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俊与叶夫列莫夫挺说得来,时间不知不觉过了晚8点。车站方面报告,再过一小时雪堵路段就能贯通,而这会也到了晚餐时间。
林俊邀请叶夫列莫夫共进晚餐林俊不搞特殊,早就通知别克里耶夫:同志们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现在物资相对匮乏,战士们这次也算沾了副统帅的光,在莫斯科72号装甲列车补充了大量物资,主要是美国罐头和蔬菜。
主食黑面包,莫斯科面包师的手艺;主菜还是最受同志们欢迎的罐头牛肉炖土豆,外加一个白菜浓汤。
叶夫列莫夫今天好胃口。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吃到这样丰盛的晚餐。平时部队面包和土豆供应相对充足,但荤的一般就是大桶的动物油,战士直接抹在面包上吃。这次部队将要参加战斗,后勤提供了一些美**用食品。但都是为战斗期间准备的,就是已经分到下边的那些,在获得指挥员命令前也不能动用。
集团军司令员也从来不搞特殊,从第33集团军组建开始士兵们吃什么军官就吃什么,这也是增强部队凝聚力地手段之一。
林俊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十一月中旬扎斯拉夫尔水库冰面的厚度。“步兵和畜力牵引的轻型火炮通过不成问题,但卡车至少要到十二月中旬。”
明斯克当地的同志很清楚水库地情况,但困难也不小如果林俊是德军指挥官、如果预感到红军将进行大规模反攻,会三天两头往湖面**。
但仔细一思考这个威胁也可以消除:要做到隔三差五有效破坏湖面冰层,需要的炮弹数量不是德军后勤线能够保证的。这会德军正面需要的炮弹都不足,哪有余力去轰空空如也的巨大湖面。
朱可夫会做好火力准备,在步兵师动进攻前用炮火和轰炸扫清冰面西侧德军阵地,轻装突击地两个步兵师遭遇坚固防御阵地的可能性不大。
“在收复捷尔任斯克之后,你的部队有可能成为包围圈里的部队。”
集团军一部加上空降12师是有成“包围圈中的包围圈包围的部队”,堵上德军后撤的两道咽喉。德军势必会疯狂反扑。不知道空降12师会不会说这么一句经典:“我们是伞兵。本就该被包围。”但希望这样的情况最好不要出现,部队能保持斯托尔布奇同捷尔任斯克之间的连贯性。
这次合围明斯克以西之敌将是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预祝33集团军圆满取得斯托尔布奇…捷尔任斯克战役的胜利。”分别时林俊预祝33集团军圆满完成任务。
因为道路刚刚恢复畅通,7号装甲列车并不是第一列离开车站地列车,叶夫列莫夫地两趟军列在林俊前面,也算是为副统帅探路了。
路堵地段是个缓坡,两侧风吹下的雪快就能覆盖铁道。经过这一段时列车车降至每小时不足1o公里,林俊走出车厢,铁路工人和地方的同志在扫清障碍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在一些大油桶边烤火,木柴和废油点燃的火焰熊熊。有些同志正在搭临时的窝棚,看来同志们会继续留在这里。
看到一列重装甲列车驶来,很多同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个缓缓开动的庞然大物上,同部分探出头来的红军战士挥舞手臂致意。通过熊熊的火光。有些同志已经看到中间一节车厢壁上鲜红地巨大车名“普伦雅科夫元帅”号!而在两节车厢的衔接部。正有一名高级军官在向自己这边敬礼!
“副统帅!是普论雅科夫元帅!”
眼尖的同志在风雪中看清了那位高级军官的样林俊走到了车厢外衔接廊,看到冒着严寒保持铁路畅通的同志。不自觉地敬了个庄严地军礼。一时间铁道两边响起一片欢呼,“乌拉”声响成一片!
