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易经读本-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忍辱负重,为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向吴国求和,情愿将自己的女儿给吴王做奴仆,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做奴仆,读书人的女儿给吴国读书人做奴仆。同时,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招贤纳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最终一举灭吴兴越。周武王、勾践都是属于善于等待的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2)
以下卦爻辞又通过描述主人等候客人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等待的道理。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初九:在郊外等待,耐心长久等待有利,没有过错。
综合爻辞看,“郊”指主人公居住地的郊外,在主人公居住地与其等待的客人居住地之间有一条“大川”阻隔。主人在郊外等候客人,但是久等不来。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耐不住性子,前往客人来的方向探个究竟。如上所述,“大川”是危险的代名词,接近“大川”也就意味着靠近了危险。况且,还不知道客人是否能够如约前来。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值得冒险前往,耐心地在远离“大川”的郊外等待就可以了,因此说“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二:在河边沙地等待,有小麻烦,最终吉。
沙,是河边之沙。言,言语责备,也有人认为借为“愆”,是过错的意思。“需于沙”表明主人公果然耐不住性子来到了河边,向危险靠近了一步,但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善言制止,没有进一步发展,因此说“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九三:在河边泥泞之地等待,引来了强盗。
泥,河边泥泞的地方。寇,强盗。河边泥泞之处介于河水与沙地之间。与“需于沙”相比,“需于泥”意味着又向危险迈进了一步,并且被强盗盯上了。
通观初九、九二、九三爻辞,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离家越远,离河越近,也就越是接近危险。
###:需于血,出自穴。
###:从家中出来,在护城河边等待。
血,通“洫”,护城河。穴,土屋。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能力建造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居室。先民们最初的居住方式是穴居、巢居,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在房屋中居住,如《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当然,这期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那些上栋下宇的宫室,只有社会上层的人才有资格住,而一般人只能穴居。另外,如前所述,周人生活的中心在黄河流域,那里的黄土高坡很适合穴居,即便是现在,山西、陕西一带的人们也是凭陵挖穴而居。考虑到这一点,大概周代的时候,穴居仍是大部分人的居住方式,因此爻辞有“出自穴”之语。
“需于血,出自穴”是说主人公汲取了前几次的历险教训,不再像以前那样跑到河边,而是从家中出来,在离家较近、远离危险的护城河边等待客人,这样无论客人来与不来,既不至于自己犯险,又能体现出对客人的欢迎之情,比较自然,合乎常规,正如《象》说“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九五:在酒食旁边等待,占问吉。
“需于酒食”是说在为客人准备的酒食旁等侯客人。不出家门,在为客人准备的酒食旁静待客人,可见定力之大,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耐不住性子冒然外出涉险,因此说“贞吉”,《象》说“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上六:回到家中,有不请而来的三位客人,小心谨慎地应付他们,最终吉。
速,请、召。敬,警惕,对……保持警觉。走出家门去等待客人,等待的客人没来;回到家中却发现来了三位不请自到的人。这颇有些离奇、滑稽的意味。爻辞以此比喻和说明: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行事,客观结果和主观愿望往往是有差距的。遇到这种情况,小心谨慎地保持警觉,随机应变,最终也是吉利的。
与前三爻相反,本卦后三爻从正面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在认识到危险的时候,要尽量远离危险。做任何事情,时机不到的时候,要忍隐待时,不要盲目行动。万一遇有不测情况发生,保持警觉,小心谨慎地应付,也能转危为安。
《需》卦卦象的象征意义,忍隐待时的主题,再加上九五爻中的“需于酒食”、本爻中的“不速之客”,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很容易使我们想起《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能很好地说明本卦的主题。
《需》:“越是难险越向前”宜忌(3)
