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任何企图改变这个体系原定道路的努力都会遭到体系内主导力量的反击。与整个体系的力量相比,你我个人,或者中民党和国会,都是微不足道的。刘云或许可以掌控中民党和国会,但如果他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体系,就必须面对内战的危险,因为军队并没有完全掌控在他手中,以首都为中心的小规模军事政变无法解决问题,他将发现他要面对的不止是一批政客,而是大半个帝国。我也了解到,他是绝对会不希望发生内战的,所以届时他很可能会陷入一场进退两难的政治危机,想必到时候他就又不得不依赖他所轻视的那些无聊政客来度过危机了。”

张志高还是有些疑惑:“这么说,是要凭借已创造体系的力量来防止军国主义化政策的实施,可是,要充分发挥这体系的力量,总要有人来做点什么吧?”

“志高啊,要有耐心,我们不能逆潮流而动,现在正在进行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我们要全力以赴,力求令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的事情,再看一步走一步。刘云真的要倒行逆施,自然会遭到广泛的反击,我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和党的其他委员都能保护好自己,对这帝国来说,你们之中无论哪一个人,都是损失不起的……”

文易话没说完,就一阵剧烈地咳嗽,张志高连忙递上手巾,文易摆摆手拒绝了,抽出自己的手巾擦了擦嘴角。

张志高关切地问道:“您感冒了?这可不好,要不要推迟旅行?”

文易清着喉咙摇头道:“不要紧,这几天喉咙痛……还是要去南方才行,在这里的话身体更扛不住了,一到冬天就又干又冷,受不了啦。”

门外忽然传来了年轻女佣小叶的甜美声音:“老爷,给您送行的诸位贵人都到了。”

“知道了,请让他们进来吧。”

文易说完,又转向张志高:“我已经向委员会提交了辞呈,总裁的位子,就交给委员会来决定吧,如果大部分委员赞同退出现役后的刘云入主本党,那么你也不要私下搞什么运动,记住,顺其自然。”

“请放心,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张志高话音未落,数十名达官贵人或知名人士已经鱼贯涌入了这不算宽敞的贵宾候车室内。

“哎呀,原来外相捷足先登,早了我们不知多少步啊……”

“致德公择此大雪之日南下,实在风雅,风雅啊……”

“听说致德公要去北海?此等避寒胜地,又有美女相伴,真是妙不可言……”

“不知致德公打算何时返京?”

“致德公身体无恙否?”

诸如此类的话语一时间拥塞了整个房间,加上原本就太过温暖的空气,令文易有些窒息的感觉。

但是,当他看见人群中的那个人时,空气一下子澄净了。

“刘云,你怎么也有空来?”

文易站起身来,迎着对方伸过来的手,抬手与他紧握在一起。

刘云爽朗一笑:“不来怎么行,不知道你背后要咒骂我多少遍……好了,一路顺风,到那边好好休养一下。还有,门外那个美女,不可多见,要好好把握机会哦。”

文易摇头笑道:“你呀,可真会消遣人。”

众人都跟着笑起来,一个个笑得淫荡或者莫名其妙。

窗外的雪,飘飘荡荡,似乎也在跟着发笑,而且绝对笑得莫名其妙。

官街,本名永定门外大街,这天下午完全笼罩在漫天的飞雪中。

位于永定门外大街九十八号的中民党本部大楼三层上的常委专用会议室中,十一名常务委员正在商讨本党总裁文易的辞呈。

十一名常委包括:

中民党副总裁、署理外交大臣子爵张志高,

内政大臣子爵莫宁,

署理文教大臣子爵罗素兰,

工商大臣伯爵牛金,

财政大臣子爵韩浪,

交通邮传大臣男爵江闻涛,

农林大臣子爵田正宏,

科技大臣子爵马丰,

中民党总干事、国会众议院议长黄林宏,

中民党副总干事、帝国工商联合会会长荣德,

帝国大学校长男爵陈次虎。

会议由党的总干事黄林宏主持,黄林宏先念了一遍文易的辞呈,无非是病体多难,不堪重负,情愿让贤之类,众人听过后,一时低头无语。

还是张志高首先发言:“今日常委中的几位也与我一起送别了总裁,总裁意向坚定,辞职之事,恐怕难以收回,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提出新总裁的人选,交由委员会选定。”

