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英烈-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洒龙甭提有多美了。心里说,我爹真乃神人也,果然不出他所料。他脚踩着红毡,来到朱元璋面前,撩衣倒身下拜,口尊:“皇帝陛下在上,外臣洒龙施礼了。祝陛下万寿无疆,万万岁!”
这小子挺会说话,拜年的话儿直往外端。
朱元璋亲离宝座,双手相搀:“爱卿免礼,平身落座。”
接着,又设摆了盛宴。
席间,洒龙将洒敦的亲笔书信,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信在手,展开现瞧。密信的大意是:我洒敦料知,元人气数已尽,明主当兴,天下将属洪武万岁。我父子愿保明主,戴罪立功。就眼下而论,从雁庆关到燕京,所有的关隘、渡口、城乡、市镇,皆在我的治下。若万岁能收留我父子,我洒敦保你不用见仗,唾手可得燕京。
洪武万岁看罢,心中大喜,朗声说道:“爱卿!”
洒龙见朱元璋叫他“爱卿”,更美得不知东南西北了,忙应声道:“万岁!”
“你父子既然有此忠心,寡人十分欢迎。回去禀告你家爹爹,孤现在就加封他为一字并肩王。待将来得了天下,我二人再均分江山。”
洒龙一听,心里合计,什么,现在就封了个一字并肩王?啊呀,这比保大元还合算呢!于是,趴在地下,“砰砰”直磕响头。
朱元璋心情高兴,又钦封洒龙为一品护国公,封洒凤为定国公。同时还答应,待得下江山,再官升三级。
洒龙受宠若惊,急忙把礼物呈上。朱元璋定睛一瞧,哟,有定风珠三颗,夜明珠五颗,避水珠八颗,避火珠十颗。还有黄金、珠宝、珊瑚、玉翠……这些礼物,价值连城啊!
朱元璋也不客气,将礼物一概收下。临行时,又问洒龙:“什么时候可以献城?”
洒龙恳切地说道:“请万岁放心。我爹说过,三天之内,一定献城。”
“好!”
洒龙回到雁庆关,见了爹爹,如实述说了一番。洒敦一听,捻须大笑:“哈哈哈哈!儿啊,你看如何?人心都是肉长的。咱给姓朱的办事,他能亏待了咱爷们儿吗?这就是为父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啊!”
“是啊,您做得太好了。不过,人家叫咱三天以内就得献城。”
“嗳!哪用三天?明日即可!”
洒敦兵权在手啊!一支令箭,便可调动全军。若有违令者,便用尚方天子剑相逼。因此,他是随心所欲,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四宝将脱金龙,从免职那天起,就觉着来头儿不对。他在暗中观察,果然发现洒龙暗去明营。晚间,他偷偷对胡尔卡金、胡尔卡银说道:“洒龙暗去明营,必有隐情。看来,洒敦要卖国呀!咱们在他手下,非受害不可。干脆,三十六遭,走为上计。”
商量已毕,在当夜晚间,胡尔卡金他们带了五百亲兵,偷偷离开雁庆关。
洒敦见他们溜了,心中十分高兴。为什么?把他的肉中刺给拔了。因此,行动起来,更加肆无忌惮。当即,传下军令,大开城门,迎朱元璋君臣进关。
洒敦见了朱元璋,不知怎么亲热好了。左一声主公,右一声皇上,叫不绝口。
朱元璋与他寒暄一番,携手挽腕,步入帅厅。因为洒敦被加封为一字并肩王,所以,跟朱元璋平起平坐在一起。
这一下儿,可把雌雄眼常茂气了个够戗。心说,皇上你真糊涂。那洒敦是个什么东西,怎么那样抬举他呢?哼,这种人是墙头草,哪头儿风大随哪头儿,将他留在身边,早晚是个祸害。所以,他跪到朱元璋面前,大声喊叫:“陛下,不能留他,咱跟洒敦有血海深仇!”
朱元璋听了,把脸一沉,怒声喝斥道:“唗;!胆大的常茂,怎能辱骂洒爱卿?若再妄加言语,我定重治你诽谤之罪!”
哟,看那意思,朱元璋对洒敦是无限信赖呀!常茂无奈,噘着大嘴,退了下去。
这时,就听朱元璋冲洒敦问道:“此处奔北地燕京,都路过什么地方,怎样打法?”
