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莽王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王莽也知道,此刻姑母对他痛恨至极。可以说,王莽对王政君的感激有多深,王政君对王莽的痛恨就有多深!
王莽篡国后,强行将王政君的尊号由“太皇太后”改为“新室文母太后”。这样一来,就彻底断绝了她与汉室的关系。王莽是用这个冰冷的头衔告诉她:“您现在的身份是我——大新开国之君的姑妈,不再是什么汉朝的‘太皇太后’了!”这一点,极大地刺痛了王政君的自尊心,令她怒不可遏。
公平地说,王政君是个极为自私、懦弱的女人。早年,她一心想让娘家人享受万世富贵,不遗余力地提拔娘家的后昆子弟。却不成想,自己的娘家人当中,居然出了王莽这样的大奸巨怼,竟然篡夺了汉室天下,另立伪朝!每次想到这里,王政君就深感痛心,悲不自胜!
当年,为了提拔娘家的新苗后辈,王政君牺牲了儿子刘骜的生命,也牺牲了无数个孙子、孙女的性命。大汉朝四十年来的国统三绝,王政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点来说,王政君作为刘家的媳妇,完全是不称职的,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但是,正应了那句古话:“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虽然王政君是王家的姑娘,但是她从来也没忘了,她永远都是刘家的媳妇。正因如此,王政君永远都不会原谅王莽,无论他此后做了什么!
自打王莽篡国几年来,王政君几乎从不与王莽说话。每次见面,她总是对侄子怒目相向:对一个篡夺了刘家神器的逆贼,她怎能有好脸色?!
对于姑母的心思,王莽心知肚明。为了博取姑母的欢心,几十年来他没少费心思。如今,他有了新的计划,为姑母新造一座长寿宫!
当初,王莽做安汉公时,为了当上摄政王,不断谄媚王政君。他的重要一步棋是为姑夫刘姡厦砗拧
西汉时代,帝王的谥号人人有,庙号却是少数人才有的尊贵头衔。在帝王当中,庙号属于希罕物。那时的庙号制度极其严格,只有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帝王才有资格被后世上以庙号尊称。在王莽主政之前,只有寥寥三人有庙号。其中,开国之君刘邦被尊为“高祖”,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被尊为“太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在宣帝时被尊为“世宗”。
一个皇帝有无庙号,死后的待遇大不一样。有庙号的皇帝,有资格在每年四季都接受香火祭祀。没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在殷祭时,才被祭祀。殷祭也叫祫禘。依照汉制,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叫做祫(xiá),五年一次合祭诸祖神主的大祭,叫做禘(dì)。
元始三年(西元三年),在女儿册立为皇后不久,王莽主动提议,应将宣帝尊为“中宗”,元帝尊为“高宗”。宣帝刘询作为“昭宣中兴”缔造者之一,文治武功斐然,彪炳史章,被尊为“中宗”当之无愧。而元帝刘姡Ш蔚潞文埽尤槐蛔鹞案咦凇保烤土暗哿跗簟⒄训哿醺チ暾庋拿骶济坏玫矫砗牛慰鍪腔栌沟脑哿鯅'呢?
王莽的理由很充分,振振有辞:元帝时期,陈汤、甘延寿不远万里,奋勇斩杀郅支单于,威震四夷。如此伟大功勋,岂能不称“宗”?王政君也是私心太重,一心想着死后一年能吃上四次“冷猪肉”,于是就同意了。元帝祭庙被尊为高宗庙,修缮的富丽堂皇。万事具备,只等着王政君下世了。一旦她死了,这里马上就会立起刘姡в胪跽牧礁雠莆弧V灰撼豢逄ǎ饫锟隙ㄊ窍慊鸩痪A鯅'与王政君夫妇,在地下也能接受子孙们的万世祭祀。
可是,等到大新朝建立后,一切全变了。
由于王政君不再是什么“太皇太后”,只是大新朝开国之君王莽的姑母而已。从母仪天下的最高女性,降低到如今王莽的亲属身份,这份屈辱,岂是王政君能够接受得了的!

