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几个大佬听了也直乐。

    薛奎正色地说:“可惜此子分心太多,我又听说他找那个高僧学琴去了。”

    晏殊捣了捣他的胳膊肘儿,道:“薛相公。行啦,此子一不游学,二不出行,整天呆在家里闭门读书,偶尔学学琴。散散心也能理解。不过还好啊,分了一些心,不然连我们这些人都会惭愧不安。”

    夏竦道:“是啊,那个知日也很好笑,说是得道高僧,什么人都打扰不了,偏偏让此子一些曲子,诱得动了凡心。”

    几个大佬又是低声乐。

    还是心态问题,若是所有大臣都在这里,里面有许多中层官员与年青官员,未必不眼红。到了他们这地步,郑朗有可能二十年之内,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地位,何必吃这个味?

    不过小皇帝倒想到了一件事。昨天郑家子可是拒绝了自己赏赐的,并没有象对大和尚知日那样,用才气进行“胁迫”。为什么拒绝自己?想了想,终于想出原因。郑朗只是怕引起以后的麻烦,到了小皇帝心中,却成了法度二字。不收自己的赏赐是法,偶尔为自己难得开心一回写字作长短句,是度,只要不过份,可以稍松一些,但不能超过度的范围,于是出去后又对阎文应戒告一番。

    这样解释就通了,忽然想起郑朗的眼神,那种眼神很古怪,以前偶尔在大娘娘,以及小娘娘眼中才看到过的,似乎是关爱。但很快将这个念头抹杀,他这个小屁孩子,对自己关爱什么?倒是自己的老师冯元才有这资格。可知道,这小家伙对自己很有好感,不仅是忠心,这份情感,他能感得到的。

    老太太也在后面发呆呢。

    本来只想借郑家子将窃字一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想到居然又出了这桩事。当然是好事,看来真有天才啦!不过不能只关注郑家子了,既然提出来,似乎想法也不错,商议正事要紧。于是在帘后咳嗽一声。

    懂的,几个大佬埋头苦思。

    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几个大佬也不是真吃白饭长大的,瞬间想出了许多主意。不是要让契丹小皇帝与贵族们变得浮华吗?宋朝什么多,才子多,派一些年青的才子,例如象文彦博、欧阳修之流,要年青,要英俊,要象南北朝才子交流时那样玩,一出场,物宝天华,人物风流,让无数妹妹眼睛冒金星,发出尖叫,其他的青年男子眼中艳羡,还不得不为之喝彩。长相次一点也没有关系,但要有绝对的才华与气度,例如郑家子。

    “这个不行,他还要省试,”小皇帝打断了夏竦的话。

    “是,臣作一例。”

    诸人又莞尔一笑,很轻松的气氛。不是好笑,是压力得到了释放,知道契丹的底细后,几位大佬心中都有了信心。事实自澶渊之盟后,两国很少交兵了,有时候出出兵。多是做一做样子,好有谈判的本钱。而且也正如郑朗所说,宋朝怕契丹,契丹没有必要时,对宋朝也头痛。那一次辽圣宗与萧太后逃回来后,心中其实很侥幸的。

    继续议事。

    这些才子选出来后,出使辽国,到辽国进行交流拜访。人家契丹很有礼貌,一次次派出使者,也轮到宋朝客气客气。

    先用才气带起契丹人喜欢文华之气。

    中原人喜欢文华没有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契丹人喜欢文华能成么?他们是马背上的国家。从马背上下来,吟诗作赋,那岂不完蛋了?

    这一条计策很快得到大家认可。不成功,也是宋朝向契丹示一个好对么?

    然后再给他们一些精美的工艺品,甚至主动派出技工传授他们的制作技术。进一步腐蚀。这有一个名词,叫文化入侵,可惜诸位大佬都不懂的,仅隐隐知道有很大的好处。

    甚至找一个借口。派一些杂技大师,等等,到契丹表演节目。

    又提到了佛教,大臣们对此也很头痛,佛教导致百姓向善是好的,可侵占的田地太多,容纳好吃懒做的流民太多,渐渐在妨碍国家的发展。然而面对庞大的佛教徒。皆不敢动。

    也去祸害契丹吧。

    以及其他的种种。

    应当不错的,可对军事的不懂,没有将郑朗的话音效果全部发挥出来。郑朗意思是表面与契丹和好,进行文化腐蚀,密切注意党项人的动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然而都忽视了党项人。党项人算什么?被我朝一次次打败,要不是哪里不好统治。早将它拿过来了。现在地盘能有多大,从夏州开始,南北河套、灵州平原,以及一个狭长的河西走廊,能跳翻天?

