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联全国4/5的地区年降水量才只有5oo毫米,所以苏联农田的生物气候潜力平均指数很低,仅为149,比德国低了38%,比法国低了53%,比美国更是低了6o%出适合自己食用的粮食出来,像土豆这样的农作物在苏联广袤的黑土地里就非常适合耕种,对于苏联缺光的高寒环境又非常地适应。因此产量也就特别的高。
“在历史上土豆曾经不止一次的以“救命粮”地身份把俄国从饥荒的边缘拉了回来,战争期间也是一样!”在战争一开始,林俊就向农业生产的负责人说过这样的话。
土豆。苏联需要土豆!
历史上苏联在粮食生产最困难的年期间,光是土豆的产量就达到了1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就是西方援助总合的2倍,因此苏联能够在战时养活大量的军队及后方工人西方媒体常说要不是有他们的援助,苏联就会彻底垮掉:这太夸张了一点:与其说是西方援助地功劳,还不如说是苏联自己土豆的功劳。
“土豆,粮食,牛肉!”
脑子有点乱,一直到现在林俊都还没吃早餐。已经非常饿。脑子里想着莫斯科看到的那些报表中的数据,没理会边上遇到的军官们的立正敬礼,蒙头走回指挥部。
“元帅,朱可夫司令员请您一同用餐。”
一名上尉在自己面前报告。点点头往朱可夫的办公室走:长时间的接触让自己早就知道大将同志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吃早餐。
一大块硬面包,几个大土豆加上一盘加热过地红绕牛肉,显然是“土洋结合”。
林俊没什么客套话,直接就坐在朱可夫对面,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刀子给自己切了两大片黑面包;用勺子舀了点牛肉和汤汁浇在面包上,两片一夹当三明治吃。
很硬、很有咬头。也耐饿,但只能提供勉强足够的热量这就是林俊愁的事。
“古谢夫,现在我们一线部队每天的最新伙食标准是多少?”
林俊没头没脑的提问让一直以来都和林俊一同吃饭的机要秘书回答不出来:他是机要参谋,但不是后勤司务长。
“问你做什么,呵呵。”就一秒钟之后林俊就有点自嘲。
“我记得坦克兵的最新标准,刚刚上个月颁的,其它地一下子说不上来,要不让后勤部来个人汇报一下?”朱可夫问。
林俊刚一个古谢夫就已经离开座位走向电话机。
“我们地坦克兵一天标准怎么样?”林俊似乎很想知道。
“冬季一天的定量是1ooo克面包加6oo克土豆。副食就看具体情况。很难有个准确地时候。”
“不够。”
用林俊习惯的“市斤”计算,这就是一天三斤二两主食。就是阿廖沙那样的大块头都能吃饱了但能吃饱并不代表能作战,能吃饱与能作战不是一码子事!
就好比一名T…34坦克装填手,一天的定量是1ooo克面包6oo克土豆,凭这些粮食他是能够吃饱,可作战的时候一名装填手需要每分钟射5炮弹,装填的炮弹每差不多重2o公斤,也就是说他要在1分钟之内把1o公斤重的炮弹翻腾一遍,不用多久便会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这就是能吃饱但却不能有效作战!
为什么装填手会四肢无力,就是因为他吃的食物里面热量太少!这会虽然苏联人勒紧了裤腰带。但是光靠土豆和面粉却不能满足士兵对热量的需求,因为在冰天雪地的苏联这些淀粉类食品根本就顶不了多长的时间!
副食品供应是最大的问题,而肉类却又是能量提供大户…士兵们没有了热量就会没力气,没了力气就不能作战,更何况苏联制造地武器常常都和“重”字沾边,士兵们不管是日常维护还是作战使用。都得有象“牛”一样的力气才成!
而为了让士兵有像牛一样的力气就必须让他们吃牛,只有吃了牛肉才能使出“牛劲”!这个辨证关系在苏联谁都懂,可是这会苏联却偏偏养不起牛!
