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眼通天的鹅城四郎(皇甫氏)被王县令整死,成为全国爆炸性新闻,朝廷得知后对其进行嘉奖。之前提到过,王方翼是发明家,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农具,后来人们感激他,为他立碑。王方翼是个豪爽仗义的人,来到安西后,他负责跟恩师裴行俭(裴行俭提拔的王方翼)一起经略突厥之事。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王方翼虽然很靠谱,但和裴行俭一样,办事儿很神道。
在碎叶,他造了四面十二个门的城池,这个碎叶城,像蛇一样蜿蜒,每一边都起伏五次,让人看了都觉得挺古朴。为了恶心一下吐蕃,他把胡人的贵族都找来,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和吐蕃联系上了。可王方翼不怕,他让他们先在刚建好的碎叶城里溜达几圈儿,看看里边儿的奇门遁甲阴阳八卦靠不靠谱,胡人当然看不懂,也不好意思说不懂,于是献宝,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表达自己对王方翼的佩服。
王方翼跟吐蕃结下的梁子,和黑齿常之与吐蕃结下的梁子一样厚重,在经略安西的时候,王方翼表现出的气魄也很令人佩服。他们遥相呼应,直到最后。这一段故事,还是要留到以后,等瓜熟蒂落,令人扼腕叹息的时候。时下,吐蕃对唐朝边境(除安西、河源)虎视眈眈,作为一名孝顺的,爱老婆的帝王,李治在头疼之余,在做什么呢?
答案是:他还是想去封禅。
第六十四章 道家方术
很多人奇怪,为何唐初的地图,吐蕃和大唐之间有那么一大片狭长的地带,和突厥、契丹相隔不远却无法连通。原因很简单,河源地带有黑齿常之,安西都护府有王方翼。这两人,都是裴行俭的学生(裴行俭极力推荐)。裴行俭回军后,竟然被一代忠臣裴炎状告,也算是蹊跷。
有些事情,你是不能左右的。
王方翼战功赫赫,身披百余处伤口,热海大战的时候,曾经几度濒临死亡。李治召见了他,见他身上还有血渍,于是怪问道:“你这是怎么弄的?”在李治眼里,杀鸡流血都有点儿惨不忍睹。王方翼把战争的情景为李治讲述了一番,李治摸着他的伤疤,叹息良久。像这样一位将军,是不是应该提拔?
李治呵呵一笑,拍了拍王方翼的肩膀,沉重地说:“好好休息吧!”
对李治来说,不能给王方翼升官儿的唯一原因就是天后的脸色。王方翼是王皇后的弟弟,就是天后的仇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出头。王方翼被迁到了夏州当都督,尽管不能用,但能为一方百姓谋福,也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情。吐蕃还是那个强悍的吐蕃,但李治却已经开始不干正事儿了。
这年头,恰是内忧外困的日子。
李治到底还是让老婆给攥在了手心里,攥得死死的。为了顺利接管李治的大小事务,打击反对势力,天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第一项,就是针对太子李贤,因为这个李贤犯了杀人的大罪,而且杀的是天后的宠臣,这个人,就是一直以来隐居在幕后的帅气道人明崇俨。
明崇俨,男,鬼神论者,术士,文人,长得非常帅,非常得体。懂奇术,会用奇特方法治愈疑难杂症,曾经用此类方法治好过某刺史的女儿,因此名声大震。李治召见他,他侃侃而谈,讲述天地之间今生往事,直接把李治震惊,李治大喜,拜为王府文学。明崇俨十分会装神弄鬼,他糊弄李治可算是真有一套。
盛夏,李治想要看雪,明崇俨拂尘一摆,飘渺云曰:俄去去便来!
