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史并不如烟-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经过间谍们的忽悠,梁师都的手下人心思变,准备投奔唐朝的人越来越多。手下大将李正宝甚至计划发动政变,准备擒获梁师都一起打包投奔唐朝。
计划还是没有变化快,李正宝的打包投奔计划还是暴露了。打包不成的李正宝只能放弃打包计划,一个人投奔了唐朝,留下梁师都跟剩余的手下相互猜疑,人人自危。
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刘旻和刘兰成拿出了捶破鼓的精神请示李世民出兵,请示迅速得到了批准。
李世民下令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钧出兵攻击梁师都所在的朔方城(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刘旻进驻朔方东城进行策应,加强攻势。
重压之下的梁师都一边守城,一边向东突厥求援。然而东突厥的援军却在朔方东城下碰了钉子。驻守朔方东城的夏州司马刘兰成命令全军取下旗帜,停止击鼓,就地休息,拒不出战,任凭东突厥援军叫阵,刘兰成就是坚守不出,气死你没商量。
叫了一天的阵,没有得到刘兰成的任何回应。当夜,东突厥援军趁着夜色撤退,计划休整之后再战。然而这可由不得他们,不讲究的刘兰成率领休整了整整一天的部队尾随出击,当夜大破东突厥援军。
一拨不成,再来一拨,不死心的东突厥再次派出援军。原本他们抱定决心要与唐军在朔方城决一死战,只可惜决战的地点他们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柴绍!
柴绍没有在朔方城等候,而是将决战的地点选在了离朔方城数十里的地方,在这里柴绍给了东突厥援军一个惊喜,决战提前上演。等待多时的唐军对进入伏击圈的东突厥军毫不客气,几番冲击之下,东突厥援军溃不成军。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中了柴绍的“围点打援”之计。
两次重创下来,东突厥人再也不敢援助,只能远远看着朔方城被柴绍围成了铁桶。不幸的是,由于此前刘旻派出的唐军骑兵践踏了太多的庄稼,朔方城被围几天之后,城中即告断粮!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肚子饿急了,那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再也顾不上礼节,将堂哥梁师都诛杀,献出城池向唐军投降,自此隋末起义头领各就各位,尘埃落定,梁师都与诸多同行,殊途同归。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的秦国,靠着“远交近攻”的策略击败六国统一天下。而在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同样将“远交近攻”用到了突厥人身上。事实证明,很成功,很有效。
贞观的前三年,对于李世民而言是很难熬的三年。在这三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东突厥的问题,东突厥一日不除,他一日难安,该怎样拔掉这个眼中钉呢?
拖,耗,离间,蚕食,能用的方法李世民都用了,然而在他心底总还觉得差一点什么,差什么呢?差一颗钉子,一颗钉入东突厥内部的钉子。
到哪里去寻找这颗钉子呢?突利可汗似乎并不适合,因为突利可汗只对他属下的突厥人有些号召力,对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根本没有号召力。对付颉利可汗,光打还不行,还要最大程度的把他孤立。最好是把原先依附他的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统统赶到颉利可汗的对立面,这样东突厥就不再是可怕的群狼,而只是形单影孤的独狼。
让谁成为薛延陀等部落的领袖呢?让谁成为大唐钉入东突厥汗国的钉子呢?李世民一直在考虑,他在寻找那个可以配合他远交近攻的人。
在李世民寻找钉子的同时,钉子也在寻找他。
薛延陀部落和回纥部落同样在寻找新的领袖,虽然他们已经脱离了颉利可汗,并与之决裂,但这些部落如果不产生新的领袖依然会是一盘散沙。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腾出手的东突厥汗国一一击破。
此时从东突厥汗国脱离出来的部落纷纷归顺薛延陀部落,众多小部落联合起来推举薛延陀部落俟斤(首领)乙失夷男为可汗。心中没底的乙失夷男连连摆手,不敢答应。做可汗虽然荣耀,但同时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世界是联系的,这边乙失夷男心中没有底不敢称可汗,而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却将目标锁定在他的身上。在李世民看来,这个崛起的年轻人正是自己远交近攻计划的关键一环,只要给乙失夷男一点信心,他一定能还大唐一个惊喜。
