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秀珍道:“一家有女百家求,好姑娘谁家都稀罕啊。”
姜秀枝道:“美枝不光能干,我看她还会生养呢!二婶,你看她身子骨壮实,大胸大腚的,说不定一胎就能生俩!”
刘秀珍连连点头,深以为是。
在农业时代,粮食生产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耕地种粮需要强劳力,只有男丁才能下地干繁重的农活。家里壮劳力多,那种地的人就多,一家人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劳力少的人家大,因而会不会生养是农家挑选媳妇的首要条件。
李青林走在后面听母亲和姜秀枝的议论,心中暗自腓腹,看一个姑娘怎么能象相牲口一样呢?李青林把事情的整过过程回想了一遍,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一丝阴谋的意味。
回到小李庄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自然很宁静。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李万祥在院子门口蹲着等他们回来,像是很焦急的样子。果然一见到李万全的面,李万祥就着急的说:“万全,棉纱涨价了呢!”
李万全见他着急的样子,忙说:“不急不急,进屋再说!”
进了屋,李万祥把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正如李青林所预计的,过年期间棉纱大幅度涨价了。涨价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军需棉布紧张,接着拉动棉纱涨价。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很快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地区。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晚九时,日军在抚宁县榆关打响了侵略华北的第一枪。一九三三年三至五月,中日两军在长城沿线展开激战,史称“长城抗战”。长城抗战中著名的战斗有喜峰口罗文裕战斗,古北口南天门战斗、冷口战斗等。
虽然在长城前线的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殊死战斗,给日军予以沉重的打击,但是中日之间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加上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前线军民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奋战两个多月后,中国军队被迫撤离长城各口,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中方被迫在事实上承认日本占领东北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至此,中日两军在华北紧张对持,两军在华北地区不断增兵,双方尽一切可能在储备战略物资,都在为即将发生的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这次在豫北定做大批军服的是原西北军的二十九军,二十九军现在正驻扎在京津唐一带。西北军自中原大战失败后被张学良东北军收编,因为是杂牌军又反过蒋,武器装备等得不到中央的支持,在长城抗战时的主要作战武器竟然使用冷兵器时代的大刀。转眼就要到四五月份部队换夏装了,二十九军军服还没有着落。国民政府不可能给二十九军换装,二十九军那就只好自行解决。二十九军军费不足,置办不起咔叽布的军服,只好转而求其次,定做价格便宜的土布军服。豫省棉产较大,布匹价格低廉,二十九军大部分夏季军服的订单下在了豫省。
自古以来纺棉能挣钱,这能让李万全理解。这这几年手纺棉纱价格下跌,只不过赚钱比以前少一些罢了;但是棉纱能涨价,并且能被李青林预言,这可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现在李万全对李青林简直有点崇拜了。
这时李万祥的老婆也来了,即将到来的财富激起了大家的热情,四个大人七嘴八舌讨论起纺纱具体细节来,结果有些有共同意见,有些意见相左,统一不到一起来。
李青林在一边没有说话,其实他心里并不好受。
今天棉纱涨价了,是因为军队订购军装,而军队订购军装是因为日本人打进中国了。眼前的人们现在为能挣点小钱而狂热,还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到来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形。这些祖祖辈辈只知道种田纳粮的农民经历过内战、土匪、灾荒,从心里深处自认为做本分人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大不了财产有些损失罢了,以前的乱世不也就是这么过的么?李青林知道那些禽兽不如的侵略者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他们从来都没有人性,甚至连“人”这个称呼都不配。只要你是中国人,不管你是不是贫民,都是他们猎杀的对象,在这个时候你有钱没钱没有任何区别,手无寸铁的农民能够保住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胜利。
面对即将到来的血腥岁月,李青林很是无奈。“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李青林心里很悲哀。
刘玉珍见大家七嘴八舌也理不出个章程,正好看见李青林在一边默默地想心思,说:“都别乱吵吵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先听听青林有什么好办法!”
