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诛李鸿章,从贼者必死”。字的边缘墨迹欲滴,又似鲜血横流。整个景象持续了近半个时辰,三十里以内包括淮军总统宋庆和天津总兵江自康在内的上万淮军官兵全部看得清清楚楚。混乱很快蔓延到全军,几个时辰内,当年在镇压太平军时骁勇无比的淮军精锐部队几乎彻底崩溃,散兵游勇向四面八方逃去,另有少数官兵挟迫宋庆和江自康向当面的钟夏火部投降。

文易也看到了这一幕,当时他的第二团正携带十门山炮和两门十五生(150mm)重炮沿京津大道向敌军侧面迂回,众官兵眼见清天白云上无端冒出“天诛李鸿章”的字样来,士气大振,加速前行,果然一路抓获无数淮军溃兵。

“老刘啊,你的秘密装备还真是妙,”文易在无线电里叫道,“我这里快成淮军战俘收容所了,你不用说,我知道GL3是什么东西了,只是不知道那名称的意思,你解释一下?”

“很简单,GL3就是鬼脸三号的意思,你这历史学家,什么时候都爱刨根问底。好,现在接受命令吧,命你部立即派少量人员押送战俘回京,大部向廊坊开拔,并在那里等待钟夏火的一团,待两军汇合后,一齐向天津进发,我将率领直属团视情随后跟进。”

“明白!”



天津,直隶总督府。人、车、马在大门前挤成一团,人的叫骂声与牛马的嘶叫声混杂得不成样子,这其中的一辆牛车上,李鸿章正对着家丁大声呵斥:“怎么搞的,不是叫你们盯着他的吗?快去把他找回来!”

一名家丁唯声道:“少爷午后就带着一个昏过去的姑娘往紫竹林那边去了,小的也不知道究竟去了哪,少爷不让我跟着——”

“废物!一群废物!”李鸿章脸色发紫,转向旁边的卫士长:“别管了,我们先走,到塘沽去,那里有军舰等着我们,到时候向东向南,都有地方可去——”

“李大人要到哪里去啊?还要坐军舰,难道想叛逃外国?”一名军官猛地拉开车帘,盯着李鸿章道。

李鸿章怒道:“聂总兵,你想干什么?”

聂士成拱手道:“在下不想干什么,只想知道李大人的去向,若是李大人意欲叛逃外国,休怪在下无礼,在下必以命相阻。”

“你——”李鸿章眼睛一翻白,晕了过去。

待他醒过来,已经和儿子李经方一起被关在了一间卧室中,纸窗外依稀辩出一排卫兵的身影。

“爹——我们这次逃不掉了——”李经方哭叫道。

“住口!”李鸿章挥手抽了他一个嘴巴,怒喝道:“说,你刚才到哪儿去了!还带着个姑娘,什么时候了,你脑子里除了女人没别的了吗?”

“那是春儿呀,没想到她居然成功逃脱出来,最后还是回到我手中,今天中午我让厨娘帮着在她饭里下了药,然后就带去紫竹林我自己的一处宅子,谁想,正要成事的时候,那个姓聂的带着一群人冲进来把我捆了去——”

“无耻!”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我怎么生出你这种东西!唉——天哪,我李鸿章一生小心谨慎,谁想得竟晚节不保,邪念薰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天灭我矣,天灭我矣!”   

第十三章 仗舰倚天

京师西苑,刘云静坐于光绪身边,检阅着刚刚班师回朝的武字军各营,当然,按他事先吩咐的,只是让官兵们列队走过,没有强求他们踢正步。

光绪看着缴获的数十辆炮车列队通过校阅场,喜形于色,转向刘云道:“爱卿啊,今次大捷大壮朕之皇威,淮军各支皆降为我用,且爱卿率军与敌万人对阵,不损一人,仅发数十炮,即全歼叛军,真乃旷世未有之神功啊。朕欲任你为直隶总督,加封二等侯,特命钦差大臣,统帅直隶及东北各军,爱卿意下如何?”