在看到林俊走出车厢后,兰德斯科奇几个也走了出来,看到并没有哪个冒失鬼跟着列车跑,也就没有请林俊返回车厢:副统帅就是这样,常常提到领导就要到人民中去,只有独裁者才不敢接近人民。现在是战争,照理需要更加注意些,但林俊还是如此。
通过这一路段后,列车开始加,林俊这才返回车厢。兰德斯科奇不得不多说一句:“长,您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外面有可能混进德军地间谍。”
林俊笑笑:“下次注意。”
德国人是派出了一些特工人员和破坏分子到苏联后方,各地上报的抓获德军特工的报告林俊也知道但德国特工去扫雪的可能性不大:混进来就难,更不用说就是有也该混在车站等一些显眼军事目标。
第四百二十二章 布劳希奇的困境
月8日,东普鲁士德国东线大本营狼**,作战室里希特勒刚一脸阴沉的听完戈林关于空袭莫斯科的报告。我&看?书斋
这会作室里的重量级人物还有德国6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总长威廉…凯特尔元帅、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三个6军的将领并不是“一条线”,但这会完全处于统一战线,因为接下来谁都明白戈林这个目中无人的胖子该倒霉了!
果然不出所料,希特勒用他标准化的歇斯底里怒吼足足“轰炸”了戈林1o分钟!作为6军将领,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希特勒的怒火并不能解决实际上的问题,但能当面见证戈林这个目中无人的胖子吃瘪,怎么说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当然,所有人都不能将心里的想法挂在脸上凯特尔微微低头,似乎在研究作战室中间的大型沙盘;约德尔一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怒气冲天的希特勒身上,一会又将眼神瞄向身边墙上的作地图;6军总司令更干脆:两眼呆,天晓得心思飞哪去了!?
这是次作战会议,但戈林不得不向元汇报昨天空袭行动的失败,因为希特勒已经知道秃鹰们可说是一败涂地!
阿尔弗雷德…约德年月被破格提升为第三帝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少将军衔)。从那是开始,约德尔成为希特勒在军事作战方面的主要顾问之一,直接参与策划德军的各项侵略扩张计划和行动。在纳粹进攻挪威、丹麦和南斯拉夫地战争中。约德尔起到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是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的主要炮制者之一,并签了该计划。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签了有关屠杀苏军战俘的军令,对德军早已存在的屠杀战俘的暴行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威廉…凯特尔,这会在德军高级将领中就享有“走狗”的绰号,这是因他对希特勒俯贴耳,心领意会而得名。
苏德战争开始后,凯特尔地指挥机构把一些战役中个别将领成功的临时措施当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希特勒只进不退的公式去代替灵活和负责任的指挥。代替利用空间和交替实施进攻和防御的原来6军总参谋部充满活力的那种巧妙行动,而且越来越信奉这一公式。
凯特尔几乎完全否认军队退却是为了恢复行动自由或节约兵力的一种作战手段,他的战略观点简直染上了希特勒的病态特征,他已经渐渐习惯于元永远也不会犯错误地神话,他信奉元的直觉,不顾一切地保持对元的信赖,从心里感到希特勒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帅”,这不是一般地阿谀奉承,他已被希特勒的魔力所降伏正因为如此,他现在是身边那个注意力不集中的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在军队中最主要的“敌人”之一!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他从不敢对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决心提出疑问,尽管入侵苏联将导致可怕地两线战争。当希特勒指示6军进行“无情的种族战争”、要求就地枪决苏军政治干部时,曾有几位军官要求希劳希奇提出抗议,布劳希奇则拒绝去冒激怒元的风险。
其实早在今年春季。布劳希奇与希特勒之间就进攻苏联的问题生过意见分歧:结果是,这位元帅不仅要和红军作战,还要同希特勒的偏执做斗争!可怜的是布劳希奇的口才完全不像他的军事才能那样出色,完全不是希特勒的对手,这决定了他只能听元地。
原来布劳希奇对苏联的计划是以莫斯科作为作战的要目标占领莫斯科。不仅能摧毁苏联的抵抗决心,也占领了苏联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那样苏联就想再打下去,兵力的大范围大规模有效调动就是一句空话。
他和他手下地将领认为:对苏开战主要目地就是消灭苏联的武装力量,而达到这一目地最迅、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向莫斯科挺进!