片刻后,他飘然而来,捧着一堆洁白的雪奉上。李治大惊,问这事从哪儿弄来的。明崇俨不说真话,就说自己这会儿施展法术,跑去阴山取来的。李治震惊,表示不可思议。因为这种事,李治对明崇俨刮目相看。我认为,李治留下他,是有想法的。李治想长生不老,最起码健健康康。
十年前,李治也干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他跑去甘泉避暑,为了养生,特地招来一直不肯露面的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姓孙,名思邈,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称作神医了。当时,孙思邈新收了一个徒儿。这个徒儿其实是为了看病才故意搬家跟孙思邈套近乎的,至于得的什么病,史书早有记载:风疾(小儿麻痹症或麻风病)。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作者:卢照邻。
痛苦一生的大才子卢照邻,十年前得了令人生不如死的风疾,他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见他有才,点拨他,于是,卢照邻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写了一篇名叫《病梨树赋》的文章。孙思邈看罢,先夸了夸他的文笔,话锋一转,批评他的人生观。三十岁的卢照邻对九十岁的孙思邈十分恭敬,鹤发童颜的孙思邈语重心长地安慰他道:
“风疾虽然传为不治之症,但却是错的。你对疾病的态度太悲观了,天地尚有可消之灾,形体就不是吗?我前后医治了六百多名得了风疾的病人,有十分之一的恢复了健康。贞观年间,有一重症患者被我带进太白山,我给他按时吃药,亲自指点,三个月后,此人重新生出了眉毛和胡须。你的病虽重,但只要耐心治疗,不是没有希望!”
神医的话,让卢照邻看到了全部的曙光。
他喜欢上了这个仙风道骨、菩萨心肠的老人,他是卢照邻的师傅。
时间一天天过去,卢照邻的病情果真稳定了下来。忽然一日,朝廷诏书到来,宣孙思邈陪驾甘泉,料理皇帝养生。谁都不是故意的,这是命。卢照邻带着怅惘的心情回到了四川,而孙思邈,在陪驾几个月后,便告老还乡,再不露面。师徒二人天各一边,直到有一天,卢照邻再也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辞官巡游。
他的一只胳膊麻木不堪,没有丝毫感觉;他的一条腿根本只能拖着走。其余肢体疼痛无比,每天都有一万只蚂蚁叮咬,一万只毒虫腐蚀。卢照邻谨记师傅教诲,五年之后,他辞官来到了太白山,想要找到孙思邈。可惜,时过境迁,谁也不知道师傅现在在哪里。或许成仙,或许还在太白山的某个角落,吸风饮露,吐纳乾坤。
卢照邻感觉自己不该再找了,这样挺好,真的挺好。
他听信了一个术士的乱语,吞食了很多化学物品(史称丹药),病痛加剧,生不如死。卢照邻已经成了鬼一样的模样,眉毛、胡须全部落光。他再也不可以见师傅了,也终于有理由找不到师傅了。卢照邻手脚俱废,从太白山迁到了贝茨山(河南新郑附近山),把所有钱都花光,买了几十亩地,造了一处别业,环山绕水,自己则预定了一口棺材,每天躺在棺材里等死。
终于有一天,卢照邻想通了。
与其等死,不如找死。
死,可以解脱,我生为世俗羁绊,死,却也要和别人一样么?
于是,自投颍水(源头是河南嵩山)而死。
李治寻仙的时候,正是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孙思邈九十九岁,不见踪影,两年后才听说药王去世。不知道李治是如何想的,大概是觉得孙思邈不能一下让他感觉到疗效,所以干脆不再叨扰,转而去找那些曾经害死过卢照邻的术士。再或者是孙思邈是死活不愿意为李治一个人服务,干脆巡游四海,清闲快活。李治是不会放弃的,在李治眼里,凡是神仙一样的人物,都应当是会法的,能通天地。
除了一个不正经来路的明崇俨,这一年的春天,他还拜访了一位有名的真人。他叫潘师正,比孙思邈大一岁。令李治难过的是,潘师正也和孙思邈一样,自己屡屡派人去请,偏偏不给面子。孙思邈闲云野鹤,跑到四川或者山东去巡医,潘师正不同。开皇年间,此人便和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成为茅山宗的一代神仙。
李治是这样请人家的:
嵩山刘道合会炼丹,下诏在嵩山造太乙观,诏刘道合相见。刘道合推荐潘师正,李治引见,不从。但李治不放弃,借口佛书需要翻译,让真人显一下身手。
潘师正对弟子说:“道有所伸,贵有所屈,竟不屑命,对以无为。”意思就是说,我们是学道的,更应该知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理。于是借口,说虽然自己年纪很大,但学术太浅薄,翻译不出来。
为了表示诚意,李治让人捎话,问山中有无缺东西,可代办。
潘师正回复:有山有水的,什么都不缺。
李治愈发羡慕,这时,他亲自跑到洛阳西宫,跟潘师正见面去了。时年九十六岁的潘师正,神采奕奕,让天皇天后看到之后,有如花痴见帅哥,高兴得手足无措。李治见面就喊人家神仙,御笔亲提“仙游”二字,还请教潘师正道学。潘师正严肃而又不卑不亢地教育了李治,让李治明白了很多道理。
天后和太子李贤都来拜,几天后,他们回到了东都。
之所以不回长安,是因为关中连年灾祸,李治不愿意待在那里。吐蕃虎视眈眈,关中大灾,尸体堵塞了道路,人相食的场面消失了几十年后,再度出现在了长安。此时,李治跑到汝州的温泉沐浴,还带着老婆孩子满世界旅游。最后,他们回到了洛阳,回到洛阳的那天,恰好是吐蕃大军让生羌开路的那天。
但李治没办法,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怎样呢?
