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与皇上对郑家子如此器重,是你一个小小的张义阳搬得动的?

    奶奶的,若是你以后做了官,岂不是连皇上也要搬一搬,试试看自己倒底有多大能耐!

    鼓噪的学子全部停了下来,张义阳脸上涨成了紫猪肝。

    古代不但讲才,也重德的,一旦今天让高知州打上一个失德的标签,就算通过了省试,殿试也会被刷下来。

    高知州又抬起了头,道:“此次科考。人才辈出。某很高兴,更希望省试之时,郑州有许多举子高中榜上,若那时某还在任上,也会很有脸面。但才华是苦读出来的,游学不是不可以,互相交流学问,但不是让诸位游山玩水。挟妓宴乐,乐出来的。学一学郑家小郎吧,抛开浮燥,安心读书,解试只是你们第一步。省试殿试,那才是你们即将面对的第二道第三道难关。”

    人群中除了学子外,还有其他人,包括老百姓,与一些外地人,听了高知州这句语重心长的话后。皆暗暗点头,不错,是一个好父母官。

    也未必如此,这个好作秀机会不做。那么官也不要当了。

    又转到了张义阳,说:“张义阳,某知道你想什么,因为郑家小郎名气在外,所以某与诸位官员必须要避讳,越是名气大。越是不能让他获得解元。这样你就变成了解元,是不是?”

    “不是,晚生也承认他有才气,可获得解元,有一定巧合,其他人不中,偏偏他中了。皇上对他又特别宠爱,让晚生不得不怀疑。”张义阳大声道。到了这份上,没有办法,只好彻底撕破脸皮。

    孙固好心,拽了他的衣服,都不听。

    许多官员,以及有见识的长者摇起了头。完了,这小子!

    朝廷对科考场上的舞弊向来很慎重,今天这事儿又闹得很大,并且郑州离京城又不远,必然传到京城去。凭借这小子这一番吼,以后也没有考官敢录用他了。

    就是录用了,到了殿试,皇上一看他的名单,还不将他刷下去!

    高知州一声冷笑,道:“某知道你会这么说。是,某是要避一些讳,然而你做的试卷子,与人家差得太远,某就是避讳,也没有办法让你如偿心愿了。来人哪,将郑家小朗与前几位学子的卷子拿来!”

    但心中抹了一把汗,幸好哪,郑家子此次考得很不错,差距太大,否则这个小子,真的让自己下不了台。

    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这个刁民呢?

    “喏。”早就准备好了,衙役将刚才站着贴榜的桌子挪过来,用衣角将上面的灰尘拭去,两个小吏拿来几份卷子。

    先从贴经墨义开始。

    有底稿,有誊抄的稿子,两稿相对,让人更无话可说。

    郑朗的底稿上没有批语,那个不敢打开的。可是誊抄稿上却有一段批语,大约某一个考官看得心旷神怡之后留下的,几个字,胜过稿答。稿答也就是贴经墨义的标准答案。意思是郑朗的答案,比朝廷准备的稿答还要标准。

    这是一句什么样的批语!

    但事实摆在眼前,不服都不行,张义阳做得也不错了,可一处墨义还有了一些岐解。

    差距开始。

    让诸人看完了,没有争议,衙役收起,文吏再摆第二份答卷,诗赋。诗不用怀疑,再看赋,让陆判官失态的赋,可想华丽优美之极。

    然而想法不一样,郑朗认为不大好,除了华丽之外,空洞、堆砌。但现皆是这样,换大才子欧阳修前来,都会说这一篇赋文十分优美,或者换一个比喻,让欧阳修写赋文,大约也差不多,要使它不但华丽,对偶押韵,加上四六分体,还要言之有物,那个在宋代,就别想啦,那一个人都不行。

    “好赋,好赋,”许多人赞道。有的学子都在找笔,准备誊抄。

    再看张义阳的赋,同样也不错,然而论华丽度,与堆砌度,哪里有一个带着硬盘,又苦心学习的郑朗厉害。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张义阳脸上终于有了一层灰白色。

    鼓噪是他不对,可若没有高知州顶真,今天的事也就揭过。高知州顶了真的,这小子,不成功,便“成仁”了。

    高知州再次对他进行打击。

    小子,良心大大的坏,若不是郑家子发挥出色,自己这顶乌纱帽都能让这小子一顶,顶下去。

    这才是高知州一再动怒的真正原因!