尤其是始建国二年十一月,“刘子舆事件”爆发,王莽深感恐惧,下令拆毁所有汉朝皇帝的祭庙,而给王政君另盖了一座祭庙。相对于其他皇帝,王莽看在姑母的面上,对姑夫刘姡У摹案咦凇泵砘故鞘窒铝羟榱恕
高宗庙没有完全被毁,还保留了一个偏殿作为“新室文母太后”的膳堂。此堂落成之后,王莽亲为之取名为“长寿宫”。只因王政君还活着,故而不能称之为“庙”。
“长寿宫”落成后,王莽在长寿宫摆酒宴请王政君。王政君一进大门,突见刘姡У募烂肀怀沟追掀闪艘黄闲妫背÷淅帷K拮旁鹇钔趺В骸白诿碇氐兀杂猩窳橹Wぃ⊥趺В∥颐橇跫业降资裁吹胤降米锪四悖前阉莼伲∪绻挥泄砩竦幕埃⒂趾伪鼗敲创虻牧ζ敲砟兀磕阏庋觯裰故切呷柘鹊郏训啦皇堑泵嫫鄹何艺飧隼瞎迅韭穑勘竞笫切⒃实鄣恼蓿阋膊幌胂耄一嵩谡庋桓龅胤揭缑矗俊彼低辏跽餍涠ィ缁峄姑挥锌季筒换抖ⅰT诼飞希跽吣哑剑宰笥沂膛溃骸按巳宋昝∩窳椋卦馓烨矗≈慌率撬牢拊嵘碇兀 
从此之后,王政君不再参加大新朝廷的典礼。由于王莽改了正朔服色,祭祀的日期与服侍都与过去大不相同。
汉用“寅正”,以正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色尚黑。汉时每年十二月的腊日举行“腊祭”,祭祀天地神灵。根据当时的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腊祭;祭奠列祖列宗,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至于将“腊日”规定为腊月初八,那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王莽改用“丑正”,改以“寅正”中的十二月为正月,确定为岁首,以十二月一日为元旦,色尚黄。以往每年十二月举行的“腊祭”,王莽则下令改在九月进行。
时间、服色都改了,当然要执行。王莽下令,宫中的衣服颜色全部由黑色改为黄色。祭祀时常穿的“黑貂皮”衣服,全部改用黄色貂皮衣。
王政君的长信宫,对王莽的这道诏书根本不执行。无论是九月的“腊祭”典礼,还是十二月一日的元旦大典,她都拒不参加。到了十二月腊日,王政君才找来身边的属官、宦官、侍女聚餐。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终于就要结束了。王政君活的太久,她也太累了。
始建国五年(西元十三年)二月,王政君死了,终年八十四岁。她死后,王莽将其安葬在渭陵,与元帝合葬在一个陵园里。但是,王政君与刘姡床⑽凑嬲显嵋淮Α6说姆剀阒溆幸坏琅潘捣指簦馐堑笔钡拈朐嶂贫龋凶觥巴匾煅ā薄
耐人寻味的是,王莽对王政君身后的祭庙设置很是奇特。王莽将常安(长安)城中的“长寿宫”改为“新室文母太后”祭庙,而以她的丈夫——汉元帝刘姡湎怼A鯅'的神主,被安放在王政君神主龛架下面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做完了这件事,王莽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再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不过,为了推崇孝道,让天下人知道他有一颗拳拳孝心。王莽公开宣布:“朕要为文母服丧三年,以示沉痛哀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莽当年为亲娘功显君王渠服丧,选择的是丧期最短,戴孝最轻的“缌麻”,自己还坚决不肯做丧主。而为姑妈王政君服丧,却是丧期最长的三年,戴孝还是最重的“齐缞”。看来,他是在“现身说法”,力图证明一个政治家的生存原则:谁生养了你并不重要,谁能提携你并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人!
王政君能够善终,这是她的福分。走了好,走了最好!真是“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王政君走了,再也没人在王莽背后碍事,彻底自由了。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似乎这个庞大的国家是一张空白的纸,需要他这位天才的画家用如椽巨笔去描绘一幅灿烂多姿的绝美画卷。但是,王莽从此却陷入了噩梦一般的苦苦挣扎中。对于控制这个庞大的国家,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

