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告老还乡,乃圆婢婢毕生梦想!
几句话,让论恐热膨胀了,尾巴微微勃起来了。他拿着婢婢的书信,骄傲地给诸将看:“都看看,婢婢只懂读书,安知用兵!等我得了国,给他宰相当当,这样好文笔的文人,坐在家里怎么可以呢?”言罢,哈哈大笑,诸将也跟着笑。回信,论恐热说,乖啊,我先撤兵了,去勤王!
婢婢收到了论恐热的回信,抚摸着自己的官髀,嘟囔道:“吐蕃无主,我则归大唐,岂能事从这类鼠犬!”论恐热,被婢婢玩儿了,因为婢婢在河州南埋伏了一万精锐,等论恐热领兵泱泱回撤的时候,一口气冲出,杀得人仰马翻,出现了几十万大军集体狂逃的奇景。
而在他们狂逃的前路,又有婢婢事先安排好的四万精兵,阻了他们的归路。于是,本来拖沓了几百里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压缩成了一百里。没办法的事,他们被婢婢当成了训练用的靶子,挤在一起供婢婢训练的精锐练习刀法。不过,导致他们互相践踏的,却是论恐热,而我实在是找不出任何其他原因来描述这种奇怪的巧合。
只能说是巧合。
正当论恐热的大军被婢婢夹击时,忽大风骤起,一时间飞沙走石,暴雨突至。当时,前后两路堵住的,正是峡谷两端,论恐热的大军,就在狭隘的通道中互相踩踏,死了不少人,不过也没那么严重。但暴雨引发的洪水,瞬间就涌了过来,两道谷口的军队迅速撤退,留下论恐热的军队争道,一通自我的虐待,混乱过后,大堆大堆的尸体,终于被洪水冲了出来,堆在下游,叠了一层又一层,伏尸五十余里。
我第二次说,可以同情无辜的士兵,但千万不要同情论恐热,因为他不是个好东西。
论恐热活下来了,他单骑脱逃,留下活着的人们继续原地打转。从出去后,很快,他不服了,他不相信老天每回都这么对待他这样奋进的青年,于是,他转脸去找他最爱的大将——岌藏丰赞。喔,论恐热恨死了,他忽然想起来了,这个岌藏丰赞,前几天投降给了婢婢。好在,论恐热才是昏君认可的正牌军统,于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募集了几十万大军,准备再挑逗一下婢婢,这回一定不会上当了,他想。
婢婢是读书人,不喜欢打仗,这是婢婢自己说的。不过既然来了,你总不能挨揍不是?于是,他把军队分成了五部分,分别从恐热兄最脆弱的五方面攻打。结果,恐热连战连败,退守到了东谷。
这一回,论恐热真哭了,因为,他又被老天耍了。他退守的东谷,原是一处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驻军也是利于防守,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等驻扎完毕,论恐热才忽然发现,没水!当时,恐热兄抱着好奇的心采访了一下知道具体情况的士兵,士兵指正说,这里的溪水,不是慢慢变没的,而是忽然就没的。最后,搞清楚了,这回真不怨老天,只能怨婢婢。因为此时,婢婢正在东谷外围结营自固,他无比淡定地在东谷的谷口安插了好几个木栅,堵住了恐热兄的出路,同时,一堆土和石头,把溪水源头给他堵上了。(恐热退保东谷,婢婢为木栅围之,绝其水原。)
好在论恐热是军事理论家,他是知道何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可他没想过,如果,人家不开呢?是啊,如果人家不开,你咋办?婢婢是真不跟他死磕,只是围了一层兵马,在谷里头的人,要么饿死,要么冲出来让他训练的士卒好好玩玩儿。恐热兄流汗了,尚婢婢,我恨你!
可是,恨不能解决问题,化痛恨为力量吧!
兄弟们,给我冲出去!
论恐热振臂一呼,可是,众人不动弹,于是他换口号,兄弟们,跟我冲出去!由于又渴又饿,众人一呼百应,群起上马,杀将出去。在大半人都被婢婢砍死了的情况下,论恐热再一次成功地逃了出去。不过,可喜可贺的是,这次战斗,除了跟着论恐热硬冲出去的百十来个人中死了大半外,其余人马,全都一动没动,投降了。
读者:嗨,混蛋,你刚才不是说一呼百应吗,怎么又说全投降了?