刘云急跪道:“谢主龙恩——”

一旁文易道:“皇上,此次兵乱虽然铲除了淮系势力,但是江南湘军势力仍需用心对待,臣以为,不如尽快开始改制变法,同时将湘军领袖张之洞、刘坤一等召至朝中,名为重用,实则逐步削夺其兵权,使其不得危害朝廷。”

光绪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改制变法之事,经爱卿多日献策说明,朕实感此乃我大清复兴之首要大计。如今太后放心交权于朕,淮军势力亦已瓦解,湘军势力迟早可平,朕当放手行之,必令我大清重振往日雄风。”

文易道:“皇上圣明,如今改制变法,当从朝廷政体开始,旧制之弊,臣早已为皇上陈述甚多,变法之途,臣亦上折详述。如今万事具备,只待皇上下旨,明令变法,并将臣等草拟之新法制公布于天下,另以入阁为名召张之洞、刘坤一进京。届时变法一开,政治可清明,民心可收服,工商可兴盛,饷银可不断,军备可整扩,国内可无乱,外国亦不敢轻易来犯,我泱泱中华复为天下之首指日可待——”

光绪站起身,指着校阅场上士气高昂的官兵:“朕若有百万如此雄兵,列强还有谁敢来犯?朕当立即下旨,变法图强,你们二人在校阅之后随朕回宫,朕与翁先生等人将和你们细商变法事项。”

刘云和文易同声道;“遵旨!”



夜,刘云和文易离开内宫,在卫兵簇拥下一起走进刘云的住所。

刘云遣退卫兵,关好房门,与文易一同坐下。

“刚才你的演讲很不错嘛。”刘云倒了杯茶递给文易。

“小意思。”文易接过茶抿了一口。

“翁同和被你捧得一楞一楞的,怕是回去后要糊涂老半天吧。”

“他是帝师,又曾入过军机处,当过户部尚书,从政经验丰富,是帝党中除光绪外的首要人物,由他来当内阁总理大臣再合适不过,我做他的次官一来可以从旁协助,二来可以积累我自己的政治资本,我想在这种时候各地的督抚们一定不习惯看到改制后的中央各部大臣全换上了新面孔吧——”

“也是,其他各部的人选刚才你好象没讲全,你给我总起来说一遍,看我有没有记错——”

文易放下杯子,掏出一张纸片:“都记下来了,括号里是简单的说明,你自己看吧。”

刘云接过来凑近灯下,只见上面写道:

内阁总理大臣:翁同和(帝师,前户部大臣、军机大臣)

次官:文易

陆军大臣:刘坤一(湘军名将,现任两江总督)

次官:何新(25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曾任兵器工业部773设计所助理设计员)

海军大臣:张之洞(湘军领袖之一,现任湖广总督)

次官:江闻涛(24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设计系,曾任大连造船厂助理设计员)

内政大臣:汪鸣銮(帝党成员、翁同和至好,现任吏部侍郎)

次官:陆宝忠(帝党成员,侍读学士,光绪近臣)

财政大臣:韩浪(25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财政学硕士,曾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助教)

次官:莫宁(24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学院,政治学硕士)

外交大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精于天文、算学、外语,曾任驻英、法、俄国公使)

次官:张志高(23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工商大臣:牛金博士(3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师,曾在首都钢铁公司担任过副总工程师)

次官:(待定)

文教大臣:志锐(珍妃胞兄,礼部侍郎,光绪近臣)

次官:罗素兰(22岁,毕业于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科技大臣:刘铭传(台湾巡抚,曾上言修造铁路,对外国先进科技兴趣甚高)

次官:马丰(26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工业化学硕士,曾任鞍山钢铁厂技术员)

农林大臣:田正宏(27岁,毕业于云南大学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讲师)

次官:(待定)

卫生大臣:文廷式(帝党成员,侍读学士,光绪近臣)

次官:(待定)

“倒是蛮全的嘛,不过今天皇上没有马上表态,你认为这份名单会全部实现吗?”

文易笑道:“八九不离十吧。”

刘云放下名单,起身走近墙上悬挂的一幅国画群山图,抚着画道:“没想到啊,李鸿章居然会作出如此大胆的决定,按照你先前给我介绍的历史知识,李鸿章应该不是那种卤莽草率之人啊。”

文易道:“只要利益足够大,风险足够低,很难有人可以抵挡权力的诱惑,李鸿章之所以会决定向京师进军,想必是得到了某些人的指令或鼓动,前者大概是后党,后者便是他的部下,上上下下的压力和诱惑促使他作出了这一看似轻率的决定。”

刘云微微摇头:“我在想,根据我们那个时光机的理论,我们这些人到达1890年等于是一定量的激素注射进了历史之树主干的某一部分,激素促使树干中的物质产生反应,生长出新的枝桠,我们就随着新的历史分支走向与主干完全不同的未来,丝毫不影响主干的发展进程。李鸿章对我们到来后局势的判断,以及最终作出的决定,也许就是树干中物质产生反应的表现之一呢?”