但希特勒有自己的考虑:在战争一开始时,他先想在北边和南面夺取决定性胜利!就是在边境作战受阻那段时间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德国资源有限,希特勒认为夺取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和克里木、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产区,比军事胜利更重要,至少在当时是更加紧迫的事(油也快没了!)。
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项使命是攻占列宁格勒。因为希特勒认为那是组织的中心;在攻占列宁格勒之后还要占领乌克兰等地区,然后才是莫斯科。
可惜北方集团军群被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波罗的海方面军给挡在了拉脱维亚,“红色战神”用只相当于北方集团军群三分之二兵力的部队就报销了希特勒的第一步计划,连立陶宛都没全部吃掉。
德军没有想到红军的战斗力有如此强大,当在白俄罗斯陷入暂时的僵局后,希特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从两翼抽调部队支援中央集团军群。如果博克在兵临“斯大林防线”时就得到两翼的支持。那朱可夫也没有足够的部队死守明斯克。等到两翼抽调完毕,西方面军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明斯克,甚至是整个白俄罗斯战线都成了不折不扣的绞肉机!
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已基本恢复,现在高加索的油田已是第二部目标,墙上的作战地图就是白俄罗斯前线!
希特勒不仅仅是偏执狂,他也有理智:也不能把戈林给逼急了,在戈林的脸色开始变红时适时停止了“狂轰滥炸”。“我的6军总司令,下一步你有什么建议?”
布劳希奇注意力从西伯利亚拉了回来,但他能有什么好建议?不是没有,说了希特勒也不会同意!
白俄罗斯已陷入僵局,最可行的方式就是主动撤退一段,因为俄罗斯的严冬已经降临,看前线的情形不可能在真正的严寒到来之前拿下明斯克。目前部队后勤供应和士气已经不是两个月前的理想,再同苏联人在明斯克死缠烂打毫无意义,部队的消耗得不偿失:军队主动退却是为了恢复行动自由或节约兵力的一种作战手段,等待来年开春再进攻莫斯科,但希特勒绝不会同意!
布劳希奇这个6军总司令这会不好当!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东线危机
布劳希奇还从来没面对如此的困境,就是一战那会最困难时也没有!目前看着似乎东线只是处在暂时的僵持,但前线部队的士气已是一落千丈,特别是在白俄罗斯方向上的一线德军已快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连续不断的激战导致冯…博克手中没有一支部队是完整的,士兵们失去了拿下明斯克过冬的信心!苏联的冬天已经来领,更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严冬比往年到得都早!
后前线虽然并不是非常长,但前段时间的泥泞季节严重阻碍了后勤的运送,加上对于苏联严冬的准备不足,现在一线部队都面临御寒用品不足的困难!
根据下面的报告,三个集团军群都已出现大量的非战斗伤亡,而其中的冻伤、冻死的士兵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病失去作战能力的士兵也大多与天气原因有关!
目前乌克兰的气温还不是很低,但冻死人并不需要零下几十度野外一场气温十几度的冷雨就能让士兵倒下一大片!
根据博克的汇报,现在他有三分之一的部队不得不在野外宿营,那些军用帐篷根本不能抵御严寒,泥泞加上低温已经横扫部队的士气,士兵中的不满情绪也在滋长!
苏联真正意义上的严寒还没到来,如果再像现在这样同俄国人耗下去,严寒就能让自己损失十万计的士兵,更不用说俄国人正在向西部疯狂增兵!
主动后撤一段距离,对部队重新进行整合,等待来年开春再动大规模进攻,这是布劳希奇能够想出的最佳方案。而且目前装备部门正在努力研制生产新式装备俄国人的新式装备占有的优势非常明显,6军总司令参观过缴获的苏联武器的使用示范:单单他们的突击步枪和新式坦克就给自己造成了暂时很难克服的困难!
这点希特勒不是不知道,他也看过俄国步枪地使用演示:装备部门只给出了一点建议如果想最快度在单兵火力上同俄国人抗衡,全面仿制俄国的突击步枪是最佳方案!
