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他这样的人,是一个实实在在危险的人物。英雄一直都存在,的确,是时势造就了这样一个英雄。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黄巢

  梦想就这样实现了。黄巢当上了王,王仙芝溃败逃命的余众全部投奔了他,推其为王,号曰“冲天大将军”,设置官署。即日,黄巢驱河南、山南十余万百姓猛攻淮南,建元王霸。当上了天王的黄巢,依旧那样的霸气冲天,这是铁血男儿必然出世的时代!
  黄巢在河南附近,所向无敌,破考城,取濮州。朝廷方面,元裕在荆、襄两州驻军,设置招讨使,督诸军急捕黄巢。黄巢眼睛里全是东都,没有其他。可惜的是,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以兵五千救援东都,河阳节度使郑延休以兵三千壁河阴。就是这样,逼得黄巢前进不得。此外,黄巢分部,在江西者,为镇海节度使高骈所破;寇新郑、郏、襄城、阳翟者,为崔安潜逐走;在浙西者,为节度使裴璩斩二长,死者甚众。眼看着就要重蹈王仙芝的覆辙,刚刚称王称霸的黄巢,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降。
  没错,投降了,投奔的还是赫赫大名的天平军。
  诏授右卫将军。
  这意味着,黄巢起义完了。但是,这不是黄巢的风格。身为大唐右卫将军的黄巢,开始了解了关于朝廷藩镇的内幕。啊,浙西很强,江西中等,淮南很弱,是么?全国上百个地方藩镇,强弱不一,所以朝廷让强的出兵,强的要保存实力,就推辞让弱的出兵,弱的更不去,于是干脆不出兵?了解到这些,黄巢笑了,也就淡然了,他不想当什么藩镇,他要把这些藩镇全部杀光!
  于是,前一天还投降了的黄巢,转眼反叛。
  他一路往实力最薄弱的浙东杀去,却在这里碰见了高骈的副将,和王仙芝一样,他在此遭遇了一回惨痛的教训。黄巢决定一路往南,杀江西,破虔、吉、饶、信等州,刊山开道七百里,直趋建州(福建北部)。在这杀人不眨眼的行军过程中,黄巢大军中,曾有位读过书的人,制造了一场谣言。他目睹了无数次起义军屠杀的惨状,便教人道:“逢儒则肉,师必覆。(杀害儒生,大军必然倾覆。)”这下明白了,如果到了黄巢起义,刚好人在建州附近,便要谎称自己是读书人,否则必然惨死。
  黄巢信了,所以,当时的具体状况是,农民军突入城池后,先抓住人,问是不是儒生。如果瞧一眼便知道不是,就乱砍一通,长得书生气的,就放过一马。曾有一大字不识一个的长得白白的农夫,自称读过孔孟之道,就换了一条命。起义军一路杀到了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逃跑,黄巢引兵直入,放火焚烧民宅,大火铺天,又放纵屠戮,杀人如麻。路过福州当地有名的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的时候,黄巢特意吩咐:“这是儒家,不可焚烧!”
  当然,也有躲不过的。
  黄巢四处搜捕名人处士周朴,很快,周朴就被抓到了。黄巢是个不爱啰嗦的人,他盯着周朴,斩钉截铁地问了一句:“能跟我走不?”周朴瞧着这个人物,冷笑:“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说什么都没事,可你说我是贼。当下,黄巢怒了,你这个儒生,是在考验我的忍耐度吗?暴怒不已的黄巢,一刀将周朴劈成了两半。

  【官方微博】
  黄巢:班里面有五十多个人,我一直处于中游,怎样才能拿第一?
