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到铁路线上了,前面不太远的地方就是拢海铁路上的一个车站。”

“什么车站?”方世民:“绛帐车站。”

绛帐镇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千年古镇,属陕西省扶风县辖区,地处陇海铁路沿线,南临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北依莽莽苍苍的古周原,往北可到保存有如来佛舍利的法门寺(指骨舍利),往南是避暑胜地汤浴口和太白山森林公园。



绛帐镇是宝鸡市的三大名镇之一,(宝鸡县功镇、眉县齐镇、扶风绛帐镇)因东汉大儒马融曾在此地设“绛帐”讲学而闻名于世。绛帐也因此而得名。

马融,陕西扶风人,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东汉名将马援从孙,其学生多达四百余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其中佼佼者。

卢植与当时的大军事家、思想家、纵横家水镜先生齐名,而水镜先生则是诸葛亮的师长辈人物。

马融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由于当时他常坐在绛帐里授徒讲学,故后人用此典故做师长或讲座的尊称。

据传,有一次,某学生违反制度,马融先生执草秸怒打,鲜血染遍秸秆,掷之于地,秸秆复活,开花结果,人皆以为奇,便将此草称为“传薪草”,故“绛帐传薪”的典故至今仍广为流传。



绛帐火车站始建于1936年,站舍不大,由一片青砖盖成的尖顶房构成,宁二子带着他的侦察排一直摸到了离车站只有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停止不动了。

天这时全黑了,借着清亮的月光,排长宁二子用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两根闪着亮光的钢轨在月光下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远方,凭借着侦察兵的基本功,宁二子判断出这个火车站来往列车密度很大。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不是经常有列车通过,钢轨是不会闪亮光的,一场雨雪过后,如果没有列车通过,用不了一天的时间钢轨上就会上一层红锈,上了红锈当然就不会闪光了,这就是宁二子判断这个车站经常有列车通过的原因了,所以说想当一个好的侦察兵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从细微处判断出事情的真相。

在宁二子趴在地上用心观察的时候,就觉得肚皮下的大地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一声汽笛长鸣声从远处传来,一列火车从远处“呼哧、呼哧”地开了过来,(蒸汽机车的行驶起来的动静是呼哧呼哧的,拢海线上的蒸汽机车什么时候淘汰的不知道,京哈干线上蒸汽机车完全被淘汰是在92年)

机车上的三个大灯雪亮雪亮的照出去很远很远,特别是最顶上的灯,闪着青色的光,亮的让人睁不开眼睛。()

正文 有事要断更几天;抱歉了

。。。。。。。。。。。。。。。。。。()

正文 第248章 西府战役之绛帐车站

独立团的侦察一排快速机动到了陇海路上的一个名叫绛帐车站的地方,趴在地上观察的一排长宁二子感觉到了自己肚皮底下的大地突然陡动起来,紧接着从远处传了一声火车汽笛的长鸣声。

一列火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咣铛、咣铛地开了过来(老式的有缝钢轨列车走行起来的声音),雪亮的机车大灯跟探照灯一样照出去很远很远,火车拐过一个大弯道,清亮的灯光从宁二子和战士们趴着的地方扫了过去。



灯光照到侦察兵身上的时候,拿着望远镜不停观察的宁二子眼睛里是一片白花花,能有好几秒的时间是什么也看不到了。



等灯光扫过去,宁二子的眼睛重新看到东西后这小子忍不住说道:“**,这火车可真厉害,我长这么大也没看到这么亮的灯啊。”



趴在宁二子身边的一个战士也嘀咕道:“排长,把我们村里所有的灯都点上也没有这火车一个灯亮,刚才我眼睛和瞎了一样什么也看不到了。”

独立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见过火车的很少,这一次看到火车也是感觉到很新鲜。



只见这火车呼哧、呼哧地开过来,到了离战士们不太远的的地方时慢慢停了下来,然后从车上下来几个人,拎着水桶从机车的下面往上提水。



一个战士很兴奋地对宁二子说:“排长,我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火车渴了,就跟我们村耕地用的大牲口一样得给灌点水,要不就不干活了。”



宁二子敲了这个战士脑袋一下:“你懂个屁,还火车渴了,知道火车是什么做的吗,火车是铁做的,用铁做的火车能渴吗?”



