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元,是不是真的?”王安石与司马光眼睛冒光,高兴地跳起来。

    连吕公著这个老实的少年,都激动起来,搓着手,说道:“家父真有先见之明,难怪他让我跟着解元。”

    “吕三郎,非也,他是为你以后铺路的,”有着良好腹黑天赋的司马光,不客气的直接说出。

    “不准乱说,你忘记我说过什么?”

    “是。”

    不过话说出来了,收不回去,吕公著神情变得很沮丧。

    对此郑朗也无从安慰,难不成让他回家造父亲的反?自己敢说,吕公著敢做么?

    但很快被喜悦将沮丧冲散,吕公著没敢耽搁郑朗的时间,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一说。吕夷简只是笑了一笑,早就知道啦,否则自己会抹下这个面子?

    不指望郑家子成为孟荀那样的人物,只要他勉强能达到孔颖达的一半高度,付出这个面子,很值得了。

    并且这个修书带来的名气高度,自己家族的力量,会使这个三子在未来,很快走上政治舞台。这才是他看重的。况且那个郑家子教育人真的很有一手,不但教导学问,还有做人,吏治。

    可是吕夷简的其他三个儿子吕公绰、吕公弼与幼子吕公孺听了很是眼热。

    吕公孺拉着吕夷简的手说:“爹爹。”

    “不行,仅为你三哥,估计又有人会谈论我。并且你年幼,学问跟不上,即便郑家子修书,你能帮助什么?”然后又对吕公著说道:“也未必,要等科考过后,若他考不中,一切是空谈。”

    考得中,名与实相符,郑家子威望更上一层楼。考不中,郑家子名声会一落千丈,也不值得儿子抹下脸皮跟在后面。

    这才是吕夷简的做人处世观念!

    或者这才是真正的实用?

    崔娴很快听闻这个消息,同样很惊讶,吕夷简居然真答应了?为什么不能答应,在吕夷简心中脸皮二字很不值钱的,关健是值得与不值得的区别。

    然后眼睛眨啊眨的,在想,这件事对郑朗有帮助,也有坏处,帮助是吕家的力量,有了这层关系,小丈夫会有一个更强大的后盾。坏处就是会引起一些言官的反感。脑袋瓜子开动起来,回到客栈还在想,看到两个正在发奋读书的哥哥,忽然想到那三个小三子的资质,低声叹了一口气,人真不能与人相比的,能气死人。那几个小三子有可能学习一天,要顶自己两个哥哥学习三四天。

    两个舅哥不知道妹妹的想法,同样觉得天方异谭。嘴张了张道:“修书啊。”

    自己连科考一点把握没有呢,小妹夫都准备修书了,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并且修书不是修普通的书,是整理儒家学术!惊讶震憾之下,两位舅哥皆疏忽了吕夷简的儿子投小妹夫为师这件事。

    崔娴忽然说道:“有了。”

    看着两个哥哥,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上)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上)

    崔娴对两个哥哥说道:“大哥三哥,我看到你们这几天与一些学子交流。”

    说交流,那是夸张的,郑朗偶尔与王安石、司马光他们那才叫交流,从学问到国家、百姓的生计,吏治的手段,不一而足,某种程度,这才是真正在做正事。至于崔大郎与崔三郎,那不是交流,是元旦时,来自蔡州学子相互间的串门子。

    崔有节是蔡州知州,蔡州也来了许多学子,相互间拜访一下,也不能说不对。毕竟没有几个人象郑朗那样,那也是有才气底子配着的,否则人家会讥讽你故作清高,十分不快。

    “嗯。”大哥、三哥同时点了一下头。

    “大哥,三哥,到下次时,你说一声,吕家三郎性格温厚,为人忠厚,与郑郎很类似。”

    “小妹,为什么?”

    “不要问,让你们说你们就去说。”

    “好吧。”

    大哥三哥不知道究里,真去说了,然后崔娴对郑朗说了一下。

    郑朗犹豫了一会儿,崔娴是好心的,只要风声传开,对自己会很有利,吕夷简,我收你儿子为学生,是因为性格相投,有天赋,与你这个宰相没有屁的关系。言臣听了,也不好作声,人家看重的个人的天赋与品德,鲧治水不成功,难道不允许大禹治水成功?许敬宗与李义府是两个卑鄙无耻的奸臣,难道不准许他的后代出许远这样的烈士?