刘备虽有雄心大志,但在创业初期还没有自己的地盘,有一段时间不得已依附于曹操。为避免曹操谋害,故意在自己的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一天,曹操突然造访,约刘备饮酒。刘备随曹操来到一亭子,见亭中已备盘樽,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于是,二人对坐饮酒。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此时曹操也将话题扯到天下形势、人物评论上来,在将当时有名的人物一一评论后,曹操说那些人都算不上英雄,然后给“英雄”下了个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那么,究竟谁算得上英雄?”曹操先用手指了一下刘备,然后又指了一下自己,说:“现在天下的英雄,只有你与我!”刘备本想借种菜以示自己胸无大志,但还是被曹操看透点破了,听了曹操这话,吃了一惊,手中拿的汤匙筷子,不觉落到地下。好在刘备定力不错,也还算机智,马上定下神来,从容地低头拾起筷子。当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借口说:“嘿!没想到打雷,吓了我一跳!”将内心的惊恐,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这个故事中,阴云漠漠,聚雨将至的景象正是《需》卦卦象所象征的意义;刘备暂时屈身依附曹操,而在后园种菜,为的正是忍隐待时;在这种形势下,与曹操一起饮酒,岂不又是“需于酒食”?曹操不请而至,突然造访,正是一位“不速之客”;刘备被曹操说破心思,却能借雷声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至于使曹操起疑心而加害自己,岂不就是“敬之终吉”?如此种种相似之处,甚至都使我们怀疑罗贯中就是受《需》卦的启示而构思出“曹操煮酒论英雄”这样一个艺术情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讼》:退一步海阔天空(1)
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虽然诚信,但不被理解或误解;保持警惕,事情发展过程中吉;最终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做艰难的事情。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不使争讼的事长久地进行下去,开始有点小麻烦,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九二:争讼没有取胜,狼狈地逃回来,他的三百户邑人没有麻烦。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三:继承前人的思想道德,占问有麻烦,最终吉。如果从事争王的事业,不会成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四:争讼没有取胜,返回顺从在上者之命,生活恢复安宁,占问吉。
九五:讼,元吉。
九五:争讼,非常吉利。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上九:即使赐给他皮革绶带,短时间内三次剥夺。
《需》卦九五爻辞说:“需于酒食,贞吉。”其中谈到了饮食问题。饮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战争的终极原因。现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古代战争中,掠夺物质生活资料往往是战争最直接、最主要的动机和目的。因此《讼》卦紧接着排在《需》卦的后面,正如《序卦》中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讼,从字本义上看,是以言语争辩是非,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打官司,这是本卦的主题。
《讼》卦卦爻辞中探讨了产生争讼的原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争讼,尤其在争讼不胜的情况下采取什么策略等。虽然也可以说是教你打官司,但其根本的宗旨却是劝导你尽量避免争讼,不打官司。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虽然诚信,但不被理解或误解;保持警惕,事情发展过程中吉;最终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做艰难的事情。
卦辞首先指出了争讼的原因、预后结局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有孚,窒”——心中虽然诚信,但不被人理解或者被人误解,这是争讼产生的原因。的确,有很多言语是非往往是由于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而引起的,如果大家能够以诚相待,心平气和地探讨一切问题,也就不至于发生争讼了。但是,争讼一旦产生,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就是另一回事了。为避免自己处于不利,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就要认真对待,从思想上保持警惕,这样在争讼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有利,因此说“惕,中吉”。但争讼之事无论谁胜谁败,谁输谁赢,归根结底都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又说“终凶”。有才有德并且在位的“大人”能够明辨是非曲直,公平公正地对争讼进行裁决,有利于争讼的平息,因此说“利见大人”。一个人处于争讼之时,内忧外患,焦头烂额,心身憔悴,这种情况下是不利于办什么大事、难事的,因此说“不利涉大川”。——我们刚讲过,“大川”是大事、难事的代名词。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初六:不使争讼的事长久地进行下去,开始有点小麻烦,最终吉。
永,使动用法,使……长久。所事,是指有可能导致争讼发生的事。言,言语、口角、争论。