有着现代教育、有在私营公司工作经验的李青林对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安排自然是不在话下。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其一要理顺采购、生产、销售、分红几个环节,其二是从一开始就要把财产权确定,私人财产不能和共同财产混在一起。这第二条特别重要,后世中国好几个家族的财产分配权之争就是因为先期财产权属不明,等企业壮大以后大股东争权夺利,导致红红火火的家族企业轰然倒闭。
见大家都在听他说话,李青林慢条斯理的开口说道:“第一,我认为两家出钱凑股份,共同买棉纺纱。本钱越大,买棉花价格越低,成本就会降低,赚的钱就会多些;第二,选择好纺纱场地,准备几架纺车。地点我看就放在小叔的空房子里,反正那里空着也是空着;第三,亲兄弟明算账。棉花、纺车以及其他费用只能从本钱里出钱,以后所有财产都是两家共同财产,所有分红按股份比例分红;第四,大家既互相信任,也要互相监督,我看买棉花和卖棉纱的事由爹和大伯共同去,生产和算账由我妈和二婶共同管。另外,卖一次棉纱分一次红,如果要加本钱还是按第一次合股的股份比例两家出钱。我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们认为能行就这么办。”
李青林的见识自然不是这个时代四个农民可比的,于是大家纷纷点头说:“中!就按青林说的办。”
每个人的职能都安排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了。那些细节李青林就不愿去管了,其实他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他不知道棉花在哪里可以买,也不知道纺车在哪里可以做,既然什么都不知道,那还不如让大人们伤脑筋去。
第十四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12
更新时间2011…4…4 20:31:01 字数:2936
吃过晚饭,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院子里还有点微微亮,刘秀珍端着油灯和李万全去牲口棚子里去铡草。
三十年代农家的贫穷和节省是现代人所不可想象的,李家只有一盏桐油灯。这桐油灯只在必须点灯的时候点亮,平时只要有一点光亮是不会点灯的,甚至为了不点灯,晚饭都会提前吃。李青林不愿意吃了饭就去睡觉,正好他也想多多了解现在的生活,以便尽快融入现在的所处的时代,因此他也跟着进了牲口棚。
进了牲口棚,李万全从腰间拿出一个什么物件,拿到手里敲击起来,李青林就听到“咔咔”的声音。伴随着李万全的敲击,便有火星闪耀,接着李万全从那个物件上拿起一段绳子状的东西吹了吹,有火苗燃起来,李万全将火苗凑近桐油灯灯芯,桐油灯终于点亮了。
李万全使用的是这个年代农家取火的工具-火镰。
在前世,李青林从来都没见过火镰这种取火工具。现在见到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李青林很想把火镰拿过来研究一番,但是他想最后还是忍住了。作为农家子弟,使用火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现在表现出一种好奇的样子,恐怕会露出重生而来的破绽。李青林决定还是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把火镰拿来悄悄的研究,这样才比较保险。
铡草需要力气,续草需要技术。铡草的要是没有力气,饲草就不容易铡断;续草如果续得不好,铡出来的的草长短不齐,牲口不爱吃。另外续草的人还有危险,如果出手没有章法,还容易被铡刀铡到手,甚至有不稳重的人整只手被铡掉。所以铡草是两个人配合着才能干好的活,这样饲草会铡得又快又好,还不会伤着续草的人的手。
准备好草料和铡刀后,李万全夫妻俩开始铡饲草。李万全两只手将磨得锋利的刀片抬到将近直立,两只脚后跟也随之抬了起来;这时坐在地上的刘秀珍已把谷草理好,准确地往铡刀下一续,续进去的长度不长不短,一指来长正合适;李万全用力一按,铡刀落下,刀落草断,同时发出“刷、咔”的声响。这一“刷”一“咔”是续草和铡草密切配合的和谐音律。李青林估计一下,他们铡草象钟表走秒一样有规律,象钟表每“咔哒”一下,铡草声也“刷咔”一下,不快不慢,节奏悦耳,很有韵律。
李青林看得兴起,对李万全说:“爹,您歇会,我来铡几下!”
“哟,咱家的先生也想干活了?”刘秀珍戏谑道。
看来以前的李青林是个不爱劳动的家伙。李青林忙说:“咱是庄户人,哪能不干活呢?”