希特勒破天荒的同意了装备部门的意见,这会几家生产轻武器地主要工厂已经启动新的生产线。幸好俄国步枪仿制的技术门槛非常低难不了多少,生产成本和工时比mp38冲锋枪还低得多!但原有的生产线还在运转,因为俄国人不可能等自己这边全部换装完毕才继续开战。
对于俄国坦克。德国不可能像步枪那样进行为适应自己的生产习惯、特点地小规模设计改动后就仿制,无论是出于技术原因还是自尊心希特勒和工程师们都要求制造出比T34性能更好的新式坦克,以应对数量多得像草原老鼠一样的T34集群!
除了坦克和突击步枪,俄国人在装备方面给布劳希奇最大震撼的还有一样,那就是全新概念的步兵反坦克武器…7火箭筒:秋天时。在乌克兰西南部山区,自己的一个加强有2o多辆坦克步兵营遭到一次伏击,2o多辆坦克竟然在2o分钟之内全部被苏联步兵击毁,而罪魁祸就是那种火箭筒!
试验表明,目前的德国坦克根本无法抵御任何角度射来的火箭弹,这也让装备部门感到了危机,虽然火箭筒只在近距离上对坦克起作用前线德军单单因为火箭筒的威胁就不得不改变城市攻坚战的方式,坦克根本不敢轻易进入市区!但装备部门地那些工程师度也不慢:现在德军也已经装备了俄国火箭筒地仿制品,虽然威力还不能完全达到俄国人的水平,但结构更简单、生产更方便。
那种命名为“铁拳”的火箭筒已经能够击穿苏联T34的前装甲。虽然现在数量还不多。但很快就会大规模装备:俄国人的还是太复杂,而“铁拳”更简单,还是一次性的。
战前俄国人就有完善自己生产体系的时间,这会俄**工厂对于火箭筒的生产完全是流水线式的,但德国没有这个时间,工艺简单最重要。战争对弹药地消耗数量惊人,有时候降低些武器的质量、保证数量更多也是正确的选择从这段时间缴获的火箭弹看,俄国人也在有计划的降低生产工艺指标:更简单、粗糙,但生产度更快!那是俄国人地一贯作风。只要管用就行!
重振士气、部队补充整合、军队逐步换装,这都需要时间与空间!严寒地冬季是最佳时间,俄国人更了解严寒的威力,这个冬天就是有战斗生,也不会是大规模地战役前提是真正的严寒到来之后!这点布劳希奇非常清楚。
今年继续在白俄罗斯死缠烂打、不计伤亡的强攻打绝对是弊大于利。而部队已经需要休整。万一这会俄国人来次大规模的反突击,虽然不可能将自己赶到布格河西边。但前线部队的损失绝不会小!
在参加会议之前,布劳希奇就决定了自己的观点:不论希特勒接不接受,他的意见是主动后撤一段。
戈林的空军已不是横扫西欧那会,在同俄国空军的较量中并没占据多少优势,而昨天的损失惊人,几个航空队实力被大大削弱,有可能苏联空军会占据部分地区的空中优势。德国6军这会已精疲力竭,制空权又岌岌可危,必须进行休整!
“我的元,我的意见是在白俄罗斯防线上主动后撤一段,获得重新整编恢复的时间和空间。”
布劳希奇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换来的是希特勒的呵斥:“绝不!绝不!……”
第三帝国怎么能够在苏维埃俄国面前主动退却?!希特勒绝不不同意,就算布劳希奇将自己的全盘考虑说出来也没用!
凯特尔也不同意布劳希奇的意见:俄国人在白俄罗斯也是竭尽全力,也许只要再一次进攻,俄国人就崩溃了!这会是否占领明斯克,这对于德国来说非常重要,这点6军总司令也明白,希特勒也是有道理的。
面对希特勒加上国防军统帅部参谋总长的统一意见,布劳希奇很快再次败下阵来再次要求冯…博克继续进攻明斯克!
占领明斯克后“过冬”,希特勒也不完全是疯子,今年就占领莫斯科那是痴人说梦,他这会明白。
第四百二十四章 包厢
苏德双方过百万的军队在白俄罗斯不要命似的鏖战了几个月,主要目的就在于对明斯克的争夺上明斯克是不仅是白俄罗斯战线上的最大支撑点,还是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为一个明斯克,德军已经付出了过2o万精锐部队的代价,希特勒无论如何不能无功而返!只要占领明斯克,俄国人目前的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战略防线就将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如果不想陷入全线崩溃,在严冬中至少主动后撤2oo公里!
