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链!

    装上卡车拉走,各处都匀一些,用德国佬的武器踢他们的**!特尔特尼原本还担心弹药的供应问题,但一个小时后就现:除了没有重炮,德国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装备个新的步兵团没问题!

    火车站那边是要什么有什么,临时担任后勤运输队职责的同志(一帮子会开车的同志带着更多的“搬运工”。)甚至给一线正在构筑阵地的同志拉来了几卡车的德国地雷!

    老兵们上,因为任务是坚守三天,没有要主动出击的责任,自认会埋德国地雷的同志全体出动,在阵地前沿密密麻麻的布雷竟然没有一个人让这些德国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雷把自己炸上天,这简直就是奇迹!多亏了十几个老兵他们知道这些德国地雷怎么使用、引信如何安装,示范一次后其他老兵就知道了。现在地面都积雪,同志们就是把地雷往雪地里一方,上边再盖上一层积雪了事!

    红路上积雪被压实了,就没有规则、明目张胆的放上你的坦克有种就正大光明的开过来!犹犹豫豫嘛,这边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等着呢!

    3oo多挺mg34机枪被送到一线,6oo多名指战员被选出来使用这些火力强劲的德国机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整个城市四周充斥着mg34独特的射击声,那是同志们在试射手中的新武器:弹药正一车一车的拉过来,基本上都是25o一箱的弹箱,每个射手很快就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还有动静更大的运输队还给同志们送来了一批德国型8o毫米迫击炮和炮弹,部分学过使用迫击炮的老兵担当起了武器试验人员的角色:大炮不是枪械一学、一琢磨就会,不同型号的操作方式会有不同,没培训过很难精确炮击,打出去的炮弹基本就是浪费。但在防御、压制作战上还是很有点效果的!

    现在“民兵”部队的优势淋漓尽致的显现了出来,特别是让空降兵的同志们佩服如果单靠空降兵自己,他们不可能完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如此五花八门的德国装备,枪械一类的也许还凑合。“民兵”同志们就不同了,以前呆的部队五花八门,能人不少,特别是些军械士同志,号称给门德国列车炮都能打得响!

第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回合

    布琼尼在自己的方面军指挥部要给斯托尔布奇集群派运输机进行空投补给,支援其防御作战,但斯托尔布奇的一份紧急电文打断了参谋们正在拟定的方案:特尔特尼需要7。62毫米机枪(Rpd轻机枪整装弹箱、部分坦克用7。62毫米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火箭筒弹药和毫米迫击炮炮弹,如果能给点坦克上的1o5毫米和76。2毫米炮弹更好。

    特尔特尼不要其它物资:食品、武器、衣物、油料等统统不要,因为他和他的部队现在是占着德国佬的物资转用站,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

    这样一来需要空投的物资就简单了很多,空投坦克上使用的炮弹现在成了第一要务,而不是预计的突击步枪弹药(原本预计7毫米弹药是最急需的,因为它的消耗量最大!):那些反坦克炮也需要76。2毫米炮弹。

    “德国人果然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和我们对抗。”林俊在接到预备队方面军的重要报告后同朱可夫说。

    缴获德国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这是重要情报,但并不出林俊的预料这是增强德军步兵战斗力最简单的办法,能同红军单兵在火力上处于对等状态的捷径。

    技术门槛对于德**工系统来说低的很,而对于弹药而言,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一模一样地仿制德军的步枪口径体系是7。92毫米。但枪械如果要改变口径,还不如照搬照抄来地方便。因为7毛瑟步枪弹的生产线不经修改原本就生产不了苏联的弹药。

    一种新式弹药地试制需要进行大量地试验,就是弹壳和弹头尺寸出现一点分别都需要长时间的测试,不然弹道性能会出现偏差。德国没有那个漫长的测试时间。但是有时间让生产线去适应新弹药:新弹药和仿制突击步枪的配合问题苏联已经帮他们做好了。

    红军不仅仅是指挥层。连士兵们都知道ak47单兵系列自动武器对步兵作战的巨大变革性影响:德国人跟上了自己的脚步,用地还是最简便的方式,苏德之间的较量将变得更加残酷激烈。新式的、能增加自己战斗力地新式装备会不断出现,战争会更血腥。