李世民随即派出游击将军乔师望,从长安出发,一路上专走小路避开东突厥人的耳目,来到乙失夷男的驻地。乔师望此行带来李世民的封爵诏书,李世民封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赏赐大旗巨鼓。这样乙失夷男就成为大唐皇帝册封的货真价实的可汗,背靠唐朝这棵大树,即使此前心中没底,如今也是底气十足。
乙失夷男大喜过望,随即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进贡。之后正式在蒙古杭爱山之下建立王庭,薛延陀汗国正式挂牌成立。
薛延陀汗国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瀚海沙漠,北至俱伦水。汗国挂牌成立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部落纷纷归属,这样李世民就在东突厥汗国以北生生扶植起一个新生的薛延陀汗国。这就是李世民梦寐以求的钉子,只要这颗钉子在,东突厥汗国一定会感到芒刺在背,孤枕难眠。
在李世民的经营下,东突厥汗国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北面是瀚海沙漠,瀚海沙漠以北就是新崛起的薛延陀汗国,西面是素来不睦的西突厥汗国,东面是已经归顺唐朝的契丹部落,而南面则是日益强大的大唐。而更要命的是,内部已经有突利可汗等原本的亲信加战友离心离德,如果说以前的颉利可汗是不可一世的狼王,那么现在的他只是一只众叛亲离的老狼,只要李世民用力的将拳头挤上一挤,颉利可汗的生存空间或许就化为乌有!
贞观三年八月八日,乙失夷男的弟弟作为薛延陀汗国的使节到达长安,他是代表哥哥乙失夷男到长安进贡的。他的到来让李世民大为高兴,在高兴之余李世民赏赐一把宝刀和一条宝鞭,并让他转告乙失夷男说:“卿所部有大罪者斩之,小罪者鞭之”,言下之意,在薛延陀汗国乙失夷男掌控一切,上只对李世民负责,下对全汗国负责。至此,薛延陀汗国的钉子身份已经完全确立,这颗钉子将极大的分化东突厥汗国原有势力,并对苟延残喘的东突厥汗国进行最大程度的挤压。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直到此时,孤独的颉利可汗才意识到盘旋在自己头顶的危机,此时的他愿意放下身段同唐朝讲和,甚至派出使节请求迎娶唐朝公主,愿意对唐朝执女婿之礼。然而,一切都晚了,李世民苦心经营三年就是为了挤压东突厥的生存空间,临近收官,怎么会轻言放弃呢?
很快,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李世民,强烈建议李世民出兵讨伐东突厥,张公瑾列出六条理由:
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
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
突利可汗、阿史那拓设、阿史那欲谷设皆被定罪,无所自容,三也。
塞北霜早,粮食乏绝,四也。
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
南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
六条理由,条条在理,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唐朝,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李世民当即批准,以颉利既跟唐朝和解又助梁师都攻击唐朝为由对东突厥正式宣战,同时委任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副,准备出征。
前奏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九月九日,唐朝远征大军尚未出发,东突厥九名俟斤(司令官)率三千骑兵向唐朝投降;
九月二十一日,拔野古部落、仆骨部落、同罗部落、奚部落酋长并率众来降。
此时的形势不能说好,只能说相当好。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任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兵力总计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道出击突厥,远征突厥正式开始。
远征开始,好消息接二连三,从唐朝建国到贞观三年的压抑被一一释放,现在到了唐朝扬眉吐气的时候。
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灵州击破东突厥军一部;
十二月二日,开天辟地的大事发生,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来到长安,向唐朝皇帝李世民行叩拜大礼,此时距离公元626年八月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大兵压境仅仅三年,李世民顿时有恍然隔世之感;
十二月六日,位于黑龙江下游的靺鞨部落派使节到长安进贡,此前靺鞨部落只臣服于东突厥汗国,而此时他们跨越数千里到唐朝国都长安进贡,两者直线距离为2500公里!
利好,全是利好,此时的利好还只是牛刀小试,等到李靖和李世勣两记重拳祭出,等待东突厥的会是什么?