    郑朗危机就没有了。

    不但如此,当真一点关系也没有,人家可是你儿子的老师,懂的!

    并且言臣又找不到话柄。

    听了郑朗一些议论后,崔娴同样觉得这个吕夷简还是少招惹为妙。不要看孔道辅他们差一点将宫门推倒了,他们始终是直臣,要顾忌一些脸面。就怕吕夷简这样的人,有手段,有地位,而且不要脸。人一旦不要脸,再有手段与地位、力量,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这位老猛哥,犯得着要招惹他吗?

    她的想法有些偏,吕夷简可怕,这些直臣同样很可怕。

    “崔小娘子,主意是不错,可你岁数小……”

    崔娴不以为然,你岁数同样不也很小吗?咱们前后差起来,不过一个来月,但没有辨。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最好与我商议一下。”

    “嗯,”崔娴点了一下头,夫唱妇随,还是知道的,然后又笑嘻嘻地说:“郑郎,妾这也算是将功折罪?”

    “算……”郑朗看着她美丽的脸庞,才想起来,她终是一个孩子,无论怎么聪明,与司马光、王安石一样,并没有长大。自己是不是对她过于严厉了,想到这里,眼光柔和下来,道:“以后有事,还是商议一下为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懂吗?”

    “知道,还有,这里是妾替你缝制的一件裘衣,你一定要穿上它。”

    环儿从包袱里拿出一件新裘衣,上面使用了一些刺绣的手法,绘制了一些花卉纹与一些神话中的走兽,大气而又庄严。郑朗看了看道:“这是跟庄子里织女学的?”

    “是。”

    “你很聪明。”

    “妾在努力学笨一点。”

    “不要学笨啦,聪明没有事,但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喏,”崔娴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

    ……

    接着,陆续的从三京调出两百多名织女,是所有织女愿意留下来,只有九十五名织女留了下来。接人送人,买地盖房子,钱用得象流水一样,柴克明又来到京城省试。不过他来得晚,临近元旦才到了京城,到礼部报了一下名,走一个过场的。无奈之下,郑朗只好写了一封信,让张家大舅在家里面帮助。

    不仅是这样,这么多织女放在郑家庄不大合适了,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地盖房子,周边又没有足够的耕地,于是分出一批人,安顿在张家大舅的庄子东面。

    出织女只是小皇帝的第一步,他心中有一个美好强大的梦想,于是瘦弱的身影迈出第二步,下诏道:天下承平久矣,四夷和附,兵革不试。执政大臣其议更制,兵农可以利天下为后世法者,条陈以闻。

    只要对军队与农业方面有好办法者,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书进奏,朕将它当作法制颁布天下,流传后世。并且将郑朗的数策,除了契丹那条计谋没有说外,皆公布于众。

    看看人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替朕分担,这天下间有多少宋朝子民,近亿啊。

    再以米赈京东饥民,有一些难民逃到京城附近,开粥棚救之,诸路同样如此,不能让老百姓饿死了。这一切是蝗虫害的,于是又诏去年蝗灾区百姓,掘蝗卵,每一升给菽米五斗二。接着又在京城各门外置场,日给贫民一户斗米,江淮停给钱一年。

    是不是好皇帝?

    连崔娴都叹息道:“是好皇帝。”

    “未必……”郑朗沉吟道。

    “为何这样说?”

    “崔小娘子,他救的是百姓,不是士大夫,所以直臣不会很开心。”

    “这何说法?”崔娴听得傻了,所谓直臣,是好大臣啊,皇帝救百姓,爱百姓是好皇帝,难道还反对?

