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相公说得对,可此举不好矫正哪,”赵祯道。总要派主考官的,这不是小事情,不能偷偷摸摸的将主考官塞到贡院,就是这样做了,也保了密,到了科考进行时。考官要出来举行礼仪,学子还能看到,能看到就能临时揣摩考官喜爱。无解之题。

    “陛下,不难,只要主考官性格迥异,各自出题,此弊端自然化解。”

    “好主意。“赵祯道,当然再好的主意要到下一届了。这一届不能将它推翻重来。

    插了一会儿花,再次商议国政。

    两个舅哥不知道,走了出来,大舅哥又不解又担心的问:“妹夫,为什么要说出来?”

    “我不说出来你们就不说吗?”

    “我们怎么会说?”

    “不用担心。也不要想那么多,记好了,你们本性就是忠厚的人,多做做忠厚的事,以后未必没有前途。如你们写文章一样,若是一味放弃本性,追求浮华艳丽,你们的文章未必写得好了。相反。你们用朴厚写文,倒能中考官法眼。写文章,做事情,是一样的。偷机取巧,非乃你们所长,若钻研,那是舍本求末。”原因郑朗不想说,也不需要说。

    “可是。可是。”

    “大哥,不用可是,而且只要此次殿试你们不要考得太差,大约同进士就有了。”

    “这是为何?”

    “刚才陛下是夸你们。”再夸,也没有指望两位大舅哥能考中进士,宋朝人才太多,两位大舅哥才能平庸。同进士,此次就是一个机缘了。没这次召见,殿试时多半还会被刷下去。

    说到这份上,两位舅哥渐渐会意,脸上露出喜色。然后看着郑朗。不知道怎么感谢。

    三人一道慢慢往回走,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御街两边的槐杨吐出了新绿,偶尔能看到一两株桃花,花多未开,含苞欲放,不过有大丛大丛的春梅开得姹紫嫣红,阵阵春风吹来,香气袭人。

    郑朗在京城溜达了多次,终于有百姓将他认了出来,热情的拱手道:“恭贺郑省元。”

    “不敢,不敢,”虽这样说,脚步没有停留,他是人,不是猴子,越是有人招呼,越得走快一点。

    但无论他走得有多快,多年的宅,或者说雅一点,养了两辈子的气,性格温吞,再说雅一点,性格温润似玉,气度安详,因此每一步跨出去,都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光环同样会给一个人加分的。

    三人走在一起,崔家两郎长相很好,三郎最佳,可偏偏郑朗夺了他们的风头,而且温和的态度,更使得一路走过去,百姓交口称赞。

    春天是出来的好时光,街上有许多小娘子出来逛街的。当年看到郑朗,一个个杏眼横飞了,此时看郑朗,更是神态不同。有的小娘子看着郑朗圆乎乎的脸蛋上,一脸的端正随和之气,身体快软了下去。

    郑朗看着这些小姑娘们表情,吓得不敢看,省怕她们做出什么不好的事。心里想,得,还是早点成亲吧。这种样子,非我喜爱。

    一路走过去,他不注意的。人群里有一个身穿短春衫,满脸英气的少女也用眼睛盯着他们看,然后脸就红了。小丫环急了,道:“小娘子啊,那不行的,人家订了亲。”

    “说什么呢。”

    小婢不敢说话,心里说,分明你看着他们,动了春情的。

    ……

    多年的独处,使人们对郑朗多了一份好奇,但也多了一份陌生遥远。看看欧阳修昨天前来造访,犹豫再三,遑论他人。唯独一门好处,清静有了,否则换作他人,此时一定门庭若市,让郑朗扰不胜扰。

    知日曾经说过他:“小施主,你不是梅花,却也是一朵幽兰,虽开在孟春里,却喜经幽谷绽放。”

    倒也中的。

    也是知日喜欢他的原因,不过知日心里面更清楚,这朵兰花开得太耀眼,早迟要被人拿到都市里去的。也就是他说的俗了俗了。

    很多学子想亲近一番,却畏其难,不敢登门拜访。于是郑朗安静的将行李搬到了严记客栈。

    胖掌柜不顾店里面的忙碌,将伙计全部招呼出来道:“省元公来了,快帮忙,大家一起搬行李。”

    “严掌柜,别,什么公的。”郑朗头有些晕,咱还小呢,才十七岁,你想诅咒我啊。

    严掌柜点头。然后搓手,激动了,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张胖脸上堆着笑容。还是郑朗提醒了一句:“你孙子呢?”

