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学问足以办到的,不但还后人一个真正的儒家仁义,他自身的命运,官拜宰相也不是不可能。因此自汉武后,国家治国皆以儒为表,法为里,一误千年,甚至以后还要误下去。”

    替封建统治者正名份,郑朗不是很反对,就象到宋代了,敢不敢说什么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在这时人们的思想认识下,一旦推广后面的制度,无疑是自取灭亡。

    其实仅是治民来说,宋朝的制度比较完善,甚至比明朝更开明。当然,羸弱的军事不能算。

    这个正名,实际是规范了一种秩序。

    化儒家有为,更是赞同。看看东晋与宋齐梁陈,道释大盛,都成了什么?无君无父的结果,意味着几十年国家就重新换上另一个家姓,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可废百家,尊儒术,郑朗不是很赞成。

    对阴阳的转换,阴阳家、道家、儒家都有许多共通之处,仁义与法家、墨家也有渊源,纵横是集诸家之长,用于纵横捭阖,兵家专讲军事,可也有许多道儒纵横的学问。杂家更是开宗立义就说了,兼儒墨、合名法,甚至有不懂的人莫明其妙的将它划到阴阳家门下,或者将《吕氏春秋》居然当成了儒家书籍。名家与纵横家也有一些紧密的联系,医家与农家是实用派,小说家不仅是娱乐,也是以故事喻理。

    就因为董仲舒,百家相继淘汰。

    儒家在接下来的宋代兴旺了一下,到明朝反而更教条了。若是有百家继续存在,中国的思想学说,会不会更加百花齐放,甚至使制度更加完善?

    有的话能说,比如今天说得很过份了,可自己用的是孔孟,是荀,是周礼官,只会争议,却无事。谁敢说他们说错啦?但有的话不能说,比如董仲舒的废百家,尊儒术。

    即便这两个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小姑娘,都不能说出口。

    四儿又说道:“大郎,但你很了不起,居然让他们一个个不说话。”

    “不是我了不起,是他们吓着啦。”郑朗哈哈一笑。方才也看到刘知州夹在人群中,不过人多,不好过去招呼。唉,可怜的刘知州,收下了自己这个后生……

    改天再带两件礼物,去一趟他家中,顺便也到晏殊府上,谢恩一下。今天是在太学,换在相国寺,有可能场面更乱。自己要拜谢的。

    笑完了,搂着两个小美妹,左拥右抱,香艳无比的上了牛车,对宋伯说道:“我们回客栈。”

    “怎么就你们三人出来?”宋伯不解的问。

    “他们在参观太学呢。”

    “哦,”宋伯没有想到其他,赶着牛车返回。两个小姑娘咯吱地笑得象花儿颤抖,伏在郑朗怀中都起不来。

    ……

    “小娘子,他们出来了。”环儿说道。

    崔娴抬起头,正好看到两个小姑娘往郑朗怀中钻,一边钻一边笑得花枝招展,崔娴一对柳月眉儿随着两个小美妹的笑声,都拧到一起了。然而怎么办?因为爹爹的约定,自己最少要到二十岁才能出阁,说不定二十岁都不能出阁。自宋立朝以来,有几人二十岁就考中了省试?况且这人……还分了心思,放在了旁门左道上面。

    “不对,小娘子,为什么只有他们三个人出来,其他人呢?”

    “他们在后面。”

    太学也不是一个吃人的老虎,就是老虎,也吃不下这么多人。

    但这一等,等了很长时间。

    全部迷茫了。

    终是要醒来的,围集的儒生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倒是太学的官员头脑清醒得快,既然讲完,这些人也该散去,不然议论声越来越大,最后能变成了菜市场,都能耽搁太学学生正常的学习。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太学的学生也偷偷的跑来听讲了。

    对程琳说了一声。

    老程同志可怜这时候也在迷茫当中,能在场的,就没有几个不懂儒学的。提醒后才想起正事要紧,得让这些学子立即回去,自己担子也就卸掉了。至于郑家子今天这一讲,会掀起多大风浪,与自己无关。

    说道:“郑小郎讲完了,各位,你们也要离开了。”

    诸举子只好离开,在路上还在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议论。

    “出来了,小娘子,他们出来了。”环儿说道:“可他们很奇怪。”