    但当真是如此?

    不但党项人忽视。也提出了可以派一些高僧去契丹借什么名义,再去弘扬佛法,但是这些和尚们其实可以利用的,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就是最好的斥候,可以带来许多有用的情报。

    然而几位大佬对军事的不懂,全部没有想起来。

    但是几位大佬越说越高兴,这都多少年了,见了契丹人不敢抬头。看一看契丹的来使到了宋朝京城后,骑马在大街上狂奔,无一人敢阻拦斥责,是如何的飞扬跋扈?然而宋朝使者到了契丹后呢,只能做乖孙子。难得有一次算计契丹的机会,畅快啊!

    连老太太都在帘后拍了拍椅背,忘却儿子带来的不快,看着几位大佬唾沫乱飞,越说越生劲,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在这一刻,老太太对郑朗再无了恨意。

    商议了差不多,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呢。字稿!

    将契丹四位使者喊来,有的大佬在猜测,为什么要派出两拨人贺正旦,是不是一拨是契丹太后的人,一拨是契丹皇帝的人?只可惜契丹的情报太少,除了一些大事,比如原来的皇帝菩萨哥之死知道外,其他的一无所知。不然有可能也能利用一下。

    四位使者带到,参见了小皇帝与老太太之后,小皇帝让他们坐下来,手招了招,太监将昨天郑朗画的两幅画拿了过来,递到萧察手中,说道:“这是我朝新解元郑朗画的。”

    四位契丹使者打开一看,赞道:“好字,好长短句。”

    几位大佬相视了一眼,真有了!

    高兴啊。

    是不是很简单,是,但终其北宋一代,几乎还真没有人想过。

    四个使者哪里知道宋朝这一群顶级大神们,已经开始打契丹主意了,萧察不解地问:“陛下,为何将这个给臣观看?”

    “昨天朕传召了郑解元,无意中说了你们契丹的事,他说两国和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几十年来,因此有许多百姓安居乐业,不至于妻离子散。所以听闻你们契丹皇帝喜欢字画,特画了这两幅画,顺便将他以前作的长短句写上,赠送给你们陛下。”

    “他有这份心,好啊,”张推保有些小惊喜。本来前来就是表达和平友好的,虽然那个少年不是官员,在民间却有一些声望的。没有想到他也同意两国和好,倒是不错的孩子……

    赵祯没有完,又说道:“他难得的有这份心,以后你们也不要打扰他啦,还小,省试未考呢。”

    PS:有的事我不想说的,这本来是一本比较轻松的小说。成绩有些出忽我的意料之外,真的。当时想这月竞争会异常惨烈,大神们太多了,只想保十争一个八九的,那就太开心了。看看上月的票数,此时第一名有三千多票,前六皆是一千多票,前十皆是六七百票以上。结果我不想多说,因为没有资格。那么好,我一个星期不要月票可以吧,连推荐票与订阅都不敢求了,明知道离精品不远,求一求说不定就进了精品。有没有满足?或者我将这本书停下不更,你们才开心?某些粉们,你们是作者的衣食父母,不是枪尖子。要供着的,敬着的。那怕读者再有激烈的言论,我一看有我书的粉丝值,立即小心翼翼的回评。自贬自己真的很不值。

第一百五十章 才子的可怕

    契丹人与中原人终有些区别的,虽几名使者渐渐从马背上下来,多少保留着一些直爽的性格,闻听小皇帝的话后,几个使者脸上神情都很尴尬。看着他们的表情,有数了,程琳说得对,还真是契丹人做的。

    这事儿,几人低下头,皆想笑,不过事情不仅是字稿,还有未来的安排,因此强忍着。

    萧察难为情的说:“那……是。”

