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说得很委婉,很平和,又说道:“还望燕郎中赐教。”

    “你已经偏了太多。”

    “并没有偏太多,只是爱好,画琴略好,但不会影响正业,书法之事已不再困阻小子。”

    燕肃还是不赞成,不过给了他一份面子,让仆人拿出他画的几幅画,给郑朗观看。

    这是很难得的了,此人所作的画多藏于御府,比如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这些重要的地方,皆是平常老百姓进不去的所在。从来不送画于任何人,就连米芾只见过一幅燕肃画给自己女儿的作品。

    今天燕肃能让他看几幅画,已经给了天大的面子。

    画是好画,有人说他师承李成,对也不对,不仅是李成,还有宗炳、王维,皆是那种高洁的隐士人物,虽在朝为官,可心性超然。因此作画时很少设色,图画浑然天成,意境雅淡。真数起来,现在在世的著名画家当中,他足以傲然名列前十!但这不是郑朗所需要的,他不是来看画,脑海里还有一幅燕肃的《春山图》。这样看,而不现场观摩他绘画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受益。可自己又不能强求,怏怏不乐的离开燕家。

    “不就是一幅画,有什么了不起!”江杏儿果然愤愤不平的说道。

    “不能这样说,八大王知道么?”

    “知道,定王。”

    也就是后来演义中的八贤王,赵匡义共有九子,先后亡故,仅存赵元俨一个硕果。为人端严,时人皆畏。所以百姓称他为八大王,八贤王是后来的说法,现在还没有。

    郑朗又说道:“前几年,燕郎中担任定王府记事参军时,八大王向他求一幅画,结果一笔不与。”

    一笔都不肯为八贤王画。

    “不会吧?”江杏儿瞪大眼睛,不相信的问。

    “什么会不会?这是宋朝文人的幸福,就象我,看到太后有没有害怕过。做得对,我能夸奖,做得错,就是我是一介布衣,照样敢批评。”说到这里,郑朗笑了起来。

    古怪的朝代,古怪的制度,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江杏儿终于没有怨言了,人家八大王那么高的地位,都不赠画,自家小主人比起八大王,似乎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啊。

    接着去拜访第二个人,此人是一介布衣,郑朗同样心中没有任何把握。其他的人好办了。要么还有一个人,有可能在终南山,有可能在华山,这人是他最想拜见的,不过会不会赐教,郑朗也没有任何把握。

    PS:看到有许多人拿我与三道的雅骚相比,莫明。历史类的书,这两三年看过锦衣当国大约有七百多章,大家能看我的粉丝值,和尚的官居一品大约两百多章,雅骚大约十几章,月关的锦衣只看了几章。因为没有时间,三道的其他书也未看过。要么竞技类的书看过多本,还有导演类的书看过一些。是不是很想不到?难道与三道的书很相似?

    因此,请大家不要比较。才气的问题无力解决,但我很努力,也很有诚意,是不是?为了让大家多看一些公众版,是不是在拼命?都快上架了,还在拼命四更五更的更,不是留作存稿下月赚月票与同情。同时兴唐还更到八号才完本,累得要死要活,无非就是为了大家一个值字。再说抄袭,除了花会上几首词外,其他的抄了吗?无论诗或者古文章,百分之八十是原创,为什么说我是抄袭?不解了,真的很不解。

    C

第一百十一章 闭门羹(下)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这个人叫宋澥,已故大臣宋温舒之子,宋湜的弟弟。

    于宋太宗年间,兄弟俩前后考中进士,但与宋湜不同,宋澥考中进士后,一不做官,二不进画院,关在家中,只是看书,画山水林石。宋太宗时,进士名额渐渐多起来,可与现在的名额相比,依然很少。那时候考进士的难度更高。

    这么辛苦的读书科考做什么的?不正是为了中榜,然后做官。

    闻听此事后赵匡义愕然。

    然而人家就是不做官,俺考进士是俺的才能,但是皇帝老儿,可俺不想为你打工,又怎么着?

