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青林站在门口,拿手搔搔头发,先故作严肃状,然后一脸的疑惑,道:“嗯,秀枝问得好。对呀,这娶了媳妇晚上该干点嘛呢?到底该干点嘛呢?”
突然之间他好像有点醒悟,继续道:“秀芝嫂子,你结过婚,比我有经验。要么今天晚上你抽个空先教教我,好让我知道娶了亲晚上都该干点嘛。”
姜秀枝问的俏皮,李青林回得精彩,屋子里其他的女人都笑弯了腰。
“对啊,秀枝,你是老师傅了,今晚就教教青林,免得他都不知道啥叫娶媳妇呢。”周德中的老娘笑道。
周德中的老婆马上接上话,道:“秀枝啊,老话说要想学得会,就跟师傅睡,不如你今晚带青林睡一睡,那他什么都会了!”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姜秀芝欺负李青林年纪小,本想调笑调笑他,没想到最后反而把自己给套进去了。她望着站在门口假装一本正经的李青林,站起身来道:“好你个李青林!原以为你是个没开口叫的小公鸡,没想到你就是个小色鬼。大家伙都来掏他的裆,看看他的毛都长齐了没有!”说完就往李青林这边冲过来。
李青林这段时间干活练武,再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身体发育得很快,那毛当然是长齐了的,可毛长齐了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当众展览啊。
李青林曾经亲眼见过钱立华一次开玩笑惹恼了刘二花,刘二花和刘秀珍等几个人按倒了钱立华,脱光了他的裤子再套在他头上,到最后刘二花从沟里抓了一把烂泥巴,一下子糊在钱立华两腿间的物件上才算了事。
姜秀枝已经快到身边,剩下的几个妇女也起身了,李青林吓得扔掉了手里的扫帚,一转身跑到了远处。
李青林跑得相当快,等他觉得姜秀枝追不上了才敢回头看,只见姜秀芝她们还站在门口对他指指点点,嘻嘻哈哈说这些什么。
今世的李青林还是个小处男,要是自己的家伙被展览,再让这些女人免费参观,这叫他情何以堪。“这结了婚的女人就是不能惹!”李青林下意识的捂了捂裤裆。
正在这时,大路上走来一个背着包袱的精瘦中年男人,他直接走到李青林面前,问他:“请问这位小哥,李万祥家在哪里?”
李青林用手一指李万祥家的院子,道:“那就是他家。”
小李庄很小,过年的时候李万祥家的成年男性亲戚大部分都来拜过年,李青林基本都认识,但这个男人李青林却不认识。李青林于是问他:“你找我大伯有什么事情吗?”
精瘦男人答道:“我是裁缝,姓叶。今天他家在锦大布店买了布要做衣服什么的,是锦大布店让我来他家做衣服的。”
原来是个裁缝,而且是个男性裁缝!
李青林看他空着双手仅背了个包袱,也没带什么别的工具,顿时就对这个人发生了兴趣,心道:“他到底用什么工具裁剪制作衣物呢?”
李青林亲自带着叶裁缝到了李万祥家,心说怪不得刚才没看到刘二花、刘秀珍,原来都在家等裁缝呢。
此时长胜镇有裁缝但没有缝纫店,如果有人需要做衣服就必须请裁缝上门制作。主人家请裁缝制衣,必须提供一日三餐,工资按日付给。
裁缝和厨师都是古老的职业,按说在家庭中操锅掌勺和飞针走线都是女人最常干的,象裁缝和厨师这种职业应该非女人莫属。可事实上有名的裁缝和厨师往往都是男性,这是因为男性立体感、创造力、想象力天生比女性强一些。
叶裁缝到了李万祥家里,稍稍坐了一会就开始干活。他下了一块门板架在两条凳子上,再解开包袱,把包袱皮当着案布,这样一个工作案就搭成了。
包袱里放着的是一个小木匣子,里面都是各种型号的针和各种颜色的线、大小顶针和划线的粉块以及其他各种用得上的小玩意,当然少不了大小不一的几把剪刀、一根木尺和一个铁熨斗。
李青林对这个黑乎乎的铁熨斗很好奇,这时候没有电,它是用什么来加热的呢?
