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国的敌人-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需要的不是伙伴,而是听话、可供鱼肉的奴仆,卡扎菲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我意识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除非卡扎菲离开政治舞台,否则美国将永远不会放松戒备,更不可能与利比亚化敌为友。           

第63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1)         
第六章 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     
2000~2001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按照该报告的说法,贫困就是一种被剥夺福利的状态,人们收入低,消费低,得不到足够的医疗保障。还包括没有房子,享受不到教育,没有发言权,抗风险程度低,缺乏影响力。     
苏丹就像《世界发展报告》中〃贫困〃定义的样板,苏丹人的生活和美国人的有天壤之别。就这样一个被美国称为〃失败国家〃的国家,美国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不为别的,就因为它有美国不能割舍的资源。美国的眼睛已经不能从这个〃失败〃的国度移开了。     
一 苏丹:搭上了〃恐怖快车〃 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分别遭到汽车炸弹袭击,两次袭击前后相差不过几分钟。炸弹威力巨大,炸死了200多人,其中包括不少美国人。爆炸发生两小时后,克林顿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在之后的媒体采访中,克林顿发誓要让这两起恐怖事件的制造者得到应有的惩罚。美国政府宣布,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经过10多天的调查,美国认定这两起爆炸都和本·拉登有关。在克林顿的命令下,驻扎在红海的一艘美国战舰拿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希法制药厂开刀,当晚,在厂里上班的工人没有一个活着逃出来。该制药厂周围的居民也受到波及,很多人都受了伤。     
美国很快对这次轰炸发表声明,克林顿将此次轰炸称为〃无限延伸行动〃。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认为希法制药厂和本·拉登大有联系,是一个研制化学毒气的危险之所。美国炸希法不过是对袭击美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的恐怖分子进行报复,而打击恐怖分子合情合理。     
被报复的希法制药厂是生产疫苗和药品的,是苏丹最大的制药厂,和联合国的一些组织还有生意上的往来。在得知美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后,苏丹政府还扣留了两名涉嫌制造该事件的外国人。     
美国炸了这家制药厂显然用意不在反恐,倒更像是对苏丹的一种警告,苏丹并不是一个听美国话的国家。美国的轰炸让苏丹非常愤怒,苏丹政府当即就下令召回驻美大使。     
其实,自从1989年苏丹铁腕人物巴希尔通过政变上台后,美国和苏丹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美国说苏丹是〃恐怖主义国家〃〃无赖国家〃〃失败国家〃,暗中帮助苏丹南部的游击队攻击巴希尔政府。当美国人得知恐怖大亨本·拉登曾在苏丹住过一段时间后,更看苏丹不顺眼。美国一度认为苏丹被本·拉登〃带坏了〃,认为苏丹正威胁着整个北非的安全。     
美国需要尽可能将苏丹掌握在手,苏丹也是个蕴含着丰富石油的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西方大国就到苏丹去勘探石油,但鉴于苏丹的内乱,不少西方石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无奈地撤离了苏丹。在1998年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大使馆被炸时,苏丹正忙着修建一条通向苏丹港的石油管道。           

第64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2)         
除美国外,很多国家都看上了苏丹那丰沛的石油,对美国来说,这也是攫取苏丹石油的一大〃风险〃。而更多地控制苏丹,无疑能更好地控制苏丹石油,石油是美国霸权战略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苏丹的动荡就是美国控制苏丹的机会。     
