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蜀失关中
柴荣要开始行动,他很快就看到了一个好机会,蜀地出现一点问题。
在前蜀被灭亡之后,孟知祥有幸被任免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而实际掌握了西川的军事大权,虽然后来在李嗣源大将石敬瑭讨伐之下与东川的董璋有过暂时的合作。但是当后唐军退兵之后,这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孟知祥开始打董璋的主意了,当时安重诲被杀。孟知祥就派人来叫董璋一起去向朝廷请罪。这一招太狠了,一方面他表明自己是忠臣,如果董璋不去认罪,就可以借机讨伐,另一方面如果你董璋真的要去和他一起去领罪,他也不会跟你客气,肯定是会把你董璋一刀给毙了。
董璋因为家人全部被朝廷杀了,而孟知祥的家眷却都没事,大怒道:“孟公家属皆存,而我子孙独见杀,我何谢为。”并认为孟知祥出卖了他。孟知祥一次不行就连派人去三次,虽然他知道是没有用的,但这种表面文章多做做多少是有一点好处的。结果被派去的李昊就被董璋骂了三次,李昊灰溜溜地去报告说:“董璋这家伙不厚道,还是要先去攻打灭掉这家伙才对。”孟知祥一听是该解决他了,只是实力差不多,打起来也不容易。不过孟知祥还没动手呢,董璋倒是先动手了,袭破知祥汉州。不打也得打,打吧。孟知祥派赵廷隐率兵三万为先锋,并领大军前往,与董璋对阵鸡距桥(地名)。起初孟知祥的诸将有些担心,因为董璋此人素来勇猛,孟知祥为了让董璋速来决战,还故意写一封信表示出自己很悠闲的样子。董璋一看孟知祥居然如此悠闲,竟然还叫自己投降,根本是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自己本来就认为孟知祥不过是来送死的,既然来了就别跟他客气。刚好士兵也是在太阳底下被晒得难受,纷纷叫道:“别老光让我们在这晒太阳,好歹也上去打上一仗。”董璋下令与孟知祥交战,不过刚一接战,偏将张守进竟然前去投降孟知祥,璋军顿时大乱,孟知祥乘机掩杀,璋军大败而逃。此战之后董璋实力大损,再难有实力与孟知祥对抗了。
等董璋等人逃至金雁桥时,他感到没有什么希望了,他对儿子董光嗣说:“你杀了我之后,再去投降孟知祥,也好保全我们一族之人。”但董光嗣很有骨气说道:“自古岂有杀父以求生者乎,宁俱就死!”董璋终于在梓州被杀,而董光嗣也随即自杀而亡。孟知祥终于实际占领了两川之地。而中原也正是多事之秋,对于称霸一方的孟知祥,也只有承认他是蜀地的实际当权人。孟知祥也没有跟朝廷的李嗣源客气,上表说这逆贼董璋被我打败了,是不是也该封我当个蜀王,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孟知祥终于当上了蜀王。而蜀地还有部分后唐军,孟知祥的方法也很好,厚给其衣食,还请李嗣源把他们家属送来,李嗣源当然不会答应。
李嗣源在世时,孟知祥虽然是独占一方,但还是没有称帝。但是等李嗣源十一月刚死,第二年的闰正年,孟知祥就称帝了。建国号为蜀,以赵季良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李昊为翰林学士。但同年的六月孟知祥也过世了,他临死前让孟昶(初名仁赞)即位,赵季良为辅政大臣。
赵季良得知孟知祥死后,马上就先拥立孟昶即位,而后再为孟知祥发丧。孟昶虽然是后蜀后主,但他没有一些人想像的那么无能。因为以后,孟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手下的人不大听话。特别李仁罕、张业二人仗着先帝的纵容,到了孟昶即位,气焰就更加嚣张,他们干事多逾法度,务广第宅,夺人良田,发其坟墓。孟昶认为如果这样下去,这帮人迟早要反了自己,即位才几个月,就下令将李仁罕抓起来,并族其全家。这下把一些自认为功高,认为自己是爷的人给震住了。当时,李肇自外镇来朝,柱着拐杖去见皇帝,自称自己有疾病不能行跪拜之礼,等到听闻李仁罕被杀死了,病也没有了,拐杖也扔了,乖乖地去向孟昶行跪拜之礼。
