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男人-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我热泪盈眶心中感叹,要有辣子就好了。

    “二女,取头蒜过来。”没辣子也罢,蒜就成。

    颖旁边推了我一把,“晚上别找我,臭的。”

    ——————————分割线——————————————————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另一种说法: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第七十四章 也许是个发明
    因严寒所至,大唐军队对百济的攻势暂停下来,但身处后方的长安城却因为春节的临近又再度焕发了活力。冬至过后的几场罕见的大雪让宫廷举办的马球大赛一拖再拖,眼看着春节将至,只得暂时将球赛取消,待春节过后再择日开赛。这是个英明神武的决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大冷天站到荒凉的场子上训练球员,对教练和球员来说都是不人道的,尤其是对身子骨本来就虚弱的教练。

    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激起了长安人赏雪的兴致。这个年代的长安非常温暖,象能埋住脚腕子的积雪连很多老人都觉得希罕,更不要说毛头小青年了。

    颖一大早就被某郡主好友召唤而去,而兰陵则在几天前就跑到南山的山庄去观雪景了。家中就剩下我和二女俩人大眼瞪小眼,百无聊赖的坐在后宅的门槛上看下雪,看的瞌睡。

    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干,要不待到屋子里能把人给闷死。

    堆个雪人?幼稚!

    和二女打雪仗?她能被我活活打死,不是一个级别。

    吃雪?想到这就想抽自己一下,我为这个想法感到惭愧,这种弱智干的事情竟然被我想到了,但怎么都压抑不住心头的冲动,终于假装溜达,背着二女抓了把雪塞嘴里嚼了几下,有点凉。

    “夫君在吃雪啊?”二女靠在门上好奇的问,“什么味道?”

    “啊?没,没吃,闻呢。”丢人啊,怎么就被丫头看见了呢?她不是靠在门上打盹么?失策。

    “夫君带我去看杀猪吧?”二女站起来蹦到厚厚的积雪上,抄了一把抹到嘴里,使劲缩了下脖子,“凉,凉!想在雪里打个滚。”

    我注意到远方传来猪凄厉惨叫声,今天腊月二十二,庄户都开始杀猪杀鸡杀羊。关中讲究的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不准杀生了,过年需要的肉类统统要在二十三号以前备齐。

    “杀猪有啥看头,怪可怜的,你光吃就成了,”看二女失望的神色,我于心不忍,“把皮袄换上,带你去!没一点慈悲心肠,还一天拜佛呢。”说完我才想起拜佛的是颖,不是二女。

    二女才不管我说的什么,高兴的进屋换衣裳去了。

    二女套了个狐皮大氅(可能是),顶了个白翻毛斗篷跑出来,还给我也提了件啥皮大衣,毛翻在外面,穿起来和个白毛野人比较象。我属于爱护动物的人,对裘衣不感冒,当年曾经有加入绿色和平组织的想法,被老娘一口唾沫打消了这个念头。

    领二女出门的时候碰见钱管家挟了一捆子细竹竿进来,要是别人也就罢了,钱管家平时绝对不会干这种体力活,下雪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头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好奇。

    “小侯爷,”管家放下竹竿跑过来,“这么打雪还打算出门啊?您等下,我去喊几个人跟上,外面路滑。”

    “不用,就带二夫人到庄外看杀猪,几步路。”我谢绝了管家的好意。看杀猪本来就不是光荣的事情,再带几个人去的话,连人家猪死的都不好意思了。我指了指地上的竹竿,“这是干什么用的?”