“人勤聚金山,人懒家败光!庄户人只要好好干活,都有一口饭吃的!“说着李万全把手里的铡刀把交给了李青林,
李青林手握刀把,学着李万全的样子把铡刀片立起,看准了刘秀珍续好草,用力往下一按。事情就这么怪,李青林明明用了不少力气,可刀口下的草竟然还有一小半没铡断,李青林闹了个大红脸。
刘秀珍安慰他说:“儿啊,高抬猛按,铡草不用好汉!你下刀的时候只要下得快,草就断得齐。俗话说得好,寸草铡三刀,无料也长膘。草铡得好,咱家骡子才爱吃呢!”
李青林回忆了一下刚才的动作,刚才他看见刘秀珍的手离铡刀不远,下刀的时候就有点犹豫,生怕铡到了刘秀珍的手,这大概就是没铡好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李青林第二刀下的又快又准,只听得“唰、咔”的声音,铡刀下的草一刀两断。
劳动是最美的,劳动也是最快乐的。李青林动作越来越熟练,下刀越来越快,铡一段时间后也隐隐有铡草老手的样子了。
刘秀珍看儿子越干越有劲的样子,不禁自豪的对李万全说:“怪不得万祥非要青林给他顶门户呢,那老东西的眼睛比谁的眼睛都毒,看人一看一个准。你看咱儿子多聪明,干活多利落!”
李青林奇怪道:“他自己不是有儿子吗?为什么要我给他顶门户?我给他顶了门户你们怎么办?”
刘秀珍道:“这不碍事。你大伯清早就来和我和你爹商量这事,今天事情多,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呢。万祥和你婶子都说青奇看来是长不大了,长不大就成不了人,成不了人就没法成亲,那万祥家就绝了后。青奇是指望不上了,咱老李家以后只有你一个人能顶门立户。你今年也十六了,等三丫再大点就让你俩圆房,以后有了孩子,万祥家也就有了后了。”
李青林有点晕,说:“我要是和三丫那怎么了,那咱家怎么办?”
刘秀珍笑道:“咱这里有个说法,叫做‘一门两不绝’。咱家再给你娶个媳妇,等你媳妇有了孩子,咱家就有了后,咱家的后人继承咱家的家产;等三丫有了孩子,万祥家也有了后啊,那孩子继承万祥家的家产!”
李青林以前只知道民国时期有早婚早育、一夫多妻的现象,没想到现在十六七就结婚,这就是早婚早育,并且两家各给他娶一个媳妇,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一夫多妻啊。
李青林前世一直在女人怀里打滚,现在女人越多他当然不会拒绝,因此听到这个安排他心中暗喜。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女人善妒,这明着两个老婆,能处理好关系吗?
李青林又问:“我要是和三丫那个啥了,那还有姑娘愿意嫁给咱吗?”
在旁边给骡子添草料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万全接口道:“宁做好汉俾,不做赖汉妻。咱家眼看着越来越发达,看中你的姑娘多的是呢!”
李万全接着小声的说:“万祥就是心眼多,下手快!‘一门两不绝’,哼!就是‘一门两不绝’该是咱兄弟、你小叔那门不能绝啊!”
刘秀珍道:“莫非你还想给青林再娶一门,接上万能那一门的后?你有那么多钱吗?”
没想到这话引起李万全豪兴大发,他有点激动的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咱三口人今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家今年肯定能挣钱。要是咱家有良田千亩,骡马成群,青林又有本事,给他娶个三妻四妾也不是什么难事!大李庄的大财主不是有五个老婆吗?那还是他不愿意多娶呢,不然老婆更多!”
李万全的一番话勾起了刘秀珍的妒火,她拖着腔调对李万全说:“哟-哟-哟……,瞧你说了这么多,我看你是想自己来个三妻四妾吧?你马上就要做财主了,是不是心思活了?看我这老脸不习惯了?”
打嘴仗李万全从来就没占过上风,他急赤白脸的说:“我不是在说青林的事么?你怎么牵扯到我的头上?”
