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国大典6小时-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族资产阶级反对美国和蒋介石,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为了使民族资产
阶级站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阵营内,这是需要的。这就要制定一种对民族资产阶级有利的
政策,例如关税保护政策。劳资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向中国同志建议:为使工人
斗争不至破坏我们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应当要求资本家与工人订立合同,在合同上使工
人利益得到保障,使我们与资产阶级的合作能够比较长期地继续下去。
斯大林的这些思想是经验之谈,中国共产党人是接受的。
斯大林接着肯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及各项外交原则。他提醒中国同志,注
意不要把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混淆起来。他建议不忙没收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
国的个人企业,通过要求各国企业严格实行劳动法的办法和他们斗争,可以先与各帝国
主义国家做生意,再谈承认新中国的问题。
中国建国后基本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
关于中苏关系,斯大林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他答应,只要新中国一成立,苏联
立即给予承认。他特别强调,1945年苏联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即可来苏联访问,待毛泽东同志来莫斯科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他还解释说,苏联在旅顺港的驻军可以抵制美蒋武装力量,既保护苏联的利益,又保护
中国革命的利益。
显然,他希望苏联驻军仍然留在旅顺。
斯大林虽然滔滔不绝,但讲的很中肯,很有针对性,对中国有实际意义。因此,中
国代表团的同志一直认真听着、记着,没有插话。看着斯大林讲得差不多了,代表团团
长刘少奇立即接过话题。中共代表团有备而来,当然要听一下斯大林的总体意见,更要
就一些具体问题交换意见。所以,斯大林讲话一出现停顿,刘少奇马上就说:“尊敬的
斯大林同志,您刚才的讲话使我们很受启发。您的不少建议和意见对我们新中国的建设
有很大的作用。斯大林同志,我们还想请您解答几个问题。”
完全是请教的口气。
“什么问题?你们尽管说,我会尽量回答的。”
斯大林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
刘少奇说:“我们中国同志非常关心这样几个问题: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国际局势前景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国际共运和工运形势如何?防止战争和争取和平建
设的可能性有哪些?”
这些问题显然常在斯大林的思考之中,但中国必须了解他的看法、他的态度,以便
有所应策。斯大林听后微微一笑,又一次侃侃而谈。
斯大林认为,近期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各国人民刚从法西斯战争的灾难
中摆脱出来,战争造成的创伤还没有得到医治,一般不会发生战争。只要各国人民不愿
意打仗,战争就打不起来。我们应当发动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只要人民不受骗、
反对战争,战争狂人是很难得逞的。国际间的互助合作是重要的。各国人民团结起来,
友好合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维护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个思想在毛泽东后来的文章中有过明确的体现。
斯大林专门谈到了中国。他说:“你们应努力争取20年或更长的和平建设时期,利
用战争的间隙,大力发展和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建设国防。我们的力量愈强大,
战争的可能性就愈校因为弱者、穷者总是受到别国的欺侮。弱者、穷者强大起来了,就
没人敢轻易挑起战端。”
这次会谈决定:成立借款条约共同起草委员会,制定苏联给予中国3亿美元贷款的具
体文件;苏联帮助中国办一所海军学校和修建乌兰巴托到张家口的铁路;苏联派电影摄
制人员到中国前线帮助拍摄影片;分批选派专家帮助中国工作等。
借款条约共同起草委员会:苏共方面由米高扬、柯瓦廖夫参加;中共方面由刘少奇、
王稼祥、高岗参加。为有利于公开活动,由高岗代表东北政府签字,苏联报纸上发表高
岗率东北商业代表团来莫斯科访问的消息。
会谈取得了成果,尽欢而散。
中苏两党在第一次会谈之后,又相继举行了几次会谈。在会谈中,斯大林谈到了宪
法问题,建议中国现在可用共同纲领,但应准备宪法。
刘少奇问:“您所说的宪法是否指社会主义性质的?”
