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史并不如烟-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李隆基时代,宦官的好日子来了,很多都当上了三品官。

李隆基甚至委任一些宦官当三品将军,而且允许在他们家宅的门口插上长戟。

长戟原本是朝廷高官才有资格在门口插的,宦官向来没有这项特权。

这样一来,宦官在朝中的地位便急剧攀升,各地官员也越来越重视这帮人的能量。

于是,宦官出使各地便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待遇:官员们不怕宦官来,就怕宦官不来;不怕宦官收礼,就怕宦官不收礼。

如此一来,宦官到京外办一趟差,最少也能收一千贯,再少了,回来都不好意思交流经验了。

有了钱的宦官就不是一般的宦官了,京城的房屋、郊区的田园,一半都在宦官的名下。

如果说家奴方面,王毛仲是魁首,那么在宦官方面,杨思勖和高力士则是领袖。

不过杨思勖比较忙,他还得经常带兵打仗,因此负实际领导责任的是高力士——他不出差,只在李隆基身边待着。

时间一长,家奴和宦官的矛盾逐渐加深,因为彼此都会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不满便这样累积下来了。

对此,王毛仲不以为然,因为他从不把宦官放在眼里,级别小的宦官,他张嘴就骂,就跟骂他的马童一样。

不过对于高力士,王毛仲还是有所顾忌的,不敢胡来,毕竟这个人是皇帝身边的人。

王毛仲不针对高力士,并不意味着高力士不针对王毛仲,因为王毛仲所骂的宦官,跟高力士是一类人,他们同病相怜。

王毛仲无意中刺痛了高力士,虽然不是直接的,但高力士仍感觉到了痛。

物伤其类。

误读高力士一直以来,历史书中的高力士都是反面形象,其实这都是误读,高力士是被他所在的群体拖了后腿。

实际上,高力士并不是一个弄权钻营的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写人。

原本,高力士不需要当太监,原本,他没有必要去过那不男不女的生活,原本,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

一切的一切,在他十岁那一年发生了改变。

高力士本不姓高,也不叫力士,他的原名叫冯元一,所在家族在岭南世代都有很大的影响。

冯元一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高凉太守冯宝。

冯宝的妻子,便是赫赫有名的南北朝岭南少数民族领袖冼夫人。

冼夫人不是汉人,而是俚族人,她勤劳朴实,聪明能干,而且善于带兵打仗,族里的人都愿意服从她的领导。

随着中原政权的更迭,冼夫人所在的岭南地区先后归降了南梁、南陈和隋朝。

同别人不同,归顺之后,冼夫人便一心一意,再无二心。

不仅如此,她还反过来帮助中央政权安抚岭南的少数民族。

冼夫人活了八十多岁,历经南梁、南陈、隋三朝,对中国的统一事业、岭南各民族的团结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她曾被陈朝封为石龙郡夫人,被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当她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逝世时,隋文帝杨坚又追谥她为诚敬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说,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冼夫人的第六代孙便是冯元一(高力士),而冯元一的父亲叫冯君衡,武则天当政时期担任潘州(今广东高州)刺史。

如果生活不出现意外的话,身为潘州刺史儿子的冯元一也很有可能走上仕途,像父亲一样成为朝廷命官。

然而,公元693年,高力士十岁那年,家里发生了惊天变故。

这一年,酷吏万国俊奉武则天之名来到岭南,意图是诛杀当地的流放犯人。

然而诛杀犯人是需要理由的,不过这难不倒万国俊,很快他便找到了理由:谋反。

谋反的帽子一扣,岭南的流放犯人逃无可逃,纷纷倒在万国俊的屠刀之下。

谁都没有想到,诛杀流放犯人并不能满足万国俊的胃口,为了增加业绩他又把矛头指向了潘州刺史冯君衡。

于是,一顶参与谋反的大帽子就扣在了冯君衡的头上。

在那个酷吏当道的时代,冯君衡的罪名很快被坐实,灾难就此向他的一家扑去:冯君衡被处斩,冯家被抄家,儿子冯元一、女儿冯媛全部被罚没成为奴隶,原本世代官宦人家,现在家园破碎。