而对于与李仁罕有同罪的张业,孟昶为了稳住他,并没有一起将他法办,反而把他升为丞相,因为张业手上掌握了禁军,这年头谁有兵权谁就是爷,万一把张业逼急了,他反了怎么办。张业被任免为丞相之后,反而更加嚣张了,在家里私设公堂,用酷刑来敲诈蜀人的钱财,蜀人大怨。孟昶杀了李仁罕之后,但主政的人还是赵季良,赵季良还是个人才,对蜀地的建设也还是有政绩的。但到了广政九年之时,赵季良死了,孟昶在被赵季良辅政十三年之后,终于要准备要亲政了。但是孟知祥还有一些亲信尚在,孟昶一直认为张业对自己威胁太大,这么一个引起公愤的人,要想亲政就必须得杀了他。到了广政十一年,孟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划,把张业抓起来杀了。孟昶要开始亲政了,一帮老臣如王处回、赵廷隐等人也识趣地相继告老还乡。孟昶终于可以亲政了。
孟昶其实也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当时后晋被契丹打入开封,从此被灭亡,孟昶也曾考虑从蜀地调集兵马,杀入中原。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附于蜀,孟昶又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但这时刘知远已经在中原称帝了。但机会还是有的,后汉在刘知远死后,关中三镇又开始叛乱,孟昶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以策应赵思绾。后来又派出安思谦出兵救援,不过等安思谦大军一到,三镇叛乱已经全部被平定了。安思谦认为这样就没有功劳了,居然把自己的士兵杀了来立威。孟昶大怒,就和王藻一起计划准备杀了安思谦,但王藻这人也混蛋,边境有奏报,他竟然擅自折阅而不转呈给皇帝,孟昶知道之后,在杀安思谦时对旁边的王藻说道:“你和他一起去死吧。”
孟昶也许在清除旧臣时有了极大的成就,也许是因为得到了秦凤四州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开始把以前的不良习性又捡起来了,他开始经常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不过孟昶也不是完全是个糊涂人,枢密副使韩保贞切谏说这样不行,孟昶竟然会大悟,然后还赐保贞黄金数斤,说他说得对。而且有人上书说台省官当择清流,孟昶竟然叹道:“为何不让这个发言上书的人去赴任呢?”左右请以其言诘上书者,昶曰:“吾见唐太宗初即位,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皆见嘉纳,奈何劝我拒谏耶!”这说明孟昶并非完全的昏庸无能,最起码早期的孟昶不是这样的。孟昶此人还非常重视学术发展,他让人把《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全部刻在石头上,前后刻了八年,又觉得这样流传还不够广,又让人做了木刻版,以便流传。另外要求写春联促进文化交流,他自己更是写了一副贴在宫门上,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个字就成为春联的老祖宗。甚至可以说在五代时期后蜀的文化学术氛围为五代之最,超过了南唐,更超过了中原。
但是随着一位姓费的女人进宫之后,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经常说红颜祸水,其实这位费氏根本不能武断地便归于害人精一类,相反她这个人很有才艺,诗词歌赋都懂,厨艺也是精湛,经常能变着花样来做出好吃的。这种女人,别说是孟昶,也许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喜欢他的。孟昶照例封费氏为花蕊夫人,并对她宠爱有加。相对来说,这朝事便有意无意地放在了一边。
孟昶把政事放在一边,柴荣可是没闲着,王朴说了,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契丹,北汉不过是依靠契丹人才敢和我们对抗,但是南方还有两个国家实力较强,分别是后蜀、南唐,等到灭了这两国之后,其它小国肯定是望风而降,然后再集中力量北伐,败契丹灭北汉,完成统一大业。周显德二年(955年),柴荣派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孟昶听了之后,也开始认为原先的雄武军节度韩继勋不足以当周兵。于是派出客省使赵季札为秦州监军使。但是等到王景入大散关,进入秦州之后,赵季札害怕起来了,竟然独自回到朝中,一时军士们都认为他是要逃命,军心动摇。孟昶问赵季札为什么又回来了,赵季札回答不出,孟昶大怒,把赵季札斩首。并另派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迎战周军。可以说孟昶处理的还算不错了。双方首次交战于威武城,后蜀军小胜。周军失利之后,朝中大臣多有劝柴荣退兵,柴荣不肯,直到在前方巡视的赵匡胤回来说这秦、凤四州可伐,柴荣决心将战斗进行到底。命令王景、向训继续进兵。王景出战亦获小胜。孟昶又派人对前方军士进行抚慰。