    这就是对手逼着你加班加点,苏联的军工体系还需要加把劲,争取在一年之内保证一线部队全部换装新式装备。至少轻武器上是这样。

    斯托尔布奇,下午5点。天色已经渐渐昏暗,德军也开始出现。

    前哨部队,并没有靠近…一线空降兵仗着弹药充足。“借用”的一个炮击炮连只射了一个齐射就把德国佬赶出了视线外。在城市东侧的楼顶上设立的炮击观察哨很清楚的看到了一切那些个配合空降兵的“民兵炮手”们技术不错,3o几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了米地范围之内,几十名德军前哨撤退的才不到一半。

    “看来德国人要入夜后才会动反击。”特尔特尼在三楼和自己地副团长兼中型坦克营营长谢尔盖…斯捷潘诺维奇…马里亚欣说。

    “应该会很快,从明斯克两翼抽调的部队也该到了,不然就是德国指挥官脑子昏。”

    马里亚欣,勇将,31年参加红军。接受过萨拉托夫装甲坦克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育。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思维敏捷头脑清晰。

    “下去吧。开饭。”说完特尔特尼同马里亚欣下了楼梯。特尔特尼的坦克就隐蔽在楼房一侧的仓库里,马里亚欣的那辆在3oo米外。

    坦克们将作为移动的炮台使用,这也需要进行精心的伪装…特尔特尼那辆选的位置就非常不错:这里已经是城市外围,建筑并不像市区中心的那样一幢连一幢,而是互有空隙、通道,适合坦克进行机动转移(这有点像苏联的农村建筑,每户之间很多都留有大面积的空地或花园、菜园。)。仓库向西侧的大门已经给卸了,炮口直指着东边,从外面基本看不出来。坦克倒车就能出仓库转移阵地,后边和两侧的环境足够它隐蔽机动的,加上仓库是木质结构,如果必要可以直接穿墙而过!

    气温正在下降,早就有同志因地制宜的在准备晚餐,也吃上了这么冷的天,单单吃干粮也能挨过去,但绝对没吃热饭来的舒服。德国人的物资不仅仅有武器弹药,也有军服食品,同志们对这些不会客气。

    战壕里、掩体内,甚至是隐蔽在建筑内构筑阵地的战士都很冷,那些德**大衣和毛毯正好可以用来御寒德军大衣是不能穿的,会有误伤的危险,但可以垫在战壕里靠着抵御那透骨的阴寒;毛毯就直接裹在身上了事。

    市民们在撤退时拿走了很多东西,拿不走的是家具摆设…现在是在打仗,同志们不会借用老百姓的床铺睡觉,但厨房借用一下不犯纪录,比野战厨房还好使。再说同志们压根就没带炊事用具,都留在后方了,只带了干粮:这是奇袭,不是按部就班的进攻。空降兵同志更绝…他们压根就没有锅碗瓢盆(见过降落伞扔下一口大锅吗?估计没见过,至少这会的红军空降兵只有在驻地有那些炊事用具。)!靠近各连队的老百姓厨房都被利用起来其实做饭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缴获的各种德国罐头做一大锅浓汤,有什么用什么:搞到牛肉罐头的就喝牛肉汤,有香肠的也没煮,敲碎了照样做汤。这很好的执行了红军的一贯传统:有什么吃什么、冬天什么都能熬汤。

    浓汤做得快,热腾腾的就着随身携带的冰冷黑面包吃下去是抵御严寒的绝佳饮食配方:大冷天喝点热水都能抵御严寒,更不用说高热量的浓汤。

    没人抱怨德国佬的有些食品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有的吃就不错了。

    就在空降兵同志们喝完最后一批送上来的浓汤时,有人大喊:“趴下!炮击!”爆炸、火光!炮弹落下的的尖啸声刺激着同志们的感官,把脑袋藏好了,四周都是剧烈的爆炸!

    特尔特尼已经进入坦克,因为那道破损的木板外墙,视野不是很清楚:“基列夫尼克,前边一点,我看不见!”

    坦克轰隆隆的穿过板墙,停在了仓库外边。德国佬的炮弹在一线阵地四周爆炸,看得出来应该是榴弹炮,1o5口径的。天已经黑了下来,德军步兵和坦克沿着公路和铁路两翼在远处隐约出现。夜袭,同志们的考验来了!

    “距离9oo,两点钟方向,炮兵连,急射!”