    一个个出来了,有的沉思,有的质疑,有的失魂落魄,有的议论纷纷,表情不一而足。接着做了一件事,宋代的商业十分发达了,沿街的门面大多开设了店铺。

    太学门口不用说,也开了许多店,有吃的喝的穿的,还有就是文具,一起跑到卖纸墨的店里面买来笔墨纸砚,得记下来,大约意思好记,可郑家子引用了许多典故,这是支撑他论点的重要依据,少了一条,意思马上大相径庭。

    一边写,一边还相互询问,有没有弄错了。特别是那两个甲骨文的宜字。若是小篆大篆,多半都会写,可换成了甲骨文,有的就记不起来。不得不问。

    崔娴脸上腾起来一片晕红,轻声说道:“十有八九,他……他又在搞怪。”

    这都不是正常的表现,包括这些学子到现在才出来。

    连同两个哥哥都夹在人群里,挤到纸墨店里面,正在奋头书写。这是何苦呢,直接到客栈,连郑家子的原稿都能讨来。

    有的手快就写完了,然后聚在一起议论。

    程琳一看还是不行,这是太学门口,朝廷最重要的教学单位,不是让你们聚会开派对的地方,又说道:“诸位学子,抄好了,散去吧。”

    有人动身离开,可还是聚在一起议论不止。

    大哥与三哥也奋战完了,走回马车,道:“小妹,要出大事情。”

    “慢慢说。”

    “你来看,”将稿子递到崔娴手上。崔娴看完了,也有些蒙头,虽然她古怪精灵,但也根本没有往这方面想,休说是他,有几人也往上面想过?看完将稿子放下,轻声问道:“大哥,你可曾见过骨文宜与义?”

    “小妹,你多会看我研究过骨文?”学业都跟不上,还有空研究骨文与钟鼎文?这样的事,都是你们这些天才做的,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关。

    “还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区别?”

    崔娴用手轻轻在大哥的胳膊肘儿拧了一下。

    “小妹,你要做什么?”

    崔娴忽然重重的拧了一下,又用手指甲深入到皮肤上,不但拧,还狠掐,大哥痛得叫起来,道:“小妹,痛啊。”

    “区别就在这里。”

    PS:推荐朋友的一本书,《逐鹿》军校学生回到秦末。其时,反秦起义,群雄并起;楚汉争霸,风起云涌。是追随刘邦,斩蛇起义?还是在项羽麾下,辅助霸王?亦或者,金戈铁马,逐鹿天下?http://。/Book/2301527。aspx;书号:2301527

    C

第一百零一章 区别(下)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小妹,你打什么哑谜?是在故意报复我吧?”大舅哥揉着掐红了的胳膊,委屈的说道。

    猜中了。

    这个坏大哥,总是拿自己开玩笑,机会送上门,不报复到什么时候报复?但不能说出来,红艳艳的小嘴唇扬起笑意,用小手又狠敲了一下大哥的脑袋瓜子,说道:“这是为了你加深印象。还不明白?”

    “不明白。”

    “孟子说义以德为主,大约有可能是有惩戒之意,”细细回味了一下,崔娴似乎否认不了,不得不承认,又道:“可是到了他……他嘴中,加重了惩戒之意韵,一个是轻,一个是重,这就是区别。”

    以崔娴的能力,只能说出这么多,也是不易,毕竟岁数同样很小。

    但有一个人看得更清楚。

    冯元将手中的草稿誊抄了一遍,回到了皇宫。

    小皇帝还正等着他的消息。

    “冯谕德,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小皇帝很意外,在他假想里,还要有一会儿,开讲很快的,但讲完了,无论母亲怎么下暗旨关照,总会有一些儒生不服气,很有可能要辨论一会,这一拖,不到下午老师是不会能回来的。

    “郑家子说完,就离开了,所以散得快。”

    “没有人为难?”

    “当场没有人发难,不过……”冯元皱着眉头,这事儿说不清楚,将手中记下誊抄后的稿子递到小皇帝手中。

    小皇帝看了后,同样膛目结舌。

    “没人敢说,所以散得快。”

    、“可仁义怎么变成了如此?”小皇帝也快晕了,仁还好一点,这个义经这一改,都成了什么?

