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中五味杂陈,茫然的回到了郑家庄。

    江杏儿担心地问:“大郎,难道崔家小娘子不好?”

    “也不是不好。她就是我在京城遇到的那个马车上的小娘子。”

    “难怪……”一般人对大郎喜欢都来不及,偏这个小娘子为何出此怨言?可也想到了后果,捂起了小嘴巴。

    “这件事不得外泄,”就象那四个笔筒一样,能包多久就包多久吧。

    四儿还觉得很好玩,咯咯的笑。

    江杏儿再度反应过来:“大郎。是奴不好。”

    “放心,有我在呢。”无论以后崔家小娘子怎么去想,四儿与江杏儿只要她们自己不想走,任何人都不能将她们赶走,这不仅是爱慕之情,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这事儿就过去了。

    心不能分得太多的。

    继续读书,中途只为一件事分了心。

    宋伯去了一趟定州。但人没有立即请来。这时候宋代的农作物分界线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岭南,只要勤劳,一季三熟不成问题的。然而江南才开始真正开发,哪里顾得上岭南,居然许多地方过得刀种火耕的生活。再者,长江以南,三熟有些难,两熟不成问题的。长江北到淮河,两熟,一直到北宋灭亡。淮河到黄河以南,两熟,不过后来到北宋末天冷变得寒冷起来,稍有些困难。再者就是黄河以北,小半是一熟,大半是两熟,与契丹交界的地方只有一熟了。

    因为这几十年,都有暖冬的现象,所以定州还是两熟。

    秋收后事儿没有完,还要种冬小麦子。

    人是请到了,没有立即答应,要选几个人过来看一看。这时代,一个迁移,是多困难的事。尽管郑家开的条件很好。

    宋伯只好先回来。

    但郑朗的名气使然,有的织工家属十分心动。事儿忙完了,推选了三个人,从定州赶到了郑州。在路上耽搁了好几天,风尘朴朴的来到郑家庄。郑朗很客气的招呼了一下。

    名气只是起吸引人作用的,主要还是待偶,将待遇亲自说了一遍。本来这事不是他接待的,可考虑人家离得远,自己不出面,始终人家不大放心。聊了一聊。

    其实张义阳不高兴多少有些不应当。

    郑朗只是懒得应筹,另外也不想耽误时间。但对人处事,他态度很温和的。

    三个汉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高兴的答应下来。并没有完,一路迁移,虽不象唐朝那种保守的政策,也要办一些手续,还有举家搬迁,要带许多行李,一些固定财产需要便卖。这不到明年春天春蚕上来,是不行了。

    但那时,郑朗早去了京城。

    因此嘱咐他们溯河而上时,路过东京汴梁,暂停下来,就在东京城,自己做简单的传授。其实也没有什么传的,自己只能说一些理论知识,如何动手,一概不知。不过放在这请来的十二名织女身上,就能得到启迪。还有,那些图画,放在大娘手中,到时候按照图画刻丝即可。

    放在后世,也许三名大汉会怀疑,你是怎么知道的?好象郑州城还没有刻丝这个行业吧?然而现在,全部都相信。拜伏地离去。

    开始赶羊了。

    解试考考完,要往京城赶,至少新举子全部赶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郑州离得近,要赶得慢一些。

    赶羊。是郑朗的说法。实际那些举子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至于明年省试会不会再度不举,那个没有人管的。权当为国家GDP做贡献了,后世还不是如此,房屋、道路以及其他的工程,修了拆,拆了修,这个理儿都是一样。

    但就在这时候,小皇帝展开了第二次反击。

    几座大殿。修起来很快的,两个来月,聚集了无数工匠,就将它修好了,不修不行,这几座宫殿有寝宫,有早朝殿,还有举行大朝的重殿,大集会的重殿。

    非是这样,引不起轰动。就没有了效果。

    那个钱花得小皇帝很心疼,但还不能说。还好,程琳及时拦了一下,没有杀什么人。不然罪过就大了。

    毕竟烧掉了。于是名字一起改掉,崇德殿改成了紫宸殿,长春殿改成了垂拱殿,滋福殿改成了皇仪殿,会庆殿改成了集英殿,承明殿改成了端明殿。崇徽殿改成了宝慈殿,天和殿改成了观文殿,大宁门改成了宣祐门,宣和门改成了迎阳门,左右勤政门改成了嘉福门。