不久,冯元一最悲惨的日子来了——他被阉割了!五年后,冯元一和姐姐冯媛一起被当做礼物送到了洛阳武则天的宫中。

从此时起,冯元一已经在世上消失了,他的名字被改为力士,与他一起送进宫的另一位小太监被改名叫做金刚。

之所以起这两个名字,全都是为了来讨好信佛的武则天。

聪明伶俐的力士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被留在了身边做近侍。

力士的姐姐冯媛同样聪明伶俐,而且很有才华,擅长写诗,后人将她称为广东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武则天很欣赏冯媛,打算把她长留宫中,然而冯媛却不愿意。

她向武则天苦苦哀求,愿意出家为尼,武则天最终答应了这个要求,把她送到泰山庵堂落发修行。

从此,冯媛遁入空门。

后来她离开泰山庵堂,四处化缘修道,不知所终,力士有生之年再也没能看到自己的姐姐。

冯媛出家不久,力士就栽了一个跟头:他因为小事得罪了武则天,遭到一顿痛打,随后便被驱逐出宫。

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便把他收为养子,从此力士就有了姓,高力士的名字由此而来。

高延福本出自武三思门下,因为这层关系,高力士便开始往来于武三思府,与府中上上下下都熟络了起来,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裴光庭夫人的武小姐(武三思的女儿)。

后来,在武三思的推荐下,高力士重新回到了武则天身边,这一次他没有再犯错,凭借自己的机灵,很快又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

这时,高力士也已经长大成人,身高达到了六尺五寸,在唐代,一尺合今天的三十点七厘米。

也就是一说,高力士的个头接近两米!时间走到中宗景龙年间,大个子高力士与临淄郡王李隆基有了接触。

在不多的接触中,李隆基对高力士印象深刻,并从此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

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便把高力士要到了自己的府中,就此开始了一生的主仆缘分。

同一般宦官出身寒微、不学无术不同,高力士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有胆有识,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法的过程中,他也参与其中,而且还经常出谋划策。

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他赢得了李隆基一生的信任。

现在家奴王毛仲气焰熏天,高力士意识到,双方掰一掰手腕的时候到了。

一击不中长期的宫廷生活,让高力士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他知道,要想扳倒王毛仲,就必须讲究技巧,不能蛮干。

高力士决定找一个帮手,这个帮手不能是宦官,而应该是外廷的官员。

外廷官员独立于家奴和宦官之外,相当于第三方,他们的话,李隆基或许会听。

选来选去,高力士选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称姚崇为救时宰相的齐澣。

经过多年奋斗,齐澣此时已经升任吏部侍郎。

高力士找到齐澣后,两人一拍即合,因为齐澣也看不惯王毛仲的嚣张。

齐澣注意到,由于王毛仲极度得宠,驻守皇宫北门的禁军将军多数依附于他,甚至很多人的升迁都是由他包办的。

高力士和齐澣看到了王毛仲的嚣张,李隆基同样也看到了,政变起家的他,对于禁军的动向比谁都敏感。

带着高力士的嘱托,齐澣来到李隆基的身边,说道:葛福顺掌管禁军,是不应该跟王毛仲结为亲家的。

王毛仲是小人,过于恩宠,可能就会作奸犯科。

不早点处理的话,以后恐怕会成为祸患。

况且委任心腹,何必一定就是王毛仲呢。

高力士小心谨慎,又是宦官,在皇宫内使用其实更方便。

李隆基回应说:朕知道你忠诚,容我好好想想吧!齐澣追了一句:君王如果不能保守秘密的话就会失去忠臣,臣子如果不能保守秘密就会丧失性命,事关重大,万望陛下保密。

李隆基点了点头。

当大哥的李隆基说话算话,守口如瓶,没想到的是,这事儿却被当小弟的齐澣大嘴泄密了。

这天,齐澣出城给朋友麻察送行。

麻察原本是大理丞,因事被贬为兴州别驾。

送行宴上,齐澣把麻察当成了真心朋友,而麻察却没有把齐澣当成朋友。

言谈之中,齐澣鬼使神差地把与李隆基的对话说了出来,说完之后,又万般叮咛麻察千万别告诉别人。

麻察郑重地点了点头。

不告诉别人,就告诉皇上。

齐澣就此栽了。

李隆基大怒,向齐澣问道:你担心朕不能保密,你自己却去跟麻察说,这就是你的保密吗?麻察素来没有德行,往日经常到太平公主的府上走动,你难道不知道吗?齐澣哑口无言,只能以磕头代替说话。

