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英烈-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茂!”
“哇呀呀呀!”小伙子听罢,气得“哇呀”暴叫道:“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冤家路窄,在此相遇。小子休走,吃我一刀!”
于是,这才要英雄会好汉。
欲知胜败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 康郎山英雄遇好汉 两军阵神槊会宝刀
    常茂追赶妖怪,遇上了占山的大王。他稳了稳心神,道出自己的真名实姓。
这两个山大王不听则可,一听呀,则气得“哇呀”暴叫。尤其那个使刀的,他二目圆翻,钢牙紧咬,用手指着常茂的鼻尖,大声喝斥道:“好小子!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尔等休走,吃我一刀!”说罢,“呜”!举起大刀,就要发招儿。
常茂急忙喊话:“等一等!我说朋友,要讲打仗,我可不怕。不过,我得先问明白。刚才你说咱们有仇,这仇从何而来?你先讲清楚,再战不迟。”
这个年轻人闻听此言,二目之中涌出泪花,心头不由一阵发酸:“常茂,要讲此仇,得从老一辈谈起。”
原来,使刀的这个小伙子,是赛展雄于锦标的儿子。于锦标乃于桥镇人,那可是出了名的英雄。在元朝,文中过进士,武中过探花。他因看不惯元朝的暴政,赌气辞官不做,回到原籍。不过,身虽回归故里,心却思着战事。朱元璋于桥兵变之时,他曾鼎力佐助。并且,走马取襄阳,屡立大功。为此,朱元璋钦封他为五虎上将军。
后来,朱元璋夺下滁州,军兵骤增,愈感缺少领兵的主帅。为此,重礼招贤,奔广太庄三请徐达,让他登台拜了帅印。
徐达出世,于锦标不服,他二人貌合神离。正赶上大元太师脱脱进兵,明营轻易不能取胜。于锦标暗怨徐达用兵无方,与元帅打赌击掌,以三天为限,要挫败脱脱。结果,未能成功。于锦标败北,觉得愧见众人,就在滁州城外,横刀自杀。
朱元璋闻听,悔恨莫及,追封他为忠烈王,在于桥镇为他修坟立墓,营造了祠堂。
于锦标死后,他的妻子悲伤过度,没过半年,也瞑目于九泉,只剩下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就是于皋。从此,他就跟表大爷—;—;双钁;大将丁普朗一起生活。
丁普朗恨透了朱元璋、徐达和众位战将,他以为:朱元璋卸磨杀驴,忘恩负义;徐达等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所以,从小就不断向于皋述说,朱元璋如何利用你爹,徐达等人如何陷害你爹。你爹之死,纯粹是他们逼的。这孩子天真幼稚,使信以为真。从那时起,在心灵里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立志长大成人,要为天伦报仇。怎么报仇呢?他便跟双钁;大将丁普朗苦学武艺。
丁普朗见这孩子天资聪敏,膂力过人,是一棵好苗,所以,也乐于栽培。后来,丁普朗的武艺已经教完,他又不惜重金,聘请了一位武林高手—;—;神刀无敌武元功。
武老英雄自从收于皋为徒,二人就把劲提在了一起。师父用心教,徒弟用心学。一学就是十年哪,于皋已经长大成人。
出师之后,于皋跟丁普朗离开于桥镇,投靠了南汉王陈友谅。在那儿不足一年,发觉陈友谅是个“外君子、内小人”的狂妄之徒,料定不会成其大事。这爷儿俩又欲辞官不做,改换门庭。可是,该投奔何人呢?他们挨个儿数了数,哪个也不称心意。干脆,占山为王吧!就这样,他们流落到东南各省,走遍了各个角落。最后,来到康郎山,遇见了寨主傅友德。这个博友德,过去跟丁普朗就有些交情。宾主相见,各诉前情。从此,丁普朗与于皋就占据了康郎山。二老一少,成为三家寨主,独霸一方,谁来打谁,不服天朝辖管。今日下山,巧遇常遇春之子。在于皋看来,那也算仇人哪!所以,才变脸动手。
于皋含着眼泪,将前情述说了一番。常茂听罢,说道:“啊呀,原来如此。”可是,又觉得不对。常茂心中合计,想当年,影影绰绰听过此事。皇上、元帅提起于锦标,都说他是开国的元勋,功高盖世。为失去这员大将,他们经常咳声叹气。怎么能说成是仇敌呢?常茂又一想,哼,管他呢!我先把他降伏,然后交给皇上,让他发落吧!他打定主意,便说道:“啊呀,原来是仇人相遇。不过,你说的只是一面之词。你爹究竟是怎么死的,前因后果自有公论。再说,我爹又没害你爹;我那时还小,更害不着你爹了。你那些废话,跟我说都没用。我呀,是降妖捉怪来的。方才有个妖怪,调戏民女,是你们手下的不是?咱先把这事办完,然后再办别的。”
于皋听罢,不由一愣。转脸问丁普朗:“这是怎么回事?”