“你别扯到青林头上,我看就是你心里想的。”刘秀珍不依不饶的说。
李万全知道说不刘秀珍,忙转移话题:“青林,过几天等桐油的钱卖得了,把买棉花垫的钱拿回来,咱该托人给你说个媳妇了!”
李青林正在寻思一夫多妻的事情。要是真的有好几个老婆,那必定就会有一大群孩子,有了这么多人口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解决吃饭的问题必须要有土地……
李青林正在寻思中,突然被李万全这么一问,他脱口道:“咱们得先买地啊!”
建房子、置地、养大牲口,这些是李万全这样一个农民最朴素的理想,他当然没有意见。
刘玉珍道:“青林,真要给你娶媳妇咱还得今年好好干,起码还得再挣二十个大洋才成呢。现在把你娶媳妇的钱花了,那咱拿什么娶媳妇啊?再说了,就凭咱手里现有的这二十个大洋也买不了一点地啊!”
李万全也说:“这几年年成好,地价这几年一直在涨,没什么人愿意卖地。咱们这里旱涝保收上好的地起码得三十大洋一亩,好点的水浇地得二十大洋一亩,就是咱家那旱地也得十个大洋呢,咱就是花钱买了两亩旱地种了,秋天能打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啊。那咱这钱不都压到底里了?几时才能回来呢?”
李青林道:“我不是说把钱全部都花掉去买地。要是咱能找人买到能开垦的荒地,咱一家人今年下点力气,把它蹚成熟地,这样买地就花不了几个钱,秋天也有收获,要是年成好说不定就一年就能把买地钱挣回来呢。”
李万全想了想,就想到了村东头那边的荒山坡,他眼睛一亮,说道:“中!还是咱家青林脑子好!”
说话间,饲草已经铡好,骡子也已喂好,一家人洗洗涮涮后,上炕睡觉去了
第十五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13
更新时间2011…4…5 20:55:50 字数:2711
李青林躺倒在炕上,一时半会却睡不着。
李青林在前世从来就没有在晚上十一点之前上床睡觉的历史,现在顶多晚上九点多钟,这个时间在前世是他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开始。
连续几个大晴天,气温有点回升,身下的炕烧得很热,李青林觉得有点懊热,把自己脱个精光,裸着身子睡觉。
在前世,李青林大学一个室友是北方人,他就是一个裸-睡爱好者。夏天气温高,裸-睡还可以理解,可是他一年四季都裸-睡,即使外面大雪纷飞也不例外。同寝室的南方同学有点不习惯,半开玩笑的总结了他爱好裸-睡的理由如下:一是节省布料。不穿内衣裸-睡可减少穿衣的时间,内衣不容易磨损;二是天生懒惰。减少穿内衣的时间,内衣脏的慢,可以减少清洗的次数,同时可节约洗衣粉;三是轻微变态。他除了裸-睡,晚上临时起夜也精赤条条,利用一切机会把自己那个毛乎乎、黑黝黝的家伙在同学面前晃悠。
后来李青林在某养生杂志上看到专家撰文提倡裸睡,他才知道裸-睡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衣服的,那时的人类无论是坐卧行走还是打猎采集都是赤-裸的,所以人类现在裸-睡应该是一种返祖现象;人体无时无刻都进行营养与水分的交换,裸-睡有利于身体水汽的散发,这样可以抑制真菌、细菌在皮肤上生长,所以不穿内衣睡觉还有利于身体皮肤健康。
炕烧得很热,热炕烙着光背,李青林躺在炕上舒服得直想哼哼。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重生了一回,既然人生重新来过一次,那今生就该活得精彩。为了不枉老天给了自己新机会,现在也该为自己的新人生做个谋划了!乘着睡不着觉,李青林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现在自己重生在三十年代,时代的脚步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重生而停止,也没有改变轨迹。自己仅仅来到这个新时代才两天,日本人侵略中国已经开始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了。
鬼子来了自己该怎么办?那当然是拿起枪来和鬼子干了。
但是枪从何来呢?李青林这两天仔细盘点了一下家里的物品,家里的铁器只有农具,能够当做武器的只有铡刀、菜刀。难道拿着铡刀、菜刀去对抗鬼子的炮弹、子弹?那样的话无疑是拿鸡蛋去碰石头!
