑身掉鸡皮疙瘩的诸将上书,纷纷臭骂柏耆,诏书下来了,李昂贬柏耆先生为循州司户。
就在柏耆回朝的那几日,苦心经营战场的李祐薨了。
李祐身上本来就有病,听说柏耆杀了万洪,一时间惊得五体投地不知所措。半夜里大呼:“祐若死,必耆所为也!”没错,这就是柏耆的贡献,柏耆出马,一口气死仨,让人佩服得紧。李祐这一死,李昂听说了柏耆先生的故事,大怒,他实在是后悔,不该派柏耆这样的人才去给人送死。下诏,赐柏耆自尽。柏耆这一生,本该在谏议大夫的位置上光荣离世的,没想到成了特使,最终一命抵四命,他这辈子真值。
可见,喜欢虚张声势,害人也害己。
诏书下达了:“镇州四面行营各归本道休息,但务保境,勿相往来。惟庭凑效顺,为达章表,馀皆勿受。”意思是说,你们都别闹了,各自有一块地方,安安生生过日子不好吗?都别互相通信,不过王庭凑请降的书信除外。以史宪诚为兼侍中、河中节度使;以李听兼魏博节度使;分相、卫、澶三州,以史孝章为节度使。
害人精王庭凑消停了,明白了,反悔了,递交河东节度使李程书信,要纳景州投降了。然而最苦的不是他,是亓志绍,仓皇失措,上吊自杀了。太平了,这段狗血剧情也该终结了,但事情还没完。
不久后,李听从贝州回军,史宪诚为了表示自个儿真心归顺朝廷,故而拿出所有财物为李听送行。结果惨烈,因为后来几个月这位兄弟肯定会发不下工资。也没机会再发了,因为魏博的将士们受够了这个小里小气,却给人吮痈舔痔的史宪诚。
众勃然大怒,杀了史宪诚,奉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李听走不了了,何进涛不会让他走的。数万大军,蓄势待发,堵住尚且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李听的去路,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花我的给我还回来,吃我的给我吐出来,简单说,两个字——还钱!
还……钱?
笑话。
何进涛不是神经病,自然知道给人钱容易让人还钱难的道理,再说自己算是不良的歹徒,干脆杀他丫的。遂举兵突袭李听,李听毫无防范,大溃退走,昼夜奔逃,死者过半,辎重、财物统统丢下不要了,这还没完,何进涛非要灭了他们不成,幸好中途又昭义兵救援,李听勉强捡回一条命。对于何进涛,朝廷如何处置?
答案是,没法处置。
原因是,河北方面用兵三年,民不聊生,馈运几乎为零。
朝廷无奈之下,只能以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又以相、卫、澶三州归之。沧州和附近,是河北最惨的地方,整个唐朝,最属河北地段凄凉,杀到最后,城郭空旷,百姓户口骤减十分之七,男丁绝少。镇上有三万兵马,吃穿用度必须由朝廷度支,李昂再也不想折腾了,让河北好好休养生息,最起码减轻一下朝廷的负担。故而,他以卫尉卿殷侑为齐、德、沧、景节度使。
李昂不愧是慧眼识珠,这个殷侑,着实不是一般人。到了镇上,他与士卒同甘苦,招抚百姓,劝之耕桑,流散者纷纷复业。一年后,租税能自负军用大半;两年后,上书请求废除朝廷度支;三年后,河北户口滋繁(移居者甚多),仓廪充实,元气完全恢复了。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这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而选贤任能,是一个好皇帝必须做的事。
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三月初一,刑部尚书柳公绰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这是一个完美的任命,谁让被选中的人是柳公绰呢。柳公绰虽然是文人,却有非凡气度,回鹘与大唐互市,朝廷怕回鹘突变,故而对商队严加防范。等柳公绰到了镇上,先撤了卫队,回鹘遣梅录李畅领万余匹马前来,柳公绰却只派了一个牙将去热烈欢迎。
李畅一肚子纳闷儿,到了官府,大开衙门,柳公绰带着几个人来迎接他,竟把李畅感动得哭了。
陉北沙陀尤其骁勇,九姓、六州胡人叹服,尤其叹服酋长朱邪执宜,因为他有王者风范,如果有争端和战斗,他必然会成为整个草原和大漠的霸主。如果是一般人,必定对沙陀严加戒备,可惜,酋长大人碰上的,是让人五体投地的柳公绰。柳公绰上奏,请以朱邪执宜为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使居云、朔塞下,捍御北边。
这真是绝妙的方法,可是,假设朱邪执宜不服从管理,又该怎么办呢?
