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玉娘心中默想了一下,终于记下来,再次撒娇道:“冤家,你为什么不早说?”

    郑朗告诉她们各一首清新的小词,怎么办呢?自己的竹筒一送,就送了四个,可是自己却没有接受过江杏儿与童飞燕的示好,未免对她们不公平。不过现在说,是晚了些。

    宋词一开始几乎完全是为了唱而服务的。

    也就是无论创一首词牌,或者填词,必须按照乐谱来。词的音节服务于乐谱,乐器也服务于乐谱,有的适合用箫,有的适合用琵琶,有的适合用古琴,苏东坡就记录了一件事,沈遵之闻山翁词美,试图用琴奏之,虽粗合韵度,然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唱有乐器伴和,方为美,可得提前练唱,然后寻找合适的乐器伴奏,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特别是这种场合,疏忽一点,有可能名落孙山,夺不到花魁不要紧,落在最后一位,那就惨啦!

    正是因为这种制约,郑朗自己儿都不敢轻易填词了。

    但这一现象在逐渐改变,自苏东坡等人起,种种优秀的词面世,渐渐从为歌唱服务,向正宗的文学形式转换,这才造就了一大堆不会填腔的文学家踊跃参与,更多的好词也一一问世。

    因此终宋一世,可以将词家分成三类人。比如周邦彦、姜夔,郑朗所担心的柳永等人都是绝对的按谱填词。还有一种人,是按箫填词,他们不会打谱,可能识曲知音,所以能写出合乎音律的词,但不会填腔,比如苏东坡、秦少游,最后一种,词仅是文学了,管它合不合谱,合不合腔,我只要依句填写就行了,比如秦少游,陆游。到了元明清时,后者居多,不过就是依句,也没有填出什么好词来。也有少数才华横溢的,既填了腔,又写下了一些好词。

    比如郑朗所选的这两首。

    郑朗只是垂目微笑,心里想到,知足吧,两位大小姐。

    看到二女在撒娇,童飞燕问道:“两位妹妹,你们在说什么?”

    白玉娘道:“郑郎君赠送了两首好诗余给了我们。”

    此句声音大,刚刚落坐下来的几十个大人物,全部听到。刘知州似乎摸到自己这位后生的秉性,不是好东西,是不会拿出来的,道:“郑小郎,什么诗余,唱来听听。”

    词,就是用来唱的。所以说了这一句。

    郑朗也不拒绝,当真不知道自己这一搂,都影响了二女身价?甚至影响今天的“花战”,最后一名不会了,掉到第四名去,同样也很惨的。似乎二女大有我用青春赌明天之意,万一不好赖上自己怎么办?

    当时搂二女时,就想到了这后果,所以说,我给你们捧一个大大的场。童飞燕问,刘知州请求,几乎水到渠成了。

    这一唱,就挽了回来。

    说给她们听的是两首小令,纳兰性德的。此人长调评价不高,可是小令太有杀伤力了,几乎是后来小资的最爱。

    同样不敢用乐器,不过他也不参加花之战,倒也无所谓,于是扣着桌子清唱:“

    锦样年华水样流,

    鲛珠迸落更难收,

    病余常是怯梳头。

    一径绿云修竹怨,

    半窗红日落花愁,

    愔愔只是下帘钩。”

    “好啊,”刘知州抚手赞道。这首诗余太清新了,干净得象流水一样,不论其他,仅论这个清新,似乎整个宋朝,只有晏殊少数几人能写出来。

    但五个行首听他唱完,全部低下了头。

    这几人既然名列行首,对文学也有一些天赋的,未必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可好东西能分辨出来。

    这首词其他几句倒也罢了,可破开的第一句,锦样年华似水流,太有杀伤力了。宋代人结婚比较早,因此狎妓时,也多认为是小妓为美,十几岁正值风华正貌之时,可时光很快的,一转眼,二十岁大关就将到来。看一看五个行首,那一个有二十岁的!

    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仅七个普通的字眼,居然引起她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第四十四章 花之战·雨霖铃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潮已起,明天会高,求支持哈。不过是不是稍显卖弄了一些?心中戚戚啊,请诸位指正。

    ==============

    有的人心中不服气,可是四顾茫然。

    仅这首小令来说,未必能达到晏殊的高度,可小令中的优雅清新,却不遑让一分。能写出这样小令的人,难道甘心为一个小孩子代笔?

    再这样说,未必太说不过去了。

    其实一曲唱完,也无形中打了许多人的脸。

    白玉娘低下头,捏着衣角,然后用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郑朗,真有些心动了。甚至早些天得到这首小令,她能将前面准备的那首高雅的诗余丢掉,转唱这曲。

    可她也没有想过,你就是心动,人家还没有发育起来的小孩子,会做什么?