    随着代理连长的口令和手势,被临时组合起来的各8o毫米迫击炮连开始猛烈炮击!现在是黑夜,月光又隐隐约约,就是楼房上的观察哨也看不太远,只能凭着德军坦克排气管和炮口的火光分辨目标。

    没现德国佬有照明弹,但82毫米迫击炮还有些。随着降落伞的打开,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德军和坦克正向这边冲过来!

    8o毫米迫击炮阵地选的位置极好,不是在建筑、围墙后边,就是在绿化带背后,东边的德国佬看到的火光都挺少,就不像个迫击炮阵地迫击炮一射火光明显,要是很快被现就没戏唱了。

    东北角隐藏在林子边缘的四门88毫米高炮也开始开火绝对是连珠炮式的炮击,不过似乎同志们一开始的精度不怎么高,穿甲弹命中率不敢恭维,倒是弹头激起的泥土和碎石还有点杀伤力。

    “换爆破弹!”指挥员一看这情形是歇斯底里的吼着不是自己的装备总不能用的得心应手,适应时间太短了,转移阵地就耗费了大量时间,不怪炮手们,能有这样的精度已经算凑合。

    相比于88毫米炮兵,那些部署在东侧的mg34机枪要好得多…一半装在三脚架上,当照明弹和炮弹爆炸的火光一亮起,百来挺mg34狂风暴雨似的对着**百米外的目标怒射mg34对于步兵还是是可怕的,双方都知道!单单是压制射击,上百挺重机枪在一公里多点的宽度上威,这火力可谓凶猛异常!这些机枪还不是一线布置,上上下下都有火力点,威胁更大,因为这里是城市边缘。

第四百五十二章 猛犸发威!

    对于斯托尔布奇来说,现在危险的不是德军坦克,也不是步兵,而是呼啸而来的炮火!

    东西两个方向,德军将这一带能够聚集起来的炮兵都集中火力配合攻击斯托尔布奇的作战,大有一鼓作气轰平小城的架势!

    中央集团军群这会面临的是占据优势的红军反攻,斯托尔布奇就像一道闸门一样卡在喉咙口冯…博克将打通明斯克至布列斯特通道的任务交给了正在休整的第九集团军。

    因为第九集团军大部分部队都在涅曼河西侧,紧急集合的部队参与夜袭的也不过是一个师,但得到了几乎半个集群军规模炮兵的支援!

    整个白俄罗斯中部战场是一片“混乱”,两翼德军要抵挡红军的强打猛冲,第九集团军河东侧部队不够,只能从明斯克城区附近抽调部队给第几集团军…除了第九集团军,明斯克城西部德军也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向斯托尔布奇靠近。

    在斯托尔布奇西侧,巴拉诺维奇、米尔、戈罗杰亚、涅斯维日附近的德军也已经向斯托尔布奇靠近,企图东西夹攻拿下这个交通咽喉之地。

    德军的第一次坦克混合步兵的冲锋还未接近至突击步枪开火的距离就被击退德军根本没想到苏联人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根本不像一支奇袭突击的轻装部队(虽然有坦克和少量大炮,但这样的消耗,不要一个小时就得偃旗息鼓!),指挥部队夺回斯托尔布奇的是第九集团军第6军军长赫尔穆特…弗尔斯特6军工兵上将,他的指挥部就放在城市东部3公里的位置。

    在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弗尔斯特就知道想今夜就夺回小城是不可能的!红军有足够地兵力。还有足够地轻武器火力!因为斯托尔布奇是个大型转用站。对手一定是利用了自己的物资!

    “停止地面进攻,命令两岸的所有炮兵,把所有炮弹都给我打出去,最大承受能力!”

    弗尔斯特知道只能这样,用炮弹削弱俄国人的有生力量,自己的地面进攻才可能奏效如果只是步兵加上百来辆坦克,那等占领城市,自己起码要付出几倍的代价。因为俄国人是在固守!

    特尔特尼的坦克只射了三榴弹加上两穿甲弹,德国人就后撤了!黑夜,自己就是想用大炮还击也不知道往那放,固守是唯一选择!

    炮弹呼啸着落下,一阵接一阵。断断续续简直就是没完没了!部队伤亡不断增加,而德国人使用的都是远程炮火,炮兵阵地距离自己至少在1o公里之外,想靠火光测定对手具体位置也不可能!

    除了被动挨打。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这有点象美军第1o1空降师在巴斯托涅:一样地冰天雪地,一样的小城,只是这里城市外围的森林少些、德军的坦克更多、步兵优势更明显、大炮更多、决心更大、拥有西线德军没有的强大后援!

