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如果对美国宣战,则又意味着德国必须对付一个新敌手:显然第三帝国的外交部长和元之间意见有些不同之处。
里宾特洛甫告诉希特勒,根据三国条约的规定,既然动进攻的是日本,德国就没有必要正式向美国宣战。
“如果我们不站在日本方面,”希特勒阴沉着脸说,“从政治上说,条约就不存在了。但这还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国已经在向我们的舰只开火。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一个有力的因素,由于他们地行动,他们早已造成战争的局面了!”
希特勒认为美国现在要对德国进行战争是明摆着的事情,日本人的大胆攻击行动已经把德国和美国都推到了没有第二种选择的境地。
而在遥远的美国,罗斯福正在向议员们表他那份宣言:“副总统先生、议长先生、参众两院各位议员:
昨天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
美国和日本是和平相处的,根据日本地请求仍在同它的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
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帮助我们!
我要求国会宣布月7日星期日日本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得到地全场热烈的掌声和美国孤立主义的结束。
希特勒能够预感到,在华盛顿的罗斯福正在等待他的回应…对日本宣战以后,美国总统正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真不知道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如果是国内,那对于美国地一大部分政客真是种莫大地讽刺!),要他让国会通过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决议。
不过罗斯福决定等等再说:珍珠港的遭到轰炸已解除了美国进行宣战的一个束缚,现在他手头掌握的情报使他相信:纳粹独裁者将会解除他的另一个束缚。罗斯福和华盛顿知道德国对日本开过一张空白支票,不过美国肯定认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着要求兑现!
这张支票终于兑现了。在希特勒再度犹豫之后还是兑现了。
1希特勒回到柏林的当天就下令召集国会开会,但是后来又把会议拖延了两天,一直到11日才召开。
希特勒已下定了决心,他受够了罗斯福对他本人和纳粹主义的种种攻击;他不能再忍受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对德国潜水艇地战争行动,雷德尔曾为此跟他唠叨了差不多一年。
希特勒日益仇恨美国和美国人。但他这会显然低估了美国地潜在力量。又大大过高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希特勒真地相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强海军”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后,便会掉过头来进攻俄国,帮助他完成征服东方的大业。
希特勒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威望欲:要由自己先向美国宣战!希特勒甚至在12月1o日还深怕美国先宣战!
1原德国驻美大使狄克霍夫起草了一份关于罗斯福反德活动的长篇清单,方便希特勒在国会演说时使用。
1希特勒在国会对那些机器人似的议员们表演说,他指责美国总统为了掩盖新政的失败而挑起战争。
“只有受到百万富翁和犹太人支持的这个人(罗斯福)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
长期以来希特勒对罗斯福积累下来地满腔郁愤,如今终于一下子迸成冲天怒火!罗斯福和斯大林一样。自始至终阻挡着希特勒战略展的道路正当英伦三岛遭到沉重打击而岌岌可危的时候。罗斯福却对它进行有力的援助;
这个人的海军又在大西洋中使他屡遭挫折!
“现在请允许我对那个以这个人(罗斯福)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确表示我的态度:正当我**队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时候,这个人却狡猾地喜欢表炉边谈话。这个人是这次战争中的头号罪犯……这个称作总统地人对我进行的侮辱性攻击,我是不屑理会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实在是无聊透顶!归根到底,这个字眼,无疑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创造出来的,因为在欧洲这里没有这种匪徒。再说,我也不是罗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为我认为他是狂人,和威尔逊一样的狂人……
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伪善外衣把自己可耻地掩盖起来,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类引向战争,还赌咒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别人是多么正当。简直跟从前共济会会员惯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样……
多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受到罗斯福总统的令人无法忍受的挑衅,却仍一直进行真诚努力,以防止战争地扩大并保持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努力现在已因此归于失败了。罗斯福要把反德情绪煽到战争的高峰的动机是什么?!
我深深了解。罗斯福的思想与我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罗斯福出身富家,他所属的那个阶级在民主国家中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得靠勤勉工作才能打开一条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时,罗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战争地好处,这种好处是那些在别人流血时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普通士兵,战后复员归来,自然仍和1914年秋天一样穷困潦倒。我和千百万的人共命运,而弗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和所谓“上层的一万家”地人共命运。战后,罗斯福做起金融投机地买卖来。他从通货膨胀中,从别人的不幸中谋利。而我呢?!躺在病院里……
美国总统越来越致力于制造冲突,多少年来这个人只有一个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爆一场冲突!……
“我们将总是先动手,”希特勒对那些欢呼的议员们说,“我们将总是先下手!第三帝国的国会议员们一跃而起,大声欢呼!帝国元的话淹没在一片疯狂的喧闹声中!