    一曲唱完,拱了一下手,说道“见笑”,接下来又唱道:“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又是一首优雅清新的小词!

    特别是“一声声”与“又听鹧鸪啼遍了”两句,是那样的销魂。没有明说什么,但听着,似乎让人想黯然泪下!

    两首小令如出一辄,因为送给两个行首的,所以略带着粉意。但与北宋初流行的诗余不同,这个粉得那么的优雅,就象一个一尘不梁的翩翩美君子。最妙的,两首词用的都是普通常见的词眼,可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洗净铅华的绝色少女,楚楚动人。

    许多人不由地回味起来。

    特别是几个少女,在欢场是也遇到过一些如意的郎君,可最后的结果呢?

    就象娄烟与高衙内,其实高衙内还不算多么出众,然而却同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跑了三年的时间,却没有半点准信。这岂不正是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仿佛为她们这些青楼女子亮身打造的一样。

    又引发了共鸣。

    连江杏儿与童飞燕,都惊讶的抬起大眼睛,盯着郑朗看。

    郑朗心中叹了一口气,纳兰的小令对小女子的杀伤力果然是强悍哪。

    可有更多的人,却用眼睛盯着娄烟。

    不要说郑家子是蛋大的孩子,两年前就知道为娄烟拨小刀子拼命。小屁孩子如今伤透了心,不多情啦!想到这里,再听着他还没有发育起来,也没有变声,尖细尖气的童声,众人都觉得哑然失笑。难道天才小孩与平常小孩就是两样,连这方面开窍也开得比平常的小孩子早?

    可是无形中,这时,他们都默认郑朗是天才了。让人代写,一次可以,两次可次,还能每一次都让人代写么?

    有的人在悄悄议论,这一回娄烟真看走了眼。

    多好的机会啊,是大了六岁,以郑家几个妇人的宠爱,真若从良,郑家岂不会花重金赎下来?况且郑家那个六娘七娘,本来就是出自青楼的。

    娄烟躺着也中了枪。听着众人的议论声,双眼都要冒出火来。

    实际那有这么情与恨的,郑朗随便挑了两首,比较好的,又不突兀的小令,比如纳兰还有一首词“风絮飘残已化苹,泥莲刚倩藕丝断,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意境与韵味就远不及第二首。

    又或者那首“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凝,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无人知”,文字很美,意境很美,如梦如幻,然似乎在说男女之情事,对他不合适,格调也低了。

    所以选了这两首出来,不那么唐突。

    刘知州冲郑朗招了招手,道:“你过来。”

    别折腾了,上次生生让你将诗社折腾散了,再卖弄,马上花会成了你的会。

    郑朗放下二女,来到刘知州面前,居于侧面坐下。

    “你这两首小诗余做得也好。”

    “知州抬爱。”

    “贪多嚼不烂,无论诗余,或者琴曲,或者诸子百家,眼前还不是你主要的学习方向。”

    “小子明白。”

    但是刘知州眼中却充满了欢喜。

    别人想贪还贪不起来呢,这才叫天赋。

    可是郑朗眼睛忽然奇怪的瞟着娄烟的方向,他看到娄烟附在那个中年文士的耳朵旁悄声的说着什么。中年文士面露难色,娄烟不断地向他撒着娇。

    郑朗更感到古怪。

    白玉娘与谭婉对自己谦让,是因为自己家世还算可以,并且自己岁数很小,看起来很有出息,很有天份,知州再三的提拨,是一支潜力股,就是这样,自己用手将她们二人搂住时,两人身体还僵硬了一下。

    这个中年大叔倒底是什么人?

    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娄烟这样做,很有可能也会影响她今天的得分,还有,高衙内当真一点不在意?

    想到这里,扭头,悄悄看了一眼高县令,却见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忽然也明白,高县令不反对儿子狎妓,可不希望儿子与她来往过于亲密。娄烟这样做,反而合了他的心意。

    正在想着,忽然中年文士面露难色的站了起来,冲四周施了一礼,娄烟身边的丫环递来一张古琴。文士也坐下去,双手搭在琴弦上,一阵优美的乐曲传出来,文士用苍凉不平的歌喉唱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他的琴弹得很好,歌唱得也就那么回事,可这首词的词境优美凄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单论词,已远在刚才郑朗所唱的两首小令之上了。众人都感到有些讶然,这人是谁?

    可是郑朗都差一点从椅子上跌落下去!

第四十五章 花之战·;斗百花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刘知州也额首道:“好。”

    几个行首输赢,他不管的,况且这首诗余作得是很好,自己后生输了一筹,也不打脸。人家都四十多岁啦,自己后生才十二岁呢。没有可比性。

    可是郑朗惊得差一点眼睛珠子掉下来,这个大神不是在福建吗?怎么来到郑州?