柳公绰请他吃了一顿饭,过程复杂,但和当初迎接李畅有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礼仪精美。不要小瞧礼仪、穿戴和请客的场所与配置,因为它代表了对对方的重视程度。柳公绰,穿着礼服,在公所用最隆重的方式迎接朱邪执宜。柳公绰观察着朱邪执宜,没错,是个人物。故而对左右说:“执宜外严而内宽,言徐而理当,福禄人也!”
接下来,朱邪执宜的母亲和妻子来见,柳公绰让自己的夫人与之饮酒,馈赠礼品。朱邪执宜感慨万千,因为他知道,一个肯对自己掏心窝子对待的人,必然是值得交往的,而一个懂得礼节和信用,尊重贤才的国家,更是值得依附的。朱邪执宜成了柳公绰的至交,塞下十一个州府,之前荒废不堪,朱邪执宜修整完备,使部落三千人分兵守护,从此,边塞胡虏知道守备唐朝边境的人,是朱邪执宜大人,不敢丝毫侵犯。
当然了,这是说的山西、陕西的状况,放在东部,看看刚刚恢复元气的河北北部幽州附近,也许还会受到侵犯。果不其然,奚部落入侵了,目标直指幽州,但目的却没那么高洁,主要是经济危机,缺吃少喝。李昂会让卢龙节度使李载义抵挡住这次冲击的,没错,在灭李同捷的战斗中,表现最好的,李载义便是其中之一。
打奚,还会那样有战斗力吗?
这场战斗,不能仅仅用有没有战斗力来看了,因为奚王茹羯被活捉到了京师,被李昂好好爱抚了一把。事实上,天下一直就没太平过,总会有人出来闹事,而能够造成天下动荡的却不多。当年淮西的动乱够大了,却也只是淮西受到影响。不过,说到对日后的局势影响,就不单单是能用战场胜败来描述的了。裴度征淮西,奏的是让李宗闵当判官,而李宗闵才干不错,渐渐获得李昂的青睐,是不是就是说,李宗闵会真心感激裴度呢?
醒醒吧,该吃药了。
不要以为帮人一把人就会感激涕零,帮人不到底,人是要怨恨的。
年近七十的裴度,一生为国操劳,落下一身疾病,最近屡屡辞职,李昂以其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因为生者病,裴度只能三五日去一趟中书省,继续为国家大事操劳。所谓国家大事,对皇帝来说,是控制好朝廷内部,选择好的宰相,而对宰相来说,是保证枢纽的畅通和有效,故而,也要选择贤才的官员充任才可。裴度是贤相,而他选官推荐,自然就不会出于一己私利,也就着了官场分门别派斗争的道。
终于,这一回,他得罪了李宗闵。原因,仅仅是裴度不识时务地推荐了李德裕。正受宠的李宗闵,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裴老头必定更倾向于李德裕了,因此,李宗闵上奏,臣观察到裴度先生大病加重,需要调养,请兼侍中,充任山南道节度使可也。
李昂同意了,没错,就该同意,裴度之前也一直嚷嚷着辞职嘛!
李宗闵,你够狠。
身在西川的李德裕,眼下正忙活着对付南诏(又叛了)。原西川节度使是大将郭子仪之孙郭钊,也很有本事,可惜年纪轻轻就开始染病,蜀地经营不善。李德裕到任,筹划一番,遂大造边楼,把整个蜀地的轮廓统统圈了起来,南入南诏,西达吐蕃。
李德裕日夜与干练的老兵和熟悉山川形势的将士、蛮夷出身的小兵谈话,询问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不出一月,皆若亲临涉猎。一个精湛的谋划,已经形成在了李德裕的心中,只等某一天的实现。忽一日,朝廷来了李昂的诏书,说是让李德裕加紧修筑清溪关城防,断绝南诏入寇之路。李昂知道此地泥土稀少,告诉李德裕,如没有土,则用石头垒造。
石头……垒造……不堪一击的鸡窝。但朝廷人士断定,清溪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德裕上书了,纵论形势,李昂首肯,李德裕练士卒,葺堡鄣,积粮储以备边。总有一天,他会用结果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很快就到了,李德裕上了一份很不着调的书,竟然要求遣使去南诏索要当年被剽掠跑的百姓。要看清,是索要,不是赎回。
朝廷有一半人大呼李德裕是神经病,而这一半人中,多半是牛党的,也就是李宗闵、牛僧孺一党的。然而让牛党咋舌的是,李德裕还真从南诏手里要回来了四千人,可见他真有本事。那么,牛党的面子挂不住了,李德裕,你小子也太猖狂了吧!