    没办法了。

    生性高洁如此,更不用说画,任何人求画都不给,我喜欢画画,仅是娱乐自己的,干嘛拿给你看。只有哥哥宋湜看到他几幅画,人间多不见其迹。死了后很久,仅有《烟岚晓景》、《奔滩怪石》几幅图画流传于世间,随后也消失了。大约天上的神仙也不喜难得的高士作品,让凡夫俗子污染吧。

    他本来是长安人,后来父兄皆为朝廷高官,举家搬来了汴梁城,人此时也在京城里。

    知道他的历史,因此,郑朗更抱着侥幸的心理前来宋府。或者此时宋澥已经高龄,性格说不定转变了一些。

    递了拜帖。

    宋澥看到拜贴说了一句:“不见。”

    宋夫人劝道:“官人,为何不见?那是小神童。”

    “非是小神童,乃是种放之流,那家小娘子说得对,此乃轻薄浮浪之辈。”

    北宋的优容政策,使北宋出现了许多怪胎。种放就是其中之一。

    他几个哥哥弃文从武,出息不大,不过后代很不了起,出了鼎鼎大名的种家将。种放自己学文,作为小吏的父亲让种放参加科举。大约感到自己才能不够,没有敢去。父亲死后,带着老娘隐居在终南山。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听说后,向宋太宗推荐,赵匡义听说后很感兴趣,便诏他进京。可老种没有搭理。原因据说二。第一个原因是老娘反对,你好好隐居的啥,怎么隐居到皇帝都来找你啦?我要离开你,到深山老林独活。老娘这一说,老种不敢进京了。不大可信。第二个原因是他刚起程,就遇到了贬官回来的好友张贺,说了一句话,你现在应召干嘛,能给你一个什么官职?是一县主薄还是县尉?马上装病,这样名气才更大,将来机会才是大大的。老种一听,对啊,于是不同意。

    这个死不要脸的听好友话后,老娘又死了,可朝廷又没有动静了,就写信给好友宋湜,俺老娘死了,没有钱埋,你要帮我哈!很牛叉,一个隐居的人,终南山到开封城那么远,居然与一个翰林做了好朋友。郑朗这段时间认识了那么多权贵,除了刘处是他的座师外,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高官作为他的好友,或者好长辈!

    宋湜一听不敢怠慢,与钱若水等人上书,对宋真宗说,老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哪,先帝就看重的,现在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宋真宗掏钱,赐官,第一次就赐了左司谏直昭文馆,比刘处现在都矮不了多少。直接坐了火箭升到太空,然后登月亮,上火星。一直官拜到右谏议大夫,家有良田数千亩,收租子用官府驿站的交通工具,走路时与皇帝手拉着手。

    等等。

    这就是北宋的第一隐士所做的事。

    可怜老苏苏洵在四川修成了那么大名气后,朝廷仅赐他一个小主薄,不知他想到了种放时,心中作何感想?

    这个比喻有些过。

    郑朗对一些雅事物有些痴,但这些雅事物与荣华富贵并无半点关系。考虑过科举,不仅为了崔家的亲事,也为了自保,看看没有功名的下场,几个衙役上来抓他时,一下按到地上来一个狗啃那物事,然后上枷锁,上了公堂不拜,再猛的来上一脚。有了功名,谁敢。可将来做什么,郑朗至今还没有考虑好。

    道还没有悟好呢,如何选择将来的目标?

    可是种放那种不要脸的举动,郑朗是不会屑之的。

    宋澥的恶评,郑朗不知道,闻听拒绝,虽有了准备,眼中还略略有些失望。

    四儿不服气地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

    心里在想,不就是一个进士吗?京城那么多官员,对自家小主人还客客气气的,一个进士,会画了一些画,比那个工部郎中居然还要清高!至少人家给了画观了一下,半开了中门,将小主人迎了进去!