    要看一看的,省元一中,小皇帝不开后门,也必中进士,自宋朝开国以来。省试名次与殿试名次不一样,可相差不大,只要中了省元,多半是三甲之类,非元即榜或花。也有例外的,但不会滑落到十名开外。有,仅几例,那是为了避讳才有意将名次滑得更远一些。自家一无高官在朝堂上,二无贵戚,何来避讳之说?这个学生是收定了,要看一看。

    “喏。”严掌柜一对眼睛快笑眯成了一条线,郑朗没有管他。客栈里还住着许多学子,多数学子落了榜的,可才放榜,几乎都没离开京城,许多学子涌了出来,所以立即冲招呼的学子拱手回礼,然后钻进了后院。

    郑朗态度温和,可处世是生人勿近。但不意味着这些学子害怕严掌柜。一个个围上来恭贺,这是亲耳呆到郑家子见严掌柜孙子的,那也不易,人家的学生是什么人,两个胆大包天的超级天才,吕相公的神童儿子!严掌柜乐得嘴合不拢,说道:“同喜。同喜,今天晚上的晚餐我免了大家的钱。”

    高兴得无从表态,于是请客。

    这才将小孙子带到后院,见了面,老老实实的施了一个大礼。说道:“见过省元。”

    两小好奇的围着这个小胖子转,听说过,第一次看到。

    “别吓着人家,”郑朗将他们喝走,这个小胖子可没有二小的胆量,才气也差了一些,不过读起书很用功,人也很老实。只要是老实人,郑朗都喜欢,包括吕公著在内。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那是没有办法了。

    “来,你坐下来。”

    “喏。”

    郑朗问了一会儿学业,整天与王安石与司马光呆在一起,就包括吕公著的几次来访,严家小郎的资质相比,是差了很远。不过郑郎也有耐心,那三个小三子不能算的,整个宋朝也不会有多少。不过好在此子很用功,问了问,学业尚可。然后问道:“殿试马上开始了。”

    “喏。”

    “你不用拘束。”

    “喏。”

    郑朗看着小胖子,开始挠头,他对小胖子这种性格不排斥的,但想想二小的刁钻,还好,吕夷简将他家最聪明也是最老实的儿子送过来,冲一冲,不然小胖子与二小在一起,肯定格格不入。温和地说:“不用怕。”

    他说不怕就不怕?随着他名气越重,连下二元,第一元下得诸多举子心服口服,第二元还是考官打压的情况下,都没有打压下去,在民间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小胖子与郑朗见过许多面,可心中的那份拘谨反而更重。

    “喏。”

    郑朗又挠头,慢慢来,以后呆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会好些,若真抱定这种态度,跟了自己,未必对他有益,又说道:“一旦我再中……”

    “省元一定会再中的。”

    这个不用抬杠,其他人能落第,省元若落了第,岂不是笑话?就是榜单上前十名,皆不会落第。郑朗道:“且不管,如果我到远方任职,你会不会跟我一道前往?”

    “晚生就怕自己笨,沾污了省元。”

    “笨鸟先飞,史上有不泛大器晚成的人,他们资质皆不大好,可用了功夫,最后全部成为一代英杰。况且你资质也不是很差。”

    “如果省元不嫌晚生笨,晚生自愿意跟省元去。”

    “那就好。”郑朗点了一下头,无论那一个小三子,下两届科考要将他们放出去,以后单飞了。但此子想后两届高中大约不能,有可能会带在身边很长时间,不到二十几岁,休想参加科考。不是科考,还有做人的道理,简单的为官之道,都要慢慢培养教导。

    “去吧。”

    “喏。”

    看着他胖乎乎的身影离开,江杏儿笑眯眯地说:“好乖乖的蚕宝宝。”

