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吧,一切照旧,三党联合组阁的话,虽然在众院里比上届少了四十五席,操控两院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张志高自信满满地说道。
杨正金已经急着要决定了:“那么,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的话,就请领袖定夺吧。”
说是请领袖定夺,其实也只是走走过场,对千桦而言,这样并没什么不好。现在的她并没有足够的阅历与威望,不说不错,多说多错,坐下来慢慢观察与学习,同时寻找机会树立威信,这才是正道,否则可就不仅是会被某些人看扁的问题了。
“就这样决定吧。”
既然决定了联合自民党与大公党组阁,接下来要确定的,自然就是总理大臣的人选。
根据刘云在世时制订的集团规则,五元老有推荐下届总理之权,现在正是实际执行这一规则的机会。
“那么请元老们推荐下届总理吧。”
五位元老显然早有准备,只是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便公推杨正金来宣布共同的推荐人选。
“我们五元老一致决定推荐马丰担任下届总理并兼任中民党总裁。”
现任农林大臣、因为娶了位前清格格而被同志们通称“额附大人”的马丰顿时面露惊诧之色,看来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竟会入了五元老的法眼,在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坐上总理宝座。
千桦当然可以理解五元老的选择,她早知道莫宁和张志高之间的嫌隙,彼此是不可能互相推荐的,而杨正金等三位军人系统的元老当然也不会得到莫张两位文易弟子的推荐,为了保证元老之间的团结,选择元老之外的成员来组阁也就顺理成章了。
马丰虽说也是文易系的,与军方的关系却很融洽,在他连续九年担任科技大臣期间,全力配合军方的军事研究计划,颇受军方的好评。再加上他潇洒大方,为人风趣,擅长交际,跟集团里绝大部分成员都相处得不错,选择他来做总理还是挺合适的。
只不过,看五元老的意思,马丰恐怕是没办法自主组阁了,下届内阁名单早就捏在张杨二人手中了吧。
“大家有意见吗?”
五元老一致的推荐,谁敢阻拦,就算有人打着小算盘,也不敢在这里公开说出来吧,何况马丰的人际关系的确是集团内无人可及的,谁都不会把他看做对手。
“没有意见的话就请领袖定夺。”
千桦暂时把思绪按在一边,以训练多年的雍容姿态淡然道:“就这样吧。”
果然,张志高接着就拿出了内阁名单,当场宣布。
名单如下:
总理大臣:马丰(四十七岁);
国防大臣:胡克(四十八岁);
内政大臣:杨正金(四十七岁);
外交大臣:陈嗣广(三十九岁、非集团);
财政大臣:韩浪(四十六岁);
工商大臣:田正宏(四十八岁);
科技大臣:何新(四十五岁);
交通大臣:江闻涛(四十五岁);
文教大臣:张志高(四十四岁);
司法大臣:莫宁(四十五岁);
宫内大臣(新设):罗素兰(四十三岁);
另,农林大臣、卫生大臣职位视情分配给联合组阁的自民党和大公党。
仅跟着,又由刘百良宣布了军方大员的改组名单:
总参谋长——刘百良上将
总参作训处长——顾英扬上将
陆军部长兼陆军参谋长——王直上将
京师卫戍司令——赵民河中将(新嫡系)
直隶军区司令兼禁卫军司令——肖如海上将
东北军区司令——张遥前上将
西北军区司令——肖烈日上将(新嫡系)
华东军区司令——王直上将
华南军区司令——张一叶上将
西南军区司令——赵飞雪上将(新嫡系)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阅舰式(三)
“那么,第一项议程到此为止,现在开始第二项……”杨正金宣布到半时,会议桌的某个区域举起了一只手。
“请问,为什么没有提到我们这边六个人的安排……”提问的是投诚六人组中的现海军部情报厅中尉科员潘国臣。