    “爆杆,过年烧的,图个吉利,给来年请个福。”钱管家指着竹竿得意的介绍,“这二十多年啊,咱府上过年烧的爆杆全是老汉我亲手准备的。这不,灵验了,咱府上过的滋润多了。准备了九捆呢,外面还有。”

    当然滋润了,昨天才叫颖给府里的下人都发了喜财,足足放出去一百多两,发的我肉痛,叫管家一说到变成他烧爆杆烧出来的一样。(大家如果觉得我发年终奖金有点少的话,我这里有个参考: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这样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20石合今天1180公斤。当今的米价在1元左右,就按1元一斤计算,则需要2360元!也就是说,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2360元的购买力)

    “钱叔,你先忙,我带二夫人出去了,”我拉了二女准备出门,就发现二女身子重重的,往后拽我,“怎么了?不是要看杀猪么?”

    二女背着管家,偷偷给我指了下竹竿,大眼睛骨碌碌转,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到底还是小姑娘,对这些事情没有抵抗力,见了竹竿她就想让人管家烧给她看。我叫住管家,“钱叔,这个我没见过,烧点我看看成不?”

    钱管家面露难色,“这个,小侯爷要看当然成,就是现在还没作好,得一阵子功夫。要不您先看杀猪,我先做几个去?”

    唐朝没有烟花爆竹,有过年烧竹竿辟邪的习俗,干透了的竹竿放火里烧的劈里啪啦的响声可以驱邪纳福。至于烧竹竿还得加工,让我也感到好奇,想见识一下。见二女已经把注意力放到爆杆上,看杀猪的念头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正好拉她去看管家加工竹竿去。

    钱管家有人来疯气质,一听我要观摩,精神气提了起码三个级别,吆喝下人替他拿工具、炭盆过来,直接就在门房表演。

    过程实在简单,用竹刀把竹节间的隔层挖掉,填了硝石进去,再一点点堵塞上,一根竹子也就是在竹头和竹尾填充三到四节,没一点技术含量,看的我直瞌睡。二女倒是看的津津有味,不时给管家送上个崇拜的目光,看的老头更是运刀如飞,竹片四溅。

    大过年弄这个的确热闹,不过把硝石换成火药就完美了,难道这个时期中国没有黑火药吗?我记得汉朝就有的啊,以前记得看过个什么书,曹操放火箭炸敌军,一炸一准,看的我热血沸腾的。

    “钱叔,怎么不弄点火药进去?”我不解的问。

    钱管家潇洒的嘿嘿一笑:“这就是火药啊,拿火点一会它就着,火的很呢。”

    文盲!鄙视他!拿硝石骗我这个文化人,“不是这个,我记得有一种黑黑的粉末,是一点就着,比硝石厉害点,有没有那种东西?”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钱管家沉思一阵,摇头道:“黑的就想不起来了。就是有,肯定没有硝石好用,要不外面怎么不卖黑的,只卖硝石呢?小侯爷别叫人家给骗了的,以后见黑的咱不买,硝石用了二十多年了,可靠!”

    难道我记错了?兰陵不在跟前,没法取证,不过既然没有黑火药,咱手头有东西,自己也能配制啊,不是个难事。不管有没有,先弄点爆竹过年热闹下,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古代过年,不弄的劈啪作响,对不起自己。

    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分别控制在大约75%、10%、15%,这个配方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能一口报出来。立马吩咐下人去准备原料,弄了俩膀大腰圆的去粉碎木炭,问胡账房要了个过银钱的银昝(精度较高的天平式小秤,在博物馆见过),万事俱备。

    就在门房开干,前后一个时辰时间,就配了一小碗出来,容易。

    “钱叔,你把这个填进去,一会烧了试试看。”把一碗新鲜火药交给管家,心里没底,不知道行不行。要行的话,晚上可以拿来给颖显摆一下,过小年嘛,先热闹热闹。
第七十五章 年关闲话
    钱管家满不为意,敲开一节手腕粗的竹尾节,端了一碗火药就准备给一碗都填充进去。