    郑朗忍不住笑了起来,虽比喻不大好,却很恰当,有时候看到孙家小郎安静听话的胖模样,是很象一条胖乎乎躺在桑叶上的小肥白蚕。江杏儿打趣了一句,与四儿将郑朗行李整好。

    有时候郑朗很满足,人生如此,夫复何求?要吃的,凭自己的家世,什么吃不起,要穿的,家里那个庞大的作坊与店铺,什么衣服不能穿,要钱,也够用了,虽不能与宋朝顶级豪富相比,也能过一个大康生活吧。要名声,有了名声。要地位,马上也有了地位。自己除了学问,还用追求什么?看一看,连收拾一个行李,都不要自己动手。

    坐下来看书,然不久,严掌柜又走了进来,说道:“雎阳进士张安道求见。”

    然后一脸歉意的看着郑朗,普通的举子还能挡一挡,这个张方平刚高中第四名,前途不可限量,自己不敢阻拦。郑朗摆了一下手道:“严掌柜,你不用这副表情,让他进来。”

    一会儿严掌柜将张方平带了进来,等严掌柜离去,张方平说道:“此次我还要感谢省元。”

    “安道兄台何出此言?”

    张方平苦笑了一下,道:“此番几位主考官阴差阳错,择了九份卷子,其中有一份卷子是在前十的,我回去后想了想,可不正是我的那份卷子。”

    郑朗闻言不由大笑起来,道:“那也不用感谢我,不过安道兄台的豪气我很钦佩,以君的名次,殿试一定会高中,以后就要成为朝廷官员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正是。”

    蔡齐说郑朗有上古士大夫的风范,说得有些玄,可这个张方平却很有上古的一些侠客风范,为人豪爽磊落,也让郑朗很钦佩的。而且两人骨子里皆有些孤傲,所以越说越投机。

    另一边也有人在说话,王德用下了值回到家中,小孙女迎了出来,亲热的喊道:“翁翁。”

    “芹儿,乖。”看到晚辈,王德用那张大黑脸绽放笑容。

    “翁翁,孩儿有一件事想求翁翁。”

    “说吧。”

    “孩儿今天在街上看到了郑州的新省元与两位舅兄一道……”王德用的孙女拽着王德用的衣角边说边撒着娇。

    “他们是陛下召入中书省问了一件事……你问这个干嘛?”王德用忽然警惕起来。

    “孩儿听民间有谚说榜下捉婿……”

    “芹儿,别,郑家子可不大好捉的,”王德用大黑脸上青筋立即跳了起来,小孙女异想天开,榜下捉婿是有的,上到大臣,下到富翁,虽未强行捉,可那种种手段使了出来,与捉没有任何区别。然而郑家子能捉么?自己是宰相也不行!()

第二百零三章 捉女婿(下)

    第二百零三章 捉女婿(下)

    一匹好的战马是不能随便用来拉东西或者耕地的。

    偶尔拉一回可以,如果长期的负重,会使马匹变得笨拙,就象郑朗一样,性格温吞,缺少速度与爆发力。缺少速度与爆发力,上了战场还能发挥多少作用?宋朝想要得到好的战马,无他途,要么在关中强行将百姓迁出,将耕地变成牧场,用来饲养战马,要么夺回河湟与河套,象唐朝一样,利用河湟与河套的草原来饲养战马。

    往南去都不行,到了南方,战马长久下去,会变成很矮小,比如川马、滇马,用在南方作战还可,吃苦耐劳,不怕热,能在山路上奔跑,然而宋朝最大的敌人来自南方么?

    因此王安石的保马法,也是奇怪来哉,让农民养那种马做什么的?是凑数量,或者用来耕地的?若那样兴师动众可以,若准备用来上战场,别,早点停下来。但当时居然没有任何人指出来。

    小青就是这样,马是好马,可长时间拉车子,马的烈性磨了下去,速度同样快不起来。不过从京城到郑州只有一百来里路,再慢些,两个时辰也足矣。然而宋伯会什么骑术?

    大道很大,可行人很多,一路冒着汗,骑到郑家庄,快傍晚了。宋伯还抚胸叹道:“还是骑马好啊,速度真快。”……

    来到门口,翻身下马,大声喊道:“几位娘娘,中啦。”

    听到中啦,几个娘娘一起小跑着跑了出来,看着宋伯问:“什么中啦?”