杨正金似乎完全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弹簧般地反应道:“你们的工作由领袖直接安排,好了,第二项议程,总战略的修订和整理。”
潘国臣面露二等公民的沮丧,蔫蔫地缩了回去。
一旁的杨雨湘向他眨了眨眼,悄声道:“猪猪,对不起,忘记提醒你了……我们是直属领袖的。”
“现在才说……这死狐狸精……”
“首先要确认的是战略目标,以夺取绝对利益圈为核心的战略目标,诸位已经完全认同了吧。”杨正金顿了顿,花了30秒钟等待异议的出现,只等到了老嫡系军人们的一致赞同声,文官与投诚六人组则一概不做声——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总算是默认了。
“那么进入第二步,为夺取绝对利益圈,有两条路,和平,或武力,且不说哪一条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做好两手准备,这一点也没有异议吧。”
“所谓和平道路,就是对列强谈判,以民族、侨民、人权、贸易等问题作为借口,从谈判桌上获取绝对利益圈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想象这是十分困难的,却值得坚持进行下去,直到下决心开战为止。”
“同时,关键地,也要全力进行战争准备,积蓄足够的力量,以便在适当时机断然发力,一举解决问题。而寻求盟友,将是这个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稳妥起见,五元老一致认为,应该一方面试图与绝对利益圈的重要关系国——英法俄美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与正试图确立欧洲霸权的德国交涉合作或同盟事宜。视两方面进展状况与国际形势之变化,随时调整帝国的行动。”
“对英法俄美,我方的要求是将绝对利益圈纳入东盟体系,主旨并非坚持直接占领,基本条件是要对方满足绝对利益圈范围内各殖民地和领土对东盟的贸易和移民自由开放、以及给予东盟移民完全公民权和聚居地自治权。相应地,上述列强也将取得东盟在贸易方面的让步,并有机会得到东盟军事资源的支持。”
“对德国,我方的基本要求有两点:
A,德国应允许中国利用其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岛屿构筑军事基地。
B,德国应与中国协调一致地对付俄国,迫使俄国满足中德的全部要求,关键地,是允许中德建立有效的陆上联系。”
“名义上,条件A为必须,条件B可以再商量。实际上,二者缺一不可。若西线无法速胜,中德必须能够建立有效的陆上联系,才有可能最终取得胜利。”
“名义上允许条件B处于非必须状态的理由是,若德国一味坚持西线优先,认为可以在短期内在西线取得完全胜利,我们也只能由他去。届时我方将先以购买或代管、托管的名义全面接手德国的太平洋殖民地,然后宣布局外中立,继续备战。德国若真能短期内在西线取得全面胜利,那再好不过,夺取绝对利益圈就比较轻松了,甚至可能与美国谈判解决问题。但就各方面的分析来看,德国在西线速胜的可能性非常低,更有可能的是依照历史记载的那样陷入僵持。到那个时候,我方就可以再催促德国移兵东线与我国协同对俄作战,并采取其他任何可能的手段,尽可能迫使俄国满足中德的全部要求。”
“到这里为止,诸位有什么意见吗?”杨正金说完,起身走到御座左边支起的一块大黑板前,将刚才所讲的内容以步骤关系图的方式写了上去。
投诚六人组中的前特遣队副队长方天华举起了手:“我有想法。刚才说到假设德国短期内在西线速胜的情况,我认为,如果真是那样,德国就很有可能不再需要帝国,直接与英法媾和了事。然后再挟全欧洲之力,如先前那样高举黄祸战旗,迫使帝国放弃夺取绝对利益圈的计划,甚至还要将德国的太平洋殖民地拱手退还,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是空欢喜一场,结果一无所得。”