    真不能再偷了,这孩子既然对契丹有心,让他安心读书,以后做一个官员,对契丹人也有利。终是做贼心虚,交谈了一会儿,四个使者告退。

    看到他们身影走远,君臣几个忍不住爆笑起来。

    这一笑,终于让年末,在半年种种纷扰之后,带来了一丝喜色。

    ……

    今年郑朗能如愿以偿看到京城元宵节的繁华了。

    于是刻意雇了几辆马车,到郑州将几位娘娘接了过来。

    元宵节主要看灯市,原来是三天,兴国三年,吴越国王钱弘俶至东京“纳土”归宋,增十七十八两天,也就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十八才结束。

    几位娘娘来得有些早,正月十一就到了京城。灯市没有开始,但开封府早在大内宣德门外将山棚绞敷好,也能看一看。

    先带着几个娘娘在州桥街东吃了一些小吃,这里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与曹婆婆肉饼很有名气的。吃得几个娘娘眉笑眼开,连声叫:“好吃,好吃。”

    好吃是好吃,但高兴的不是美食。是儿子的一片心意。换武家三郎他们那几个孩子,跑到东京城来玩,会想着自家的父母?也没有坐车,过了州桥慢慢走,慢慢看。元宵节还没有开始,可是御街两边的长廊上开始聚集了许多艺人,有杂技魔术表演,现在不叫魔术。叫幻术,还有歌舞百戏,十分热闹。

    几个娘娘心情好,一路走,一路看到有表演精彩的。就给赏钱。但他们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他们。

    “郑解元好孝顺,居然学业之余,还想着将几个娘娘接到京城看市灯。”

    “你说的是废话,郑家小郎要悟道,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不孝顺?”

    “唉,我家孩子也在读圣贤书。为什么不争气?”

    “你家的孩子……去!好比吗?倒是这几个娘娘好福气。”

    “也不是啊,我听说了,他的大娘人很好,若没有大娘教导,郑解元怎么会迷途知返?”

    听着诸人的议论声,郑朗哭笑不得。

    大娘人很好是不假,比如其他的几个娘娘,除了亲娘四娘外。换作那一家,丈夫一死,都会将她们撵走,或者另盖几间小茅棚子,就象范仲淹母亲在朱家那样,你爱住就住,不住拉倒。

    但若不是自己。郑家也就早垮了。再比如小皇帝心很软,于是自己跑到皇宫里,要茶要座,若是武则天,或者秦始皇。自己敢不敢?找死啊!所以小皇帝才执政后,那几年那个乱啊!还好,学得快,渐渐会了一些权操之术,才不至于误了太多的国事。

    为什么人一软,就会受到别人欺负呢?郑朗想不懂!

    来到山棚前,大娘说:“好大。”

    “大娘,还没有点灯呢,一点灯那才叫好看。”江杏儿甜甜说道。

    大娘看了看她个头,又看了看儿子,反而有了心思。没有那个约定,儿子也好成亲了。郑家门丁单薄,这要拖到什么时候?想让儿子与两个小丫环圆房,又不敢。万一有了孩子,是喜事,可崔家那边怎么办?

    二娘不知道大娘的心思,看着山棚,可惜道:“天家这得花多少钱啊?”

    穷苦人家出来的,虽嫁到郑家后,生活一直很质朴,看着这张灯结彩的,心中心痛了。

    “天家与民同庆,花些钱也值得。”郑朗说道。此时没有西夏之逼,国家财政并不困难,若穷,穷得只剩下钱了。但到了小皇帝手中,无论他怎么治理,面对西夏所困,造成的庞大军费开支,即便有钱,财政也渐渐困难起来。再加上英宗那个大混蛋一闹,于是呢,神宗上台,将内库的账面一查,整傻了眼。

    其实几位大佬若听郑朗的话,此时李元昊才执政,西夏不稳,若安排恰当,有很多机会将这个威胁扼杀在萌芽中,至少能减轻他的危害性。然而几个大佬全认为郑朗是迂阔之言。

    能想出这条对付契丹人的主意,郑家子难得,可对党项人的看法夸张了。不过也不容易啦,毕竟才十五六岁是不是?

    反而这样想了。

    让郑朗怎么办?难不成装神棍,就是装神棍,也没人相信!对此,郑朗无可奈何的,安心做一个宋朝快乐的文人吧。

    正在这时候,一个十二三岁瘦长脸的少年跑到他身前,问道:“你可是郑解元?”