最直接去抗日的途径只有去参加军队了,那该去参加什么样的军队呢?参加国军?李青林直接就否定了,他认为最起码抗战前期的国军还是不要参加的好。
抗战前期在华北抗战的国军数量最多的是杂牌军,这些杂牌军队装备差,训练少,和日军作战虽然以死相拼,但是伤亡惨重,一场战斗过后能活下来的士兵十不存一,到最后这些军队不是被日军消灭,就是战后被其他国军部队吞并,这样的军队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参加这样的军队说不定小命都保不住!
就是能参加正规的中央军又如何?国军里逃跑将军、投降将军比比皆是,这些人从来都是“墙头草,随风倒,哪边实力强,他就跟谁跑”。
前世的李青林心中仇恨的不仅仅是日军,更痛恨的就是这些伪军。这些伪军不去打侵略者,反而为虎作伥,替日军维持治安、征粮征款,让为数不多的日军能抽出军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心里从来都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即使投降当了伪军还美其名曰“曲线救国”。
TMD的都投降了敌人,还救什么国?救的是日本国么?二战中,被占领国中有伪军的国家不稀奇,但是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只有中国这一家。要是一不小心部队被那些投降将军拉去做伪军,这汉奸的名头李青林打死也不会要的。
参加红军?共产党将最终夺得天下,前世生长在红色中国的李青林当然愿意参加红军了。就凭着自己出生贫农家庭,加上有文化,自己在红军里是大有可为的,说不定建国后弄个将军干干也未可知。
但是学过中共党史的李青林知道,现在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正在长征途中。毛伟人领导的红军队伍直到三五年十月份才突破重围,经历千难万险到达陕北,现在李青林即使想去找他们也找不到。
现在距离豫北最近的红军队伍倒是有一支,那就是在鄂陕交界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建立的鄂陕游击师。这支队伍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成立,由原红二十五军二三三团政治部主任陈先瑞领导,初期人员以该团七连六十多个干部战士为主。这支红军队伍人数少,实力弱,长期处于流动游击状态,现在连围剿他们的国军都找不到他们,李青林这个重生者更无可能加入他们了。
如果自己去当兵了,现在的父母怎么办?前世李青林的父母早亡,小时候李青林非常渴望有父母的呵护;成年后能挣钱了,但是他却无亲可养,李青林总是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此前世的李青林心里一直有个隐痛,那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子欲孝而亲不在”。
重生到今世,自己父母双全,从父亲憨厚的笑容中,母亲慈爱的目光里,李青林深深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今生的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靠出卖廉价辛苦的劳动、微薄的田间收入,供自己上学,操劳着给自己娶亲,是因为自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在现今的生活条件下,他们将很快衰老,他们将不能在田间劳作,所以今后只能依靠自己这个儿子来养老送终。要是自己去当兵了,假如自己有什么不测,他们将如何度过下半生?“父母在而子不养”,这是种更大的不孝!
留在家中不去打鬼子,李青林不甘心;离开爹娘去打鬼子,李青林又不忍心!
李青林在这种矛盾中纠结,想来想去也不好作抉择。到最后李青林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以后随遇而安,伺机而为。日本鬼子来了,那是肯定要打的,如果没参加军队他就留在家乡一边赡养父母一边打游击。反正打死的都是日本鬼子,怎么打都是抗日不是?
一旦作出了决定,李青林心里就放松了,在迷迷糊糊中,李青林睡着了。
上半夜的李青林睡得很踏实,到了快天亮的时候,李青林开始做梦了。
在梦里,一开始是卫三丫对他甜甜的笑,他鼻尖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檀香味;过一会儿,姜美枝似乎来到了他的眼前,姜美枝那健康活泼的身体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那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也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突然之间,姜美枝变成了姜秀枝,那一双桃花眼看着他,似乎他要把他的魂儿勾掉;最后,前世的“老张”、“老郑”、女友彭玉等女人那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黑或白的光身子不断扑过来,和自己做前世最爱做的事。李青林的快感越来越强烈,突然之间,暴涨的下身一阵猛烈喷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