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王成德不管李勇是什么旅长不旅长的,论职务王成德是政委,跟你旅长是平级,党委会上还是书记,比李勇还大,论年纪是老大哥,论关系是老战友,不愿意也不行,必须起来干活。

    李勇给出来的理由也很充足:“老王,你看我这个人,干政治工作不如你,干旅部这些luàn事不如方新(方新是解放军里的一个英雄,真有这个人物,当到营教导员时牺牲,作者用这个人名是想缅怀一下这个年轻的教导员),干后勤还不如老孙,别说老孙了,可能连何翠花都不如,既然都不如你们干的好,为什么还不放手让你们干?”

    王成德则是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是老睡觉不行,不管啥活你得干点,得让战士们能看见你这个旅长。

    没有办法的李勇只好到处luàn串,政委说让战士们都看见我还不好办,我就去检查工作,说是去检查工作,实际上就是去到处溜达。

    这就看出部队里设置政委的正确了,旅长一个人的权利太大了不行,容易形成一言堂,要有一个制约机制,而政委干这个活计却正合适。

    检查工作吗,胡xiǎo莲的卫生队肯定是要去了,至从在延安又捞住一个国民党的野战医院以后独立旅的卫生队规模大了不少,可是因为这部分人加入解放军的部队比较仓促,所以管理起来是个难点。(。。n。n)

    在独立旅里别的俘虏战士都要经过一番教育训练以后才能被分配战斗部队里去的,惟独医院这个单位因为比较特殊,技术含量要求高,医务人员始终是部队里的一个弱点,抓住这些人以后李勇直接把他们分到了独立旅的卫生队。

    按李大旅长的要求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这些人必须都得当八路,放跑一个都不行,特别是那些军医,更是宝贝,这就跟当初对付通讯排长李佳的路数一样,行也得行,不行还得行。

    人是都过来了,但心不见得都过来,新过来的这部分人与老人闹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好在有了胡xiǎo铃这个人物,事情才好办了不少,加上旅长李勇曾经是这个医院里的一个伤员,矛盾才没有扩大。

    来到了卫生队的李勇直接找到队长胡xiǎo莲,不是为了什么没看到nv人想那个了,再想nv人李大旅长也要注意影响,部队住的太集中了,想下手也不好办,过卫生队来是让胡xiǎo莲带着自己去看伤员。

    部队里什么最宝贵?说到底还是战士最宝贵,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更是如此,武器再好也得人去使用,人不行武器天好也是白扯,所以李勇每一次战斗打完以后都要去看伤员,负伤了的伤员在李勇眼里都是宝贝,特别是几次负伤都没死的战士,更是了不得,这样的战士是从血火里磨练出来的,是解放军里忠心耿耿的老骨头,以后肯定就是部队的基层指挥员了。

    胡xiǎo莲这阵子也是忙的够戗,部队规模越来越大,仗也是越打越大,伤员的数量增加的很厉害,好在卫生队的规模也扩大了,要不还真要抓瞎了,李勇忙问自己的老熟人胡xiǎo铃怎么样?表现如何?

    胡xiǎo莲嫖了一眼李勇:“怎么来了就想你的xiǎo铃了?我这个老人就不值得你惦记?”

    李勇脑袋一转个,呵,胡xiǎo莲话里有话吗,这很明显是有点嫉妒了,nv人还真是奇怪了,有的时候追着撵着也不见得就有什么成效,适当地放放手没准效果会更好,用白话说就是,男人不能太贱了。

    “那有的事,还是我们家xiǎo莲最好,xiǎo莲老婆最漂亮,我这不是工作吗,人家胡xiǎo玲好歹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来看看有什么不行的?”