洒敦答道:“主公非知。从此地到燕京,所经过的州城府县,守将俱是我的徒弟。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倒戈投降。”
洒敦说得果真不假。朱元璋一路上兵不血刃,就来到了燕京城外。百万雄兵,欢呼雀跃。一个个摩拳擦掌,等待破城。
朱元璋将连营扎在城外,与军师、大帅一起,商议攻城之策。
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傍晚,明营之中突然响了三声号炮。霎时间,左有常遇春,右有胡大海,正中有徐达,共统领雄兵五十万,战将几百员,一起杀进燕京城内。
那位说:燕京四门紧闭,明军能冲进去吗?能。为什么?洒敦早已秘密捎信给扎尔芦达,与他约好时间,让他开放了城门。
明军进城,乐坏了城中的黎民百姓。他们拿着笤帚、铁锨、菜刀、棍棒,纷纷冲上街头,带着明军,追赶元兵。所以,明军没用多长时间,便顺利地占领了外城。
此时,元顺帝的皇叔—;—;横海王王宝宝正在城中督战。他见明军来势凶猛,冒死杀开一条血路,进了内宫,向元顺帝报信儿。
元顺帝听了王宝宝的禀报,才知自已被洒敦出卖。气得他五内俱焚,高声叫骂道:“都怪孤王有眼无珠,听信了这个奸佞。有朝一日将他抓住,定把他碎尸万段。”
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王宝宝说道:“陛下,休要再埋怨了,臣愿保驾西行。”
元顺帝听罢,口打咳声,说道:“唉,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元顺帝算毒辣到家了。他临行之前,又传下一道圣旨:召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上殿见驾。
这些娘娘,只吓得抖衣而战。她们跌跌撞撞,跪倒在金阶。
元顺帝看罢,说道:“众位爱卿,咱君臣就要离别了。本想带你们一起逃走,可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男女多有不便。倘若明兵杀进宫中,对你们更无好处。你们陪王伴驾多年,俱是有功之臣,孤王不能亏待尔等。来呀,赐你们自尽身亡,到天上等我去吧!”
口旨传下,谁敢不遵?霎时间,悬梁上吊的,投河觅井的,抹脖子的,服毒的……比比皆是。整个皇宫,哭声大恸。片刻工夫,就死掉一千多人哪!
元顺帝见嫔妃们已死,这才了却了心思。他急忙带好金镶玉玺,身着微服,将自己乔装成黎民的模样。
此时,王宝宝已给他备好了一匹大马。君臣二人乘跨坐骑,带了少数亲兵,溜出后宫,直奔东门而去。也该他倒霉,他们刚到在门前,迎面正遇上了开明王常遇春。
常遇春奉了军师之命,在此把守,为的就是捉拿元顺帝。因此,对来往的行人,盘查得尤为认真。
王宝宝一看,大吃一惊。心里说,这该怎么办呢?嗳,拼了算啦!他打定主意,双脚点镫,一晃掌中的独角娃娃槊,冲常遇春砸去。
王宝宝哪是开明王的对手?没用几个回合,被常遇春一枪刺于马下。王宝宝一死,那些亲兵也乱成一团。有的倒戈投降,有的钻进了胡同。
元顺帝一看,这可傻眼了。他长这么大也没出过皇宫,连东西南北都找不着了。只见他抱着个玉玺盒子,哭丧着脸叫道:“啊呀,谁来保驾?”刚说到此处,又一想,这话可不能说!我现在已乔装改扮,若被人听到,那不是不打自招吗?但是,四外都是明兵,叫朕往哪里去呀?想到此处,不由苶;呆呆发愣。
欲知元顺帝能否逃出燕京,请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回 小英雄回京传捷报 十王爷进宫探真情
    元顺帝正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刻,忽听背后有人喊叫道:“主公。”
元顺帝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王叔铁胳膊老怀王达摩苏,统精兵前来救驾。这真是绝处逢生啊,把他高兴得都掉眼泪了。
达摩苏来到元顺帝面前,劝慰道:“主公,不必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臣保护主公,逃出虎口。”说罢,亲自将元顺帝扶在马鞍鞒上。
这达摩苏也豁出去了。只见他晃动手中一对短把牛头镋;,率领亲兵,冒死突围。眨眼间,和明军展开了一场恶战。他派出一千名敢死队,把常遇春紧紧缠住,自己保着元顺帝,从侧翼突围。直到东方见亮的时候,他们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燕京。
再说朱元璋先命部分官兵,到城中搜剿元军残部;而后,引得胜之兵,浩浩荡荡开进城中。
此时,城中百姓,欢呼雀跃起来。就见那男女老少拥上街头,摆设香案,跪了长长两大溜,跟人墙一样,迎接洪武万岁。
朱元璋一见此情此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甩镫下马,_从百姓面前徒步走过。有时,还与百姓交言搭话。百姓见朱元璋爱民如子,礼贤下士,更加敬佩万分。
朱元璋带领文武群臣,进了皇宫,不由大吃一惊。怎么?遍地是女尸啊!他急令传旨,命军兵将尸体抬到郊外,挖坑掩埋。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徐达和刘伯温的陪同下,又观看了皇宫的建筑:只见那楼台殿阁,金碧辉煌,宫院库府,完好无损。经盘问得知:原来是元朝的兵部尚书扎尔芦达,在这里严加看管,才免遭抢劫。朱元璋大喜,重重加封了他的官职。
明军进城之后,一切安排就绪。朱元璋便传下旨意,出榜安民。接着,在皇宫以内,盛排筵宴,欢庆胜利。
这个宴会可太热闹了。开国功臣和几百员大将,围坐一起,欢声笑语,频频举杯。
席间,洒敦嬉皮笑脸地走到朱元璋面前,说道:“主公,在雁庆关之时,您曾说过,等把燕京夺下,再重重加封微臣。如今事遂人愿,但不知您加封我个什么官儿呀?”