本条爻辞意味深长,很值得仔细琢磨。不说“不永所讼”而说“不永所事”,可见事端初起,还没有发展到争讼的地步,只是有点小小的言语上争论、磨擦,因此说“小有言”。“言”这个词有言语、口角、争论等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含义,“言语”是一个中性词,而言语不当,你一句、我一句,可就成了“誩”字,成了口角、争论了。言语上有争论、磨擦,这是正常的,不辨不明嘛!俗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了争论、磨擦,稍微争辩几句是可以的,你虽然有委屈,但也不要得理不饶人,对方已经知道理亏了,也就多包容一点,退让一步,不要使争论、磨擦升级,不以争讼为能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此为指导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矛盾纠纷,不使矛盾纠纷发展为争讼,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因此说“终吉”。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讼》:退一步海阔天空(2)
由初六爻辞,想到《老子》中所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夫唯不争,故无尤。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水是生命之源,水滋养、哺育了人类和自然万物,但从来不索求、争要什么。相反,人类不但不知道感激,还将众多臭恶、无用之物排泄、丢弃到水中,而水也都大度地、委曲求全地包容下来了。你看,水的胸怀有多么广宽,心地多么善良呀!也正因此,《老子》中用以比拟、形容“道”。人类如果能学学水的这种胸怀、善心,用来对待一切事情,天底下还会有争讼,还会有烦心的事吗?即使有争论、磨擦,像《老子》中所说的那样“言善信”,争论、磨擦也就平息了,因此说“上善若水”。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深入考查一下,“善”字的本义就是对争论进行公平裁决、使争讼平息的意思。
“善”的繁体字写作“譱”,由一个“羊”和二个“言”构成。二个“言”合成一个“誩”字。誩,《说文》云:“竞言也。”竞,《说文》云:“强语也。”段注:“强语谓相争。”可见,“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有了言语争论,也就是争讼的意思。那么,“譱”字中的“羊”介于“誩”字中间,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獬豸冠《墨子·明鬼下》中记载:从前,齐庄君有二个大臣,分别叫王里国、中里徼。这两个人打了三年的官司,还没有辨明谁是谁非。于是齐庄君杀一羊洒其血,令二人神社前盟誓,然后诵读二人的讼状。读完王里国的讼状,羊没有什么反映;而读中里徼的讼状还不到一半,羊居然跳起来顶撞中里徼,谁是谁非因此也有了答案。《论衡·是应》中也记载:有一种独角羊,天生能够辨别有罪无罪。所以,古代的皋陶,用独角羊帮助审理案件,独角羊对于那些有罪的人则触之,无罪则不触。
这也就是说,在古代思想文化中,羊被认为具有可以判断是非曲直的奇特的作用,是公平、公正执法的象征,因此作为“譱”字的构件。
说到法,我们再看“法”字,也与水、羊有关。“法”字繁体作“灋”,由“水”、“廌”、“去”几部分构成。其中的“廌”又称为“獬豸”,就是上面所说的神羊,而水在常态下都是平的,“去”就是除去不平、不公的意思,所以“灋”字取“水”、“廌”、“去”作为构字部件,表明刑法、施法要公平、公正。
因为“獬豸”之类的神羊象征公平、公正,所以古代法官戴的帽子作成“獬豸”的形状,《后汉书·舆服志》中说:“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故以为冠。”我们看港、台电视剧,里面的法官戴的帽子,也是羊毛的形状,仍然承载了羊所象征的公平、公正执法的意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九二:争讼没有取胜,狼狈地逃回来,他的三百户邑人没有麻烦。
克,胜。逋(bū),逃窜。眚(shěnɡ),本义为眼疾,引申为灾害。由本爻看来,主人公是一个拥有三百户邑人的奴隶主,这在古代势力也算蛮大了,地位蛮高了。但他争讼的对象权势比他还大,地位比他还高,因而遭到失败。与势力大、权位高的人争讼,这是不自量力,自找烦恼,正如《象》说:“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关于本卦,李大用先生《周易新探》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认为,这是周、商之间纷争的实录,可以参考。其背景已在《坤》卦中述及。如此的话,《象》中所说的“下”当指周文王,“上”当是指商王帝乙。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三:继承前人的思想道德,贞问有麻烦,最终吉。如果是从事争王的事业,不会成功。
食,享用,引申为继承。旧德,犹如《尚书》中所说“旧政”、“旧章”等。
《讼》:退一步海阔天空(3)
“或从王事,无成”与《坤》卦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差不多,是说从事争王的事业没有成功。联系历史上商、周关系来看,就是《坤》卦中所说的周文王代商败归的事。
通观与《易经》成书时代相去不远的《尚书》,我们可以发现,商、周之际尊老、崇古思想非常突出。尊老、崇古包括尊重、遵循前人的思想、道德、制度等。前人的思想、道德、制度等,被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是前人的智慧、经验的结晶,后人应该加以继承,因此说“食旧德……终吉”。但其中也难免有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的地方,需要加以扬弃、改革。如果全盘保守前人的思想、制度,在现实中难免碰壁,因此又说“贞厉”。爻辞反映了对于前人的思想、道德、制度等的继承与发展上的矛盾、复杂心理。联系历史上商、周关系来看,本爻所反映的可能是周人在伐商失败后,在反思对待殷商应采取什么政策、策略、态度上的一种矛盾、复杂心理。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四:争讼没有取胜,返回顺从在上者之命,生活恢复安宁,占问吉。
复,返回。即,靠近、顺从。命,上命。渝,变。争讼未能取胜,返回自己的领地,继续顺从在上者之命,争讼获胜的一方也未再深究,生活恢复了以前的平静安宁,因此说“贞吉”。
