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史并不如烟-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到高阳郡的时候,李密和同伴拿出身上所有的黄金放在了押解官的面前,李密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声明将所有黄金送给押解官,另外只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帮忙料理后事!
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一下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黄金!
一看有黄金,再看所提的要求也不高,押解官心动了。在随后的押解路上,李密和同伴每天都要求供应酒菜,每晚都会喝酒,一喝就是一宿,一喝就会耍酒疯胡言乱语,毕竟是快死的人了,喝一顿少一顿了。
渐渐地押解官对他们产生了些许同情,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押解官也就放松了警惕,而李密的机会就来了!
李密一行人等被押到了河南安阳的石梁驿,离洛阳已经不远了,再不逃就没有机会了。当晚李密称兄道弟地将押解官灌醉,然后在墙上挖开了一个大洞,从这个洞口一探身,李密就算脱离虎口了。酒醉醒来的押解官欲哭无泪,此时他才发现,应该同情的不是李密,而是他自己(走脱钦犯杀无赦)。
大难不死,必有后难!虎口脱险的李密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反却是走上了九死一生的险路。此时的他,全国通缉,图上有影,任何一个公开的行业都无法从事,想要糊口,就只能继续在造反圈里混了。
李密先投奔的是平原郡的变民首领郝孝德,没想到郝孝德没有发现他的特长,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来蹭饭的,尊重根本无从谈起。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密辗转跳槽到了齐郡变民首领王薄的帐下,没承想王薄也没有发现他的优点,李密还得继续寻找下家。
没有工作的日子,李密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最惨的时候还啃过树皮,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躲到淮阳郡的一个村庄里隐姓埋名当起了教书先生,这才吃上了几顿饱饭。
刚吃上饱饭没几天,李密就让饭给撑着了,吃饱撑得李密闲极无聊居然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那首流传千古的《淮阳感怀》。
淮阳感怀
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此诗一出,看的人都对李密竖起大拇指:“先生有才!”在群众有才的呼声中,李密有点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这首诗很快就长了腿到了淮阳郡官员的案头,这下李密的麻烦大了。
官员们通读此诗,发现反意扑面而来,这是反诗啊!再一问,“此人面黑,瞻视异常”,甭说了,此人就是李密,快抓!
要说幸亏当地民风淳朴,李密的群众关系比较好,官府刚来到村里,村民们就提前给李密报了信,他这才提前从教室跑了。刚吃了几顿饱饭又得浪迹天涯跑路了,教书先生又变成了造反从业者。
李密辗转投奔了自己的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身为官员的丘君明自然不敢收留,一转手又把李密介绍给了当地的侠义之士王秀才。
王秀才与李密倒是惺惺相惜,他与李密攀谈后非常欣赏李密的才华,一激动就做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密,这下跑路的李密就成了有家室的人,从他的内心讲,他实在不想再折腾了,如果能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那该多好啊!
然而折不折腾李密说了不算,得政府说了算。
没过多久,李密又被人告发了,告发他的正是妹夫丘君明的堂侄。丘堂侄道听途说了陌生人李密的到来,然后把李密和通缉令对上了号,随后向政府告了密,一张无形的大网又向李密扑来。
事实证明,英雄人物在初期总是能幸运地躲过几次灾难,这一次的抓捕李密又躲了过去,官府来收网时,抓到了王秀才,抓到了丘君明,唯独没有抓到李密,李密当时恰巧没在家。
庆幸之余,李密还得继续跑路,还好当时河南一带起义军比较多,多得就跟现在广东一带的小加工厂一样,这样李密还能在起义军的圈里来回寻找工作机会,客观地讲,初期的李密是很不顺的!
初期李密反复跟各个首领谈平定天下,夺取全国,然而那些粗人首领自保还来不及,谈“统一天下”,那是痴人说梦,而李密就是一个疯子。眼看工作又没有着落,这时“李姓当王”的江湖流言无形之中帮了李密一把。
粗人首领们仔细分析了李密的出身和经历,发现此人出身高贵,曾祖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经历坎坷,曾经被杨广赶出过仪仗队,曾经陪杨玄感造过反,曾经在政府的监狱中越过狱,总之屡遭磨难,屡屡脱险。
经过一通分析,粗人首领们得出结论:“莫非真命天子就是他?”