这次还真让这个战士说对了,铁做的火车也得喝水,以前的老蒸汽机车得定时加水的,在基地是用一种叫水鹤(尖头向下的管状设备,有点象鸟的钩子嘴,早已经淘汰)的设备上水的,到了中途就只能是苯办法了。



从火车头上下来了三个人,几个人从线路中间的井里一桶一桶提了好些水(蒸汽机车的乘务组是三个人,一个是正司机,一个副司机,一个添煤的司炉,要想当正司机就得先当副的,当副的之前必须得先干司炉,司炉在以前是最累的体力活,一锹煤三十多斤,要求每分钟必须要添多少次才算合格)



加完了水,司机一拉汽笛(右手上方位置),火车又是一声长鸣然后缓缓开动起来,渐渐地越开越快,一会的工夫这列火车就没影了。



等火车开走后大家总算喘了口气,一个战士感慨地说:“哎,我也总算是看到火车了,我们村子里有好些人活了一辈子也没看到过这大家伙。”



宁二子用鼻子哼了一下:“这算什么,等以后胜利了,把老蒋打倒,咱们都去坐坐这火车,看看坐在上面是什么滋味,不过现在可不是看热闹的时候,咱们别忘了是干什么来的,行动。”



几十个侦察兵象狸猫一样飞快地扑了下去,不大的工夫就把车站周围情况弄了个清清楚楚。



别看这个绛帐车站不大,地理位置却很重要,离宝鸡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是宝鸡市的一个重要的前哨车站,修建有一个大型的储物仓库,还派有一个连的士兵常年把守。



不过这一个连的士兵因为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敌情出现,因此防备心理松懈,没有什么业余活动的士兵都已早早地睡下了,偶尔有几个精力过剩的还在一起打牌喝酒。



看到一点防备都没有的国民党士兵,宁二子马上把情况报告给了自己的营长张劲松,十几分钟过后侦察营的全营人马都到了。



张劲松又把情况向团长李勇做了汇报,并请示马上发起攻击,驻守在绛帐站的只有一个连的敌人,而且还没有发现我军的到来,凭借侦察营的战斗力,拿下这一个连的敌人没有问题。



团长李勇立即同意了张劲松的计划,只是叮嘱他在消灭敌人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车站的工作人员和设备不被损坏,这个车站马上就要变成为我们服务了,所以各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都很重要,还要注意别方向是否有敌人的其他部队,团主力也马上就到。



打扶风和歧山都是在白天,而这个绛帐车站只有一个连的守军,用不着采用什么威慑的办法了,奇袭会取得很好的突然效果,这就是战术的灵活运用。



接到命令侦察营迅速扑了过去,宁二子一脚就把还在亮着灯的屋门揣开了,只见几个国民党士兵正在边喝酒边云山雾罩地吹大牛。



宁二子大吼了一声:“听着,我们是解放军,别动,把手举起来,谁动打死谁。”

这几个喝酒的家伙在门被揣开的时候还有点发懵,等门一开,冷风一吹,宁二子再一喊,这酒就基本上醒的差不多了。



七八个喝酒的兵大都乖乖地把手举了起来,只有一个家伙可能是被酒精烧坏了脑袋,推开几个酒瓶子就想去拿枪,宁二子怎么会给他有拿枪的机会,手中的汤母式冲锋枪对准这家伙的脑袋嗒、嗒、嗒就打了个点射。



四五米的距离,三发子弹很准地都打在了这小子的脑袋上,子弹还没等钻出来脑瓜骨就承受不住子弹动能爆发出的力量了,从鼻梁子上面全都给掀了下去,整个脑袋从前面来了个大揭盖,红白脑浆和骨头碎块崩了几个在一起喝酒的当兵的一身,尸体顺着凳子出溜到了地上。



这几个喝酒的兵刚刚喝下去的酒和吃下去东西马上一股脑地吐了出来,几个人腿一软跪在了地上:“解放军饶命,解放军饶命。”



