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与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击炮体的作用;瞄准具多为光学瞄准镜,刻有方向分划和高低分划。
与其他常规火炮相比,迫击炮的主要特点是:
(1)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
(2)装弹容易,射速高(20~30发/分),火力猛,杀伤效果好;
这里多说几句,要说这迫击炮的发射速度最大只有每分钟三十发,这已经是极限了,但是我们解放军的神炮将军赵章成在百团大战中曾经用一门迫击炮,在大仰角的情况下用十二个战士为他搬炮弹按引信,自己则操炮发射,以每分钟四十发的发射速度在六分钟内打出去二百四十多发炮弹,一举击溃日军一个步兵大队,这个战斗速度现在还让人无法想象。
后来据被抓住的日军俘虏交代,只是能看见成串的炮弹从天上掉下来,可是从什么地方打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实际上赵章成将军的战斗位置离敌人只有几十米,这一个大队也就是一个步兵营的小鬼子完全是被打懵了。
(3)质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中、小口径迫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造价低。
迫击炮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简单,在发现并瞄准目标后,将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释放撞针后,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
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口并飞向目标。迫击炮的这种发射原理决定了迫击炮弹不能与炮管紧密贴合,因此不能依靠膛线使炮弹产生旋转以稳定其飞行方向,转而使用尾翼稳定装置来保证其飞行姿态。
因此,所有的迫击炮弹均带有尾翼。典型的迫击炮弹在结构上除尾翼外,还包括引信、传爆管、炸药、弹体、闭气环、基本药管、附加药包、底火等零部件。
所谓的迫击炮实际上也是一种滑膛炮,它没有膛线,是打击面目标的一种步兵武器,是野战步兵最重要的支援火力之一,因为重量轻,结构简单,步兵携带较为方便,直到现在一直被步兵所青睐,但是用它来打击点目标并不是这种武器的长处,李勇也是没办法,如果不用迫击炮以现在特务连的装备就只能是和兄弟部队一样派战士往上送炸药了。
李勇不想在第一战斗中战士们出现伤亡,也只好让战士们用打击面目标的迫击炮来打击点目标了,特务连的运气还算不错,敌人这几个碉堡修建的并不牢固,用迫击炮也解决了问题。
正文 第三十章 客气的刘旅长
步兵用来打击点目标最好是用随身携带的直瞄武器,比如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有了这种武器对付敌人的碉堡老战士一发装弹就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这两种武器,美国等同盟国在二战中生产的野山炮和小鬼子的九二步兵炮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几种武器特务连都没有。。
没有对付坚固目标和装甲目标的武器目前是特务连的软肋之一,李勇暂时还没有解决的办法,部队的武器只能靠缴获,缴获来的武器是人家有你才能有,当然不向他在后世的时候到库房里领装备那么方便。
被碉堡里的机枪火力压制了好长时间的兄弟部队战士们在呐喊中冲了上去,李勇看到兄弟部队冲上去了,对着身边的高翔命令道:“帮完忙了,把炮拆了咱们准备撤。”
正在这时那个背着驳壳枪的指挥员跑了过来大声喊道:“同志,别忙着走啊,我们还没表示感谢呢,我们首长过来看你们了。”
说着话的工夫从远处走来几个首长模样的人,旁边的指挥员看着李勇和王成德介绍道:“这是我们旅长,你们两位怎么称呼?”