然而猜测始终只是猜测,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谁又能当真呢?不过经过一通分析之后,大家不再把李密当成疯子,而是当成了有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对他也不再是呼来喝去,大呼小叫,谁知道李密这朵云彩下面会不会有雨呢?
良禽择木,能人择主,此时的李密已经没有当初的狼狈,他也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力。经过观察,他把重点放在了韦城人翟让身上。
翟让同李密一样,原先也当过公差,李密是给杨广当差,翟让是在东郡政府当法曹(司法官)。与李密一样,翟让的职场生涯也很失败,因为得罪同僚,居然被指控有罪,而且一判就判处了死刑。
执过法的翟让当然懂法,他知道这个案子已经被人做成了铁案,天王老子也翻不了了,他能做的只是一天一天等死了。就在翟让痛苦绝望的时候,监狱看守黄君汉悄悄地替他翻了案,不过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自己的钥匙。
黄君汉一向佩服翟让的为人,知道他被人冤屈,在无法翻案的情况下,他决定牺牲自己,私放翟让。
走出监狱的门口,翟让跪倒在地向黄君汉表示感谢,随后关切地问黄君汉:“我走了,您怎么办?”
黄君汉闻言大怒:“我敬重你是大丈夫,你却在这里婆婆妈妈,赶紧走,不用管我。”(可惜史书上没有留下黄君汉的最后踪迹,很有可能是替翟让顶了罪。)
从此翟让逃到了瓦岗山,聚众起兵,麾下有两员大将,一员是单雄信,一员是徐世勣(李世勣),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翟让迅速聚集了一万多人,随后翟让也就成了李密眼中的理想雇主。
初期的翟让对李密不以为然,而李密则是不动声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首先,李密先帮翟让扩大队伍,自己担任说客,前往附近小股起义军的根据地,对大小首领们摆事实、讲道理。经过他的说服,附近的小股起义军都投到了翟让的麾下,翟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和平的时候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兵荒马乱的时候,没有一个占山为王的会跟人马过不去。有了收编人马做见面礼,翟让对李密就有了好感,李密随即开始展开造反形势教育。
经过李密的分析,翟让发现,大兴和洛阳确实戒备空虚,而北方的突厥也在蠢蠢欲动,如果顺势攻打大兴和洛阳,很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业,对于李密的建议,翟让频频点头。
看着翟让频频点头,李密以为翟让已经同意了,然而翟让接下来的表现却让李密大失所望。
翟让诚恳地看着李密,搓了搓手:“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完了,讲了半天,完全是鸡同鸭讲,李密被自己煽动得沸腾的热血又凉了。
是啊,怎么能跟蚂蚁讲万里长征,怎么能跟井底之蛙讲阿波罗登月呢?完全是鸡同鸭讲!
然而在李密摇头叹息的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却从心头涌起:“翟让这个人头脑简单,目光短浅,如果他领导我必败无疑,反过来,如果我领导他呢?”
疯了,简直是疯了,刚接触几天,就想骑到翟让的头上,怎么可能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硬碰硬当然不行,翟让一个能打李密十个,而且身后还有一万多兄弟。然而李密有的优势翟让却没有,这两大优势一是头脑,二是忽悠的功夫,想要骑到翟让的头上,智取为主,舆论先行。
正巧此时一个叫李玄英的人从东都洛阳来,四处寻找李密,找到李密之后就指着李密说:“此人当接收隋朝天下!”(李玄英如果不是疯子,那就是李密安排的托!)
李玄英跟大家解释说,现在东都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谣——《桃李章》。《桃李章》是这样说的:“桃李子,皇后绕扬州,辗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从字面一拆解,“桃李子”就是指“逃跑的李姓”,“勿浪语”就是“要保守秘密”,组合起来就是李密。而“皇后绕扬州,辗转花园里”就是说“皇帝皇后一去无回了”。这样组合起来不就是“李密当得天下”。
忽悠,接着忽悠!