    不过红军有1o1空降师没有地坦克部队和“几乎”充足的弹药:这里的红军没人知道什么是“巴斯托涅”,但都知道面前的德军拥有极其顽强和强大地战斗力!

    1o1空降师面对的德军精锐不如特尔特尼面前的德军,这里的是一群坚信第三帝国将获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德军!现在41年,不是4

    “团长,我看德国人想用大炮把我们慢慢吃掉!”特尔特尼的坦克已经退到一段残墙后面,坦克正好压着一个1o5榴弹爆炸形成的弹坑,耳机里传来马里亚欣的呼叫。

    基列夫尼克中士坚信一点…不会有两炮弹落在同一个地方。如果真是这样,凭着斯大林型的装甲,就是有15o毫米口径地炮弹在边上爆炸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估计天亮前德国人会再次进攻!”

    除了坦克,其他所有守军不是躲在战壕就是在相对坚固的建筑内,就指望大家都能走运了,千万不要有一炮弹直的落在自己头上!

    一整夜,。呼啸的炮击断断续续就没有停止。从75毫米的“小意思毫米的“普通货色”,再到15o毫米重榴弹炮射出的“大家伙”到一就把一幢楼炸掉半边地列车炮炮弹。两个方向上地炮击就断断续续没停!

    凌晨5点3o分时,炮击“好不容易”停了两小时,斯托尔布奇遭受了最恐怖的袭击空中传来机群地轰鸣,从西方飞来的德国轰炸机群对小城进行了一次密集轰炸!

    特尔特尼从坦克的指挥塔上探出头,看到整座小城都在燃烧:就一夜,一座美丽的小城就已经成为历史!

    边上就是自己的集群指挥部,参谋们一晚上就没干其它的,就忙着派出线路兵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还不如自己在坦克里指挥方便。

    特尔特尼当着集群最高指挥员的职务,但把实际指挥权给了自己的参谋长守城,参加过察里津保卫战的老同志有经验,自己还是指挥自己的坦克部队实际。

    坦克战自己是专家,城市战特尔特尼不怎么懂。

    “喂,指挥部吗?我是特尔特尼,德国佬快上来了!”

    通知躲在地下室的指挥部人员,特尔特尼让基列夫尼克中士把坦克往南边移动了二十几米,靠在一幢倒塌的两层楼边上。

    轰炸一停,炮弹又上来了,这次是大小口径的一道来,不用说德国人即将进攻。通过潜望镜,特尔特尼能看到远处出现的德国坦克身影,“全团注意,正前方,德国坦克!距离自由开火!”

    天色渐渐朦胧,炮长伊拉索夫斯基大士沉心静气的进行着微调,距离踩下了击钮!坦克炮猛烈后座,弹壳自动弹出,落入下面的弹壳收集器。科基科夫下士“哐当”一声装填完毕:“破甲弹,装填完毕!”

    刚才那就是破甲弹,但炮长同志骂了一句距离测量有误,打近了两米,没中!

    再次瞄准,击!两秒过后,瞄准镜里的那辆德国坦克炮塔整个飞了起来!

    “狗杂种!去死吧!”

    骂骂咧咧,转动炮塔往右两度,再次瞄准击!

    这会在东北角,88毫米高炮阵地也开始开火,不过德国大炮只剩下一门还能用!3个小时前,德国人暂停一会炮击后,一顿猛烈的炮弹落在城市东北角,爆炸铺天盖地!

    火箭炮,德军也有火箭炮,这不是“喀秋莎”的专利炮手们大部都躲在临时挖掘的防炮壕内,只是被冰硬的泥土和石块给砸了一顿,但那些暴露的大炮和树林就没这么幸运了:一门被直接摧毁,成了堆废钢;弹药被诱爆,另外两门给炸的东倒西歪不能用了!

    还没挥多大作用,花大力气拉过来的88毫米高炮损失了百分之七十五!

    那些37毫米高炮阵地也情况不妙,还能用的没剩下几门,就是还能用也是伤痕累累!城市里的那些卡车更是损失惨重,估计今天能指望的没几辆!

    弗尔斯特的计划是正确的,现在他的地面部队面临的守军炮火最多剩下一半,步兵战斗力也应该下降不少。

    但就是最猛烈的炮火也不可能炸死所有人,士兵们从被埋了一截的掩体和战壕里探出身,握着手中的武器盯着远处缓缓靠近的德军!

