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区应该将条件更好的永备手术室让给莫斯科来的医学专家,虽然医院也原来就有技术优秀外科医生,但武金斯卡娅的技术和名望在明斯克还是无人能及。但司令员心里有算盘——医院主体一旦到了空袭时一定是显眼目标,自己要是德国的轰炸机飞行员,一定会选择永备式建筑投炸弹,而不是将几座不显眼的小仓库作为选。
武金斯卡娅这些年来受到的特殊待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加上西方面军空军司令还是丈夫的老部下,不需要大尉同志解释就能明白为什么让自己去“仓库”工作。
还在装车这会,就有运送重伤员的飞机抵达机场,当作医疗车的卡车立刻将伤员送往医院。武金斯卡娅等人没有自告奋勇的去帮忙——他们都明白这会最重要的是将手术室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救助更多的伤员,而不是将时间浪费。
机场已经有了完整的救助体系,这是战争,不是某一件突事件。
在士兵们的帮助下,医疗小组在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三间手术室的准备,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病房就在隔壁的仓库。
武金斯卡娅一身白大褂,消毒之后带着手套走进属于她的手术室,已经有重伤员躺在手术台上——就在等待区,飞机从前线送来了重伤员中还有8需要他们处理。
那是一名年轻的中尉军官,肚子上包着厚厚的绷带,护士正在给他输血——这是从布列斯特要塞区送来的,炮弹弹片伤。要塞医院已经做了第一次手术,但那里的医生现还有弹片卡在脊柱附近,他们无法做这样的手术,只得送往明斯克。
能送到明斯克是幸运的,很多战士都等不到这一刻,很多在前线都还没上手术台就牺牲了,而送到明斯克的伤员大部分都是像手术台上这位中尉一样的情形。武金斯卡娅作为医院现在最好的外科医生,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当然由她来进行。
护士告诉武金斯卡娅伤员的情况:已经做了x光检查,片子两分钟后就到。而以后的手术大部分将要主刀医生自己去看,不再有片子,靠记忆确定手术方案。底片不够,时间也不允许。
“开始吧。”手术台前的武金斯卡娅就像一名统帅,护士打开伤员腹腔,武金斯卡娅花了三分钟就确定了弹片位置,5钟后一枚细小如指甲盖的弹片就被取出来丢在搪瓷盘里,再次确定内藏的情况。
“缝合吧。”说完就将后续工作交给资深护士,走向安置x光机的隔间——工人们还在外面安装防护板材。
刚才在飞机上武金斯卡娅就告诉组里的人——战争中的外科手术最重要的是一定质量下的度,而不是保证最高成功率的“艺术”,这和平时的高难度手术有很大区别。
武金斯卡娅的部下必须要有部分伤员死于手术台、因为自己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而导致手术失败或留下后遗症的心理准备——当然要有医生的道德,空的时候要尽最大努力,但如果等待手术的重伤员太多,外科医生只能去保持最终的一个底线:救活更多的人,而不是为救活一个人而花个七八小时做一台教科书式的完美手术。死忙率是能够接受的,不管医生愿不愿意!
第三百四十四章 神圣的战争
在医疗队抵达明斯克机场后五分钟,林俊就接到了克过来的消息:科别茨可不敢掉以轻心,要让大队长安心。
安全抵达就好,下面的就让妻子尽一名军医的职责了,林俊不可能永远看着妻子、做个级保姆。
装备部的工作一切井然有序,林俊只是做了简单的查看后离开装备部,赶到宣传鼓动部做开战后的第一次视察:宣传鼓动部和装备部一样都直接向他负责,虽然都有自己的部门领导负责具体事物,但已经“失权”的林俊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部门还是需要去视察、或在办公室听取汇报的。
以林俊的性格,他当然是喜欢亲眼去看,而不是枯燥的听取汇报,那不是他的作风。
上午8,林俊走进了宣传鼓动部,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张足以能够影响战争的纸片——走进审核室,示意全体起立的工作人员不要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工作,然后随意的看了看几张办公桌上正在等待审核的稿件。
苏联的文学、艺术、电影、出版工作都要经过审查,而这间大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审核一些文学创作作品、让文学为卫国战争服务。
拿起一篇文稿,林俊随意看了看又放下:这是号召莫斯科人行动起来的,过会就要送到几家报社。历来就是看个三五篇就走,但一会之后林俊被手中地一份文稿吸引住了。
古谢夫感觉到了林俊的异样:长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手中的文稿。
“立刻将这份文稿再打3。明天在《真理报》、《红星报》和《消息报》二版刊出,版面要显著。还有,立刻通知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同志到这来。”
“是,长!”