  朱温:你不是有刀吗?杀光所有敢考得比你高的人。
第四十四章
  起义军南海寻北归
  唐朝廷沙陀求一胜



  起义军吞噬州县的速度是惊人的,很快就杀到了广州。
  黄巢果然是比王仙芝聪明睿智,大唐的广州,被称作“南海市”,商家船舶,海外营运,全都汇集在此,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而继续南下,拿下安南,便又多了一份丰厚的收入。连兵多年的内陆是无法正常供应粮草的,一旦让黄巢夺下广州和安南,情势必然急转直下。
  朝廷后悔了,让高骈担任诸道统管,可惜都晚了。黄巢开给朝廷的条件,可以不和安南和广东较劲,只是朝廷得让他当安南的都护,广州的节度使。其实,瞎子都看得出来,这依然只是他侵吞天下的一个计划而已。右仆射于琮建议,不要给黄巢节度使,不要给他当都护,只拜为率府率,率府率,四品官。朝廷许可,这个决定,让黄巢有了疯狂的借口。
  好了,你不白送我,那我只能抢了。
  他集中大军猛攻广州,生擒刺史李迢,自号“义军都统”。得了广州,也就没有后顾之忧,黄巢整理了一下情绪,写好榜文,宣告几日后便要领军杀回关中。表告中,他咒骂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铨贡失才,严禁刺史自殖财产,县令犯赃者诛全族。而这样的奏表,是会受到除了上述被指责的人的所有人欢迎的。只是有一点,黄巢来了,我们的命,也会跟着没的。老天最后还是帮了李唐一把,但这仅仅只是帮忙而已,想要振作,非靠自己不可。
  正当黄巢大军即将启程,不知是去南方拿下安南,还是北向杀入长安的时候,出事了,出大事了。
  农民军中开始流行瘟疫,未等弄清这瘟疫是个什么,是什么引起的,起义军中,士卒便开始纷纷死去,几天下来,竟然死了十分之四。黄巢决定,不等了,北归!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大军自编了大桴,顺湘江而下,突击衡州、永州,破潭州,官军溃败朗州,兵马十余万成了尸骨,甚至阻断了湘江的水流。黄巢大军虽然因为瘟疫和战斗损失了一半,但依然有五十余万,进逼江陵。官军的惨败,原因不必多说,但朝廷派人来问责,你不解释也得解释,而需要作出解释的,是活着的人,而这群活着的人,又是负责和打仗的官军协调统筹的,将军名叫王鐸,也是个宰相。
  朝廷也很幽默,分拨给了王鐸几千兵马。王鐸没有那么傻,死守城池不出,可城池又狭小不堪,很快就被黄巢捅出了窟窿,在农民军即将攻入大肆屠杀的时候,王鐸,跑了。
  在当时,逃跑可能是目前唯一正确的抉择,领着众人一口气跑到了襄阳,王鐸傻眼了。
  官军和“贼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他们的出身相同,命运相同,只是各为其主。官军来到襄阳,襄阳依旧没能保住,因为,负责守备襄阳的官军,转眼就参与到了打砸抢烧的队伍当中,剽掠屠戮,很长时间也没能平静下来。当时正下着雨夹雪,遍地都是百姓的尸体,当然也有因分赃不均自相残杀的官兵,横七竖八地躺在沟壑里面。
  虽然下雨,可襄阳的大火依然烧了很长的时间,跑得快的百姓都逃到了山里避难。好在黄巢没有庞勋那么变态,非要逼迫百姓下山,只是,王鐸,已经被身在荆南转战的黄巢盯上了。黄巢在荆南, 胁迫一个名曰李迢的皇室子孙起草推荐他,被黄巢逼迫写草表的儒生已经有很多了,他们一个个书生意气,在大唐盛世的余音里尚且能够挥斥方遒,他们指斥奸佞,对朝廷万分失望,可真正等起义军横扫万里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沉默。
  这是为什么?
  黄巢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那些被称作“儒生”的人,一生只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说白了,就是“把别人压在脚下”,只是说法不同,不是吗?
  能想通这一点,黄巢越来越自信,幸亏当时没有考中,他也许是一个小小的书记或是主薄,但现在,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霸王。现在站在黄巢面前的这个书生,是李唐王朝的子孙,他叫李迢,千里迢迢的迢。李迢只扔给黄巢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吾腕可断,表不可为!”