    “休得无礼,此乃林和靖之流的高洁之人,”郑朗阻住了她,然后施了一礼离开。

    但两次受阻,使他改变了拜访对象的顺序。

    本来想先拜访大家燕文贵的,结果变成了高克明。

    高画长处是巧密,缺点是少了飘逸之妙。在画坛历史地位上,远不能与陕西那个高人相比,就是与燕文贵以及燕肃相比,也稍逊一筹。不过那是整个中国画坛历史,放在现在,高克明的画还有着很大的名气。

    并且此人重义轻利,人品高尚,为时人所称。曾经有一准海富商陈某出千金求其《春龙起蛩图》。一千金是什么样的概念?为史学家再三小题大作的蔡京那两把扇子,宋徽宗仅给了两万钱。仅一金!放在徽宗时代,一金都不足。

    郑朗弄出的那几个笔筒,刘处认为是四个隐者所作,在这种背景下,作价为百金。

    一把绝世好琴,仅是千金左右,换作当世名家的作品,也许耗几年时间才斫出的一把好琴,仅值几百金。

    但是高克明居然没有同意。

    此时就在画院里,最有名气的一件事,是几年后替小皇帝画了一套《三朝训鉴图》,共一百幅,记录了从宋太祖到宋真宗三代重要的一百件事,用来镂空印刷,颁赐大臣。还没有发生,不过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此人依然保留着昔日山林隐士的性格,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连续吃了两个闭门羹,郑朗都有些不自信,再次试一试,看看这个品性高洁的人,会不会再次拒绝。

    “大郎,下面我们去拜访什么人啊?”不但郑朗,就是江杏儿都让两次闭门羹弄得不自信起来。

    “高克明。”

    “这人奴听过,画技很好。”江杏儿雀跃起来。

    “嗯,”郑朗不置与否的嗯了一声,他去拜访高克明仅是借鉴,论画技,就是这时代,也有数人比他高明的多,有的还没有成长起来,有的是民间,史书没有记载,难得考证,但也有数人成长起来,并且画技大成,远远在高克明之上。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一下西方。

    若要请教,哪里一个人才是他最想请教的,可一是难以访,二是太远。三是摸不清楚他的态度。不能当真自己将学业放弃,前往终南山,拜在他门下学艺。

    江杏儿不知道郑朗的想法,高克明也是她心中的偶像之一,没有想到沾到郑朗的光,居然能亲眼目睹。

    只能说这孩子痴了。

    既然拜访,提前郑朗让宋伯打听了一下。只几个人,有的寻到,有的没有寻到。宋伯径直将牛车驶行高家门口。并不是豪宅,比刘处的府邸规模还要小得多,两排三进三出的房屋,中间一个天井,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情形,但能看到两个古槐盘旋而上,古枝苍虬,直插云霄,只是叶子落光了,剩下一些枯褐色的树枝。

    大门也是普通的大门,更没有门房,但门口坐着一个老仆,郑郎很恭贺的递了拜帖。不能与燕文贵相比,可也是北宋的名家之一。郑朗还是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你就是郑州那个郑家子?”老仆很好奇的打量着他。

    “正是。”

    “正好大郎下值,你稍等一下,我这就通禀。”

    “麻烦老翁。”

    “不客气,”说着,老仆走了进去。但也未必高克明会接见,老仆是老仆,高克明是高克明。江杏儿眨着眼睛,有些担心地看着里面。

    C

第一百十二章 可爱贵、贱道宁(上)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环儿,你替我问一问,客栈里的那个厨子岁数有多大。”几个哥哥离开后,崔娴对环儿说道。

    与郑朗不同,崔家三兄弟来到京城后,怕委屈了小妹,先问了一下京城客栈的情况,不仅居住环境要好,烧的菜还要美味,最后才选择了这一家。在内城,非是在外城。

    这时候,所有客商经营方式,与后世相比,肯定有一些差距。大多数是粗犷的经营法。比如客栈,因为没有多少高楼,一般三四层高,都要仰头望,好高的大厦。

    所以大多数客栈,将临街的门面都当成了饭店来经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比如郑朗所在的严记客栈,或者崔家兄妹所居住的客栈。

    来到此地后,果然名不虚传。

    环儿不解地问:“小娘子,你要做什么?”