苏丹在1956年才从英国人的控制中挣脱出来宣布独立,那时美国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了。在独立前,苏丹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它的一切都操纵在英国人手里。     
独立后的苏丹,决心复兴民族经济。政府绞尽脑汁进行经济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并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动荡始终伴随着本来就贫弊丛生的苏丹,苏丹北部多住着阿拉伯人,南部则大部分是黑人,北部看不起南部,南部不信任北部,再加上文化和信仰上的冲突,在苏丹独立之前,南北两边就打得不可开交。绵延半个世纪之久的南北内战让苏丹不得不放缓了发展脚步。苏丹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了全国的8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农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稳定的依赖性非常强,连年的战争让苏丹农业裹足不前。苏丹拥有8400万公顷耕地,被开发利用的只有700万公顷。     
尽管周边的国家也都给了苏丹不少帮助,苏丹还是难以养活他的人民,即便在发展环境相对良好的2000年,苏丹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350美元,平均日生活费只有1美元。     
苏丹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苏丹人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悲惨。在〃公平〃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苏丹人却深切地感受着不公平,发达国家的人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苏丹人却要在战火和贫困中疲于奔命。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上颐指气使,苏丹人的苦难却少有人关心。苏丹人对发达国家的印象也并不美好,远有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近有美国粗暴的干涉制裁。发达国家从苏丹这里拿走了太多东西,却把痛苦和贫穷留给苏丹人自己品尝。美国没有同情苏丹人的遭遇,而是梦想着从苏丹那里榨更多的油水,美国一面慷慨地资助苏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装,一面又做出〃义正辞严〃的样子对苏丹实施制裁。     
因此,当本·拉登踏上苏丹的土地,宣扬他那通极端反美言论时,的确拉拢来不少信众。     
贫困会带来无助和绝望,也会带来暴力和反抗,但这让美国找到了与苏丹为敌的借口。苏丹很弱小,美国铁了心要借苏丹的动荡让自家的势力在苏丹〃无限延伸〃,苏丹难有招架之力。     
二 本·拉登与苏丹 发达国家吝于给苏丹援助,但本·拉登不吝啬。本·拉登是世界闻名的恐怖大亨,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大富翁。     
苏丹战乱频发,又和美国的关系不甚良好,因此很少有外国人愿意到苏丹进行投资。而苏丹本国的资金也严重不足,1999年苏丹的外债是220亿美元,2001年上升到249亿美元,堪称世界上债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     
1991年,本·拉登并不是双手空空地来到苏丹,他是美国政府眼里的恐怖分子,却是为苏丹人送去财富的大投资商。本·拉登有数亿美元的资产,他成了苏丹最大的投资者。     
本·拉登的钱对苏丹人来说,就是久旱之甘霖、雪中之炭。苏丹政府没有理由对这个大投资者冷眼相待,本·拉登在苏丹的口碑还算不坏。至少,他出现后,很多苏丹人吃上了饭。     
苏丹的交通条件很差,这也是苏丹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原因,本·拉登很快看到了这点,帮苏丹修建了一条长达1200公里的公路,将苏丹首都喀土穆和苏丹港连接在一起。苏丹政府非常高兴,马上投桃报李,准许拉登垄断苏丹的芝麻种子出口。本·拉登以商人的面貌出现在苏丹,苏丹政府也像对待一个商人那样对待本·拉登。之后,本·拉登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建起了〃拉登国家公司〃,专门负责代理国际交易,承包了苏丹国内的所有工程建设。     
本·拉登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苏丹的经济,美国可没给苏丹人这么多经济好处。当然,本·拉登并非抱着慈善目的来到苏丹,〃9·11〃事件发生后,有人看到〃基地〃分子正悄悄地将组织资产向苏丹转移。这些资产是数箱黄金,它们从巴基斯坦港口卡拉奇启程,几经周折才来到苏丹,藏在了喀土穆的某个地方。本·拉登之前在苏丹的投资,显然为将苏丹打造成〃拉登金库〃作了充分准备。           