800小说网
杨正金瞥了一眼刘百良,刘百良心知肚明,接过话头回应道:“我来解释一下,且不说德国速胜的可能性极低,即便正如你所说,德国与英法完成媾和,德国也不会为了保卫英法的殖民地而远征太平洋,更不会为保卫俄国的西伯利亚而出兵远东,而被德国彻底打败后的英法,是不会有余力保卫其殖民地的。至于俄国,面对中德两方面的压迫,与彻底沦为德国的附庸相比,接受中国的条件更为可取。中国并不要求俄国割让土地,也没办法争夺欧洲霸权,只是要求取得主权之外的经贸与移民利益。相应地,俄方还可以籍此从中方获取军事支持,以遏止德奥向东欧的扩张。”
“请问,美国在这个计划里是什么样的地位?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次又是潘国臣举的手。
刘百良从容应答:“如果美国无法保证不干涉中国为夺取绝对利益圈采取的一切行动,不,即使其口头保证而无法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话,中美之战就不可避免。我们对美国的要求是,允许菲律宾纳入东盟体系,并保证不在美洲大陆以外的太平洋任何地方修建军事基地,同时必须限制其在美洲大陆西海岸军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还要达成一个控制双方军备尤其是海军军备的条约,此条约应能保证东盟海上力量在太平洋上的较大优势。”
“我想美国是不会答应这种屈辱条件的,这等于是将美国从太平洋上赶了出去。”潘国臣说。
这次是张志高把问题接了过来:“谈判嘛,各有各的条件,如果不能接受,就再讨价换价,形势不同,各自的底线也会有所变化。如果谈判能解决问题,那自然再好不过,如果实在不行,军方也一定有打赢战争的自信吧。”
潘国臣还是不依不饶:“打赢美国?可能吗?即便以中德联盟为前提,帝国也必须与英法俄美同时开战,这种状况下,也可以自信地取得胜利吗?美国的工业实力是帝国的好几倍,战争一旦持久化,我们真的可以挺到最后吗?”
“没办法,本来还想要再酝酿酝酿的,既然问到这个地步,我就把这种状况下的战争计划仔细说明一下吧。”刘百良耸耸肩,起身走到黑板前,取代了杨正金的位置。
粉笔“噌噌噌”地在黑板上游动,“C计划”三个大字跃然而出。
“正如小潘刚才假设的那样,以中德联盟为前提,必须同时对英法俄美作战时,将采取C计划来应对。”
“执行C计划时,帝国将在四个战略方面与敌作战,分别是:贝加尔方面、中亚方面、南洋方面和中太平洋方面。”
“其中在贝加尔方面,将从东北和外蒙古两个战役方向投入超过120万兵力,彻底粉碎敌部署在贝加尔湖周边的防御体系和重兵集团,之后转向西西伯利亚纵深挺进,夺取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完成与中亚方面友军的会师。视情再做进一步发展。”
“在中亚方面,将从巴尔喀什湖南北共三个战役方向,投入超过60万兵力,歼灭敌部署在中亚地区的重兵集团,并与贝加尔方面友军协同作战,向乌拉尔方面推进。”
“南洋方面,将以海军一部,以及超过40万兵力,联合各盟国,对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及菲律宾发动突击,摧毁这些地区的欧美殖民军,恢复越南、缅甸等帝国藩属,同时促进其他解放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使其切实纳入东盟体系。”
“至于中太平洋方面,”刘百良故意顿了顿,加重口气道:“必须一鼓作气重创美海军主力,并占领夏威夷作为战略磁铁,将美国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其在此地最大限度地消耗军事资源,而无法将这些资源向其他战略方面转移。”
“等一下……你是说,占领夏威夷?”潘国臣一脸的不解。
“正是,有什么问题吗?”刘百良不像在开玩笑。
潘国臣似笑非笑地摊手道:“这……有可能做得到吗?”