    胡xiǎo莲:“知道了,李大旅长本事大,是英雄,是部队里的高级首长,现在是来检查工作的,放心,你的xiǎo玲表现很好,这一阵子还多亏她帮忙了,要不我还真是有点棘手,这些国民党的医务人员太不好伺候,这个那个的问题一大堆,有些事都是xiǎo玲替我解决的,帮了大忙了。”

    李勇忙告诉胡xiǎo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付这些念过书的知识分子就得一点一点来,xiǎo火炖ròu,慢慢nòng熟才好吃。

    从清朝末期开始,国家一直以来战luàn不断,各地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有一大部分年轻人当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不至于被饿死,当兵吃粮,当兵吃粮,当兵就是为了吃粮。

    可这些军医和护士跟这些为了吃口饭才当兵的战士不一样,这些人是玩技术的,到什么地方都能吃上饭,到部队里来当兵是志愿的,不顺心了人家有可能真不给你玩活计,怎么办?还得让这些人心服口服才行。

    想了一会的李勇告诉胡xiǎo莲,要不就这么办,把这一部分后抓来的俘虏jiāo给胡xiǎo玲来管理,胡xiǎo玲跟他们是一伙的,又跟旅长关系很好,两方面都可以沟通,管理起来也方便。

    其实李勇这么安排多少是有些私心在里面,让胡xiǎo玲管理这些俘虏当然有跟解放军的首长沟通方便这一条件,另一层没说出来的意思是,既然管理这么多人怎么地也得给按个军衔什么的,按个什么名了?就叫卫生队的副队长,得,这一家伙当上副队长了,这就是李勇没说出来的一层意思,也是为了报答当初胡xiǎo玲对自己的一番心意。

    既然是李勇安排的胡xiǎo莲还能有什么意见,副队长就副队长,不过胡xiǎo莲还是用酸溜溜地语气说道:“真是人比人得气死人那,我这个队长是枪林弹雨里干出来的,人家到好,刚进了解放军的部队就nòng了个副队长当当,上面有人就是不一样。”(最后一句胡说的)

    俩人说话的工夫就进了卫生队的病房了,所谓的病房都是借当地老乡的房子改的,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是在mén口挂了个带红十字的半截mén帘子,算是有点医院的意思了。

    卫生队里的战士大部分都是轻伤员,重伤员都转移到野战军的后方医院去了,独立旅的医疗条件不错,yào品器械也比较全,但不管怎么样独立旅都是战斗单位,带重伤员是会影响行军打仗的,休整时期也不行,谁知道会不会有突然任务。

    见到自己的旅长来了,这些负伤的战士高兴及了,有几个跟李勇非常熟悉的老战士忙起来给李勇让地方,让旅长跟他们做在一起拉家常。

    李勇和伤员们坐在一起告诉大家,你们就只管养伤,部队里别的事都不用你们ào心,咱们旅yào品粮食不发愁,吃饱喝足了再多睡觉,争取让自己的伤早点好起来,早点回部队去,负伤一次以后就是老战士了,老战士对自己的要求就要比以前要高,以后承担的责任也大。

    战士们都知道李勇说的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承担责任就是部队里指挥员的意思,独立旅的指挥员基本上都是由这些负过伤的老战士来干。

    一个和李勇很熟悉的战士笑嘻嘻的问:“旅长,你说负伤一次是老战士,那要负伤几次了算什么?”

    李勇大大咧咧地回答:“傻蛋,这还不明白,负伤一次是老战士,负伤几次还没死那就是妖jīng了,以后我这个旅长你来干。”

    伤员们和李勇的这通闲聊或者叫扯淡把这些胡xiǎo莲抓回来的医务人员又一次震动了,李勇和这些伤员聊天的时候,他们就在不远处看着,旅长吗,是大干部了,大干部跟这些负伤了的xiǎo兵还能这样热乎?