    “省试中啦。”

    几个娘娘全部站立不稳,大娘眼睛渐渐从宋伯身上转移到远方,远方是广大的农田,小麦蓊葱滴翠,菜花黄如云霞,大娘的心飘了起来,似是飘到了云朵里,泪花儿哗哗地流了下来。

    “大娘,是喜事。”宋伯道。

    “是……喜事,”大娘用衣角拭着泪,是喜悦的泪水,又对宋伯说:“进来说话。”

    几个娘娘清醒过来,一道进了屋,宋伯说道:“小郎不但中了,还中了省元。”

    还好,急得,一次没有说清楚,分成了两次说,否则几个妇人没有一个能受得了。但几个娘娘还是七嘴八舌地问:“宋伯,是省元?”

    “省试第一?”

    ”有没有弄错?“

    “是啊,大喜事。”宋伯点头答道。

    是大喜事,儿子能中,心里有一些准备的,中的机率很高,至于省元,可没有一个人敢想。郑州民间说会连中三元,但问问传言者本人,你真相信连中三元?多半会支吾不答。

    大娘又说道:“宋伯,明天买几只羊来。”

    崔娴站在身边忽然说道:“大娘,不用,殿试要不了多久就会举行,虽说省元一定会中,但提前办了喜宴,传出去不大好。”

    “娴儿说得对。”

    可这个消息给郑家带来了浓浓的喜气,一家人欢喜的坐着,几乎不知道说什么话。天就黑了下来,春风轻叩帘笼,崔娴对环儿说:“我们也要收拾行李了。”

    “为何?”

    “还能呆下去吗?”

    环儿醒悟过来,是不能呆下去。再呆,马上就到了殿试,中了榜,郑家小郎要回来的,也意味着要主办亲事。难道就在郑家庄迎取自家小娘子?那成了什么?

    原来崔娴准备从京城回来后就返回蔡州的,然而想到一旦去了小丈夫去了地方上任,需要政绩的,自己学了纺织的一些工艺,若做得好,对小丈夫也是一种帮助,于是又呆了下来。

    省试高中,自己不得不回去了。然而这个小丈夫居然中了一个省元?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些本事,崔娴托着香腮,看着天际处弯弯的月亮想到。

    ……

    郑朗被冯元请进了冯府。

    很恭敬的冲冯元与冯氏施了一个大礼,不仅此人在学问与品行上让他很尊敬,二小也麻烦人家。

    “勿要客气,坐吧。”

    郑朗坐了下来,冯元又说道:“先恭贺一下省元。”

    冯元都免不了这个俗,省元有那么好考的吗?而且此子才学、品德、政治上的眼光、志向……关健是皇帝与诸位宰相对他的赏识,再若有一个连中三元,连老冯多少吃了一些味。

    两个小婢抢着到客厅沏茶,然后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郑朗看。

    冯元又道:“省元,我让王三郎与司马三郎将你请来,是有一事相询。”

    “敬请赐教。”

    冯元满意的点了一下头,看一看,这种平和谦虚的样子,怎能让人不喜爱?岂止是小皇帝,换自己,对此子也重视啊。徐徐说道:“你所说的中庸某听欧阳永叔提过,但某认为是不是很牵强了一些。夫子并没有什么章句诠释支持你那种观点……”

    最简单的例子,郑朗重新诠释仁义,从周礼到周书,再到孔子诸书、孟荀,里面皆有许多章句对郑朗的仁义进行支持,所以当时郑朗说出后,诸人辨解不得。孔子的学问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是从周代礼官诸儒生身上学来的知识,再对这种学问进行反思发扬光大,也就是郑朗从夫子的前辈到夫子自己再到夫子的得意学生与传人的言论中,都找到了论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但郑朗所说的中庸走得有些远。

    好意是有了,可论据不充足,因此冯元有些一问。

    “冯侍郎,《易》是不是六经之一?”

    “是。”

    “为什么易里有六十四卦的翻转,每一卦又有数爻的翻转?”