    “他们要的是一个听他们话,按他们意思办事的皇帝,一个大有作为,奋发向上的皇帝,对他们来说,不喜欢。”

    “谁是皇帝啊?”崔娴惊讶地说。

    “你啊,不要想那么多,不但是你,就是我,眼下就是知道,也无法参与其中。”

    当然,赵祯不知道自己想有作为,居然是“做错”了,新年新气象,又下了一份让无数举子欢天喜地的诏书,正月十六,以翰林学士章得象权知贡举,知制诰郑向、胥偃、李淑、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宋郊权同知贡举。

    本来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然而章得象听到诏书后,立即谢拒,说:“臣才疏学浅,不堪担负此重任。”

    压力啊,让郑家子一闹,儒家的仁义、礼、忠恕,都产生了争议,听说他又要对中庸下手,那么儒家还剩下什么?不仅郑家子,那个欧阳修正在冯元指导下,修注《诗本义》,毛诗也被打倒了。不是知贡举,是主动坐在火山口,弄不好来一个火山爆发,就将自己喷到几千米高空上。

    章得象不好说出来,一本正经的用才学不足拒绝。

    小皇帝听闻后,没有想起来,便问李迪与吕夷简:“李卿,吕卿,章得象不愿知贡举,你们认为谁适合?”

    “谁都不适合,谁都适合。”吕夷简道。

    “为何?”

    “陛下,只要下一道诏书,科考试卷答案无论进士科,或者诸科,皆以原来经义阐释为准则,对于新近诸学子重新阐释经义,不予反对,但不能当作科考答案。任何学子也不可以因此而对最后录取结果质疑。那么章得象就不会拒绝了。”

    李迪额首。

    这才是让郑朗困惑的地方,吕夷简人品低下,休要说他有多高尚,那是胡扯,但将范仲淹等人弄出朝堂后,再包括小皇帝的作为,却是赵祯执政时难得好辰光。包括去年那么大的灾害,才过了几个月,从山东到江淮,百姓就渐渐恢复了生机。若不是黄河决堤,今年就会是一个大治之年。

    但没有这些直臣节制呢,吕夷简会发展成什么?

    只有往中庸上找,这一找中庸才会升华,而不是后人所想的和稀泥、做老好人,低调云云。

    于是再下达一份诏书,并且小皇帝亲自接见了章得象,给予宽慰。章得象只好答应下来,虽然补了一道诏书,减轻了他的压力。然而有一个人同样让他头痛。

    若郑家子考得不好呢?那怕就是低于三四十名开外,也会有人对他的试卷重新进行质疑。不一定会是省元吧,但郑家子的才学,不能落到一百名开外,那成了什么?

    其中一定有不公平,或者猫腻。

    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若是名落孙山,自己更惨了。看一看有多少人对这个少年在关注着。皇帝想他高中,调于身边培养,蔡齐说他有上古的士大夫风采,这上古的士大夫与现在的士大夫有什么区别哉?还有吕夷简呢,什么,老子儿子将要拜的小老师,居然连省试都没有考中?

    到时候可想自己的悲催。

    或者万一中了一个省元,皇帝高兴了,可下面的麻烦就大了。怎么又是郑家子?想一想郑州的轰动。怎么没有人不怀疑?并且前几次因为积压的年数太多,似乎老天都在开玩笑似的,一个个奇才赐降下来。前一百名的试卷有差异,可前十名的试卷真的很难说出什么高低。不是在郑州,仅一个州,将郑家子的试卷打开,让大家看一看,名副其实。换在省试,可能吗?差异不大,就没有说服力,有人还会认为他谄媚陛下,刻意做了手脚,到时候同样有理说不清楚。

    带着激愤的神情,与四位同知贡举、数名临门官、巡视院门官、监察出入官、巡铺官、封弥卷首官、誊抄官以及其他相关的一百多名官员,还有相关的雕版工人与禁军,多达数千人,一道进了贡院。然后贡院大门“咣当”一声关上,整个贡院封锁起来。不但外面封锁,里面也相互封锁,不得相互来往。

    “终于省试了。”崔娴松了一口气。郑朗不是很急,如果不是未来的省试会拖到四年后,时间太久,他都想过一两年前来科考,那样把握会更大。然而崔娴不是这样想,时间拖得越长,似乎麻烦越多,这门亲事越危险。考了,中了,就能商议亲事了。十七岁成亲,不算太晚吧。想到这里,脸上红云朵朵,发起了小花痴。

    “你们先回去,我一会儿也到客栈。”

    “去客栈。”

    “帮助一下你两个哥哥。”

    “这时候来不及。”

    一旦主考官进了贡院,出试卷很快的,出好了试卷,立即派雕工刻好雕版,然后用雕版印刷印好试卷,就要召考生进入贡院考场了。这个速度很快的,往往几天就能完成。所以崔娴有些疑问。

    “勿得罗嗦。”

    “是,”崔娴吐了吐舌头,与几个娘娘先回去。

    一会儿郑朗也去了严记客栈,严掌柜亲热的迎了上来,问:“解元,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来?”