    “停!”我大喝一声。感觉老头不是做爆竹,有做爆破筒的趋势,这样灌一整碗,非得弄点事情出来不可。房倒屋塌不要紧,弄条人命出来就麻烦了。

    管家被一声断喝整了个激灵,不禁抬头看我,满眼惶恐之色。二女也不解的望着我,不知道我发什么神经。两道眼神看的我有点不得劲。

    “没啥,没啥,”赶紧安抚老管家,“钱叔你做你的,我是怕这一碗灌进去了劲太大,伤了人划不着,弄个细竹节先试验,”蹲下来找了根指头粗的,递给管家,“钱叔,就这根,只填头头上一节就成,别填的太扎实,空余的地方拿纸塞上,塞紧。”

    地上再没细一点的了,就指头粗的都有点危险,怎么说也和二踢脚一样粗细了。二踢脚外面包的还是纸,都时常炸断个指头眼睛的,这炸开了可都是竹片,杀伤力比二踢脚估计要大的多。

    管家听懂意思了,嘿嘿一笑,“小候爷体恤下人那是人所众知的。老汉烧爆杆二十多年了,没出过事情,莫担心。这黑药没用过,先拿大家伙试试,实在厉害了再改小的。”

    看管家说的轻松,实在厉害了就晚了,还真有爆破英雄的气概呐。我正色道:“听我的,先小的试验,刚配出来,心里没底,别有个万一。”

    “恩,听您的,”管家无奈换了我挑选的那根,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这黑药是小候爷亲手配的,心里自然比老汉清楚,只怕劲道非比寻常,还是小心点好。哦,胡先生来了啊!”

    胡账房挑了门帘进来看热闹,手里还拎了个酒葫芦,见我和二女在,赶紧上前行礼。

    胡账房花露水作坊和王府里拿了两分喜财,脸上红光四溢,身上换了件价值不菲的翻毛皮长衣,看着喜气洋洋。

    “胡先生好气色啊,”我带着巴解的还了一礼,如今胡账房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家族产业的首席会计师,不能怠慢了,“眼看过年了,不回家么?”

    我前些日子和颖商量了,放愿意回去的人回家过年,不回去的加双份月钱。平时再怎么着,都得让大伙过个舒坦年。忙碌一年了,回家和家人团聚下,中国人图的就是这个。

    胡账房一如既往的恭敬道:“回小候爷话,前些日子在下把婆娘和俩小子都接过来了。这一向一直听夫人差遣,去庄子上监督陈家的花露水作坊,时间一长,和那帮人都混熟了。俩小畜生平时里不好好念书,只怕没啥出息了,待过了年,正好让他俩在陈家的作坊上谋个差使,混口饭吃。”

    “呵呵,”听了胡账房的场面话,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几声,装模作样的问道:“陈家花露水作坊现在怎么样?看现在长安城里卖的不错嘛。”

    胡账房听我话里有夸奖的意思,得意道:“卖的的确好。年上已经断货了,作坊里的工匠都不愿意回去,还在赶工呢。听说从明个算起,都拿双份工钱。本来月钱就高,这双份嘛,搁谁都不愿意走呢。”

    怪不得老胡要把老婆娃都接过来,他一月拿五两的份子,双份就十两了,够普通四口人家吃喝两年了,还是真有姓胡的觉悟。

    钱管家听我俩说道钱上,忍不住插话:“胡先生,我家那小子也不是读书的材料,要不您也给帮忙谋个差使成不?俺家老三还没娶媳妇,前几天才给说了个人家,等钱起房子呢。”

    胡账房见管家开口,偷偷拿眼睛瞄了瞄二女,想看二女啥意思,毕竟二女才是作坊的大拿,他不好做主。二女隐蔽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这一老一少眉来眼去,看的我就想挑帘子出去发泄一下笑意,快忍不住了都,憋的难受。

    胡账房见二女同意,也乐得落个人情,随即豪放道:“成,钱兄的事情兄弟给担待了,过些日子我去着陈家掌柜的打招呼,过了年你只管叫你娃子上去开工。”

    “老汉谢谢胡先生,”管家放了手上的活,一脸欣喜的起身作揖,“晚上到我那喝两杯去,前些日子才托人进城称的烧酒,地道很。”