朱元璋眼珠一转,说道:“洒丞相,你的功劳太大,理应重重加封。前者,朕已封你为一字并肩王;今日,再封你个平顶侯。”
“平顶侯?”洒敦莫名其妙,忙问道,“主公,这个平顶侯是个什么官儿啊?”
朱元璋“啪”把桌子一拍:“唗;!就是要你的狗命!来呀,把洒家父子绑出去,杀!”
到了现在,洒敦才知上了大当,被人家朱元璋利用了。可是,知道又有何用,被刀斧手推出午门,枭下首级。好吗,可真当上平顶侯了。
洒敦父子一死,人心大快。敲锣打鼓,热烈庆祝。
朱元璋得下燕京,并没耽搁。立即将群臣召至驾前,商议进军之策。
那位说: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眼下虽然占领了燕京,但是,元朝的实力并没有垮台。据探马报道,元军还有一百余万,占据着山西、陕西、甘肃等西北的大片领土;长城以内的很多重要关隘,也都在元人手里。因此,仍需乘胜追击。
朱元璋当着文武群臣,述说了自己的想法。众将官闻听,点头称是。于是,当即命元帅徐达率精兵三十万,大将百员,领着胡家父子,从东路追杀元顺帝;命军师刘伯温带大军三十万,大将一百员,带常家父子,从西路追杀元顺帝。
这两路大军,选良辰,择吉日,祭旗出发,且不细表。
单说朱元璋。他与余者众将,便留在燕京。那位说,都有谁呀?有张兴祖、汤合、郭英等人,还有十王李文忠。那位又说,这李文忠是谁呀?前文书中可没有提到过他。李文忠的母亲叫朱玉环,是朱元璋的亲姐姐。当年,朱元璋不慎将姐夫李宾误伤。为补此情,加封朱玉环为正阳皇姑,加封外甥李文忠十王之职。朱元璋与姐姐从小相依为命,感情极深。因此,朱元璋走到哪里,就将姐姐和外甥带到哪里。当然,这阵儿也就在燕京了。如今,李文忠为京营大帅。
再说那两路大军。自进兵以来,捷报频传。军师刘伯温这一路,走马取过正定府,顺利夺下太原,连打了十八个胜仗。为此,军师命常茂、丁世英、于皋、朱沐英四员小将,回京报捷。
这四员小将得令,十分高兴。带着军师的折报,领着家人常忠,急忙离开太原,奔燕京进发。
这一天,常茂等人来到长辛店。他们到大街一看,只见百姓川流不息,秩序井然,完全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情景。看到此处,心中好不高兴。
此时,天近午时。他们进了家回回饭馆,要了桌全羊的酒席,一边吃喝,一边高谈阔论。
正在这个时候,忽听楼梯声响。接着,走上一个人来。只见他满头大汗,东张西望。略定心神,走到常茂他们桌前,躬身施礼道:“王爷,各位英雄,我这儿有礼了。”
常茂抬头一看:此人三十多岁,一身王官打扮。略一思索,说道:“哎,你怎么认识我呀?”
“哎哟!鼎鼎大名的无敌将军,谁不认识你呢!”
“有什么事吗?”
“王爷非知。万岁有旨,命我来长辛店,将凯旋而归的各路英雄,接进皇宫。万岁说,要亲自陛见。事有凑巧,没想到与常将军不期而遇。走,快快进宫去吧,万岁还等着哪!”