    “时间紧,耽搁不得。”诸人对他的期盼,让郑朗忽然产生了一份压力。但临到科考到来时,他反而不象那些考生,开始闭关,因为该学的也学了,现在仅是复习,于是盘坐于床上,每天在脑海里一幕幕的回想温习。

    “解元一定会高中的。”

    “正是你们这么说,我反而未必能高中,”郑朗道。

    严掌柜不解。

    不过没有郑朗说得严重,他性格散漫,有影响,但不是很大。可若是遇到一个心理素质差的,诸人越是这样期待,压力会越大,反而到时候发挥不出来。

    又问道:“你家孙子学业如何?”

    “他还算努力,但哪里比得上解元。”

    “也算好的,”郑朗与严家子谈过几次,资质中上,不算太笨,至少远胜过自己那七位好哥子,也用功,又说道:“不知道省试结果,若能考中,殿试结束,你将孙子交给我吧。”

    “解元……”严掌柜一下子跪了下来,说道:“我那有这个胆量。”

    人家教的是天才儿童,是吕相公的儿子,自家是什么?原来还想一想,事情越往后发展,他想都不敢想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若是连诺言都遵守不了,谈何君子?还有,你想来,太胖了,我扶不起。”

    “是,是,”严掌柜一张大胖脸上,绽放出一朵朵荷花。

    郑朗摇了摇头,自己还没有考中呢。一切要考试成绩说话。但现在的考试录取率是低了些,可更人性化。比如后来的高考什么,就那么短的时间,必须考完,那怕你腹有千般的锦锈,若是反应不快,在短时间内没有将试卷答完,对不起,你淘汰了。现在的科考时间很宽裕的,整整三天时间,三天时间写一些填空题、解释题,一首小诗,一首小赋,几篇作文。更适合他这种坦然的性格,慢慢琢磨。

    来到了里面院子,两个大舅哥很惊喜的迎了出来。时与时不同,人也不同。这位小妹夫名字都上了朝廷的诏书,未来不可想像啊。

    坐了下来,郑朗说道:“我来是说一说科考的事。”

    “请教。”

    “十段文的技巧我也教给你们,说一说诗赋,多人皆喜用典故。”

    “是啊,大郎,你说中我内心。”大舅哥高兴地说道。

    “大哥,你不用急,我话还没有说完,可典故有一个度,一首诗里顶多用两个典故,多了就堆砌了,少了过于平淡。大哥三哥,你们中和一下,倒是很好。还有赋,一首赋里典故不能超过五个。这些典故最好选用儒家经典,道、法、名、杂、墨、阴阳、兵、农、纵横等诸家,不是不能用,最好不用为妙。因为你们是儒家子弟!若将这个平衡掌握好了,就成功了一小半。然后再想,尽量使诗文言之有物,分清侧重关系,切记,不要没有想好,就往试卷上写。想好了,用白纸先写一遍,再做誊改,会事半功倍。”

    也就是写作技巧。

    时间多,容易发挥,象后世的高考不行了,就那么一点时间,拙一点的连试卷都来不及做,况论打草稿?

    “谢过。”

    “说起来,我们也能算自家人,不用说谢。”

    崔娴听了很开心,脸儿红红的,拿来一杯茶,说道:“郑朗,请用茶。”

    只给郑朗一人倒的,至于大哥与三哥很自觉,不会自找没趣,去讨要这杯茶水。

    “再说说章翰林,他为人好学,举止庄重,不喜结交,喜欢清静无为,性格保守。因此你们这几天复习时,往这上面注意一下,考试时更需注意,勿用激烈愤进的言语,或者有激进的思想观念。那么又成功了一小半。”