文易拍拍刘云肩头:“别想那么多了,时光机反正已经炸掉了,不会有人追过来的,我们就安心地在这个时代实现我们的梦想吧,想点现实的问题好了。对了,听说那个春儿姑娘抓回来了,原本还差一点被李鸿章的儿子上了,这姑娘从小没父母,身世也很可怜,被李家人利用完了连身体都要——,真是——”

“她就在后屋。”刘云说。

“哦?”文易意味深长地看了刘云一眼,“怎样?要收做干女儿?还是干脆——”

“暂时,不关你的事,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了。”



四年后。

1894年(光绪二十年)5月30日。

北洋舰队威海卫基地外,集大清帝国三洋舰队精华为一体的镇洋舰队正为亲临视察的光绪皇帝举行规模浩大的分列式。800小说网 

光绪座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三百吨的国产“泰山”号炮舰——泊于港外,随驾的要员包括海军大臣张之洞,海陆军总参谋长刘云中将,北洋舰队司令刘步蟾少将,以及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杨正金少将等,刘步蟾紧靠光绪身边,负责为皇上讲解分列式上出现的军舰。

以北洋舰队旗舰兼镇洋舰队临时旗舰“龙威”号装甲舰为首,镇洋舰队排成气势恢弘的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地自御驾座舰“泰山”号前通过。

“皇上,此舰名‘龙威’,”刘步蟾开始了他的解说,“与其后的‘凤翔’舰同级,系海军大臣次官江闻涛主持设计,委托德意志伏尔铿船厂建造,光绪十九年完工,当年冬天进驻江南定海,暂隶大洋舰队,今年开春调入北洋舰队。此级舰标准排水量八千八百五十吨,最大航速十六节,前后各一座三零点五公分双联主炮,两舷共十门克虏伯十五公分速射炮,鱼雷管四具,全舰主要部位装甲甚厚,足可抵挡日本海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轰击。”

稍后,一艘主炮配置于舰前部左右并在中部顶着两个大烟囱的战舰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光绪道:“刘爱卿稍候,此舰朕认得,乃原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它后面的系‘镇远’舰,对不对?”

刘步蟾道:“皇上圣明,那——是否还要详细说明?”

光绪笑道:“朕仅仅记得舰名,具体情况还要你这舰队司令仔细说来啊,难道你想偷懒不成?”

“臣不敢,臣遵旨。皇上,此二舰系装甲战舰,由德意志伏尔铿船厂建造,先后于光绪六年、七年完工,标准排水量七千三百三十五吨,最大航速十四点五节,舰前部左右各一座三零点五公分双联主炮,克虏伯十五公尺副炮前后共二门,去年刚在两舷加装了共六门十五公分速射炮,另三点七公分五管格林炮八门,鱼雷管三具,载鱼雷艇二艘。”

光绪举起望远镜朝向远方,又道:“后面跟着的那几艘似乎没见过,刘爱卿?”

刘步蟾看也不看便应道:“那是江南制造总局新建的海防舰,领头舷号201的名‘建北’,202号名‘建南’,203号名‘建中’,204号名‘建东’,于光绪十八年至十九年完工。此级舰标准排水量四千五百八十吨,最大航速十七节,舰首一门三零点五公分主炮,舰尾及两舷共九门十五公分速射炮,三点七公分格林炮八门,鱼雷管四具。”

四艘海防舰开过后,一队外形一模一样的军舰犁着海面经过“泰山”号右舷的校阅区,刘步蟾忙道:“皇上,这就是江南制造总局和大连船厂分建的‘风’级巡洋舰,共八艘,舷号依次为320至328,名字分别为疾风、烈风、追风、飓风、超风、狂风、海风、和风,先后于光绪十七年至十九年完工,至今尚有四艘在建。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三千一百五十五吨,最大航速二十一节,舰首尾各一门二十一公尺主炮,两舷共六门十五公分速射炮,三点七公分格林炮六门,鱼雷管四具。”