没有多久之后的下午两点半,里宾特洛甫以极其冷淡地态度接见了美国驻柏林代办利兰…毛里斯:他让毛里斯站着。听他宣读德国地宣战声明。随后给他一份抄件,就打他走了。
德国人先向美国宣战,符合希特勒的性格。
林俊是在广播里听到了纳粹电台地希特勒演讲直播,之前他看过罗斯福在国会的演讲稿件译文,“前世”还停过录音。
这会他正在科别茨的指挥部里,外边停机坪上的公务机已经整装待。
“显然,同志们,希特勒的演讲水平很不错。就是太琐碎了些。不过不得不承认。希特勒是一个极其杰出的演说家,比罗斯福要高明的多!”
翻译直译了广播中希特勒的演讲。虽然翻译同志不可能表达出希特勒那种独有的演讲气势,但希特勒的声音能让林俊切身的感觉到那种咄咄逼人、极具煽动力的语调。
登上飞机舷梯时,古谢夫注意到副统帅的右手在不停的把玩一步枪子弹,一ak47使用的中间威力步枪弹。
今天工作忙的晕头转向,就短短一章了,还是有点教科书味道的一章:一个小衔接点,明天就会回到“标准小说化”的章节,力求大章节,还要像前几章一样的“实惠”章节:搞个八千八,七千**什么的的,实在些。这零头加一点的有些抠门,咱要厚道是不,呵呵。)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材小用”
林俊的离开,“红色旋风”的指挥权被最高统帅部接管,但前线的实际指挥者被定为了朱可夫。这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决定,因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是布琼尼元帅不过“骑兵元帅”对于自己被一名大将节制似乎并无什么不满,他心里明白,如果不是林俊的间接支持,他连预备队方面军的指挥权都得不到。
战争中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林俊把玩一小小的步枪子弹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但古谢夫敏锐的思维感觉到了一丝异样:副统帅不是无聊拿着枪弹随手玩的人。
那是一德国人制造的枪弹,古谢夫一眼就能看出来。
前些天斯托尔布奇守军将缴获的部分德军仿制己方的武器和弹药送到了明斯克,当时林俊只是简单看了看德国造突击步枪,并没多做评价。
但是,他拿走了一盒德国造7毫米步枪弹。
早就有一份报告送到装备部去了,做为副统帅,重要的是担任过负责军工新式装备生产的红军装备部第一副政委,一德国造步枪弹就让林俊觉察到很多东西。
战争中哪样军工弹药产品消耗量最大枪弹!
枪弹的消耗,就是在一场小小的战争中就是割天文数字,更不用说卫国战争这样级别的战争所需要消耗的枪弹数量!
之前林俊见到的德军枪弹绝大部分都是黄铜弹壳,只有极少量的的毛瑟步枪弹弹壳采用了铜洗钢工艺,显然是为了节约战争中德国紧缺的铜资源的应对措施,那还是今年刚刚配德军部队的产品。
对于7毫米步枪弹,林俊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前世”他不仅仅违反规定,在家中的抽屉里有不少覆铜钢工艺弹壳地实弹,还有几苏联造该型号步枪弹。
那几是货真价实的苏联造子弹,是林俊父亲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缴获弹药的纪念品对于苏造子弹。林俊父亲的评价似乎不高没力道!
谁都知道,那会越南军队中突击步枪使用的弹药有三种来源:越南战争中中国支援地(单单枪弹就过12亿!)、苏联提供的的和自产的。
林俊父亲和战友们称其缴获的苏联造子弹为“绿皮”,因为它的弹壳采用的是涂漆钢弹壳,和自己配的子弹很好区别,更不用说弹底的俄文字母标记。越南生长有不少楠竹。还级硬。林俊父亲和战友们曾经在作战闲暇时使用苏联造子弹做射击试验在百来米的距离上,“绿皮”很多都无法彻底穿透大号地竹子,而中国造子弹能轻松的彻底射穿两层纤维壁。其中地原因林俊父亲和战友们并不了解,也没心思和功夫去了解,但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在弹药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他们从不拿缴获的“绿皮”作战,虽然“绿皮”完全能够在自己手中的56式冲锋枪上通用。
而这会,林俊手里在把玩的那枪弹就是涂漆钢弹壳!
几年前林俊的几大叠图纸就像一股旋风,改变着苏联步兵基础武器的装备和生产体系,但当时林俊意识里地一项担忧现在已经部分显现出来战争中消耗的弹药很大部分来自平时的囤积和库存。原来红军步兵主要装备的基本是单地莫辛…纳干,一下子跳过半自动步枪这个阶段。一线步兵部队的火力是猛了不少,但这弹药消耗量也是极剧增加!