  每个活得有意义的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有谁要去伤害他们,必以死捍卫。
  李迢的心中,大唐的确腐败不堪,百姓的确生在水火,可是黄巢,却只是个杀人越货的盗贼,陪他缔造他的帝国,不说忠心,不说脸面,甚至不说下场,单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不配。李迢没有像黄巢想象的那么懦弱,眼神中甚至出现了蔑视。黄巢怒了,一通怒砍之后,李迢倒在了血泊当中。
  嘴角微微扬起,依旧一脸的蔑视,我想这应该是李迢最后的表情吧。
做大事的人,是不会在小事情上耗费太多精力的。
  黄巢选择让宰相王鐸赶紧去死,只有这样,才能将朝廷打成内伤。当他领着大军横冲直撞,毫无阻拦地冲到了荆门,却发现,对面和他见面的,并不是那该死的王鐸,而是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的两支队伍。节度使和招讨使,黄巢见识多了,也就淡然了,目前的情况是,起义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王牌之师,其余兵马,数目多达百万,根本不必把他们放在眼里。
  可黄巢却小心谨慎地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普通人是瞧不出荆门埋伏的兵马有何诡异,不过据探子来报,荆门前出面迎战冲锋的头一支队伍,并非大唐所有,而属于沙陀部落。
  黄巢也曾了解过沙陀的作战手法,在辽阔无垠的平原,沙陀的铁骑,是踏破敌人心胆的有力武器。沙陀先祖,处月、朱邪、西突厥,经过几百年的纷争,存活下来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解到这些,也就不难对官军做出判断了,黄巢几乎令起义军倾囊而出,几十万列阵待命,严整旗鼓,而沙陀,仅有可怜的五百人。
  胜负立判,高下立断!
  这将会是一场农民军起义史上最痛快的屠杀,这将会是黄巢领军以来,首次正面与沙陀冲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黄巢的目的只有一个,诸部落如果听闻黄巢这样一个名字,再不肯参与唐朝与起义军战斗。如果能交上手的话,结局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可惜黄巢白白兴奋了半天,沙陀见黄巢大军森森的阵列,居然灰溜溜跑了。而黄巢,是不屑与懦夫对打的,虽然懦夫能给他很大的成就感,他急速追了一会儿,便收队了。很开心,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沙陀的铁骑有个特点,它们打扮华美,膘肥身健,飞奔如流,可以说能够表演现实版的马踏飞燕。
  而起义军,居然很轻松地就缴获了几乎全部沙陀的战马,骑在上面,体会与中原马的不同之处,嗯,膘肥身健,刚猛有力,果了个然。
  黄巢是不会瞎耽误工夫的,第二天,猛将便率领精锐大军,对荆门展开了猛攻。
  不出意料,唐方依旧是让沙陀部落充当先锋,昨日丢了五百匹骏马,倒让黄巢军的气势增长了不少,这么一对比,情况对官军大大的不利。连黄巢都认为,这一局,又要胜了。直到口哨吹响的那一刻,他还这么认为,等到沙陀的骏马听见沙陀语的呼唤,拼死回归的时候,黄巢才大呼不妙。
  从起义军的前方阵列,突突冲出数百匹战马,每匹战马上,都是黄巢昨日赏赐的诸位猛将,沙陀马像发了狂似的朝着哨声的方向飞奔而去,萧萧嘶鸣,有战将用马刺刺破了马的肌肉,却还是阻挠不了,情急之下,跳马便往回跑去。黄巢一时没想明白沙陀这么干究竟有什么意图,当他想明白的时候,却又晚了一步。黄巢大军惊愕失措时,埋伏在两侧林间的官军杀出来了,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我说过,官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差得要命,就算是突袭,也没能给黄巢造成任何挫败感,反倒激发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奔突厮杀,所向披靡的,官军占据的主动,瞬间变成了被动,不过倒是没有吓得不能动,玩儿命逃跑了。
  黄巢乘胜逐北,为的是战斗的胜利,为的是一雪耻辱。
  这么干,又进圈套了。
  这是一出连环计,是由沙陀的战马制造混乱,埋伏在附近的官军趁机挑衅,假装败北,然后,真正埋伏在路旁的大军,会给黄巢致命一击。可是,由于负责演戏的官军装得太像,赶投胎似的没命狂逃,导致起义军奋勇向前,不是哪一支,而是所有起义军都见官军那么好欺负,全体行动了,目标直指前方高速逃跑的官军。
  于是,一阵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一阵吞天噬地的烟尘,滚滚涌向天空,这时,真不是演戏的官军抓住了这早就预备好的机会,杀出来了。起义军不知从侧翼被官军冲破,早有准备进行突袭和毫无防备完全是两码事儿,数十万起义军仓皇四顾,却不知道混乱究竟发生在哪里。单是头领,就在混乱中被官军的骁勇活捉了十二个。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头领没有一百单八将,实际上只有三十六人,而早于他的黄巢,的确队伍庞大,丢了这十二路大军,竟然有一半的人马。然而,黄巢的疏忽大意不是偶然现象,为了逃命,他跨过长江,一路往东跑去。后头追随而来的人马,根本没有机会过河,就这样,扛着从官军手里抢来的武器,人山人海的农民军,百分之八十都被官军活捉了。
  黄巢还是没能干过王鐸,一败涂地。可怜的黄巢,领着剩下的部队,继续担心朝廷的打压。还好天不亡我,追随而来的,还有三四万人,活着就是希望,不是么?