丁普朗听罢,也不明白,难道是我的喽兵所为?他略停片刻,吩咐一声:“来呀,给我查!”
喽罗兵查来查去,把妖怪查出来了。这家伙被带到马前,两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抖颤着嗓音,说道:“二位寨主爷饶命!”
于皋用刀一指,厉声喝喊:“你是何人?”
“前锋第八棚的头目,我叫李德胜。”
“为何装扮妖怪?”
“寨主爷容禀。前山周家寨内,有个老头儿叫周善。他有个姑娘,长得十分动人。我早想给寨主爷找个压寨夫人,便托人前去提亲。不料,却遭到了拒绝。一怒之下,我就想出了这个坏主意,先把他们吓趴下,然后再逼他应亲。这事是我瞒着寨主爷干的,小人罪该万死!”
“啊?!”于皋一听,气撞顶梁,“好小子,你真是胆大妄为。来呀,把他杀了!”
喽罗兵听了,疾步蹿来,将他推到树林边上,手起刀落,“喀嚓”一声,人头落地。
此时,于皋又对常茂说道:“喂,我处置得如何?”
“行,够个英雄,我很佩服。既然妖怪已死,那就没事了。好,咱们回头见!”说罢,常茂转身就走。
于皋催马拦住去路,说道:“回头见?没那么便宜。这个事完了,咱俩的事还没完呢!”
常茂故作不知,问道:“咱俩有什么事?”
“刚才我那些话白说了?咱们是冤家对头,我要给爹爹报仇!”
“啊,我倒忘了这个茬儿了。于皋,你现在毛儿还嫩,跟茂太爷相比,还多少差点儿。最好找你师父回炉另造,从头学学能耐,再来找我。这阵儿我没工夫理你,再见!”常茂说罢,转身又走。
那于皋哪能答应?“锵”!抡刀在后边就追。
常茂一看,心想,这小子真凶啊!茂太爷倒要看看,你究竟有什么能耐?于是,站稳身形,说道:“于皋,既然你不识好歹,那就来吧!”
这阵儿,于皋的眼都急红了。只见他二次抢刀,力劈华山,砍了下来。常茂往旁边一闪,晃禹王神槊,大战于皋。
几个回合过后,常茂吓了一跳。心里说,哟!这个于皋,好厉害呀!他一看人家这口刀,那是真不含糊。神出鬼没,招数精奇,搂上就够戗。常茂他是大将,眼下没有战马,怎么打怎么别扭。为此,心中十分着急。
正在这时,就听身后銮铃声响。霎时间,朱沐英、武尽忠、武尽孝、胡强、常胜等人,全部赶到。
这帮人正在厢房睡觉,后宅忽然传来了响动。朱沐英头一个蹿到绣房,寻找常茂。结果,踪迹皆无。往地上一瞅,靴子还在床前。他推开窗户,探头窃听。听了片刻,那响声由近及远,传到后山。朱沐英略一思索,转身回到厢房,挨个儿划拉醒众家弟兄:“快……快起来,常……常茂要归……归位了!”