“在我们死之前,应该能做得到。”刘百良意味深长地说,随即“啪”一声折断了手中的粉笔。
“不,必须要做到,否则,历史就可能重演……”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阅舰式(四)
“但是,相应地,我们同样会在那里消耗大量的军事资源吧?拼消耗,我们能耗得过美国?”潘国臣还真铆上了。
刘百良当然不会这种程度的问题卡住:“夏威夷是美国不可缺少的屏障,丢了夏威夷,美国本土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我军面前,随时遭到我军打击甚至登陆。所以,我方只要夺取了夏威夷,美军必然要以全部海上力量投入反攻,也就无法阻碍我军在南洋扩张。但是,对于机械化时代的大规模两栖攻防战,对方是完全没有相关理论、经验与技术储备支持的,我们至少在作战观念方面比他们先进一百年,而从十年前就开始苦心准备的的相关技术也终于到了实用化的阶段。凭着这样的差距,我们不但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攻取夏威夷,也能够在防御作战中令对方付出数倍以上的代价。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轻易攻取,那我们也就能够牢牢守住,让那里成为美国舰船的坟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略磁铁,美军就能够聚集力量在各个战役方向自由出击,而我方将不得不分兵防御各个方向,处处设防,处处无力,陷入另一时空历史上日本在二战时的困境。给予对方完全主动权,还是迫使对方不得不接受我方设定的战场,这就是关键。”
潘国臣托着腮帮想了好一阵,终于点头道:“明白了,暂时没有问题了。”
这边方天华又举起了手:“我有问题。假设德国无法速胜,若是我们跟美国一样长期保持中立,同时全面备战,等到欧洲参战各国在长期战争中消耗殆尽以后,再去夺取我们的绝对利益圈,交易也好,要挟也好,武力也好,不是更轻松吗?”
杨正金摆摆手,示意刘百良回到座位上,亲自应答方天华的问题:“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长期中立的策略。但是执行这个策略会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美国力量的充实与中美贸易的协约国化。”
“美国会如历史上那样大发战争财,这就不用说了。当然东盟也可以在其中大赚一笔,但这并不是关键。美国也好,东盟也好,处于中立国地位时,由于协约国的隔绝,以及同盟国方面缺乏有效支付能力的限制,实际上绝大部分贸易都只能跟协约国进行,也就是用各自的实物资源去换对方的黄金和信用债券。这样一来,协约国方面除了各自殖民地的物资人员支持外,还可以从中美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质补充,这自然是其战胜德国的根本,但这也不是关键。最要紧的是,届时中美的外贸将全盘以协约国为主,中美也将成为协约国的大债主,美国将会全力避免协约国集团的崩溃,而中国要与协约国作战,就要有收不回债与失去最重要贸易对象的觉悟。另一方面,发了战争财、同时又从大战中认识到某些战争新观念的美国,在中国持续扩充军备的刺激下,很有可能会以数倍于中国的工业实力展开规模远在中国之上、质量方面也不会太逊色的战争准备,并逐步加强太平洋方面的作战能力,届时再要挑战美国的太平洋霸权,难度就要大得多。”
。800xiaoshuo。
“二是欧洲很可能会在遭到极大损耗之前体面媾和,甚至在之后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就德国方面而言,看到中美贸易的协约国化,不可能不联想到中美参加协约国作战的绝望前景,也会看到继续单独与协约国作战下去,只能让中美最大限度地得利,德国最终是为中美而流血。如果说德国并不把美国那点薄弱的、训练不足的陆军力量放在眼里的话,中国陆军则既是德国胜利的希望,又是摧毁德国希望的决定因素。中国不及早下决心,德国就会动摇。这跟另一时空历史上一战的状况不同,对照那里面对一战进程无足轻重的日本,我们创造的帝国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力量——强大到足以被人视为第二个德国的力量,谁都不可能无视我们的存在。当德国看到如此强大的力量拒绝并肩作战,而且又显露出与敌人合作、讨价还价的迹象时,很可能因绝望或觉悟而寻求体面媾和。”
“就协约国方面而言,同样地,由于如此强大的中国的存在,接受或寻求德国体面媾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为继续作战下去,将会使中国有机会摧毁他们在亚洲太平洋属地的统治,这是任何一个稍微有智慧的政治家都看得见并且不可接受的。让美国赚赚钱还可以容忍,再从殖民地榨取回来就行了,若要中国控制了他们的殖民地,他们还能去哪里要补偿?几百年来扩张的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哪个欧洲强国在气力衰竭之前都会要拼死一搏的。”
