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从马车上跳下来,同时还有司马小三子的两个小美妹。对此郑朗不介意的,现在士大夫风气皆是如此。司马家有钱有势,三儿子要出远门,身边怎么能没有两个服侍的丫环。

    即便司马家不给,自己也要替他们准备,毕竟两个少年还小,生活只能半自理。若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应当来说,是小丫环的福气,这两个未来的顶级大拿,虽然会很让人头痛,但在道德高度上,还能称得过去。

    司马光有了,王安石也要给他备一个。这要到城里面买,只有大家的小丫环,才能有更多服侍人的经验。也不算过份,只要这两小子听话,那怕向他要十个丫环,郑朗也愿意。

    看着司马光,对这个未来大拿郑朗同样又感兴趣又头痛。别以为读《资治通鉴》时那种感觉,很讲道理。可轮到他自己时,会经常性失忆,书中写的大道理,时不时来个失忆遗忘。

    十四岁的少年,模样长得大约快成熟了,看上去更儒雅,举止彬彬有礼。同样是环境造就的,以王安石的家境,能将饭吃好,又培养出那么多出色的儿子,王益做得已经很不错,还指望培养儿子要提前就拥有士大夫的举止?

    同时拉手,一道来到郑朗面前,齐声说道:“见过解元。”

    “见过二位,”暂时郑朗很高兴,能看到这两位和好,还能强求什么?只要这两位不产生分裂,宋朝才不会产生最痛最伤的一次分裂。

    “快进来坐。”又说道。

    王小三很担心,问:“郑解元,我们能入住郑家了吗?”

    又审视了一眼,两位少年手一直没有松下来,点头道:“可以了。进来说话吧。”

    弄得王小三很郁闷,难道在郑朗心中,这个司马家的小三比自己重要十倍?哪里……

    进了屋,让江杏儿端上茶来,然后说道:“王三郎,明天我会让杏儿带你进城,买一些衣服与生活用品,顺便给你添一小婢,照料你的生活起居。”

    “解元,不敢。”

    “我既答应了你,就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江杏儿可不知道郑朗对这个小三有什么想法,在边上拼命的点头:“王三郎,你就不用推辞哪。郑郎不答应你便罢,一答应你进这个门,会对你很好的。不但你是学……”

    生字没有吐出来,继续说:“就是作坊里的女工,郑朗对她们都十分友善。”

    这时,王小三都有哭的念头,多不容易啊,破开云雾,得见天日了。连司马小三在边上也暗暗点头,果如传言中那样,倒也是我的福气。

    郑朗又说道:“为什么我与欧阳永叔将写的的文章会交给冯给事?”

    这件事同样听说了,两个少年恭恭敬敬的道:“请明示。”

    “不用那么拘束,以后是交流,非是明示。我们皆是一般大,共同学习,共同努力。不过说到明示二字,我顺便说一句,对待前辈要尊重,持一颗戒畏之心。但不能盲从,小心的吸纳其长,去其短。也不能借此因,一味的全部打倒推垮。我们的知识理论,是前人一步步逐步完善的,一旦打垮成了什么?包括祖宗之法,尊重而增补,才是循序渐进的大道所在。”

    “是。”

    当然,眼下两个少年不知道这句话真正含义。未来这句话却很重要,王安石披了一层外衣,我是吸纳诸家之长,实际实施的是打倒一切的政策,纯一个激进分子。司马光却是地地道道的保守党,只要是老祖宗的,就是好的,一率不能动。两者皆不可取。

    知道暂时说了不会有多少作用,以后慢慢培育他们这种想法,继续说道:“是因为基础知识不足也。比如建屋,地基越牢,屋宇才能建得越高。否则空中楼阁,任何风吹草动,随时能立即塌陷。”

    “是。”

    “不过今年我暂时没有多少空,之前,我替你们做了一些安排,送入州学读书,将基础知识打牢。若有空,我抽出一些时间,做一个相互交流。那天王三郎之言也略有可取之处,学为实用。道理很简单,学知识是不能科举,科举为了担任官员,担任官员就要为国为国为君分忧解难,辅君治国化民。若我省试未中,继续潜修。若中了省试,侥幸我中了官员,时间也抽出来了,那么可以多做一些相互的交流。并且带你们看一看,我们为如何施政,提前做一个探讨如何?”