大伙吓了一跳,忙问:“怎么回事?”
“叫妖怪叼……叼到后山去……去了。”
“哎哟!”大伙急忙披挂整齐,牵出战马,勒紧肚带,操起了兵刃。朱沐英还拎着常茂的靴子,牵着他的战马,率领众家弟兄,火速赶奔后山。可巧,遇见常茂大战于皋。
朱沐英见常茂侧侧歪歪,有点顶不住了,马上端锤,冲了过去:“茂,我……我来也!”
常茂见了众人,忙冲于皋喊话:“等一等!于皋,等我骑上战马,再战不迟!”说话间,虚晃一招,跳出圈外,回到弟兄们面前,穿好战靴,纽镫上马,又要前去拼杀。可是,他刚一拨转马头,忽然想到,不行!刚才就这几下,差点让他划拉趴下。想到此处,他眼睛一转,冲弟兄们喊话:“你们几个小子,怎么才来呀?非得治罪你们不可。”说到这儿,冲朱沐英喊道,“小磕巴嘴!”
“在!”
“你先过去迎战,待本帅歇息片刻。”
“遵……遵命!”朱沐英答应一声,双脚点镫,抡双锤直奔于皋而去。
于皋见朱沐英其貌不扬,并未把他放在心中。把锯齿飞镰大砍刀一横,厉声喝喊:“呔!来者为谁?”
“我干爹朱……朱元璋,我是金锤殿下朱……朱沐英。”
于皋一听,满心欢喜:“朱沐英?好唻;!老朱家没好人,干儿子也一样坏。尔等休走,吃我一刀!”说罢,抡刀就剁。
朱沐英晃双锤往上招架,二马盘旋,战在一处。
于皋的能耐,比朱沐英大得多。大战十几个回合,朱沐英就顶不住了。一个没注意,让人家的大刀砍到头盔上,“喀嚓”一声,头盔落地。朱沐英不敢再战,赶紧败归本队,对常茂说道:“元……元帅,够戗啊!要不是我武艺高……高强,把脑袋就混……混丢了!”
“呸!就你这模样,还武艺高强呢?滚到一边!”常茂转脸对武氏弟兄传令:“武尽忠、武尽孝,该你们俩的了!”
“得令!”武氏弟兄答应一声,晃镔铁怀抱拐,撒脚如飞,大战于皋。只过了十几个回合,把他们累了个满头大汗,败归本队。
简短捷说。常茂又派将上阵,结果,全败在于皋手下。
常茂派将轮战于皋,一来是休息休息;二来,在旁边仔细看看,究竟这于皋有多大能为。他看了半天,心中有数了。暗自称赞道,行,这蓝靛额确实有两下子。这回,看茂太爷的吧!常茂打定主意,大喝一声:“众将官!”
“有!”
“压住阵脚,看茂太爷的!”说着话,双脚一点飞虎韂;,大黑马往前蹿去,来到于皋近前,高声喊话:“蓝靛颏,有两下子。一看便知,你受过名人的传授,高人的指点。行,我太赞成了。”
“常茂,少说废话。来来来,你我决一死战。”
“嗯,是得决一死战。不过,咱俩打呀,得打出个名堂来。”
“噢?什么名堂?”
“干脆,你老老实实,撒手扔刀,让我将你拿住得了。我保险以礼相待,决不叫你委屈;如若不然,你看见我的禹王神槊没有?我非把你的脑袋拍碎不可!到那时,不但你爹的仇报不了,你们爷儿俩还得走一条道!”
