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战争还没结束,这会就提议设个“苏联大元帅”衔显然不合时宜,那只能蹦出个“苏联元帅”来显然其他人都希望副统帅来“确定”。那位伏罗希洛夫更是不能说:大家地位都很尴尬。
元帅由谁来管?还是元帅吗?
“不能说,让安德烈去当这个出头鸟。”伏罗希洛夫想的很明白:这么多年来,他都是没有正式任命地“红军第一元帅“,在很多文章报纸中都有这样地描述:在红军第一元帅伏罗希洛夫同志的率领下……
要是由“第一元帅”提议授予斯大林“苏联元帅衔”,伏罗希洛夫认为除非是自己脑袋被驴给踢了,不然“打死也不说”!
“今天莫洛托夫已经抵达德黑兰,后天他和青年代表团就会出前往巴勒斯坦地区。”
听到沙波什尼科夫地话,林俊问:“代表团要在德黑兰呆几天吗?”
“是的,安德烈。两天。”
看到一群重量级人物聚集在一起。亚历山大也聚了过来:“中午和莫洛托夫通过电报,你的参谋在代表团里一切正常,只不过年轻人们是没办法参观德黑兰的波斯风情了。”
“怎么。德黑兰的情况有些糟?”
“还不错。伏罗希洛夫同志的规定,在德黑兰我们需要保持严肃地军纪。派驻城区的两个步兵团基本都是高加索地区的少数民族战士组成,适应那里的民族习惯。”亚历山大说,“英国人就已经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在德黑兰有他们的军事观察组。”
在非洲和中东呆的时间够长的老爷们在德黑兰不知道怎么了,老同伊朗人生矛盾。不过这样更让苏联高兴伊朗对英国的敌意越深越好!
“我们也派出军事代表团到南边参观,同英国人在伊朗有协议,你重点提示的那几处海港是重点。情报员们也取得不小地成果,原来的情报网已经加强。现在整个伊朗基本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这部分都由总参情报总局在执行。”
“如果需要,我让下边拿一份详细报告给你送过去。”
“好地,让人明天送到我的办公室就可以。”林俊对沙波什尼科夫说。他对伊朗的局势是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那里有俄罗斯几百年来渴求的暖水,那是遥远的海。
宴会刚要开始,一名总参情报总局上校走进宴会厅,在别尔津耳边说了两句。情报总局的负责人又向斯大林汇报,林俊和几名苏联元帅一同听取简短报告。
“刚得到消息。防守马来半岛的英军已全部撤退至新加坡。”
“英国人守不了半年,最多半个月新加坡就会陷落。”这是林俊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反映:英国人说新加坡能防守半年胡扯、吹牛!
上个月下旬,英军增援部队运抵新加坡,其中包括英军第1师和5o架飓风战斗机。由于马来半岛大部分已失守,前者已来不及运往前线;而由于训练和装备问题,后者在与零战地交锋中又一败涂地。
上个月25日,英军司令帕西瓦尔将军已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后的撤退。就是今天,英军炸毁了连接新加坡与柔佛州的一千余米长的海峡堤坝,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岛屿。
昨天。当最后一批士兵跨过海峡堤道向新加坡撤退的时候。帕西瓦尔将军在激励士气的每日命令中出这样的号召:“我们的任务是守住这座堡垒,直到援军到来。而援军肯定会到来地!”
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惨样并没有影响克里姆林宫宴会按时进行,只不过给与会众人多了一个谈论的小小话题而已。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损再损
出于礼节,宴会时武金斯卡娅被安排坐在林俊身边,林俊另一侧就是斯大林。因为别尔津的消息,在那遥远的马来半岛上正在进行的战役也成了宴会上的话题:不管怎么说英国人现在也是盟友,而且马来半岛的战略价值对于整个战争都至关重要。
“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半个月前吉尔告诉美国人,那座岛屿堡垒可以经受住日军六个月的包围。你认为他们最多只能坚守半个月?”