    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把火烧得有多恐怖。

    然后又加赠镇王元俨母亲为太仪。但这一条不是小皇帝的意思,却是老太太的旨意。这一把火烧得她很伤心。又怕群臣挟势而起,于是安抚八大王的。

    到了冬月,这把大火烧得很不好,虽然各殿草修起来,小皇帝为了表示修内德,率领群臣于天安殿内恭谢天地,再去太庙拜谒。

    大戏就在太庙上演的。

    琐碎的礼仪结束。

    小皇帝看着诸位官员,说道:“近日,朕观看《道德经》多有体得。”

    虽然宋代重儒家,道家地位同样很高,这句话说出来不唐突。

    小皇帝又说道:“特别是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中间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诸句。让朕颇有体得。”

    这一段意思是上士闻道努力实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一笑了之。不被人嘲笑,那就不是道了。故古时立言的人说,光明的道好似暗味,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等等。

    整段话综合意思就是四个字,大智若愚。

    但早期的小皇帝不是这样做的,让范仲淹孔道辅等人弄惨了,差一点活活累死,最后才悟出这个道理。这也几乎成了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再次说道:“因此朕想将年号改成明道。”

    这个明道现在绝对不是大智若愚,再联想到刚刚发生过的火灾,火德的神马,意思不解自明。

    并且小皇帝不在朝堂上说,不在皇宫中说,而将这句话放在了太庙!老太太一听,两眼冒金星,差一点昏倒过去。

    此言一出,吕夷简、薛奎等人立即伏于地上说道:“陛下英明,火德失位,当以改年号,以敬尤天地。”

    这一改,意味着,不再是二人圣,而要将大权放于小皇帝,这才是明确道义。那个大智若愚,眼下,还别当真。

    要改得快,几位宰相相视一眼,没有等老太太反应过来,与诸臣将草诏拟好,颁发天下。

    然后进封百官,等于是新皇帝正式登基,加封百官,以示恩宠。其实是从老太太手中抢班底来着。

    老太太经过了这次打击之后,好久才反应过来。

    实际上老太太还有许多手腕的,可这时候她也老了,如郑朗所说,心没有武则天冷酷,有的事做不下去。思前起后,心中很委屈,想处理一批大臣示一下威风,然而前几年都换掉了多少大臣,无论怎么换,都是这个样子。

    甚至被贬的大臣,不以为耻,反应为荣。

    这时候郑朗是没有跑到老太太面前晃达,否则肯定吃力不讨好的。

    心中不服气,就这样服输,又不愿意。于是呢,她做了一件让人很是啼笑皆非的事,真的啼笑皆非,可是后来让许多人上纲上线了。这件事,一直做到她临死之前。

    郑朗此时也正在往京城赶,想不去都不行,会连郑耆长他们都要倒霉的。

    但他心中清楚,明年肯定省试举行不起来了。不过无所谓,去了京城,正好插足明年春天的大事件。但有几点,也没有想清楚对错,包括老太太即将做出的这件事情。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案子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郑州赶羊也开始了。

    在临行前,家里来了两个客人。崔家小娘子的贴身丫环环儿与崔家另一个老家客,从蔡州风尘朴朴的赶到了郑家。

    环儿带来了几份礼物,一份是崔娴亲手做的一件裘皮大衣,还用针线在上面绣了几朵盛开的牡丹花,送给郑朗的。牡丹寓意富贵嘛,是在祝福郑朗省试高中。女红活也如外界传言,做得很好,几朵牡丹花在皮衣上活灵活现,十分生动。同时还送来几件首饰,给江杏儿与四儿的。

    环儿又对大娘说:“我家小娘子本来也想给几位娘娘备一份礼物,可有些害羞,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没有敢。”