古谢夫接过文稿立刻安排宣传鼓动部的人去办,他的余光看到那似乎是一诗,而这会边上人听到元帅同志似乎在轻轻的唱一歌,是从来没听到过的调子,歌词一下子听不明白,长出的声音很轻。
副统帅喜欢唱什么不是随员们需要关心地,要做的就是不撤不扣的完成元帅同志的所有命令。
暂时借了部长的办公室。这会部长同志正在《真理报》报社,林俊告诉办公人员不要去通知说自己来了:他过会就走,不要打扰正常的工作次序。
年近六十的工农红军红旗歌舞团团长半小时后就向林俊报道,而林俊乘着等候的功夫在部长同志的沙上靠了一会。
“普论雅科夫元帅,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前来报道。”
“请坐,亚历山德罗夫同志,有件事需要你安排一下。”团长同志和林俊一样双眼布满血丝,一定也是一晚没睡。
说着交给他一份打好的文稿,“这是列别杰夫…库圣的战争》,明天一早就见报。我要你最快度就将其谱曲,安排合唱团的同志去车站演唱,并将曲谱往红军和红海军所有地文工团体。关于送的事。你找宣传鼓动部就行,是我的命令。你什么时候能谱曲完毕?合唱团什么时候能够练习完毕?”
林俊的命令和两个连着的问题让亚历山德罗夫感觉到了副统帅对这诗的重视,但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看了起来,嘴里轻轻念叨——作为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之一,他一看之下就理解了这诗身后包含地巨大能量!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轻轻的调子从团长同志的嘴里出来,突然,已经沉浸在临时创作中的作曲家觉副统帅就在边上唱,节奏和音调就是自己一时难以确定的部分——完全符合词的内容。
林俊短短的示意,让亚历山德罗夫立刻把握住了它的精髓(这本来就是亚力山德罗夫地构思。):“元帅同志,我能在两个小时内谱曲完毕,到时候是否先送到您这来?”
莫斯科音乐界有传言:副统帅不仅是一名军事家。还是不折不够的音乐家!那《莫斯科郊外地晚上》在莫斯科可是每个年轻人都会地!
不用,最快度让士兵们听到它震撼心灵的旋律。要!”
“是。我立刻回去准备。”
林俊点点头,同亚力山德罗夫一同走出办公室:没想到今天自己遇到了这件事。它可是能给将士们强大地精神动力,能让人热血沸腾!
苏联歌曲浸透着这片苍凉大地的特有韵味,具有宽广、坚定、悲壮的民族形象和性格特点,呈现出俄罗斯骄傲、坚强、英雄性的民族精神气质,二战后更是透露着伟大卫国战争所给予的特点。在它歌曲编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神圣的战争》(也许它的地位就仅次于《牢不可破的同盟》)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支歌曲,是战争初始“由民间布的、用音符写成的第一篇檄文和第一个战争动员令”!她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后来还获“斯大林文艺奖”殊荣。
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入侵苏联,战火使城市变成废墟、人民家毁人亡。苏联人民被激怒了!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契用爱国主义的**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起来,伟大的国家”它代表了战争初期,广大苏联人民对战争的愤怒和憎恨。“历史上“的6月24、战争爆的第三天,这诗就在《消息报》和《红星报》上表了。6月25,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就为该诗谱上了曲。6月27日(战争的第六天),红旗歌舞团就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演了这支歌,为开赴前线的战士们壮行。《神圣的战争》虽然是3/4节拍,演唱起来却达到了进行曲般的2/4奏的效果,是它的独到之处,能够强烈震撼人的心灵。
林俊没想到今天在宣传鼓动部看到了这诗,当然要让它最快度的让所有苏联人民知道,激励胜利的斗志!