    “阴阳非乃固定不动,阳阴一变,卦象爻数必然翻转。”

    “晚生可否再深释一下,因为天是在动,有昼夜四季,流星日月之食,天一动地也动,因此春播夏长秋冬藏。地动人亦动也,所以有仁义。”

    “此言有理。”冯元道,这样就能诠注易经说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的说法了。

    “故易先以乾坤劈开天地,是为极数。故唐朝非皇家不卜此卦,我朝对此两卦亦多有忌讳也。阴阳一分,相分相交,天地生成,而万物初生,震动不止,于是有水,水流其上,故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善哉善哉,天地始也。”

    “大善啊,省元之言。”

    不去钻研,看易经很奇怪,多半认为是卜卦用的,又是后人之曲解也。郑朗说的这一句很有意味,乾坤为易之首,那是定为阴阳的,只有阴阳分了,万物才能产生。万物初生,会不会震动,但什么生物不需要水呢?于是阴阳相分相交,水也有了,流于上,万物生震于里,屯卦便出来了。联在一起说,先是阴阳之极,后是阴阳柔刚交会,因此第三卦便是屯卦!屯,养也,始也!

    所以彖辞里说,象征初生,阴阳二气开始相交始创万物,颇费艰难,但万物造就,大吉亨就来了。

    能说它说得不对吗?地球产生生命何其的不易!

    所以冯元说郑朗也是大善之言。

    “终是大亨之道,故有险刚横于内核(最下面的是阳爻),万物渐生,惟艰惟难,艰难由外转内,唯有一线生机孤悬于外,因此内于水于柔于险,外于山于一线生机,外山里水,蒙生也,善哉文王也。”

    冯元抚手道:“善哉夫子也。”

    不钻研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钻研才知道是何等的艰难,当初文王将伏羲之卦重新编排,要浪费多少脑细胞?可编排了,没有孔夫子的发扬光大,后人又会不会重视?

    这一解释,就是普通的人,只要稍稍读过易经的读书人,都能明白了,屯卦是内震外坎,但震与坎那些阴阳之爻不是不动的,它还在继续跟着天道的运行处于转换当中,每换一换,一爻就出来了。正好六换,六爻之数变成了蒙卦,六爻就有了。

    “故易经将天地运转之道分成六十四大卦,三百余爻数,揭示天道运转的奥秘,以及地道的变化,人道的相应作为。所以屯卦初爻说磐桓,利居贞,利建候也。天道在等候时机,地道在静处守正,人道则于利于封建诸候,创建功业。而晚生说儒家乃有为而作,非道家静虚应天无为之为。”

    “善哉。”冯元再次额首。

    道家对阴阳大讲特讲,易经也讲阴阳,许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区别,可郑家子一诠释,并且浅显易懂的诠注,却将其中的区别一下子说了出来。冯元大道善,作为儒生,想不想将道释压上一头?想压,就得讲出一个道道。

    “如何作为?顺应天道运转,那是不作为,道家之思想也。否则易里不会有那么多指正,戒律,策略。然一味逆天而为,自取死路也。因此《系辞》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惟,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又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有作为就是逆天的,后来道教试图长生不死,也是逆天而为,但绝非老子本意。逆天可以,不能逆得太过份,所以说想要对错杂的事物辨明是非,陈述本质,仅是中间四爻是不够的,因为前爻是始,是如何从上一卦转换过来的,可以当作经验教训借鉴,最后一爻是末,阐述这一卦如何消亡的。但仅看成卦,算命去吧,每一卦是一个特定的天时,地动,人道的阐述,能不能将它当作算命之道?

    不能单纯的卜卦!比如宋朝这一个大环境符合什么天时地动,对照某一卦某一爻,就可以知道怎么去做了。

    知道所有的卦爻变化与真义,坐在家中都能知道天下事。仅是这一句还不能证明郑朗的理论,于是又有下面两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刚柔爻相互推移,天地人变化就包含在里面,刚柔阴阳是根本,变化会通,是顺应时势。看到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

    但如何去变?阴柔的规律不利于远离强者,旨在求无咎,其用在柔和的守中。小心的用中之道去行事。因此这个中之道,正是郑朗所说的包纳中正调和天地人之阴阳柔刚仁义之道也。

    论据就有了,也将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准确的阐述出来,而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