李廷珪制定了“分进合击”的战略布署,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率兵至马岭寨(今陕西凤县西)、遣奇兵出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屯白涧,另遣王峦率兵五千出唐仓镇赶赴黄花谷,断周军粮道及其退路。不过王景识破了李廷珪的计谋,他派出张建雄率兵二千先行抢占黄花谷口,副将率精兵迂回到唐仓,准备对王峦实施三面围攻,断王峦归路。王峦兵至黄花谷,遭张建雄部突袭,败走唐仓,还没来得及修整,又遭伏击,王峦战死,所部皆被俘。其他两路蜀军知王峦大败,不敢再前进,而是退至表泥岭(今甘肃徽县南),秦州守将雄武节度使韩继勋见秦州孤立无援,一个人回到了成都。留下守城的赵砒见后蜀精兵非死即逃,畏周军兵势,出城而降。成州,阶州也相继出降周军。孟昶遣使议和,柴荣认为孟昶仍自称为帝,没有答应议和,周军再攻破凤州。孟昶知关中之地已落周人之手,忙聚兵于剑阁、白帝,以防后周军深入蜀地。
孟昶又遣使往南唐、北汉等国共同对付后周,但是这一战却让孟昶关中之地尽失,一直只能呆在蜀地,再难有实力入中原了。看到后蜀已经被自己教训了一番,但南方还有一个强国南唐,虽说李璟此人用人不当,但南唐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视,而且李璟还经常去打别人的主意,难保哪天不会出兵北伐,虽然李璟并不俱备这个能力。但是柴荣要想完成统一,就必须先把这个南方大国给打服了。
六、倒霉的南唐主
柴荣要开始动刀了,而南方南唐的皇帝李璟却在走大背运了。当初南唐曾经掌握过进攻闽国的主动权,结果忙了半天,闽国最肥的一块地盘却被吴越给占了。后来攻打楚国,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楚地,并迫使马家兄弟双双投降,李璟似乎看到了一点唐国复兴的曙光。不过他却和上次占领闽地一样,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不会用人。
边镐奉命非常高兴地接收了马氏家族的投降,并认为这楚地今后就归南唐无疑了。不过他想错了,楚国的马家虽然倒台了,但是他还有一些遗留势力,虽然这些遗留势力并不是马氏的死党,他们却都是有一部分兵力和威望的人,如果南唐对楚地的政策非常正确,他们的实力自然是不能和南唐相比,但是南唐要是在楚地老干糊涂事,他们这些人就会开始充分利用他们的主场优势,让这些来犯者卷铺盖走人。像刘言、王进逵、周行逢他们都是一路人,他们巴不得南唐在楚地不得人心,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李璟也是糊涂,虽说被南汉的刘晟给攻了桂管,但其实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南唐。这打下楚地之后,有一个问题还需要解决,因为打仗是要花银子的,打了这多久的仗,这银子从哪里来,“五鬼”之一的冯延巳有“好主意”,他说:“这楚国国库没钱了,难道朝廷打下了楚地还要倒贴钱吗。依我看,不如来个‘以战养战’,正所谓用之于民,取之于民。(这用之于民我实在是没看出来)这犒劳军士的事,不如向当地的百姓要点钱。”李璟认为这样做不错,就同意的冯延巳的提议。不想楚国的百姓们“不安份”,竟然还敢反抗。其实这楚人也够倒霉的,先前马殷在的时候还算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后来马家兄弟自己打,这样还不够,还请南唐过来帮忙打,一旁的南汉、荆南也过来乘机捞一把,好不容易在南唐军来了以为可以消停了,可这些爷却还要来榨我们这些快要被榨干的人,于是楚地的百姓愤怒了,开始与南唐军对着干了。