“欧洲提前媾和之后,大概会重新调整殖民地分配,达成暂时妥协。而面对中国的军备扩张,除了可能会达成联合保障亚洲太平洋各自属地的条约外,黄祸论也很有可能再度复兴,这样形势就恢复到了前段时间被各大列强敌视、包围的最坏状况。”
“总之,那种寄希望于欧洲流干血之后,中国轻轻松松下山摘桃子的策略,前提条件是将欧美领导人的智商下降到平均水准以下。”
“是……明白了,没问题了。”方天华也只好老老实实地缩了回去。
“那么,对以上问题的解释,诸位还有什么问题吗?”杨正金显然已经想要进到总结的步骤了。
一分钟后,杨正金再次起身,擦干净黑板,边写边总结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战略规划就很清晰了,为达到夺取绝对利益圈的目标,首先要促使欧战爆发,之后,无论德国在西线速胜还是陷入僵局,我们都有相应的策略去实现目标。当然,也有可能性最低的情况,那就是德国在西线速败并且迅速媾和的话……”
调胃口的停顿吸引了大部分听众期待的目光。
“我们就继续设法去推动新的欧战,直到欧战打起来为止。在此之前,我们不应先与协约国及美国开战,承受绝大部分的打击,而使德国取得完全主动权,以任意方式从中取利。当然,可以推测德国人也会做相似的考虑,所以才会有之前的黄祸论大流行与反华大串联。但形势发展到今天,欧洲的矛盾已经压倒了亚洲的矛盾,德国已经忍耐不住要做欧洲的惟一霸主了,而英国也已经无法忍受德国的巧取豪夺,如我们所愿,英德终于反目成仇,一定要让这矛盾继续激化下去,牵动其他矛盾,最终演化为欧洲的全面战争。”
“当然,如果德国一开始就决心东进,与我们一起夹击俄国,先迫使俄国屈服,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理想的状态,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谈判解决所有问题,虽然看起来很渺茫,但也一样要努力去尝试。总之,战与和,两手准备,目的都是实现绝对利益圈的总目标。”
“这样的战略规划确定以后,今后工作的重点,就集中到了以下两点上:第一,与绝对利益圈相关国以及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交涉谈判。第二,以中德同盟、并且最多同时对四大战略方向进攻为前提的战争准备。”
“交涉谈判工作的部署,由张志高、莫宁主持进行,战备工作的部署,由刘百良、胡克主持进行。在下次集团会议时公布讨论,没有问题吧?”
潇洒大气地吐出这番话的杨正金,自然不再是从前刘云面前那谨慎、单调的小秘书形象了,从今天的气氛来看,他倒更像是主持一切的影子皇帝。
千桦并不是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其实这也正在她的预料之内,作为刘云最倚重的亲信与能力最全面的元老,杨正金具有当前的威望与地位并不令人奇怪,如果说五元老是集团的核心,杨正金就是核心的核心,其他四位元老只有衔接上他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力量。
权力与责任是联在一起的,所以,在我具有足够的能力与威望真正领导集团之前,请你,不,你们,把所有不利的责任担当下来吧,做我的挡箭牌也好,棋子也好,不会有人不乐意吧?不,对你们来说,为了那些梦想获取和行使权力正是你们生存的意义……
杨正金的呼唤打断了千桦带有小小私心的思绪:“领袖……算了,以后还是叫皇上吧……可以吗?”
千桦微微摇头:“我不介意,以后就这么叫吧,我看今后彼此也不要叫同志了,互相称呼官职就可以了,大家觉得怎么样?”
“同志的确是有些别扭了……”
“集团全会也不是经常开,外边大人、大臣、司令长官叫得好好的,突然规规矩矩地叫个同志什么的,觉得有点多重人格的倾向。”
“就照皇上的意思吧……”
就这样议论一番之后,会议上不必称呼同志这一条,作为不成文的规矩定了下来。
“那么……今天预定要讨论都讨论完了,皇上还有什么吩咐吗?”还好,杨正金尚未做到在领袖之前威风凛凛直接宣布“散会”的地步。
“大家辛苦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散会。”
千桦小姐的笑容还是那么迷人哪……某几位色心未泯的大叔朝心中的某个荒野嚎叫起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阅舰式(五)
“这算什么,不叫同志,改称官衔,明显是排挤我们后进的。”
走出宫门外的杨雨湘禁不住对另外五位同伴愤愤道。
方天华安慰兼自我安慰道:“算了,本来也就是口头上的平等,毕竟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