宁二子没理这几个家伙,告诉身后的战士把武器收走,人都押外面去,然后迅速从这个屋子里出来,向别的房间奔去。

这边的枪声一响,从旁边的屋子里也陆续传出了几声枪声,时间不长零星的枪声也平息下来,这个国民党驻防在绛帐的一个步兵连大部分的士兵都睡觉了,遇到侦察营的突然袭击完全被打了个蒙头转向,根本没怎么反抗就被抓了俘虏,只有几个顽固不化的军官被战士们直接打死了,整个战斗过程没超过二十分钟。



这时候团长李勇带着独立团的大队人马也迅速赶到了,张劲松忙汇报说:“全歼敌人一个步兵连,侦察营只有两个轻伤,牺牲没有。”

连着几仗都是侦察营打的前锋,扶风、歧山和这个绛帐都是如此,不但伤亡小战果还大,这让别的营干部战士羡慕的不得了,特别是李江国,嘴里不住地叨咕:“还没等我们上来就把仗打完了,侦察营现在是团长的大红人了,比我们步兵营都要吃香了。”

其实别的营长和教导员也和李江国一个心事,只是没有象大嘴巴李江国那样说出来,啥事都让侦察营来干,还要我们步兵营干什么,团长这些日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老是先使用张劲松的侦察营来发起攻击。

辎重营的副营长兼五营长何翠花更是满肚子怨气,本来想趁着王老虎还没回来的时候多打几仗,自己先过过这主力步兵营营长的瘾,可是这几回都是侦察营露的脸,代理的五营基本上是一枪没放,她跟在李勇的后面嘀嘀咕咕:“这几仗打得,五营跟看热闹没什么区别,还不如别的营,多少能放几枪。”



李勇没理李江国与何翠花的胡说八道,让张劲松放好警戒,然后再派人把车站周围附近五公里之内全部占领,自己则是带着团部警卫连来到了车站的运转值班室。



车站的运转值班室里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运转值班员和一个外勤值班员,这时已经有点被吓傻了,看到走进来的李勇,一个年龄比较大的站了起来,嘴唇哆嗦着说:“各位长官,我们都是车站的的工作人员,不是当兵的,不知道大军是什么部队?”



李勇笑着对两个人说道:“大家别害怕,知道你们不是当兵的,我们是解放军,解放军的纪律应该都听说过,外面一个连的国民党士兵已经被我们全部解决了,我希望你们车站的工作人员还要向以前一样照常工作,有什么情况及时通知我们,不知道同志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一定办到,一定办到。”值班室里的两个人一连声地答应着。李勇派了几个战士让工作人员带路把站长也带了过来。

看着惊魂不定的站长,李勇忙安慰他说,我们是解放军是八路,你有什么可害怕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把车站的客运、货运、调车、装卸等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安排好,照常上班,解放军保证他们的安全没问题。

李勇这么一说,站长和几个工作人员算是稳当下来,情绪一稳定下来,运转值班员又说马上就要有一列火车开过来,我们应该怎么办理。()

正文 第249章 西府战役之多吃多占的独立团

经过李勇的一番安慰,惊魂未定的车站工作人员总算把心神稳当了下来,但是随即就有一个问题要李勇来决定。

一列火车要经过车站开往宝鸡方向,现在车站已经被解放军控制,工作人员当然要问怎么办?

李勇忙问开过来的是客车还是货车,如果是货车里面装的什么?听工作人员说这马上就要过来的一列火车是专门往宝鸡去的粮龙(粮食专列)心里是高兴坏了。

最近一段时间部队连着打了几个胜仗,武器和弹药都很充足,缺的就是粮食,人是铁,饭是刚,粮食太重要了,野战军主力攻击宝鸡有很大成分也是为了那里的粮食。

特别是跟在独立团后面的两个纵队的大部队,虽然打下了两座县城,但这两座县城都只有一个千把人的保安团来守备,粮食储备不多,即便是有一些库存也满足不了部队的需要。

打下县城后还要把当地百姓的需要考虑进去,剩下的物资没办法满足部队的后勤供应,这有了粮食心里才算是有底了。

连着拿下了两座县城李勇也没表现出怎么高兴来,这时候却兴奋的喊道:“把车放过来,让专列进车站的待闭线(低等级列车给高等级列车让路的专有线路,每个车站都有,视车站的大小来决定修几条)李玉明,派一个排,一定要把粮食车看住,一粒都不能少,这些粮食可是部队的命根子。”