第十四章 天灾人祸

(一)积弊如山

王莽久在官场,深谙权谋之道。在杀人不眨眼的宫廷斗争舞台上混了大半辈子,对付一下老太婆王政君,搞一些糊弄人的小把戏,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他在权谋斗争方面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无论把他放在哪个朝代,他都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超一流的“内斗”高手。
王莽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的才器有限。与宣帝刘询那样雄才大略的明君相比,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他与元帝刘姡А⒊傻哿蹑瘛У哿跣勒馊讼啾龋词乔康奶嗔恕
王莽的性格方面有些缺陷,性急而浮躁,想起什么是什么。称帝之前,因为有很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他还有所顾忌,还懂得忍耐。如今成了皇帝,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他做任何事。他的性子变得越来越急,很难听进去不同意见。每看一段古书,他就兴奋不已,变得越来越亢奋,无法使自己安静下来。他常常憧憬在美好的未来之中不能自拔,设想着种种诱人的前景,却不肯认真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他每干一件事情,总想模拟上古的帝王,无论是在现实中实现的难度有多大,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向古人的形式靠拢,不管这种形式是否适合现实社会,也不管这种做法的实效如何,他总要去尝试一下。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简直像个异想天开的儿童,要把大新王朝的锦绣江山变成他个人理想的试验田!
随着事业的成功,王莽的自恋情节越来越严重,他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甚至,他对自己都有了一种崇拜。几十年来,他想做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失败过。他的人生信条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着当皇帝,可是有几个人成功的?陈胜、吴广、项羽、韩信、英步,哪个不想坐上龙椅?可是他们都失败了!可是他王莽呢?一介穷儒,早年连吃饭都是问题,可是他凭借着超強的毅力和非凡的能力,硬是实现了无数前人毕生都未实现的梦想。每次看着自己这身皇帝服侍,摸摸未央宫的御榻,王莽有时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感觉自己好像是在梦里一般。他掐一把自己的大腿,觉得有些疼痛,这才暗自发笑:真是太了不起了!古往今来,比我王巨君的能力强的,究竟有几人?登基之后,他开始迷信自己的能力,开始对自己自我崇拜,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如神助!
正是出于对自己这种才能的自信甚至是迷信,他不知失败是何滋味。他变得信心满满,雄心勃勃,一心要开创一个三代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但是,王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做过基层地方官,也没有在民间生活过。他不了解民间的实际生活,不能真正明白人间的疾苦。
王莽即位后,面临着三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一是社会劳动力问题。奴婢数量恶性膨胀,造成从事生产劳动力短缺。另外,奴婢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做人的尊严,过着非人的生活。因此,他们的反抗也最强烈。就拿后来的绿林赤眉军中来说,逃亡的奴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是明证!
二是社会财富分配问题。皇室成员、诸侯王奢侈无度。官员数量巨大、冗员充斥,加重了民众的供养负担,使得国家经济不堪重负,使得国家的基石发生了动摇。
三是土地兼并过度问题。西汉中期以来土地危机日益加重,过度兼趋势日益严重。平民丧失了土地,也就没有了口粮,也就断绝了基本的生活来源。
王莽以复古思想为理论基础,他开出了几张药方:
第一,改革货币、行政区域、官员选拔、爵位授予等多种制度;
第二,禁止买卖奴婢;
第三,推行土地国有政策;
也许是被持续不断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他很快就下出了第一着“臭棋”:仓促改革币制。其实,他早在元寿二年刚刚夺回辅政大权之时,就在谋划着改革了。除了前文所说的历法改革以外,他甚至在摄政期间就曾经搞过一次突击货币改革。
王莽真是太性急了。第一次改的时候没怎么仔细想清楚就动手,结果却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

