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狂打一百大板,然后被人架着扔出宫去,去哪里李忱不管,总之,您爱去哪儿去哪儿,就是别回来了,简单说,犯错的宦官被贬为了庶民。
一天,宦官没感觉,十天,宦官还是没察觉,一月,依旧那样。可等数年以后,宦官一瞧,完了,全完了,没人了,因为被李忱拔掉的宦官所留下的缺口,始终不予补上。就是这样,宦官只出不进,一个一个,一点一点地,被看起来很愚笨的李忱拔干净了。
说到这里,寡人一声长叹,因为实在是可惜,上面所述的情况,只是大臣令狐綯的密信所描述的,目前仅处于意淫阶段。
之所以让人知道得那么清楚,正是因为,这封密信,最终落到了太监的手里。否则,这个时候的宦官,早该衰落败亡,不复嚣张了。密信被人出卖,所以,宦官知道了南衙的坏,从此与北衙不共戴天,势同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过,也有好一点的消息,那就是,这封密信被发现的时候,宦官已经被拔去了不少。
李忱大概是晚唐时候,宦官最怕的人吧。
同时,他也是唐朝皇帝中记忆力最好的一个,相当惊人。李忱读书,向来一目十行,且能过目不忘。以至于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宫中上至宰相很百官,下至侍奉倡优,甚至连某个院落某个小巷打扫卫生的杂役和奴仆,李忱无一不记得姓名,这倒不稀奇,稀奇的是,他还记得这个姓名这个人具体的能耐和才干。李忱要某某小卒小兵小侍奉去做些什么事,从来都是呼唤他们的名字,从来就没失误过。(上聪察强记,宫中厮役给洒扫者,皆能识其姓名,才性所任,呼召使令,无差误者。)
他这种本事,兴许就是当初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给练出来的,此时露出一手,着实令人吃了一惊。
更变态的在后头,上述千万个名字,却仅仅是李忱记忆中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他还能记住所有所有奏章所叙述过的所有事情,且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曾有度支部的人上奏,误把“渍”写成“清”,而中书省负责复审,排查错别字的官员认为,这个字不明显,也懒得因为这一个字再驳回去让人家重新写,再者,李忱一日要读十万字,这封奏疏,咱就凑合上了吧。
未料到,刚上了奏章,李忱就瞧见了这个错别字,大怒,把改章者(中书省里头的)臭骂一顿,贬谪他官。
这件事曾震惊了中书省,百官无不震骇,面面相觑。都听说过李忱一目十行,可一目十行和慢条斯理,是怎样被这个神奇的人融合到一块的呢?神奇的事,总是那么别致。我相信李忱一定读过李四胖等人编纂的地理书,也读过里面关于各州的风情。他曾让韦澳等翰林的学士一起编了一则《处分语》,说的就是各州现在的风土人物。
其他的不敢说,但敢确定的是,李忱花了一天工夫读过之后,记住了《处分语》里面的所有内容。
后来,邓州刺史薛弘宗入谢,进去的时候,心里头很轻松,出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汗流浃背了。他迅速找到韦澳,擦了擦汗水,后怕地说道:“皇上处分本州(邓州)事惊人!”
“皇上都说过什么了?”
于是,薛弘宗把李忱说过的话大概得说了一遍,听完,韦澳也跟着汗流浃背了一场。
韦澳:“没想到皇上竟然把这本书全背下来了……”说起来,李忱之所以被人称作“小太宗”,也是因为他和李世民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教坊,皇帝听曲儿的地方,李忱的教坊有个名叫祝汉贞的优伶,聪明滑稽,出口成章,为李忱喜爱。因为被皇帝喜欢,所以他更加调皮。
某日,祝汉贞讲笑话,说得很好,下一个笑话,却开始言及朝政,但见李忱的脸色,忽然变得非常的可怕,盯着祝汉贞教训道:“我蓄养你们,就是为了嬉笑而已,尔等岂能干预朝政!”从此,再也不理那个祝汉贞了。后来大家知道李忱的睿智,那个祝汉贞,早就暗地里腐败了,他的儿子靠他贪污了一大笔钱,被有司查办,李忱下令乱棍打死,祝汉贞自己也被流放到了天德。但这些,还不够教育倡优的。
有个名叫罗程的乐工,善弹琵琶,也是仗着有宠,对人不客气,后来失手打死了人。
某日,李忱工作完了,来听曲子,见乐工齐齐在庭上跪着,很疑惑。正疑惑着,但听众人集体为罗程求情:“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哦,合着是为罗程求情的,他的确很有才,可是,因为有才就可以杀人不偿命了吗?