    “好啊,好啊,”两个少年眉飞色舞的说。心里皆想到,果然来到了!

    都是心胸抱负不知有多大的人,肯定比郑朗的心胸还要大一点,一旦郑朗谋官后,连他们也有可能参与施政当中,能不激动吗?至于郑朗说那句若未中如何,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表面上看很好的,很乖很听话。

    当江杏儿带着两个欢天喜地的少年安顿时,郑朗脸上也露出笑容。就在这时,宋伯走了过来,摸着头说道:“大郎,我头被吵大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说说看,”郑朗一颗心立即提了起来。

    “整天吵,从凤翔府一路吵到郑州。”宋伯说着又揉脑袋,让这两贼小子吵得头昏,到现在头还痛。

    “吵了什么?”

    “我听不懂,连带他们吃饭时,都是之乎者也。对了,为了争一个学兄,他们最少争论了一万句!”按照道理,王安石先进门的,他为大师兄,可是司马光不乐意,我比你大两岁,凭什么你是俺师兄。

    得要讲出一个道理出来,俩人都是天才儿童,记忆力出众,诸经各义,翻了一圈,为自己辨护。最让司马光憋气的是明明这小子比自己小,好象知识面也不及自己,但就是说不过他。

    王安石也没有讨得多少好处,这时候差两岁,可是很致命的。这个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渐渐缩短,但此时,王安石学问是稍逊了一筹。于是稍有赢面,赢面不大。可就是赢了,你想司马光服气么?

    还好,俩人吵得很“文明”,没敢说粗话,更没敢动手。可一路刮噪不停,老宋哪里受得了。

    对郑朗收这两个孩子为学生,尽管郑朗再三不受认,郑家上下却默认此事了,实际上两个少年也默认了。宋伯与郑家上下想法一样,认为郑朗是看中了这两个少年的资质。为什么为难王安石,那是考验。至于司马光,更好解释,人家九岁那个石头砸下去,将同伴救了出来,已闻名天下,连宫中刘娥未死之前。也听说此事,司马家出现了一个天才儿童。

    所以郁闷的忍到郑州。

    看郑朗在笑,宋伯提了一个醒,小主人,别被他们表面的假象迷惑,很麻烦的。

    郑朗来到后面,所有一切不好的迹象,一律扼杀在萌芽里。

    两个少年有学问。不是天生带来的,很用功,正趴在书桌上读书,为了让他们增加感情,郑朗刻意将起居室分成了两处。中间的房屋当成了书房,共同使用。

    看到郑朗到来,唱了一个肥喏:“见过郑解元。”

    “不用,我问你们,你们一路上都在吵?”

    “非是,解元,我们那是叫争论,勿是争执也。这也是你的吩咐,”王小三抢着说道。

    “夫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我们是在互相交流。”司马小三接着补充。

    郑朗很无奈,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假若这两人同一条心,以他们嘴巴子功夫。哦,那晕了,这天下还有谁是他们的对手,韩琦么?简直是毛毛雨。如果他们抛开各自保守或者激进的想法,与自己三人一道联手,韩大先生,或者其他的几位先生。能活活将他们生生虐死!

    似乎也不是一无是处……

    先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放在一边,说道:“我在宫中与陛下说过,家和万事兴,小者为家,大者为国。国家想要好,也要和。”

    “解元,我们知道了,做为同门师兄弟,更要和气,免得人家看笑话,”司马光说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很尊重礼教。

    “不仅如此,你们二人天份不可想象,未来的成就也会在我之上。”

    “解元,不敢当啊,”司马光惶恐不安的说道。

    “为什么不敢当,你们有作为,我也高兴,不要以为我现在略有名声,有的人大器晚成,同样不可估量。比如太后,年青时在京城街头敲鼓卖唱度日可谁能想到她日后能母仪天下?不是重点,若是你们以后意见不相统一,又万一有了很高的声望,那就很危险了。比如我们坐车从郑州到京城,有一条直线就到了。但治国谁也不能准确将那条直线找出来,要我们去想,对不对?”