几天后,齐澣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代价,由吏部侍郎贬为高州良德(广东高州市)县丞。

不够意思的麻察也没讨着便宜,由兴州别驾贬为了浔州皇化(广西桂平市)县尉。

看来,告密有时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与此同时,李隆基还不忘放玩儿一把出其不意,在贬黜齐澣的诏书上,他写道:齐澣、麻察交构将相,离间君臣。

这是一颗烟雾弹,专门为王毛仲释放的烟雾弹,李隆基要让他相信,君臣二人的关系依然亲密无间。

王毛仲真的相信了,他并不知道,李隆基所说的亲密无间,有效期只剩下一年。

再击致命在李隆基的烟雾弹下,王毛仲的错觉越来越强烈,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不久,他向李隆基提了一个要求:想当兵部尚书。

李隆基心中一凛,不过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找了个借口拒绝了。

放在以前,被李隆基拒绝后,王毛仲便会知趣不提,就当事情没有发生过。

而这一次不同了,王毛仲的脸色显得不太满意。

随后几天,李隆基陆续接到奏报:王毛仲对没有当上兵部尚书一事儿心存不满。

李隆基的不满也随之升级,他意识到,这个家奴已经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与此同时,高力士也没闲着,一直在暗中观察。

他发现,尽管李隆基拒绝让王毛仲当兵部尚书,但并没有就此翻脸。

王毛仲的妻子生子之后,李隆基还允许其借用皇家林苑的亭子纳凉,面子给的不可谓不大。

就是从这一件小事儿上,高力士意识到了背后隐含的信息:到现在为止,李隆基还不准备废掉王毛仲,这就需要再找一个机会,再烧一把火。

机会说来就来了。

三天后,高力士奉李隆基之命去给王毛仲新出生的儿子送礼物。

礼物很丰富,有酒席饭菜,还有金银绸缎,另外,李隆基还任命这个新生儿为五品官。

高力士很快就回来了。

李隆基问道:怎么样,王毛仲高兴不?高力士意识到,机会来了。

高力士缓缓地说道:王毛仲高不高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他抱着孩子对我说,这个孩子难道不配当三品官吗?一击致命。

李隆基听后,勃然大怒,当年诛杀韦氏时,此贼首鼠两端,我都没怪罪他,今天他居然敢因为一个小娃娃怨恨我!高力士马上趁热打铁:北门那些奴才,官当得太大了,而且现在都穿一条裤子,一条心,不早点处置的话,恐生大患!高力士这句话说到了李隆基最敏感的地方,王毛仲危险了。

不过,事到如今,李隆基也有些顾忌,毕竟王毛仲跟禁军将领打成一片,如果贸然行动,一旦有闪失,将会酿成大祸。

所以这事儿还是要秘密地来。

就在李隆基决定向王毛仲下手时,太原军器监少尹严挺之(对杜甫照顾有加的严武之父)上了一封奏报:王毛仲曾经向我们索要铠甲兵器。

正是这封奏报,成了压死王毛仲的最后一棵稻草!开元十九年正月十三日,李隆基下诏:王毛仲行为不忠,对君王抱怨,贬为瀼州(广西上思县)别驾;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贬为壁州员外别驾;左监门将军唐地文,贬为振州员外别驾;右武卫将军李守德,贬为严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王景耀,贬为党州员外别驾;右威卫将军高广济,贬为道州员外别驾与王毛仲一起被贬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赶出了京城。

这是最差的结局吗?不是,王毛仲,你已经难逃一死了。

当失落的王毛仲走到永州时,李隆基的新命令追上了他:赐死!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出生前。

王毛仲倒了,以他为代表的家奴势力被一网打尽,与之相对的是,以高力士为首的宦官势力此消彼长,成为最得宠的一群人。

这时就需要说说李隆基的可怜了,他虽富有四海,但可以信任的人却屈指可数:亲兄弟,信不过,他把他们一个一个养起来,供起来,培养出四个不世出的贵族;亲儿子,信不过,以子逼父的事情历史上常有,他自己就曾经干过;外戚,信不过,皇后的龙凤胎哥哥已经被他逼死了;故交,信不过,姜皎已经在流放的路上死去了;家奴,信不过,王毛仲就是最好的证明。