  这次惨败,让黄巢想起了那句歌谣。
  杀儒生,军大败!
  嗯,我错了。
  黄巢似乎明白了这一点,并不是杀儒生真的是导致军队大败的原因,而是血腥屠杀和与人无恩导致的溃烂。黄巢是读过书的,也曾自谓不得意的儒生,他比起义军的任何人都明白成功与失败的道理。冷静下来以后,黄巢变得从容了。官军也停止了对他的追击,因为,官员绝对不会真的把起义军全部剿灭,剿灭起义军,接下来遭受耻辱的必然是大功于一身的人。
  这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时代,这是一个嫉妒贤才的时代,宦官和外戚无时无刻不在权力的斗争中总结出这一点:因为我不如你,所以你不能成功。觉醒吧,哪怕黄巢大军就还剩下黄巢一个人,也不要再去追了,追女孩都比追黄巢来得有意义。那么,不追了,我们做游戏吧。
  这么说,这么干的人,是目前剿匪的主力大将刘巨容。

  【官方微博】
  考题:请用诗歌描述一下人生的悲凉。
  黄巢:人生自古谁无屎,有谁拉屎不用纸?
第四十五章
  诸大臣定策阻黄巢
  神策军决议屯潼关



  关于刘巨容,历史上有一个很清晰的记载,很有意思,他出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62年,年属丙午)三月初三午时,卒于若干年后的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年属己酉)十二月二十五日午时,我约略地研究过,刘巨容同志,为政精明能干,深受百姓喜爱,是山南东道的节度使,也是左金武大将军。既然精明,就该想明白不可以成功这一点,否则你的下场,最好的是流放,最差的是全族人的死亡。
  自然有更多的人想不明白,所以都来劝刘巨容。刘巨容:“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国家做了太多对不起人的事,危难的时候你伸手帮他他说对你感恩,等事情过去,你早晚会死很惨,不如留下贼寇,留着危难,才会有活头,有福禄。)”可以说,刘巨容是个看得透世事的人,在这样的年头,这种人活得很自在。
  不过,我翻看过刘先生的结局,大吃一惊。诸位一定猜想不到刘巨容同学会有怎样的癖好,他为政精明,明察秋毫是事实,喜欢玩儿深沉,故弄玄虚,也是事实。两种事实加在一起,本来也不算要命,要命的是,刘巨容曾经用很确定的语气跟别人吹牛,说他有祖传的炼金术。
  是的,炼金术,不是炼丹术,炼丹要人命,通过唐朝晚期的皇帝用性命做实验,在全天下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炼丹已经过时了,炼金更显时髦。所谓“炼金术”,是用铁啦,沙土啦,动物骨骼啦,这一类卑贱的物品,通过炼金炉的提炼,形成金子的一种技术。其潜在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最让人喜欢的商业价值,在晚唐已经形成了追逐的时尚。刘巨容掌握的炼金术,就是能把铁炼成金的技术。后来有高官向刘兄请教,刘兄没有,自然不给,但他不能说是真没有才不给,而只是说什么祖传啦,不能轻易让外人知道啦,这类废话。于是他死了,朝廷接到了举报,说他意欲谋反,赐了一杯毒酒,另外,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除了长子刘汾躲过一难外,其他人都被要秘方没要到的“仇人”给害死了。刘巨容精明了一辈子,最后还是这样的下场。唉,吹牛的确不用纳税,有时候却要用命来偿还。
  因为刘巨容,黄巢也躲过了上一次的劫难。他转战江西,再入饶州、信州、杭州,转眼,有二十万人加入了起义军。
  众叛亲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可惜尚在吸血的权贵们根本不会自我反思,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这样继续下去,刚刚投降的人也会转脸反叛。而更加令人困顿的是,黄巢大军骚扰临安城,守将董昌拼死为守卫大唐战斗,却仅有数百兵马。董昌在草莽中埋伏了十个弓箭手,等起义军杀来,起身射杀了所有大将,麾下的士卒,见主将无一幸免,没了领袖,纷纷撤退。