    脸上是看不出来他内心愤怒的,继续平和的说:“张义阳,你平时持才狂傲,游历乡里,三五成群。放荡不羁。某不说你做得对与不对。可你看看人家。写出这篇佳作,但在考场上,某听闻陆判官说他摇头叹息,并不满足。这等字,这等文,居然都不满足,就凭这份上进心,你能不能赶得上人家?”

    其实郑州其他的官员心里面也愤怒。

    一旦让这小子顶成功了。不但高知州,会牵连许多官员下水的。

    高知州一轮一轮的进攻,让这些官员心中那个解气啊,不亚于在读郑朗写的这几篇赋论策,更不亚于六月天吃了冰梅汤。

    事后郑朗听到了,一声叹息。具体过程他不在现场,但大约的诸人心理活动,能分析出来。张义阳太嫩了,能混成一个知州,未必有吕夷简那样手段。可也远非张义阳能相比的。

    打击你,难道还要动刀枪,一句句冷嘲热讽,就彻底将你一生踩到泥坑里。休想爬起来。

    不能说高知州不对,这个小子想争名次争眼红了,不仅是顶自己,而且有可能一拖,将整个郑州官场都拖下水去,这是犯了众怒的!

    “也许你还不服。稍等一下,某看你还有何言!”

    因为有学子在誊抄,刻意放缓了一下,过了许久,这才将诗赋换下来,换上来论策。

    张义阳与郑朗是两种文体写的。张义阳所选择的文体正是开始流行起来的半骈半古散文那种怪胎,险怪奇僻。全部占有。不能说不对,都这样写的,后世人不能认同,几乎任何文抄里,都没有将这种文体的文章摘录进去,可现在的宋代人却认为它就是对的。

    也就是审美观不同。

    若没有郑朗的文章对比,看上去很美。

    但撞了铁板!

    郑朗选的是古散文体,比较新颖。但不管它是什么体,也没有要求用什么体,关健还得看内容。

    这是标准的十段文体,所以整个文章的布局让人感到很规范。仅规范不够的,还要排辞造句,引经据典,旁征博证。这一点更难不倒郑朗,所参考的全部唐宋八大家,以及其他一些大家的优秀散文书写,并且因为记忆力好,所选的证据更有力,而且严格按照十段文小论大论去旋转,不但论证严谨,条理分明,从容不迫,气势不凡,更给人一种很养眼的层次感。

    如写论,然达不到苏东坡写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高度,但也不错了,并且至少不会出现想当然的“皋陶曰杀之三”那个错误(忽然想起欧阳修、梅尧臣读这句话时思索的样子,大笑,小苏子,你牛)。

    确实很不错了,众人一起啧啧惊叹。

    两者的文章放在一起相比,一个若才学惊人气度端庄的鸿儒,一个仅是卖弄酸气的穷儒,高下立分!

    已有人大声喊道:“张家小哥子,别争了,你不仅品德,才学也差得人家太远哪。”

    差距这么大,还让你做解元,那么郑州城的几个负责科考的官员,真的不想做官了。

    自此,对郑朗解元之名,再无异议。

    可是高知州依然没有放过,继续说:“张义阳,你年龄还小,不好好读书,何苦钻研这些旁门左道?某问你,仁在哪里?礼在哪里?智在哪里?信在哪里?温在哪里?良在哪里?恭在哪里?俭在哪里?让在哪里?”

    若不是因为郑朗所说的仁义,使义字产生了分岐,君子五德五常,张义阳全部失去。

    张义阳在高知州绵里藏针的一次次进攻中,脸若死灰,抬起了头,看了看太阳,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二八月云是最可爱的,二八月的太阳同样很可爱,不冷不热,张义阳眼里却看不到一丝的光亮。

    连他平时的一些好友,不知不觉的往外挪,越挪离他越远。

    没有了,即便有才气,今天的事传出去,张义阳也没有任何前程可言。

    让张义阳这一闹,报讯的衙役晚了些。

    可是哥几个却高兴起来。

    这样中解元才叫中解元,摆出来看的,那个敢不服?