李忱正色道:“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不顾这帮乐工,下令杖杀了罗程。
李忱经常让大臣感到汗颜,他接见群臣如接待宾客,你绝不会听侍奉在他左右的人说他们见过李忱在听政的时候有过任何的懈怠。宰相奏事,严肃地空气都有些凝滞,李忱那威严的表情,颇类似于太宗。可是,等宰相奏完了事,李忱的肩膀,就会忽然放松下来,脸色也柔和多情,竟然笑道:“大家可以随便聊点什么了!”
嬉笑一会儿,休息了一刻多钟,君臣关系搞得挺好,却又忽然正色:“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怕某人负了朕,负了社稷,而朕绝不会姑息,就怕后天再上朝,就再也见不着他了。”
说完,起身回宫。
就连人精令狐綯都说:“我秉政十年,所受恩宠最深,可纵然如此,每次在延英殿奏事,汗水未尝不沾湿衣裳!(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长此以往,大唐必然重归盛世,只是,没人听说过晚唐有什么隆重的气象,是因为,既然是李忱被称为小太宗,那么,他学太宗,就学得相当的彻底了。
姓名 籍贯 及第时间 科目 授官
员半千 山东济南 高宗永隆元年(680) 岳牧举 弘文馆学士
孙思观 辽宁辽阳 长寿元年(692) 武艺超伦 不详
张仁愿 陕西渭南 长安年间(702-704) 不详 兵部尚书
王修福 山西临汾 中宗神龙年间(705-707) 详 洛邑府左果毅
王仁皎 山西祁县 中宗景龙年间(707-707) 堪任将帅 中郎将
樊 咏 山西永济 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军谋宏远 堪任将帅 兵部尚书
裴敦复 山西闻喜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堪任将帅 刑部尚书
房自谦 山西闻喜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堪任将帅 不详
郑 防 山西闻喜 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武足安边 不详
樊 衡 山西蒲州 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武足安边 不详
茹义忠 山西雁山 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不详 汾州刺史
杨若虚 不详 玄宗开元九年(721)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不详
张仲宣 不详 玄宗开元九年(721)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不详
元 o 不详 玄宗开元九年(721)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不详
马季龙 陕西扶风 玄宗开元九年(721) 知合孙昊,可以运筹决胜 刺史
郭子仪 陕西华县 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不详 中书令
张重光 不详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智谋将帅 不详
崔 园 北京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智谋将帅 谋河西军事
李广琛 详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智谋将帅 不详
令狐朝 不详 玄宗天宝元年(742) 军谋越众 不详
来 瑱 陕西邠县 玄宗天宝年间(约742-752) 智谋果断才堪统众 中书门下 平章事
姓名 籍贯 及第时间 科目 授官
李 晟 甘肃临潭 唐朝中期 不详 中书令
胡 o 河北易县 玄宗天宝十三年(754) 军谋越众 参谋范阳军事
王 翃 山西太原 肃宗上元年(760) 才兼文武 尚书右仆射
夏侯审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侍御史
郑 儋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不详
平知和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不详
凌 正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不详
周 渭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不详
丁 悦 不详 德宗建中元年(780) 军谋越众 不详
许 贽 不详 德宗贞元元年(785)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 不详
樊 泽 山西永济 唐朝后期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节度
樊宗师 山西永济 宪宗元和三年(808) 谋宏远堪任将帅 使谏议大夫
吴 思 不详 穆宗长庆元年(821)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不详
李商卿 不详 穆宗长庆元年(821)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不详
裴 俦 山西闻喜 敬宗宝历元年(825) 军谋宏远才任边帅 不详
侯云章 不详 敬宗宝历元年(825) 军谋宏远才任边帅 不详
郑 冠 不详 文宗大和二年(828)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户部郎中
李 式 不详 文宗大和二年(828)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不详
舒 贺 江西德兴 大中元年(847) 不详 不详
黄仁泽 福建莆田 昭宗乾宁二年(895) 武举 节度巡官
所以,当李忱在百忙之中,抽空和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等人探讨人生哲学的时候,就注定了他要向太宗一样,要用仙丹帮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了。好一点的是,三位仁兄交给宣宗的丹药,要比当年武宗皇帝吃的质量要好,因为除了口渴难耐和性情暴躁以外,李忱的背上还因此起了脓疮,吃到最后,倒没有先帝们脱胎换骨的不快感觉,反倒是背后隐隐有种股温暖的东西来回骚动。
问曰,仙人,这是啥?