天崩地裂。
重拳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行色匆匆,此时的他正从山西马邑直插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他的身后是三千士气高昂的大唐骑兵。
如果按照一般的部署,作为行军总管的李靖应该在大军的后方压阵。然而对付突厥人却由不得他在后方压阵,突厥人行动迅速诡异,必须以快制快,稍有迟疑便会贻误战机。一旦贻误,很可能贞观前三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行军总管李靖火速抽出三千轻骑兵,一路疾奔直扑恶阳岭,就地驻扎,稍事休整。
当晚,李靖率领三千骑兵奇袭定襄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城内守军尚没有回过神就已经被攻破,唐军的旗帜瞬间插满了定襄城头。
消息传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大惊失色,惊呼道:“大唐肯定倾全国之兵来攻打我们的,不然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
完了,倒霉孩子没救了。本来形势就对己方不利,再加上一厢情愿的夸大对方军力,不败才怪!
受到惊吓的阿史那咄苾惊慌失措,紧急将王庭迁往碛口(今内蒙四子王旗西北),以其躲避李靖的重拳。此时的阿史那咄苾再也没有往日的霸气,能够躲过大唐的刀锋就是他的最大心愿。
老鼠急了,也慌了,而李靖这只老猫并不急。他知道这只老鼠已经在自己的股掌之间,打并不是目的,玩死它才是最终目的。
在李靖的授意下,几个间谍出没于阿史那咄苾的阵营中,这些间谍的任务很简单,两个字:策反!
在唐军的重压之下,策反实际上非常简单,只要问上一句:你愿意吗?瞬间就有黑压压的人群跟着你走。在间谍的策反之下,阿史那咄苾的亲信康苏密率领一部分部属投降,这些部属中居然有两个重量级人物:隋王朝货真价实的萧皇后以及杨广硕果仅存的孙子杨政道。
萧皇后于公元618年目睹了丈夫杨广被杀,并在同一年辗转到了东突厥,在隋室宗女义成公主的照顾下,强度余生。贞观四年正月九日,萧皇后回到长安,此时距离她跟随丈夫杨广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十余年。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崩逝,享年八十岁。在她逝世后,李世民以皇后礼将萧皇后葬于杨广之陵,谥愍皇后。此时距离杨广被弑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九年。整整二十九年后,这对夫妻终于团聚。至此,世间再无隋炀帝,世间再无萧皇后,寂寞身后,千古风流留给后人评说。
杨广唯一的孙子杨政道,是杨广次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江都兵变时他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借此躲过了兵变,延续了杨广的血脉。贞观四年跟随祖母回归唐朝后被授予尚衣奉御(专职为皇帝管理衣物,正五品)。杨政道官运一般,他的儿子杨崇礼却非常风光,唐玄宗开元初,出任太府少卿,为人谨慎仔细。时人评价:“其前后几任太府少卿无出其右者”。后升任太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弘农郡公。在职二十年,公清如一。年九十余,授户部尚书致仕,他可能是唐朝退休时年龄最大的官员。杨政道的三个孙子杨慎矜、杨慎名、杨慎馀皆是当世能臣,可惜的是最终遭遇李林甫陷害,兄弟三人皆被赐自尽身死。
时也?命也?
大兵压境,亲信叛离,阿史那咄苾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苦日子难道就没有尽头吗?
是的,没有尽头,因为你的对手是李靖和李世勣,两位千古名将。
李靖和李世勣这两位千古名将也挺不讲究,这次远征,两人对阿史那咄苾使用的是难以招架的组合拳,李靖和李世勣各执一拳,你方唱罢我登台,压根不给阿史那咄苾喘息的机会。
在李靖对阿史那咄苾紧追不舍的同时,李世勣将大唐的另一只铁拳也悄悄举了起来。他的大军从云中(山西大同)出发,一路向北。在白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将铁拳重重挥出,砸在前来迎战的东突厥大军身上。这一拳李世勣毫不含糊,一仗下来将阿史那咄苾的有生力量又减少了几成,于是东突厥人手里的筹码又少了好几个。
在李世勣将铁拳挥完之后,李靖又上来了,这一次李靖挺进的更深,他直接从白道出发,一路追击阿史那咄苾到了阴山。
往前是瀚海沙漠,往后是李靖的猫爪。前有沙漠,后有猫爪,阿史那咄苾的路又在哪里呢?