    哥几个立即向郑家庄跑去报喜,岑大员外这一回不骂他孙子了,在后面还喊道:“小兔崽们,对郑解元尊重则个。”

    喊完了,人们一起愕然的望着岑大员外,心里想,岑老爷子,你也太不要脸了吧?

    岑老爷子也不以为意,不要脸就不要脸,大大的实惠先捞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皇帝又要使坏了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几个娘娘一大早就等着消息呢。

    一等也不来,二等也不来,心中忐忑不安,听了几位少年的话,一起跑出来,大娘问道:“几位哥子,朗儿中了第几名啊?”

    没敢问解元。

    但说高中了,中得好高,大约是在前十名。

    “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五娘,六娘,七娘,大喜,大喜。”几位哥子从来就没有这么礼貌过,也学着郑朗,从一到七,挨着问好。

    “是中了?”二娘问。

    “中了第几?”四娘问。

    “解元,最厉害的解元。”几个哥子齐声说道。

    几个娘娘身体都全部在摇晃,根本就没有听出来几个少年还有话音的,解元就是解元了,何必来一个最厉害的解元。大娘抓住了武家三郎的手,说:“你不要诳我。”

    “大娘,我那敢诳大娘,不相信,只要等一会儿,就会有差役前来报喜。”

    大娘抚着胸口,身体就往下倒,激动的,有些象范进中举,心脏承受不了。还是四娘与二娘手快,一把将她扶住。三娘说道:“几位哥子,快进来喝茶。”

    “喏,今天不但要喝酒,还要喝喜酒。”

    “应当的,应当的。”

    其实早准备好了,买了三头羊,还有二十几斤牛肉,不给杀牛,可有牛肉卖,一般牛死后,经耆长证明,立即宰杀,以免浪费。然而因为其贵,有的牛肉来历很成问题,甚至有的人刻意想方设法将牛弄死。谋利割肉出售。

    另外还有一些茶叶。果子,蔬菜,几十坛酒,不过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不敢张扬,怕最后落榜,让人笑话。

    六娘七娘高兴的替几位少年沏茶,岑小哥子说道:“我们去后面。给朗哥子报喜去。”

    “去吧去吧,”虽然还要准备省试,可终是一个好消息,今天也能放松一下。

    几个少年跑到后面,实际上后面也听到了,江杏儿与四儿正在往外跑,拦住就问:“我家大郎真的中了解元?”

    “真的,真的,朗哥了,你出来啊。今天还要读书啊?”

    郑朗无奈迎出来,中知道肯定会中的,但也没有想到中了解元,脸上多少有些喜色。可也只有他最沉得住气。即便考中解元。也不能代表着什么,按照以前的录取率,解元考中省试的不会超过四分之一,通过殿试的,有可能不能超过八分之一。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后年的省试考。积压了数年,有的年间连解试也停了下来,可解试的次数远远超过省试次数的。几年积压的几百个州府解元,再加上原来没有录取的老解元复试考,有可能达到两千人,总共才录取多少进士?

    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呢!

    不是解元也不用忧,是解元也不能喜。

    淡淡的将原因说了出来。

    “非是啊。”武三郎有些急。将今天的经过说了一遍:“你这个解元与其他解元不同,很有份量。”

    难道真有这么大差距?郑朗不由挠起了头。

    岑大郎高兴地说:“那个张义阳,这一下完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啊,来现世报的。”

    他在顶,几个哥子都让他顶得很担心。最后看到那样的结局,他们比郑州的那些官员们还要开心。

    郑朗琢磨了一下,轻声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己有不欲,勿施于人。”

    “郎哥子,不错,想要害人,就要做好报应的准备。”曾四郎说道。

    意思差不多吧。

    于是坐下来说话,今天是别想看书了,一会儿更热闹。

    但老宋提着宰羊刀,还是没敢动手,不见衙役的喜信,依然有万一啊。再等等吧,不过老宋与肖伯、许伯,以及从城里面赶回来准备帮忙的宋伯许伯的儿子媳妇,肖伯的大儿子与大媳妇,以及还没有成亲的小儿子,十几个舅舅,几十个表哥表弟,一个个已经开始在磨刀霍霍了。