亚历山德罗夫赶回红旗歌舞团,立刻就在创作室的黑板上谱曲,他原来就已经有了一丝灵感,加上副统帅的提示,短短半小时就谱曲完毕!合唱团的同志们都被集合起来,用手抄下这《神圣的战争》,立即进行分组排练,准备去莫斯科各处演出。
中午12点,莫斯科“白俄罗斯”火车站站台,一群群的待军列,他们即将开赴前线。
一群身穿文工团制服的同志来到站台,有军官认出那是红军红旗歌舞团合唱团。
士兵们没有被这个小插曲打扰,坐在弹药箱子上默默地抽着烟——他们现在不会被身边的事影响,因为他们就要上前线,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白俄罗斯”火车站!
2o多名合唱团的同志找了个相对空的地方,排成两队,~夫亲自指挥。点头示意,当起手式落下,震撼人心的歌声响起:“起来,伟大的国家……”
就在合唱团唱完第一段时,所有坐着的战士都“突”地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头,静静地听团员们唱完全曲,整个站台除了远处火车传来的汽笛声和合唱团员的歌声再没有其它一丝声响!
人群渐渐向这里聚集,当曲终时,一名上校军官走上前,向合唱团的同志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同志们,能不能在为我们唱一遍?”
亚历山德罗夫回礼后点点头,《神圣的战争》再次在站台响起,一遍又一遍!
到场的合唱团的所有人都明白,这歌声大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她将会激励战士们消灭万恶的法西斯匪帮,进行一场神圣的战争!在它的激励下,士兵们将一往无前!
亚历山德罗夫离开站台时交代合唱团员,不定时的为战士们演唱,让从火车站前往前线作战的士兵都能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旋律、这用音符写成的战争动员令!
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在离开站台时用敬礼的举动向合唱团员、向莫斯科和祖国表达自己的决心;一批又一批的士兵来到站台,静静地听这震撼人心的《神圣的战争》!
第三百四十五章 武金斯卡娅的病号
个小时内,武金斯卡娅一直就没有休息,创纪录的做手术,整个医疗小组总共成功抢救了19名伤员。很可惜,还有两名伤员死在了手术台上,这让医生和护士们心里隐藏着一丝的遗憾和内疚——如果是在平时,那两名战士很有可能能挺过来的!
做完最后一台手术,等候区已经没有等待的伤员,武金斯卡娅终于能够缓口气。费科奇诺娜帮她脱下沾了血迹的手术大褂——刚才根本来换的时间都没有,这才平时是不可能、也不允许的。
洗了洗手,看到诺娃(费科奇诺娜的昵称)拿了杯水给自己,微微一笑,接过喝了两口就放在办公桌上。“去看看伤员的情况。”
隔壁仓库已经是一个消毒后的大病房,放着四排病床,医院派来的几名护士正在看守伤员的情况,武金斯卡娅拿着夹有病例的文件夹和费科奇诺娜一个接一个的检查过去,不时的提醒那些年轻护士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已经有几名伤员醒了过来,正被剧烈的疼痛折磨着出呻吟,军医的到来让他们的心变得平静下来。
“伊万同志,你能够康复的,要听话,配合护士同志的工作。”
这是一名失去了双腿的年轻士兵,才19岁,送来时双腿烂肉,为了保住他的命,武金斯卡娅不得不锯掉了战士地两条腿。当他醒来后现自己的腿没了。一时间难以接受,情绪有些激动。
年轻的伊万不想和别人说话,但当他看到武金斯卡娅走到自己身边时,努力的让自己不去想那剧烈的疼痛,反而用自己还能动的右手在床上向军医敬了个军礼,“您好,武金斯卡娅同志。谢谢您和其它的医生护士。夏”
摸了摸年轻战士的脸,这让伊万平静:就像母亲在抚慰自己一样。他认识眼前美丽的军医,副统帅和妻子的照片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各种报刊和画报上,因为他们是苏维埃的模范夫妻(斯大林做的宣传。虽然没指望“儿媳妇”能成为“祖国母亲”。)。
战士们的要求很低,只要为祖国服务,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现在是副统帅的妻子在安慰、治疗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最可爱的战士,为了祖国可以付出自己一切的战士!