    “哦,对了。有个事情想和胡先生商量一下。”和兰陵合资的造纸作坊一直没有得力的管帐先生,胡账房有经验,不如让他一并兼了去,多劳多得嘛。

    胡账房听我说要商量事情,打量一下周围,给我使了个眼色,就准备撩帘子出去。

    “无妨,小事情,都自家人。”我摆摆手,屋里的几个都精明人,这事情大家心直肚明,没必要回避,“前些日子里,兰陵公主把她家的造纸作坊搬咱庄子上了,正开工呢。这工匠一多,就怕给咱惹麻烦,要不胡先生也去监督一下?你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家两家的一起监了,就不用再指派人手了。”

    胡账房面露难色,有点不太情愿的样子,“小候爷,不是在下不愿意去,关键家里和陈家那边一过年就忙了,怕使撂不开手,没多少工夫了。”

    我听明白他意思了,管钱虽然是肥缺,但也容易得罪人。陈家是商人,没什么地位,合作起来没压力,遇到事情端起王府首席账房的架子就能处理;但兰陵就不一样了,在皇亲国戚面前,王家再大都没用处,他一个小账房更没那个底气了,就算挣在多钱都不踏实。

    得打消他的顾虑,合作嘛,首先就要平等。王家怎么都得出个能拿事的人,要不以后难免出个纠纷啥的,“兰陵公主是讲理的人,没啥顾虑。胡先生尽管去,你只管弄好分内的事情,该咋弄杂弄。有了事情我出头找她讲理,你只管把事情往我身上推!”

    胡账房听我讲的仗义,低头沉思一阵,坚定的点点头,“成!听小候爷吩咐,年后在下就过去,绝对不会叫咱王家吃亏。”眼角扫了扫二女,“那夫人是不是也一道………”

    “二夫人不去。这给咱大唐读书人办的好事,事关重大,我亲自出面料理,你只管和花露水作坊一样监督就行。”给胡账房个定心丸吃,要不他七上八下的影响工作质量。

    胡账房果然放心了,表情轻松了一大截,“好,好!有小侯爷出马,心里就实在了,这事包在下身上,绝不会有闪失。”

    “咱小侯爷可不是一般人,光瞅瞅一天来咱家拜访的都是什么身份,俩小国公都是咱王家学生!前一阵杜尚书一日三趟的往咱家跑的求见,老汉我没少得赏钱。胡先生您放心吧!”管家狠狠的一记马屁抽将过来,说到拿兵部尚书门敬,一脸自得。毕竟全长安没几个有资格收国防部长门敬的管家,这个事情让钱管家王霸之气顿生,傲然道:“小侯爷,爆杆弄差不多了,要不老汉现在就烧给您看?”

    被拍马屁的滋味的确爽快,我笑的和吃了喜鹊屎一样,“成,赶紧放,早想见识一下钱叔的手段了,嘿嘿…”拉了二女出来,等看黑火药的效果。

    钱管家扫了扫府门口的积雪,弄了块干净地方,然后点燃了一堆篝火,等火苗窜上来,就准备把竹竿朝里面塞。

    “等,”我看管家有站在篝火旁烧爆杆的意思,也忒危险了,“填了黑药的放一边,你先烧别的,这个我亲自来。”

    这个爆杆烧起来还真有点意思,竹节加了硝石放火里烧的劈里啪啦,白烟滚滚的,可惜是白天,要晚上烧的话可能好看许多。

    “好,你们退门里,我来放这个。”我指挥他们退后,毕竟这个弄法有多大威力谁也不清楚。

    “老汉来吧,往年都是老汉放的,不劳小侯爷您动手了,”管家不以为然,顺手将填黑火药的竹竿塞进篝火里。

    “跑!”见这个情形,我拉起二女就跳进门槛,胡账房也一个激灵随我后撤,钱管家被我一声大喊吓了一跳,机械的朝后退开几步。
第七十六章 惊爆
    我拉起二女就跳进门槛,胡账房也一个激灵随我后撤,钱管家被我一声大喊吓了一跳,机械的朝后退开几步。