(二)币制改革

那是居摄二年(西元七年)五月间,王莽突然心血来潮,宣布改革货币制度。他决定,按照古法新铸货币。王莽规定:一枚“错刀”,定值五千个五株钱。一枚“契刀”,定值五百钱。一枚“大钱”,定值五十钱。以上几种新的货币,跟通行了一百多年的五铢钱同时流通。由于这项政策出台的过于仓促,引发了民间经济的混乱,一些不法之徒开始依样盗铸,发了横财。
与此同时,王莽还颁布了一条新的禁令:禁止列侯以下的所有臣民私藏黄金。他规定了黄金牌价,令人们将私藏的黄金送交政府。但是,人们交上了黄金的人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引发了强烈不满。再加上气候恶化,粮食大量减产,各个地方政局越来越动荡不安。但是,王莽这次雄心勃勃的改革,却被翟义、刘信起义所打断,并未真正执行下去。
说来真是有些可笑:事实上,三辅地区的赵朋、霍鸿起义,就是被这次失败的改革逼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多平民不顾灭族大祸跟着赵朋、霍鸿起义,就是因为他们被王莽的改革逼得破了产,几辈子积累下的财富一朝而尽,他们岂能不反?
但是,王莽并未汲取这个教训,他还想继续改革货币。这次,他又犯下了一个又一个严重错误。
始建国元年正月,为了显示大新朝与汉朝的不同,他按照《尚书》等古籍的记载,首先于始建国元年正月启动了官制、行政改革:主要是按照古法改革官名、地名。大致情况是:
第一,王莽为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分别设置了助理职务: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这三个官职,虽是副职,地位却很高,称为“三公司卿”,都列为“孤卿”级别。
第二,在中层职务设置上,王莽下诏将“大司农”改名叫“羲和”,后又觉得不便理解,又将其改为“纳言”。“大理”改名为“士”。“太常”改名为“秩宗”。“大鸿胪”改名为“典乐”。“少府”改名为“共工”。“水衡都尉”改为“予虞”,分别归三公管辖。他设置了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别主管朝廷各府。同时,又把“光禄勋”六个部门改名,统称“六监”,全部列为“上卿”。
第三,在地方官的名称设置方面,王莽下诏将各郡“太守”改名叫“大尹”,“都尉”改名叫“大尉”,县令、县长改名为“宰”。
此外,王莽为了给将来的行政区划改革做准备,开始大量改革地名。 “××宫”一律改为“××室”、“××馆”。比如,“长乐宫”被改名为“常乐室”,“明光宫”被改为“定安馆”。王莽改的兴起,索性连地名都改了:堂堂京师——长安,新的名字被改为“常安”。从此,他是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官名、宫殿名、郡县名被他改了个遍!最终的结果却是哭笑不得,由于有些名字被他反复改了好几次,就连他如此博学睿智的学者都一时想不起来某地、某官的原名是什么,文物百官也是稀里糊涂,半天搞不清楚,更遑论那些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的老百姓了。
其实,改革官制算不了什么大毛病,顶多就是造成暂时的混乱而已。人总是有记性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熟悉了。
在改革完了官制之后不久,紧接着,王莽马不停蹄,打算立即恢复中断两年之久的经济改革!这次突如其来的改制,才是真正的错误。给大新王朝带来了真正的危机!

始建国元年夏,王莽突然意识到此前被他忽略的一个问题:“劉”字由“卯、金、刀”组成的!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犯急了,匆忙中下诏对外宣布:“正月刚卯”佩饰、金刀钱都不准再用!既然不许用旧钱了,那该用什么?仓促中王莽又宣布:“废除‘错刀币’、‘契刀币’、五铢钱,改铸小钱。新钱直径六分,重量一铢,上有‘小钱值一’字样,再加上此前督造的‘大钱五十’的新钱,总共分为两类,同时发行!”
此诏一出,立即激起了冲天民怨:“上次朝廷说用金子兑现钱,为何交了金子却不给现钱?堂堂朝廷,如此言而无信,这简直是抢劫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商人很快作出了反应:
第一,新钱、旧钱我都要。民间贸易用旧钱,打发官府用新钱。
第二,私下开挖铜矿,铸造私钱。
王莽知晓后,忧心如焚。为了遏制盗铸,他又急忙颁下诏书:“严紧民间私自挟带铜、炭,违者一律严惩不贷!”
虽然在官府的极力打压与严密控制下,盗铸“私钱”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民间用惯了“五株钱”,不愿使用这种“毫无信誉”的新钱。还有,这种新钱的“面额”太大,不好“找零”,使用起来极为不便。故而,王莽的这次改币效果甚微,旧钱在民间依然是主流,新钱只是应付官府时才用。
由于新钱一直流通不畅,王莽又急了。他匆忙下了一道诏书:“此前所铸的钱币多是大面额,无法应付小额交易。但是,如果钱币都是小面额,则运输装载很费事,成本太高。朕以为,若使钱币轻重大小各有等级,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天下民众必然欢迎!”
王莽没有经过仔细研讨,就迫不及待地打造了如下几类: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其中,钱币六种,金币一种,银币二种,龟币四种,贝币五种,布币十种。总计,货币共有六大类、六种名称,二十八个等级。其中的“钱货”、“布货”都用铜铸作,其中混杂铅锡,由于比例不对,容易磨损消耗。
最要命的是,钱币的种类实在太多了。怕是当时的经济专家也搞不清楚面值,何况普通百姓?民众生活陷于混乱,货币不能流通。民间舆论大哗,人人痛骂朝廷无耻。