一旁的刘言可高兴了,既然唐军在楚地(湖南)引起了公愤,所谓民心可用,正是将唐军赶走的时机了。于是刘言联合王进逵一起向驻湖南唐军发动进攻,边镐这个人也是很有意思,他为人宽厚,不喜欢去与别人争功,但就是御下的能力有些不足,整个一个老好人形象,为此他还被人称为是“边菩萨”。他深入楚地,唐军又引起了民愤,在经过一场大战之后,边镐军全军覆没,就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逃了回去,结果被削职为民。而南唐也因此重新失去了在湖南的大部分土地,和攻打闽国的结果一样,花了大本钱,得到的东西却是很少。就在李璟还在想想能对湖南有什么动作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周国的柴荣要带兵打过来了。这回李璟要郁闷了,凭什么我这么倒霉呢?不过起初李璟好像也没多害怕,他想啊,从来都只有我去欺负别人,没想到竟然也有人敢来欺负我。
柴荣可不会跟他客气,这淮南一直在别人手里,万一那一天几股势力一起杀来,南唐又换了位有作为的君主(当然从后来的事情来看,没有出现这种事),这淮南对中原的威胁太大了。当然这借口还得找上一个,僭号为帝,不事正统,反暗中与契丹勾结。这个借口也就是一个口号,至于其中的意思大家想必也明白。
但柴荣在伐南唐之时,还得在国内发掘一点潜力,壮大自己的实力。柴荣不会擅自去向百姓加征钱锐,他把目光指向了佛教。(史称世宗灭佛)佛教本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了中国,但是到了五代时期,这佛教中产生了很多支系,这本来神圣的佛教被很多不法之人所利用,从而有的甚至变成了邪教,他们认为像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诸般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这种行为不是邪教是什么。而且佛教势力还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大量的佛教徒只是打坐念经,而不去劳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柴荣认为该要整治了。柴荣的灭佛行为也不完全让佛教从此消失,而把佛教的规模给削减了。因为这些所谓僧人,有大部分是为了逃兵役,或者本来就是逃犯,反正建寺院根本不需要朝廷的批文,而一旦入“空门”,那些“俗事”就找不上咱了。柴荣这回确实是下大力气了,对于佛教要来个统一规划,你说你是出家人对吧,先给我背段佛经来听听,如果连佛经都不会背,你还是趁早还俗吧。柴荣规定这寺院毎州每县只能留下一家寺院与尼姑庵,多余的全部折了,没有朝廷批文,谁都不能擅自建寺庙。而且以后的僧人每人都是要登记在册,不是剃了个光头就可以出家了。对于不听规劝,没有达到出家条件的人,打一顿板再流放充军三年。对于曾有犯罪,遭官司刑责之人,及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并不得出家剃头。如果寺院敢为他们剃度,就一并受罚。经过柴荣整治之后,后周境内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柴荣还让人把废弃的佛像熔了铸钱,一些高僧说这样会遭报应的。柴荣回答:“佛法本来是宣扬舍身求仁,普渡众生,现在让把佛像熔了铸钱正是于万民有利的事情,这不正与佛法的意思暗合吗。”并继续执行灭佛令。
经过柴荣对佛教的一番整顿之后,后周的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柴荣接着开始推行他的统一计划。打怕后蜀之后,下一目标南唐。虽然期间北汉继任者刘承钧还想向对北周有所动作(刘崇在高平之战不久就忧愤而死了),但是北汉国力太弱,根本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柴荣出兵了,这回的目标是南唐的淮南,淮南之地本是当年吴国杨行密的根据地,曾有人把淮南在江东的地位如此评价,王翦曾道:“楚已失江淮,楚无能为也。”三国时期孙权等人对淮南地位也是非常重视。对于江东政权来说,淮南是他们进入中原的跳板,对于中原政权来说,如果得了江淮之后,江南政权所凭借的就只有长江天险了。
柴荣派李穀开始征淮南,李穀曾和去南唐仕官的好友韩熙载说:“如果中原以我为宰相,我将统兵东下,攻取淮南。”韩熙载说的话比李穀口气还大:“如果江南以我为宰相,我将统兵北上,夺取整个中原。”韩熙载在整天吃喝玩乐,根本没有伐中原的意思,而李穀现在要开始兑现当年的豪言了。