  这场战斗之所以名垂史册,是因为董昌真的只有几百个兵,面对黄巢几十万大军,却还能如此镇定。
  有个妇女告诉头领:“有追兵来了,屯进了八百里!”这让头领大惊失色,十个兵就把这若干将领全部杀死,若是八百里的大军,那还了得?遂狂逃而还,席卷宣、歙等十五州。
  董昌,一战成名,以十个弓箭手杀退黄巢数十万大军,保存杭州,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董昌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强大,他也会逐渐开始和黄巢做对比,最终,在他认为自己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也会走向黄巢的道路。只是眼下,黄巢好像变得退缩了,不仅败给了十个弓箭手,而且,在淮南攻略的时候,也被高骈属下的大将击垮,又连连被人消灭大部,退无可退,就只能回到饶州,不再进攻,只能防守。更差劲的还不是节节败退,而是节节败退之后来临的那场瘟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起义军太不注意卫生,喝河里的水,还往河里拉撒的也有。
  瘟疫造成了大部分人出现拉稀、头疼、恶心、怕冷、出冷汗的症状,黄巢别部常宏,终于受不了这种压力,以众数万投降。
  朝廷也因此得到了这个消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坑爹的奏报大概是这样写的:臣戮力死战,斩首两万级!
  既然是斩首两万级,总得用麻袋扛着一堆一堆的耳朵和鼻子作为证明,而这些耳朵,都是常宏领来的降者的。起义军现在虽然羸弱不堪,可好消息是,官军是不会杀了他们的。所以,死多少人无所谓,谁死无所谓,甚至虚报战绩也无所谓,有所谓的,只是让朝廷认为黄巢不行了,而让黄巢能够有力气再去战斗,朝廷面临越大的危难,战将和观察使就有多大的安稳。
  除此之外,你还能指望什么?
黄巢破杀了高骈的大将张潾,陷睦、婺二州,又取宣州。朝廷到目前还是相当淡定的,大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吓破黄巢的小心肝儿,李儇的诏书给出了最终定稿,让兗海节度使齐克让屯兵汝州,拜曹全晸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就这样,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领着天平军与黄巢大干了一场,惨败于淮河之上。
  朝廷有些不淡定了,不是说黄巢已经气喘吁吁了么?什么?又有州县反叛?为什么呢?老百姓嫌赋税太重,可是不是尚且还有十分之六能拿到手么?没饭吃,不能喝粥么?李儇当然在成长,在宦官包围左右的情况下,越长越弄不明白现实究竟是什么。
  南衙的宰相、大臣,也因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宰相豆卢彖认为,大军还没准备好对黄巢发动袭击,不如先许给黄巢天平节度使,使之无法向西扩展,以精兵守备宣武,堵住汝州和郑州的去路,黄巢就完了。
  卢携认为那个名字很奇怪的家伙是错的,不如诏令诸道兵马屯兵泗上,以宣武节度统帅,则,黄巢必然回东南折腾,徘徊山浙,这是让黄巢力量削弱的最好办法。
  然而,最好的办法,往往得不到认可,因为总会有人跳出来,间接地为黄巢争取翻盘的机会。卢携是错的,形成一道坚壁阻挠黄巢固然可以,可让黄巢在浙江和山南徘徊,会“使力量削弱”吗?想想也就明白了,大家之所以赞同卢携的观点,是因为否定豆卢彖的观点,因为他的办法虽然能够完全遏制住黄巢,却要朝廷授予叛贼一个天平节度使的名头,为了面子,皇室不会同意;为了既有的势力,天平节度使不愿意;为了让黄巢这颗保命的仙丹能继续活下去,各路大将也不会同意。
  总之,都有自己的考虑,所以都不同意,于是,豆卢彖的方案被否决了,卢携赢了。

  晚唐是一个很活该被折磨的时代,坚壁阻挠黄巢大军北上的方案是不会改变物理定律的。
  物理定律就是,铁板能阻断宽大的石头,却挡不住精锐的子弹,如果能采纳豆卢彖的建议,攻守是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