答曰,脱皮出窍,金蝉子转世。
唉,糊弄爹呢?
但李忱信了,和武宗一样,一个控制不住自己奢望的人,总会遭受现实中的痛苦。
这么好的一个人,却死在了这么弱智的事情上,着实可惜了了。不过,在李忱消失之前,请容许我插播一条消息。当年武宗李瀍邀请白居易当宰相的这件事上,李德裕其实撒了一个谎,因为当时白居易的身体还挺好。可就在不久后,白居易真不行了。作为一个好皇帝,李忱又忽然想起这个喜欢上谏的才子白居易,那个肯为贫苦百姓悲叹,写诗写文,入木三分,为当道嫉恨的白居易,却死在了李忱的前头。
为此,李忱作诗哀悼: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李忱,大智若愚地活了一辈子,最终变成了真愚,我也是舍不得他。由于背部的脓疮太严重,李忱是趴着接待来宾的。只是宰相和朝臣都见不着他,只有夔王李滋和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能见上一面。当初,魏谟曾经上谏说过立太子的事,说了百官不敢说的事,可李忱并没有答应。
原因特别,因为李忱的长子是郓王李温,此人才华横溢,风流多姿,可李忱却很不待见这个孩子。
相反,有宠的是三子夔王李滋。
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都是李忱平日里最器重的,让他们辅佐李滋当上皇帝,自然靠谱。三人都知道,立太子必须有得到禁兵的支持,而左右两军中,也有不同的门派。右军中尉王茂玄,是李忱制约禁中的棋子,自然的,左军必然为其他势力把持。
李忱说过的还是有怕的人和事,人,指的就是左军中尉王宗实,而事,指的就是王宗实会干出来的那件事,具体参见仇士良同志的作为。李忱沉稳老道,制约王宗实,靠的势力已经足够,只需要在他死前亲自说一句话,首肯把王宗实调到淮南去当监军即可。这不,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王宗实已经收到了敕书,恨得咬牙切齿,准备去淮南。
刚出门,却碰见了左军副使亓元实。
亓元实,深谙朝廷大事,见王中尉垂头丧气的,呵呵一笑,说了这么一句很有嚼头的话:“圣人卧床已经一个多月了,中尉一直就没和他碰面,今日忽然有了调动,真假未辨啊。为何不去见圣人一面,出来再说话呢!”王宗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哈哈,他忽然明白了过来,是啊,我为何不闯入寝殿,溜达上一圈儿,痛斥右军那几个人是矫诏,到时候李忱死了,那诏书,真的是假,假的是真,反正趴在床上的已经不能说话,谁知道是真是假呢?
王宗实有些兴奋,立即要往寝殿里闯。可当他看见一重又一重的守备的时候,忽然泄气了,唉,凭他自己,是进不去的。
但亓元实不一样,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以后能继续过好日子,他领兵飞来为王宗实开路,一口气杀入寝殿,名曰护驾,实乃探风。于是到了寝殿,王宗实长舒一口气。也不必怕李忱张嘴驳斥他这个不要脸的了,因为龙床的东侧,一群妇女和儿童正在对着李忱的尸体嚎啕大哭,可见,李忱已经死了。此时,王宗实潸然落泪,摆出一脸痛惜的样子,皇上啊陛下地圣主啊主上啊圣人啊爹啊娘啊得喊了一阵子。
忽然,他站起来,冲着王归长等人,爆发出了痛彻心扉的怒喝:“你们在圣上驾崩时矫诏,可有良心?!”
