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些远古的汉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国人的坟墓全部挖出,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涨十倍。田单这两招够狠的,这就是兵书上所说的致之死地而后生,他需要用这样残忍的手法去激起齐国军民的那点残存的血性。
除了充分利用外部因素调动情绪之外,田单还注重内部的团结和同仇敌忾。田单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松懈。事情到了这份上,基本上田单要是还不赢的话,就天理不容了。
田单还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
坦白说,这一着是相当有想象力的招数,马戏玩到这程度上,也实在是叫人叹为观止了。可怜的燕国军队,一辈子都在跟人作战,忽然间叫他们去杀牛,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毕竟,屠户和刽子手是有很大差别的。
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鼓作气一路追击。燕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一直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临淄来处理政务。
齐国国政稳定后,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为安平君。田单对齐国复国是立有大功的,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得到怎么样的封赏都不为过。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不是没有,可能综合运用军事政治因素,在反击中一气夺回70城,这可是绝无仅有的。只用军事家来定义田单是失之偏颇的,作为一个深具政治眼光的军事将领,田单的存在在军事史上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纵观中国5000年的军政史,有政治眼光和的军事将领实在是太少,太少。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七话:70座城池铸就的威名
    在前面一个故事里我们提到过连下齐国70城的乐毅,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即使是在那个将星辈出的年代,乐毅也是当之无愧的比较明亮的那几颗之一。
乐毅我们很难说他究竟是哪国人,因为他的祖上其实是魏国人,带并灭了中山国,其后就在中山国里安了家,不过那时候他们全家人拿着的是魏国的户口。后来中山国复国了,他们又拿着中山国的户口了。等到乐毅出生的时候,赵国又把中山国给灭了,所以乐毅拿的应该是赵国的户口。
天才就像藏在衣兜里的锥子,很快就要露出头来的,乐毅也不例外。不过当时赵国势微,乐毅想想,就弃赵而去,投奔了自己的祖籍之地——魏。乐毅在魏国做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燕昭王为了洗刷齐国带给他的耻辱,满世界招纳贤才。其实当时乐毅也没动过心,一心还是想老老实实在魏国做官,可是燕昭王却看上他了。乐毅当时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被燕王的诚意所打动,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大概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吧,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其时齐国那是相当的强大,齐湣王号称东帝,与秦昭王自封的西帝齐名。但是齐湣王是属于得志就猖狂的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很快就出头了,惟我独尊很是讨厌,诸侯国们都敢怒不敢言。燕昭王看看觉得机会来了,就跟乐毅商量什么时候灭了齐国。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团结就是力量嘛,燕昭王于是就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燕昭王就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与此同时,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由此可见,乐毅是个狠角色,明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个道理。就算当时还没有霸王,他也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这一点
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至此,乐毅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当然,根据历史规律,达到顶峰之后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向下跌落了,概莫能外。
坚决支持乐毅的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子喜欢的,儿子必定不喜欢,我们管这个叫代沟。所以这时候开始,乐毅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齐国的田单趁机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又不笨,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肯定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对于这个一气拿下齐国70多座城池的将领当做宝贝疙瘩啊,屁颠颠地赶紧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事情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田单后来与替代乐毅的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他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这番话说得绵里藏针的,也算是很诚恳了,一方面坦率承认了自己用人的失误,另一方面字里行间时刻提醒乐毅,你丫可是我燕国出去的人,得时刻记得我燕国对你的恩情啊!乐毅也不敢怠慢,回了一封长信给燕王。信的内容就不在这里描述了,大意不过是为自己洗脱,同时也对燕王表示善意。
燕惠王一看乐毅是个懂事之人,也怕惹毛了乐毅他借赵国之兵来攻打自己,就干脆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后乐毅死于赵国,善终。
使刀者死于刀下,而乐毅是难得善终的将军,这和乐毅会做人是分不开的。在逃离燕国后,还有本事让燕王加封自己的子孙后代,还能在两国间通好,这实在是非常人能办到的。乐毅这个人的情商极高,善于处事,为人圆滑贯通,有了新东家,也不开罪老东家,再加上有一身的好本事,这样的人,走到那里会不受欢迎呢?