第65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3)         
苏丹和其他国家相比非常不起眼,本·拉登可以相对放心地在这里进行资本交易,为自己的恐怖事业筹谋资金。同时,苏丹人也有比较浓厚的反美情绪,本·拉登这样的极端反美分子不会受到排斥。本·拉登掐准了那极度缺乏资金的苏丹政府不会对〃基地〃组织过于严苛,他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     
苏丹的混乱局势让本·拉登的恐怖行动不那么显眼,苏丹那相对松弛的治安管理,又让本·拉登能稍微放心地策划恐怖袭击。本·拉登的经济事业在苏丹开展得不错,其恐怖事业也蒸蒸日上,确有一部分苏丹人加入了本·拉登的恐怖大军。2006年6月,印度警方抓获了一名企图炸毁美驻印使馆的苏丹人,这名苏丹人对自己的目的供认不讳,并透露,若他能成功实施袭击,他将从本·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那里获得1万美元的奖金。     
当年阿富汗被苏联侵略时,有不少苏丹人跑去支持阿富汗抗苏斗争,拉登要在苏丹树立威望,并不困难。     
拉登在苏丹生活了足足5年,1995年,本·拉登因涉嫌策划暗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人物。苏丹政府难以招架国际舆论的压力,只得将本·拉登〃请〃走。但是,本·拉登在5年的时间里,已经轻而易举地将声望覆盖住苏丹多半个国家,就算他离开苏丹,他和苏丹的联系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割断。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大使馆发生爆炸时,苏丹万万想不到这会为自己招致祸患,本·拉登毕竟已经离开苏丹两年多了。难道因为本·拉登曾在苏丹生活过,美国就应对苏丹进行报复么?恐怖分子炸美国大使馆时,炸死了美国人;美国炸苏丹药厂时,同样炸死了苏丹人。就算美国要消灭恐怖主义,炸毁一座生产疫苗的药厂也无益于减少恐怖活动,贫困和愤怒才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美国何以对这一〃温床〃视而不见,而拿苏丹的药厂开刀呢? 美国指责苏丹和本·拉登有亲密的过去,指责苏丹庇护恐怖分子,但实际上,在美国那两个大使馆爆炸前,苏丹方面曾多次表示愿意在反恐上和美国展开合作,美国都视而不见。1996年2月,苏丹驻美国大使风尘仆仆地向美国报告了〃基地〃组织的一些情况,提醒美国注意,美国却反咬苏丹一口,厉声指责苏丹包庇恐怖分子。而如果苏丹也像美国这样富,它还需要本·拉登的钱来拉动经济么?若不是生存无以为继,苏丹也不会冒险允许拉登在苏丹开工办厂。1998年2月,苏丹方面再次向美国提出反恐情报共享,美国也再次硬生生地拒绝了苏丹。10个星期后,本·拉登就很愉快地看到美国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大使馆发生爆炸。     
2000年5月,在中央情报局的强烈要求下,克林顿有些不情愿地派出一个由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到苏丹去寻找〃恐怖主义〃。尽管这个小组颇细心地探寻苏丹和恐怖主义的蛛丝马迹,但在调查了1年后,这个小组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迹象显示苏丹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难地。     
美国不会反思它在苏丹的所作所为,在本·拉登拉动苏丹经济时,苏丹人并没有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苏丹人想要安定的生活环境,美国却给苏丹的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苏丹需要大量的经济援助,美国对苏丹实施经济制裁;苏丹想要引进外资,美国对此不屑一顾;苏丹人连饭都吃不饱,美国要求苏丹改善人权;苏丹努力摆脱困境,美国嘲笑苏丹是〃失败的国家〃。相反,本·拉登给苏丹人带来了财富,本·拉登同情苏丹人的遭遇,本·拉登不会高高在上地教训苏丹,本·拉登也不会对苏丹人冷嘲热讽。     
让苏丹升腾起仇美情绪的并不是本·拉登,苏丹人再穷,也分得出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美国财大气粗,一面欺负着苏丹,一面嘲笑苏丹的贫困,那就不能奢望能得到苏丹人的好感。可悲的是,在国际上,美国享受到的话语权比苏丹要多得多。苏丹人至今保留着那被炸毁的药厂废墟,苏丹人时常领着外国人参观这片废墟,他们只能通过这种办法,让世人看看,美国到底对苏丹做了什么。           

第66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4)         
2000年8月,被美国炸毁的希法制药厂向美国政府提出索赔,美国人会为〃9·11〃哭泣,苏丹人也会为希法药厂哭泣。     