对面的沙波什尼科夫刚才听到了林俊关于不看好新加坡形式的那句话,当时他略微深思了一下:在战争中用点闲暇时间参考一下别人的战局也算是种不错的放松方式。如果脑子永远在手头的事情中打转,反而不会十全十美了大概这也算能让视野和思维更开阔的方式之一吧。
“是的,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大英帝国已经在新加坡经营多年,那里的章宜海军基地更是规模不凡。不过自从二战开战后,英国已无余力顾及那块属地了,在新加坡的部署也已经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国人开始向马来亚增兵,但根据英国人的说法和我现在的猜想,英国人部署在新加坡的部队最多三到四个师,其中还有很多是从马来半岛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将。”
自从苏德战争爆后,德军西渡海峡入侵英国本土的可能性基本将为零,换过劲来的英国这才向马来半岛投送了有限的驻守部队。
“英军司令帕西瓦尔中将手中可以使用的兵力可能会有个**万人,但士气与战斗力完全不能同一路高歌猛进的日军相比。而且新加坡部队组成繁杂,不仅仅有英军,应该还有澳大利亚部队,当然少不了战斗力可以直接忽略不计的印度部队。想有效指挥那样一个大杂烩,帕西瓦尔没有那个能力,而且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员,不犯错误就是上帝保佑了。”
帕西瓦尔会犯错误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仅仅是一个!连最重要的敌军主攻方向都没搞清楚。把自己地主力部署在错误的地方,还不听下面将领正确的意见,一意孤行。
林俊放下了汤勺:“我们都知道马来半岛做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称为“远东直布罗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对于英美而言是阻挡日军夺取荷属东印度石油地天然屏障,日军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夺取!一旦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那一定会是最猛烈的进攻!”
红军大脑与副统帅讨论太平洋上正在进行的战争,这让宴会厅里所有人停下了自己的话题,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一边的武金斯卡娅知道,今天的宴会又会变成个军事讨论会,只不过是边吃边谈。
“大家继续吃饭,就当我讲故事了,呵呵。”林俊一看这情形,轻松地同大家说。不过连斯大林和加里宁都停下了手中的用餐大计,显然“这边吃边谈”也得缓缓。
“对日本人而言。动太平洋战争日军地实际战略目标是盛产石油地荷属东印度群岛。袭击珍珠港从实际目地而言只是战略支援任务。而要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地马来半岛。前期战役中日军对马来半岛地进攻兵分两路:一是6路。在太平洋战争爆之前已经进占印支南部地近卫师团。从6上进入泰国。占领曼谷后。沿马来半岛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那个胖子率领地第5和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6。得到南遣马来舰队地掩护。而这会。山下奉文手里最多能投入总共三个师团地兵力进攻新加坡。”
既然开始话题。那林俊就得好好挥一下自己地“战略天才”。让在座地这一大群军事专家们听听自己地论点。
“新加坡意见变成一座孤岛。浑身长刺地孤岛。如果换成是我们红军守卫新加坡。目前地情况下坚守半年也许是很难完成地任务。但三个月应该能够坚持。但英国人……”林俊停顿了一下。“大英帝国地老爷绅士部队打打顺风仗还行。如果是一次没有胜利希望地战役。投降对于他们而言大概是教科书式地选择。”
“同志们。我听说过一个笑话。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只剩下一颗子弹了。而远处是黑压压冲上来地敌军。他们地选择是什么呢?”
林俊说地有点戏虐。这引起了所有人地好奇。知道年轻地副统帅又要损人了!“把枪放下。然后拿出口袋里最后一根雪茄点上。美美抽着。接着很绅士地投降。当然。投降后还要申明一下自己作为战俘地权利。少不了日内日瓦公约等等。英国士兵应该都接受过投降训练。并要在投降后向对手宣称:在没有希望地战斗中投降。是文明地大英帝**队唯一而正确地选择。”
这个黑色幽默一样地笑话引来近乎所有人地一阵大笑。想想还真贴切。
“他们不能承受失败,不会理解什么是为祖国血战到底的含义。宁可去做战俘也不会去想什么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对国家和对手意味着什么。不过话说回来,英**官就是成了战俘后也不会参加劳动的,在战俘营里消耗日本人地粮食也可能拖垮日本帝国地粮食供应体系,对于战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林俊地表情很有意思,衣服地球人都知道的样子:“大家都知道,小日本缺粮。”
这下连加里宁也笑出了声,林俊的话实在够损!
