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螅蠹一故遣惶模钗苋弥罱揽模罱追缀蟪罚钗苋么蠹野簿玻蠹揖涂删⒍
  纵然李维周淫威浩荡,可这种情况,他也是没有办法。让高骈生气的不是这,而是南诏守军,就趁着李维周瞎指挥的时候,轻轻松松地逃跑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根本就不明白外头的状况,只是不敢逃而已,如果逃,照李维周的安排,人家照样能轻松跑出去。
  高骈来了,交接完毕,他立即召集兵马,鼓励将士,当日,诸将猛攻交趾城,南诏大军应接不暇,斩首三万级,迅速从城中溃败而出,缩回南诏。就这么轻松,安南重归了大唐。在这个时刻,吐蕃方面也来了一个消息,尚婢婢已经死了。拓跋怀光继承婢婢意志,生擒了论恐热。
  然后,他砍断了恐热的手脚,挖掉了他的鼻子,折磨多日,最后才砍了他的头,把脑袋送到了长安。从那以后,吐蕃其他部落全都逃到了东部,又被唐朝大将尚延心邀击,李漼把他们全迁到了岭南。在奸臣和昏君的治理下,这么一个偌大的吐蕃帝国,濒临灭亡了。不久后,吐蕃内部出现了各种起义,起义军甚至掀了赞普的墓穴。
  曾经强大的吐蕃帝国,不复存在了。而一直伴随着吐蕃,友好,不友好,做亲家,做仇人,经历过无数生生死死,却一衣带水的大唐,在昏君和倡优的指挥下,也面临着和吐蕃一样的问题。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总感觉钱不够花?是不是有点钱就想要腐败一把?
  李漼,花钱不眨眼的李漼。
  李漼是很文艺的,而文艺青年都特别喜欢去高档而又别致的地方消费。像李漼这样的,身边肯定要有保镖,他的殿前供奉,仅乐工一项,每天值班负责演奏的就有五百人。阴历一个月是二十九或三十天,李漼总会搞出十四五天的宴会。宴会规模巨大,从庭院一直摆到画舫,十里地,简直是处处莺歌燕舞,一派祥和幸福景象。
  这家伙,算是把老爹的老本吃光了。不仅吃光了老本,还增加了四方百姓的赋税。仅仅为了养李漼的这帮随从,老百姓的税种就一再增加。因为,除了正常的工资以外,李漼一高兴,动辄赏赐乐工。由于他老人家大方惯了,每回赏赐都不下一千贯,少于这个数,他自己都感觉脸红。一千贯这个数目,是普通百姓一辈子都花不完的。当年高力士被李隆基收购,身价也才二百贯而已。
  作为一名优秀的、纯净的、文艺的青年,李漼还热爱旅游。他喜欢下去走走,学习李忱和李瀍,体察一下民间的疾苦。所谓“民间”,无非曲江、昆明、灞浐、南宫、北苑、昭应、咸阳、骊山……类比现在,大概就是三亚、迪拜、巴黎、香港、纽约、黄石……你非要问这里的百姓到底苦不苦,我也只能耸耸肩膀了。不过,既然皇帝同志决意出巡了,自然需要有司打理。那么,出去要不要坐车?坐车要不要随从?随从要不要吃喝?在外一月,需不需要性生活?那么,需不需要妃嫔?妃嫔要不要侍从?侍从要不要穿着?穿着要不要经常洗和换?洗和换要不要带上庭掖的奴婢?奴婢们要不要吃喝?吃喝要不要好一点?要不要带上厨子?还有,皇帝热爱音乐,要不要带上乐工?乐工一千余人,要不要带上自己的乐器?
  饮食、幄帟,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而从来都很友爱的李漼,自然需要诸王陪伴,象征和睦一家亲,诸王再带上奴仆,奴仆还要带上吃喝用度和奉献,立马以备陪从。
算过来没有?