    更有许多村民涌了进来。

    再三的问,几个哥子再三的保证,大娘这时候才缓过来,道:“再等等吧,喜报来了,才作数。”

    大家只好等。

    郑家庄离郑州城不远,也没有等多久,衙役就将喜报送来。若不是张义阳在闹,早就将喜报送到了郑家庄。

    舅舅也分贵贱的,但在这一刻,一起高兴的搂在一起,张家大舅象一个孩子似的,提着鞭炮放个不停,他要放,是最有权威的舅舅,那个敢与他争。大娘无奈的摇头。

    放完了,说道:“宰羊宰羊。”

    衙役也不让他们走,给了赏钱,留下来吃酒。

    ……

    阎应文兴冲冲的跑进临时的寝宫,说道:“陛下,拿到了,拿到了。”

    虽然将张义阳踩到泥坑里,可沾到这事儿说不清楚,于是高知州将事情经过写了一篇奏折,以及几位学子的卷子一起递到京城。

    我有没有询私,让卷子说话。

    这时候张义阳的父亲,已经提着儿子到他府上请罪了。不能怪人家,自己儿子是想将郑州大大小小,凡是参预科举的官员一起往死路上逼啊,人家能不反击吗?

    高知州大度的说了一句:“某不怪他,不过以后要改正了。”

    这是表面的高姿态,实际上心中还带着恨意。

    几位宰辅也看卷子,沾一点科考徇私的边,皆不敢大意。看完了,连新参知政事晏殊也叹息道:“就是某十四五岁时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解元名归实至矣。”

    夏竦也额首:“若是加上这个字,这份卷子就是放在省试,休说解元,就是省元也可中得。”

    想中省元,机率更小,然而夏竦这样说,也有理,但那是不可能的,朝廷不可能为郑朗一个人,放开誊抄制度。

    几位大佬不约而同的立即给予首肯,就是张义阳有吕夷简的手腕,夏竦的脸皮,也无法翻天了。

    这件事儿就传了出去。

    将老刘乐得,看到了甲,拍了拍肩膀,哈哈大笑。看到了乙,再拍肩膀,又是大笑。

    那意思,你懂的。

    惹起所有大臣看到了刘处,全部向他翻白眼。

    小皇帝听闻后,吩咐阎应文从东府将郑朗的试卷子,也拿给他看一看。

    他要看,谁敢不给他看,吕夷简将试卷交给了阎应文,带进了皇宫。小皇帝打开一看,首先说道:“好字,比以前的字更灵动。”

    “那是,这是天赐洪福,赐此才子,以后好帮助陛下治理国家。”

    “勿要多言,”小皇帝冲刘娥寝宫方向努了一下嘴。

    “喏。”

    继续看,小皇帝又说道:“好文章。”

    然后转过身问:“我朝最小的状元是谁?”

    岁数最小的进士不成了,前面有十四岁的晏殊,还有十一岁的特赐进士杨亿。连中三元也不成了,有孙何、王曾、宋痒。这个机率很小的,必须是解元,然后是省元。若是两元皆中,那么连中三元机率反而增大。比如宋痒,老太太录他做状元,不仅是因为他是宋祁的哥哥,也有这个原因,一凑就是大三元,能增加喜气。

    所以能争的,只是这个最小的状元。

    阎文应想了一下说道:“太平兴国五年状元苏易简,二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梁灏二十二岁,祥符二年状元梁固二十四岁,王相公二十五岁,天圣五年王尧臣二十二岁。”

    “这么说他还有机会?”

    “是啊,若是郑家小郎发挥好,有可能成为千古年间最小的状元。”

    这也不是,在未来有一个神童才是真正最小的状元,南宋朱虎臣,还是凭借真本领获得状元之名号的,殿试十箭九中,论武策时,面对皇帝群臣,从容自如,滔滔不绝的讲孙子兵法,演示《诸葛八卦图》,硬是让宋高宗赐予他武状元头衔。

    郑朗是了不起,与此人相比,依差得太远。

    但现在还没有出现,所以小皇帝在殿内踱了几步,有些小激动。

    这个也不容易的,就算到时候殿试他也象高知州那样准备徇私,也要郑朗必须在省试就考一个好成绩,最少名列前十以内,这样自己才能手底下松一松,小状元就有了。

    差得不太远,他询私,谁敢罗嗦!