    以前在国民党的军队里也看到过军官来看望伤兵,但国民党的军官看望伤兵与解放军的部队里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解放军的干部和战士跟亲哥们一样,没什么官不官一说,这些伤员和旅长在一起完全没有象在国民党军队里的那种敬畏心理,嘻嘻哈哈地亲热的不得了。

    拿人心比自心,这些刚过来的医务人员算是有点明白了解放军一直提倡的官兵平等了,人家解放军的干部才是真心关心自己的兵,不象那些**的军官,看完伤兵以后还要把手上戴的白手套扔了。

    李勇临走的时候告诉这些卫生队里的医护人员,在咱们解放军里有句顺口溜,叫‘身上钻个眼,比máo主席xiǎo不点’意思是什么你们自己去想去理解,伤员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注:昨天早上有一个章节发错了,老巴看了一下,重复订阅的有九十七个,向这些朋友说声对不起了,给大家鞠躬了,另外还要谢谢大家票票,祝朋友们节日愉快,老巴是不能休息了,过节也要忙,明天老巴去大连。

正文 第349章 整训中的独立旅

    第349章 整训中的独立旅

    李勇在卫生队里待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到被自己一直惦记的胡xiao玲,直到从卫生队里出来的时候才在院子外面被胡xiao玲这个有些腼腆的姑娘拦住了。【叶*子】【悠*悠】

    胡xiao玲的脸色比头些天好多了,来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以后一切都感觉到很新鲜,有一种感觉是,天也是蓝的,水也是清的,有了旅长李勇和队长胡xiao莲的关照日子过的很不错,不过刚刚听xiao莲姐姐说要让自己当这个卫生队的副队长,这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不安。

    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个刚被抓过来的俘虏,让一个没来几天的俘虏当副队长对旅长是不是会有影响啊?再说了自己一直都是一个xiao护士,从来也没当过什么官,这也当不好吗。

    “二旦,刚才听xiao莲姐说你要让我当卫生队的副队长,我真当不好,还是让我干护士吧,这个我会。”

    胡xiao玲在有人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叫李勇旅长,可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却习惯称呼‘二旦’这个以前李勇的老名字。

    李勇当然是不在乎,叫二旦反倒听着很亲切,他也和以前一样有点腆不要脸地叫玲玲姐姐:“玲姐,啥叫会干不会干的,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在咱解放军里不会干不怕,用心学,慢慢地就会了,我听人说了,你最近一段时间干的就很不错,帮着你们队长干了不少活,这样就行,不懂就问,咱mao主席有句话说的很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干就是了。”(是不是mao主席说的李勇也吃不准,反正就这么劝了,有效果就行)。

    听了李勇这一通鼓励胡xiao玲就想了,既然是mao主席说的话那自然是正确的,正确的就一定要执行的,战士一切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卫生队的副队长咱就干了,不会就学。。YZUU点

    解决了卫生队里的事以后李勇又是到处去溜达,不过也不是什么都不干,遇到下面部队有什么难事李勇能解决的一定解决,在这期间李勇让参谋长方新把这一次战役抓到的俘虏留下一xiao部分以后,剩下的全都jiao到纵队司令部去,留下的一xiao部分够补充这次战役的伤亡就可以了。

    李勇这个决定让独立旅的很多人都不理解,旅长是怎么回事?咱独立旅抓的俘虏都不都是自己留下吗,这回怎么又jiao给上级了?

    闹腾的最欢实的是一营长李江国,这家伙找到李勇和王成德,说是兵不怕多,要是旅里认为人多用不了可以都放到他们一营去,一营、一营,在部队里都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人多一些别人不会说什么的。

    来找李勇和王成德要人的不光是一营长李江国,还有什么事都拉不下的何翠hua,何翠hua拿出来的理由是,你这个当旅长早就说过部队里后勤最重要,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既然后勤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抓住的俘虏都jiao给他们辎重营?

    其实这都是不是何翠hua的真实想法,什么后勤不后勤的,何翠hua还理解不了那么多,何翠hua的想法很简单,旅里打仗的时候每次辎重营最多也就能chou出一半的人手来,再多就不行了,如果旅里把这些俘虏都补充进辎重营,以后再有硬仗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多带出一些人员来,nong好了也不比一个主力步兵营少多少,这才是何翠hua的意思。

    政委王成德到不象李江国等人这么jī动,他早就认为独立旅把俘虏都自己留着不怎么对劲,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是铁打的,不能因为你个别部队而闹什么特殊化,后来听说独立旅这么干是经过彭老总和王司令员都同意的才没反对,但王成德也对李勇这个决定感到奇怪,大勇这家伙到底又犯那根筋了?