几年前林俊的“备战备荒”时还能减少肉类供应囤积淀粉类粮食,因为就是在艰苦的训练工作环境下,大量的土豆加上少量肉食只不过是让士兵和平民中少几个胖子,但战争状态下就不成了!
这会国家肉类产量老也上不去,饲养牲畜所用地谷物要从人吃的口粮中扣除,因为苏联连人吃的粮食都要斤斤计较,哪里还有多余的部分再喂给牛吃?!
“我们这会缺少足够的肉制品。部队饮食里的肉制品占有比例不足,提供的热量太少。我们还相对缺乏对肉食的浓缩和包装技术,这直接造成了罐头生产能力的不足。目前大概只有1o被做成了肉罐头。每个月生产地肉罐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前线部队的肉食需求。”
这会朱可夫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今天副统帅会和自己谈论这个:据他所知,部队伙食供应虽然艰难,但绝大部分时候还没到因为能量不足而影响作战的地步。
“目前我们是在本国地腹地作战,多数的肉食可以就地加工筹措,没有那么多贮藏和运输上的压力,问题还不是那样凸显。但是如果占线拉长,在西边德军目前占领的国土和波兰等地,我们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肉类。主要得靠罐头,问题就严重了。”
德国人就像清洗一样把占领区搜刮了个干干净净,等向西进军之后,估计连颗麦粒都找不到,还要给那些地区的人民提供救命的生活必需品,后勤压力会急剧增加。
朱可夫已经明白副统帅担忧操心的是什么,显然作为方面军司令,他在整个国家的后勤供应上并不需要考虑,只是问题到明年开始他也会尝到。
苦恼不仅仅来自于军队供应不足。更大地困难来自于普通平民的供应!
这会要是把苏联所有的粮食来平均分配给苏联所有人吃,肯定会不够吃的情况。对此,斯大林的解决办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卡掉农民的口粮,用卡下来的口粮优先保障军队和后方工人的食品供应。
还好林俊的几年前地预见性,不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苏联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力都已经上了前线,卡掉农民的口粮实际上就是卡掉妇女和孩子的口粮。为了能保证部队的供应,斯大林对苏联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像历史上的苏联全部297o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吨。18o万吨肉中地12o万吨万吨甜菜,2oo多万吨牛奶全部集中到了国家手中。
这些食物都被重点用于供应红军。斯大林只是把其中2oo万吨地谷物留给了那些仍然在农田中从事繁重劳动的妇女和孩童,她们一天最多也只能分到大约8oo克面包和3oo克土豆而且没有任何地副食。
正因为如此,战时的苏联农村普遍都处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被饿极了的小孩甚至用舌头去舔放过面包的架子!很多的人都死于营养不良,可就是这样,妇女们还要以高出平日近一倍的劳动强度去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说不通情理残忍至极了!
但是这些苏联妇女们都默默地承受住了,因为她们明白,如果战争输了,一切都将不存在!她们勒紧裤腰带,把口中能省下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无偿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
那会西方的粮食援助只是在低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粮食的部分缺口,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苏联饥饿崩溃论是在有些危言耸听!
不过现在也只是比林俊记忆中的好那么一丁半点,妇女们的供应标准最高也就是一天8oo克面包和3oo克土豆,副食品极少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中的供应标准基本就没达到过,有时候一天14小时工作后的妇女同志只能得到半公斤的土豆,其它什么都没有!
而且那时候常常出现只供应劳动者粮食的情况,而老人和孩子只能靠家中劳动者带回来的一点点食物不是当官的不给、没人性,因为根本没有!
现在标准是基本能够执行的,因为各地的粮库里有粮食,虽然有些是前年的存量,但还是粮食!小孩和老人也能得到活命的口粮,像后方保育院出现大量小孩冻饿而死的情况是绝对不容许的!
苏联这会能靠土豆和妇女的力量填饱了自己的肚皮,但想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就必须多养牛多产罐头!可对苏联来讲这些牛不但养起来成本高而且加工率也极低与其自己打肿了脸硬充胖子,还不如厚起脸皮直接伸手向别人要更来得实际!