家里头的事儿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原因很简单:明崇俨死了。
据知情人透露,明崇俨是被一伙土匪撸死的,死的时候并不安详。明崇俨早在一年前就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他的死有点儿离谱,大家硬是找不到凶手的任何蛛丝马迹。大家发现,唯一和明崇俨不友好的人,就是当今太子李贤。明崇俨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糊弄天后: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李显)貌类太宗。由此,明崇俨结下了和李贤之间的仇恨。至于明崇俨为何非说李显行,并非因为李显的态和李世民相似,我认为是由于李贤从来不喜欢鸟他而已。
要知道,天后和明崇俨的关系可是很暧昧的。
明崇俨最喜欢厌胜,为天后服务的时候,他的魔法用到了极致,所以让天后很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明崇俨的确不是巴结李显,而是因为讨厌李贤。某天,他又突然跟天后说,相王(李旦)面相最好。言外之意,以后要当皇上的。不幸的是,明崇俨那张破嘴,说的偏偏全部应验。
明崇俨本是个术士,跟人也没特别大的仇恨,却惹得李贤不爽。
所以,李贤才对他痛下杀手。
这是天后的推算结果。
第六十五章 你真行
明崇俨被撸事件儿的全部疑点都已聚焦在了李贤身上,但并不足以让天后有行动的想法。真正让她愤怒的,是李贤实在不孝。李贤此人,虽喜好玩耍,但本质不坏,又颇有天分,所以,李治跑去洛阳找耍的时候,他就经常留在长安负责善后。他们给李贤干的这事儿一个好听的称呼:“监国”。
李贤能耐不小,朝廷上下颇为赞赏,李治也挺高兴。
天后应该是最不高兴的人,她分明感觉到,儿子李贤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太子府文学馆,跟自己的北门学士唱对台戏。北门学士聒噪编书,太子文学馆也忙成一团,上朝的时候,北门的和东边儿的分别坐下,有事谈论,便经常意见不统一。虽然无人敢对天后的懿旨说个不字,但和老娘比宝,这太子是何意图呢?
天后辛辛苦苦笼络起来的大臣,都被李贤扰乱了阵脚。天后不敢信任任何人,唯有刘仁轨还算信得过。琢磨来琢磨去,天后感觉李贤这人不能培养了。对于天后来讲,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说要废掉李贤,那就意味着毁掉他的后半生;如果不废,便不合心意,李贤就是未来的皇帝。
天后想要让李贤明白些道理,便让北门学士编撰了两本书,一本名曰《少阳正范》,一本名曰《孝子传》,赐给了李贤。这两本书,后者想必不用介绍,前者中的“少阳”,是四象之一,代表小青年儿,也就是说,这本书可以翻译成《小青年儿该如何做》。这让李贤对天后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
我如果没错,她怎么会让北门学士费尽力气造出这两本书呢?