紧接着的两艘外形近似于“龙威”级装甲舰,只是外形轮廓较小,刘步蟾为光绪指道:“这是新从德意志伏尔铿船厂接来的‘新远’、‘恒远’装甲巡洋舰,由海军大臣次官江闻涛与德国顾问共同设计,现配属北洋舰队。该级舰标准排水量四千七百三十吨,有重装甲防护主要部位,可抵御大径火炮轰击,航速十七节,前后各配二座双联装二十一公分主炮,两舷共配十五公分速射炮八门,三点七公尺五管格林炮六门,鱼雷管四具。”

“新远”、“恒远”二舰开过后,刘步蟾放下望远镜道“皇上,后面的都是旧舰了——”

光绪摆摆手,道:“旧舰也要说清楚,我大清所倚靠者,右手为陆军,左手为海军,惟两手齐全,方可御敌于国门外,不但要令沙俄不敢再从陆上蚕食,更要能阻止欧美列强及东洋倭夷从海上来犯。朕操持天下,不可不问兵事,爱卿不可懈怠,快一一说来。”

“遵旨,皇上请看——”刘步蟾为光绪指点道,“迎面开来的二舰乃当朝十三年完工的巡洋舰‘致远’、‘靖远’,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三百吨,最大航速十八节,配备二十一公分主炮三门,十五公分副炮两门,六磅远射炮八门,三点七公分格林炮六门,鱼雷管四具。”

“后面二舰分别是‘经远’,‘来远’,亦为阿姆斯特朗船厂于当朝十三年完工。该级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九百吨,最大航速十五点五节,配备克虏伯二十一公分主炮二门,克虏伯十五公分副炮二门,四点七公分五管机关炮二门,三点七公分五管格林炮五门,鱼雷管四具。”

“还有,那艘单烟囱单桅杆的,名为‘济远’,系装甲巡洋舰,当朝十一年完工,同年随‘镇远’、‘定远’一起驶抵大沽口加入原北洋水师。该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三百五十五吨,装甲类似‘镇远’级,可抗大口径火炮轰击,最大航速十五节,舰首配双联装二十一公分主炮一座,舰尾一门克虏伯十五公分炮,另配格林机关炮十门,鱼雷管四座,载鱼雷艇二艘。”

“殿后的是‘平远’,乃福州船政局于当朝十三年建成,该舰原名‘龙威’,光绪十六年加入原北洋水师后方改名‘平远’。该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一百五十吨,最大航速十四节,配克虏伯二十五点四公分前主炮一门,克虏伯十五公分副炮二门,四点七公分五管机关炮八门,鱼雷管四具。”

海面上,波浪起伏,军舰划开的水花时隐时现,光绪意犹未尽,转向刘云:“刘参谋长,我大清海军四年间已初成规模,你的禁卫第五师筹办了近一年,怎么还未见成果?”

刘云禀道:“皇上,近年来大力发展海军,陆军经费支拙,维持四个禁卫师外加骠骑旅、卫戍旅、教导旅共十万余精锐部队已显吃力,禁卫第五师如今已经配齐营以上军官、文员,只待经费一到,便可订购武器,征召预备兵入伍,补齐下级军官,全师可成。”

光绪笑道:“爱卿放心,韩大臣正在努力,不久便可筹到你所需的经费。对了,前月你所奏朝鲜东学道起兵行乱,如今形势如何了?”

“东学道之乱其实乃朝鲜国王行苛政,又加上日本以不平等条约掠夺朝鲜,人民痛苦不堪,乃揭竿而起——”

光绪道:“这个文次官已经跟朕谈过了,你就说说现在的形势吧。”

“是,东学道自从二月于全罗道起兵,所向披靡,民众纷纷加入,星火燎原,势不可当。据朝鲜总领事袁世凯昨日发来电文,乱党已聚集十万之众,正围攻全罗道首府全州。”

光绪点点头,又问:“朝鲜国王可曾请求我国派兵?”

刘云道:“尚未有消息,不过,臣以为,那是迟早的事情。”

光绪颔首微笑,刘云亦会心而笑

第十四章 战!