李勇和王成德忙立正敬礼:“二纵四旅二团特务连,连长李勇,指导员王成德。”
对面的首长看了看李勇和王成德:“四旅二团?你们团长是谁?”李勇立正回答:“报告首长我们团长叫赵劲。”
只见这个首长想了想:“你们四旅的旅长老陈和我很熟,二团的赵劲我也有点任象,你们团什么时候冒出你们这个特务连?一个连就有四门小钢炮,还有四挺重机枪?你们团的家底我知道一些,总共才那么几挺重机枪,都弄你们连里来了?这样,把你们连集合起来让我看看。”
李勇和王成德让李玉明吹哨集合,几分钟后部队集合完毕,这个首长带着好些参谋类的指挥员走了过来仔细观看。
目前我西北野战军还没有装备戴钢盔的部队,这回这些人算见识到了,好几百人全是美式1作战头盔和自动武器,挎在胸前的汤姆式冲锋枪,抗在肩上的捷克式轻机枪,摆在地上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小炮,没有补丁的灰军装,有点奇怪的背包和草绿色背心,反毛皮的高帮战斗靴,还有挂在脖子两边的香瓜式手雷,是怎么看怎么奇怪。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军人配备的头盔主要是为了应付恶劣的作战环境,后来血腥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头盔的认识,当手榴弹和各种各样的炮弹呼啸而至的时候,许多士兵因为四处横飞的弹片而伤亡,一九一五年的战争,交战双方百分之八十的伤亡是由爆炸后的弹片造成的。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由于低下的工业生产能力,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要靠进口,钢盔也不例外,1943年以后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新一军开始配备美制1钢盔。
当时国民党军队配发的是1943/1944年型,盔体比后来出现的1956式略高一些,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还配发了中正式钢盔,所谓的中正式其实就是美制1钢盔,是经过改良后更加适应中国人的头型而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头盔全部来自缴获,因此各种盔型很乱,有日军的,有美式的,还有英国的和德国的,开国大典时我军受阅部队佩带的就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来的中正式钢盔也就是美军1钢盔的中国版本。
在某些媒体和一些战争电影的误导下,很多人都认为防弹衣和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子弹的直接射击的。实际上在真正的战场上弹药爆炸产生的各种碎片才是士兵最大的威胁。
二战中破片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百分之七十五,海湾战争中破片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百分之七十二,朝鲜战争中破片伤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一,而直射弹伤只占百分之七点四,如果要抵御步枪弹在有效射程内的直射,已知的任何钢盔都无能为力。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以后的几次大型战争来看,士兵的肢体部分最容易受伤,头部次之,胸腹部受伤的概率最小。但是头部受伤的致死率非常高,加上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只要是士兵头骨以内受伤就基本上是够戗了,所以钢盔是一个士兵最重要的防护装备,这也是李勇强调士兵必须佩带钢盔的原因。
和特务连一比,旁边穿着漏脚指头布鞋,身上到处都是补丁的军装,背着乱七八糟步枪的兄弟部队就和叫花子一样了。
这里没有贬低兄弟部队的意思,当年的西北野战军是非常艰苦的,苦到别的野战军首长都不敢相信,战士们吃不好和穿不好是真实的。
看了一遍特务连的队伍后这些参谋倒吸口冷气谁也没说话,这些旅部的参谋都是明白人,谁也不白给。只有这个首长咳嗽了两声说道:“这个李勇是吧,你们连有多少人啊?怎么编制的?”
李勇大声回答:“报告首长,我们连编制有五个步兵排,一个侦察排,一个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一个辎重排,加上炊事班,卫生队,警通班,全连共四百三十七人,刚刚组建完毕,正在追赶部队,今天是我们连成立后的第一仗,报告完毕请首长指示。”
听完李勇的介绍这个首长又咳嗽了几声说道:“大勇是吧,你看你们连刚刚组建,要想追主力可不容易啊,咱们西北野战军现在是以旅为单位分散活动的,我们是三纵队九旅的,我姓刘,是九旅的旅长,你们四旅在什么地方活动我现在也说不上来,不过我有个主意你们看行不行?”
李勇和王成德互相看了看,这个首长怎么这么客气了?有什么事也用不着和我们俩个连级干部商量啊!!
只听刘旅长又说道:“你们反正也要追部队,要不就别去四旅了,就在我们九旅干吧,我给你们一个营的编制,你们就算我们旅部的特务营,你们俩人一个营长一个是教导员,怎么样?”