  没算过来是正常的,如果不是史料记载,还真不敢相信,李漼的每次旅行,至少要有十几万的扈从,这完全比得过无数次的封禅泰山了,老祖宗的本钱都被他花光了,所费不可胜计。
  乐工李可及,音乐天才,因一曲《叹百年舞曲》感动了李漼,因有真情实意,凄切美妙,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李漼兴奋不已,以李可及为左威卫将军。诸如此类的封赏,接下来会越来越多,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这么说,唱歌好的,文臣他们也许干不了,全都当上了大将。在这样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体系下,大唐的军事力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漼即位之初,就罢免了宰相令狐绹,改任白敏中。白敏中年老,当初仿效李忱朝上朝,早早来延英殿开会,经常摸黑走路,但李漼,总是开会不出两刻就要撤。
  终于有一回,李漼听说了一个消息,那个喜欢提意见的白老头,凌晨起床去延英殿,半路上掉坑里摔残了,现在家休养,无法办公。当时,李漼就高兴得美滋滋的,一副“终于可以不用上朝了”的欢快表情。不过李漼还是不放心,总以为白敏中会很快好起来,于是专门下旨,说是因为白敏中有病,导致宰相人数不够,以后就不必开会了。
  白敏中为此连续三次辞职,让李漼换宰相人选,李漼那是绝对不许的,他假模假式地说了很多勤勉的话,说白爱卿啊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等你,吁,想想都恶心,真恶心死人了。
  右补阙王谱上谏:“白敏中卧病已经四个月了,陛下虽然还和其他宰相说过话,但从来都是应付两句就撤,如此,天下会是如何?”李漼认真地听完王谱的谏言,当下,毅然决然地把王谱贬成了一个小县令。
  咦,李漼蹦蹦跳跳,我的耳边果然清净了许多哎,四周大臣和倡优,一片歌颂太平盛世的赞美响起来了。

  说完李漼,再来说一下李漼麾下的宰相吧。
  李漼在位,宰相换了无数,知名的都有:
  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杨收、曹确、高璩、萧寘、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
  这里头,前两个不说,后头的,最有名的当属杜悰。他是杜佑的孙子,却没有杜佑的能耐。因尸位素餐,每天都是拍马屁、签字同意,人送绰号“秃角犀(犀牛的角最珍贵,秃角犀就是没有角的犀牛)”。
  还有后来的路岩、韦保衡,一个比一个阴险毒辣,百姓称之为“牛头阿旁(佛教用语,比喻长着牛头的鬼卒,主要原因是这两位长得的确是太丑了)”。京兆的百姓,也对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人恨之入骨,故而,当时流行一个非常顺口的歌谣,曰:
  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
  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
  够腐败的了,以前的卖炭翁,多少只是运气不好碰见了黄衣小儿,可如今,只要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要忍受他们的残暴。你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拿出辛辛苦苦攒下来娶媳妇用或是给老妈看病的钱,供应他们吃喝玩乐的义务。你除了有去死的权力外,其他权力一概没有。相反,他们却只有权力,没有义务。
  有一天,一群自称是官府派来的兵卒,因为你没有钱交税了,毁掉了你的房子,收缴了你的财产。你的父母因此昏死垂危,你的妻女因此抵为官奴,而你无处哭诉,因为你知道,当你哭诉的时候,对面看着你表现出不耐烦神色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所以,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要么忍,要么就去死。
  末世,之所以称为末世,不是因为年代距离建国久远,而是因为整个机构腐朽不堪,上层有花不完的金银,下层只能亡命。终于有一天,陈胜、吴广相与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只是不足千人的呼声,竟引起整个秦王朝的震骇。没错,积愤已久,只需要有一个人,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爆出一声怒喝,就会引起无数人的愤慨,蝴蝶效应一般,引发全国的动荡。
  记住,这不是偶然,这是朝廷明谋已久的必然!