    “是啊,”郑朗好奇的看着这个少年。

    “我看过你写的文章。”

    “嗯,”郑朗额首,自己写的文章,看过的人不要太多了,这个少年看到过不稀奇。

    “我觉得你文章里面有些话,仿佛说到我心里。”

    “不敢当啊,”郑朗看着他老成的样子,故意与他谦逊起来。

    “能不能让我跟你后面学习?”

    郑朗不由笑起来,眼中略闪过一丝欣赏。这个少年不象别的少年,自己有些小名气,一般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看到自己总有些敬畏,包括刘处的那个孙子都不能例外。可这个小孩子看到自己,只有认真的态度,却没有半份敬畏的表情。

    他用手比划了自己的个头,又用手比划了他的个头,说道:“你看看我,比你大几岁?仅是考中了解试。省试都未考中呢。自己学问没有学好,如何授人学业?”

    但也不对,达者为师,比如狄仁杰严格来说,就是张柬之的座师,张柬之比狄仁杰大多少了?后来说狄仁杰桃李满天下,张柬之还不得乖乖是做其中的一个桃子或者一个李子?

    以郑朗的名气,如今收一个普通十二三岁孩子为学生。绝对没有人敢说他狂妄的。可这个头不能开,比授人字还要坏,一旦开了后,看一看吧,会有许多人将孩子往自己手上送。难道不顾学业。领着几百孩子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所以严掌柜都那样对自己,仅是指导了一下他孙子一些学习技巧,以及学业的难题,没有敢收他孙子为学生。

    “郑解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小屁孩子大约毅志力很强。仍然没有放弃。

    “就是如此,我还要准备省试,哪里有功夫授你学业,不是不收你,收你是害你。”郑朗和颜悦色的说。他态度越温和,少年心里越仰慕了,道:“郑解元,真的。你考我吧,我比其他少年聪明。”

    你再聪明,就是王安石、司马光与苏东坡,我也不能收。但这样的话不能说出来,继续温和地说道:“真的没有空,别以为我学琴,那仅是放松。不相信,你问我的小婢。”

    江杏儿与四儿也喜欢这个少年,但更知道自家大郎的时间有多紧,很歉意的点了一下头。

    少年人一对明亮的大眼睛眨啊眨的,显然很不甘心。就在这时候,人群中闪出一个低级官员,将他拉住,说道:“人家郑解元以后是做大事的,别打扰人家。”

    “爹爹,孩儿很想。”

    “很想也不行,别让我惹得人家笑话,”中年京官十分生气。郑家子此时岂是你能攀得上的?虽仅是解元,可皇宫都进了多次,每一个宰相对他赞不绝口,仅差的是省试与殿试这一道手续了。

    郑朗很担心的省试,在他心中成了郑朗的小菜,随便考考就通过了,不是考试,是过一道手续!不过对这少年人,郑朗也很喜欢,看着他的背影道:“小郎,若是我考中省试,你寻我,我可以对你指导一下。还有,学业之径,只有两条,一勤二苦。”

    中年京官感谢的施了一礼,拉着还不甘心的少年人走了。郑家子是好心,可咱地位低,攀不上!

    这件事仅当作了一件好玩的事,郑朗没有放在心上。灯市未开始,转了转,带着几个娘娘回客栈。刚一到客栈,看到一人在等他,认识,是冯元家的老家客,走过去施了一礼。

    老仆说道:“你终于回来啦,我家阿郎让我请你过去一叙。”

    冯元请自己?郑朗纳闷了一下,难道是交流儒学?似乎不象,听刘处说,自从看到欧阳修的那篇文章后,冯元憋闷的说了一句话,我不管事啦,由他们折腾。

    想不明白,跟着老仆到了冯元府上。

    此时冯元正头痛着,才子同样很可怕的。欧阳修在洛阳无所事事,闲得蛋疼,于是整天泡妹妹,游山玩水,后来听到郑朗的一些事迹后,想想我也要做做正事了。

    这一做冯元麻烦就来了。

    事实上欧阳修的很多思想,都是在洛阳那段时间闲赋之余产生的,不过没有郑朗的孵化,这些思想转换成文章,还有一些年。并且他只是质疑,现在资历浅,不敢说出来,太令人匪夷所思。然而郑朗开了头,还怕个球!