    因为《宋史》没有将柳永载入史书,对他的历史,后人知道得很少。少年时的柳永的确是在福建长大的,后来到汴梁应试,自负有才华,准备大展宏图,可那时候他心性没有稳定。一到东京城,看到那么多红灯,那么多美人,看花了眼,省试未考中,就开始花天酒地了。

    结果,钱也花了许多,省试又没有高中,只能回家。但在东京城却梁上了狎妓的不良习惯,吃喝嫖赌,后两者为害最大,象娄烟这样的行首,宿一夜,可需要不少钱的。

    父亲留下的家底子迅速败光。

    人生的大起大跌,反而开阔了他的胸怀。若他改良这个不良习惯,说不定以他的才气,能在考场上与仕途上双双斩获。但开阔了胸怀,使他的词越作越好,习惯并没有改掉。又有一些美妓贪图他的美词,甚至不要钱,让他留宿。

    这就象鸦片一样,越抽越上瘾。

    今年前来汴梁,再次科考,还是没有考中。只好打算回家去,与东京城结交的一个相好行首不得不告别,心情感到很凄凉,于是写下了这首留芳千古的雨霖铃。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

    四大行首纷纷应战,娄烟逼得快要悬梁上吊了,四方托关系。宋祁,那是不用想了,人家是状元才,凭什么为你作词?晏殊,更不用想了。

    正好听到柳永的事,大喜,于是花重金请他。柳永依然迟疑,娄烟只好以身相许,将这个柳三变请了过来。高衙内成了苦逼的主,怕激起这个大才子的反感,只能退避三舍。

    这过程,郑朗哪里能想到?

    甚至他还怀疑是不是柳三变来了。

    转眼一想,不大可能的。与自己不同,自己抄袭纳兰,抄袭辛弃疾,那怕就抄袭欧阳修与苏东坡的,往后去,这二人想到了此词,乍就那么巧呢?可能言么?

    但已出现的词,特别是这样的词,谁敢抄袭?

    况且不是柳永,如何让娄烟屈身如此?

    这一番争斗,难分难解了。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柳永的来历,一个个用狐疑的眼神看着他。

    表演开始了。

    其实也没什么,很象是后世歌舞团的表演,只是表演的几个女子长相略略出众罢了。白玉娘依然弹琵琶,谭婉还是抚筝,倒是娄烟没有唱歌,这要留作最后决逐的,改成了弹古琴,造诣远不及陈四娘,但她身边的小丫环配合得不错,吹起了呜咽的埙,两相般配,互相和应,也算不错。然后再到童飞燕,跳了一支舞,很有可能是从唐朝柘枝舞改编过来的,舞蹈激烈优美。

    郑朗盯着她的细腰,看了大半天,虽然也呼好,但也不象外面所传言的那么吓人。郑朗一边看着几个行首的表演,一边悄悄地盯着柳永。严格意义上,这是他来宋朝后,认识的第一尊大神。不过,从他眼中,并没有看出象野史上所写的那种风流,倒有几分落寞。以他的才情,沦落到这种地步恐怕也不甘吧。

    终于到了江杏儿出场。

    对这个小女孩子,郑朗十分好奇,特别是她眼中那种茫然迷糊的眼神。

    见她忽地叹了一口气,也不是真迷糊的,现在的小孩子懂事早,许多人家十五六岁的孩子都能当家立事了。她叹息她的拿长之处,本来在自己闺阁之中,客人站在边上欣赏,都不在意,况且这么多人,又离得这么远,若不是有那……自己注定是同花了。

    叹息后,写了一幅字,大约知道讨不了好,写完了将字幅往下传阅了一下,重新端坐下来。

    郑朗也看了看,字写得确实很不错,从二王书法里临摹出来的书体,十分妩媚。算不上大家风范,但比普遍人写得确实要好看。看过,传了下去。

    这才到最关健的一项比试。

    客人来了,最多的节目,听你唱歌啦。这是红行首必备的技艺。歌喉好坏,众人早就知道,可这中间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所唱的词好坏。

    红花还需绿叶配,而这个绿叶的功能,往往胜过红花数倍。

    能唱出多好的词,就意味着此女能请动多大的神,这个神未必是高官,指的是才子,还有这个才子能情愿为你付出多少心血,做一首佳词给你。后代也有这种现象,但没有宋代严重。

    奇怪的是五个行首,此时都是信心满满。

    然后相互的看了一眼,眼中皆闪过战意。

    刚才的表演是开坛小菜,现在才是动真格!