正文 第三十一章 侦察
李勇和王成德互相看了看总算弄明白了这个刘旅长为什么这么客气了,感情这是想把他们收编过去,想想也有点好笑,还没追上自己的老部队到被别人看上了。。
两个人互相看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对李勇和王成德来说刘旅长是大首长,可不敢胡说。
最后还是指导员王成德说道:“首长,谢谢你看得上我们,可你看这种事在我们连不是我们两人说了算的,打仗归我们两人管,要是改编得支部委员会通过才行的,再说我们也得通知我们团党委啊,您要是真想要我们,还得让上级给我们发个通知才行。”
这时刘旅长身边有个首长说道:“行了老刘,让他们走吧,别惹老陈和赵劲那小子看笑话了,赶明咱们也弄个这样的特务连。”
刘旅长哈哈大笑:“看来是怪我了,行了,今天谢谢你们了,以后要是有用到我们九旅的地方就说句话,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李勇和王成德敬礼后带部队离开,这时刘旅长对身边的那个首长说道:“政委啊,我是真有点眼馋啊,你们看就一个连,但弄出九个排四百多人,还全部都是自动武器,你看那些战士的装备,别说咱们解放军,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以前的小鬼子也比不了啊。
这次战斗敌人只有一个营,我们攻击的部队是一个团,一个团的人马碰到几个碉堡就费劲了,连着冲了好几次还上不去,还得让人家帮忙,你说我能不眼馋吗?
他们集合的时候我仔细看了看,一个排有五十人左右,光是捷克式就抗了八挺,这说明他们每个排是四个班的编制,每个班装备有两挺班用轻机枪,凭这样的火力如果使用得当,关键的时候一个连能顶住一个团,咱们以后就是想组建可到那里去弄这么多的东西?
这四旅什么时候发的财?咱们怎么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再说他们也不是旅直部队,只是个团属的特务连,旅里就是弄着东西了也不能都给他们连装备上啊,这事透着一股子怪劲。”
放下九旅首长的议论不提,咱们再说李勇和王成德两人带特务连离开后,战士们都兴高采烈,纷纷议论说今天这一仗咱们可出了大风头了,你看九旅同志们的眼神,集合的时候他们都不好意思和咱们站在一起,嫌自己掉价。
高翔的炮排战士更是牛的不得了:“钢筋水泥的大碉堡又如何,十发急速射照样炸碎,今天要是没有咱们连,九旅还指不定要损失多少人。”
听着战士们的议论王成德捅了身边的李勇一下:“大勇,我怎么看你不太高兴啊,这是咱们连成立后的第一仗,一点伤亡也没有,打得多好啊,你指挥的也很好。”
李勇忙说:“谁说我不高兴了,打了胜仗还能不高兴?我高兴的很。”走在李勇身边的三牛说道:“连长,你就别编瞎话了,别说是指导员,连我都能看出来你不怎么高兴,还想糊弄谁啊?”听到三牛的话,李玉明和小成还有胡小莲等周围的战士们都笑了。
李勇看了他们几个一眼:“打了胜仗当然好,是高兴的事,可是咱们什么也没捞着,光替别人帮忙了,咱们连只带了一百六十发炮弹,这种炮弹补充不容易,打一发少一发,刚才一口气就是二十多发,现在就剩一百三十多发了,打没了怎么办?回去取也来不及了,咱们以后再打仗就定一条规矩,一定要有缴获,没便宜的事咱们不干。”
听李勇说完大家都笑了,都说知道连长为什么不高兴了,纷纷表示就按连长说的办,以后打仗一定要想法占便宜,没便宜的事不干。
晚上特务连找了个树林宿营,绿色的帐篷和树林溶为一体,远一点地方看不出来这里有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这样能提高部队的隐蔽性。
李勇和指导员王成德商量:咱们连的粮食吃的差不多有一半了,做吃山空不是办法,这两天必须抓紧时间再打一仗,得多弄些粮食,这里的老百姓自己都不够吃,已经没办法从地方上酬粮了,只有从敌人身上打粮食的主意,青海和宁夏的敌人有一部分是骑兵,咱们就打他的骑兵,死马当粮食,活的留给辎重排用,以后的辎重排要全部取消人力运输。
商量好当晚就把张劲松的侦察排派了出去,给他的任务是要在二天以内了解周围的敌情,但是不能因为发生战斗暴露特务连的位置。