    “对,”再次异口同声说道,虽然略小,但说这些,以他们的资质来说,听得不是很吃力。

    “这条直线不大好找的,往往十有八九,我们可能渡过黄河,从孟州到滑州,才绕到京城,也有可能折向蔡州,再从蔡州折向京城,甚至会绕更大的弯路。但不管怎么绕,只要有一个大约的方向,早迟能到达,对不对?”

    “对。”

    “但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马车刚过黄河,快到孟州了,又被人拽了回来,不是往直线去京城的,而是拽到了蔡州方向。刚到蔡州,又被拽到孟州方向。只要折腾几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马车坏了,”司马光答道。

    “国家也坏了,”王安石道。

    “正是如此,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成不变不可能,烹是必须的,可只能当作小鲜来烹,懂吗?”

    皆没有听懂,坐在椅子上沉思。

    郑朗没有再打扰,离开。一步步强行纠正吧。不然,到老了,自己会很不安稳的,能让这两个小家伙将自己折磨喷血而亡。

    ……

    结果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此时郑朗所拥的巨大名声,能起到弹压作用,两子学问未真正成长起来,郑朗能教一教,又是优势,所以说话,能稍微让他们听一听。

    麻烦却不断。

    江杏儿带着王安石进了一趟郑州城,替他买来大量的衣服,生活用品,以及一个漂亮的小美妹伺候。对小美妹,王安石现在不感兴趣,但对郑朗十分感谢,要伏下,被郑朗扶了起来,道:“做人要有骨气。”

    说完想抽自己嘴巴,自己说了什么?要王安石更有骨气?这不是自找罪受吗?

    王安石没有想到他这个小座师对他如此忌惮,更加坚定信心,要努力学问。这一学,带着司马光也不得不用起功来。大娘心痛了,看到每天晚上,两个少年在挑灯夜战,说道:“朗儿要不要劝一劝。”

    “不用。”郑朗摇了摇头。就是不在自己家中,这两人估计多半是这样的。

    然后每天早上让宋伯用马车将他们拉到城里,好在不远,晚上再接回来。在郑朗的劝说下,宋伯也反应说,两个少年似乎安稳了很多。

    仅过了不久,四儿匆匆忙忙跑了过来,说道:“不好。不好了,后面吵了起来。”

    郑朗只好放下书,来到后面,两个少年正争得面红耳赤,此次争辨是为郑朗写的那篇奏折争起来的。

    司马光说天有情。有感情的,要有畏惧之心。王安石说天无情,想要好,人去作为。司马光说他是伪儒生,竟然学起老子。

    正是为了郑朗写的那一句,汝等俗夫也,吾一念,尔等青发成雪丝是者。故老子曰,天地视万物若刍狗,汝何哉也痴?从郑朗的观点来看,天肯定是无情的,即便有神灵,这宇宙里有多少个地球啊,每一天多少生灵出现,又有多少生灵消失。管得过来吗?

    但不能说出来。

    所以又刻意选择了与仙子对话,说天无情,不管事,那么仙子为什么又要找你说话。两边和稀泥,减少一些争议。

    并且进一步说,即便天有情,你是皇帝。爱护百姓才是你本职工作,即便敬神,也只能敬正神,难道蝗神也要尊重?那么妖魔鬼怪是不是也要摆进庙堂上敬供一番呢?

    一是怕麻烦,二是为了实事。办实事才是主要的,适当的争一争,能让大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但争过了头呢?对于现在人才济济的朝堂来说,已不用争执去进行认识,关健是减少争执,落实到实事当中,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一篇进谏生生让他写成了古散文。

    朝堂有没有争,他没有看到,自家却争了起来。

    郑朗走了进去,对两个小家伙,郑朗还是很忌惮。不过他重情义,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两人的刻苦用功,对他的尊敬,多少有些感情。于是说话语气越来越温和,说道:“司马三郎,王三郎,我不是说过勿要争执吗?”