这是何等的诱惑!
如果不拿下明斯克,前期的努力都将白费,希特勒不允许这样的情况生他知道前线陷入僵局,但还是哪句话:也许再加一根稻草,骆驼就垮了!
这会在火车上的林俊可不希望冯…博克全线后撤,不然中央的全盘计划就完全泡汤!
德军这会并未伤筋动骨,前线的僵局对于第三帝国来说只是皮外伤,只要熬过了41年的冬天,德军的战斗力势必上升一大截!只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德国的实力才会一定程度上的伤筋动骨,而现在的时机已经成熟!
北至奥什米亚内高地,南至博布鲁伊斯克,红军的两条铁臂正在蓄力,如同蝎子的两只大鳌,而中间的明斯克就是诱人的诱饵只要德军继续争夺明斯克,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就跑不了!
列车驶抵斯摩棱斯克车站暂时停靠,时钟已过午夜书斋1
斯摩棱斯克是大站,但虽然忙碌,倒没有叶利尼亚那样的次序混乱,专为副统帅专列加水准备的站台上布置着岗哨,没有其他地军人。
林俊已经有些疲劳,在列车停稳后就进了自己的包厢:随员们按照他的吩咐,不值班的几个早就跑到列车成员舱睡觉去了。
契卡的特工个个松弛有度,更不用说都已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想更好的工作,那就要抓紧任何一丝休息的时间。林俊处事相对随意,就是他在公务车厢。没事的其他人也可以在车厢的高靠背座椅上打会盹。
如果是别地元帅,估计没有一个随员会这样随意,但这是林俊的习惯。同志们也是肉长的:自己坐着他们站着、自己躺着他们坐着?这可不行,就是铁人也会倒下!
前世林俊可坐过几回长途火车,知道躺着和坐着有什么不同,就向别克里耶夫借了十几个铺位。装甲列车不是潜艇,腾几个铺位出来还是有的,大不了有几位值班的同志要睡两天“热铺“罢了。
包厢和外面是用考究的双层木板隔开,这样能减少外面会议室对包厢的干扰火车开动时有节奏的铁轨撞击声像是催眠曲,而外边的谈话声对睡眠的刺激要远远大于铁轨撞击声。
单层地木质床铺。床边有一个小型写字台,右边一道小门连着独立的盥洗室。很温暖的一个高级包厢,如果说有什么是让林俊有点不舒服的,那只能是包厢内部地装饰了已经算是很简单。但保持了苏联高级列车包厢的一贯装修风格,宫廷气息有点重。
床头灯是宫廷式的流金灯座,四周的墙板也像沙俄宫廷卧室的那种风格,有些刺眼。写字台上地那盏台灯更夸张,是接近于墨绿色的大理石基座。上边的灯架也流金这样林俊想到了自己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里的那盏大台灯。
写字台上铺着一层天鹅绒台布,下面是大理石台面;窗沿包着黄铜边,擦得岑亮,还是天鹅绒的窗帘外面还有一层遮光窗帘,白天能完全扯断光线。
边上有一个固定在舱壁上的木质衣柜,林俊的大衣就挂在里面。拖了外套,打开衣柜拿出衣架挂好,顺手关上了柜子门。
军刀和枪套就挂在舱壁的挂钩上,但想了想又拿下来。放在写字台边的椅子上:过会车一开免得撞得噼里啪啦响。
林俊在家里才有换睡衣地习惯,那也是武金斯卡娅让他“被迫”养成的习惯,但一出门就没那个讲究了(军医就是习惯多,讲卫生。),所以随员并没有给他准备睡衣。苏联军官除了“露外”的军装要统一式样,里面穿的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林俊也不例外。
因为是在列车上。林俊外套里是一件单层立领的草绿色棉衬衫(林俊穿地元帅制服领子并不是后来常见地西装领式样,也不是最正式、严肃的单层绣花立领。而是比较严肃地双层翻领立领,接近列宁装那种。要是一下子搞不怎么明白的书友可以网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