第二天晚上天快黑的时候张劲松和他们排的战士们陆续回来了,边大口吃饭边向李勇和王成德汇报:西南方向离特务连现在的驻地二十多里有条大川道,所谓的大川道也就是一条大山沟,走的人多了就成了道。
听附近老乡说经常有敌人的骑兵活动,他们守了半天只是发现有十几个敌人骑马路过,没发现别的情况,向别的方向派出去的侦察兵也没发现附近有敌人活动的迹象。
陇东高原地广人稀,沟壑纵横,侦察排的战士们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只是靠自己的两条腿,在不到两的时间里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已经是不容易了。
李勇和王成德决定明天早上部队就向西南方向运动,看情况寻找战机,炊事班辎重排留在原地不动。
听说要自己留在原地不动,炊事班没什么反应,辎重排的人是不干了,孙全厚也是老大的不愿意,跟李勇和王成德强调自己的排也是战斗部队,成立的时候连长和指导员都说过他们一样要参加战斗,要不是连长和指导员给打了保票,是没有人愿意到辎重排来的。
李勇告诉孙全厚,谁也没说他们不是战斗部队,只是现在特务连的这点家底都在他们手上,辎重排的战士们负重大,行军速度赶不上其他几个排,以后仗有的是,少不了让他们打的,李勇这么解释下来总算是把辎重排的工作做通了。
部队在第二天早上四点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行军在早上六点左右来到了张劲松说的那条大川道附近。
这是一条长度足足能有几十公里的大川道,道路两侧的山坡上长满了乱草,李勇让张劲松的侦察排放好警戒,然后和王成德下到道路中间仔细观察,李勇发现道路中间有密集的马蹄印和牲口粪尿,看来张劲松得到的情报是准确的,此地确实经常有敌人骑兵经过,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正文 第三十二章 消灭一个连
李勇马上命令部队按战斗队型展开,在这条横惯东西的大川道两侧挖好工事,然后隐蔽起来,看情况是否能打上一仗。
李勇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打仗讲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特务连的情况是我情明而敌情不明,既然敌情不明就只有守株待兔了,虽然这是一个笨办法,但总比什么办法也没有强,瞎猫还有碰着死耗子的时候了,某位大人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李勇还记得很清楚: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李勇和王成德两人让战士们耐心等待,特务连在暗处而敌人在明处,这就有机会。
将近中午的时候侦察排的流动哨跑回来报告有大约一个连左右的敌人骑兵接近,李勇心想真是天阴就有人送雨伞啊,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老子正想打仗就有人送上门来了,正好拿这一个连的敌人试试手,这是特务连第一次独立作战,一切问题都要靠自己,行与不行这才是较劲的时候。
李勇想不能把特务连的实力全部暴露出来,一个连一百多敌人有两个排也就够了,马上命令把李江国的一排和马全有的二排还有卫刚的机枪排拉过来准备对敌人进行伏击。
又把卫刚喊了过来交代道:“战斗开始后如果发现有敌人顽抗,一排和二排暂时解决不了的时候你们排就用重机枪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如果一排和二排战斗进展顺利则不用开火。”
李勇这么考虑的原因主要还是子弹的问题,特务连的炮弹和重机枪弹补充不易,能省就省点,特务连的弹药是没问题,从蟠龙镇弄回来的弹药够他们挥霍一阵子了,关键是没有运输工具,靠自己携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战士们进入战斗位置十几分钟后从远处传来一阵阵的马蹄声,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大,又过了有两分钟只见从川道的东面拐角处转过来一群敌人的骑兵,战马一遛小跑着,马背上的敌人骑兵都背着步枪,歪戴着帽子,有的嘴里还叼着烟卷,晃晃当当显得神情非常轻松,看来这是敌人骑兵舒服的日子过惯了,没有受到过我军的打击,行军路上一点戒心也没有。