武金斯卡娅不想说:苏维埃不会让残疾的士兵无所依靠一类地话,那是丈夫的责任,也是安德烈的权力——丈夫一直以来就在努力提高伤残军人和烈士家属地待遇,要让这些为祖国付出的人不受委屈,战士们也应该明白,只不过不适合现在说。
已经醒来的战士都在向副统帅夫人致敬。这让和身边人武金斯卡娅再次感觉到了他丈夫在军队中的威望——普论雅科夫元帅就是士兵们心中的战神!
接武金斯卡娅他们到医院的中尉快步走进病房,看得出来他很着急,有什么重要情况。武金斯卡娅示意到外面去说。不要打扰伤员。
“上校同志,又有运送伤员的飞机已经降落,七名重伤员,一会就到。其它6个将由医院原来:。组能集体进行一台全身复合伤的大手术,是一名将军同志,伤势非常严重。已经快不行了。”
院长没来,不是因为他认为只派个派驻在医院负责协调的中尉就能够对莫斯科的专家足够尊重,而是院长同志也是名外科医生,这会正在进行上一批送来的伤员中的最后一台手术。
“我们立刻准备。诺娃,通知格里高利和卡洛斯医生,准备进行全身复合伤联合手术,就在一号手术室。”
快步回到准备室,看到年近五十的格里高利医生也走了进来:“什么情况?”
格里高利医生和卡洛斯都是林俊的老朋友:格里高利在西班牙那会就是苏联援助西班牙第一战斗机大队地军医。卡洛斯当时是马德里机场卫生所的医生,在共和失败后像很多西班牙人一样到了苏联。林俊没有忘了两名老朋友。就将两人都调到了妻子地医院——优秀地外科医生在哪都受欢迎。
“老话”不是说这个世界上两种人到任何地方都能活的滋润:有一艘潜艇或一身外科医生地技术。
“炮弹破片伤复合伤,还应该带有。头部、躯干和四肢都有。飞机上低压3o现在情糟。5分钟后就到。我负责头部,你和卡洛斯医生各选一样斯也进来消毒,听到两人的对话主动的说:“我来负责四肢,格里高利医生胸外科手术经验比我丰富,如果情况容许,我做格里高利的助手。”
西南方面军机械化第22军军长孔德鲁谢夫少将在同德军部队作战中,指挥部挨了大口径炮弹,当卫兵们将军长从废墟里挖出来时,他整个人就像个破麻袋!
野战卫生所的军医无法进行如此复杂的手术(军属医院这会还在2o公里之外!一线卫生所对付一般的战伤还行,这样的手术根本没有把握!),在紧急处理之后立刻用飞机送往北边距离最近的布列斯特——但在空中被告之布列斯特也完全没有把握做这样的手术,如果情况容许还是送后方大医院。
距离基辅已经更远,飞行员一狠心直飞明斯克——那会少将同志还算稳定,但在近两个小时的飞行后,情况越来越不妙!
少将的整张脸被沾血的纱布包裹,身上到处都是绷带,血压已经低得不能再低!血袋不停的将血液注入孔德鲁谢夫的身体,现在时间就是一切。
先解决那些要人命的伤口,嵌在骨头里的弹片能熬过了这一关再说!这情况一次手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处理了四肢上的创口后,卡洛斯担任格里高利的助手,从少将的身体里取出一枚接一枚的弹片,整个手术室里只有手术器械交叉、简短的口令和氧气瓶减压表的咕咕声。
武金斯卡娅给少将进行了开颅——他的前脑不仅有明显外伤,还挨了重击,这样的昏迷不醒估计是脑内有淤血,导致颅压过高,必须消除淤血减压。
她的判断是正确的,赌对了。
护士们不停的为医生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一台手术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当卡洛斯给最后一个伤口进行缝合完毕后,三名经验丰富的军医和几个护士就像打了一场战役一样,都快虚脱了!