    “在路上我反复思考过,陛下,记得他评价中庸的中吗?”

    “记得。”

    “那非是原来的中,是在原来的中上做的延伸。此义也是如此。孟子想说的话,是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节,节制、辅助、击也。也就是义对仁起了辅助约束作用,也是仁击发外部的表现。刑惩之意,仅是节制的一种,这个节制不仅有刑惩,还有道德的王化,行为的约束,滥爱的控制,很多种。”

    “谕德之言果是正理,倒底郑家子还是小了些。”果然是自己老师,看一看,义到他嘴边,又扩大了许多,仅是一个节制就延伸出这么多含义。

    “非也,若不是今天听他一番话,臣对义的认识,也与董仲舒一样,”老冯也不停的摇头,小皇帝的夸奖受不起。

    此乃道德之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某些方面,他的言行举止,也是让宋代产生了历史上最另类的皇帝原因之一。为什么郑朗对小皇帝十分敬重,正是这个原因。

    别说什么总统主席的神马,无论是何种方式产生的领导人,几千年前,一千年后,单论仁爱二字,小部族与小国不算,大的国家几千年来数不清的领导人,能达到小皇帝仁爱高度的,不会有五人存在。

    中国五千年历史,尧舜什么的,是传说,真实的历史,就没有一个领导人单在仁爱高度上超过他的。若用好人卡给小皇帝打分,最少能打九十八分到九十九分。当然,才能是另外一回事,若加上文才武略,小皇帝差了些。这中间就有冯元影响的作用。

    小皇帝再度愕然。

    “虽他多少同样也有些曲解,可用意是好的。”

    “为何?”

    小皇帝对郑朗有些对眼,不仅是因为字,打在前年在大殿外面偷听到他与母亲的对话后,好感与好奇心就一直在增加。

    “自汉武罢百家,尊儒术后,虽儒术兴盛,因为缺少了一个罚的理论基础,只好借用法家与道家。而儒家虽尊,一直用的仅是名份、礼教,维护着国家的尊卑秩序。没有罚,百姓没有畏惧心,也会动乱不休。所以杂以道家无为之治去百姓悖妄之心,又杂以法家刑罚之策起警戒作用,时宽时严,又有酷吏曲解国家律法,导致时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因为郑家子的言论,就给了国家一直以来治国方针一个名份。并且将这种罚约束在义里面,是以仁家与道德化之为主,罚为辅。确立下来,都可能使子孙万代受益,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道法儒三家的争论。”

    “谕德,是好象有此意……”小皇帝十分高兴的踱来踱去,然后眼睛冒着光亮,问:“他怎么有如此雄心?”

    “不知道,有可能是巧合,有可能心更野……”

    “再说说。”

    “在狱中悟道之言,基本说了,可上次在宫中他与皇帝谈话时,似乎臣有一个直觉,就欲言欲止,此次讲仁,更是没有说干净。毕竟他岁数小,声望低,说得多,会惹起非议。所以点到为止,反驳了董仲舒的话后,就结束了。”

    能产生这个想法,是对儒家学术懂,能听出来,那么多人当中,仅只有冯元敏锐的察觉到了郑朗留了一手。崔娴虽古灵精怪,还远远没有达到冯元的高度,也没有察觉出来。

    不留怎么办?

    说出这些,够争议了,再说下去,后果郑朗也判断不出。

    “臣担心郑家子失误。若是有人从春秋钟鼎文上另找出一个义字,郑家子会很麻烦。那么会有儒生对夫子的义者,宜也这句话重新诠释。但无论什么结果,董……董仲舒的仁义之说,会被重新推翻。”

    推翻了董仲舒的学说,罢百家,尊儒术又何以自处?不仅如此,郑家子的言论是对的,那么有可能会对汉以后所有的儒学进行重新诠释,就是错的,也有可能重新诠释。

    这还不是大事件?

    “谕德,不知他是怎么想到的?”

    “天性异赋,又无人指导,胆子大,傲。”

    “傲?”