——————————————————————————————————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八话:矫情的哀怨小男人屈原
    屈原是个诗人,而且是个很有名的诗人。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这个人的title是什么诗人啊,画家啊,艺术家啊什么的,咱最好离得远远的,以免被误伤。历史上NB的诗人脑子都有点不大清爽,比如李白是跳到水里捞月亮淹死的,顾城是砍死老婆后自杀的,海子是卧铁轨被火车碾死的……你看,诗人连死法都那么的离奇,活着的时候该是个什么样怪物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肯定不同凡响,非我辈俗人所能消受得起的。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在那个惟出身论的年代,屈原可以说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当然,玩艺术的通常都是不愁吃喝的,才有那个闲情。其实在起初,屈原还是深得楚怀王喜爱的。屈原这小伙子一表人才,眉清目秀的,出身又好,人也聪明,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学识比较渊博,能探讨一下国家兴亡得失的道理……你说这样的人能不受宠吗?可这一宠,就把屈原给宠坏了。
我们都知道,当代的独生子女,特别是80后90后的一代,就是整个被宠坏掉的一代。具体表现在赢得输不得,吃不得一点点亏,目的性强,功利心重,善于推卸责任,自私,脆弱,敏感。这样的毛病,屈原一样没落下,而且他还是诗人,所以脆弱敏感这些资质在他身上更是加倍地体现出来。
当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在宫廷政治生活中是随时可见的小事。跟屈原同朝为官的还有个上官大夫,有次楚怀王安排屈原跟上官大夫一起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上官大夫就怒了,就跑去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这事肯定是上官不对,打什么小报告啊。但是我们看来这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是可以解决的。首先,你屈原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自大的话?如果没有,那么你跑去跟大王说清楚,就结了,还能告那上官诬告。但是屈原没有去,这就奇怪了。再从屈原的性格来看,诗人通常都很看得起自己,惟老子天下独尊的德行,所以这话很可能就是屈原自己说出口的,人家上官也没乱说。其次,就算这话是你屈原说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年轻人做出了点成绩,心里高兴,难免嘴上吹吹牛皮,这点楚王也不是不能理解和原谅。毕竟就是一句话而已,又不是什么滔天大罪。就算言辞间对楚王有什么不敬的意思,可你屈原是宠臣啊,又是同一个王族里的后辈,跟楚怀王撒个娇认过错啥的,楚怀王也不是非要跟你较真的人。
可屈原是怎么做的呢?他既不去跟楚怀王解释清楚,也不想办法去平息事情的后果。他自己呆家里生了两天闷气,然后自己觉得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到处去为自己喊冤叫屈,说什么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自己感到万分痛心。屁大一事,你屈原同志非要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谈就实在是有些矫情了。
说说也就罢了,他还不算完,屈原还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于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离骚》出炉了,屈原的冤屈,怀王的昏庸随着这首NB的诗歌流传后世。汗……所以说得罪谁别去得罪文人啊,屁大一事能给你上到那么个高度让你2000多年来受万世唾骂。
这诗歌的名字也取得够有意思的,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
天啊,多大一事啊……不就是人家打了你一小报告嘛,犯得着这样吗?诗人真是搞笑,能把这样的一点点情绪无限夸张放大,搞到最后自己都觉得这是真的了,深陷在这样的情绪里而无法自拔。
后来屈原就远离了权力中央,这个远离,不能完全说是楚怀王的意思,屈原自己自视甚高,你不带我玩是吧?老子还不跟你玩了!诗人都是这德行,改不了,几千年下来都改不了的。