林俊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按照莫斯科的统计,到上个月为止西方援助给苏联的的肉脂类食品已经占到了同时期苏联肉类产量的2o,而且从运到之日起就被包装成了便于输送的罐头形式,省去了苏联大量的加工和运输上的打麻烦。
很多肉罐头从太平洋、北冰洋的港口一上岸就被立刻装上了火车,沿着铁路万里迢迢一直送上前线。但运输中似乎也很残酷,因为沿途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吃不饱、勒紧裤带的妇女和孩童,可是却没有一个罐头能够分给她们,全部都要优先供应给红
“土豆烧牛肉”“猪油配面包”的荤素搭配法,满足了士兵一天最起码的热量需求,为了战争,国家和人民只能承受饥饿的煎熬!
“在基本淀粉粮食供应的基础上,严寒季节还必须保证红军士兵每人每天至少25o克的纯肉食供应,这样才能保持住部队的战斗力!”林俊在听完方面军后勤部副部长同志的详细汇报后,可以说是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在说,“把库存和运到的全用上,不要想着存着,后勤供应我去想办法。”
怎么想办法?向美国人要!青年代表团就要出,还要给莫洛托夫加点压力!增加在北冰洋的海空军力量,就是损失更多的海空军实力也在所不惜!
林俊这是“坦克大炮罐头老子都要!”
第五百二十一章 坦克大炮罐头老子都要!B
林俊今天说的话将会在白俄罗斯方向立刻实行,在古谢夫整理后也将往莫斯科,做到最大范围内的实施。林俊人在前线,又对苏联的家底心知肚明,比身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更有“实际经验”,最高统帅和统帅部的成员会按照林俊的建议实施其方案。
不过按照林俊的办法来,就和他自己昨天对押送俘虏的军官的话有些矛盾了,那些押往西伯利亚的战俘在路上估计就别想吃饱先满足军队的需要,然后是老百姓,法西斯俘虏当然就只能放在最后一位!
“朱可夫,我们后方劳动力不足,这俘虏是越多越好。不仅仅矿山需要他们,农田也需要些德国农民去耕种,农业机械大部分都用来拉大炮了,需要强壮的劳动力。”
林俊是越想越深,战俘中应该有不少农民出生的人:苏联有的是土地,让他们去种土豆应该能够胜任。至于劳动积极性不用担心,贝利亚已经管了几年的林业生产,顺带管点开荒运动应该不是问题。历史上卫国战争期间他不仅负责苏联国内的治安,而且在武器生产方面起过主要作用,工作能力不用怀疑。
至于劳动力本身的积极性就更不用担心,在“贝利亚式”的高压下,一群吃不饱的战俘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只需要加点小小的奖励措施就行。比起那些战俘中的知识分子,农民出生的德国佬还能多活几个下来。
这下朱可夫想笑但笑不出来,副统帅这会就像中世纪的领主:要么把对手统治的平民全杀光削弱其战争潜力,要么抢劳动力增加自己的战争潜力!
抢人!抢粮!抢资源!
不过要把武装到牙齿、战斗力一流的德军当做劳动力使唤,苏联各方面军司令员估计得好好筹划筹划,这项“副业”可不好经营。
这时有一名西方面军司令部参谋进来报告,阿道夫…施特劳斯等人即将押往6号机场,那边已经有一队运输机做好准备。
“让押送人员注意,一定要把俘虏安全的送到莫斯科,不能出一点纰漏!”
“是!元帅。”
参谋转身离开。林俊和朱可夫当然不用去送送那位德国6军元帅。
“中午就将有15架运输机飞往大沼泽纵深进行空投补给。除了少量地药品之外。大部分都是高热量食品。”朱可夫顺道说了说空军对游击总队地支援计划:运输机将从6号机场出。就在德国高级将领被送走之后。
“白天空投。”
这也是没有办法。虽然会有遭遇德国空军拦截地危险。但目前地情况下进行夜晚空投几乎就是不可能地!天气太冷了。飞机在夜间基本不可能起飞!