众人顿时惊呆,对面这个名叫王宗实的家伙,是左军的最高长官,执掌大权,他完全可以不听皇帝的话,可他既然假装听的是皇帝的话,还反诬人家矫诏,那就说不清了。你想,既然是矫诏,这家伙就不必去淮南,不去淮南,他就还是禁军的统领。好吧,当时,三位哭李忱的仁兄就被吓懵了,顿悟,跪着爬过来,嚎啕着哭,三人一起过来,捧着王宗实的脚:“饶了我们吧,我们再也不敢啦,我们都是罪人呐!”“饶命啊中尉,看在我们是同僚的份儿上……”(宗实叱归长等,责以矫诏,皆捧足乞命。)
和预料的一样,宦官迎接的,是最不得李忱喜爱的郓王。在李忱入殓之前,郓王主宰了军国政事,由李温更名李漼(音璀)。至于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位,已经去西天找李忱诉冤去了。虽然说整个唐朝,奇迹一直在发生,但我们也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奇迹身上。李忱有一个笨蛋的外表,华丽的内心,李漼却不见得是这样。
可是这一回,可能又让宦官吃了一惊。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郓王李漼虽是李忱最不喜欢的孩子,却是最像李忱的孩子。
他器度沉厚、形貌瑰伟、洞晓音律、天纵奇才,这些四字成语,完完全全是对他的真实反映。
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的盛夏,为下一位皇帝铺陈了一条光辉大道的小太宗李忱,终于在宦官的指挥下,未经同意,把自己的宝座,让给了他最不喜欢的儿子。也许很多人感觉非常奇怪,作为有唐最英俊潇洒,最有风范和艺术细胞(李隆基除外)的皇帝,李漼怎么会让那个明察善辨的李忱所讨厌呢?
阅读接下来的历史,相信也就不难理解了。
懿宗李漼同志是艺术天才,而李忱所讨厌的,正是他的天分太高,导致他沉迷天分,荒淫无度,沉迷酒色。李漼在位,贪玩成性,政治腐败,他酷爱佛法,斥巨资迎佛骨,而当时,李漼用他的艺术思维来普渡僧众,由朝廷供应佛法所需资源,于是,巨大的负担就压在了百姓身上,一般都是需要用十家百姓的开支来养一个和尚。
就是这样,李忱大中(宣宗年号)中兴十三年的成就,就这么被他玩儿干净了。翰林学士刘允章看不下去,写了个《直谏书》,说了说国家破败的惨状,共有九条:
1、 没日没夜地举兵(终年聚兵)
2、 南诏、契丹等趁机兴起,南诏攻陷边陲,甚至拿下了交趾(蛮夷炽兴)
3、 当权者奢华无度(权豪奢僭)
4、 大将、节度使不来朝拜(大将不朝)
5、 广造佛寺,剃度无度
6、 可以通过贿赂得到官位,权大于法(赂贿公行)
7、 官员贪赃,小吏残暴(长吏残暴)
8、 赋税不均,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赋役不等)
9、 吃干饭的人多,做事的很少(食禄人多,输税人少)
查阅了一下百官上谏李漼后李漼的反应,两个字,不听。有时候还换一下,弗听,也有时候是不从。
从李漼的咸通初年开始,天下要多乱就有多乱,各地均有战争发生,尤其是西南的南诏,时不时会给李漼来个特大惊喜,夺下城池,驻兵守备。为了给南诏以沉痛的打击,李漼令大将康承训去邕州参与剿灭南诏守军的战斗。他下诏,发给康先生许、滑、青、汴、兗、郓、宣、润八道兵马,让他去驱逐。
就这样,康先生领着六道兵马,以一万人当先锋,一路跑到了邕州,刚到那里,就遭遇了南诏的六万大军。
与其说是遭遇,倒不如说是挨揍。因为康承训驻扎不动,等南诏前来挑逗,其中五道兵马被迫发起还击,所有还击的士兵,就都被南诏杀光了。由于实在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康先生便要求各部严防死守,打一场防御战。本来,李漼是让他来驱逐的,他却龟缩不前。