  当连狗都不如却还是不能活下去的时候,一场风暴,在所难免。
  而送给大唐末世第一记重拳的人,名叫庞勋。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唐末农民起义应该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算起,然而,我认为,真正对唐廷构成威胁的,却实在应该是发生在咸通六年(865年)的庞勋起义。
  算一下就明白了,裘甫从起义开始,到结束,总共有七个月的时间,攻克的也都是小县城,发生的时间,也是在宣宗李忱的任期内。最主要的是,负责剿灭裘甫起义的是王式,军纪严明,又领北方部落铁骑助阵,轻松扑灭了裘甫。所以,无论怎么算,这场起义对唐朝根本就没有什么打击,甚至只能说是瘙痒而已。真正撕心裂肺的剧痛,发生在懿宗当政的第六年,唐朝纸醉金迷的统治者,才真正地被起义军吓得心惊胆寒。
  领导人当然是庞勋。
  庞勋,原本只是一个在军队里头掌管粮料的判官,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属于村级领袖人物。他和徐州的子弟,一起等驻军三年期满,就可以回家和妻儿团聚了。庞勋军队驻扎的地方,只有八百人,地处桂林,想起来也是必然的。朝廷为了防范南诏而设立这么一个戍守点,八百人统统的都是徐州人。理由很充分而必要,因为在当时,徐州人以悍勇刚猛闻名于世,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事。既然刚猛矫健,那就继续守着吧。三年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在这样的烟瘴之地,等了三年,终于等到了时候,大家等消息,而徐泗观察使崔彦慎却说,他没收到上级命令,还要他们驻守三年。
  观察使崔彦慎来桂林,不仅是观察来的,还是玩儿人来的。他的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三人也是来玩儿人的,三人猛于虎,残暴不法,欺压下属。就算这样,士兵们也都忍了下来,等了三年又三年,六年时间,总算可以回家团聚了。有时候,兄弟们很淳朴,为朝廷着想,想想其实朝廷也是没有办法,崔观察更没有办法,还是不要闹事,闹了事就回不了家了。所以大家才能安静下来,一直等到了六年期满,去问,崔彦慎却屁都不放一个。
士卒愤怒了,合伙去找崔彦慎,崔彦慎却告诉他们,想回家可以,空手回去吧,朝廷给的军饷不够,想要拿着钱回家过年,你们还得再等一年。你能用屁股想想吗?军饷进了谁的口袋?不管是谁,总之没有到了该到的人的口袋,上阵杀敌的人一分钱没有,而纸醉金迷的人每天酒足饭饱地安慰他们:“大家不要慌,不要急,朝廷有朝廷的难处,多找找你们自己的原因!”
  对,强势而又无耻者,最爱的名句就是这个,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怪世道不公。可是,大家只不过是想领了工钱,回家过年而已,怎么就这么难呢?
  士兵再也不信崔彦慎了,但就算这样,也只是拿门出气。此时,最无法忍受的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捅死了监督他们的军官,既然捅死了军官,就没了退路,没了退路的几个人,便推举同样不想要退路的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帅,率领八百徐州子弟,宣誓杀回老家去。
  口号:我要回家!
  刚才说过,唐时之所以重用徐州士卒,乃是由于徐州人剽悍无比,杀人迅猛,下手如快刀斩乱麻,而且绝不手软。可是他们有胆怯的地方,他们怕不能回家,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不过,既然披上了这身军装,做下了无法挽回的“恶事”,便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八百子弟,劫了仓库,一路往北杀去了,虽然只有八百人,可是一路上,沿路州县居然没有敢拦路的。于是走到一半的路程,庞勋知道,徐州他们是回不去了。
  您还真想回家啊?回家定你个卖国罪,分头杀了这几百人九族都是可能的。于是,大家一路杀到了湖南,过浙西,入淮南。而此时,朝廷已经下令,饶恕他们的罪过,让他们回家。不得不说,李漼是个文艺青年,他的思维不是普通青年能捕捉到的。
  起义军都郁闷了,因为他们还被招待了。
  是真招待,不是骗人。
  负责招待起义军的,正是淮南节度使令狐綯,慰劳半天,还送了粮食,口口声声说过路辛苦,权当笑纳之类云云。一路下来,庞勋起义军的人数,只增长了二百个,大概是在路上想要参与进来的人也都徘徊犹豫,最起码,还能吃上饭,既然能好好的,咱就别闹,好么?
  不过,还应该有另外的原因。本人缜密地调查了一下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的资料,由此证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即便是偶然事件,譬如高楼掉下个钢镚儿砸到你的脑门儿,那也是有原因的。在这样的腐朽政治下,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都虞侯,也需要用金钱打通关节才能当上,这就是必然。而上面几位仁兄,在当虞侯之前,都是街面上著名的混混,与其他子弟不太一样的是,他们用钱买通了上头,这才有了虞候的雅号。
  庞勋目前的人马仅有一千,朝廷要他们回家,他们反倒不愿意回了。拿出一路上攻下来的钱财,打造了武器和旗帜,庞勋发话了:“我们擅自北归,无非思念妻子儿女,听说(这两个字很神秘)朝廷已经颁布密旨,等我们回家就分头杀身灭族,大丈夫与其任人宰割,为天下笑,不如同心协力,赴汤蹈火!那时,不仅可免去灾祸,亦可求得富贵!”