斯大林摇摇头说:“不,不是,我指的是现阶段的宪法。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会用两
种说法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对你们进行攻击。一种是说你们没有进行普选,政府不是
选举产生的;另一种是说国家没有宪法。政协代表不是选举的,敌人可以攻击你们用武
力控制了代表席位,是自封的;共同纲领不是全民代表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
党派予以同意的东西。你们应把敌人攻击你们的武器拿掉,我同意你们的意见,把共同
纲领变成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内容包括:全民普选;承认企业主、农家的私有财产;
承认外国在中国的企业租让权。
我建议,你们可在1954年进行选举和通过宪法。”
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确于1954年诞生。
7月27日,斯大林在孔策沃别墅再次设宴招待中共代表团。
这天斯大林兴致很高,谈话风趣幽默,并劝刘少奇等人尝尝格鲁吉亚风味的羊肉汤、
红菜汤及烤羊肉串。
席间,大家纷纷向斯大林敬酒,祝他身体健康。
斯大林对刘少奇说:“中国共产党已度过了它的幼年和青年时期,现在已是成年了。
它在斗争中成长起来,在政治上已经是成熟的党了!看来,中国共产党主要的成就是有
了在实际斗争锻炼中培养出来的干部,他们经过了实践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说完后,斯大林端着酒杯离开餐桌,到宴会厅的另一角,来回踱了几步。忽然,他
又转回中共代表团成员身边,神情略带伤感地说:“苏中两党是两兄弟,两兄弟之间的
团结友好是最重要的,对世界革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两国人民应
该是团结的;斯大林一旦不在世的时候,仍然应该是团结的。我们之间的团结,是与世
界革命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具有重大意义的。”
充满情感的话语,感动了中共代表团的成员,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斯大林
同志,愿您永远健康!”
斯大林有些激动,连忙说:“谢谢中国同志的良好祝愿!但人总是要死的,斯大林
也不例外。”接着又说:“刚才,我说中国共产党成熟了,并不是客气话。西欧人由于
骄傲,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他们就落后了。革命的中心由西方移到了东方。你
们在半殖民地的国家取得了胜利,是很了不起的。苏联人和欧洲人要向你们学习。”
此时此刻,斯大林可能出自真诚。
刘少奇十分谦虚、十分诚恳地对斯大林说:“苏联给中国共产党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对此,中国共产党非常感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仍然需要苏联党和人民像老大哥一样
的支持和援助。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要永远向老大哥学习!”
7月底,中苏两党进行最后一次会谈。
斯大林在会谈中,根据苏联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向中共代表团提出一些参考性的
建议。
斯大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目前要动员一切力量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不
管过去的底子如何薄,如何不平衡、不配套,但它是国家过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恢
复了,社会才能稳定,新的人民政权才能巩固。发展经济必须从现实的基础上起步,踏
踏实实地稳步前进。如果超越了现阶段的基础,把步子迈得过大,会使比例失调,把国
民经济搞乱。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斯大林还指出:经济建设是很复杂的工作,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但涉及到资
源、技术、机器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他向中共代表建议:要利
用旧社会留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就要制定一套
正确的政策。
上面的两点至关重要,实为经验之谈。如果中国能遵行不异,包括苏联遵行不异,
都是一件幸事。然而,中国没有坚持好,出现了动乱;苏联没有坚持好,出现了国家的
“雪崩”。
刘少奇全力关心的是中国的建设发展问题,他见斯大林态度如此诚恳,又提出了要
求苏联派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工作,并研究新建项目问题。
斯大林比较爽快,他答应向中国派专家,但要求中方保证为苏联专家提供优厚的工
作、生活条件;到中国工作的专家家属的生活费用,也必须由中方承担;苏联专家如果
犯了错误,一律由苏联方面来处理,中方无须过问。
对于斯大林所提的条件,刘少奇一口答应了。当刘少奇回国时,苏联第一批50名专
家随他同车来到了中国。
为了向苏联学到更多的东西,刘少奇在逗留莫斯科期间,还访问了苏联外交部、国
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国家银行、外贸部、化工部等,并同这些部委的负责人进
行了交谈,了解了国际形势和外交斗争、苏联的经济计划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各
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等。
离开莫斯科前,斯大林又一次邀请刘少奇到孔策沃别墅做客。
好客的斯大林,亲自领着刘少奇游览了别墅全景。
席间,刘少奇有些激动地说:“斯大林同志,由于国内的工作很忙,我们得赶快回
国了。苏联给我们很大的支援,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存
的!”
斯大林点了点头。饯行之宴参加的人不多,是一种家宴形式,气氛格外亲切和谐。
吃着吃着,斯大林想起了一件事,便问刘少奇:“你们打算在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
府?”