等他拿起熨斗仔细一看,熨斗上面开了口子,里面还有没烧完的木炭-原来是用燃烧的木炭做热源。
准备工作做好了,下面就开始正式量体再裁剪。李青林不想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就让叶裁缝先给他量。
这叶裁缝的手艺还真不是吹出来的,一边说着话一边手拿一根木尺给李青林量尺寸,不到一会工夫他三下五除二就量好了李青林的尺寸,并随手用粉块记在了李家拿来的黑布上。
李青林量完了正准备走,李青奇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拉住李青林,道:“青林哥,我有事问你,你一定要帮我想个办法。”
第四十一章树欲静风不止19
更新时间2011…4…27 21:02:17 字数:2686
李青奇现在已经把养鸡当着他的一项大事业,今天他问李青林的就是他养鸡的事情。
原来由于春天气温升高,邻村已经有鸡只得了鸡瘟。现在鸡瘟虽然没有大面积爆发,可是已经有鸡只开始死亡。
所谓的“鸡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鸡得了禽流感,得了禽流感的鸡也会像人得感冒一样会发烧、流鼻涕,如果禽流感特别严重,鸡只就会死亡。禽流感并不是什么新病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禽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只要抵抗力强并且不接触传染源,流感都是可以避免的。
李青林教给李青奇一个最简单的法子,让他去找一种叫板蓝根的药材,再把它熬成药水,等冷了以后倒在盆里让鸡喝,或者拌在鸡食里给鸡吃。板蓝根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它对人有效,对其他热血动物同样有效。
板蓝根在中国分布很广,他的幼苗也已当做蔬菜食用,李青奇当然认得,所以现在“鸡瘟”已经不是问题了。
鸡瘟的问题已经解决,李青林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
李青奇也开始养蚯蚓、繁殖蝇蛆,可是蚯蚓生长缓慢,繁殖蝇蛆的原材料臭鱼烂虾、动物内脏不足,繁殖出来的数量都不足。小鸡一天天长大,食量也一天天增大,现在繁殖出来的虫子不够吃,再过一段时间就必须大量喂粮食了,李青奇正为这事烦恼。
李青林想了想,前世他在一个电视节目里见过因为地里鼠害严重,有人用铜丝套子在庄稼地里套田鼠。现在自己手里就有套兔子的铜丝套子,把几个大铜丝套子改造成能套田鼠的小套子很容易。如果能套到田鼠,一方面可以保护庄稼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可以繁殖蝇蛆给鸡当食物,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李青奇听完他的设想,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他拍着手笑道道:“青林哥,你这法子好!地里老鼠抓也抓不净,我这次再也不愁了。”
李青奇也是个急性子,立刻拉着李青林就去做套子。做套子李青林是把好手,他拆了几个大的套兔子的铜丝套子,估摸着田鼠的身体的大小,做了十几个小套子,并砍了十几个小木棍,把套子的另一头铜丝缠在上面用来固定。
反正下午也没什么事情,李青林带着李青奇到地里教他如何识别田鼠的惯常路径,再如何把套子下得结实坚固。
回到家里的时候,正好春雨下了起来。漫天的春雨细细密密飘向大地,田野农舍都仿佛罩在了一层轻纱之中。
刘秀珍还在李万祥家中,李万全大概和李万祥在制作自己中意的旱烟袋,家里只有李青林一个人。
李青林怕湿气引起德国造的锈蚀,自己一个人关起门,小心地拆开盒子炮,来用一块干布拼命的擦枪。擦着擦着,李青林忽然想起钱多贵来,这家伙自从弄好了那把自制枪,好久都没有出现了,也不知道都干些什么去了。
要说这人还真不经念想,李青林正想着钱多贵,这钱多贵还真就来了。
钱多贵是冒着雨赶回来的。他打着赤脚背着一个包袱,没带雨伞也没穿蓑衣,身上衣服被春雨淋得透湿,连头发都在往下滴水。
李青林家大门是虚掩的,钱多贵推门进来,见堂屋没人,而李青林的房门紧闭,里面还有人活动的声音,于是就喊了一声:“青林在家吗?”
李青林已经擦好了枪,正在把装枪和大洋、子弹的包袱往隐蔽的地方藏,听到钱多贵的声音,连忙答了一声:“多贵,我在呢。”
开门出来,见钱多贵一副水鬼的样子,连忙拿了干毛巾和自己的衣服,让他擦干身体头发并换上干衣服,李青林笑骂道:“春雨淋了会生病的,你不知道啊?知道下雨了还往回跑,你想找死啊?”