内政大臣莫宁立即回应道:“我看就提名张志高吧,他不是副总裁吗?原本就跟文易形同师徒,行事举动也跟文易通着一股气,让他做总裁,应该可保持本党政策的延续性。”

大腹便便的工商大臣牛金点头道:“我看张志高可以干总裁,他跟文易是一条心,变不到哪里去,有他在,起码党不会乱。”

长着一张圆滑小脸的帝国大学校长陈次虎却不住地摆手道:“我看张志高阅历太浅,威望不够,且一直从事外交工作,在内政和经济方面恐怕不太娴熟,即使成为总裁,也难以率领本党赢得更多的选票。”

党的副总干事荣德赞同道:“我也这么认为,本党现在在国会并不占绝对优势,所以被迫与自由党和保皇党组成联合政府,制订和实施各种政策时颇受挚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具有巨大声望,能够吸引尽可能多选民的总裁。至于本党的政策,并不应该以个人的意志为去留的标准,政策变不变,怎么变,是委员会和全国代表大会的事,为了延续某个人制订的政策而决定总裁的人选是不可取的。”

署理文教大臣——同时也是张志高的妻子——罗素兰反问道:“那么荣先生认为,那个具有巨大声望,能够吸引尽可能多选民的总裁应该是谁呢?”

荣德很有绅士风度地向罗素兰点一下头:“罗女士问得好,以鄙人之见,当今署理总理大臣、武威公刘云可作本党未来的总裁。大家都知道,武威公功勋卓著,声望极高,如今他又在领导对俄战争,军民对他的崇敬可说是无以复加,以武威公为本党总裁,必可大大提升本党的支持率,有助于本党在下届大选中夺取独立组阁的权力。”

莫宁摇头道:“武威公身为现役军人,不能成为任何政党成员,也不能长期担任除国防大臣外的其他内阁职务,否则即是军人干政,是破坏宪法的犯罪行为。”

荣德摆手笑道:“莫先生误会了,刚才我已说过,武威公可作本党未来的总裁,并非现在就加入本党。我个人估计,这场战争必将在明年年内取得胜利,届时可请求武威公退出现役,再加入本党不迟。”

形如麻杆的财政大臣韩浪叹气道:“荣先生所说的,我很赞同,但有一个问题,在武威公退出现役之前,本党不能没有总裁,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要提出另外的总裁人选。”

荣德向韩浪点一下头:“韩先生所说,鄙人也不是不清楚,我以为,在能够邀请武威公入党之前,暂时以本党总干事黄林宏先生代理总裁之职。”

农林大臣田正宏扶了一下厚厚的眼镜:“代理的,不好吧,这样一直代理一年多的话,党的威信会受到影响,而且应该考虑到如果武威公不接受邀请,不愿意担任本党总裁的情况吧。”

莫宁接道:“我还是刚才的意见,以副总裁张志高为总裁候选人。”

陈次虎跟着说道:“我赞同荣先生的意见,以总干事黄先生为总裁候选人。”

一直抱着双臂在旁处于冥想状态中的科技大臣马丰突然冒出一句:“其实荣先生做总裁也不错吧,至少诸位的薪水不用愁了。”

众人一阵哑然,接着大笑不已——只有荣德笑得最苦。

整整一小时的商讨后,定出了三位总裁候选人:党副总裁、外交大臣张志高,党总干事、帝国众议院议长黄林宏和党副总干事、帝国工商联合会会长荣德。预定将在十一月一日的中民党委员会常会上提交选定总裁的议案和名单。

至少在光兴八年之内,中民党常委会依然是一个有效能的整体,中民党仍旧是国会第一大党。

此时,谁也懒得去想,度过这个飞雪飘零的冬日后,接下来的春天会是什么模样

第九十章 点将选兵

十一月一日,中南海皇家别院,帝国大本营所在。

几日前,初雪骤降,此时院内除了主要道路外,尽被厚厚一层白雪所覆盖。

生着暖炉的大本营会议室内,却丝毫感受不到初冬雪后的冰寒。

会议室内的窗帘没有拉上,窗外耀眼的雪景清晰可见,而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又是开着的,使得室内的光线十分充足。