    “是,虽进入太学后,说了一番谦虚的话,仍傲在骨子里。就是臣以前也傲慢,遇到这个学术大事,至少会与他人商讨一番。然而他没有,仅因为打发上门交流的学子,就将它随便的抛出来。”

    “谕德说的……”小皇帝忽然笑起来,笑完道:“经谕德一讲,朕也觉得他是有些傲气。”

    “大约是他自幼虽受父亲教诲,可那时小,仅教他识字而己。后开窍,父亲亡去,又未受过什么其他儒生教导,于是想入非非,从他的字,到他的学问,莫不过皆是如此,全部都很新奇。并且他还喜欢独自思考,甚至为了思考盘坐。臣也曾试过。”

    “效果如何?”小皇帝好奇的问。

    “好是好,就是臣骨架已老,盘坐久了,终不适应。陛下不妨试一试。”

    “若法子好,朕倒想尝试一下。”小皇帝跃跃欲试。冯元却不认为搞怪,是为了加深对学问的理解,是好事,有何不可?

    “但有一点,此子学问是有了。”冯元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思想新颖也要学问支撑,这一讲,从儒家五经,到墨老庄孟,包括董仲舒各大家的语录,再到冷门的逸周书等一些典籍,还有钟鼎文的字,随手信拈,纷至沓来。据他所知,此子这两天呆在客栈里根本没有出去的。随身不可能带那么多书籍去查。也不是提前准备的,因为在他准备讲仁义之前,几乎还没有稿子,这是刘处亲口对自己说的,已讲到这份上,没有必要对刘处撒谎以自显。听到后,当时自己还替这个少年人捏了一把汗呢。

    这证明他确实看过很多书,而且记了下来。再度摇了摇头:“所以很骄傲,还不是一般的傲,傲到骨子里。”

    竟然一上场,居然自己都被他温和的样子蒙骗住。

    小皇帝看着老师无可奈何的样子,不由开心的大笑起来。

    冯元又说道:“那么臣就告辞了,还要去查一查。”

    不但他一个人在查,许多人在查……

    C

第一百零二章 大家(上)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星期一,冲榜,求大家支持哈。今天又加一更,五更。

    ================

    找了一家客栈,四兄妹住下。

    可是满客栈的人都在谈论郑家子的所谓仁义。

    这些人仅是好奇,当作了一件趣在谈论。最挠人的是京城的那些大儒们,此时都快急疯了。几乎一大半的大儒自从听闻此事后,全部趴在上古的书经里寻找,一篇篇的找,一条条的去理解。

    还有的人象冯元一样,去找相关的钟鼎文。

    不过好在宋代不象唐朝,文坛风气不是很保守,若是象唐朝,很有可能此时无数儒生跑到郑朗所在的客栈,用口水活活将郑朗淹死。但想要反驳郑家子的话,必须找到证据。

    甚至还要找到证据去维护董仲舒的地位。

    这些证据要有力度,毕竟郑朗子所举的证据很充分的,有字来历,有孔孟荀的语录,自己不能用白马非马的例证去反驳,那么更加是一个笑话。

    上哪儿找去?

    大舅哥说道:“只怕郑小郎自此以后,风头更盛。”

    崔娴咬着小嘴唇不作声,美丽的大眼睛眨啊眨的,大舅哥本来还想说一句,小妹,你将来很危险哪。但看着她一对乌黑的大眼睛,不敢开玩笑,怕引火烧身,又道:“小妹,我们一道过去看看他现在做什么?”

    “别忘记了爹爹临行前说过的话,败坏了门风,我们都不要回去。”

    “小妹,我们只是过去看看他。”

    “要去你们去,我不能去。”

    大舅哥想劝,然而不敢劝,父亲说败坏门风,妹妹过去看一下未来的夫婿,算不算败坏门风,不大好说。

    崔娴只是看到郑朗得意的样子,有些儿恼,父亲用意似乎隐隐猜出,但偏偏不让父亲如意!若知道她的想法,崔有节会不会将她放出来?咬了咬小薄唇,又说道:“你们可以去的,顺便看着那两个小婢。”

    “小妹……”大舅哥摇头,小妹越长越大,才气也越来越大,人越长越漂亮,可这醋味也越来越……大。

    二哥很赞成,说道:“小妹所言,不得不防,你们离开后,妹……郑家小郎就到来了,不但带着他那两个漂亮的小婢,又与一个美妓打了招呼。我过去问了一下人,说是京城里有名气的行首,叫柳玉芳,并且弹得一手好琴技。”

    说完了,二哥一脸担心,那个柳玉芳长相不仅美丽,毕竟二十多岁了,自有一番成熟的风韵,不是小妹所能拥有的。

    主要郑朗风流的名声在外,几个舅哥都多少有些害怕。

    “那我们要过去看一看。”大哥也担心了。

    “大哥,要去我们晚一点去,”三哥说道。

    “为何?”