    于是第二篇文章炮制出来。修了一些《诗经》中的诗,并且写了一序,说了,毛郑二学,其说炽辞辨,固已广博,然不合于经者,亦不少为。或失于疏略,或失去谬妄。

    这里所说的毛郑,是指西汉时毛亨与毛苌所辑与注的古文《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介绍本篇内容与意旨,后来东汉经学家郑玄又为《毛传》作笺。

    也就是后人所经常提起的毛诗,其地位若不是科考,都在孔颖达等人所注的五经正义之上。至少在北宋宋学没有兴起之前,毛诗的地位并不比《孟子》遑让多少。

    就那么一本重要的书籍,欧阳修是承认了它的广博,可后面却说了,不合经者也有不少,或者疏阔不羁,或者荒诞不经。不仅菲薄了毛郑,还对其中的大量图谶之说,进行了重重的批评。

    “而毛郑于诗谓文王天命之以为王,又谓文王听虞黄之讼而天下归者四十余国,说者因以为受命之年乃改元而称王。由是司马迁《史记》及诸谶讳符命怪妄之说不胜其多……”

    司马迁躺着也中了枪,正是毛郑害得司马迁写《史记》那么一严谨的史书,都出现了大量的怪、妄之说!

    所以我来试着注一注。

    注解了几十首后,不知道好与坏,要交给一个人看一看,想了想,还是只有冯元最有资格,于是又将它送到京城冯元手中。

    冯元一看晕了,你奶奶的,你比郑家子还要牛,毛郑二人还不及你了。气得直捂胸口,与刘处一样,痛得!

第一百五十一章 抓

    冯元是长者,郑朗开始谈仁义,仅是笑一笑。后来说礼、忠恕,又说《尚书》等篇多有伪作,再加上欧阳修那篇文章,冯元知道大麻烦来了。他没有固执的反对,可他所学的经学,正是从汉朝建立起来的经义。

    现在统统推倒,让他如何受得了?

    憋气之下,欧阳修太远,在洛阳,找他麻烦找不到,于是命家中老仆将郑朗喊来。

    “你看,”冯元没好气的指着欧阳修特地订好的小册子说道。

    郑朗打开一看,明白了,这也就是欧阳修后来修撰的《诗本义》雏形。欧阳修在文学与经学的成就上,郑朗也望而生畏的。现在略差些,学问同样一步步长进的,自己小,欧阳修岁数也不大,因此这本小册子里略有些瑕疵。古代人见识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然而瑕不掩瑜,这一注,比原有的《毛诗》更有可取性与进步的意义。

    但理解冯元的心情,换自己同样也不好受。

    放下小册子安慰道:“冯给事,若陛下比你学习好,你高不高兴?”

    “高兴?”

    那还用说吗?郑朗就找到话题了,又问道:“万一夫子的学生超过了夫子,夫子会不会高兴?”

    “……”冯元知道他要说什么,没有答。

    “我与刘少监说过类似的话,后人将夫子学问发扬光大,正是夫子梦寐以求。夫子太伟大,晚生不敢言。可论文治之功,汉唐可如我朝,为什么连汉唐的学问都不敢超过?比如书法之道。若一味拘于前人的框架里,儒学还会有前景么?还能让夫子的治国救民理论发扬光大么?看一看他的册子,也没有说什么,仅是将毛诗去芜存精,没有完全否定。有何不可?”

    说着,又看了看小册子,欧阳修才学真的很不错的,后人将他喻为北宋文坛宗师。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自己来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也许某些方面,比他更长远。然而著书立说,需要更深的学问。对经学有更深的造诣,这一点,自己眼前肯定做不到。只是可惜的是欧阳修一生没有象二程、张载那样,提出一个清晰的理论,不然在宋朝的儒学上,必然会有他重重一席之地。

    又说道:“冯给事,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学好治国之道就足够啦。钱公虽雅爱才,可在经学造诣上却不如给事中,要么,你从钱公手中,将欧阳推官抢过来,收为自己后生如何?”

    冯元让他一句气乐了,冯夫人用手怜爱的敲打着他的脑袋:“你啊,倒底还是一个顽劣的孩子。”

    “真的。冯给事,反正洛阳那边大才子有好几个呢,但在经学天份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