答曰:一呼百应的意思,就是论恐热一个人叫唤,有一百来个人响应,这就是一呼百应的朴素含义。
恐热兄回到了逻些(拉萨),向昏君论述了一下他失利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干旱,导致将士们没水喝,怪不得他。于是,安静了两天后,论恐热又纠集各部,再一次去撩婢婢的胡须了,而人家婢婢,根本就不想搭理他。这一回挑拨,婢婢是真有点怒了,我越是瞧不起恐热,恐热越来劲。于是,遣大将厖结藏领五千兵马与之展开了面对面的作战。
结果,恐热大军惨败,最后,他领着数十个骑兵杀出重围,其余数万人马,又投降了。
不同以往的是,这一回的这群人是不能要的。因为他们干过的事,确实令人发指。婢婢传檄河、湟,数恐热残虐之罪,告诸部落曰:“你们本是唐人,吐蕃无主,则相与归唐,别让恐热那种东西指挥来指挥去!(汝辈本唐人,吐蕃无主,则相与归唐,毋为恐热所猎如狐兔也!)”恐热兄,的确很不容易,人生很坎坷,感情很低调,每当被婢婢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他都会郑重地告诫自我:“咬牙坚持住,恐热,你行的!”
于是,一年后,他顿悟了。这回,他是决不能亲自去了,就怕再被婢婢打得鼻青脸肿。只遣其将恭罗急藏,将兵两万,杀到鄯州,再去挑逗婢婢。
婢婢无奈,遣其将拓跋怀光于南谷搏杀之,恐热军惨败,恭罗急藏投降。唉,就这种货色,是怎么当上吐蕃国的掌门人的呢?其他人不了解,婢婢最了解。恐热,十足小人一个。
鉴于恐热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死了不少人,连婢婢的面都没见到,导致最后的结果,是没人愿意听他调遣了。婢婢在河源驻守,论恐热在河州驻守,两下相持,此时,婢婢的诸将,联名要求趁胜追击恐热。
然而婢婢不同意:“我军每战必胜,有轻敌之心,恐热穷困将死,必然奋起求生,战,必不利!”
战局非常有利,诸将哪里听得进去,况且婢婢是文臣,管不得武将那脾气。纷纷曰,尚婢婢您还是回屋里读你的《莺莺传》去吧,这场仗由我们武将负责,您就别管了。于是出击去了,而婢婢,则无奈地领着自己的小股部队,在河桥等着他们。
这一天过得显得很是漫长,天色将晚时,忽从西边滚滚冒出尘烟,但见诸军惶惶逃命,惨败而归,此时,在桥这边的婢婢岿然不动,早就准备好迎接他们了。等逃回来的军队过完桥,婢婢就在桥上洒了油,一把火,把桥梁给烧了,回家,吃饭。
这个故事算是告一段落,故事的最终结果,吐蕃衰落,理应是婢婢来见李忱。就是因为这一回部下因不听话,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这还不算完,接下来,是第二回。
话说,恐热兄庆功会开了好几个月,高兴完,准备继续追击,给婢婢以致命的打击。既然要干掉婢婢,就得先造一座大桥,于是,恐热兄让僧莽罗蔺真,在鸡项关南造了一座。这桥修得很大,大军过河,屯于白土岭。
按照正常思维,恐热过河,婢婢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烧了大桥,让恐热无法撤退,绝了粮道,让恐热无法吃饱,然后慢慢的,慢慢的整死他。可是,这回,婢婢又栽了,他派出去的战将,一个是鐸罗榻藏,作战太过刚猛,不利,败走;又遣磨离罴子、烛卢巩力占据险要,与恐热对峙。只是不知道啥原因,在烛卢巩力和磨离罴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烛卢巩力的观点就是上面所说的,而磨离罴子却执意逆战。
所谓“逆战”,就是硬碰硬的意思。
烛卢巩力也是个倔脾气,劝说不过,干脆,辞职回鄯州去了,临走,他留下一句名言:“吾宁为不用之人,不为败军之将。”可见,巩力够力,罴子够熊,这一下出兵作战,一个兵都没给婢婢剩下,连自己也被恐热砍成了肉泥。这样一来一去,恐热最怕的粮道没有断,桥也没有烧,反倒是婢婢,在鄯州城内无计可施,城门关了那么久,城内的军队和百姓已经吃光了粮食,无奈,他只能留拓跋怀光守城,其余集体转移。
我第三回说,论恐热不是个东西。
听说这事以后,恐热大喜,纵兵劫掠,抢夺河西鄯、廓等八州。他指挥军队,杀死了边境所有的丁壮,又将妇女及老弱集合一处,却并不杀死。先把女人统统强奸一遍,然后将女人,加上孩子、老人的手脚砍断,挖掉鼻子,让他们趴在地上哭,而恐热则自己饶有兴致地观赏,用以愉悦身心,提高素养。
当时八州的百姓,是汉族和吐蕃族,还有各民族杂居。恐热军劫掠完毕,又玩儿完了所有妇女、老人和儿童,随即,便开展了杀人活动。杀死了所有男人后,又开始以“槊穿婴儿”取乐。每次抢掠屠杀完乡里,恐热都会让军队庆祝一番,时常是用槊刀刺穿婴儿的脖颈及胸肺,举着庆祝。这还不够,最后,为了不让这里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恐热火烧民间,焚尽祠庙,铺陈五千里地,无论汉藏,全部屠杀,五千里间,化为灰烬。(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评论:无话可说。
然而恐热却觉得自己相当伟大,而伟大的人,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辛酸,无数次的背叛。这不,恐热就很纳闷,明明连战连捷,为何部下却接二连三地逃离了呢?