三 威胁与制裁美国的大棒 美国要抓苏丹的把柄并不困难,苏丹是个极度贫困的国家,问题多多,有人吃不上饭,有人死于战乱,随便抓上一点渲染一番,都能成为〃人权问题〃。     
1990年,在恐怖瘟疫还没有衍生为全球公害的时候,美国果然拿苏丹的〃人权问题〃大做文章。那一年,美国借口苏丹人权不好,停止了除人道主义外任何的救助。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制裁,苏丹表示反对,美国又多了一条讨厌苏丹的理由。1993年,在得知苏丹收留了本·拉登后,美国直接将苏丹列入〃黑名单〃,毫不掩饰对苏丹的敌意。     
从此,美国扣在苏丹身上的罪名更多了,比如压制民主、践踏人权、支持恐怖主义组织。美国凭借自己在掌握国际话语权上的绝对优势,历数苏丹的种种〃罪恶〃,这些苏丹人都记在心里。     
1995年6月26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到埃塞俄比亚参加非统组织的第31届会议,于途中遭到刺客袭击。此次事件后被证明和本·拉登有关,苏丹立刻成为众矢之的。美国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一会儿敦促苏丹速速交出参与该事件的恐怖嫌犯,一会儿又要苏丹承诺在今后不再从事任何协助、支持恐怖分子的活动,不再收容和包庇恐怖分子。     
这看似义正辞严,实际却并非如此。要知道,苏丹贫弱动荡,就算苏丹政府坚决抵制恐怖主义,恐怖分子也有可能将苏丹当成活动基地。何况如美国这样的大国都不能确保自家领地上没有一个恐怖分子,苏丹又如何能保证呢?如果苏丹政府接受了美国的要求,也就意味着日后苏丹只要和〃恐怖〃沾一点边,哪怕是〃恐怖〃找上苏丹,美国就可以借口苏丹违反诺言,而〃名正言顺〃地对苏丹实施制裁。     
苏丹并不认为自己要对穆巴拉克遇刺一事负责,但美国不这么认为。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对苏丹实施外交制裁和航空制裁的决议。之后,美国还觉意犹未尽,以〃苏丹威胁美在非洲利益〃为借口,对苏丹实施了全方位的经济制裁,苏丹在美国的财产被冻结,苏丹和美国的贸易也被迫中止,苏丹无法再得到美国的任何紧急援助。     
美国政府狠狠地制裁苏丹,同时还将美国民众向苏丹伸出的援助之手〃打〃了回去,禁止美国的非政府机构以任何形式帮助苏丹。     
自顾尚不暇的苏丹竟然可以〃威胁美国在非洲的利益〃,苏丹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苏丹贸易对美国不构成威胁,苏丹的军事实力也远不能和美国的相提并论。但苏丹的执政当局是美国看不顺眼的,而且苏丹也没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而苏丹又刚好是美国在非洲战略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整个非洲也只有非洲之角联合作战指挥部,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军事机构,设在东非的吉布提。     
非洲虽然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却也是美国战略计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小小的非洲之角联合作战指挥部已经无法承担起美国在整个非洲大陆的军事任务。美国需要加强自己在非洲的军事、政治影响力。     
非洲之角是美国非洲战略的重点,它是一个地理概念。狭义的〃非洲之角〃包括肯尼亚、乌干达以北,白尼罗河东边以及红海、亚丁湾和印度洋东边的地区,其中包括索马里,而广义的〃非洲之角〃则包括苏丹。     
称霸世界的关键在于取得制海权和制陆权,非洲之角直面印度洋,控制了这块地区,美国的势力便可从东面向印度洋渗透。印度洋是通向7个海域的要道,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5大重要水道都在印度洋的影响范围之下,又都是美国发誓一定要〃拿下〃的战略据点。美国要遏制印度以及中国等未来大国的崛起,必须要加强对印度洋的影响力。印度、中国都和苏丹的关系不俗,这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弱小的苏丹是美国战略棋局上不可丢失的棋子。           

第67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推出了〃布雷迪计划〃,鼓励银行取消各债务国的债务,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发展,帮助它们摆脱危机,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享受到〃布雷迪计划〃的好处。但是以苏丹为代表的世界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依旧非常严重。美国官方给穷国的援助只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1%,远远低于联合国0。7%的标准。统计显示,1998年,苏丹的债务远高于国内总产值,这种情况显然影响了苏丹正常的经济状况。美国紧接着对苏丹实施的经济制裁,又加重了苏丹的债务负担。     