至此可以确定肯定以及十分准确地断定,李玄英就是李密安排的托。坦白地说,水平真的很一般,基本就是初中顺口溜的水平,而且这个顺口溜同样适合李渊,“桃李子”指李姓,“勿浪语”让大家把话放肚子里,城府深一点,就像九丈深渊一样深,这不同样可以组成“李渊”两个字吗?
拿这种顺口溜蒙文化人不行,不过拿这个顺口溜蒙翟让这些粗人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认识的字也就比自己的手指多。
李玄英的忽悠属于点对面的忽悠,目的是在起义军里造成“李密有望大富大贵”的舆论,而要达到骑到翟让脖子上的目的,仅仅点对面的忽悠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点对点的忽悠。
点对点的忽悠可不容易,因为并不是谁的话翟让都听。经过观察,李密发现了一个叫贾雄的人,此人擅长阴阳卜卦,是翟让的智囊,他的话翟让基本都听,因此贾雄就成了李密的公关对象。
按说此时的李密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能打动贾雄的金银财宝,那么李密靠什么来打动贾雄呢?李密想来想去,只有一种东西:理想。
理想?没有搞错吧?对,就是理想,千真万确!
贾雄和李密一样,也是识文断字的人,别人参加起义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他们参加起义却是有着自己的理想。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贾雄断定翟让不是能做大事的人,跟着翟让混口饭吃没有问题,然而只能是温饱,想要奔小康甚至大富大贵还得跟李密这样的人,毕竟这样的人有头脑,有计谋,更关键的是出身还高贵。
李密没有费多大周折就征服了贾雄,从此贾雄摇身一变就成了李密的死党,对李密的话言听计从。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翟让进行点对点的忽悠,只有把翟让忽悠住了,李密才能上位,未来的富贵才有盼头。
正巧这几天翟让也在为如何使用李密发愁,于是叫来贾雄一起商量,点对点的忽悠就此开始。
翟让:你说李密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为我所用?
贾雄:此人大吉大利,贵不可言。依我来看你如果自己当王,未必成功,如果拥护李密当王,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翟让不悦:照你的意思,李密自立门户就可以了,还来投奔我做什么?
贾雄和颜悦色:世间万物都有因有果,李密投奔你是因为你们有缘分。李密的封号是蒲山公,而你姓翟,翟与泽同音,泽有水的意思,蒲草离开水就不能生长,因此蒲山公要来投奔你这个水,有了你他就如鱼得水,你们俩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水和鱼的关系!
经过贾雄点对点的忽悠,翟让终于相信了,他相信他和李密会成为亲密的革命战友,至于谁当一把手,其实并不重要。
有贾雄的忽悠做铺垫,李密随即向翟让灌输军事思想,一席话让翟让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确信李密就是他的福星。
之前翟让的队伍没有固定的粮源,主要靠抢劫维持温饱,断粮是常有的事,而现在李密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攻占荥阳郡,盘踞洛口仓。攻占荥阳郡,大军就有了稳定的根据地;盘踞洛口仓,大军就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那么庞大一国家储备粮仓,足够翟让的军队吃几十年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有一句名言:“手里有多少粮食,手下就会有多少兵。”因此李密帮翟让解决了粮食这个硬通货,从此这支队伍就不再是仅仅为粮食作战的饥民部队,而是有望夺取天下的生力军。