过去老式的火车能力有限,车辆载重和机车牵引能力都不行,一列货车一般都挂二十多辆车厢,每辆车的又只能装三十多吨,所以一列车的按二十辆,每辆三十吨算,这一列粮食车大概能拉六百多吨。

老式车的走行部是拱板式转向架,载重能力很有限,载重在五十吨以上的车辆是在七十年代后才定型生产,而每台机车编挂的车辆也是很有说法的,不但跟机车的牵引能力有关系,也跟火车的制动系统有关系,火车是靠空气来制动的,行话叫“风”,制动又是一个从前向后逐渐传递的过程(制动波速),所以说车厢编挂太多会产生一大串的问题,在当时挂二十多辆已经不少了,向有的影视剧作品让以前的老火车编挂五十到一百多辆,每辆又能载重五十多吨就纯属是扯淡了。

但就算是六百多吨也解决大问题了,六百多吨足够二、四两个纵队几万人马吃个十天八天了。

做完这一切的李勇又让通讯排长李佳马上把情况报告给二纵队王司令员:独立团于今晚攻克陇海铁路上的绛帐车站,消灭守敌一个连,车站设备和工作人员完好无缺,并缴获粮食专列一列,共有粮食六百多吨,请示我部下一步任务。

接到电报的王司令员的脸上又一次笑开了花,对着纵队司令部里的首长们说道:“这个独立团啊,不但在今天晚上切断了陇海铁路,还缴获了一列粮食车,这粮食现在可是解决了救命的大问题了。”

几个首长也是点点头,一个说道:“部队的粮食只能坚持一天了,从昨天开始部队每天由两顿饭改为了一顿饭,大距离长途行军,肚子又吃不饱,战士们的体力下降的很厉害,把我愁的脑袋多大,这回好了,有了这列粮食车,足够咱们两个纵队吃上个十多天了。”

另一个首长也说道:“是啊,独立团真给咱们解决大问题了,昨天我问了一下四纵队,他们比咱们还惨,今天粮食就没剩下啥了,四纵队的几个家伙还想跟咱们借粮,又有点不好意思张嘴,他们也知道这时候谁家的粮食都够戗。”

王震司令员大声说道:“这回好了,让四纵队的几个家伙过来取粮食吧,不过要告诉他们,咱们的粮食也没多少了,要想吃饱肚子还得加快速度,只要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陇海铁路,管他们吃饱。”

西北野战军四纵队司令部,几个指挥员接到二纵队的通知后是一番感慨:“看看人家二纵的独立团,真成了包打天下的能人了,啥时候咱们也弄一个这样的独立团和王胡子别别苗头,省得他老是在咱们面前显摆。”

“显摆就显摆吧,赶紧派人过去把粮食借过来,要不然今天晚上这顿饭怎么解决都没数了,咱们不也是借了人家独立团的光了吗,要不王胡子能这么痛快地把粮食给咱们吗?”

两个纵队的战士们大踏步的前进,象一股洪流一样直扑陇海铁路,王司令员告诉独立团,纵队主力离他们还有大概两天左右的路程,让独立团占领并守住车站,等和大部队汇合后任务另行通知。

接到命令的独立团在李勇和王成德的带领下对铁路沿线进行了彻底的封锁,从宝鸡开出来的列车可以经过检查后放行,想进去那是连门的都没有了,因此宝鸡与外界的铁路联系从独立团占领绛帐车站的当天就已经中断。

这个绛帐车站让人高兴的是还有一个物资储备仓库,仓库里还有好多没来得及调运走的物资,这些物资目下就成了解放军最好的战利品了。

李勇带着战士们在仓库里转了一圈,虽然没有枪支弹药,但是也有好多东西独立团能用得上,李勇让李玉明抓紧告诉孙全厚,让他挑有用的能拿多少拿多少,不然等大部队到了以后这些物资都得交公,那时候再想用什么东西就费劲了,还得这么请示那么请示的,还不如现在就弄足了。