    一线的步兵和空降兵指挥员在大声下令:“放近了打,三百米再开火!三百米!”

    迫击炮手们忙着重新构筑射阵地迫击炮和炮弹箱都让他们撤回到掩体里,现在阵地上四处能看到弹坑,还有附近飞过来的碎石断砖。

    “距离往左1o密位,开火!”

    整个城市就像是个浑身长刺的大刺猬,在密集的射击中德军不断倒下,坦克不断被击中爆炸!

    几辆斯大林型为了得到更好的射界,顾不上隐藏位置,直冲到一线步兵防线后面,用大炮和机枪猛烈开火!

    对于眼前这些胆大包天的俄国坦克,德军坦克击中火力炮击,但结果是无论是5o毫米穿甲弹还是75毫米穿甲弹,没用!“斯大林”们照样在开火!

    一辆kV能挡住你一个师,更不用说一群“斯大林”!“红色猛犸”就像不可战胜的巨无霸,就稳稳的停着,一接一,不紧不慢的将一个个德国装目标轰上天!

    德国人再次退却,他们的进攻意志被那些看似不可能摧毁的苏联坦克打倒了!

    这边因为坦克们的表现士气大振,而另一边,赫尔穆特…弗尔斯特接到难以置信的报告…俄国人拥有新式重型坦克,部队根本不可能越过它们的阻截!

    弗尔斯特想到了斯图卡。

第四百五十三章 真正的人

    这边德军一撤退,一线步兵立刻忙着抢救伤员抢修工事,各营各连上报损失:整个城市都有伤亡,基本都是因为炮击和轰炸。那几辆大胆冲到开阔地的斯大林型坦克撤回城区和树林,因为德国佬的炮弹又过来了…它们挡得住反坦克炮直射,但光明正大等着榴弹炮炮击显然不明智。

    整个城市都在燃烧,士兵们没空去灭火,那些坍塌的防御工事需要立刻得到加强,德军不会善罢甘休!这次进攻德军除了坦克部队损失惨重外,步兵并没有报销多少,自己重型坦克不过是暂时让德军失去了进攻的信心而已。

    在城东,特尔特尼站在自己的车长席上探出上半身,右边2米外是机步营营长叶夫尼根…菲利波维奇…伊万诺夫斯基的BT…

    “伊万诺夫斯基,怎么样?”看到同志们正在抢修那辆坦克,特尔特尼大声喊。

    “履带板断了两块,挨了炮弹,还要换个轮子。”副营长同志一脸硝烟。

    修理连的同志跑过来几个帮着抢修,“你让侦察连到东北角看看,我担心德国佬可能会从林子那边搞点动作,让他们去那边设立几个哨位。”

    “是,团长。”伊万诺夫斯基不仅仅是营长,还负责侦察工作,装甲兵学院进修那会他主攻侦察。他和谢尔盖…斯捷潘诺维奇…马里亚欣是萨拉托夫装甲坦克学校的校友,但在进入混成坦克团前两人并不认识(马里亚欣32毕业,他是36年毕业。)。这次带到斯托尔布奇的快坦克不多,特尔特尼也没让它们担任坦克战的主力,就是快穿插和侦察。

    那片树林在几公里之外,徒步侦察显然距离过远。侦察连也没有带滑雪装备,BT坦克也不合适进树林。不过同志们有新的座驾,几辆缴获的奇怪摩托车半履带摩托。

    带上电台,十几名侦察兵搭乘5辆摩托车绕过己方阵地。艰难地在雪地里前进。

    “看来德国佬的新玩具不怎么样。”特尔特尼想。

    天已经亮了,指挥部报告城西河对面出现德军侦察兵的身影,因为自己这边占据着河边制高点,一顿机枪和迫击炮给轰回去了。城南早就派出去的哨位并没有现什么德军,看来德国人暂时将筹码压在了东线一个方向上。

    回到自己地坦克里,炮长伊拉索夫斯基大士报告还有18炮弹,穿甲弹只剩下5,还有4破甲弹。其它都是高爆弹。

    基列夫尼克中士和装填手科基科夫下士正在给坦克加油,用德国柴油。特尔特尼检查了自己的坦克。上边有强攻拉托姆时留下的两个弹坑75毫米穿甲弹的纪念,根本不能击穿斯大林型的正面装甲。四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