    不说王成德感到奇怪,连纵队王司令员都把电话打了过来:“大勇吗,你这家伙怎么想起把俘虏都jiao上来了?给我个解释让我听听。”

    李勇:“司令员,当初我们把俘虏留下是因为部队人太少了,跟编制应该有的人员差距太大,现在行了,咱们一个旅nong出来九千多人,完全够用了,再多就摆不开了。”

    王司令员:“达到你当初预想中的部队要求了吗?”李勇:“报告司令员,人员是够用了,但武器装备差的还是太远。”

    电话里的王司令员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既然人够用就好办了,咱们解放军打仗历来都是以人为主,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有时间你到纵队司令部来一趟,我让后勤主任把他的家底都亮出来,需要什么你随便拿,不过纵队里没有的我就没办法了,怎么样?我这个司令员当的还够资格吧?”

    王司令员的话让李勇很感动,独立旅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实际上有很大程度上都是王司令员支持的结果,否则象李勇这么干是不可能的。

    九千多人的独立旅基本上达到了李勇当初成立部队时预想中的旅级别单位的规模了,五个步兵营,一个侦察营,一个重炮兵营,一个以高射机枪为主的防空营,一个人员最多的大辎重营,还有一个挂靠在辎重营里的新兵补充营,加上旅部直属的几个连队,李勇的第一个目的基本上实现了,这样的旅级单位完全可以独立执行一般的任务。

    再有就是怎么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的问题了,训练还好解决,有人有粮食,训练不成问题,武器就得看机会了,想缴获也得国民党的部队里有才行,国民党的部队里没有解放军就再有本事也生不出来。

    解放战争打到四八年的下半年,蒋介石政fǔ已经是危机四伏,内部矛盾jī化,不信任危机日益加重,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没有信任感,其中矛盾最为厉害的是部队中嫡系与非嫡系的矛盾。

    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蒋介石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主持公道,日益吃紧的前线战事让军队人困马乏,在军事物资的补给上嫡系与非嫡系部队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存在的差异还不只体现在物资的补给上,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和解放军作战的时候被消灭了可以重建,比如说三十六师,就是在沙家店战役中被消灭以后重建的,可是非嫡系部队就没有这个待遇了,部队和解放军作战时如果被打的差不多了,不但蒋介石的国民政fǔ不给补给,反而会把这支部队的番号都取消。

    蒋介石这么做下手是非常狠的,包括他的拜把子兄弟,少帅张学良的东北军,与红军作战被消灭了两个师以后番号照样取消,这就让非嫡系的各地方军队人心涣散,没有心思和解放军硬碰硬地决战。

    和这些国民党的军队相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的部队,解放军的军队里没有什么嫡系与嫡系一说,不管谁展起来的军队都是党的军队,要服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国民党的部队里什么嫡系与非嫡系间争的非常厉害,不但是军官这样,士兵间也争的狗咬吵吵,而一但被解放军抓住当了八路以后就再有没有这些1uan七八糟的想法了,解放军的部队讲究官兵平等,不管以前是干什么的,到了解放军的部队里都要重新开始。

    彭老总曾经给中央了一封介绍部队情况的电报,具体电文是:、、、、、、、、经过冬季整训,干部已补齐,预备干部有四千多人,党员占全军比例三分之一强,俘虏的解放兵占全军的百分之八十,连队比例更大,班长绝大数都是由俘虏兵来担当,排长和副排长有半数是俘虏兵,连级干部中均有个别是俘虏的解放战士。

    从彭老总的电文中可以看出,西北野战军有百分之八十是俘虏兵,但其中有三分之一已经是党员了,思想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中央和mao主席已经到了河北的西柏坡,中央对彭老总的电报非常重视,也知道当时西北野战军的状况,虽然我军的思想政治武器是强大的,但一支这么大俘虏比例的军队还是让人揪心,为了给彭老总带领的西北野战军大力支持,中央从华北调拨大量的由翻身农民组成的子弟兵,来充实西北野战军的力量,改变部队里的成分构成。