钱多贵一边手忙脚乱收拾好自己,一边对李青林说:“我这不是抢时间么!青林,那把枪我送到我师父那里,他试了以后很满意,奖给了我二十大洋。这次他又给了我枪管什么的,让我再做一把。”
李青林道:“那你就继续做呗。今天下这么密的雨就该找个地方躲一躲,你急着跑回来做什么?”
钱多贵已经擦干了自己并穿好了衣服,他比李青林瘦小,李青林的旧衣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晃晃荡荡的。钱多贵说:“我怎么不着急啊!咱做那把枪用了二十几天,师傅就给了二十大洋,怪不得我舅说这造枪赚大钱。今天我急着跑回来,不就想想抓紧时间,快点再造一把么!”
接着他从包袱里拿出十个大洋递给李青林,道:“青林,上次亏得你帮忙,这些钱是你该得的。”
李青林推辞道:“多贵,这钱我不能要。我也没干什么,只不过帮你出了点主意而已,那把枪你花了那么多功夫,费了那么多心血,所有的钱当然都是你该得的。”
钱多贵把钱硬塞在李青林手里,真诚地说:“青林,说老实话,要不是按你教我的好办法修改了零件,我那把打不响的枪只能算是一块废铁。就算我最后把弄响了,说不定就它会炸膛,我卖出去了会有更大的麻烦。这把枪就是你我两个人造的,这钱你一定得收下。”
李青林见他确实真心给钱,也就没有再推辞,于是收下了。
钱多贵见李青林收了钱,一颗心放了下来,说道:“青林,这次师傅叫我二十天以内再造一把。以后咱俩以后一起合作,争取今年赚他个一百大洋。”
李青林笑道:“还是造大眼盒子?”
钱多贵摇头道:“大眼盒子太笨重,现在人家指定要二十响的快慢机,这枪更值钱。”
李青林问:“又给你样枪了?”
钱多贵探头对门外看了看,春雨越下越大,外面一个人都没有。于是他神秘的从包袱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来递给李青林,原来是一把二十响的快慢机。
这把枪的表面很粗糙,一看就知道是私人仿造。李青林把它分解开来一看,零件更是不标准。李青林手里正好有一把极品盒子炮,自然要拿出来显摆一下。
当钱多贵见到那把正宗德国造的时候,激动得手都抖起来了。如同李青林第一次拿到这正宗德国造一样,他将这把枪分解、组装,再分解、再组装。
过完了枪瘾,钱多贵感叹道:“不愧是最好的盒子炮,你看这零件,再看这枪身,再试试拿在手里的感觉。和人家比,我们造的那也叫枪?那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哦。”
李青林得意的说:“这次你就照它造一把,做好以后气死那些胡乱造枪的老师傅。”
钱多贵立马笑开了脸:“谢谢,谢谢!”然后把枪紧紧抱在怀里,似乎怕李青林反悔。
李青林见他这副摸样,怕他以后不还二十响,忙说:“这次你就拿它做样子,做好以后你要立刻还我啊。下次我帮你把零件图纸画出来,再帮你买点工具,以后你照图制作就行了,免得每次还要拿个真家伙比来比去的。”
说到这里,钱多贵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对李青林说:“青林,长胜镇孙有德家大小子前几年去开封一家机械厂当学徒,昨天他回家带回了一个你所说的什么砂轮,听说他现在想卖掉。明天你要是有空,咱们一起去看看,要是能用得上的话,咱就把它买下来。”
砂轮的效率比钱多贵的手工锉刀自然高多了,用它打磨出来的零件也更标准,要是能买下来当然是好事,李青林点头道:“明天可能有别的事,后天要是天晴咱俩一起去看看。”
PS:作者的话:作者的牙龈从上周开始发炎,虽然及时吃药但一直没好,几天以来十分难受。这几天上传的文字都是作者在勉力坚持完成,在这里恳请各位收藏、推荐,给作者一些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四十二章 树欲静风不止20
更新时间2011…4…28 8:11:35 字数:2231
春雨贵如油!