刘少奇按照中央原定的方针如实相告:“目前我们正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准备
在1950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政府。”
斯大林听了思索一会儿说:“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已解放了绝大
多数的土地,具备了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解决重大问题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千万不要
错过时机,要警惕帝国主义可能会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对中国进行干涉。这是极毒
辣的一着,不能不防。”
斯大林的话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这个问题大家过去没有考虑过。回到公寓后,刘
少奇立即以电报的形式,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作了汇报。
8月14日,刘少奇圆满结束访问,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国。
刘少奇这次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这次访苏,使苏
共领导人对中国革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得到了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并从苏联
那里学到了不少宝贵的建设经验。
2.擒拿蠢蠢欲动的特务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并不平静。
由于北平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大本营,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各种人物中,有下野的
军阀,有失意的政客,有蛰伏的汉奸,有官僚,有封建把头,有恶霸惯匪,有小偷地痞
流氓……而北平又是华北最后解放的大城市,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的国民党要员,逃
亡的县政府以及几万散兵游勇麇集于此。
几方面因素一凑,使得北平的政治垃圾大大多起来,防好防特、维护治安成了顺利
进行开国庆典首当其冲的问题。
人民解放军进城之初,北平有这么一个歌谣:“特务多,散兵游勇多,枪匪多,小
偷多,银元贩子多。”五多中有四多与治安有关,可见当时北平的社会有多混乱。各种
案件屡屡发生,仅3月份就发生103起之多。
那时候,北平虽有200多万人口,但天一擦黑,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家家门户紧
闭。有一天晚上,聂荣臻的警卫员坐着轿车去取药。车刚刚开到北海北门桥头,不知从
哪儿窜出来一黑衣骑车人挡住了小车前行的道路,汽车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就在这时,
突然“叭”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打在汽车后座的玻璃上。这是一枝无声手枪,声音很
小射击者击中了汽车后,迅速钻进附近的胡同,消失在黑暗中。前面那个挡道的骑车人
看见射击者跑了,也很快骑着车子溜掉了。
司机和警卫员急忙下车检查,幸亏子弹没有穿透玻璃,只留下一个乳白色的凹坑。
如果子弹射进来,将会打到坐在后座的警卫员身上。司机和警卫员没敢多停留,很快离
开了此地。这次枪击事件发生不久,又有一辆与聂荣臻的墨绿色皮尔卡轿车一模一样的
车也挨了枪击,时间也是在傍晚。那辆车是从聂荣臻住处出来后,在老地方挨了一枪的。
这次子弹是打在钢板上。北海北门桥头一带,小胡同多,地形复杂,打黑枪的特务始终
没有被抓祝聂荣臻是幸运的。
在这段时期,有的警卫员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有的不明不白地挨了一颗手榴弹。特
别是一名家住南苑的市内军管会干部,他回家看望同学,却被这个同学骗到山洞里打死。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安定的因素比比皆是。
进城后,华北军区驻在庆王府。对面是辅仁大学操场操场上是一个高射炮阵地,有
五六门高射炮。
一天,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找来作训处副处长王文治,交待他独立去完成一个任
务。叫他不要走进高炮阵地,只是在墙外步测一下,看看高射炮的位置跟外面的关系。
比如:电线杆向南的方位是不是炮位?外角是不是一个炮楼等等。
王文治悄悄去摸了一下。
因为唐延杰反复交待他一定要一个人去,不能派参谋。尽管王文治心里很奇怪,但
他没问。
侦察结果很快出来了。操场外面的方位跟操场里面的炮位一致。
唐延杰说:“果然辅仁大学里有特务,他们的报告材料叫我们截获了。”
40年后,王文治回忆起这件事。他说:“我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这特务案的前因后
果我不知道,我也没有问。”
安定北平的社会治安,首先要处理散兵游勇。这是一大批人,又有武器,任其流散
四方,势必造成社会的极大不安定。
北平军管会很快贴出了关于北平市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成立的通知,同时颁布了工
作方案。
紧接着平津卫戍区司令部、北平警备司令部、北平市公安局也贴出一系列布告,要
求流散军人、特务分子限期登记。
解放军人城后的前47天中,收容和处理了3万流散官兵,特务除登记自首外拘捕了近
千人。但是,据保守的估计,北平的散兵还有4万以上,起码有1万流浪街头。特务估计
也有三四千人。这些漏网之鱼对北平的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叶剑英市长治理北平像他指挥打仗一样,力争全歼。他对一同进城的公安局领导说:
“卫戍、纠察、治安这些机关要集中起来,打歼灭战。统一步调,密切配合。”
为此,平津前线卫戍区司令部、北平市纠察总队、市公安局以及街道上群众治安员
全编在一个组织里,取名叫做北平市治安委员会。叶剑英亲自任主任,副主任是徐冰。