“呸!胡说八道。”
于皋可真气坏了,抡开锯齿飞镰大砍刀,再战常茂。
常茂主意真多。他见大刀来了,早也不躲,晚也不躲,单等离顶梁门不远的地方,他的禹王神槊,从底下就兜上来了,正碰到大砍刀的刀杆上,耳轮中只听“锵啷啷”一响,把大刀掂起有六尺多高。
于皋在马上一栽歪,“嗒嗒嗒嗒”,战马退出有一丈多远。他不由一愣,心中合计道:这小子个儿不大,力气可不小啊!这也就是我,若换个旁人,刀非撒手不可。
于皋发愣,常茂也震得够戗!他使了十足的力气,只以为能把人家的砍刀磕飞,结果没有。这一交锋,他就知道于皋也有把子力气。不过,常茂心里倒挺高兴。嗯,打仗非得这么打不可。若遇上个稀泥软蛋,也不过瘾哪!常茂略定心神,又对于皋喊话:“来来来,蓝靛颏,看家伙!”说罢,抡开禹王神槊,又奔于皋砸去。
于皋也不示弱,双手横刀,赶紧招架。就这样,一来一往,二人又战在一处。
这阵儿,朱沐英也有点担心,在后边连连喊叫:“茂,注……注意啊.你那招儿要不……不好使,最好使我教……教你的招数!”他也不知教什么来着。
小弟兄也在后边喝喊,给常茂加油。
双钁;大将丁普朗,也怕于皋有了闪失。心里说,如若于皋出了事儿,对不起我已死的表弟呀!于是,也在那里喊叫:“皋儿,留神注意!”转脸又对喽罗叫嚷,“快,擂鼓助威!”
“遵令!”
霎时间,战鼓咚咚,响如爆豆。
于皋听到鼓响,立时来了精神。抡开大刀,奋力厮杀。
简短捷说。他二人大战了一百二十个回合,没分胜负。于皋满头大汗,常茂也汗流使背。打着打着,常茂虚晃一招儿,把马拨开,说道:“等一等!我说咱喘喘气再打,行不?”
“行!”
两个人各归本队。
于皋觉得顶盔挂甲太碍手,他摘盔卸甲,软巾包头,身穿箭袖,把袖面一挽,重新提刀上马。
常茂也全脱光了。上身光着膀子,下边穿个裤衩,斜挎皮囊,肩扛大槊,拨转马头,再战于皋。二人又打了五十个回合,仍没分输赢。
常茂打着打着,心想,要凭真能耐,恐怕赢不了他。干脆,使我的飞抓得了。想到这儿,虚晃一招儿,带住战马,冲于皋说道:“蓝靛颏,你愿找谁报仇,就去找谁,茂太爷不奉陪了!”说罢,拨马就跑。
于皋以为他真要撤阵,所以,拍马抡刀,在后边就追。
常茂人往前边跑,眼往后边盯。他偷眼一瞅,来了!赶紧把禹王神槊交到单手,冲皮囊里一伸手,“哗楞”就拽出了龟背五爪金龙抓。常茂打这东西,太有把握了,都不用回头看。只见他把飞抓擎到手上,嘴里喝喊:“蓝靛颏,你着家伙吧!”说罢,“哗楞”一声,顺着肩头,朝身后扔去。霎时间,一道寒光就扑奔于皋。
欲知于皋性命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鄱阳湖元璋陷重围 截龙岭友谅下绝情
    常茂大战于皋,二人拼力对敌,没分胜负。要讲他们的能耐,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常茂要败中取胜,甩出了龟背五爪金龙抓。
于皋不懂啊!他听到响声,刚一愣神,那大飞抓就抓住了他的后背。本来他穿的是箭袖,勒着十字袢。这下正好,连十字袢、衣服和皮肉,都给抓住了。常茂见飞抓奏效,往怀里就扽;。
于皋疼痛难忍,“哎哟”一声,撒手扔刀,从马脖子上就掉了下去。
常茂赶紧收回飞抓,揣到百宝囊内,拨马来到于皋面前,把禹王神槊一举,厉声喝喊:“蓝靛颏,你不是给你爹报仇吗?这回跟你爹一块儿去吧!”话音一落,“呜”!将梁砸来。
小英雄于皋一看,急忙紧闭了双目。心里说,完了!爹爹,儿对不起您,学了十几年的武艺,不但没给您报了仇,反而连我也搭上了。
于皋正闭目等死,可是,常茂的大槊砸到半截,又抽了回去:“蓝靛颏,把眼睁开,茂太爷有话要对你说。”
“啊?!你因何不打?”