“哟!”常茂一听,心里说,打了胜仗,皇上高兴啊,因此才一破昔日的陈规,陛见文武功臣。于是,他把堂倌叫来,说道:“我们有公务在身,不能在此用饭。刚才要的那桌全羊酒席,我们不要了。”
“这个……”
“放心,我们照样付钱。”
常茂几个人,付清酒钱,跟随这个王官,赶奔京城而去。
日头偏西的时候,他们进了燕京。几个人正往前走,忽见迎面又来了个王官。
这个王官急匆匆走到他们近前,说道:“常将军辛苦了!万岁有旨,命你们在金亭驿馆候驾。”说罢,领常茂众人直奔金亭驿馆。
这所驿馆不仅富丽堂皇,而且招待得也十分周到。常茂等人梳洗已毕,就静等万岁召见。
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掌灯时分,皇上还没有到来。常茂觉得挺别扭,心里说:哎呀,都一天没吃东西了,这能受得了吗?他对朱沐英问道:“小磕巴嘴,你饿不饿啊?”
“我……我呀,早前腔贴……贴后腔了。”
常茂生气地说道:“不吃饭,怎么能行呢!哎,王官,皇上什么时候来呀?”
王官说:“这—;—;我哪里知道啊,万岁只是传下口旨,让在这儿等着。”
常茂一补棱脑袋,说道:“哎呀,真要命。干脆,你先给我们弄点儿吃的,填饱肚子,咱再等着。”
“也好。”王官应声而去。
霎时间,这个王官将酒饭端来。常茂他们急忙围坐桌旁,操起了匙箸。还没等他们吃到嘴边,又走来一位王官,说道:“常将军,万岁有旨,让你们速速进宫。并说,要设御宴,招待各位英雄。”
常茂一听,心里说,既然如此,就不用在这儿用膳了。于是,转脸对家人常忠说道:“你在这儿等着,我们进宫会见皇上。若有人找我们,你就把这事告诉他。”
“是。”
常茂等人也没换衣服,在王官的带领下,起身便走。时间不长,就从后角门进了皇宫。
这小哥儿几个,是头一次来到这里。他们四外一看,只见皇宫内,楼台殿阁,飞檐转角,金碧辉煌,十分雄伟壮观。王官将他们领到一座偏殿跟前,把帘拢一挑,让他们进了屋,说道:“各,位将军,你们少候片刻,容我去启奏圣上。”。
常茂坐稳身形,嘱咐道:“快点儿啊!整整一天了,我们还水米没沾牙呢!”
“是。”王官应声而去。
就这样,小哥儿四个,又坐等在偏殿以内。
简短捷说。他们一直等到半夜,也没见着朱元璋的影子。丁世英的心眼活泛,他把小眼睛眨巴眨巴,对常茂说道:“茂,这里边会不会有事儿呀?”
“什么事儿?”常茂不屑一顾地问。
“你想,我们刚进长辛店,就说皇上要陛见。可是,直到现在,连皇上的影子也没见到。你说,难道这里头没鬼吗?”
“胡说!皇上跟咱们还能搞什么鬼?”
丁世英摇摇头,说道:“茂,多个心眼儿总没有坏处。反正,我觉得这里头有文章。”
常茂说:“不要胡猜乱想。依我看,咱也别在这儿傻等了。干脆,咱们找去吧!”
“对!”
几个人一商量,就走出了偏殿。
这么大的皇宫,该到哪儿去找呢?他们东一头,西一头,有路就走,有门就进。不多时,就走到一个院内。
就在这时,忽听前面有人喊了一声:“站住!”
紧接着,又听“锵啷啷”一棒串锣声响,伏兵四起,把四位英雄围在垓心。
常茂略定心神,定睛一看,但见伏兵四起,手中高挑灯笼,上写着“巡逻”、“御林军”的字样。再一细瞅:台阶上还站着位老将。此人头顶钢盔,身披铜甲,外罩红袍,腰悬宝剑,怀里还抱着一支大令。他长了个奔儿颅头,翘下巴,八字眉,黄眼珠。看年纪,也就在六十左右。只见他满脸杀气,不怒自威。
这时,就听这员老将厉声喝喊道:“唗;!皇宫大内三尺禁地,尔等竟敢任意横行,这还了得?奉万岁旨意,将他们拿下,绑!”
“是!”御林军得令,蜂拥而上,就要动手。
朱沐英当然不服气,说道:“慢!我们犯……犯什么罪了,是皇上叫……叫我们来的。”
于皋见了,也火往上撞,赌气对朱沐英说道:“有理走遍天下。叫他们绑吧,等一会儿见了万岁,咱看他谁能吃罪得起!”