    “晚上要就寝,万一有什么,我们去正好捉个正着……”

    还来一个现场捉奸呢!

    “你们在胡说什么!”崔娴羞得丢下筷子,飞快的拉着环儿逃走了。

    ……

    有可能自今天起,京城能多出几百万根头白急白掉。这个郑朗不去管。我也说了,也应筹了,各位,你们大约不好意思再来打扰我。这才是他炮出这一篇另人匪夷所思仁义的原因。

    但他炮制出这篇仁义,当真一点野心没有?

    到了客栈中继续练字。

    敢情字比他所说的仁义更重要,不知道这个真相传出去后,冯元会不会拿着菜刀与他拼命?

    到吃晚饭的时候,客栈胖掌柜忽然闯进来,一下子跪下来。

    郑朗吓了一大跳,扶他起来,扶也扶不动,两百多斤重的大肉,不是他现在这副身板所能拉起来的。抹着汗水道:“严掌柜,你起来,有话好好说。”

    不是恶心人么?你这么大一把岁数,就是我父亲在世时,也未必有你的岁数大,往我面前一跪,算什么?

    “小的求郑郎一件事,你不答应,小的就不起来。”

    “严掌柜,你不是小的,按岁数我要喊你一声伯父。”

    “小的就是小的。”

    “……”好,你就是小的吧,道:“你说什么事?看我能不能办到?”

    “小的只有一个孙子,今年十岁,让你拜你为先生,学习经义,只要郑郎君同意,要什么小的都答应你。”

    “严掌柜,你怎么产生这种想法,想要学习,京城里面有那么多儒生,他们都比我学问高深,况且你看看我……”比划了一下身高,我还小呢,收什么学生?

    然后狠狠的看着江杏儿,江杏儿摇头,那意思是辨解,我拜你为师的事,从来都没有对外人说过。

    “京城的儒生都不及郑郎,我小孙很聪明的,都能背诵整篇《千字文》,一定不会侮辱你的名声。”

    “严掌柜,这话儿不能乱说啊,”郑朗真让他吓着了,凭借后世人对儒学的认识,自己可以讲解一些新的观点,甚至更全面更透彻更有说服力的观点,但真实功底,眼下还赶不上一些老儒的。就象写字一样,也许将来自己会写一笔好字,可基本功,就不如周越。

    大约是严掌柜听到外面一些传言,这些传言又传得夸张,认为自己是什么天上的星宿,正好自己住在他客栈里,好来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便宜他小孙子。

    只好又说道:“严掌柜,真的,相信我,除了一些观点新颖外,我基本功差得很远,否则我都不会不敢参加科举了。”

    然而无论他怎么说,严掌柜就是不起来。

    郑朗气苦,最后只能说道:“这样吧,我差的是基本功,你先让你的孙子进学,将基本功打扎实。以后我科举成功,若有闲赋的时候,你让你的孙子到我身边,相互交流如何?”

    “郑郎不要诳我。”

    “不会。”

    严掌柜这才高兴的爬起来,科举对这个小神童还是问题吗?不仅孙子以后能学到学问,还搭了这一层关系,后面一点也很重要。可怜郑朗就这样被算计了。

    严掌柜摇着胖大的身躯,走了出去,一会儿几个伙计端来了许多佳肴,还领了一个小孩子,一个小胖墩,将菜放好,是答谢郑朗的,很丰美的佳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四儿倒底小,看着直流口水。郑朗却想回绝,然而看到严掌柜可怜巴巴的眼神,还有这是菜,烧好了,又不能放,难道兜售给别的食客?只好由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