联系历史来看,“命”当指商王之命。周人从伐商的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商人抗衡,因此不得不继续听命于商王,安于现状。
九五:讼,元吉。
九五:争讼,非常吉利。
如前所说,争讼不是好事。为什么又说“讼,元吉”呢?因为这是从平息争讼的角度说的。九五在本卦中象征听讼之主,也就是卦辞中“利见大人”的“大人”。“大人”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能够公平公正地裁决争讼,使争讼平息下来,因此才说“元吉”,《象》说“讼,元吉,以中正也”。后来的包拯、海瑞堪称这样的“大人”。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上九:即使赐给他皮革绶带,短时间内三次剥夺。
或,与《乾》九四“或跃在渊”相同,也是不定之辞,或许、可能的意思。锡,通“赐”,帛书《周易》中就是作“赐”的。鞶(pán)带,皮绶带,具有标志身份、地位、等级、权力的作用,也是荣誉的象征。终朝,一个早晨。三,虚指,泛指次数多。褫(chǐ),剥夺。
因争讼取胜,有可能获“鞶带”之类的赏赐,但难以长保。爻辞中的“或”字表明了这种可能性,同时也表明了这种不确定性。一个表示时间短暂的“终朝”,一个表示次数多的“三”,二个状语连用,极端地突出表明了这种荣耀的难保。可见,争讼之事,失败固然是败,而获胜也不是什么光彩荣耀之事,不应当提倡和鼓励,正如《象》说:“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联系历史来看,可能是周与商争讼后,周人表面上继续臣服于商王朝,维系与商王朝的关系。而商王也利用周人维持、稳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对周人通过赏赐、任官等进行笼络,但又对周人极度地不信任。
争讼是人类产生,尤其是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读《讼》卦,对我们如何尽量避免争讼;万一陷入争讼,如何面对、处理争讼中的问题,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师》:武王伐纣实录(1)
师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占问丈人,吉,没有过错。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军队行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否则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九二:王在中军,吉,没有过错。王多次发布命令。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三:军队如果用车运载牌位(出征),凶。
###:师左次,无咎。
###:军队向左侧撤退,没有过错。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六五:###敌人,利于找到借口,没有过错。长子统帅军队,次子用车运载牌位,占问凶险。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六:周王拥有天命,分封诸侯、大夫。不要任用小人。
人有不平则争讼,争讼不息则战争起,因此《师》卦排在《讼》卦之后。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但是人类始终没有能够摆脱战争。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伴随着战火的洗礼。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文明的进步,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义战争非打不可,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说:“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战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得已而用之,其最终目的是以杀止杀、以武止武,“止戈”为“武”的造字本义就反映了古人对于和平的向往。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正如《彖》中说:“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如果将本卦卦爻辞与《尚书》的有关记载比较研究一下,可以发现,本卦实际上是记录了周武王伐纣前后的历史。不信,请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占问丈人,吉,没有过错。
师,原是一种军队建制,在此指军队。丈人,指德高望重年老的人。
作战要有统帅。统帅的任用得当与否,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关键的作用。统帅要选择、任用富有经验和威望之人来担任。一般来说,经验、威望与年龄是成正比的,而年老之人在这方面占有优势,因此说“贞丈人,吉,无咎”,这与商、周之际的尊古、崇老倾向是一致的。反之,则如《正义》中说:“若不得丈人监临之,众不畏惧,不能齐众,必有咎害。”
联系历史来看,卦辞中所说的“丈人”应该就是指此次战役中担任统帅的吕尚即姜太公,对此宋代张载《横渠易说》中也说:“丈人,……太公近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初六:军队行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否则凶。
律,军法、纪律。否(fǒu),不;臧,善;否臧,就是不好、不善的意思。纪律是军队的生命。军纪的好坏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军纪良好未必能取胜,但军纪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