  众人踊跃击掌,遂起兵造反,就这样,晚唐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嗯,不能忘记崔彦慎,这人还没死,可是徐州人闹起义,错都是他一个人铸就的,终究赖不掉。
  于是,与诸将商议,进讨庞勋,反正庞勋那几个人一副死脑筋,连拉人都不会,混了这么久才只有一千人。
  崔老师遣都虞侯元密为大将,领兵三千,与宿、洄二州同时发兵攻打。嗯,你一定要记得我说过的话,否则就不能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幽默性。我说过,目前唐军的大将基本上不是乐工,就是画师,他们会能把号角吹成《相思曲》,却听不懂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撤退。于是庞勋和官方直接对阵的第一场仗,是这么结束的:
  当时庞勋很紧张,因为唐军起码有五千精锐,而自己的人,基本上两人配一副弓箭,三人才拥有一副斩马剑(陌刀),穷。官军进攻,一路驰骋,杀到了郊区的山下,元将军定睛一瞧,大吃一惊,但见庞勋已经摆好阵势,队列严整,纵然有弓箭试探地射过去,也是纹丝不动,他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徐州真英雄!”
  元将军与几千大军,趴在山下埋伏了一整天,但渐渐的,他知道自己整军和人家有什么样的差别了。人家庞勋军,愣是一天阵列在前,从容不迫,相当淡定。到了深夜,将军纳闷儿了,咦,他娘的怎么没动静啊?遂派斥候前去侦察,斥候片刻回来,回报差点让侯先生昏死过去。
  什么?全他妈的稻草人?真人全跑了!?(偶人执旗帜列于山下而潜遁)
  这个消息,对侯将军简直是一种侮辱。元将军仗着人多,去追庞勋,过河的时候正是大风,庞勋的人用带火苗子的箭射官军的船,烧死了三百多个。将军怒,继续追,却得知庞勋已经抢了城中三百艘大船顺流而下,据说是要漂流到海上,当一辈子的贼人。不行,那也得继续追,史称“狼狈追之”,追着追着,元将军停下了——他不得不停下,因为追上了。可是全军都是饿着肚子追的,追上又能怎样?(狼狈追之,士卒皆未食,比追及,已饥乏)能笨到这种程度,我真是服了。
  于是,官军瞧见了庞勋的人,都在堤坝外侧没命似的往远处跑,将军大喜,以为怕自己,遂发起了冲锋的号令。等官军杀到岸边,堤坝上的人忽然扭过头来便杀,而停靠在岸边的船只上,又冒出无数人头,见穿官军服装的就砍。元密同志慌忙撤退,却又陷在了泥潭,若干大将及裨将,还有所有军士,就这样被庞勋活捉了,无一人逃脱,也算难得。从被活捉的人嘴里,庞勋确定了自己下一个进攻目标——彭城。
  彭城,乃是徐州古城,之前所说徐州八百子弟里的“徐州”,是更大的一个范围。彭城虽然也由彪悍的精锐驻守,可是,你懂的,大将如此,小兵算不得什么。庞勋引兵过河,翻越山岭,抵达彭城外。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练,他已然学会了如何争取人心,在外安抚百姓,一夜间,早就活够了的州县百姓争相归附,庞勋的人马,迅速膨胀成了七千余人。崔彦慎得知元老师被抓了,而且一个子儿都没给他留下,怒,镇守彭城,不久败阵,于是退守子城。
  当时的百姓,纷纷帮助“贼军”围攻子城,推草车放火焚烧,子城顷刻陷落。抓崔彦慎于大彭馆,执尹戡、杜璋、徐行俭,千刀万剐,灭其九族。庞勋坐藩台,文臣武将俯首听命,莫敢仰视,当日,城中一万余子弟争相从军。庞勋起义,到了最精彩的时刻。
  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李漼同学派了一个赫赫有名,能吓破贼军狗胆的猛将前来,他的名字就是——康承训!