    高知州是不知道,否则会泪如雨下,抱头痛哭。

    文章看完,又看字,这几乎成了他一生唯一的爱好,忽然说道:“字是好字,若是再配上两首漂亮的长短句,就能放在秘阁珍藏了。”

    略略有些惆怅,这事儿不大好开口,小家伙说过,长短句乃小道,并且也真的没有看到他本人写过什么长短句,就那花会上出了几首。自己虽是皇帝,可并没有准备将他当成玩臣,开不起来口。

    阎文应眼睛珠子转了转,说道:“陛下,臣都有一个好主意。”

    “说来听听。”

    阎文应将他的主意说出来。

    由于老太太管教得严,小皇帝平时举动,也算是沉稳内敛。难得做一件坏事,那把火还烧得很肉痛不止。可这件坏事没有什么损失,相反,很风雅。高兴的说:“好主意,好主意。”

    然后走来走去,脸上带着贼兮兮的笑意。他准备要对郑朗使坏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神秘女郎(第四更求月票)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感谢老朋友富翁成长的盟主,拼命的蝎子的掌门,老朋友云容赋的新执事。还有其他的书友,因为抢字数了,这份感谢打赏名单月底一下列出。再次感谢诸位书友的月票、订阅以及投来的推荐票。无以回报,只能努力,多更一些章节。鞠躬以谢。

    ===============

    郑家闹腾了一天,也就结束了。

    十几个舅舅,还有几十个表哥表弟的,一半人喝多了,醉醺醺的回去。有时候亲戚多也有亲戚多的好处,在郑朗未发迹之前,因为亲戚多,真正敢欺负郑家的人并不多。

    但事儿没有消停,更有传言兴起,说马上郑朗能高中省元状元啦,解元还不是小菜一碟。听得郑朗冷汗直冒,省试还在头痛呢,居然省元与状元都出来了。

    不过省试也是他最后一道关口。看小皇帝的意思,对自己还是不错的。只要明年插一脚插得有分寸就行,自己中了省试后,小皇帝手漏一漏,进士有了。

    所以这背后的故事,没有办法说。

    还没有考解试,前五内定。还没有考省试,宫内那个主更牛,都在询问最小的状元是谁。并且这个主,连理儿都没有办法向他讲!

    但这种心态要得。

    胜不骄败不妥,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几天后,又来了访客,不得不接。崔家几个大舅哥来了。

    郑家气象转好,可对崔家也没有什么反感。几个娘娘比较讲道理,当时崔有节是逼了一逼,然而那时儿子是什么德性。几个娘娘很有数的。况且人家也为了自己儿子出过力的。比如求小晏相公让儿子进雎阳书院学习,再求小晏相公,将儿子从开封府大牢里放出来。做人嘛,总要讲良心的。

    因此几个娘娘客气的将他们引进屋中,热情的招呼着。

    几个舅哥很有礼貌的答谢,然后二舅哥说道:“大娘,能否让我们到郑小郎后面去看一看。”

    “好啊,好啊。”将他们带到后面。

    大舅哥全来了。郑朗放下手中书本,打过几次交道,特别是大舅哥,留给他印象很好,人忠厚,还略有些学问,就是偏小妹,换自己有小妹,也是如此啊,能理解。

    不喜的是丈母娘与二位大姨子。

    原因也能理解。是女人,不是说女人不好,女人有女人的长处,比如家务活。心细,体贴人,但相对于男人,特别是这时代的女人,眼皮子总要浅一些的。自己当时那样,换谁家的母亲与做姐姐的都不会高兴。

    不过丈母娘与两个大姨姐的态度。让郑朗还是很不喜。

    唱了一个肥喏,让他们坐下来。

    江杏儿背后嘴上说得狠,可每一次看到崔家几个舅哥到来,都有些心虚,热情的沏茶倒水,然后欠身施礼。

    这个小妮子,郑朗心中感到很好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