    “不要多嘴,去问一问。”

    “喏。”

    一会儿环儿回来禀报道:“有三个厨子,还有几个杂娘。两个岁数都很大了,一个五十多数,一个六十多数,还有一个只有三十几岁。”

    崔娴心里盘算了一下,五十多岁了,六十多岁了,还有几个打下杂的杂娘在,不需要那么多忌讳,于是说道:“带我过去看一看。”

    几个大厨正在忙碌,看到这个美丽的小姑娘走进来,不解地说道:“小娘子,这里是烧菜的地方,莫要进来。”

    崔娴冲着最年长的长者欠了一下身体说道:“大师傅,妾想跟你后面看一看如何烧菜的,扰搅则个。”

    按理说,象她这般大,离出阁的时候不远了,这个要学烧菜,懂的。

    最大岁数的大厨道:“小娘子,不嫌,你就站在边上看,但不要碍着我。”

    “好。”

    大厨又看着她,好奇的问:“小娘子,对方是啥郎君,以小娘子的相貌,居然要烧菜逢迎,恭贺喽。”

    道理很简单,若男方条件不好,能让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放下身架吗?

    环儿睁大眼睛,结结巴巴地说:“小娘子,小……”

    “别对我哥哥说。”崔娴凶恶的说道。

    “喏。为何……?”

    “为什么二娘始终得不到我爹爹的欢心?”

    徐氏脾气也不好,而且有些眼皮子浅,可烧得一手好菜。

    “为什么不跟大娘子学?”

    “不要罗嗦!”能跟娘娘说吗?准得让几个哥哥笑话死了。此时郑朗悟字,崔娴真有些压力了。只不过才气很好,傲气也高,无论如何,不愿服输的。

    环儿无奈的摇头,即便现在学,一是不大方便,二时间短,你能学什么?但不敢说。

    ……

    郑郎没有失望,高克明亲自迎了出来。

    其实都无奈,除非象宋澥那样,远离世俗,这也有基础的,第一个家底子好,不但有钱有势,父兄地位又那么高,有傲的本钱,还有足够的经济让他过着逍遥的生活。第二个是进士,有功名在身,外人不得不表示尊重。

    燕肃也傲,八大王向他求画能拒绝,然而皇上或者老太太让他作画,能不能拒绝?这就是为朝廷打工的下场,不得不从。

    高克明性子淡泊,可地位底,能拒绝商人。高官贵人的请求,敢不敢拒绝?

    对郑朗也是如此,心理不反感一方面,第二方面前程不可限量,也得罪不起。很客气的迎到了家中,问道:“郑小郎,来到寒舍有何贵干?”

    郑朗手一招,江杏儿递来画具,有画笔,墨砚,颜料,画碟,色勺,水滴,画绢。

    高克明不惊奇,听说此子求书法时,也是自己先写,让人观摩,最后才让人家写。大约现在同样是此意。郑朗提起了笔,想了想,其实自己无论画那一家的画,效果都差不多,了无新意,仅是摹仿。

    很随性的选了唐伯虎的《茅屋清风图》。也不是全幅都画,不象写字,一气呵成,绘一幅图画,除非象南宋的奇才梁楷那样玩,无论是充满禅意的《布袋和尚图》,或者淋漓尽致的《泼墨仙人图》,或者《李白行吟图》,都仅仅是廖廖几笔,却成了中国画史上写意的巅峰之作。

    这一辈子,郑朗也不想达到那个高度,无他,个人性格与经历不同,必然也让他无法画出梁画的真味。

    因此,取了这幅画的局部,之所以选择这幅画,是因为有一种独特的皴法——长斧劈皴,山头依湿墨铺就,山石结构以中锋拉出长线,似皴似写,似石似是瀑布,此幅画不是唐伯虎的代表作,可正是这个皴法,使主山体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

    画山水画,基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勾画山石与树干景物的大结构,第二步是对山石树木加皴,并且用细笔画树叶,第三步画小树、藤蔓、小草和远山等,用中墨与淡墨画树叶,继续破皴,第四步上色。

    因此,当此画没有画到一半时,这种皴法就出现了。

    高克明很讶然。

    实际上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很难说清谁受益更多,比如欧阳修,比如范仲淹,再比如周越,这是一个互动,互相受益的交流。仅是这种皴法,高克明接下来的赐教,也值得了。

    就是局部,也画了一个多时辰,这幅画才勉强完成。

    高克明却皱起眉头来,喃喃道:“画是好画,也新奇。”

    无论布局,远近的分配,或者新画法,果然是出自天才少年之手。不过又说道:“为何涩?”