把身边所有接触到的人排查一遍,除了信任高力士,他还能信任谁?自此,李隆基养成了对高力士的依赖,他说:高力士在外面值班,我才能睡的踏实。

此后,高力士经常被李隆基留在宫中,很少去自己的外宅。

时间一长,规矩便形成了:全国各地来了奏表,一律先呈送高力士,然后再由他呈送李隆基;事情较小的,高力士自己处理便可以了,不需再奏报李隆基。

这样一来,高力士更忙了,去自己外宅的机会就更少了。

或许有人会说,高力士反正也没有家,去不去外宅无所谓。

说这话的就是不了解情况了。

其实,高力士在长安不仅有家,家中还有老母麦氏,还有他的妻子吕女士。

一般而言,太监都不结婚,也就是找个宫女作伴,是为对食。

高力士不同,他结婚了,娶的是瀛洲人吕玄晤的女儿。

这笔有勇气的投资很快得到了回报:吕玄晤本人被擢升为政府直属部副部长(少卿),吕家的子弟也当上了亲王的师傅。

有吕玄晤做榜样,朝中很多人迅速向高力士靠拢,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程咬金之孙)、少府监冯绍正是其中最典型的。

他们没有机会给高力士当老丈人,便努力做了高力士的兄弟,一奶同胞的兄弟。

高力士姓高,这两位一位姓程,一位姓冯,如何做一奶同胞的兄弟呢?主要看表现。

高力士母亲麦氏去世,给了两位兄弟机会。

程伯献和冯绍正以亲儿子的身份,披头散发地接受各界朋友的吊唁,哭天喊地,歇斯底里,伤心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至亲去世。

这一切,都是高力士的权势惹得祸。

不过,高力士这个人非常精明,尽管他有权势,但不滥用,始终保持着李隆基可以容忍的度,终其一生,他与李隆基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

相比于后世权大欺君的宦官,高力士是货真价实的忠臣。

宰相出缺王毛仲与高力士的奴才内战告一段落,该说说外廷宰相的斗争了。

说来也怪,开元年间的宰相组合,除了姚崇的班子,宋璟的班子,其余的宰相班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争斗:张说的班子里,张说和张嘉贞斗;源乾曜的班子里,李元纮和杜暹斗;宇文融短短一百天的班子里,他既跟整个官场斗,同时还跟心属张说的裴光庭斗。

到了裴光庭和萧嵩搭班子,两人其实也斗,裴光庭提出的论资排辈法就遭到了萧嵩的强烈反对,最后还是李隆基支持,裴光庭才勉强推行了这套方法。

可见,要想宰相班子不斗,必须保持一强一弱的配置,比如姚崇和卢怀慎,宋璟和苏珽。

如果同时放两个有性格的人在宰相班子里,那就不是宰相班子了,而是斗鸡班。

时间走到开元二十一年三月,萧嵩和裴光庭的宰相班子终于和谐了:裴光庭于三月七日停止了呼吸,再也斗不了了!在裴光庭身后,他的谥号遭遇了反复,起因就是他推行的那套论资排辈法。

负责议定谥号的太常博士说:裴光庭用人只看资格,失去了奖励之道,因此他的谥号应该定为‘克’。

谥法规定:爱民在刑为克,意思是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这句话往好了理解,是循规蹈矩,往差了理解,是墨守陈规。

裴光庭的儿子随即提出抗议。

后来李隆基一锤定音,定为忠献,这对于一个文官而言,算是美谥。

裴光庭之后,宰相班子就只剩下了萧嵩一人,由谁来搭班子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盯上相位空缺的人很多,其中一个便是李林甫。