大家笑够了,林俊的语气又回到严肃状态:“在马来半岛上英国人打得有些惨,失败的阴影会象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马来亚的撤退一旦开始就会变得无法控制!英军的装备也会落在日军手中,日本空军可以在英国的机场装上英国的燃料往英国的阵地上投英国的炸弹;日本步兵会骑着马来亚地自行车紧紧追赶撤退的英联军,估计是又说又笑,好象是去看足球比赛。”
林俊说的轻松,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样。其他人知道这是副统帅的猜测而已,但事实也距离不远吧。再说马来亚的自行车是不少。
“这会炸开地海峡堤道南面十四英里的新加坡城应该正在遭到频繁的空袭,记得海峡北边有个柔佛苏丹宫城楼,英军撤退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拆掉上头竖起的那座高高的了望塔。不然这会山下奉文和他的参谋人员大概正站在那座了望塔上,从风景窗口用高倍野战望远镜窥视海峡对岸。高高的地势让日本人可以给大炮指示目标,新加坡整个的防御在那一览无遗。”
没人问林俊怎么连个望台地事都知道,这不必要问。副统帅该知道的都会知道。
“帕西瓦尔中将虽然拥有**万的兵力固守阵地,但他估计会犯和菲律宾地麦克阿瑟同样的错误:他会把他的全部力量集中在海峡岸边。”
“还有,新加坡的平民也估计会在某种程度上帮日本人的忙,阻碍英国人的战备活动。根据他们那里的习惯和传统,平民们会坚决要求军队出具主管当局允许在高尔大球场上挖壕沟或砍伐棕搁树的书面许可书。可悲,可怜。”
林俊说得似乎就像别人在狮城一般,“至于英国人苦心经营上百年的炮台,就是一群摆设,不知道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炮无法有效地转向后方!”
新加坡地平民不能理解战争的残酷。而英国人似乎也不懂什么叫军管,单单搞个什么“书面许可“就够他们忙的,这在苏联简直不可思议!
“英国人一直在吹嘘新加坡岸防炮的无懈可击。这可算是失策。”叶戈罗夫说,“英国高层的错误,低级错误。”
“是的,那些**唯一的安慰功用就是吓阻日军舰队不敢从海面上进攻,日本人从内6进攻新加坡大概也算是被逼无奈!”
又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英国人在新加坡的岸防炮部署不可谓不强大,连15英寸(381毫米)巨型岸防炮也有,但不能有效往后转向,等进攻新加坡地战斗打响,大部分时候它们成为摆设是唯一结果。
大英帝国在新加坡苦心经营百年。早在19世纪3o年代,新加坡各地就已经有多处炮台。到了英国帝国防御委员会确定在新加坡设立一座海军基地(总计花费6ooo万英镑、历经17年的建造),可以容纳一支大型舰队以对付逐渐增长的日本海
1927年英国工兵署开始设计并在新加坡配置现代化的炮台,这是顶住了很大干扰的:当时英国三个军种争议不断,空军主张飞机万能论,而6军与海军都希望以重抱对付来袭的舰队。
月,由韦伯吉尔曼少将组成的3名军官小组抵达新加坡,决定炮台的位置、火炮种类与火炮口径。。炮台布置地点分别位于:巴西拉巴、波那维斯达、丹绒布列尔、布拉康马堤岛、布拉尼岛、樟宜地区以及德光岛等地。
部署的炮台岸防炮可以掩护海军基地以及新加坡港口,加上英**方高层决定旧有抱台必须予以更新,另加地3门15英寸岸防炮因此得以在1935年完工。
因此到了现在,新加坡总计有1个大型海军基地、4座机场:三巴旺机场、实里达机场、登加机场、加冷机场以及一堆岸防炮台守卫:新加坡岛西方地巴西拉巴配置2门6英寸炮,西南边的波那维斯达配置2门15英寸炮;岛南边地拉柏多配置2门6英寸炮、西罗索也是2门6英寸炮、肯诺则有3门9。2英寸炮、色拉逢与西林辛各配备2门6英寸炮。
岛东北边的柔佛有3门15英寸**、毕庭库雪与樟宜地区则各配备2门6英寸炮。离岛的乌敏岛、德光岛上的史毕尼克斯配置2门6英寸炮、德光岛则还有3门9。2英寸炮。
大英帝国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一个真正的岛屿要塞:原来6英寸与9。2英寸火炮是英国制式的岸防抱,不过英国人还不满足年又测试了15英寸巨型岸防炮!称为“怪物大抱”!