“哼!你拿我当成仇人,我可没拿你当成仇人。那老账不怕算,不过,茂太爷有军务在身,没工夫听你扯淡。今天,我先饶你不死。你若愿意把仇扣解开,言归于好,那我欢迎,我们明营正缺你这样的大将;如果执迷不误,非要报仇不可,你最好再学点能耐,茂太爷等着你!”说到此处,冲小弟兄们喊话,“众将官!”
“喳!”
“随本帅赶奔南京!”
“是!”
霎时间,这一行人跃马扬鞭。“嗒嗒嗒嗒”疾驰而去。
于皋站起身来,苶;呆呆看了半天,口打咳声,感叹道:“唉,都怪我经师不到、学艺不高啊!常茂,咱们会有见面的时候。”说罢,他垂头丧气,与丁普朗率领喽兵,回到康郎山。往后,丁普朗病故,他又到兴隆山投奔明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单说常茂众人。他们奔南京去了吗?没有。先到周家寨,将详情告知周善。一切料理停妥,这才奔赴京城。
至此,元帅徐达的病体已经痊愈,军师刘伯温也考察还朝。这一天,马皇后升坐八宝金殿,正与元帅、军师商议前敌战事,忽见黄门官走来,跪奏道:“启禀娘娘得知,常茂率领众人还朝。”
“啊?”马皇后听罢,又惊又喜,忙传口旨,“快让他们进殿!”
“遵旨!”黄门官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时间不长,就见常茂等人风尘仆仆,走上金殿,跪倒丹墀:“参见皇后,千岁,千千岁!”
“常茂,你们快快平身落座。”
“谢娘娘!”众人站起身来,坐在一旁。
马娘娘问道:“爱卿,前敌军情如何?”
常茂说道:“唉,别提了,一言难尽哪!”接着,就把详情禀报了一番,并将皇上的圣旨递上。
马皇后看罢,又转递给元帅和军师。
军师刘伯温说道:“救兵如救火。前敌既需水兵,就应速速调遣”。
徐达听罢,连连点头,忙将水兵部署情况,禀知娘娘。
马皇后听罢,忙传凤旨:“宣于廷玉上殿!”
“遵旨!”黄门官转身下殿。
书中交待:这于廷玉精通水性,对水战很有韬略。现在,他官拜水军元帅。
时间不长,于廷玉迈步上殿,跪倒磕头:“臣于廷玉参见娘娘千岁!”