    “这孩子,我已经很欢喜哪。”大娘高兴的说。

    两家小孩子在背下里搞的小动作,双方家长没有一个人知道。甚至连宋伯也不知,还以为应崔家几位小郎之约,到蔡州游玩了一趟。

    环儿再次施礼。

    她是崔娴的贴身丫环,若好,以后说不定也会随小娘子一道陪嫁到郑家。当然,这是宋代,不是唐朝,能陪嫁,也能不陪嫁。作为婢女,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可多半会陪嫁到郑家中来,所以说话带着小心。

    大娘夸赞道:“好伶俐的小鬼。”

    “不敢当,大娘,”环儿再次甜甜的叫了一声。

    郑朗很无语,再喊下去,马上大娘的魂都让你喊掉了,对她说:“你过来。”

    “喏,”跟着郑朗来到后面,与几位舅哥一样。好奇的往房间瞅。只是不敢进去。

    “想看,你进来看,我们正好到房里说说话。”

    “谢大郎,奴也要替小娘子带一些话给你。”

    “那么进来吧。”

    进了书房,好奇的看着角落里厚厚的字画稿,又看着书桌上的笔筒与几把茶壶。郑朗从中间挑出了一把,道:“这一把你带回去,给崔知州。”

    “好。”小心的拿在手中。细细的观看。

    “你先说,你家小娘子带了什么口信?”

    “我家小娘子说,四儿与杏儿是自己人,听说她们对你很忠心,这个不怪。可外面的人不一样,知人面易,知人心难。你两次进京,第一次进了开封府的大牢,第二次让人打了一拳,虽然扬了一些名。未免让人有些担心。有的场合少去为妙。”

    对江杏儿与四儿,左思右想之下,崔娴也就认了。就怕他继续与其他行首来往,如今自己这个小丈夫非是往日。不要说行首,恐怕有的良家子,都甘心做小丈的小妾。

    大丈夫可以三妻四妾的什么,但不能弄到最后,弄一大屋子的妾。并且有的士大夫已经这么做了,有的一养能养几百个家妓。在家里面把玩。若那样,自己怎么办?

    也不是崔娴有小心眼,真有。就连不会经营的苏东坡有钱时,一买就买十几个家妓回来作乐。韩琦更不用说了。许多士大夫家里面有那么多花都来不及采,十晚还有五晚要留宿在青楼里不回来。

    所以多有士大夫家中出了悍妻,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到好笑的事。正是逼得无奈,这才出现一个个河东狮吼的。

    但替郑朗担心也是真的。

    两次京城之行。先后发生了许多事,听到他又要去京城,崔娴开始是祝福,但不知为什么,心中忽然七上八下起来。

    郑朗这时也清醒过来。当时是让她唬住了,不过随后将前后发生的事理了一遍,终于想清楚了一些经过与原因。本来不想说的,以后慢慢教诲吧。以她的聪明,一定能听得进去。若再不听,最好无奈,只好出之!

    但环儿来了,正好将一些话也带传给崔家的小娘子。首先说道:“先谢过你家小娘子。”

    环儿点点头。

    “另外我也有些话要说,你家小娘子与我谈过一会儿,她很聪明。我性子散漫,不喜欢多作辨解。况且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味辨解,昭显自己的清名,反落了下乘,不是君子所为。可是她应当从几位大郎处,听到事情的真相。真正青楼,我仅去过三次,一次是五年多前出事,第二次是赎杏儿回来。第三次是到柳玉娘哪里观琴。是不是很过份?”

    环儿细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坊间的谣传,能不能听,你家小娘子心中是清楚的。比如坊间说我会连中三元,可不可能?自宋代立国以来,有没有象我这样小的状元?更不要说连中三元。”

    “也不一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休说三元,省试我都有点担心。你也不要辨,我仅是举一例。我性格散漫,并且也不想改正它。以后说不定还会有误会传出来,若是这一点容忍不了,有的事还早散……为妙。并且再带一句话给你家小娘子,我家有七个娘娘,但我最敬重的不是四娘,不是六娘七娘,而是大娘,不是因为她是家中的主母,而是她美好的品性。至于其他,你到外面问一问杏儿与四儿,我至今有没有与她们圆房?”