还未平息,西川李德裕又来信了,说蜀兵老弱者太多,臣请立五尺五寸(168cm)之度,裁去不合格者四千四百余人,重新择简精壮者千人,此外,蜀地兵器华而不实,臣请取别道工匠打造实用兵器,无不坚利可也。上书刚刚被李昂仔细阅读完,拍手称快呢,吐蕃的维州副使悉怛谋居然带着部下全部投奔到了成都,成了李德裕的麾下!
李德裕派兵占据了维州,上奏了此事,且又出花招,建议派遣生羌兵,焚了十三桥,直捣西戎的腹心,可以洗刷前仇,比韦皋还要厉害呢。此事,李昂一个人不敢独断,拿到尚书省去商议,百官集合,纷纷觉得李德裕说得对,当然,也有人认为李德裕是十足的小人。
反对者,牛僧孺,为何反对,都懂,他也是有才干的人。但接下来的话,不为天下苍生,不为国家社稷,只为了一己私仇。“吐蕃强大,境地万里,仅仅丢了一个维州根本就不算是元气大伤。我们历来修好,约好了都不互相进攻,大唐御戎,守信为上。他若是来责问,‘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阪,万骑直冲,怒气直辞,不出三日就能到咸阳桥。此时,西南数千里外,得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牛僧孺总结道,“徒弃诚信,有害无利。此匹夫所不为,况天子乎!”百官欷殻В畎和狻
李德裕,还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你先去边境上送悉怛全军回吐蕃吧!
这日,吐蕃与大唐边境,悉怛谋和维州的将士遭遇了一场残酷的血腥屠杀,无一漏网,无一幸存。从吐蕃方面派来的使者微微的笑容中,李德裕分明看到了牛僧孺的笑,分明是害我一个人,分明是苟且偷安的计策,还要披上信用和道德的外衣,你讲信用了?还是有道德了?你怎么让这无数无辜的人遭受屠杀……那是怎样一种扭曲而又变态的人性啊!
李德裕恨死牛僧孺了,他的身后,是无数被他的心计害死的冤魂。
第二十三章
作为牛党的领袖,李宗闵和牛僧孺也曾是精明强干的,做事雷利,可我们也看到牛党的另一个特点——心狠手辣,六亲不认。西川监军王践言新被提拔成了枢密,进京后,多次对李昂说起这件事。
捆着悉怛谋送回边境,让吐蕃开心,吐蕃必然会杀死他们,绝了以后归降的人心,可取不?
李昂幡然醒悟,自悔几天,最终,他把怨恨归结到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的身上,没错,就是他,听起来什么为人要诚信,为国要诚信,可他是真懂还是装糊涂,害的朕做了这样不堪的错事?延英殿上,李昂对宰相们说:“天下何日当太平,卿等可曾想过?”
牛僧孺率先发言:“没有太平的迹象啊,如今四夷没有侵略,百姓没有流散,虽然不算太平,但也可以说是小康。陛下非要求太平盛世,不是臣等的能力可以做到的。”李昂点了点头,他知道牛僧孺的意思,牛僧孺更知道他的意思,李昂的意思就是,天下不太平,怨你;牛僧孺回嘴,就不怨我。君臣互相不满,退下后,牛僧孺解脱了。
他对同列说:“主上责望如此,我等岂可久居此地?(皇上这么急性子要求太平,我们不能继续呆在这个位置上了!)”为何?因为如果让李昂的愿望总是落空,他是要找责任人的,而牛僧孺,就是这个罪魁祸首。与其到时候枷锁披身,不如提前荣耀转身,落个脸面。
于是,牛僧孺屡屡表情罢官,正合了李昂的意思,以其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接替李德裕负责西川的,是段文昌。
而李德裕入朝,当上了兵部尚书。尚书一职,与皇帝亲近,李德裕又是个能干的人,很快李昂就发现,李德裕的确有宰相之才。事关重大,李宗闵不敢怠慢,万一李德裕当了宰相,自己还不得愁死啊?不过就眼下的情况,李宗闵就已经愁得睡不着觉了。
有人注意到李宗闵的脸色,问曰:“莫不是因为边患的事?”
李宗闵:“然。怎么补救?”
“我有一策,可以弥补遗憾,怕李公不能用啊!”
李宗闵看着一脸正经的杜悰,一直以来,此人都是自己的亲近,还靠自己的聪明和干练当上了京兆尹。李宗闵道:“但说无妨!”杜悰忽然喷喷地笑了起来,一脸坏坏的样子:“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