这贵于油的春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清早,等李青林起床的时候,雨停了云散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头天下好雨,今天种红薯”,昨夜下了场透雨,今天是种红薯最好的日子。
埋在育苗坑里的种红薯已经长出了足够长的藤,选择长五寸以上的红薯藤,用剪刀剪下,然后把它插到起好的垄地里,再用肥土压上。只要插的红薯藤能成活,以后的管理就简单了,平时无非是松土、追肥、翻藤,天特别旱的时候浇浇水,等秋天挖开地垄,就能收获大量的红薯。
小李庄的人们都上了馒头坡去插红薯藤,除了李青奇留在家里招待叶裁缝。
李青林不太种庄稼,但这并不成为个问题,因为家里有两个种粮高手做师傅。自古以来种地都没有学校教,有的是老一辈对下一辈言传身教,李万全和刘秀珍就是这老一辈中有经验的师傅。
李青林当农民没有岗前培训,只有岗上急用,因此一开始动作僵硬,手忙脚乱,让人感觉到他傻乎乎的。大家都在一个坡上干活,有人就开始取笑李青林,说他该去教书,做不成农民。
任何劳动都不是简单的体力活,会做同不会做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掌握窍门,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技巧。作为有着现代教育的青年,这点难题算不上难题。李青林跟在李万全身后照猫画虎有样学样,暗地里再琢磨琢磨劳动技巧,半天以后也像模像样了,虽然速度慢些,动作绝对中规中矩。
插红薯藤算不上重体力活,一般的农活都是重复劳动。插红薯藤需要弯腰,压肥土也需要弯腰,压好土浇水还需要弯腰,这一天红薯藤插下来,李青林觉得自己的腰都快要断了。好在家里十亩坡地没有完全种红薯,因为怕小猪没得吃,刘秀珍认为蔬菜生长期短,正好坡下就有种菜所需要的水源,她留了两亩种菜,李青林的劳动量小了不少。
第二天还是晴天,李青林一大早就和钱多贵一起到常胜镇上,去老孙家看那个砂轮。
老孙家的大小子孙家才前几年到开封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学的是翻砂工,到今年已三年师满。
翻砂工艺自古就有,特别是铸铁器件必须要用翻砂工艺制造。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大型铸铁器件需求量越来越大,翻砂工这样的技术工人稀缺,从而这个职业成了高收入职业。老孙家正是看到这个有前途的行当,托人把大儿子送进机械厂学徒。
这孙家才在工厂学徒和刘正生在万通商号学徒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样的地方。孙家才学徒也是三年时间,学徒期间厂方也不发工资,包吃包住,每月仅发给“三头六澡”的“月规钱”,这“三头六澡”就是每月剃三次头、洗六次澡。
孙家才学徒三年,还要继续给工厂服务三年,这叫做“学三年帮三年”,六年以后他才能离开这家厂,这和刘正生还师一年明显不同,也更不公平。
如果你在期限内想离开工厂,那好办,厂方扣下学徒“押金”,再找进厂时的保人赔偿损失。这“保人”和“押金”制度是约定俗成的,也是工厂主免费获得资金的一个渠道。当一个年轻人想进工厂学徒,你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中等家庭给你担保,确保你在学徒期间遵纪守法、爱护工厂、服从管教;除保人之外,学徒自己必须缴纳一定的资金,当工厂觉得有损失时,从中扣除。
这各个工种的“押金”数额不等,如果学习比较高级的技术活押金就很高,象孙家才就交了四十大洋。每家工厂都有不少学徒,这些押金就被工厂主无偿使用,押金收取最高时能达到工厂总资本的百分之十。
刘正生因为家庭就在本镇,加上万通商号老板比较正派,所以刘正生学徒没有交押金。孙家才的老板特别坏,翻砂工劳动量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他不但从不提供劳动防护用品,连一日三餐都只提供最差的食物,并且强行要求学徒每日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连学徒病了也不准他休息。三年中前前后后和孙家才一起学徒的共有十五个,这十五个人中就病死、工伤死达六人。
孙家才三年学徒下来受尽了苦楚,心里是想离开那家机械厂,可自家还有四十大洋压在老板那里,他又不能走。想到还要在这家工厂受苦三年,他心中苦闷。这次回家前趁人不注意顺手把厂里的一个手摇砂轮埋在倾倒的废砂里带出工厂,回家后想把它卖了作为工厂主对他三年的压迫和剥削的补偿。