1997年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乌干达和苏丹的反政府代表进行会晤,美国希望和苏丹的反政府武装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以便有朝一日推翻巴希尔政权,至少让巴希尔政权改变政策,随着美国的心意发展。     
美国借1998年8月的大使馆被炸一事攻击苏丹,并不是被愤怒冲昏头脑。美国就是要为苏丹的发展设置障碍,这样,苏丹人才会因对现实状况的不满而愈发反感巴希尔政府。巴希尔政府变弱了,推翻起来自然就容易了,苏丹反政府武装坐大的希望也就变大。另一方面,如果巴希尔政府被美国的种种制裁、攻击压垮,而愿意做美国的跟班,也刚好中美国下怀。     
美国扩张势力时,也会因国制定策略,美国对付和自己旗鼓相当的苏联,小心翼翼,军事威胁和〃和平演变〃并重。对付那些地区性大国,比如俄罗斯、中国,美国一面和它们合作,一面不时挑起些争端。对付那些集结着各方利益的地区,比如南联盟、伊拉克,美国需要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做掩护。而对付像苏丹这样在国际上几乎发不出什么声音的小国,美国的〃手脚〃放得更开了。     
2001年联合国大会举行会议,讨论选举5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非洲统一组织已经内定苏丹接替纳米比亚成为非常任理事国,美国知道这个消息后,对苏丹大加阻挠,一面公开反对苏丹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一面暗中支持毛里求斯和苏丹竞争。美国使出全身解数来游说其他国家不要投苏丹的票,苏丹最终没能成为联合国的非常任理事国。但苏丹也没有如美国期望的那样和毛里求斯发生龃龉,而是很大度地祝贺毛里求斯成为非常任理事国。     
2002年8月,美国政府鼓动600多名〃9·11〃事件的遇难家属向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地区法院提交诉讼,并要他们向苏丹政府提出巨额赔偿,理由是苏丹支持了本·拉登和〃基地〃组织,需要为〃9·11〃事件的发生付出代价。     
除了恐怖主义外,进行了50多年的苏丹南北内战也是美国干涉苏丹的一个重要把柄。苏丹的南北内战是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南北两方争斗的时间比苏丹的建国史还要长。     
苏丹南部一直不满巴希尔政府的统治,南部的4个省6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便成了反政府武装的集结地。在苏丹南部生活了500万人,他们大部分是黑人,占苏丹总人口的1/4。     
19世纪中叶,埃及和欧洲的殖民主义者在苏丹大肆逮捕黑人当奴隶。苏丹北部的一些上流社会人士,也跟着使用起来自苏丹南部的黑奴,加入了劫掠黑人的行列。在苏丹北部生活的,多是阿拉伯人,和南苏丹人在文化、宗教信仰上有很大差异。苏丹的南北矛盾就在这时悄悄埋下伏笔。     
英国占领苏丹以后,在苏丹实行了南北分治政策,南北苏丹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终成为两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地区,南北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平衡。     
1956年苏丹独立,南北两边依旧处在敌对状态,属于北方势力的苏丹政府曾和南方进行多次协商,却收效甚微。南方想独立出去,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行使民族自决,北方则力保国家统一。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和苏联对抗,站在苏丹北部,支持还是将军的巴希尔攻打南方。1989年,巴希尔发动政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由于巴希尔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美国对巴希尔渐渐由支持转为敌对。南方对国家的构想,更合美国的心意。冷战趋于尾声,美国不用再联合巴希尔对付苏联了,于是它一把将巴希尔推开,转而帮起了苏丹南边的反政府武装。           

第68节:苏丹美国口里的〃失败国家〃(6)         
美国的介入,让本来就非常复杂的苏丹内战更加复杂,尽管非洲其他国家也出面为南北调停,但仗着美国撑腰,苏丹南军士气大增,坚决不肯退让,不推翻巴希尔政权誓不罢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发现,将苏丹政府当成完全的〃敌人〃对美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