拓跋怀光在鄯州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否则再让恐热夺了此城,附近又要遭殃了。怀光要干的,往简单了说,就是离间。因为恐热的确是小人,所以离间工作进行得非常的轻松和愉快。于是历史出现了很颠倒的局面,明明是恐热该势力大增的,可赢了无数次大战后,反倒越来越抽抽了。恐热却不以为意,所谓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什么的,他懂点。
恐热很自满,他曾在众人面前扬言:“我今天就要去唐朝出使了,咱这是要借兵五十万,诛杀不服者!然后以渭州为国都,请唐册封我为赞普,看看谁敢不从!”时值大热天的,恐热也不恐热了,一路颠簸地到了长安。剧情回归原来的样子,他来见李忱。
李忱听说过这家伙,所以,遣左丞李景让去礼宾院问问。问的内容,就是恐热这次来,想要干什么呢?于是,恐热就把自己说过的豪言壮语,改了改主谓宾的形式,对着唐臣重复了一遍。
不过你要知道,人家李景让是品格很高的文人,经历过很多合理和不合理的场合,见过形形色色的极品。可是,恐热这货,却让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会儿说借兵五十万,一会儿说谁都不怕,待会儿又矢口否认,说很怕唐朝,要求册封,什么抛弃拉萨,以渭州当国都,还封他为赞普。李景让心想,你以为你是谁啊,思想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吧。
听完恐热的叙述,李景让和颜悦色:“特为尚人转达,请待圣命!”
不久,李忱的圣旨来了,当然,由文人写的排比句华丽辞藻都有,但内容的中心思想就俩字儿——不行。当时恐热就有满地打滚的冲动,鉴于这家伙的恶行,李忱想了想,还是决定会见一下,下诏,在三殿对话(一般是小部落酋长派来的使者才有这待遇呢),当然,恐热还以为这是很特别的待遇。对话完毕,李忱明白了,他送了恐热一点礼品,枣糕什么的,打发他回家了。
回到鸿胪寺,恐热暴跳如雷,回吐蕃后,他先到了落门川,召集旧众,指着长安就破口大骂:“李忱小儿,敢敬酒不吃吃罚酒,我若攻下长安,不留一个活口!”遂欲起兵寇边。
特别神奇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还是无法解释。如果非要解释,我依旧只能说,谁让他是论恐热。
当时吧,恐热已经摆好了阵型,将要发兵。忽然,苍天隆隆地冒出了大朵大朵的云彩,倏尔聚集成满天的乌云,一个霹雳,突降暴雨。恐热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哪里肯轻易罢手,于是,他又耐心地等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半天,一整天,雨还是没停。
恐热很生气,我这次非要杀到长安不可!于是,他又耐心地等了一天,一天,又一天,雨却越下越大。一直屯兵,在风雨交加中,等了将近一个月,与还是没停。大家特别生气,诸部将领更生气,气得解散,回家泡澡去了。恐热一瞧没人了,这才下了撤退的命令。恐热集结的数十万大军,扬言攻打长安,就因为这个而作罢,留下来陪他一起回廓州的,只有三百来个。(恐热聚其旧众,欲为边患。会久雨,乏食,众稍散,才有三百馀人,奔于廓州。)
唉,谁让他叫论恐热……
先别急,故事还没完。
话说李忱最近发兵平了党项的动乱后,又用张义潮发兵攻略,先后拿下了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而轮热恐想要抢点什么,却因为诸将生气就是不集合而作罢。从此,河、湟之地,又回归到了大唐的怀抱。总之吧,感谢论恐热,如果不是他艰苦卓绝的奋斗以及他超人的智商、慈爱的心智,河湟大部,是无论如何不会这么轻易就回来的。