按老八路军的纪律这么干是不行的,老八路的纪律是不管你缴获了什么都要一起交给公家,然后再由上级统一发放。

要是那样独立团就分不到什么好东西了,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得和别的部队一样越过越穷,好在团长李勇的脑袋里没这一条纪律,李大团长想当然的认为,一切缴获要归公是对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是人民军队的立家之本,但是,可但是,独立团得先挑够了再说,挑够了再执行什么一切缴获要归公的纪律。

既然团长都同意战士们还有什么顾忌的,再说了独立团的干部战士们多吃多占都惯了,让他们眼看着好东西不拿还真有点困难,独立团有的是汽车,捡好的拉呀。

辎重营的战士们在营长孙全厚的带领下蜂拥而上,在仓库里是乱翻乱找,只要是认为对独立团有用处的一律抗走。

看着这种场面政委王成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按王成德的性格,独立团这么干是不对的,他这个政委应该制止,但是现在的独立团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非常高,团长李勇的能力是没说的,也跟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强大有一定的关系。

战士们都是年轻人,看到自己的部队不论是装备还是后勤都比别的部队强心里肯定有优越感,这样的部队也容易留得住人。

没有办法的王成德只好远远地躲了起来,躲起来的王成德还不住地在心里劝解自己,就当没看见,就当没看见;我啥都没看见。

两天以后二纵队和四纵队的大队人马如期赶到了,顿时绛帐车站这一带是人山人海,当地的老百姓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兵,都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两个纵队的首长对部队强调要掌握好纪律,这里不是老解放区,老百姓是从我们身上看我们共产党人的表现。

但是这一点到不用怎么担心,部队的干部战士挨家挨户的去给老百姓做工作,告诉大家别怕,还象在老解放区一样到处给百姓挑水扫院子,这么一来不到两天的工夫老百姓就由惧怕到喜欢了,到处给百姓干活的部队能让人不喜欢吗?

见了李勇和王成德,王司令员首先人给了一下:“干的好,给部队解决个大问题,要不我这个当司令员的都要饿肚子了。”

兴致勃勃的王司令员带着一大堆的各级指挥员把车站从里到外看了个仔细,边看还不停地跟车站的员工询问各种跟火车有关的问题,话里话外透着对车站的喜欢和熟悉。

跟在身后干部除了最早就和王司令员在一起的以外,绝大多数都很意外,司令员什么时候对火车也这么明白了?

独立团的政委王成德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司令员刚到车站没多长时间就比我还明白,看来我这个政委做的还不到家,以后要和司令员多学习,做事还要更认真一些。

王成德把自己心里的感受悄悄告诉了和他一样跟在司令员身后的李勇,不料李勇这小子听了他的感受后是嘿嘿直笑,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李勇这一笑顿时把王成德给笑毛了,大勇这家伙哪根筋不对了,自己说的也没什么毛病啊。

不怪王成德不明白,在场的大多数人也不明白司令员为什么对这个刚打下来的车站很熟悉,但李勇知道啊,李勇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吗,他压低了声音告诉王成德:‘我说老王啊,你的工作做的够可以了,还想怎么认真?再认真就成死脑筋了,司令员对车站熟悉是有原因的。‘()

正文 250章 西府战役之战场态势

来到了车站的王司令员显得很是内行,这让很多干部战士不理解,这里就有独立团的政委王成德,李勇则笑嘻嘻地告诉他这是有原因的。

忍不住的王成德赶忙问是什么原因,李勇看了看周围,见别的人都和司令员一样很有兴致地问这问那的就悄悄对王成德说道:

“告诉你老王,咱们司令员就是个铁路工人出身的,所以他对车站和铁路都很熟悉,这跟你学习不学习,什么认真不认真的没关系。”

听了李勇的解释王成德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司令员对车站很有感情,原来如此。

王成德是很个聪明的指挥员,对李勇的回答反应很快,不对,还有问题,这司令员是铁路工人出身连我这个老八路都不知道,大勇这小子又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这事又透着一股着邪门,不行,还得问问他。

不过再一问李勇却只是“嘿嘿”对他一笑就什么也不说了,李勇这家伙怕越解释破绽越大,索性就不解释了,你爱怎么猜就怎么猜,反正现在独立团的干部战士对这种现象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