然而要攻克荥阳郡,谈何容易,李密和翟让面前横着一只拦路虎,这只虎的名字叫张须陀。这个人是隋朝有名的剿匪英雄,曾经上过皇帝杨广的连环画(杨广曾命画师亲临战场描绘张须陀剿匪的场景)。
提起张须陀,翟让的第一反应就是跑,没办法,主要是被打怕了,彻底服了。对于翟让的胆怯,李密却不以为然,在他的眼中,张须陀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而手下的兵都是欺压百姓的骄兵,只要略施小计,消灭张须陀不在话下。
对付张须陀,硬拼不行,还得智取。李密让翟让带兵迎战张须陀,而他自己则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到荥阳北的树林里,就等张须陀往自己的口袋里钻。
忐忑不安的翟让壮着胆子与张须陀接战,结果他的散兵游勇根本抵挡不住张须陀的方阵,很快翟让就败下阵来,全军后撤。这样的场景对张须陀而言太熟悉了,几乎都成了他剿匪的固定程序,没有多想,就带领着兵马掩杀过去。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了不同,追到荥阳北树林时,突然有一支人马杀了出来,与此同时先前一直败退的翟让也回马围了上来,瞬间形成了李密、翟让、徐世勣、王伯当四路人马围攻张须陀的局面,一比四,张须陀遭遇包围。
然而张须陀太生猛了,四路人马愣是没围住他,他居然突围了。
就在李密有些失望的时候,张须陀自己又从外围杀了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张须陀发现自己的一些部将还被围困,他不能丢下他们一个人突围,因此他又回来了。
张须陀不愧为隋朝的一员猛将,三次杀出,三次杀入,来去自如,无人可挡。
然而凡事都“事不过三”,在张须陀准备第四次突围的时候,他没能突围成功,此时张须陀手下已经败散,他自己也陷入了绝境,张须陀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
张须陀阵亡后,其部将士彻夜痛哭,数天不能停止,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将军已经阵亡,在他们心中始终相信张须陀不死的神话。
然而神话终究是神话,终究有破灭的那一天,张须陀还是死了。一个神话以英雄的阵亡收尾,同时也成就了另外一个人的神话,这个人就是李密。
经此一战,李密声名鹊起,翟让、徐世勣、王伯当从此更加相信李密,因为从李密那里他们都恍然大悟:“原来仗是这么打的!”(知识就是力量,此言不虚。)
不过虽然李密声名鹊起,翟让还是不愿意就这样俯首听命。
翟让分出一部分士兵,单独为李密成立了“蒲山公营”,而他自己还是握着自己的兵马不放。由于翟让是个粗人,对士兵们不知道体恤,他的士兵们经常受到虐待,却敢怒不敢言。不过作为翟让的士卒还是有特权的,他们可以欺负其他首领的士卒,毕竟他们是翟大头领的王牌军,腰杆要硬很多。
与翟让的粗暴不同,刚刚拥有自己队伍的李密却爱兵如子,每次行军打仗收获的金银珠宝,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给手下士兵,对待士兵态度诚恳,如同家人,相比之下士兵们更愿意跟随李密,因为跟着他有肉吃。
翟让不甘心俯首听命,就跟李密交代,我准备回瓦岗了,你愿意回就回,不愿意回就随便,就此别过。说完,翟让带兵东行,而李密则继续西进,一路连哄带打又攻下了几座城池,形势一片大好。
就在李密以为翟让再不会回头时,翟让居然又回来了。原来东行到半路他就后悔了,他不想再回瓦岗当土霸王了,也想跟着李密做一番大事,这一次,他是真的服了!