这会在苏联有多少家工厂在生产7毫米步枪弹弹壳?具林俊所知已经过8o家,而枪弹“总装”工厂大概是这数量的三分之一强,不过这两个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分开生产的体系也正被一条龙的联合体取代,因为前线的消耗逼着装备部不断扩大生产。
到目前为止,那8o多家弹壳工厂使用的原料还基本都是黄铜。这和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弹壳生产厂一样对于枪弹生产而言,黄铜具有地良好延展性和其工艺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显然德国人地思维走在了苏联的前面他们估计是被逼的,德国生产黄铜的金属资源并不十分充足。而苏联呢?铜、锌等矿藏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矿藏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
不算那些规模小些的铜矿,单单够得上世界级的大铜矿苏联就有三个:赤塔州的乌多坎;苏联东部地区北极圈内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北部、叶尼塞河下游东侧的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哈萨克斯坦的科翁腊德巨型铜矿。
虽然不能和智利相比,但苏联不缺铜,每年的产量也不少,但现在还是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弹壳是枪弹上最复杂的零件,用于装填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别看它看似简单。生产工艺还是相当复杂的。
林俊知道这会红军的枪弹消耗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就是后勤部门加班加点的生产。前线部队还是不得不出“节约弹药”的命令。
枪弹弹壳不像炮弹弹壳,红军在作战中被回收的情况有,但并不普遍。铜资源到处都要用,枪弹生产部门已经面临铜、锌配给不足的难题。
其实不用林俊想到,后勤的同志和各家工厂在战争开始后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会还在飞机上的林俊其实到了莫斯科后会松口气同志们因地制宜,有些工厂已经在使用覆铜钢钢板制造弹壳,有些工厂就用涂漆钢弹壳工艺,只不过这会还没来得及被送到一线部队而已。
由黄铜改为覆铜钢或涂漆钢制造弹壳,对于战争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战时铜资源“打架”、供应不上的风险。
和平时期枪弹生产的工厂数量没有如今这么多,很多工厂都是临时征调转产;苏联的国土又无比巨大,战争中各地区的资源调用显然也会受到地域因素和运输的巨大影响。这才导致各地不同的军工厂想不同的法子,为了度和节约资源。
黄铜供应能够保障地工厂还是继续生产黄铜弹壳,像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几家枪弹工厂,供应指标能够按时运达,搞覆铜工艺或者搞点钢板。对于整体战略而言,这里还不如用黄铜。
在距离黄铜生产冶炼生产基地过远的工厂,与其等不能定时送达、数量也不能保证的黄铜板材,还不如干脆“逼起来”研制涂漆钢弹壳。
在化工、电镀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工程师和技工同志们就搞覆铜或鎏铜工艺挥同志们地智慧,因地制宜,一切为了前线!乌德穆尔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府伊热夫斯克,“红十月”弹壳制造厂。
一号检验车间,巨大的厂房内有12排长长的检验台,每排检验台长达近8o米。每隔一米多就有一名检验员在工作,总共加起来有6oo名检验员在这里紧张的工作!
这样的检验车间在弹壳制造厂有整整4个!工人加起来近
一眼望去。所有检验员全部都是妇女同志,这里采取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式工作制。同志们几乎没有休息天,除非生病请假或有什么急事,不然大家都会在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从以前的八小时曾加到现在的普遍过1o小时!
工厂已经两次扩大生产规模,熟练工人数量不足,只能增加同志们的工作时间。
男人们很多都上前线了。伊热夫斯克和附近农村地妇女同志们都接受党的号召,离开自己地家庭,从一些能够离开的岗位来到兵工厂,生产打击法西斯的武器弹药!