会议室内的长桌北端,为皇帝准备的龙椅上空空如也,三十二岁的光兴皇帝已经整一周没有出席大本营会议,御前侍从官几次传话都只解释说“皇上偶染风寒”,鬼知道这风寒究竟有多严重。

自致德公文易将总理大臣职权交授给武威公刘云代理以来,大本营已经从表面到实质都成为了“刘云的大本营”。

被这会议室内若干人类称为“巨大化瞌睡虫”的帝国总参谋长杨正金上将正在报告前线部队重组方案,之所以有那样美好的绰号,主要是因为他做报告时那种一成不变的语调极容易令人联想起对幼儿催眠用的摇篮曲。

“……由于海兰泡要塞已经攻克,敌军已被彻底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我军势必要在这两个方向上组织单独的战役集团……拟将海参崴方面的第三军、日本第一集团军及伯力方面的第二军组成东部方面军,而将已经处在赤塔方面前线的第一集团军连同正往贝加尔方面运动的禁卫野战军组成西部方面军,另外,还将在今后两星期内往西部方面军添入由第一预备军改组的第五军和朝鲜集团军,其中第五军将与禁卫野战军合编为第二集团军……第二预备军和筹议中的第三预备军将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集结在齐齐哈尔一带。”

“……预计到本月中旬,东部方面军应包含十一个师,其中一个日本近卫师团,加上辅助支援部队,按编制应有三十九万六千人;西部方面军应包含十六个师,其中四个我军禁卫师和一个朝鲜禁卫师,加上辅助支援部队,按编制应有六十三万七千人;战略预备队五到六个师,加上辅助支援部队,按编制不超过二十万人……根据当前武器弹药储备生产和财政拨款状况推测,国内今后三个月内最多只能再升级或组编十二个战斗师,而且装备配备水平可能要比国防军常备师低一级……报告完毕。”

刘云听完报告,左右环顾道:“诸位对此有什么意见吗?”

陆军总司令左宝贵上将首先表态:“只为了两个要塞,却将差不多四十万人放在东线,是否太过浪费?”

左宝贵原系淮军将领,在1890年政变后归附刘云,甲午战争时任禁卫第四师师长,战后曾相继出任步兵第二军军长和直隶军区司令,1900年因病去职,病愈后因其资历而出任陆军总司令,主管陆军军政事务。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书中记载着,与这位陆军上将同名的那个人在甲午战争的平壤战役中率部坚守平壤玄武门,身着绚丽的朝服登上城门,亲自发炮轰击日军,在发出第三十六颗炮弹后,不幸中炮牺牲,随后,全军统帅叶志超于当天夜里率部仓皇逃出平壤,“一夕狂弛三百里”,将战火引入了中国本土。

左宝贵虽是旧军人,但在归附刘云新军之后还是在陆军大学补习了两年,才得以在甲午战争前就出任精锐禁卫师的师长,多年来耳濡目染,早已适应了这支现代化的帝国陆军,任陆军总司令三年多,在军中有“坚毅平实、处事大方”之誉。

此时,面对陆军总司令的疑问,杨正金仍以他不紧不慢的调子回应道:“阁下的问题,总参已经有考虑过,鉴于敌伯力要塞与海参崴要塞防御坚固,物资弹药充足,兵力相对保持完整,为早日攻克这两个要塞起见,不得不布置较多兵力围攻。按伯力方面第二军和海参崴集团军群两天前的综合报告,估计伯力要塞内尚有守军四万余人,海参崴要塞周边地域尚有敌军八到九万人,合计十二到十三万人。为消灭躲在坚固防御体系中的这些敌军,我们必须投入三倍以上的兵力和大量的重炮,按照我刚才提出的方案,东部方面军按编制应有三十九万七千人,正是以此为依据。况且,我所说的三十九万七千人是按编制算,事实上由于将补充兵优先供应西部方面军的部队,东部方面军各部队的损失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估计到本月中旬,东部方面军实际兵力与编制兵力之间会有三万左右的缺额……为了应对俄军在贝加尔方面的大规模集结,总参已经优先考虑了西部方面军的兵力兵器配置,所以才将全部的本国禁卫师和一个朝鲜禁卫师调入西部方面军,想必阁下多少也了解我军禁卫部队的战斗力吧……总参认为,按照本方案编组的西部方面军足以在这两三个月内有效抵挡贝加尔方面俄军的攻击。”

左宝贵听完杨正金那促人休眠的解释后不露一丝倦色地点头道:“明白了,我没有问题了。”

刘云又左右瞟了瞟:“哪位还有问题?”