韩信灭齐
濒临绝境的阿史那咄苾并没有束手就擒,他也不准备束手就擒,在前有沙漠后有猫爪的形势下,阿史那咄苾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此时死磕已经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有忽悠。
在陷入绝境之前,阿史那咄苾是有准备的。他早早派出亲信执失思力前往长安向李世民求饶,表示愿意举国内附归顺唐朝,而他自己将亲自前往长安朝拜。
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会如此轻易的服输?怎么可能?
事实上颉利可汗的这一招不算新鲜,草原上的很多动物都会,归结起来只有两个字:装死。放在颉利可汗的身上,那就是装可怜,只要李世民的心一软,他就有了喘息的机会;只要有了喘息的机会,他就可以拖到草青马肥之时;只要到了草青马肥之时,草原就依然是颉利可汗的天下。最不济还可以横穿瀚海沙漠,让唐朝鞭长莫及!
换做一般的君臣,或许颉利可汗这条妙计足以生效,只可惜他遇到的是李世民和李靖这对君臣。这两个人不用粘毛就比猴精,更何况,打仗对他俩而言本就是家常便饭。
令人奇怪的是,在如何对付颉利可汗的问题上,君臣二人并没有进行沟通。李世民只是安排唐俭作为使节前往颉利可汗的大营安抚,同时诏令李靖准备率军接应颉利可汗归顺唐朝。
李世民下的这盘棋到底是打还是和呢?
从表面看,李世民已经派出唐俭作为安抚使节,并命令李靖接应,这分明是一盘和棋啊。真的是一盘和棋吗?作为皇帝的李世民真的看不出这有可能是颉利可汗的缓兵之计吗?
李靖心中充满疑虑。在他看来,此番颉利可汗求和,分明就是拖延时间。以颉利可汗的性格,不到山穷水尽绝不会轻言放弃。况且即便接连遭受唐朝重拳,东突厥却并没有真正受到重创,假以时日,必定会东山再起,难道这些皇帝真的看不出来吗?
苦思无果,李靖找来李世勣商量。结果李世勣与李靖的想法不谋而合,以二人多年对付东突厥的经验判断,此时与东突厥媾和,无异于放虎归山,东突厥这只虎可是万万放不得的。
英雄所见略同,皇上下的这盘棋决不是和棋!
李靖和李世勣是对的,倘若李世民是一位太平天子,或许他会很乐于看到东突厥的求和。然而李世民不是太平天子,他恰恰是一位从战火中走出的天子,他的目光比太平天子看的更远,他要的绝不是短暂的求和,而是大唐的长治久安。
破解了李世民诏令的深意,李靖和李世勣抱定了决战到底的信念。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此时唐朝安抚使节唐俭已经进入东突厥的大营,他必定会传达李世民的和平诏令,那么此时的颉利可汗的防备必定会松懈。他一定想象不到,李靖和李世勣竟然会对皇帝的诏令“阳奉阴违”!
李靖随即决定,精选骑兵一万人,只携带二十天粮草,直扑颉利可汗大营。
对于李靖和李世勣的决定,张公瑾是不同意的,他说:“诏书都已经下了,咱们的使者还在那边,为什么还要攻打他们?”显然张公瑾是个按合同办事的人。而李靖和李世勣却不这么看,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兵不厌诈的游戏,只要对本方有利,怎么玩都行。李靖回应道:“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汉初韩信奉命征讨齐国,进攻还没开始,便传来郦食其说降齐国的消息,韩信不为所动,以未接到停止进攻诏书为由,按原计划攻打,将猝不及防的齐灭国!)
当夜李靖率军先发,李世勣随后出发,目标锁定被和平冲昏头脑的阿史那咄苾!