    “我们不是。”异口同声答道。

    郑朗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不由笑了,道:“两位三郎,就算不是,争论也有一个度,适当的争论,对你们交流学问都有莫大的帮助。但过度了,时间一长,怨怼必生。知道吗?”

    这道理比较简单,二人一起点头。

    但自己一走,二人必然不服气,再起争执,于是又耐心的说道:“天确实无情的。”

    王安石高兴的挺直了胸脯。

    “可……”司马光有些急,不过对郑朗保持着一种尊重,所以他与王安石能抬杠,但从来不与郑朗抬杠。这减少了郑朗许多麻烦,虽然以他们现在二人的学问,即便能说会道,也辨不赢。

    说道:“司马三郎,听我说,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他无情无欲,所以循环往复不息,但我们不是天,不是地,是人,讲的只能是人道。”

    郑朗可以再讲深一点,什么天分阴阳,什么各大神仙的来历,这世界多大啦,为什么只有天竺的佛教神灵与中国的神灵?也能让他们更清醒的有一个认识,也能让他们更糊涂,但没有。只是做简单的解释,又道:“道家说天地视万物为刍狗,可我们是儒生,不能这样说,我们就谈夫子对鬼神的态度。”

    “喏。”两人全部挺直了腰,做聚精会神状。

    “别,我说过,当交流,现在我时间也紧,否则会与你们做更多的交流。”

    “喏。”

    郑朗让他们惹得再度笑起来,道:“《论语。述而》说,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有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你们有没有听出夫子对鬼神的怀疑态度?同一篇中又有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多人的理解,但是不是子语怪力乱神?”

    两种读法意思载然不同,夫子不谈怪异、勇力、动乱与鬼神,其中力、乱、神又有多种解释,并不能简单的因为力,就说孔夫子只讲仁爱,反对武力的。但这里,怪力乱神是四个意,若联系在一起,必然解释成为奇怪的力量与莫明其妙的鬼神。

    当然不是后一种,郑朗又耐心的解释下去:“《先进》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解元与姚崇是对的,”司马光拱手说道。无论是姚元崇与郑朗杀蝗虫之举,都是将人的位置,摆在了所谓的蝗神之上,有了孔夫子这句话,等于有了法理依据,比宋律还管用!

    “为什么夫子看重祭祀?因为夫子以为人死后有魂灵存在,之所以祭,是希望祖先的魂灵扶助我们,匡正我们的德才,所以《中庸》又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但又在《论语。八俏》里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祖先好象祖先在眼前,祭祀神象神在眼前,夫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如同不祭祀一样。这里,祖先的魂灵是在神之前,是不是现在百姓眼中的神了?但还不能说明夫子的态度与良苦用心。且看这一句,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夫子对禹孝敬鬼神很欣赏的。然而他又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樊迟问知,夫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为什么赞扬禹敬孝鬼神,又劝樊迟离鬼神而远之?”

    “请赐教?”

    “为什么天这么热了,你还穿着衣服?”()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兴趣

    冲了好几天,终于冲出五更,诸位,是不是给点月票?

    =====================

    这一句问得奇兀,司马光还是很老实的答道:“羞耻耳!”

    “那么为什么需要律法?”

    不问法家的法,不问儒家的义,只是指律法。

    “畏惧耳。”

    “那么帝王犯了错,用什么让他产生畏惧感?”