见无人做声,刘云抿了口热茶,咂了一下嘴:“那么就照总参的方案办吧。命令,即日起撤消东北方面军司令部,按总参十一月一日前线部队编组方案分别组建东部方面军司令部和西部方面军司令部,原东北方面军司令钟夏火转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官,邓简任参谋长;原第一集团军司令刘百良转任东部方面军司令官,王直任参谋长;另,撤消原海参崴集团军群司令部,司令官马成武调回总参任训练处处长,参谋长赵民河调任第五野战军司令官。”

有“笑面虎”之称的陆军上将马成武原任总参装备处处长,10月1日调任新组建的海参崴集团军群司令,但一上任就表现不佳,在指挥双城子要塞攻击作战时逼迫部队强攻硬拼,造成一日之内三万人的伤亡,虽然次日俄军也因伤亡过大而主动放弃了要塞,但一天之内便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仍然令人不可思议。战役结束后不久,总参情报处和刘云的私设密探组织“鹰狼队”均报告了战役进行时马成武类似隐性精神病发作的异常表现,为稳定军心,大本营没有立即撤除马成武的职务,但已经私下交代集团军群所属部队,遇到司令官发布异常的命令时应向大本营做进一步请示,另外还授予了集团军群参谋长赵民河中将在必要时解除马成武职权并代理之的紧急处分权力。治标毕竟不能治本,马成武显然已经无法担任作战部队的指挥官,但为了国家和军队的面子,总不能坦然承认:“因为陆军上将马成武有精神异常迹象,所以将其解职”,于是借着总参前线部队重新编组方案的东风,刘云决定顺水推舟,把马成武召回总参,担任比较清闲的训练处处长之职,待舆论的关注淡化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马成武是否真的精神异常,刘云并不是很确定,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不当指挥导致了过于惨重的牺牲,如果一再放任下去,恐怕还有更大的损失也说不定。

赵民河在战争开始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9月21日第一次双城子战役时(见73章)在前线负伤,因其在此战役中正确的判断和过人的胆识而得到了刘云的赏识,一度曾想让他取代曾在战役中判断失误的该军司令官陈星云,后在组建海参崴集团军群司令部时,刘云点名让赵民河任集团军群参谋长。此次海参崴集团军群虽然解散,刘云对赵民河依然关心有加,鉴于有传闻说他与第三野战军司令官陈星云关系不蔼,再让他回第三野战军恐怕不妥,正值第一预备军要改组为第五野战军,原任司令官因病无法参战,刘云一下子就想到了赵民河,在事先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决定让赵民河出任第五野战军司令官,并在大本营会议上直接以命令的形式发布。

对马成武和赵民河的命运,杨正金丝毫不关心,他了解刘云的部分心理,尤其明白刘云那种把人当作工具使用的心态,但他对此并不介意,因为他自认为自己不属于刘云眼中的工具之列——虽然事实上他也不过是比较高级的工具而已。

刘云的命令一发完,杨正金立即亲自把这命令拟成电文,让副官到隔壁的电报室以大本营的名义拍发。

“那么,接下来,讨论海军的重新编组问题,就由刘司令做报告吧。”

刘云说道,把视线投向海军总司令刘步蟾上将。

刘步蟾是为帝国第一所近代化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并与同班同学林泰曾于1875年被前船政大臣沈葆桢派赴英国考察,进入英国高士堡学校短期学习,两年后又与林泰曾、蒋超英一起直接进入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几艘铁甲舰上实习,并获准给予军官伙食和床位优待。北洋水师1885年成军时刘担任舰队旗舰“定远”号管带(即舰长),1890年政变后由刘云的安排,取代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成为新更名的北洋舰队之司令官,后又出任海军总司令兼镇洋舰队(即联合舰队)司令官,甲午战争中率部在大东沟一战中摧毁日本海军主力,声名远播,战后一直担任海军总司令,主管海军军政,是为当仁不让的海军元老级人物。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书中,记载着身为北洋水师“定远”号管带的刘步蟾于1895年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陷落之前自杀身亡的事迹,但对于刘云等人所在的这个时空来说,那种事情根本就不曾发生过。