    “快进来!”进了门洞就放心了,我挡在二女身前,大声招呼还站在火堆不远地方发愣的钱管家,“赶紧!”竹头刚塞到火里一会,抓紧时间叫管家站远。到底是怎么个爆炸法,我心里没底。

    “来了!”钱管家被众人的反应弄的有点紧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好整似暇的答应了一声,面对着火堆,不慌不忙的朝府门方向后退,看来他不想放弃目睹这个新玩意发作的时刻,心里根本不当一会事。

    就在我准备再度催促管家撤离的瞬间,“轰”一声震耳的巨响袭来,随后整个火堆被爆竹强大的冲击力炸的四散开来,带着火星的灰烟充斥在府门周围,大门口的两尊石兽被飞散的竹节打的啪啪作响。眼前的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我只下意识的死死将二女按在身后,竟然忘记了转身,全程目睹了自制爆竹的威力,效果果然不是盖的。

    炸响的同时,钱管家距离爆炸现场大约七八米处,应声仰面躺倒。

    “钱叔!”,硝烟未散,我就一个箭步朝管家冲了过去。这么大年龄,真可别有个三长两短的。

    钱管家‘大’字状仰面朝天躺在雪地里,胖脸被飞散的烟灰染的黑迹斑斑,两眼紧紧闭着,面部肌肉扭曲,牙齿咬的吱吱作响,手脚伴有无规则间歇性抽搐,状态看起来不是很乐观。

    我顺手抄了把雪抹在他脸上,使劲擦拭了几把,油嘟嘟的胖脸又重新呈现出来,光溜溜的。没外伤,至少没有被炸到,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点。

    此时,胡账房也担心的跑了过来,“胡先生,搭把手,把钱叔先抬回去再说。”我从双手从背叉起软绵绵的管家,招呼道。

    “好,好。”胡账房也慌张了,抓了钱管家的双腿就抬,没掌握好力度,把我冲了个趔趄,叉住管家的双臂猛的松开了。扑,管家上半身又掉在雪里,幸亏雪盖的厚,要是平时的青砖地,光这下就得摔个半死。

    “唉………”歪打正着的一摔给管家接上了气,脸部的扭曲逐渐缓解了,嘴里哼出颤抖的呻吟声,听起来凄惨而悲凉,加上鹅毛飞雪的外景,让我不禁联想到著名的歌舞剧《白毛女》中杨白劳自杀时的选段。

    “钱兄,醒醒,醒醒。”胡先生已经恢复了镇静,掐住管家的人中连声的呼唤,另一个手不停的在管家胸口扑索着,帮他顺气。我也一旁不停的反复伸展管家的四肢,帮他加快血液循环。

    “唉……啊……”胡账房的急救术凑效了,几声压抑的呻吟声过后,管家缓缓的睁开双眼,迟钝的打量了一下周围,失声大哭起来,哭声中尽透着委屈,一幅受婆婆虐待的小媳妇模样。

    我和胡账房对视了一下,俩人同时长长出了口闷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能哭就没事了,证明管家的思维已经基本上正常了。

    回身找了找二女,发现她正仔细的收集刚刚炸散的竹节,怀里抱了一小捆子比较完好的,干的异常认真。臭丫头没心没肺的,人家给她拼死放爆竹,她非但没有一点表示,还收集罪魁祸首,大有卷土重来的念头。

    我使劲吆喝道:“二女!给我过来!”

    二女一脸兴奋的抱着竹节蹦跳跑来。管家看到二女怀里的竹竿,半坐在雪地上不住朝后挪退,脸上的肌肉跳动着,眼中惊慌之色,仿佛撞鬼一般。

    唉,可怜的老钱啊。刚刚还号称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