游击总队那边也是情况不妙。困难就在后勤上:除了极少量情况最好地优秀战马。其它所有牲口都已经做为军粮。但还是不够!
在最低气温长时间低于零下三十度地情况下。庞大而分散地游击总队还要养活庞大数量地非战斗人员。其艰苦卓绝地环境是这边地人很难体会地。梅利尼克将军处境很艰难。急需支援。
“科别茨会派出足够的护航战斗机,应该不会出大问题。还有。游击总队报告会派出突击小组穿越战线,就这两天就可能有同志来报告。”
“恩,等游击队同志到了。我想见见。”
给莫斯科了一份个人给莫洛托夫的电报,叙述了前线部队对美国罐头的急需,要外交人民委员同志到了美国后多弄个几十船的“土豆烧牛肉”和“灵肉”来!那该死的斯帕姆午餐肉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但严寒地苏联需要那该死的“灵肉”。
电文出才半个小时,林俊办公室的电话机响了,一接电话之后足足聊了半个小时,三人电话会议斯大林、林俊和莫洛托夫。
关于要援助地问题,电话会议里不仅仅再次讨论农产品的问题,还有工业。
林俊说了这么一段:“莫洛托夫同志。就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可以减少获得武器弹药的数量,但高质量成品油和工业设备的数量是能要多少就要多少!”
斯大林和林俊这会可看不上美英的坦克、大炮和步枪,卡车、机械车床倒是有多少要多少后方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
车床不足,但这会又有部分工厂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操做而无法进行全力生产,不得不把大量的妇女、老人、少年甚至是残疾军人都送进工厂来充当技工。不过即便如此,苏联在这会地在职工人总数也仅有1ooo万人左右,只相当于194o年时的水平。而现在德国大概控制着大约近1ooo万人(其中德国人大约为837万人)的能够全力生产的技工,但这不包括占领区内的工厂人员。而且这会很多情况下是拼凑起来的苏联技工在人员素质上平均水平上。比那些体格强壮且技能熟练的德国技工普遍都一定距离。
德国人在明斯克吃了亏,但这会不论在战略资源还是在劳动力上甚至都要比苏联更具优势!
不过苏联也有自己的办法…把兔子逼急了都能咬人!自己的工人技术差水平低了些,那就简化武器地生产工艺,让武器的结构简单到连傻瓜都会生产的地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转盘机枪”的生产工艺就是个学徒工都能很快掌握。
自己的工人效率低人数少,那就大幅延长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德国人一天干8小时苏联人就干14个小时!
“劳动量”上去了,还要解决工业产量的问题。
林俊眼前的朱可夫同志在历史上指挥“柏林战役”时,在奥得河畔用门火炮在3小时内向德军阵倾泻45万炮弹,德军地抵抗意志正是被这股强大地苏联火力给彻底瓦解!
红色大炮兵主义的终极体现,这需要机床和钢铁做后盾…苏联能够有如此强大地火力配置。必然会消耗掉大量的弹药。也正因为如此,苏联成为历史上二战中弹药耗费量最高地国家:大约用掉了整整1ooo万吨。比德国高22o万吨。比美国更是高了34o万吨!
这就出现个问题,要让红军保持让美国人都汗颜的“大炮兵主义”那恐怖的火力,这优质钢钢产量就必须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在通常的情况下弹药的实际生产量一般都会比实际使用量高出部分,这是因为在实战中谁都不会把自己地弹药彻底打光,总会保留一部分作为备份,所以苏联的弹药实际用量如果是1oo万吨的话。那后方就要生产出比1ooo万吨更多的弹药才行!
保守推推算,苏联仅弹药生产这一项就耗费了国家过三分之一的钢铁都赶上装甲部队建设的钢铁消耗量!
还有林俊需要高质量汽油:苏联不缺石油,可是缺高质量汽油!更不可思议的是:红军这会能够得到的成品燃油数量不比自己的对手多多少!这乍一看简直不可思议!
为什么?
最简单地解释就是煤不够!