    “谢过,”两位舅哥再次感谢地说。别以为这几句话说得很笼统,但对他们的帮助,比前面几句话说得更管用。

    “毕竟是揣摩考官意旨,传出去会有争议,你们不能对任何人说出去。”郑朗道。若这样,他们还考不中的话,不如回家早点休息,准备将来的出路吧。

    这才转向崔娴,说:“马上灯会结束,你陪我几个娘娘回郑州去。”

    崔娴迟迟疑疑。

    不象后来的谈恋爱,什么事可以做的,现在他们能象这样时常见上一面,已经是很难得。十七岁,正是情窦初开之时,有时候使一些小性子,有时候使一些小聪明,可是心里面很甜蜜,舍不得回家。

    “陪一陪,已经达到你所说的安字。我知道你再呆下去,是想看一看省试的结果,这有可能要到月底,时间一长,外面终归有非议。”这个有什么?但生活在宋代,就有了什么!不仅会说崔娴与崔家,连自己也要说的。性格淡,就不想惹太多的麻烦,否则当真他那天说了开源与节流,仅就那三条,三十条也能说出来!

    可其他的皆有争议,所以没说。

    ……

    时间很快,到了二十二,京城的衙役开始到处张贴,让考生到贡院去。这个只能考生自己进入贡院,那怕带十个小婢,都不让进入。江杏儿小心的替郑朗收拾衣服,说道:“郑郎,这几天多保重身体。”

    非是郑州那次解试,天气不冷不热,现在正月未了,天气还有些寒冷。

    “不用担心,贡院里生着炭火,条件比客栈还要好。”

    坐着马车,到了贡院,被禁兵引进去,各自的居室,以及各自的座次,事前早就排好。

    但今天没有考试,只是让考生进入考场,提前做准备。看着四周无数把过的禁兵,郑朗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个电视剧,说什么少年包青天在考场破了案,哑然失笑,休说谋杀案,就是一只苍蝇也未必能飞进考场来。

    倒是同室的几个考生很惊喜,一个个过来寒喧,然后恭喜。郑朗谦逊的说了一句:“结果未出来,什么都不能说。”

    一夜无话,天很快就亮了起来。几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一个来自明州的举子操着南方的口音说道:“好兆头。”

    说完,太阳就冉冉从天际处升了上来!

    *J

第一百九十八章 省试(中)

    第一百九十八章 省试(中)

    杏儿与四儿坚持要去武成王庙。两个小家伙也要去。

    刚从郑州返回来的宋伯与另一个庄客只好驾着两辆车子,将他们拉到武成王庙。

    不是他们一个人,许多举子的家人与准备看热闹的百姓都站在武成王庙前,向贡院的竹门眺望。是看不到的,两扇大门紧紧关闭,除非攀上墙头,估计头一冒,准得让弓箭射死。

    看着这扇大门,司马光与王安石一脸向往。

    十年寒窗苦,为的什么?岂不就是为的这一天。

    有人认了出来,一个中年妇人走了过来,说道:“请问,你们可是郑解元家的江小娘子与四儿?”

    “是,请问你是……”

    “妾乃昆陵丁元规的娘子,官人与小叔同时来京科考,妾就跟了过来。”

    江杏儿看了一眼,这个妇人大约有将近四十岁了,可想她官人有多大。也未必全部是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举子,只能说三十几岁与二十几岁占了多数,四十多岁同样不少,少数有五十多岁,甚至还有六十花甲的举子,前来应试。也有小的,十几岁的少年不少,有的比自家小主人岁数还要小,只有十四五岁,就来到了京城。

    “见过丁娘子。”

    “妾提前恭贺江小娘子。”

    “不敢,还等放榜才知道。”

    “郑解元一定会中的,我家官人与小叔侥幸见过欧阳永叔,与他谈起,他说你家大郎必然高中,位居省试三甲也不一定。”不是欧阳修看不起郑朗,有一定偶然性的,能中三甲,不仅是才气,还有一定的运气。很不错的名次了。说罢,中年妇人一脸的艳羡。

    “谢过丁娘子夸奖,你家官人也会高中的。”

    “我家官人虽勤奋,可资质很差,他以前考中几次皆落了第。”

    “你不用担心,大郎说过,勤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