李穀的第一个目标是寿州,而寿州的守将是南唐名将刘仁赡。后周与南唐开始了第一轮的较量。李璟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帅师三万赴寿州救援。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刘仁赡在寿州的兵力是不如李榖的,刘仁赡最初定下的策略是固守待援,而李榖也不是草包,他的策略是围城打援,并且他认为只要消灭前来救援的各路南唐军,攻下寿州便指日可待。他的想法很不错,第一个到达的南唐的援军是刘彦贞,刘彦贞虽然出身将门之后,但是他却不练兵事,打仗的本事比他父亲刘信差远了。
李榖见刘彦贞来了,故意烧营退保正阳,刘彦贞认为周军在逃跑,与刘仁赡约定追击周军,刘仁赡劝他不要大意,彦贞不以为然,而是听信偏将武彦晖、张延翰等人所说的如果不赶快追上周军就跑了。于是率兵追击到正阳,结果遇上周大将李重进在正阳东。刘彦贞的布阵方式也是很搞笑,他猝遭阻截,仓促置阵:横布拒马,联贯利刃,以铁绳维之,刻木为猛兽攫弩状。饰以丹碧,立阵前,号揵马脾,又以革囊贮铁蒺藜布于地。李重进一眼便瞧出南唐胆怯,锐气倍增,遂击鼓出战,诸将合力奋击,斩首万余级,阵杀刘彦贞,生擒咸师朗以下数千人,获戎甲三十万事、马五百匹。陆游更是说这一战是南唐丧国的开始。
在打败这路救兵之后,李榖继续围攻寿州。不过刘仁赡依然坚守,将在正阳之战溃败南唐收容到寿州准备和周军作战到底。李榖虽然实力大大超过寿州城的兵马,但是城中的刘仁赡却像铁人一样站在城头,像是在告诉攻城的周军,攻其他的城也许很容易,但却休想踏进我寿城一步,除非我刘仁赡死了。李榖望着城下因攻城不克,而倒下的一批批的周军士兵,他几乎就要疯了,但是城就是攻不下来,让人招降,刘仁赡根本不予理会。李榖无奈之下,只有上报朝廷说:“这寿州太难打了,我军在城下伤亡惨重,南唐的李璟又派援军来了,长期下去,战局可能会对我们不利。”
柴荣得到报表之后,退兵!辛苦了半天,最后只能退兵!对于城外更为强大的南唐军,我军都可以大破之,难道还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寿州城。既然难打,我柴荣亲自过来督战,让李重进来代替李榖攻打寿州城。李重进虽然打败了城外的援刘彦贞军,威慑住了皇甫晖,但是他一到了寿州城下,这一切就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攻打了几日之后,李重进终于明白李榖为什么会屡攻不下了,因为寿州城的守将是刘仁赡。柴荣一看李重进也没能攻下城池,于是柴荣亲自上阵,下令强攻寿州城。还特意从各地调集了十万兵丁,备攻城云梯洞屋,数道同时进攻,填堑陷壁,昼夜不少休。就是在这种攻击下,而刘仁赡外又无救兵,但这周军却是依然攻不破寿州城。
七、淮南?寿州!
柴荣亲自督战一个多月,但就是攻不下寿州城。寿州城为什么会这么难打,我认为原因便在他的守将是刘仁赡。刘仁赡,字守惠,此人略通儒术,好兵书。在前番刘彦贞要冒失前进的时候,刘仁赡曾劝阻道:“周人遁,必设伏,遇之,将败绩。”但是刘仁赡却没有像其他一些将领一样,选择弃城而走,而是更加坚定守城的决心。柴荣当然站在胡床上指挥战斗,刘仁赡自认箭法好,挽弓便射,这一箭差射中柴荣就只有几步远。柴荣也是久攻不下,竟然让人把胡床搬到刚才刘仁赡射中的那个地方,你射吧,我就让你射。刘仁赡又射了一箭,但还是只射在离柴荣几步远的地方,气得刘仁赡把弓扔了道:“难道上天就不佑我南唐吗?”柴荣又让人去招降,刘仁赡一口回绝,周军使节说道:“我们知你是忠义之人,但怎么能让这一城百姓和你们一起受罪。”历来侵略者都会打这个招牌,如果最后胜了,就会被捧上天,人们就会把他们犯下的罪行慢慢忘记。而如果失败,那他们就是可耻的侵略者,残忍的刽子手。刘仁赡还是没有理柴荣,接着坚守。一直从正月围到四月,寿州城就是攻不下来。
为了防止紫金山对寿州城的支援,柴荣决定出一偏师先把外线的军队给消灭。这个任务被交给了赵匡胤。
当然这个任务本来是交给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但赵弘殷当时并不在前线,所以这前线的实际指挥者还是赵匡胤。赵匡胤所打击的目标是在一旁策应寿州的皇甫晖、姚凤部众,他们号称十五万,驻守清流关。赵匡胤选择的战术是速战,乘皇甫晖等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