    这样说,两个少年皆恍然大悟,资质真的很聪明,同时站了起来,拱手道:“谢解元指正。”

    “不准说指正,不过今天一语,法不可传他人耳。”

    “喏,”两个少年贼兮兮的笑起来。

    但孔子当时也许有这意思,并不是很明确,事实是他没有看到真实的鬼神,没有证据存在,所以半信半疑,信者多,疑者少,于是出现了一些很矛盾的话语。

    在他的言论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会儿说宁肯贫穷也不能失去志气,一会儿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裕如果能求到,就是做拿鞭子的事,我也去做,求不到,那还是做我喜欢的事吧。这未免太作贱自己了。但他的每一句,都被放在圣坛上,纵然是不好的,也被后人反复的曲解,变成了圣典!

    要看怎么解释了,只以说得通,就可以自成理论。

    其实郑朗无论怎么解释孔子的话不要紧,关健他的意思直指统治者的核心。

    “鬼神有无,我不敢去谈,太幽远了。即便是有,也非是我们所想像的鬼神。但你们要记住刘玄德与狄仁杰的一句话,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是士大夫,还有工匠、农民与商贾与士兵,所有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喏。”

    应当比较满意的一次交谈,主要两个少年没有与他抬杠,否则那会很窝心的。就是郑朗现在的水平,想辨赢他们,同样要费好大一番口舌。

    但是王益与司马池却不知道,若是知道儿子放在郑家,这样去教。该作如何感想?

    “你们好好温习,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省试高中,那么就有更多时间在一起交流。”

    听到现在,两个少年都是很高兴,但听到交流二字,皆是皱眉头。然而关心却是有的,又说道:“你们也要早些休息。学习非是一日之功,身体同样要注意。还有,若有什么缺的,你们身边的小婢皆很年青,她们未必懂,尽管开口。”

    “我们很满意。”

    “那就好,”郑朗说完了,也就离开了。

    事情并不是他想像的那么顺利。收了这两个人为学生,别指望平安,小郑子!

    这一天,坐在家里吃午饭,午饭两个少年肯定是回不来了,不过在城中,郑家有铺子。于是每天柳儿抽空送了饭过去。其实司马池也不大放心,悄悄派了人过来看了一下,听到后很满意。还要怎么样呢?

    人家都将老太太送的马车拿出来,成了宝贝儿子的专用座驾了。况且郑家子的刻苦,也起了一个带动作用。似乎另一个伴读同样不简单。不仅如此,郑家子前程远非自己所能比的,一旦青云直上,自己的儿子必然沾光。

    谁不打小算盘,不打,那才叫傻瓜蛋!

    大娘正在家中夸奖两个小家伙,州学的几个儒生一道来到郑家。

    郑朗热情的唱了一个肥喏问好,然后问:“几位先生为何大驾光临。”

    “先生那敢当啊,”几个先生羞愤欲死,然后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是郑朗说的,你们不懂就要问。不象在司马家与王家,两位家长皆是进士出身,若有不懂的,可以立即指教。

    自己时间又不多,所以遇到难题必须请问。

    问题就来了,因为没有游学过,郑朗对宋朝整体文人认识过于抬高。不仅是学子,包括一些儒生在内,未必有他想像的那么高。终究这是一个传播很落后的年代,包括有许多学子,没有条件随意读书写字。除了象欧阳修那样的天才外,大多数学业仅靠言传身教来获得的。

    所以优秀者很少。

    两个少年傲气又重,有时候问,看到老师支吾吾的,于是自己解释,老师,我这样解释对不对?

    对,解释得很好。

    还能说什么呢,然后躲在一边冒冷汗。果然是解元公家的学生,学生都如此牛逼!

    若这样,也就应付过去了。

    关健还是在两个人身上。不仅是国策上一个激进,一个保守,对儒学的认识,两个人同样截然不同。

    王安石说过一段话,孔氏以羁臣而与未丧之义,孟子以游士而承既殁之圣,异端虽作,精义尚存。逮煨烬之灾,遂失源流之正,章句之文胜质,传注之博溺心,此淫辞诐行之所由昌,而妙道至言之所为隐。

    说孔孟儒家经学的源流之正,这一点与郑朗意思差不多,所以王安石嗷嗷的叫,要往郑家庄跑。但还是有区别的……别当真。

    即便孟子有一些“异端”,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