再然后,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秦昭王把楚怀王骗到秦国地盘去,扣押了他,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当时整个楚国就由一群愤怒青兴起了一股倒子兰的风潮,而愤青里最愤怒的那个就是屈原。
可问题是屈原还是忘记了,随便你怎么愤怒法,人家该当官还当官,该咋的还是咋的,一点都不影响人家。令尹子兰还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民不与官斗啊,你已经远离权力中心了自己收敛点吧。
被放逐的屈原来到汨罗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矫情,实在是太矫情了!矫情是诗人必备的品德,但是却是政治人物的大忌。所以说屈原本质上就只是个诗人,实在不适合在权力场上混,看问题的深度甚至还不如那个渔翁。屈原最后写下了悲愤的《怀沙》,就抱着石头跳江死了。其实不是楚国抛弃了屈原,是屈原自己抛弃了自己;不是顷襄王放逐了屈原,而是屈原自己放逐了自己。诗人都过于敏感,脆弱,面对复杂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强悍的生命力,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了自杀一途。
发这篇的时候才想到今天是端午,哈哈,对不起了屈原老头。
—————————————————————————————————————————————————————————————————
另:周末接到朋友告知,有别的读书网站转了这本小说,然后我上百度一搜索,起码找到无数个读书网站都在转这本书。深切地感谢大家的厚爱,不过以后转载什么的最好还是告诉鄙人一声,谢谢了。本书现在是自由身,如果有谁看上了,可以msn:flower651230@msn。联系,价钱谈得拢就卖。请转载的朋友不辞辛劳,把这一段也转过去,谢谢。
第六十九话:一个王朝的背影
    前面我们提到过著名的长平之战斗,那是白起的成名战,一举打出了秦国的威风和志气。长平之战后的3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再度攻击韩、赵,借道周王朝。当时的周名义上虽然还是个王朝,实际上就占据着洛阳周围一小块土地,比一个小诸侯国都不如,时时需要仰大国的鼻息生存。
得知秦要借道的消息,周王朝君臣上下都忐忑不安,秦可是虎狼之师啊,鬼知道他经过你地盘的时候会搞出点什么名堂出来。君臣商量了半天,决定派周王朝的相国前往秦国,去探个口风。其实这也是周王朝过虑了,你一个巴掌大的地盘,秦国也好,还是别的诸侯国也好,要灭你的话早就派一个连队过来把你灭了,还犯得着你去思前想后的?没有动你,是因为你压根就没有出兵征服的价值,还背上一个弃主犯上的恶名,所以才让你这个王朝苟活到今天。
可偏巧这出使的相国也是没用的家伙,因为怕遭到秦国的轻视,丢不起那恩,走到半路上就返回来了。国弱臣辱,没有强大的国家做支撑,外交人员出去就连头也抬不起来也不敢抬起来啊。说来也奇怪,这个相国闹出了外交史上这么大的一个羞辱,回国后居然屁事没有,没人去过问这事。由此可见,周王朝已经衰败混乱到什么程度了。
这时候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相国说:“秦国是轻视您还是重视您,这个还不能确料。秦是想要了解那三国的实情。您不如赶快去拜见秦王,就说‘请让我来给您打探东方三国的变化’,秦王一定会重视您。秦王重视您,就表明秦重视周,周因此也取得了秦国的信任。至于齐国对周的重视,那么早就有周冣和齐国联络好了:这样,周就可以永远不会失去与强国的交情。”相国这才硬着头皮去了,秦国果然也没有给他太过难堪,客客气气地说了通场面上的话,给周王朝吃了颗定心丸。
公元前256年,秦军经过洛阳,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这时候不知道周的最后一任君王姬延哪根筋抽了,忽然看耀武扬威的秦国军队很不顺眼了,痛定思痛之下,重新拾起荒废已久的合纵盟约,联合东方诸侯国,组织讨伐秦国的联军。联军西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王看到自己刚吃下的肥肉却迟迟不能落肚,很是生气。当明白这一切都是周王在后面捣鬼时,真是有好气又好笑,立马派将军摎攻打西周。
当时周王朝已经彻底衰败了,连从大禹时期就传下来的立国至宝九鼎,也被熔铸了卖掉过日子,这时候他居然还敢去招惹天下都怕的强秦,绝对是脑子进屎了。姬延好不容易凑齐看了5、6000人,又苦于没有粮饷,只有向地主老财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