对内明察善断,对外英姿煞爽,这就是李忱。李世民从谏如流,有谏臣魏征;李忱也从谏如流,有魏征的子孙魏谟。常言有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悄悄地证明了李忱也是有缺点的,而我认为,李忱这辈子做过的最缺德的事就是差点儿把郭太皇太后给气死。
之前介绍过,郭太皇太后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她是宪宗的妻子,穆宗的母亲,敬宗崩后,是她召来江王即位,这就是唐文宗。文宗李昂,是个谨慎而又孝顺的人,对郭太皇太后非常之尊重,凡四方供奉及一切好玩的东西,他必然先献了宗庙,然后,直接送到郭太后的面前。
到武宗即位,之前一直没说,其实李瀍也是个贪玩的孩子,刚刚执政时,就经常外出游玩。他酷爱打猎,曾号召五坊少年出入禁中陪他摔跤。当然了,武宗玩摔跤,自然没有康熙灭鳌拜想得那么长远,一个皇帝,整天跟一帮狗熊似的孩子掐架,郭皇后得知后,非常生气。
那日,武宗照例去给太后请安。鉴于郭太后历经了无数政变和朝野,肯定知道如何能够兴盛,如何才会衰亡,所以,武宗就顺便问了一句:“太后,如何可为盛天子?”
郭后让李瀍凑近一点,很平静地说:“陛下啊,那些上谏和奏章你也该看看了,觉得好的就用,不太好的就找宰相商量商量。别人批评你要听啊,歪理邪说一律不要的啊。还有,听说你一直喜欢玩乐,这倒没什么,只是你身边那群人该换换了,我是知道,他们没一个忠良的,若陪你玩的都是忠良之才,那你就是盛天子了!(谏巨章疏宜审览,度可用用之,有不可,以询宰相。毋拒直言,勿纳偏言,以忠良为腹心,此盛天子也。)”
李瀍听得很激动,再拜而别。回到书房,他扒出谏章一一阅览。没想到,谏臣的奏章上的内容,竟然差不多和郭后说的一样。李瀍,没其他好指摘的,就是贪玩。一曰“陛下贪玩,可耻”,一曰“陛下,打猎不可以太勤哦”,一曰“那帮和陛下摔跤掐架的少年一个个有那么多赏赐,为陛下打天下的大将怎想”,一曰“亲贤人远小人”……
放下奏章,李瀍沉吟良久,他从内心感激郭后,从此真正开始发愤图强,再没去和那帮小儿摔跤。
可到了宣宗李忱这里,味道就有点变了。那时,不仅宫里头的人都知道,外头的人也都说郭太皇太后是个很淳朴的人。可就是这个淳朴的人,却让宣宗李忱感觉非常的不爽。从各方面上分析来,分析去,都找不出任何理由支持这个局面。终于,从几个小字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郭太皇太后是和李忱有很尴尬的关系的,不禁哑然失笑,打死你你都想不出会是这么一个原因。
由于宪宗李纯的多情,导致了现在的结果,那就是,李忱的生母郑氏(现在的郑太后)曾是郭太皇太后的婢女。要知道,那年头的社会里头,你伺候别人,肯定是挨过骂的。通过李忱对待郭太皇太后的态度,我们甚至可以论断出,当年那个美貌的郑氏,就曾经挨过郭氏的抽。郑太后和郭太皇太后,有着尴尬的矛盾。李忱是不太喜欢搭理那个曾经对自己母亲不好的人,当了皇帝,他也再不拜会郭后。
郭后忽然受了这样的冷落和忽略,忽然觉得自己活的很没意思。某日,她与两个婢女一起登上勤政楼,眺望着远方的风景。浮云遮眼,大地一片苍茫,接下来的情况,让婢女吃了一惊,但见郭氏战战巍巍地站到了台上,纵身一跃。眼见就要掉下去,被注意到她今天情况不好的婢女两人慌忙抓住,死活地把她给救下来了。
事情传到了李忱的耳朵里,却并没有引起他的怜悯,反倒让他对郭氏更加的厌恶。得知这样的情况,郭后更加郁闷,连死都死不了,很没劲。就在这天夜里,郭太皇太后,因心情极度郁闷而身体不适,暴崩。可就算到了这份儿上,李忱也不在乎。
有司曾为郭后上谥号为懿安郭皇后,天下人都承认这是宪宗的妻子,可是,根据李忱的态度,有司改上奏说,虽然她是正妻,但是不是该把她葬在景陵外园呢。要知道,陵墓的外园和内园,虽然相距不远,可意义绝对是不一样的。外园的都是疏远的,内园的都是亲近的。以郭氏宪宗东宫元妃的身份,郭子仪之后的身份,历经五朝,母仪天下的身份,该葬在哪里,根本就不用多考虑,但李忱似乎很不乐意,有司也改了口吻。