15英寸岸防炮能射15oo磅重炮弹、射程21公里,是当时英国口径第二大的火炮(在多佛海峡有46o毫米**,一战后期研制的怪物。原本为战列舰设计。)。这些怪物大抱是新加坡29门岸防炮防御体系的一部分:15英寸巨型岸防炮英军只在多佛配置2门,令有5门部署在新加坡。可见英国当局对新加坡要塞地重视!
有炮台还需要有效地指挥系统,英军在新加坡有两个岸防炮指挥部:花柏指挥部(第7海岸炮兵团)下辖波那维斯达炮台、肯诺炮台、巴西拉巴炮台、西索罗炮台、拉柏多炮台、色拉达炮台与西林辛炮台。负责掩护南方与西方的接近路线;樟宜指挥部(第9海岸抱兵团)下辖柔佛炮台、德光炮台、德光岛上的史毕尼克斯炮台、边佳兰炮台、毕庭库雪炮台与樟宜炮台,负责掩护敌东方接近路线以及海军基地。
指挥体系完全,火力凶猛!其中15英寸炮射程英寸炮射程英寸炮抱射程码到如果能挥效能,山下奉文的部队挨这炮击的滋味绝不会好!
但那些**射界“指错了方向”只能指向海上的方向。大英帝**事委员会对新加坡要塞地建设卓有成效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他们忘记了杰柯律海军上将的告诫:“一座要塞要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才可称之为要塞!”
但这会新加坡即使有舰队支援。这支舰队也必须相当强大并有空中掩护。不过新加坡没有,也就成了一个标准的“空壳子”要塞!
还有要命的是新加坡的炮台缺乏高爆弹!到底新加坡英军各炮台配备了多少穿甲弹与高爆弹呢?
波那维斯达炮台的15英寸炮配备25o枚穿甲弹但却没有配置高爆弹;肯诺炮台的9。2英寸炮配备25o枚穿甲弹、3o枚高爆弹;巴西拉巴炮台、西索罗炮台、拉柏多炮台、色拉达炮台与西林辛炮台地6英寸炮,每门炮都配备5oo枚穿甲弹与5o枚高爆弹。
柔佛炮台的15英寸炮配备25o枚穿甲弹也没有配置高爆弹;德光炮台的9。2英寸炮配备25o枚穿甲弹、3o玫高爆弹;史毕尼克斯炮台、边佳兰炮台、毕庭库雪炮台与樟宜炮台地6英寸炮,每门炮配备6oo枚穿甲弹与5o枚高爆弹。
不过也有人说那些**是可以转向后方炮击的,除了樟宜的一门15英寸炮射界为向海的18o度之外,其余4门15英寸炮都可以大角度转向:也许炮手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射界,会敲掉部份的混凝土掩体。这让樟宜的其它2门15英寸炮可以转向不过还是缺乏对付地面目标最重要的高爆弹!