委员会很快贴出一张布告。
要求集中力量肃清流散官兵包括武装特务和收缴散存的武器弹药,开展以处理散兵
游勇、收缴枪支武器为中心的治安活动。
北平市公安局在1949年共破获了1200多起重大案件。其中有:张荫梧等军事阴谋暴
动案,徐宗等潜伏案92起,美国间谍案3起,木剑青等阴谋刺探人民政协情报案2起,特
务杀人案9起,破坏经济案10起,特务行抢案6起,特务冒充案5起,等等。
大量案件的破获使动荡的北平趋于稳定,为顺利举行开国大典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
境。
3.毛泽东说:“我不做皇帝”
开国事务一忙起来,毛泽东的居住地点出现了不方便。
进城之初,毛泽东住香山的双清别墅。由于工作需要,没过多久,毛泽东便开始进
城办公了。
毛泽东一般在下午进城,晚上十二点多钟返回香山住处。往返浪费的时间太多。
调整住处问题自然摆上了日程。
经过几个月的清理,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
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中南海在紫禁城的西侧,所以清朝时称为西苑。当时的中海和北海形成的葫芦腰很
细,只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小桥架在上面,供行人及车辆通行。
中南海是一片时而开阔时而曲折却连成一片的淡蓝色水域,曾被称为太液池,后又
改名金海,是燕京八景之一,乾隆皇帝还特意题写了“太液秋风”四个大字。
过去,中南海是慈禧太后独揽国家大权的地方,也是光绪皇帝因变法维新遭囚禁的
地方。窃国大盗袁世凯也将这里作为大总统府,在此筹划复辟阴谋。解放军进入中南海
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尚未开化的冰地呈现一片黑紫色,各
种杂树东扭西歪,枯叶和废纸遍地都是。
第一次来到中南海的齐燕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太液池,蓄积着百多年来无人动过的淤泥。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
呈不透明的灰黑状。
刚住进中南海的小伙子们放干污水,抬来电网,捕捞鲜活的各种食用鱼。
中南海紫黑的湖底被大自然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去挖淤泥,
挖了整整3个月。
中南海怀仁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曾被称为仪銮殿。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期间,
慈禧强制光绪皇帝随她逃往西安,寝宫成为联军统帅瓦德西的统帅部。一天,仪銮殿燃
起大火,瓦德西倒侥幸逃了性命。第二年,慈禧回京花了500万两白银重建仪銮殿,改为
西式洋楼,先起名叫佛照楼,后更名叫怀仁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在此办公。死后,他的灵堂也设在这里。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在这里召开,新中国定都
北京的决议同样在这里通过。
延安俱乐部主任钟灵随部队从西直门入城后,来到中南海,成为中南海俱乐部主任。
钟灵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中南海的详图,以便组织人力物力加以修缮。
他把中南海的里里外外都跑遍了。
怀仁堂修缮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不久,中南海布置科成立,28岁的钟灵任科长。
当时,北平城内没有合适的礼堂可以作为政协会场,只有这座怀仁堂了。不但要翻
修,还要改建扩建,他们在院子上搭起铁皮屋顶,与四周的长廊连在一起。这样,既保
存了古建筑的格局,又增加了使用面积。
钟灵刚忙完政协筹备会的布置工作,又开始进行布置怀仁堂的工作。
怀仁堂装饰设计图很快放到周恩来的办公桌上。当天,周恩来就用毛笔批复同意。
钟灵和东北来的美术家张仃按这份设计图的原理又设计了一套中南海各个大门的立
体效果图,染上实际颜色。由周恩来拍板投入施工。
怀仁堂内外都装饰起来。院里的大门、二门及垂花门都显得气派而喜气洋洋。
在政协筹备会开会期间,住在香山的毛泽东感到来回跑路很耽误时间,想换个地方
祝叶剑英建议毛泽东进中南海,他不同意。
叶剑英正式写了个报告,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立即得到周恩来的赞同。
可是几天后,没有一点动静,叶剑英便专门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去催。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叶剑英走后,毛泽东严肃地对周恩
来说。
“我们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周恩来笑着说。他同意叶剑英的意见但又不便
直说。
“我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剑英坚持你进中南海也是原则,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围墙也没有。”
“不谈不谈。”
毛泽东摆摆手打断了周恩来的话。
“不谈就不谈。”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前,毛泽东特
意号召全党看了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
如何失败。
而周恩来则希望毛泽东搬入中南海,因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南海四周的高墙是
很好的屏障。
“毛主席住进去,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呵。”
周恩来找朱总司令商量,俩人取得了共识。
最后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只得搬进了中南海。
周恩来把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让给毛泽东住,自己搬到中院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