同志们没有一点怨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苏维埃祖国
老工人们教会刚来的人如何熟悉手头的工作,很快她们就成为生产的主力军!没有熟练的技能、没有文化没关系,工作会让一个最朴实地农村家庭妇女很快成为技术优秀的技工。
伊热夫斯克原来有近四十万人口,但这会在街道上,只能看到极少数的行人,能够工作的人都在忘我地工作,而伊热夫斯克轻武器兵工厂所属的十几个生产联合体是城市中最繁忙的地方。
弹壳检验车间,这里可以说是最不需要技术的地方只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麻利的手脚。只要有这几样。就能在这里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动者。
在这个车间里,姑娘很少。上了点年纪地大妈倒是不少…年轻人都去学习技术当“真正真地”技术工人了,大妈们担当起了检验弹壳的重任,为此兵工厂领导部门甚至想尽办法搞来了一大批老花眼镜,提供给妇女同志们。
工人同志用推车和木板框将堆积成山地待检验弹壳分到个个操作台上的大格子里,检验员们手脚麻利的检查一个个弹壳,将大部分合格的弹壳放到右手边的木筐子里,极少量不合格的产品被扔到左手脚边的筐子里。
工人们用推车拿走检验完的弹壳,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效率极高的运行着。
上个星期一号车间的妇女同志们分班进行了培训,因为接下来一号检验车间即将检验新的产品:新试制的涂漆钢弹壳。
从5天前,两排检验台就开始改为检验钢弹壳,而到今天已经扩展到六排检验台。按照车间主任同志的说法,很快整个一号车间就会全部改为检验新式弹壳,而不再出现原来的黄铜弹壳。
一号车间是个试验点,即将完工的两个新检验车间也会检验新式产品,而其他几个老车间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检验黄铜弹壳。
车间外正在下雪,阴沉沉的天让射进车间的光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人的工作台前都有一盏灯,但就是这样,人站在车间里都还是感觉到有些阴暗,只有工作台是明亮的。
车间里有些冷。几百个灯泡出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刚刚换班,但有很多上一班地同志还坐在车间边上的临时工作点加班,她们都是主动留下来多干一会的同志。
车间墙壁上有几排醒目的大标语“为了胜利,努力工作!”
“一切为了苏维埃!”
“保证质量就是保护战士们的生命!”……
几位正在靠近车间门口,由几条小凳子组成地临时工作岗位上的检验员看到车间主任费多洛夫进来了。身边还有一位年轻的红军军官,他军服上的识别符号表明他是一名工程勤务少尉。
少尉很年轻,才22周岁,这几天技术员们已经见过他好几次,“你们好,主任同志,卡拉什尼科夫同志。”
“大家好。”
主动加班的同志和他们打了招呼,因为她们是在加班,如果是在那几排检验台上,除非领导们在身边问。不然谁也不会分神和他们打招呼的。
卡拉什尼科夫这次是按照上级的指派,做为兵工厂的特派技术员到弹壳厂指导、监督两周。再过一周就要回兵工厂技术部。
这几年的变迁,对年轻的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少尉而言,就像是一部带有点梦幻色彩地小说故事。
那年自己在阿尔泰老家的库利亚镇,稀里糊涂地被几名内务部的同志带走,这在家乡原来自己工作的地方甚至还引起一阵小小的波澜。
给了自己一套红军制服,就到了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学习枪械加工技术。学徒工生涯很快结束。教导自己的是厂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师父说自己是机械加工的天才,将来一定是厂里最好地技工。
成为一名兵工厂的技工,这让那时的卡拉什尼科夫很自豪,因为技工还是很有地位的。在这里能为苏维埃做出自己最大地贡献。但车床工作没干多少天,自己还在为努力成为年轻人中最好的车床工努力的时候,厂里的军事代表把自己这个厂里少见的军人送进了伊热夫斯克兵高等机械学校,整整学习了一年多,毕业时被授予红军工程勤务少尉军衔。
接着被送到列宁格勒军区,在参加过北方战争的部队里实际锻炼了进一年上级一直没告诉他这两年来的经历到底是为什么,卡拉什尼科夫也不去想,只要能为国家工作就成。
老老实实想做个部队技术员了。又被调回伊热夫斯科。这下上级才有人告诉他,将来他会在军械研究部门工作。
“熟悉加工技术、学校系统培训、军队实际锻炼。”…一名军械研究员需要有的前提素质基本都有了。最让卡拉什尼科夫这时高兴地是:军队生涯让他知道了士兵们要地到底是什么样的武器!
在“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维埃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同志地设计部门参与工作,杰格佳廖夫告诉他:是普伦雅科夫元帅把他给找来的。
现在设计部门正在研制几种新式机枪,但卡拉什尼科夫并没有参与,因为整个部门更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已经装备的一线轻武器的性能,而不是搞什么新设计新式轻武器的研制这会都只是“副业“,完善现有装备“附加值”是要工作。
副统帅设计出来的ak47和延伸出的班组武器正在全面换装,目前聪明的办法就是“锁死”原有枪械设计,进行最大化的量产。而卡拉什尼科夫和部分技术部人员参与了弹药革新的研究,半年来为了改进弹药生产工艺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现在是枪械技术员,但干的却是弹药的工艺研究。
不仅仅是突击步枪子弹,连大口径高射机枪的子弹他们也在研究,已经获得很大的成功,几种新式弹药已经投入量产(枪弹生产不仅仅是普通弹、穿甲弹、曳光弹等等这样简单的划分,就是单单普通弹一项,生产工艺的改变就有可能大大加快生产度、简化工艺增加产量,节约资源;当然,一个不好也会有负面影响。)。
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