肯定是我错了。
此时,天后还对李贤抱有一丝希望,虽是警告,但不是没有他悔改的余地。但继明崇俨命案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让天后意识到,眼前的太子,已经完全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了。故事还要从天后的姐姐韩国夫人说起,希望大家明白,在人伦方面,唐朝的关系是很乱很复杂的,希望善良或是不善良的读者朋友们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李治先后和天后、天后的姐姐、天后姐姐的女儿上床,天后生下了李弘、李显、李旦,她和韩国夫人一起生下了李贤。
上一段内容纯属民间传说,有一定依据,但不能作为呈堂证供。据百姓口口相传,李贤并非武则天所生,而是由韩国夫人所生,他是韩国夫人和李治的结晶。当年天后在去昭陵磕头的路上,生下了一个婴儿,婴儿不幸早死。恰好韩国夫人也生下了一个男婴,遂决定以男婴代替死婴,一直隐瞒至今。
有人分析说天后已经有李弘了,绝没可能非要让姐姐的孩子顶上。但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古代和现代不一样,备不住哪天人就一命呜呼,李世民那么多儿子,活到成年的有几个呢?所以,把李贤挪到天后名下,能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才是正解。
但很可惜,我认为这正解也不对。
李贤就是天后生的,因为他现在是太子。人情各有不同,李贤和李弘相比,总不能让天后喜欢。李贤干活儿很认真,但偶尔也犯浑,多年和李显斗法,让他明白了市井的乐趣。现在大家不能在一起,自己又没有个交心的朋友,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还好他有大宝,户奴赵道生,性别不能确定(我真不知道他是有还是没有),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此人深得李贤喜欢。
李贤自然不敢跟他大爷比,但对待赵道生的态度上,简直和恋人差不多。
生饿了就喂他,生哭了就哄他,生难过,就给他珠宝。
司议郎韦承庆受不了了,上书切谏,李贤的答复只有一个字:切!李贤没有朋友,他把赵道生当成知音,当成宝贝,每天爱不释手。李治在的时候,他才收敛。现在,第二件事已经坐实,太子李贤和奴才同性恋,喜好声色,不听人劝,罪过很大。天后似乎和李贤的关系很冰冷,最多,也只是礼仪上的母子关系。
天后是不会出手的,她让别人出手。
一位忠臣义正言辞地揭发了太子的不伦丑事,让李治大为恼火,下令彻查。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奉旨办案,先把李贤冻结,然后领人去东宫搜查。事情突然变得明了:突击队在东宫马厩里搜得兵甲数百,抓住了户奴赵道生,妩媚的赵道生承认,其实明崇俨就是太子派我杀的。
接到报告的李治很伤心,他这么看重李贤,这么喜欢李贤,李贤还想杀死他!
忤逆、谋反,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可他和弘儿一样,都那么乖巧懂事,两年了,朝中大臣都对他十分拥护。想到李贤小时候的样子,李治不敢再想,更不忍心下手。于是,他试探着问了天后一句:“可不可以和四哥一样?(和李四胖一样的待遇)”从李治恳求的眼神中,天后看到了慈悲,但顷刻间,这种慈悲就被她敲得粉碎。天后冷冷道:
“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听老婆的话……
几天后,李贤被废为庶人,从洛阳押回长安,幽禁在皇宫一处幽禁的居所,所有亲信党羽全部被杀。捕杀太子党的时候,天津桥南的地面上,几百兵甲燃气熊熊烈火,周围围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天皇天后昭告天下,太子李贤大逆不道,妄图谋反,今日焚烧其数百皮甲,使百姓观之。看那火焰升天,便知道阴谋的下场,这是他们想要告诉大家的。
太子是未来的皇上,李贤的私党,是全天下所有想要升官发财或者想要一展身手的文臣武将。这样一来,受到牵连的人可就多了去了。不过,天后已经把该办的人都办了,剩下的,就可以交给李治处理。李治终于可以在处理后事方面一展身手了,他看了一下搜查出来的证物,一样一样,无甚稀奇。
等看到一本《俳谐集》的时候,李治怒了。
这是谁干的?!
答曰:太子洗马刘讷言。
用《六经》教人,我还怕他不学好,这家伙还送这东西,这是洗马干的事儿么!?
请大家不要跟着李治激动,先听我解释一下何谓“俳谐”。“俳谐”拆开讲,前者指艺人,比方说郭德纲、曹云金,后者指幽默的语言形式(都看偏旁),合起来讲,就是“纲哥真幽默”。所以说,洗马同志上的这本《俳谐集》,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经典小幽默》。当然,皇家对太子的要求都异常严格,别说你想看十大禁书,你连看小幽默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说,当太子是十分乏味的,还好李承乾有称心,李贤有小生。
李治的愤怒放到现在,大概就是父母翻出孩子正在认真阅读的《金瓶梅》《肉蒲团》,不管丫看没看懂,先抽他两个大嘴巴子再说。然后就要去学校找老师,指着送孩子书的老师骂道:“你给我孩子看这个,你还有脸当老师!?”