庞勋在彭城,召来温庭皓,让他起草,向朝廷求节钺(节度使的许可)。庞勋是个宽容而又有心的人,徐州那么多能人,他首选温庭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居心。
  温庭皓,初为襄阳徐商从事,咸通中,辟徐州崔彦慎幕府。温庭皓的哥哥,目前在国子监当助教,名叫温庭筠。兄弟二人,名满天下,所以,庞勋让温庭皓起草,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温庭皓说:“兹事体大,非顷刻之间可以完成,请容我回家仔细斟酌再去起草!(此事甚大,非顷刻可成,请还家徐草之。)”庞勋答应了,等第二天,温庭皓来见庞勋,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之所以昨天答应下来,是想见家人最后一面。现在我已经和妻子道了别,谨来就死!(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见妻子耳。今已与妻子别,谨来就死。)”
  庞勋狡黠地盯着温庭皓,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样有骨气的人,不肯轻易背叛别人的人,有朝一日,为我所用,定然也不会轻易背叛我。可是,一介书生,竟然如此对我说话,岂不是不要命了?他仔细盯着温庭皓的脸,竟没发现一丝的恐惧,于是冷笑道:“书生敢尔,不畏死邪!庞勋能取徐州,何患无人草表!”他放了温庭皓,令找了一个自称文采天下第一的家伙写了一份请愿书,遣押牙张琯奉表诣京师,以许佶为都虞侯,赵可立为都游弈使,党羽各补牙职,分将诸军,再遣旧将刘行及领一千五百人屯濠州,李圆领两千人屯泗州,梁丕领一千人屯宿州,其余要塞,修缮完备。
  一时间,光、蔡、淮、折、兗、郓、沂、密州已经落草为寇的和目前已经活不下去了的百姓,纷纷投靠而来,人数已经数万,而且还在迅猛增加。临近州县,以至于父亲要儿子参加,妻子勉励丈夫参加,由于兵器不足,纷纷自带,有的只能毁掉锄头当成利器,带着这样的“武器”入伙。
  这不是为了利,只有祈求活命都不容许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否则,你又要怎样解释?
  庞勋已经顺势攻破了鱼台附近的十几个县,但人数越是多,端坐在最高位置的人,就越糊涂。的确有无数自愿加入军队,可是,为了逼迫其他人也加入,庞勋采用了最为极端的手段。宋州东有磨山,有数万亡命的百姓逃到此处,庞勋遣张玄稔围困。由于山上泉眼枯竭,围困长久,数万人全部渴死。朝廷最终还是没给庞勋节钺,导致冲突的进一步扩大。
  于是,神策大将军康承训来了,率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与王宴权、戴可师等三方并进。

  这下,轮到庞勋紧张了。
  纵然康承训有过劣迹,可他的麾下,是纠集了诸道的七万兵马,屯兵溜子之西,而徐州兵因为分别派出去攻略,导致的下场是,城中镇守的,仅有数千人而已。另外,进攻海州城的徐州兵,被官军斩断了撤退的桥梁,中了埋伏,死得几乎不剩几个。
  辛云京之孙辛谠,又从水路打前锋,募集敢死队数十猛士,冲锋陷阵,官军的局势,已经可以和庞勋平起平坐了。更主要的是,虽说康承训很不要脸,但他从小跟随父亲,身经百战,在晚唐的大将中,他已经属于实战派的了。以至于后来康承训郁闷而死,唐僖宗就哭着说:“社稷将难,康承训奈何死乎?”意思就是说,社稷危难了,康承训怎么就死了呢?
  可见,康承训这路的,在晚唐的官军中,已经属于官方的厉害角色了。况且,后有七万大军助威,前头只是数千的贼寇,外有沙陀助阵,左右突围,出入如飞,徐州军纷扰移避,沙陀纵骑蹂之,寨中诸军争出奋击,庞勋大败。庞勋的人马被官军追杀至大河,淹死不计其数,自鹿塘至襄城,伏尸五十里,斩首二万馀级,丢弃的辎重堆积如山。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必然的,实在是沙陀太厉害,官军人数太多。可惜,庞勋不在其中,而在丰县。他一直等待机会,给予康承训致命一击。当他等到康承训露出破绽,奋力一击的时候,却发现,官军已经整齐划一地站在那里,就等庞勋的动作了。庞勋这些日子以来的自我膨胀,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当初俘虏的官兵,多有逃亡出去,回归本部的,而庞勋早就将突袭的日子和效果公诸于世,还怕康承训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