尊号魏公,剑指天下
统一了思想,壮大了队伍,李密开始着手做大事了,他的目标是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十四岁的皇孙越王杨侗镇守,辅助他的是光禄大夫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这些官员当官还凑合,打仗就提不起来了,更关键的是管用的士兵都被皇帝杨广带到了江都,留下镇守洛阳的其实都是充数的兵,据说这些兵常年都不训练。
李密召来翟让一起商议,决定先攻占离洛阳一百里的洛口仓。李密断定,洛口仓此时必无准备,而一旦攻打,一百里之外的洛阳也来不及救援,因此拿下洛口仓不在话下,这就叫“先发制于己,后发制于人”。
此时的翟让已经心悦诚服,他决定死心塌地追随李密。为了防止自己把事情办砸了,他建议李密自任先锋,自己担当后卫,一切唯李密马首是瞻。
事实果真如李密所料,李密、翟让率领七千人马从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北)北出发,翻过方山(河南荥阳市西南),进入罗口(河南巩县西南),攻击洛口仓,不久攻克。
攻下洛口仓,李密慷皇帝之慨,打开粮仓各窖,由附近的灾民随意搬运,李密要用宝贵的粮食,赢得天下民心。
听说洛口仓被攻占,越王杨侗差点哭了出来,只能紧急调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率领骑兵、步兵共两万五千人讨伐李密。
两万五千人听起来数目庞大,实际上却是鱼龙混杂。东都百姓听说政府募兵,又听说李密一伙不过是一群盗米的贼,因此参军积极性空前高涨,洛阳城内的国子学、太学、四门专科学校的学生,皇亲国戚,贵族子弟纷纷报名参加,他们都要为国效力。然而这些人典型的特点是中看不中用,上阵前斗志高昂,上阵后四散败落,用这么一帮人去打仗,不赢正常,赢了反而不正常。
大业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这两万五千人攻击李密部队的正面,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绕到李密部队后面进攻,显然大家都是读过兵法的,只不过李密读得更精而已。
由于政府军太高调了,他们的合围计划很快传到了李密的耳朵里,李密当下将全军分成十队,四队向后转,构筑有利地形,等待裴仁基的部队,六队向前挺进,直接迎战刘长恭的大部队。
历史总是充满着巧合,二月十一日这一天也有巧合。按照约定刘长恭和裴仁基的部队要一起发动进攻,然而刘长恭的部队到了,裴仁基的部队还没有到,两路夹击只能变成一路迎击了。
刘长恭部队刚刚抵达,全军还没有吃早饭,看到李密的部队衣衫不整,阵容稀松,刘长恭认为李密的部队只是乌合之众,打完仗再吃饭,一点不耽误。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想法,很多人自此再也没吃上饭,刘长恭自己也险些加入这个大名单。
两军甫一接触,李密让翟让打前部,很快翟让就抵挡不住了,士兵们纷纷败退,形势一度非常不利。然而就在刘长恭得意的时候,李密率领另一支人马从侧翼杀了出来,将刘长恭的人马拦腰斩断,分片包围,政府军一下子就乱了。
占据洛口仓多日的起义军已经饱餐多日,士气高涨,而还没有吃早饭的政府军则是浑身无力,动作变形,再加上本身就是杂牌部队,学生、皇亲国戚、贵族子弟怎么能抵挡住视死如归的乱民?很快两万五千人崩溃了,四散逃难,而虎贲郎将刘长恭也火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刘长恭先生打仗不行,逃难还是很有经验的。在逃难之前,他脱下了扎眼的大将战袍,极其低调地混入了逃跑的小兵行列中,经过不懈努力,刘小兵成功突围,全身而退,而且还得到了越王杨侗的赦免。
只不过两万五千人的装备辎重全部友情赠送给了李密,其中还包括刘长恭那件扎眼的大将战袍。
旗开得胜,所向披靡,李密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经过翟让的提议,众人一致推举李密当盟主,尊号魏公。
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大胜的第八天,李密设立高坛,当日即位,改称魏公元年,宣布大赦,魏公府设立“三司”、“六卫”,任命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封东郡公。
自此赵魏地区以南、江淮以北的起义军纷纷响应李密,宣布接受李密的领导。李密设立《百营名册》,作遥控统治,这些起义军都相当于李密旗下的加盟店。
在粮食的召唤以及李密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各地的变民络绎不绝地前往投奔,李密的直营店部众多达数十万,场面宏大,规模惊人。
形势还在发展,利好还在继续,李密再接再厉策反了原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
裴仁基原本一心一意为隋朝效力,在军中很得军心,每次的战利品全部赏赐给士兵。然而即使裴仁基很得军心,他还是受到掣肘,因为皇帝还给他配备有监军御史,这个监军御史叫萧怀静。
萧怀静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监督裴仁基,然后直接向皇上汇报,有了这层关系,两人的关系自然不会好,而现在裴仁基又有更大的把柄落在了萧怀静手里,这个把柄就是没有按时出兵。
按照当初与虎贲郎将刘长恭的约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