刘讷言被流放到了振州。
下一个,就是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他是太子典膳丞,主要负责李贤同志的伙食。因和李贤关系好,所以被排查。一查之下,果然关系不错,还经常献点儿小暧昧。鉴于高政的爷爷是李治的外姥爷(有点乱),也就是长孙皇后的义父高士廉,所以,作为表兄弟,李治想要让高真行自己领回家去管教。
高真行没去接孩子,他在家等孩子回来。
他的做法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真行!
高政开开心心回家了,原以为要被流放,竟没想到得到了赦免,回家接受家教就可以了。可他的生命,就搁浅在自家门口。高政不知道,爸爸高真行和哥哥高审行正躲在门后,拿着佩刀等待着他的到来。听脚步声,再听喊爹娘的声音,他们确信,高政回来了,这个丧门星回来了。
高政,你知不知道你犯的是谋反的大罪?你知不知道你得罪谁了?
别跟我们说不知道!
这怪不得我们,你总之是要死的……
高政进门了,身为武将的高真行立刻冲上去,拿着佩刀刺穿了高政的喉咙。鲜血喷流的时候,哥哥高审行拿着砍刀剖开了高政的肚子。本以为死了,要结束了,半秒后,高真行的侄子杀了出来,迈了个马步,挥舞着大刀,一下割断了高政的脖子,脑袋就此搬家。三人干完了这一票,立刻收拾起高政的尸体,抬到家门外面,扔到了人多的道中。
就这样,高真行、高真行哥哥,全家都可以安心睡觉了。
昔日的动乱没有磨灭他们的良知,今日的荣华,让他们骨肉相残。
此事轰动一时,就连李治也听说了。李治大为不悦,他真心想给高家一个面子,可高真行可真他妈行!
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
牵连此案的人员名单:
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坐阿附太子,左迁普州刺史;
……(省略数百字)
朝廷风暴总算过去,但李治轻轻抬起头,极目而望,吐蕃正向他伸出友好的手。接,还是不接,都会再次引起另一场风暴。在授予李哲(李显)太子位之后,又有一个并不好玩儿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吐蕃点名要娶太平公主。
第六十七章 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出场并不光荣,那时候她五岁,让贺兰敏之调戏了一把。太平公主这辈子和太平二字没有半毛钱关系,她是武则天的女儿,终身以她老娘为榜样,故而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毕竟武媚娘妩媚刚强,太平公主的长相也差不到哪里去。于是我为她做了一个明星小档案,希望能够还原一个真正的小太平。
【太平公主档案】
姓名:据说名叫李令月,个人认为史上无载
性别:女
民族:汉(N分之一的鲜卑血统,N≥64)
生日:大约在665年
身高:保密
体重:保密(我爆料下,她和她妈一样,大脸盘子,体态丰满)
职业:道姑
父亲:天皇李治
母亲:天后武珝
最喜欢的颜色:金黄色
梦想:和娘一样,更要和爹一样
性情:聪明、野蛮、有梦想
人生信条:关上门我是公主,明堂上我是女皇;指缝是天空,手心是海洋。
吐蕃犯傻那天,正好是开耀元年(公元681年)的夏天,太平公主十六岁了。太平每天都在想未来的老公会是什么样,她感觉他应该是一个勇猛的武士,和关公一样。现在吐蕃来人要她,她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吐蕃天高云淡,紫外线强烈,像太平这样疯疯癫癫的女孩子,被太阳照耀上半个夏天,就变成黑丫了。
她实在不想去。
天后也不想让她去。在天后眼里,太平跟自己绝对很像,不管是长相、身材,还是性格、脾气。太平很会为人,和李贤哥不一样,她跟李显哥还有其他人的关系非常好,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太平谁都不怕,她是李治的心肝宝贝,所以说她是不怕天皇的,她只怕天后。对太平来说,母亲代表的就是威严。
所以,她在天后面前很是乖觉。
天后也是有母爱的,对乖巧聪明、活泼大方的太平很是喜欢。天后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死后,为了追福,她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太平扮成了道士,好让妈妈冥冥之中受到上苍的恩惠。太平公主对当道士并不感冒,什么全真全阳九阴九阳的,在她眼中,还不如烤全羊和九阳豆浆机来得实在。
当道姑太无聊,太平一直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