    这是最关健的问题。

    不是说郑朗画的不快,速度很快,可他照着脑海里的图画在临摹,该快时不快,该慢的时候却很快,画是形似出来了。放在高克明这样的大家眼中,立即看出它的不流畅,也就是呆板,郑朗自己说的,没有神,没有灵魂。

    但随即给予了公平的评价:“不过你还小,在画上分的心大约不多,能将画画到此境界,也是不简单。”

    “请教,”郑郎道。

    我画完了,到你了。

    高克明呵呵一乐,道:“好。”

    也画了一幅山水,几片枯柳,一叶横舟,远处隐隐有山,符合他一惯的风格,皎洁而又清冷,善画近景。画法似乎也不新奇,可两相对比,立即能让人察觉高画十分流畅生动,郑画却有些呆拙。

    两幅画画完,近三更时分,郑朗说道:“谢过赐教。”

    不客气,管你的画人家出多少钱买,先卷起来往怀里一放再说。高克明再次一乐,反而很喜欢,还有些小小的遗憾,他也曾到过客栈看过,那么多字体,若放在画上呢?是不是能想出更多象这种长斧劈皴的画技?可惜此子前程远大,非是自己所敢挽留下来的。毕竟画道比书道还是更小的“道”。

    回到了客栈,几个舅哥正等得苦。大舅哥问道:“小郎,为何到现在才回来。”

    “去了一趟高克明的府上,请教了一些画技,”但主流文人很不耻画道,怕几个舅哥罗嗦,立即解释道:“仅是爱好,不会为它花费多少精力,难得来一次京城,顺便请教一下,包括琴技。过几天就回去,还要安心学习。”

    “这才对。”大舅哥道,虽聪明,可你不象小妹,她那纯是好玩,再好学问能有什么作用?你还要靠它赢取功名,不然小妹要等你等到什么时候?你二十岁不急,身边有两个小美妹左拥右抱,可小妹怎么办?爹爹也是……

    但四年前是什么情况?就是这个约定,徐氏都不乐意!这点大舅哥此时却主动遗忘了。

    “为什么你们还不回去?”郑朗反过来不解地问他们。眼看大舅哥婚期就到了,自己上次还买了一些礼物馈赠,再不回去,难道崔家不想大舅哥结婚?

    “啊哈……马上回去,”不正等你破蛋吗?不好明说,打了一个哈哈,又说:“听说你想通书法了?”

    “侥幸一只脚迈进门槛里,离登堂入室尚早。”

    “写几个字让我看一看。”

    其他人郑朗几乎一率拒绝,麻烦,一旦索字就给,自己又要陷入应筹当中,索性一起不给。连今天高克明都想他留下几字,最后主动没有开口讨要。可大舅哥讨要怎么办?随着摘了孟子的一段话,写在白纸上。

    现在的字一悟后,明显能看出它比上次在崔家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变得更加灵动,充满了飘逸天真烂漫之气。大舅哥看入了神,大声说道:“好字,好字,小妹要更急了。”

    郑朗不知道自己的小妻子,正凭借着才气,想与他较劲,好奇的问了一句:“什么更急?”

    C

第一百十三章 可爱贵、贱道宁(下)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老三急得要捂大哥的嘴巴。

    大舅哥也知道自己看入了神,口误了,急忙说道:“是这样的,我小妹的一手字写得也很好。她稍稍要一些强,若是看到你的字,大约会很服气。”

    无论他如何隐饰,郑朗都能听出一些。难不成这个小妻子要与自己在字上较一下劲?嘴角洋溢出微笑。这时候他想到的是苏小妹的故事。“没见过”小妻子,四儿的说法,加上大舅哥的口误,脑海里印象丰满起来,漂亮,有才气,温柔,有些好强,有些小调皮,似乎也不错啊。

    只可惜一次也没有看到。

    要不要今年回去再去一趟崔家?

    但没有让大舅哥难做人,并未问,谈了一会儿,哥仨人也就回去了。

    ……

    第二天吃了早晚饭,接着出去。

    这次拜访的正是燕文贵,抛开过世的,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