李林甫在前面出过场,开元十四年弹劾张说时,他是三大主力之一。

不过李林甫的眼光比宇文融独到,在扳倒张说之后,他没有继续与宇文融并肩作战,而是巧妙地闪开了。

这一闪很关键,躲开了开元十五年李隆基对宇文融和崔隐甫的贬黜,否则的话,李林甫恐怕也得跟着栽跟头。

之后,李林甫的仕途越走越宽,先是担任刑部侍郎,之后又调任吏部侍郎。

在吏部侍郎任上,他上下翻飞,公私兼顾,手腕不是一般的高明。

在一次官员审核任命中,宁王李宪找到了他,递给他一份十人名单。

这十个人求到李宪那里,李宪不好拒绝,便只好硬着头皮帮忙通路子来了。

接过名单,李林甫扫了一眼,然后对李宪说:大王吩咐,下官自然照办。

不过这十人中得挑出一人来,公开处理一下,以示公正。

李宪很快圈出了最不重要的一个,李林甫点头同意。

不久,其余九人全部得到了安置,唯独一人被通报:此人政绩尚可,然而请托宁王,意图走后门。

为了保证公正,本期不予安排,下期视情况再定!既徇私舞弊,又标榜公正,这就是李林甫的手腕。

又干了一段时间后,李林甫又想进步了,他已经不满足于吏部侍郎这个不算小的官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当宰相!然而,当宰相谈何容易,你李林甫只是一个吏部侍郎,既没有姚崇那样的宰相之才,也没有宋璟的刚正不阿,更没有张说的才华横溢,跟萧嵩的军功更是没法比,你靠什么当宰相呢?李林甫考虑再三,他想到了——我可以表忠心啊!很快,李林甫与想表忠心的对象接上了头,他对这个人说:愿护寿王为万岁计。

没错,他表忠心的对象是武惠妃,这句话意思是说,愿意拥立寿王为太子,将来当皇帝。

一句话让武惠妃对李林甫产生了好感,从此把这个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她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在投机,但她并不拒绝这样的投机,因为这会对她的儿子寿王有利。

走通了武惠妃这条线,李林甫并没有在家坐等天降馅饼,他同时启动了另一条隐藏多年的线: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原来,裴光庭的妻子武氏早就与李林甫有旧情,裴光庭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戴了多年的绿帽子。

现在裴光庭归天,武氏心急了起来,不是为丈夫,而是为情夫——她要帮李林甫去填补丈夫留下的空缺。

武氏也启用了多年没有启用的线——高力士。

前面说过,高力士曾经多次前往武三思的家中,跟武氏相当熟悉。

现在武氏以裴光庭遗孀的身份找到了他,请求他向李隆基推荐李林甫为相。

这时,高力士的政治素质显现出来:他没有答应,而是机警地避开了,因为他知道,宰相的人选不是他可以推荐的。

高力士这一避开,李林甫的宰相梦就只能暂时搁置了。

眼下武惠妃还不便替他说话,因此还得再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在李林甫上蹿下跳的同时,萧嵩也在苦苦寻找搭档。

因为这一次宰相出缺,李隆基没有直接指定人选,而是让萧嵩自己推荐。

有过与裴光庭搭班子的经历,萧嵩太知道一个好搭档的重要性了——这次一定要找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像卢怀慎、苏珽那种。

182萧嵩第一个想到了右散骑常侍王丘,他和王丘是好友,很了解此人的性格。

令萧嵩意外的是,可能是不想将单纯的朋友关系变成同僚关系,最后让友谊变质,王丘坚决地拒绝了他的美意。

不过,王丘转而推荐了一个人——尚书右丞韩休。

萧嵩寻思了一下,印象中韩休性格恬淡,很少与人争名夺利,这个人或许是个合适人选。

就是他了!萧嵩不会想到,他的这次推荐一方面给自己埋了个雷,一方面也让李林甫钻了空子。

话说回来,之所以让李林甫钻了空子,还是得益于他的人脉。

当任命韩休的诏书还在起草时,高力士第一时间得到了风声,随即便把消息传递给了裴光庭的妻子武氏。

武氏又将消息传递给李林甫,同时建议他立刻去给韩休报喜,赚一个人情。

听到李林甫的报喜,韩休果然对他感激不尽,似乎推荐他当宰相的不是萧嵩,而是李林甫。

就这样,李林甫白赚一个人情,为自己将来的拜相埋下关键的伏笔。

开元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李隆基任命韩休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韩休便正式成为了萧嵩的同事。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穿上韩休这双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