因为,所有替郭太皇太后说话的,统统的被贬了。最后。郭太皇太后还是被葬在了外头,直到唐懿宗咸通年间,朝廷人士依旧大呼冤枉,才恢复了对她的身份的认可,葬在了内园。
讲完了,也该对李忱的做法有一点点的评断,有另外的词汇,譬如绝情、小气、记仇、自私……可是,这不是李忱,李忱对自己的母亲的爱是深沉的。他朝夕奉养郑氏,不让郑氏离开主宫,每天早晨和下午都要去给她请安。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就算是被称作“圣人”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圣人,都是有感情的。李忱,只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讨厌那些曾经对自己母亲不好的人的孩子。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比普通人更擅长治国的人而已,他孝顺谦虚,从谏如流,我只能说,他是有感情的,仅此而已。
还有,李忱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没错。
郑氏的哥哥郑光想要当官,李忱专门找他聊天谈论,却发现舅舅答非所问,没有一点才华,本来,郑氏的意思,是让哥哥当个刺史啦,节度使啦啥的,可李忱,却偏偏留下来让舅舅当了个统军。然而郑太后不会放弃亲哥哥的,又多次向儿子提出,说郑光家里头穷啊,你小时候还尿在他袖口里呢什么的。
意思是,能不能给个肥差?
李忱憨憨地望着妈妈,妈,你别说了。随即,赐了郑光一大笔钱,说,让舅舅花去吧,肥差,没有。所以,说到底,李忱是个很适合当皇帝的人,那些起初认为他是蠢材的宦官,如今也是追悔莫及。是的,当对手从蠢材摇身一变成为天才的时候,这种落差,谁能受得了呢?
即位以来,由于李忱的沉稳和装憨的特性,导致全体宦官疏于对这家伙的防范。李忱先杀了弑杀宪宗的宦官,又惩治了外戚,连身在东宫犯过事的官吏也一律拉出来斩首。不过,李忱知道,如果再这么下去,宦官就要被逼急了,他吓了诏书,安慰道,乱臣贼子已经搜捕干净,胁从也都流放了,其余有小错者,一律不再追究!
然后,宦官还真信了。
某日,李忱召翰林学士韦澳入殿,说是有几首李杜的诗歌想要请教他一下。让韦澳奇怪的是,明明说好是要讨论一下诗歌的创作和发音问题,等坐定以后,李忱却先屏退了左右,张口就问韦澳:“韦爱卿,近日外面都是如何讨论内侍权势的?”
韦澳听罢,吓出一身冷汗:“陛下威断,非前朝能比!”
李忱闭上眼睛,摇头道:“不周全!不周全啊!朕还是有怕的人和事!爱卿,你说,朕如果做下面的事,该重用谁?”(上闭目摇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卿谓策将安在!”)
韦澳回答道:“如果跟外廷讨论,怕有太和之变,不如就在禁中找几个有才识的商量!”
李忱摇头:“这是下策!”
韦澳:“陛下明断!”
李忱的确很明断,他的想法是,第一不能殃及无辜,第二不能让宦官有喘息的机会,这才是上策。
那么,李忱是怎么办的呢?
北司的宦官,到最近才知道李忱是怎么办的。自李忱即位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不爽的现象。那就是,但凡有点嚣张的宦官,稍微犯了错,就一定会遭到李忱的痛斥(李忱对其他官员要求也挺严),接着,就会被人拖出去,狂打一百大板,然后被人架着扔出宫去,去哪里李忱不管,总之,您爱去哪儿去哪儿,就是别回来了,简单说,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