原本作为海军总司令的刘步蟾只是主管海军军政,以国防部僚属身份参与内阁决策,但在战争爆发后,由于总参谋部包揽了陆海军的军令编订发布,总参谋长杨正金与他那些主要是陆军出身的幕僚们不堪重负,遂呈请刘云将海军军令系统独立出来,另组海军参谋局,只在政策上上受总参谋部指导。新组建的海军参谋局暂由海军总司令刘步蟾兼管,使得刘步蟾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集军政军令大权于一身的“海军独裁官”。

此时已经年过五十的刘步蟾向那位与他年龄不相上下的国防大臣兼署理总理大臣稍微低了一下头,整理一下手中的文件后,以他稍带闽南口音的官话开始报告。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封锁作战,拟将联合舰队现有兵力分为三个支队,分配不同的任务。其中主力支队由联合舰队司令官林泰曾中将指挥,萨镇冰少将任参谋长,下辖战列舰5艘,装甲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18艘,驱逐舰36艘,作战区域在日本海,主要执行封锁海参崴军港之任务。第一支援支队由林履中少将指挥,朝鲜的金风林少将为参谋长,下辖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73艘及鱼雷艇母舰4艘,作战区域在日本海和黄海之间,主要任务是支援主力支队、警戒黄海海域和对马海峡。第二支援支队由严复少将指挥,日本的东乡平八郎少将为参谋长,下辖老式装甲舰4艘,装甲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24艘,鱼雷艇33艘及鱼雷艇母舰3艘,作战区域在日本海到日本列岛以北、以东一带,主要任务是支援主力支队,警戒日本列岛和宗谷、津轻各海峡以及对各种登陆作战实施支援。另外,原第二机动舰队改编为本土防卫舰队,由刘冠雄少将指挥,参谋长为程壁光少将,下辖装甲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8艘,鱼雷艇24艘及鱼雷艇母舰2艘,作战区域在东海和南海,主要任务是警戒东海和南海海域……”

“……新完工的瑞字号战列舰‘瑞仙’号正在进行试航和紧急训练,估计十二月中旬可编入作战部队。除此之外,在明年五月之前,不会有更多的主力舰可编入现役,因此必须在海参崴封锁作战中尽可能地保存我方的主力舰……”

“另外,今年七月初开始改建的两艘水上飞机母舰‘飞鹰’、‘天鹰’预计可在明年一月份完工,拟在此两舰基础上组建第一航空战队,编入联合舰队,为舰队提供侦察和炮火校射支援……”

对于刘步蟾的报告,众人都没有太大异议,事实上,刘云从2025年带来的特种部队官兵中没有一人是海军出身,刘云本人甚至还有些晕船。自1890年政变以来,海军一直是交托给刘步蟾之流的海军元老管理,刘云的嫡系军官团从未有效地渗透进海军中,刘云也只是不时通过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对海军施加某些政策性影响。相对于遍布刘云嫡系鹰犬的陆军尤其是禁卫军,海军的独立性要强得多。

刘步蟾报告中提到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林泰曾中将,资历与能力其实与刘步蟾不相上下,但命运注定不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甲午战争时,林泰曾任镇洋舰队一分队司令官,在率部开往仁川港时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袭击,所部损失惨重,但当时主持战事的刘云并未下令处置他,而是将责任归咎于总参的计划不当,随后林泰曾作为镇洋舰队第一副司令官参加了大东沟海战,此战大获全胜,他也得以由此洗刷了仁川之战的耻辱。甲午战后,林泰曾出任镇洋舰队司令官,中俄战前成为东亚联军联合舰队的司令官,指挥中、朝、日三国海军的主力部队。开战一个多月来,林泰曾率部与俄太平洋舰队所部激战多次,基本上达成了将敌舰队封锁于海参崴港内的战略目的。其人在海军中有“厚积薄发、内敛而不乏激勇”的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