马皇后说道:“眼下前敌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命你点水兵五千,战船五百只,三日之后,速到九江增援。”
“臣遵旨!”说罢,站起身形,接过凤旨,转身下殿。
马皇后又与元帅、军师商量了一番。尔后,发下凤旨:命刘伯温、徐达随军前往。
诸事安排已毕,卷帘散朝。
话休絮烦。三日后,水军大帅于廷玉,检点水兵五千,战船五百,就要出发。
这时,元帅徐达、军师刘伯温与常茂等人,也披挂整齐,赶到码头。他们另乘大船一只,排列在水军中央。
一切料理妥当,于廷玉传下将令。霎时间,战船启动,奔赴九江。
这一天,大军来到了九江的江沿。常茂带领一帮小兄弟,保护着徐达、刘伯温,向皇上交旨。朱元璋见了元帅、军师,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传下口旨,全军祝贺。
这一下儿,朱元璋有了主心骨。他与刘伯温、徐达商量一番,当即写好战表,命人送交陈友谅,约定日期,在江面上决一死战。
自从常茂他们回朝搬兵,双方也未交锋。现在,眼看又要动手,明营的将官、军校,乐得手舞足蹈,直蹦老高。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一鼓作气,将陈友谅生擒活拿。
到了预约之期,朱元璋、刘伯温、徐达以及所有众将,全都准备停妥。他们先骑马到了江边,然后下马登舟,将马牵到船上。霎时,旌旗飘摆,鼓号喧天,杀奔九江岸。
再说陈友谅。自从明营援兵赶来,他们也加强了设防。他与九江王陈友必、大帅张定边,在江面备下战船一干只,在此应战。
朱元璋乘坐的是金顶鹅黄闹龙舟。他稳坐在二层楼的栏杆后面,左右有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相陪。朱元璋闪龙目往对面的船上观瞧:但见陈友谅面似银盆,五绺须髯,头顶黄金盔,体挂黄金甲,外罩杏黄缎子衮龙袍,腰悬宝剑。看那神态,真是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
朱元璋看罢,用手点指,破口大骂:“对面可是鼠辈陈友谅?”
陈友谅也用手指着朱元璋,说道:“不错,正是本王。尔可是丑鬼朱元璋?”
这两个人,一张口就没好听的。
朱元璋又说道:“陈友谅!今日江面以上,决一死战。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来来来,赶紧派人出阵!”
陈友谅冷笑一声,说道:“那是自然。朱元璋,今天我定叫你有来无回。”话音一落,便传下旨意。
霎时间,就见水军大帅张定边,头戴分水鱼皮帽,鱼尾牙莲子箍,身穿分水服,怀抱一对分水蛾眉刺,点手唤过小船,“噌”!飞身形跳到船头。紧接着,水兵荡桨摇橹,“哗—;—;”二十只快船,直奔明军的船队而来。
元帅徐达向朱元璋、刘伯温一使眼色,马上传令,命水军大帅于廷玉接战。
于廷玉早有准备。也是头城鱼皮帽,身穿分水服,手中擎劈水电光刀,点手唤过船只,前去接战。
常茂他们站在船头,观敌瞭;阵。在水里打仗,跟陆地上可不一样。江面之上,无风三尺浪。偏赶上今日有风,那浪就更大了。耳轮中只听着“哗—;—;哗—;—;”浪声滔滔,把船只颠簸得忽上忽下。常茂他们瞅着都头晕,忙用双手紧挨栏杆。
再看水军大帅于延玉。他手中晃劈水电光刀,跟张定边船打对头,各显本领,战在一处。
这时,兵对兵,将对将,小船往来,杀声震耳。从日出直打到日落,也未分出输赢。又打了一阵儿,张定边有点儿招架不住,飞身跳入水中,率领小船,败归本队。
于廷玉见敌人败阵,将掌中的宝刀一举,代传军令:“追!”
霎时间,这二十几只快船,风驰电掣一般,追向前去。
朱元璋一看,乐得直拍巴掌:“好,事成有望也!”转脸冲徐达说道,“元帅,赶紧传令,乘胜追击!”
徐达略一思索,操起令字旗,在空中晃了几晃。就见那几百只小船,全都冲过大江。
等他们渡过大江,陈友谅的船队已退入鄱阳湖内。朱元璋穷追不舍,也赶了进去。到在湖内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四外茫茫,一望无际。又追了一程,再找陈友谅的船队,踪迹不见。
这时,夜阑人静,船上点起了火把。元帅徐达向四外踅摸多时,不觉皱起眉头,对朱元璋说道:“主公,咱们地理不熟,小心上当。如今咱已打了胜仗,干脆,见好就收吧,明日白天再战不迟。”
朱元璋觉得有理,点头说道:“对,撤兵!”
朱元璋想着要撤兵,可是,来不及了。为什么?他们早已进了人家的埋伏圈。还没等调过船头,就见黑暗之中,发出闪闪的火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