    娄烟脆声说道:“奴先来。”

    先唱的未必能讨得了好,后唱也未必讨得好,关健还是看词的质量好坏,以及她们的准备工作。说完了,扫了其他诸女一眼,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于是抱起琵琶唱了起来:“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廉幕闲垂风絮。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扛,却道你先睡。”

    这个词牌叫《斗百花》,是柳永自己创的。

    不能说不好,至少让郑朗现在作,定下来作不出。不过郑朗低头窃笑,前世也看过许多柳永的词,但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首从未见过。终于明白为什么士大夫不耻了。

    香艳可以,甚至写上床的事都可以,但要写得隐晦,比如月亮隐啦,蜡烛灭啦,或者巫山云雨,就那样已经就很下流了。可不能直接写什么入鸳被,解罗裳,什么你先睡。再加一些油盐糖醋,就成真正的黄、色小调啦。

    心中长松了一口气,他生怕柳永下了狠心,再来一首与《雨霖铃》差不多的大词,送给娄烟,那样的话,配上娄烟的歌喉,此次其他四女未必有胜算。

    不过知道内情的人没有几个,虽然词中有些内容略让人感到反感,可整首词还是不错的。是三段词,却讲述的一件事,一个少女从未嫁之前的幢景,到嫁人进入洞房宽衣解带前欲迎还拒的羞涩。有可能是明面上的意思,或者是暗指柳永与娄烟某些事,娄烟装腔作势的可爱样子。

    这个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其实写得很成功的,若将其中的一些露骨的句子改一改。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填腔!

    不过真说起来,在北宋之初,整个词风格调低下的情况下,这首词已经独傲一头。娄烟唱完了,声音好,词嘛,虽然刘知州等人皱了皱眉头,可小青年们听了喜欢。对头,词就要这样写,索性再放开一点哉!

    听到无数的喝彩声,娄烟信心十足的冲众人欠身,施一礼,然后傲然的看着其他四女!

    我倒不信,郑州城中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词作!

    她这一次真的错了。

    柳永这首《斗百花》虽好,可是格调已先输了七分,并且倒霉的是,郑朗小心眼忽然上来,所以选了四首雅词!

第四十六章 花之战·;雅词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雅词出现得较晚。

    看到作词的人越来越多,可词的内容浮艳又露骨,有的都直接变成了黄、色小调,更有的充满了俚俗之语,有的士大夫看不下去,自黄庭坚等人起,开始鼓吹词风要象晏殊写的那样,雅正。

    男女之情也可以写,必须含蓄又含蓄。就象郑朗心中顾忌的那样。随着更多的人支持,最后为雅词写了一个调,词以雅为最高典范,市井俚俗语为不雅,琢句精丽为不雅,词语不典为不雅。按照这个区别,纳兰那两首词合格了,可柳永的雨霖铃定下来狗头拜。

    再者,既然是士大夫玩的文学形式,那么必须要懂音律了,所以必须要合乎严格的填腔。

    于是乎呢,苏东坡很悲催,面对这个框框条条,他写不好词了。只好忍着别人指责他的词风粗鲁。

    其实加了这么多框条,还能写好词么?就象一个武林高手,关在五平米的小房间里,没有身手施展的余地,五个大汉围上来,准得死。因此,雅词越来越多,若不是北宋灭亡,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可能因为走向这个岐路,最后灭亡。另外,写出好雅词的人,也没几个。

    但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在词上,几乎一生让苏东坡仰望之。当然,后人不会这样看的。

    这个人正是周邦彦!

    郑郎在周邦彦的词中择了择,择出了四首,《风流子·新绿小池塘》、《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解花语·风销绛蜡》、《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客住》,不问好坏,只是考虑到某些背景,比如说到了江南哪,或者年老回忆哪,词中出现这些意境者,一略择去不要。不过以他的年龄,若传出去,说是他写的,还有些令人感到愕然。

    但不考虑才气,只考虑到他十岁为行首动刀子,今天一搂俩,倒也能解释过去。

    也没有问字的合适不合适,只有一条,蛇书写起来太吃力,枯藤体是浪费体力,但不难写。蛇书是绝对的追求以画入字,甚至要保持每一个笔画象是画,而不是象字,还要写出字的新意,让它成为中看的书法,不成为恶作剧,因此难度最高。

    《玉楼春》这首词比较短,于是选了蛇书书写。可写出来,又怕别人认不出来,最后交给了对书法颇有研究的江杏儿。

    其他的三个笔筒,随武三郎的下人送了。

    娄烟这一回大错特错,放在后世,也许世人会做出另外的评价,在这时代,四首周邦彦的词一出,意味着什么?有可能后来苏东坡词风到了成熟时,都要低下骄傲的头颅!

    能为行首,自从无一不经过悉心的教导,若是悬殊不大,也许没有这眼际分辨出来。可悬殊大了,都有这个眼力。

    听完了,四女皆是微微一笑。

    娄烟心中很古怪。

    她抢在第一个唱,是想给诸女一个下马威的,然而诸女心中有货,一个个镇定自若。但总要有人出头的,相互看了看,江杏儿叹了一口气,只好自己先唱了。

    徐徐道:“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