拥有庞大机械化部队的苏联,历史上卫国战争中战时的年均油耗量也只有万吨,在最高峰地1944年也只达到了56o万吨(这里包括了飞机,汽车……等装备的用油量),而德国在1943年获得的液态燃料包括煤制油在内总共就有1ooo万吨,如果不是遭到盟军轰炸的话,其煤制油部分还有继续增产的潜力!
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民又是吃苦耐劳,可是钢铁产量就是追不上德国还是缺煤!其实缺煤这个问题早在卫国战争爆之前就已经存在。苏联每年为了弥补煤炭上的不足都要以石油做交换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煤。
还好现在苏联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顿巴斯在自己手里,不然情况会更糟!不然苏联许多的炼钢厂、电厂和化工厂都会因为缺煤而不得不停工或停产!
这缺煤地问题在战争结束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苏联煤炭的缺口实在太大,要是想靠进口来缓解供需矛盾,按照煤炭部门的最新统计,每年至少需要进口4ooo万吨左右才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进口靠不上,苏联要是真的靠进口煤炭来弥补缺口的话,那苏联的铁路和港口就甭干别的事,天天就拉煤算了!
现在是美国人一听说苏联缺煤。就立即提出要给苏联援助,可苏联只能说:“谢谢!不用了,因为我这里的铁路和港口根本就负担不起这么大地运输量。”
美国又说:“那我就给你钢材吧,运钢可比运煤要容易多了”。
苏联又说:“太谢谢了!可是也不必了,因为你就算是把钢材运来了我也没有那么多的电力来加工它。”
电力的不足严重限制了苏联工厂的加工能力,还是因为缺煤!这使苏联就是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料也无法迅将其加工成为所需要的武器。苏联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除了靠自己努力以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唯一能够替代煤炭用于电的东西就只剩下石油!
可是,用石油来电的成本太高,与煤炭相比。差不多出去地每一度电都是“高价”电,但是这会苏联别无选择。
林俊前世就知道“顿巴斯”地大名,“顿涅茨煤田(顿巴斯的全称)”可谓大名鼎鼎,但没想到苏联在还控制它地情况下还缺煤!这简直难以置信!
但缺煤就是缺煤,现在出现了二战中有点黑色幽默的一幕:德国为了弥补自己在油料上的不足把许多的煤化成了“油”来用,而苏联为了弥补自己在煤炭上的不足又不得不把许多的油当成了“煤”来烧!
一边是高价换来的“油”,一边又是高价出来的“电”,苏德两边的能源状况这会差不多是“半斤对八两”!
朱可夫听了部分林俊“电话会议”的内容,而林俊打完电话之后又用十分钟时间了顿牢骚。把苏联工业这会的家底捅了一圈!
现在朱可夫是知道这统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得有几个将军元帅会去了解那一环套一环的麻烦!
不过就是困难重重。苏联将军们这会还是能得到自己所要的绝大部分装备和物资,因为苏联已经上演了全世界最快的国家转型度这“转型度”其实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由和平机制转入战时体制所需要的时间。
当一个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时。一般都不会立刻就挥出自己十成的力量,往往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滞后期,才能把全部的实力都挥出来。
苏联在4o年就已经为将来可能爆的大战做准备,这“滞后期”等于是在和平时期就准备了一大半。在战争一开始后,苏联整个国家机器就全部动员起来,进入完全的战时体制,生产能力瞬间就进入最高峰!
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因为这个时间(滞后期)有长有短,比如历史上像德国1943年初转入战时体制(有点不可思议,这会的德国还没有实行战时体制!)年末才达到她工业生产的峰值,中间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
而美国1941年进入了战时体制,直到1944年他的工业生产能力才达到接近饱和的水平,中间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英国194o年就转入战时体制,可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英国都没有真正进入状态。
苏联转型度之快世界第一,当德国人还在懒洋洋地执行着一天8小时工作制度的时候,苏联的兵工厂早已经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军火!
而有一点非常重要:苏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再到产品最终如何分配,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