    华北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老百姓的热情高涨,大批翻身农民踊跃参军,致使部队兵员增加迅,大量参军的农民让党中央手里有了更多的力量可以补充大西北的部队。

    当时的中央是由五大书记组成,其中mao主席、朱老总,周副主席三人主管作战,**管城市工运,任弼时管农村土改,正是因为了当时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巨大成功,才有了大量参军的翻身农民,有了大量参军的翻身农民才有军队的大展,所以说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任弼时功不可末,虽然他并不是主管作战。

    

正文 第350章 华北子弟兵

    第35o章 华北子弟兵

    西北野战军因为受当地条件限制(人口与粮食),部队规模始终不大,与国民党的部队相比一直都处在劣势地位,而且差距巨大。

    为了给西北野战军增加力量,也为了改善一下部队里的成分构成,中央趁野战军大战过后的休整期间在华北地区新招了大量的翻身农民经过长途跋涉以后补充进了部队。

    新来的战士们把部队的长高兴坏了,特别是那些个直接带兵打仗的旅团长们,笑的整天嘴都合不上,走路的时候都在哼着歌。

    都是华北地区的翻身农民,都是年轻结实的膀xiao伙子,有的还是有过战斗经验的党团员与民兵,这样的兵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下了连队锻炼锻炼就是骨干,为了多要一个这样的兵,各个作战单位的长们都是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还有找老长走关系的,都想尽量多要一些,那怕多一个都是好的。

    后来这些事被彭老总知道了,彭老总有点生气的告诉各级指挥员,争也没用,怎么使用和分配这些子弟兵野战军总部有统一安排,谁最需要就给谁,想多要也没有。

    华北地区是老解放区,当地老百姓和地方政fǔ的觉悟很高,为了大力支援西北地区,这些给大西北补充来的新兵都是从人堆里挑出来的,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就跟挑女婿一样,不但思想好还要身体好,个顶个都是好样的,是实实在在的老解放区的子弟兵。

    新的华北子弟兵到了西北野战军以后给部队带来一股新鲜空气,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他们在家里的时候如何打土豪分田地,如何搞土地改革。【叶*子】【悠*悠】

    谁家分了多少地,谁家分了青砖青瓦带门槛的大房子,谁家分了种地用的大牲口,(牛、马、骡,驴,在北方被称为大牲口),话匣子打开就没完,这样的话题让那些解放过来的战士很兴奋。

    战士们大都是农民出身,包括那些从国民党部队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对土地有一种天生的热爱,知道几亩好地对一个普通人家的重要,有了三五亩的好地就能够让一家人不挨饿了,再养点jī鸭鹅羊类的xiao家畜,日子就很有盼头了,这样的事做梦都梦不到,没想到在华北子弟兵的嘴里梦想已经成了现实,大家都表示打倒国民党以后也要回家搞土改,也要让家乡的老百姓都有地种,有房子住,有饭吃。

    这样一来战士们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解放军的部队让战士们明白了当兵并不是单纯为了hún口饭吃,还要有明确的理想和目的。

    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房子和牲口,农民就有了依靠,农民的心地是最实城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当然也对谁好,当地百姓踊跃参军,部队人员和滚雪球一样迅扩大。

    借着华北子弟兵来部队这股新鲜空气,这时候西北野战军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各种宣传动工作,组织了各种文艺宣传队深入部队和战士中间,演出了话剧《刘胡兰》和《刘四虎》(西北野战军里一个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等等。

    西北野战军全军都动员起来开展起来,目的就是要统一全军的思想,提高干部战士的觉悟,特别是新解放军战士的思想,鼓舞士气,把部队里各种成分的人拧在一起,相成一个合力,用这种合力与还占优势地位的国民党对抗。

    而国民党方面虽然人员比西北野战军要多,武器装备要好,但却没有什么进取心,面对各个方面都占劣势的解放军却只想维持现状,能保持住目前的局面就不错了。

    为了维持与解放军对峙的局面,胡宗南在洛河以东,渭河以北,集中了十一个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