这就是大西北国民党的部队了,看这服装和做派是和国民党的中央军有所区别,不但纪律松弛,武器也不行,大部分都背着老掉牙的步枪,但也有和国民党的中央军不一样的地方,总归人家是骑兵,有一部分人佩带了马刀。
李勇默默观察着这伙敌人离自己阵地的距离,战马小跑的速度比人走路快得多,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现在连五十米都不到了。
等这群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距离特务连的阵地只有三十多米了以后,李勇喊了声:“打”随即用手里的汤姆式冲锋枪向敌人领头的军官打了个点射,这个距离是冲锋枪最能发挥威力的时候,大口径的汤姆式冲锋枪子弹把这个敌人军官胸脯打的稀烂,敌人军官随着枪声从马上栽了下来。
李勇的枪一响,一排和二排的火力突然爆发,十六挺捷克式轻机枪和八十四支冲锋枪在三十几米的近距离下火力非常凶狠,强悍的火力打得没有准备的敌人骑兵措手不及,大部分连枪还没摘下来在马上就被打死了,战马嘶叫着驮着敌人的尸体到处乱跑,有一小部分敌人骑兵从马上跳下来进行顽抗,可是队行还没等展开就被密集的火力把马和人打得和筛子一样,战斗进行了有五六分钟就结束了,仅有几个敌人凭借战马的速度冲了出去跑了。
快速结束的战斗看得别的排的战士目瞪口呆,别说看热闹的,就连一排和二排这些参加战斗的战士们也没想到结束得这么快,还没怎么地就完了?
特别是那些老战士,当兵好多年了,仗也打过不少,但这样的仗是一回没有过,整整一个连的敌人骑兵在几分钟之内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报销了,一排和二排的那帮小子们看意思连自己的一根毛都没碰着,看那样子别说重伤了连轻伤也没有,这仗打得真象连长说的那样,太占便宜了。
机枪排排长卫刚嘟囔着:“这也太快了,我们还一枪没放就完了,要我们过去有什么用?重机枪都成摆设了。”
李江国和马全有非常有经验,马上指挥战士们冲上去打扫战场,不大工夫李江国和马全有过来汇报,李江国扯着脖子喊:“连长,这帮敌人太不禁打了,我们还没过足瘾他们就完了,又拍了拍胸前的冲锋枪,这家伙可是真好用,有几个想反抗的都被打得一身是眼,咱们一个负伤的没有,敌人只冲去几个,战马大部分被打死了,活的没受伤的只有二十几匹。”
敌人的士兵除了有几个重伤的其余全部被击毙,特务连的火力太凶猛了,平均每个敌人身上都中了好几发子弹,武器只缴获了几支冲锋枪和两支驳壳枪,剩下的全是老式步枪,平均每支步枪只有五十发子弹,看来大西北的敌人也够穷的,不过每个敌人骑兵都有把马刀到是很不错。
李勇心里紧张的思索:西北马家骑兵的报复心理非常严重,吃了这个亏的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寻找我军进行报复。
一个好的指挥员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特点来打击敌人,想到这里马上喊道:“李玉明,你们班把缴获的武器全绑在战马上,张劲松,你们排沿着川道向前面搜索前进,注意观察两侧的地形地物,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接着回头向指导员王成德说道:“冲出去几个敌人的骑兵,我们连只暴露两个排,按正常想法敌人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步兵连在对他们进行伏击,敌人肯定要回来报复,我想利用敌人这个心理,再一次设伏消灭敌人的后续部队。
王成德说道:“大勇,你是连长,你就放心大胆指挥,军事行动我听你的。“
得到王成德的肯定,李勇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