李青林看到那个砂轮时,立刻就拍板买下了。
这个砂轮的砂轮片明显是新的,外壳是铸铁的,没有标签和厂名,上面有个加注机油的孔,底座有用来固定用的三个孔,整个砂轮成色在九成新以上。不过孙家才要价也不低,想买的话须四块大洋。李青林二话没说立刻就同意了,他让孙家才找了块纸包好砂轮,自己拿出四块大洋付了帐。
李青林走之前对孙家才有个要求,他让孙家才平时注意一下,看有没有台钳、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甚至好的钢材都行,只要有的话就带回来,他李青林一定购买。这些东西在机械厂很常见,体积也很小,有着工作便利的孙家才带出来自然不难,于是孙家才满口答应了。
拿着砂轮走在回家的路上,钱多贵还在埋怨李青林:“青林,这砂轮在咱们镇上没人用得上,要是咱们不买他也只能当废铁卖;再说他那东西是偷来的,一个大子都没花,他做的是没本钱的买卖。四个大洋啊,他把咱们当财主了,咱们刚才要是压压价,肯定能少花些钱。”
李青林知道他在心疼钱,他也懒得和钱多贵罗嗦。砂轮算得上是半机械化的工具,等钱多贵见识到砂轮的效率自然会改变想法。
回到家中,李青林让钱多贵用铁丝把砂轮固定一个板凳上,再让他拿来一个需要加工的零件。李青林把需要加工的铁件对准位置,再摇动砂轮,只见砂轮飞转,铁花飞舞,不一会儿功夫,那需要加工的零件就有了雏形,而且打磨的地方光滑平整。
钱多贵终于心悦臣服,他向李青林竖起大拇指赞道:“青林,还是你有眼光。这家伙比我那锉刀不知道好多少倍,这次我造一把枪最起码能快五六天。以后孙家才拿回来的东西,你只要看上了咱们一定买下来。”
第四十三章树欲静风不止21
更新时间2011…4…28 20:16:02 字数:2331
随后的几天,钱多贵忙着造枪,李青林则忙着准备结婚。
卫三丫是童养媳,在本地习俗里童养媳圆房也要按照姑娘出嫁一样办。卫三丫要回到自己娘家,必须在家住一晚,第二天再被轿子抬到李万祥家成亲。日子已经订好,李青林被派到卫三丫家联系她出嫁的事情。
到了卫三丫家一看,李青林才知道卫三丫不可能在家住了,因为她的家只剩下墙壁,连屋顶都已经没有了。
卫三丫的父亲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又没个女主人照顾,卫三丫一个姐姐早就嫁了人,还有一个在家中,可以说这一家两人口都指望着卫三丫父亲一个人。卫三丫的父亲这几年身体不好,本来就家徒四壁,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今年春天粮食不够吃,家里早吃上野菜了。
屋顶的椽子早几年就该换,可卫三丫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没有钱更换,去年底的一场大雪,房顶终于被压塌,现在卫家人住在搭在院子里的窝棚里。
知道李青林马上要成为卫三丫的丈夫,卫家人很高兴。李青林看着卫三丫病怏怏的父亲,面黄肌瘦的二姐,李青林叹了一口气,留下口袋里几块大洋,回家了。
李青林走出没多远,卫三丫的父亲从后面追了上来。他流着泪递给李青林一个藤手镯,对李青林说:“青林,我这做父亲的对不起三丫,从小我就把她卖给人家做童养媳,现在她就要成亲了,我也拿不出什么送给她。这副藤镯子不值钱,是三丫娘留下的,那一只我让她姐姐带走了,这一只就留给她做个念想。三丫从小就乖巧胆小不多事,你们家是好人家,我求你以后好好待她,我就是死了也就瞑目了!”
李青林仔细收好这个藤手镯,向卫三丫父亲郑重地保证:“叔,你放心,今后有我一口吃的,我一定分她半口。”
卫三丫的父亲听李青林作了这样保证,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三丫有福了!三丫有福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和卫三丫父亲分别后,李青林步履沉重,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在回家的路上,李青林听到有人在后面远远地喊:“李青林,你等等!”
这个人李青林并不认识,估计是这个身体原主人的熟人,李青林不敢乱说话,转过身来微笑着迎向那个人。
来的这个人是个中年男子,他中等个子,梳了一个分头,穿一件青色长衫,他身体虽不壮但是显得很精神,看上去象一个白净斯文的老师。
李青林不知道来人的名字,只好向他鞠了一躬,含含糊糊地说:“先生好!”来人递了一张纸给李青林,开口道:“李青林,学校有一个通知,你过几天要去参加考试。”
李青林自过年以后再也没去过学校,现在怎么还要去考试?
那份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