“好了,下面就要看他自己了。”武金斯卡娅离开手术台,护士们在卡洛斯的示意下进行最后的整理,将将军同志送往病房。
“特级护理,每半个小时向值班医生报告情况。”
匆匆洗了洗手,填写了手术记录后再次到病房观察了伤员的情况,看到格里高利正在给孔德鲁谢夫做检查。
“上校同志,没有新的伤员送来。我想搞个值班表,如果没有手术就分成三班,每班8小时。我的小组值第一班,下面是卡洛斯医生,你值第三班。”
“那就辛苦你和同志们了,再过四个小时就换卡洛斯,你和护士们也需要休息。”武金斯卡娅同意格里高利的建议,也能理解对自己的关照。医生也是人,不是铁打的,合理排班才能更好的工作。”
医院已经为武金斯卡娅他们准备了休息的地方,就在边上。在检查了伤员们的情况后来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小隔间,一头倒在铺着毯子的行军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作为一名军医,武金斯卡娅还没有进行过密度如此之大的高强度手术,也是难为她了。平时在莫斯科也就是一个月做上几台高难度手术,这和战伤手术安排有着天壤之别,倒是“上了年纪”的格里高利和卡洛斯能够适应这样的节奏——他们可都是久经考验的战地军医。
历史再次在这里小小的做了一下改变——孔德鲁谢夫少将是“历史”上第一批战死在卫国战争一线的红军高级军官之一,但目前的情况看,武金斯卡娅和医疗小组的成员们极有可能将少将同志从“重伤不治”的情况下抢救回来,从死神手里夺回将军的生命!
迷迷糊糊,似乎看到自己和丈夫、儿子们一起在茹科夫的花园里玩,又似乎看到丈夫再对自己笑。迷迷糊糊的醒来,现有人再给自己盖毯子,是诺娃。
“我睡了多久?”
“才一会,我看你睡着了,所以。”
“想你的费科奇诺夫了?傻孩子,来,躺我这睡会。”武金斯卡娅一直把诺娃当孩子又当妹妹,两个人就挤在一张床上,睡着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空的主人
从托宾卡小城赶来的工人同志们刚刚结束整整一夜的抢修工作,跑道上的弹坑已经被填平压实,停机坪上的那些就没时间处理了。地勤的同志也是几乎忙了一夜,现在人人都是强打精神。
飞行员们从临时帐篷里钻出来,一脸疲惫的出现在波克雷什金面前——昨天他们接受了真正的考验!机场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炸成了废墟,对于清晨最“可爱”的食堂和大家的宿舍在德国佬的轰炸中成了一堆燃烧的木头,幸好半地下式的弹药库和油库还在,不然波克雷什金和部下就得换机场了。
昨天托宾卡机场战斗机参加了由1o9团统一协调的空中“绞杀战”,一天交战多次,飞机没有被摧毁在停机坪上,但也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人。而且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还是趁着空战间隙攻击了机场,这让托宾卡损失惨重。
“今天会生什么?”
波克雷什金到今天为止已经击落了7架德国飞机,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很多优秀的小伙子都血撒长空,连米洛诺夫中尉这样的老手都被击落,还算幸运迫降成功。医生说他要在医院里呆上几周才能返回部队:肋骨断了两根,已经是很幸运了。
说到幸运,波克雷什金还是很肯定——幸运一直在伴随自己,激烈的空战中自己毫无损,就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还一样的走运。
但不是没有好消息。布列斯特方面顶住了德国佬地进攻,同右翼集团军配合把德国佬赶回了布格河西边,还全歼了一个德国装甲师,连法西斯的军旗都缴获了!
在临时的露天餐厅吃早饭时,飞行员们谈论着无线电里听到的和地方同志传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