用穿甲弹虽然能爆炸,但要等钻进地面够深之后那些弹底引信才会挥效能掀起的泥土会很壮观。不过实际效果并不怎么样。
不管如何,那**至少阻吓了日军舰队不敢从海面上进攻,“已经挥了作用地”。
对于马来亚的战略。英国国防部估计如果新加坡遭到攻击,海军需要6个月的增援时间,却没想到日军的攻势是这样的快。
“半个月,最多半个月新加坡就会陷落。新加坡一陷落,马来半岛就彻底在日军控制之下,通向荷属东印度的大门也就敞开了一半。另一半就是麦克阿瑟驻守的吕宋岛菲律宾,不过也快了。”
明天谢尔盖就要前往高尔基,而阔日杜布与波克雷什金将立刻返回明斯克,林俊是要留在莫斯科。宴会之后与叶戈罗夫简单交接了白俄罗斯的工作。谈论了一些自己对于下一步再白俄罗斯可能出现的机械化大兵团战役地设想后,就结束了在克里姆林宫的行程。
斯大林在宴会上多喝了两口格鲁吉亚葡萄酒,早已经去休息。林俊离开会议室时看到武金斯卡娅正在休息室等他,心里暖暖的。
“回家,累了。”
林俊真累了,连续几个晚上都只睡三四个小时,要不是今天在飞机上靠座椅睡了一会,宴会时也不会谈论一段太平洋的局势,不靠在餐桌上睡着就不错了。
一坐进自己的“梅赛德斯…奔驰77ok布尔曼”防弹轿车。这瞌睡虫是挡不住的席卷而来,大概回家让自己的精神一下子松懈下来。
迷迷糊糊被叫醒,怎么上楼进自己家都没注意,倒是没忘了让随员们也去休息,然后稀里糊涂梳洗一下就在卧室床上倒头大睡。
兰德斯科奇问武金斯卡娅,明天长几点去克里姆林宫。
“9点吧。你们也早点去休息,保克尔今天找过我,他说后天开始再给你们安排一下轮换休班。”
都是有家庭的人,随员们和副统帅一样。不是铁打的机器。
回到卧室。武金斯卡娅看着床上呼呼大睡地丈夫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是医生,知道没休息好对身体地损害有多大。但他的身份又注定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工作。更不用说在战争时期作为妻子有点心疼。
帮着整理丈夫地东西,忙乎了好一会后才躺在丈夫身边,安静的睡着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不逢时的天妒之才
上午八点过林俊才醒,这一觉睡得舒服。武金斯卡娅比丈夫先起床,正梳洗完毕从盥洗室出来,一看到林俊正坐起来就说:“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兰德斯科奇他们要4o分钟以后才来。对了,早餐要吃点什么?我让厨师去准备。”
“就弄个鸡蛋搞点面包就成。”
没有泡澡,就用热水洗了个淋浴。到餐厅时看到早餐正好被端上来自从成了副统帅后,这负责自己日场生活的人是越来越多,连在莫斯科的家都配备了专职厨师:和在茹科夫那位一样,擅长中国东北菜。
一杯热牛奶加上两个煎鸡蛋,还有一罐里海鱼子酱和林俊喜欢的白面包,非常丰盛的早餐。不过林俊从来不讲究早饭吃什么,管饱、够热量就成,战争时期没什么好挑剔的,连着吃饭的度也够快。
餐桌上放着几份报纸,打开今天的《真理报》翻了翻,几乎都是相同类型的新闻,绝大部分都是前线的一些报道。估计其它几份报纸的内容也一样,吃饭早餐这《真理报》也就草草看了一遍。
放下报纸看到妻子还在吃,就问:“今天不用上班?”
“你回来了,医院里谁还敢要我准时?要给我放假,我没同意。呵呵,晚点去,下午有台手术,没其它事。”武金斯卡娅笑笑:“什么时候能回趟茹科夫看看林林和伊万。”
“过两天吧,手头事情还不少。对了,你的新司机怎么安排的?”
“已经到了,就住在对面那幢楼,和厨师他们住一块。是个四十多岁的军士长,叫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马秋申克。”
因为武金斯卡娅的级别也已经属于高级指挥员范畴,医院方面按照规定要给她安排专车,不过这个任务被保克尔义无反顾的接手了:安排长夫人的司机也不是件小事!需要政治可靠,作风严谨。当然少不了的还要驾驶技术出众。
“哦。”
这时兰德斯科奇和古谢夫两人也到了。林俊换上了制服,不过不是昨天的那套。胸前挂着那一堆勋章并不舒服,就四枚“大小金星”别在这套制服上:全军独此一家。
换了防滑底地皮靴,没有穿喜欢地旱獭皮旧靴子,在参谋和卫士的护卫下出门。
莫斯科有点湿冷,地面常结冰,保不准今天还会去哪。林俊选了去什么地方都方便的防滑靴子。
克里姆林宫,副统帅办公室。
文件夹还是有一堆,保克尔已经让人按照重要程度理好,就等着林俊过目。
不过自己没先看那些文件,而是花了2o分钟时间起草一份报告:有什么事情要副统帅来报告?提议授予斯大林元帅军衔的报告,要提交最高统帅部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既然昨天自己说了那个想法,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