京师,座落在德胜门外的总参谋长刘云府邸,高墙大院中,绿树红花,奇石碧潭,巧亭妙廊。

温暖的阳光下,四个不过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周边围满垂柳的依水小亭中蹒跚学步,两位少妇照看着他们,几名侍女立在亭外,再过去还有几名腰挂左轮手枪的家丁。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相互交流着,包括简单的字句,咿呀的叫声,以及各种大人们不尽明白的肢体语言。

一位少妇身着西洋长裙,身材娇小玲珑,眼睛明媚,皮肤嫩白,脸上泛着幸福灿烂的笑容,不时逗弄一下在地上纠缠不清的小可爱们。另一位肤色稍暗,却有一种健康的美,她身着传统的旗袍,虽然也以幸福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们,但是毕竟有些大家夫人的矜持,只坐在石凳上与朱夫人——也就是总参情报处处长朱涛少将的夫人蓉儿——说着话儿,她就是总参谋长刘云中将20岁的夫人春儿,这四个孩子中有一对龙凤双胞胎是她的,哥哥叫刘平,晚他三分钟出生的妹妹叫刘玉春。

“朱夫人,你看我们两家的孩子玩得多好,以后如果能经常在一快的话,还真算青梅竹马了呢。”

朱夫人拉过正搂着她两岁女儿不放的小刘平应道:“将来若能定下婚约,倒更是件美事呢,看,刘平多喜欢我家朱馨啊。”

刘夫人笑道:“我家玉春跟你家朱烈风也挺般配的,我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你我夫君的意思,我们女人家哪做得了主啊。”

刘夫人话音未落,身后已经有刘云的笑声:“夫人要做什么主啊,做这里的女主人还不够吗?”

刘夫人忙起身行礼:“老爷,您回来了。”

刘云扶住她,道:“不是叫你不要行这种礼了吗,都四年了,就是改不掉。”

“贱妾……”刘夫人话刚出口又忙改道:“春儿不敢不遵礼节。”

朱夫人在一旁笑道:“姐姐就是不会变通,不过刘参谋长就喜欢这样的姐姐,对不对?”

早在三年前,朱夫人——蓉儿和刘夫人——春儿就在一次刘府私人宴会上认识了,真是一见如故,遂结为金兰,自此以后,两家的夫人就常相互探访,不时还带上孩子,如同亲姐妹般。

刘云指指身后,对蓉儿道:“你家老爷也来了,还不老实点?”

蓉儿扯过自己的一对儿女,笑道:“他在不在我都一个样——快,小馨,烈风,叫叔叔。”

小朱馨含糊不清地叫着“猪猪……”,惹得大人们一通轰笑。

朱涛走过来抱起小馨,捏捏她小鼻子:“小馨,告诉爸爸,你喜欢平哥哥吗?”

小馨又叫道:“平哥哥,是……鸽子……”

朱涛又问:“那以后你做平哥哥的新娘子好不好?”

小馨含着大拇指,犹豫了一下,嘟囔道:“好……不好……好……”

春儿抱起刘平,指着小馨道:“你听到没有,妹妹答应给你做新娘子了,你高不高兴……”

刘平坚决地叫道:“高兴,妹妹……”

说完张着嘴傻笑起来。

小馨看见平哥哥笑,也嘻嘻直笑,地上的玉春和烈风摸不着头脑,呆呆地望着他俩,想了一下,也不问缘由地开始一个劲笑。

刘云看着这一幕,忽然又想起留在另一个时空的那个家,眼前似乎又要有女儿刘千桦和妻子肖雯的身影浮现,他闭一下眼,把快要成形的图象打碎了。已经抛弃了过去的人,再不停地想念过去,不仅是对现在的背叛,也是对过去的侮辱。

春儿在刘云耳边轻声道:“老爷,您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什么?”

“我们两家的孩子啊,我和朱夫人都觉得挺好,不知道老爷的意思……”

刘云蹲下来,搂过玉春和烈风,捏捏他们的小脸蛋,微笑道:“顺其自然吧。”

这时,一名家丁急急跑过来,在刘云身边弯腰道:“报老爷,内阁总理大臣次官文易求见……”

刘府会客厅上,刘云让家丁侍女全都退下,只和朱涛一起会见文易。

文易此时身着黑色西装,打着蝴蝶领结,假辫子早扔掉了,头发整得油光滑亮,都往后梳过去,一手托顶礼帽,一手拄根文明杖,颇有欧美绅士风度。

刘云和朱涛则身着仿自德国陆军的将官服,藏青色主调,肩头有坠着金黄色穗条的将军衔章,

领子上则别着金色龙纹领章——这是军官的特权,袖口刺有银色龙纹镶边,外腰带环扣上饰有银色麒麟,两人手上捧着的军帽正中闪闪发亮,那是1891年定下的军徽——金色盘龙。

三人省去了客套,围着张方桌坐下,各人自己动手倒茶,刘云帮文易把礼帽和文明杖放好,回头道:“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