    隔帘试才,郑朗并不反对。有时候使一些小性子,那是小女儿的娇憩之态,四儿与杏儿偶尔同样使一些小性子,可不能过份,过份那就是泼辣与霸道。宋朝是出了许多悍妻,比如河东狮吼这些成语正是出自宋朝的。

    但自己绝对不想做房玄龄与夏竦。

    崔家小娘子才情有了,智慧有了,相貌更是有了。但相夫教子,就得学习大娘,需要的是品德!

    环儿吓傻了眼,怎么好心好意的送东西来,居然连散了的话都说出来。

    然而没有完,郑朗拿起另一件裘皮大衣,说道:“这件外氅是杏儿与四儿替我缝制的,她们出身很低。可我很喜欢。”

    “是。是,”环儿嚅嚅地说,然后脸色苍白的告辞。

    ……

    崔娴担心,几个娘娘更担心。因此,从附近请了两个退伍的士卒陪同郑朗一道进入京城,保护郑朗的安全。

    郑朗笑了一笑。

    这几十年间,宋朝内治平和,再加上重文轻武的风气。抛去外交不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夸张了些,治安环境还是可以的。上次出事,是惹着了一位大神。

    可现在他还敢不敢动?

    上次自己是布衣,这一次中了解元,那是无心之喜,却隐隐地使自己风头更上了一层楼。麻烦多了,但反过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若他再派人来揍自己。到时候就是老太太与小皇帝想袒护,也要给诸位举子一个交待。

    不过是几个娘娘的好意,也没有回绝。

    还是宋伯赶着车,这是老宋的荣光。若大的郑州,有谁将牛车赶到皇宫门口的?况且车是太后送的车,马是太后送的马。那叫御车御马!

    还有这两个退伍的士卒,以及江杏儿与四儿。

    与崔有节一样,不屑冯拯的做法,没有必要去刻意奢侈。更没有必要刻意做伪。

    一行人到了郑州,登记后,与庞大的举子队伍向京城出发。也不是所有举子一道的,只要在元旦之前,赶到京城,写好家状、年龄、籍贯以及参加科举的次数,拿着这份资料向礼部报到。拿到考试资格就可以了。后面科举的次数,对老举人很有利的,不存在复读生难考这个问题,相反,有的岁数大,考了N次都没有考成功的举子,朝廷能发善心,破例录用。到了省试前,礼部张贴考生的座次,很烦琐的,随着承平日久,每次参加省试的举子都超过了万人,甚至达到了几万人之多。规模不知道盛过郑州解试考多少倍。考生再依据座次进入贡院参加省试。省试合格后,还有一关,参加殿试,殿试录取了,那么可以做宋朝快乐的文官了。

    因此,不是所有郑州举子皆在同一时间向京城出发。

    刚准备离开郑州,忽然一个举子闪了出来。正是柴克明。伏在车前,深施了一礼,说道:“多谢郑家小郎。”

    郑朗只好从马车上跳下来,道:“勿谢。”

    “郑家小郎,一定要谢的,但我也不知道如何谢这个恩。”

    “不用谢,是同座之缘,举手之劳而己。考中解试,主要还是你的真实功底。”

    “我那敢说功底,”柴克明老脸红了起来。

    “我们一道进京吧。”

    “荣幸之至。”

    郑朗没有立即上马车,一边走一边问:“不知柴兄台此次省试过后,有何打算?”

    “我也不知道,”柴克明又茫然起来,自家贫困,一边读书一边与妻子靠租人家的十几亩地度日,也不是佃农就活不下去,可自己要读书,妻子一人忙不过来,收成就差了,要交税,要交租子,家中还有一个孩子嗷嗷待哺,日子过得无比清苦。不过考中了举子之后,免了丁税与纳身丁钱米,压力要松一点,可日子依然不大好过。

    至于到京城省试,不用郑朗提醒,他也知道自己是去打酱油的。可怎么办呢?必须要去,好在朝廷给了补贴,用费不愁。可省试考后,自己又怎么办?