有小校再三力争,要求深夜突袭,求了康先生四五天,康承训才勉强答应,交代给小校三百勇士。小校深夜带领勇士,缒下城去,杀入南诏兵营,南诏措手不及,竟吓得解围而去。
康先生大喜,凌晨,再遣数千精兵对逃跑者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斩首三百零几,而且,后来据说被他老人家砍死的,都是当地被胁从的百姓。康承训不要脸,已经到了遣使告捷的程度。他在捷报上说,他带领三百精锐夜袭南蛮,大破了贼军,斩首数千,求表扬。
李漼惊喜,朝廷人士也是兴奋不已,以为看到了希望,李漼还接受了百官的朝贺。高兴之余,加康承训为检校右仆射吗,而那个带领兄弟们深夜突袭的猛士小校,却没有一点的赏赐。
当然的,你不要脸,没人肯为你的不要脸卖命。不过,经过那一次深夜突袭,南诏却再没入寇过邕州,让康大叔觉得很有面子。唉,不得不解释一下,南诏不再打邕州,是因为邕州已经被康老师烧成了不毛之地,人家南诏再过来抢掠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再说,南诏已经从唐朝手中夺走了交趾(越南),不在乎他那个邕州。李漼选择让监陈敕使韦仲宰带领七千人马,到峰州与进讨南诏的高骈合军,再从南诏手里夺回安南。
高骈出身禁军之家,身经百战,连战连捷,可是,捷报一封接着一封地送到长安,却还是没能让李漼满意。相反的,李漼很生气,他问左右,高骈出征交趾这么久,为何一封捷报都没有?
左右不直接回答,说,且听听监军李维周怎么说的吧!
历史证明了李忱是对的,如果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全都是乐工、倡优之类,不管这些人里面有多少是善人,最终能亲近皇帝,让皇帝喜欢,从而以私利左右皇帝判断的,永远都是小人。李漼却很不服气李忱的做法,和他一起搞音乐,玩儿得好的,那都是朋友,朝廷有我的一份,自然有你的一份。不知不觉中,聚集在李漼周遭的,渐渐都成了这群人的朋友和亲属。而李维周,就是通过演戏,得到了监军的位置。
所谓监军,无非监督行军,高骈屡立战功,捷报一封一封地被他扣下,却被他统统改成了诉苦的书信。
李漼怒了,李维周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高骈,指斥高骈屯兵峰州,逗留不前。
就是在这期间,人家高骈已经进军到了交趾,斩杀了南诏无数大将,目前已经兵临城下,围困住了交趾城。高骈对交趾的情况了如指掌,只等最后一击,收复安南,回朝请赏。如果不是右武卫将军王晏猥琐地出现在高骈面前,高骈死也不会想到,在李漼的心目中,他已经是个懦弱不堪,玩弄朝廷的小人,而且,朝廷还以为他还在外侧瞎转悠呢。王晏,这个真正懦弱的猥琐男,在高骈围困交趾之际,前来赴任了。
接替的正是高骈的位置,接到李漼大人的命令,高骈立刻北上,嗯,让更加富有战斗经验的王晏来攻城吧!
高骈率领百十个人,回长安去了。这一来一回,不知道李维周又会搞什么名堂。当时高骈先让小校曾衮入朝告捷,知道李维周存心作梗,他当时沿着海路乘船北上,却偏偏碰见了李维周大人和王晏大人的船只。划着小破船的曾小校,赶紧转移,藏在了一座岛上,才躲过了李维周的视线。此时,他正入朝禀奏。听多了谎言的李漼,甚至没考虑一下是真是假,听了高骈的故事,他真心大喜,立刻加高骈为检校工部尚书,复镇安南!
于是,走半道上的高骈,又折了回去。
回到交趾,傻眼了。
据将军们说,王晏同志,与其说是个主帅,倒不如说是个傀儡,他听那个李维周的话,而李维周又是个只会唱歌不会打仗却非要上阵指挥的棒槌。他来了,先不干别的,为自己树立威信,杀了很多“不听话”的人。然后,大家还是不听他的,李维周让诸将死磕,诸将纷纷后撤,李维周让大家安静,大家就可劲儿喧哗。
纵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