了解到下面民怨沸腾、一片混乱,王莽知道这事又办砸了。他不得不再次颁下诏书,向全国宣布:“新的货币中,除了当值一钱的小钱、当值五十的大钱两种新钱并行以外,龟币、贝币、布币暂且停止使用!”
王莽此举,无疑是自打嘴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种“折衷”性的办法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新钱没有经过试点就投入使用,在实用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
第一,新钱大小不一,形状不等,难以辨认面值,也很难携带;
第二,新钱、旧钱混用,经常造成混淆。交易时稍不留意,就会带来损失。
第三,新钱的币值不稳定,民众普遍对其不信任。
第四,由于旧钱奇缺,暴利促使民间盗铸私钱的现象日益泛滥。
王莽锐意复古、推行新钱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为了推行新钱,他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强制性鼓励新钱流通,逐步淘汰旧钱。
王莽规定,凡是外出的官吏、平民,必须带上足够的新钱作为通行副证。凡是不带新钱者,旅舍不允许住宿,关卡和渡口要盘问留难。公卿大臣入宫见驾,必须带上足够的新钱才能进入殿门。
第二,严厉打击盗铸私钱的不法行为。
凡是盗铸钱币的(无论是新钱、旧钱),一家铸钱,邻居五家连坐。所有的案犯,全部沦没为官婢(奴婢)。
即便是这样大的力度,还是无法改变人们对新钱的担忧,更是无法禁止盗铸私钱现象的发生。甚至有谣传说朝廷将来肯定要废黜新钱,恢复旧钱。故而,人们民间私下贸易都乐意用旧钱交易。时间过去了快一年,新钱还是无法正常流通。
对此,王莽如芒刺背,深感不安。为了使新钱早日进入正轨,他再次向全国发出严诏:“凡是出门只带五铢钱而不用新钱,又造谣说大钱要废除的人,与‘诽谤井田制’者同罪!一律流放到四处边远地区!”
此诏一出,民怨更深。从此,举国上下到处都是罪人:被指控私自买卖田宅者,私自买卖奴婢者、盗铸钱币者,不可胜数。不仅是平民,甚至连各封国国君、朝廷高级官员,也都上了司法部门的“黑名单”,成了通缉捉拿的对象。
王莽登基以来,不从世纪初发,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强行推行他的“新货币政策”。他的运气不好,恰好赶上了一千多年才有一次的气候剧变循环周期,自然灾害频仍。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商人失业,举国经济形势全面恶化,逐步接近崩溃边缘。百姓号哭于闹市,昼夜不绝。
古语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在治国方面,王莽确实很有才能。只是他的政策过于理想化,严重地脱离了现实。本来,他面对的是一盘好局。只要他稳妥前进,针对时弊慢慢改革的话,他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王莽过于性急,一心复古,一心想把国家建设成像上古三代那样的美好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他也想称为尧舜那样的千古明君。但是,“欲速则不达”,没有经过充分运年,硬是把一盘好棋走成了不可收拾的烂局。最终搞的不可收拾,一溃千里。正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三)王田公有

对于土地问题的严重性,王莽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土地过度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问题。上古之时先王制定的“井田制”,是一个完美的近乎理想化的制度。一个成年男子可分到百亩土地,交纳十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