    “这样吧,”郑朗将自己用意说了一遍。马上刻丝作坊就要开始动工,有了女工不行的,还缺少一个管事。宋伯与肖伯他们忠心,可没那能力,就是家里的租子,宋伯管得都有些吃力。

    看到了柴克明,想起他那天的搞笑,虽然考呆了,在那一刻来是闪现出一丝灵光的。不过要看柴克明自己愿不愿意,如果他说我一定会考中省试,甚至殿试,郑朗也没有办法。

    “多谢郑小郎,”柴克明又伏了下来,满是菜色的脸上绽放出一丝开心的笑容。

    日子过得太苦逼了,若是落到慈善的郑家做管事,不亚于解试中榜之喜。

    一道往京城走。还未到京城,远远的看到老程琳带着几个衙役迎了上来,认了一下,走过来,问:“可是郑家小郎?”

    郑朗跳下马车,唱了一个喏:“见过程府尹。”

    “某等了你好久。”

    柴克明身体哆嗦了一下,开封府尹,对他来说好遥远,为什么亲自迎到了城外?这也不合礼制啊?但郑朗不会这样想,问:“程府尹,发生了什么事?”

    程琳投过赞赏的一瞥,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事情与郑朗有关,他摘出那些字一直挂在严家客栈原来的客堂里,每天观摩的学子络绎不绝。确实,各种各样的书法,多少给了一些机灵的学子一些灵感。于是传得玄,观摩的人更多。

    前些时日,有一位扬州的大盐商来到京城,风闻此事后,开价一千五百金,要求严掌柜将这些字出售给他,严掌柜没有答应。又加到两千金,严掌柜还是没有答应。

    宋朝家产万贯的大商人很多,可两千金已经非是一个小数字,整整两万缗钱!

    这个大商人见严掌柜不肯,退却了。

    字画无是无价的,价是人开出来的。这基本给了郑朗那摘出来的一百多幅字一个价位,两千金以上!

    然后没有几天,一夜之间,所有的字全部被偷走。

    若没有人开价,仅是一件小案子,偷了一些字走了,然而开了价的,两千金!整成了一个特大的盗窃案。程琳只好带人查,但是查了数天,一点头绪也没有。就想到了郑朗,派人骑快马到郑州求救,可听说他已经离开郑州,正在赴京的路上。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于是迎到城外。

    这一回郑朗却晕了,说道:“程府尹,让我写写字可以,但对破案子,晚生不懂啊。”

    四儿却尖叫起来,道:“大郎,崔家兄弟搬走多少金子!”

    仅一百多幅字就值两千金,崔家三兄弟至少搬走了近千幅字稿,那得多少金子!虽是三个大舅哥,四儿也肉痛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问一(一)

    (请看电影网开播了! http://dy。qingkan。 无广告高清播放!请大家相互转告!)    “你啊,又胡说了,两千金太贵,”杏儿越长越大,渐渐知道事情的轻与重,拍了四儿一下。

    那个商人,或者四儿,都想错了,根本不值那个钱。按市面上郑朗的字价,也不过百金,真按字的好坏,有可能仅值十金。但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那是郑朗悟字的心得,有一份纪念意义,一百家以上形似的字体,可以给他人借鉴,郑朗吝字,市面上求不到字,有可能郑朗前途无量,提前打一个善缘,特别是商人,他们想巴结现在的大官很难的,但可以学一学吕不韦,提前做一份投资。

    这样一算,价值又高起来。

    但无论怎么算,不值两千金,象准海富商陈某出千金求其高克明的《春龙起蛩图》一样,都不能作数的。

    价同样虚高了,若是《春龙起蛩图》就值两千金,那么终南山那位大神的《谿山行旅图》岂不要值五万金!

    程琳向马车上投去一眼,心想这个小婢正说中某的内心。然而问题关健正是虚高的价格,程琳自己也看过的,好是好,可绝对不能价值两千金。只要这个价格降下来,案子性质改变,说不定还得乘机得到一些线索。

    这才是程琳找郑朗的原因。

    用很委婉的语气将自己意思说出来。

    怕郑朗不高兴,又委婉的说道:“不但案子查不出来,某也听说你家中还有许多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