李靖大军连夜进发,居然在进军路上遇到了东突厥一千多帐篷的部众,随即全部俘虏,但是一个不杀,一起裹挟着向阿史那咄苾的大营进发。这些被裹挟的部众就是唐军天然的掩护。
随后李靖派出了一支二百人的先锋部队,领头的便是后来的唐朝名将苏定方。苏定方率领这支二百人的队伍一路直扑阿史那咄苾的大营。天公作美的是,当天夜里居然还起了大雾,借着夜色和大雾的掩护,苏定方部慢慢地逼近了阿史那咄苾的大营。而此时的阿史那咄苾还在得意自己的缓兵之计奏效,他满心以为唐朝使节唐俭的到来就意味着缓兵之计已经奏效,却没有想到,李靖和李世勣就是两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猫。
苏定方的先锋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阿史那咄苾大营只有七里的地方。到了这个时候,阿史那咄苾的岗哨才发现了唐军,而此时唐军的兵锋离阿史那咄苾只有短短的七里!
得知消息的阿史那咄苾已经来不及集结队伍,因为七里实在太短了,3500米,对于高速奔跑的战马而言也就是一瞬间。阿史那咄苾跳上自己的千里马借着夜色的掩护仓皇离去,身后留下群龙无首难以集结的大军。
阿史那咄苾逃走不久,李靖的大军就冲进了他的大营。群龙无首失去指挥的大军一触即溃,四散逃离。李靖此役斩杀一万余人,俘虏男女十万余人。同时斩杀隋室宗女、阿史那咄苾的妻子义成公主,俘虏义成公主的儿子阿史那叠罗施。值得庆幸的是,被当成炮灰的安抚使节唐俭居然在慌乱中平安逃回了李靖大营。
丢盔卸甲,丧妻失子,还有比这更坏的结局吗?有!
趁着夜色掩护的阿史那咄苾一路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试图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然而命中注定他是找不到的,因为他的苦主李世勣正在前方等着他。
原本阿史那咄苾准备先逃到碛口,再从碛口横穿瀚海沙漠。只要过了瀚海沙漠,那边就会有铁勒部落的接应,到时自己率领的一万多士兵依然会是东山再起的资本。
然而,等到了碛口之后,阿史那咄苾发现自己又被唐军算计了。李世勣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并且布下了天罗地网,有利地形已经被他占据,闯关已经不可能了。
阿史那咄苾毕竟也是一世英雄,眼见前方无路可走,他并不慌乱,拨转马头向西便走。身后只有一些零散的骑兵跟随,只留给李世勣几个寥落的背影。
“想抓我,没门!”阿史那咄苾在心中恨恨地说。
“没关系,他跑不出大唐的手掌心!”李世勣轻松地说道。因为他知道,大唐的猫已经遍布整个边境,抓住阿史那咄苾仅仅是时间问题,而且时间一定不会太长。
阿史那咄苾西奔之后,呆在原地的士兵不知道何去何从。最后在大酋长的带领下,全体向唐军投降,李世勣一盘点,此役俘获五万余人,又是一场大胜。
至此,阿史那咄苾原有地盘丧失殆尽,南起阴山,北到瀚海沙漠,从此归于大唐名下。
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如果时光倒流四年,阿史那咄苾一定不会料到如今这样的结局;
如果时光倒流四年,李世民也未必有将阿史那咄苾打翻在地的绝对信心。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生活是最好的导演,仅仅四年,唐朝与东突厥便完成了角色转变,尽管阿史那咄苾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对于大唐而言,这是一个火红的三月,这一个月利好不断,好戏连台。
三月三日,李世民任命突厥夹毕公爵阿史那思摩为右武侯大将军,这是李世民郑重任命的第一个东突厥大将军。之后不久,阿史那思摩的突厥同事便多了起来。五品以上的突厥官员达一百多人,几乎占中央官员的一半。这是何等的胸怀,这就是李世民的胸怀,包容四海的胸怀。
也正是这一天,唐朝四方少数民族酋长、国王云集长安皇宫门前,向李世民送上他们酝酿已久的尊号:天可汗。普天之下共同拥戴的可汗。
得到这个尊号,李世民心花怒放。在他之前没有一个中原政权皇帝得到过这个封号。即使汉武大帝刘彻,也只能是中原政权的汉武大帝,而不是全天下的大帝。如今四方少数民族臣服,奉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