人家可不听他这一套。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绑了个结结实实。
常茂被绳捆索绑之后,立即就后悔了。怎么?他觉得这来头儿不对啊!这些御林军,把三股绳子拧成一股,单三扣,双三扣,哪儿扣不紧用脚踹。啊呀,差点儿把他们的骨头勒折。
常茂眼珠一转,说道:“哎!我说这位老前辈,请你赶紧启奏圣上,就说我们有要事见驾!”
这员老将一听,狂声大笑道:“哈哈哈哈!你还想见皇上呀?哼,不怕风大扇了舌头。实话告诉你吧,我是新任的京营殿帅。这一亩三分地,归我掌管。没有皇上的圣旨,不管任何人,只要闯进宫来,就犯下了不赦之罪。”说到此处,冲御林军高声传令,“将他们就地正法!”
“什么?”常茂一听,顿时五内俱焚。忙冲朱沐英他们使了个眼色,就在原地扑棱起来。
常言说,双拳不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御林军“忽啦啦”拥了上来,将小哥儿四个摁倒在地;紧接着,又把明晃晃的鬼头刀举在空中。
常茂把眼一闭,心说,唉!这些年来,在战场上跌跌撞撞,倒平安无事;没想到回京报捷,倒把脑袋报丢了。若死得明白也行,可死得糊涂啊!真是有冤无处诉,有理讲不清啊!
就在这个时候,忽听有人高声断喝:“刀下留人!”
御林军听罢,不由浑身打了个激灵。“呼啦”一声,闪退在两旁。
常茂等人不解其详。急忙抬起头来,顺声音一瞧:就见前边对对红灯开道,有一列御林军,奔这儿走来。等到近前一瞅,御林军中拥着一人:头戴金盔,身贯金甲,外罩罗袍,身挂宝剑,面似银盆,三绺长髯。此人是谁?正是十王千岁李文忠。
前文书中说过,现在李文忠是京营大帅,执掌着全军的大权。今天晚上,他领着亲兵、卫队巡城。刚走到金亭驿馆门前,正遇见了常忠。
常忠见主人一去不归,心中放心不下,就出门张望。正好,遇见了十王千岁。于是,急忙把他们回京后的详情讲述了一番。
李文忠一听,感觉奇怪。心中想道,我身为京营大帅,此事为何一概不知呢?再说,皇上怎么知道常茂他们回京呢?纵然知道,皇上也不会到金亭驿馆来看他们呀?嗯,其中必有文章。想到此处,便领着亲兵卫队,直奔皇宫,以探究竟。巧了,正好碰见刽子手行凶。于是,才大喝了一声。
书接前文。十五千岁李文忠迈步来到近前,细一观瞧,见受刑之人是常茂、朱沐英、了世英和于皋,不由就是一怔。
这下儿,常茂可不干了。他把脑袋瓜一扑棱,说道:“哎,我说十王千岁,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离开燕京还不到几十天的工夫,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你说说,我常茂犯了什么罪?皇上为什么杀我们?”
于皋也暴跳如雷,问道:“那个抱大令的老家伙,他是个什么东西?”
李文忠说道:“此事我也不知道情由。你们暂且委屈一时,容我面见万岁,禀奏详情。”接着,对自己的亲兵传令,“来呀,给他们松绑!”
李文忠是十王千岁,有这个权哪!霎时间,亲兵手持大刀,将绑绳割断。抱大令的老头儿见势不妙,急忙带领御林军,溜了。这个人也真来奇怪,连李文忠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
李文忠让常茂他们在此等候,自己进宫面见他舅父。只见十王千岁,怀抱象牙笏板,步履匆匆,进了皇宫,来回寻找。走来找去,一直找到后宫。只见勤政殿内,灯火辉煌,并且,时而传来吹拉弹唱的声音。
李文忠略一思索,走过玉带桥,转过假山石,迈步上了殿基,从珠帘缝中一看,不由大吃一惊。怎么?只见洪武万岁,穿一身软梢的龙袍,坐在正中央的龙床以上,身边靠着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只见这个女人:头上梳着三环套月的美人鬏,身上穿着软梢的纱衣裙,描眉画鬓,搽粉戴花。在他们两旁,有不少宫女,正在吹奏乐曲。
李文忠看罢,只气得五火难按。心里说,刚刚得下燕京,将士们还在前敌浴血奋战,你却在这里迷恋女色。哼,你所做所为,能对得起何人?想到此处,“噌”将珠帘一撩,便闯进勤政殿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一回 朱洪武暗中胭粉计 元奸细借机斩切臣
    李文忠往勤政殿内一瞅,不由冲冲大怒。他撩帘拢闯进殿去,来到朱元璋面前,躬身施礼,说道:“臣,李文忠见驾!”
朱元璋正在寻欢作乐。他听到声音,低头一看,见李文忠站到了面前。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