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决策是正确的,科什金同志的设计才是最符合未来战争的坦克,各方面都均衡。”
马克萨廖夫看着林俊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就说:“安德烈同志,要不要到靶场开上几炮?”
“好!当然好!”林俊早就跃跃欲试,就是马克萨廖夫不说他也会要求,能亲自打坦克炮的机会可不多。
BT…7型快坦克上装备的1934型L46(46倍口径)45毫米坦克炮是从BT…5的1932型(L42)45毫米坦克炮的展型号,而它们的最早原型是苏联红海军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上的45毫米射炮,因为它的反坦克性能优秀,所以被改造成了坦克炮。这个型号的坦克炮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上能够解决所有潜在对手所拥有的轻型坦克,就是对绝大部分的中型坦克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且它的射达到了每分钟12,配合BT…7的强大的机动性和133的主炮携弹量,具备了长时间连续作战的能力。而它133的备弹量还是装备了电台和其它新增设备的结果,原型车的备弹量达到了188。当然,坦克兵们还是喜欢这种配备了电台的“小”备弹量的新型号。
这次把坦克开到靶场倒不用林俊来驾驶,现在他已经钻进跑塔,占了炮长的位置,边上的安德罗夫车长正向他讲解坦克炮的使用方法。
这坦克炮的使用说难是难,说简单也简单。林俊是要过过瘾,所以只是学习了直瞄射击的技术,这只需要弄清密位、距离测定、提前量这几项就基本搞定。再说也只是打打固定靶,5oo米的距离上连开3炮,命中目标靶,这让坐着汽车一同来“观战”的同志们大声叫好。说实话林俊是打得不错,一个第一次接触坦克炮的人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难得,连车长同志都说林俊还有当坦克炮长的“天赋”。
从满是硝烟的战斗室里爬了出来,看着一帮向他表示祝贺的同志,林俊说:“同志们别再夸了,我自己清楚这几斤几两。我是瞄了半天才开的炮,要是在战场上就我这水平,同志们早报销了,呵呵。”
林俊的话再次让工厂的同志们感受了这位“特使”平易近人和“诚实”的一面,以前有些来“试炮”的领导可是有很多在“几中一”的情况下就“吹”的不行。
“马克萨廖夫同志,这种改进型安装m…17T动机的想法不错,这样就可以解决装甲厚度增加而车重增大的问题。而且这车体和炮塔外形的改进也增强了防弹效果。”
“我们打算把这种改进型的坦克BT…7重新命名为1937型,已经报上去了,估计近段时间就会批下来。”
林俊对于自己工厂产品的肯定让马克萨廖夫非常的高兴,他知道这些“肯定”斯大林同志也一定会知道。
众人还在坦克边说话的当口,有一辆嘠斯—2型轿车向这边开了过来。
下车的同志告诉林俊,刚才克里姆林宫曾来电话找他,对方要安德烈同志尽快回电话。
第六十章 干涉的权利
电话是斯大林办公室打来的,斯大林也就是询问一下林俊的“视察”的情况,还告知林俊行程和原计划有些变动。
原来林俊是“视察”完哈尔科夫后就要返回莫斯科,但现在需要林俊再去几个地方,包括斯大林格勒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和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还要去远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斯韦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汽车厂。而且斯大林还给了林俊一个非正式的官衔:工农红军军械部特别视察员。
这下子林俊一时半会是回不了莫斯科了,想转完这一圈没个2月别想完。电话里林俊向斯大林报告了正在研制的新式坦克一些特点,还帮科什金和他的科研小组吹了一通。当然,林俊也没忘了那个费尔索夫,林俊告诉斯大林:为新式坦克的顺利研制,他把关在监狱里的设计师带回了工厂,理由还是这人还有使用价值和挽救的机会。
斯大林对于手下这名爱将保持了一向的“宽容”,甚至可以说是纵容。林俊私自的决定不仅没让斯大林生气,反而得到了他的赞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林俊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干,当初力保阿尔希波夫和安德卢普夫时比现在还出格。对于手下这个“爱将”的出格行为斯大林都快习惯成自然了,而事实表明阿尔希波夫和安德卢普夫是好同志:一个把红军最好的空军学院治理的井井有条,科研成果也是不断涌现;另一个在西班牙指挥部队节节胜利,战果巨大。
“既然安德烈的眼光和判断是敏锐和正确的,那就让他折腾好了。”斯大林是这么想的,再说那个坦克设计师犯的错误听安德烈说也不是非常严重,再说费尔索夫对于斯大林而言实在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而林俊这次的私自决定还让斯大林认为是能“独挡一面”的表现:这个安德烈是真正成熟了,可以委以重任。
要是换成其他人这么做,斯大林很有可能会毙了他,但对于林俊却永远是个例外。
斯大林干脆在电话里给了林俊更大的权利:“只要是你经过分析认为可靠的人,你可以自行做出安排。对于你说的各地区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和当地生产相关的一些问题,你可以看实际情况进行干涉,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这根本是个破天荒的决定,这样林俊就等于有了一份真正的“圣旨”,在地方上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权利也只有斯大林能给别人,而林俊绝对是第一个。为什么?也许斯大林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个小伙子当自己儿子一般看待。平时斯大林对自己的三个子女一直是比较严厉的:老大雅科夫机智具有胆略,但在斯大林身边时常常沉默寡言,很少和他交谈,而且已经独立生活。而瓦西里的逆反心理又重,斯大林虽然喜欢老二,但这个儿子又常常做出出格的事。而斯维特兰娜虽是斯大林的最爱,但才11岁的小姑娘却有了心机,对斯大林这个父亲都会耍手腕,这让斯大林非常苦恼。也许从1932年斯大林第二任妻子纳杰日达…阿利卢耶娃自杀的时候开始,斯大林的女儿已经在记恨他了。
斯大林很难在自己的子女那得到为人父的快乐,可能不自觉的把一部分“溺爱”分给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安德烈。但谁都不知道斯大林是否把安德烈当成了第三个儿子,因为斯大林决不会说,也许他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这样做。
瓦西里在24岁时已经是空军少将,到了1947年26岁中将军衔时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可见斯大林对于自己子女的溺爱是无止境的。所以林俊现在就拥有了巨大的权利倒也变得不奇怪了:只要斯大林喜欢,他明天就可能成为将军,虽然1937年的苏联还没有将军。
挂下电话的林俊走出了马克萨廖夫的办公室,看到外面的同志们都在等他。
“我已经向斯大林同志汇报了这里的生产情况,斯大林同志对同志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林俊的话让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的同志们非常高兴,能得到最高统帅的肯定绝对是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斯大林同志又给了我新的任务,过几天还要到斯大林格、列宁格勒和乌拉尔汽车厂视察工作,估计过个两三天就要离开这,以后的工作就交给同志们了。”
“放心吧安德烈同志,我们一定会让斯大林同志和您满意的。”领头的马克萨廖夫说。
“呵呵,我知道我们共产国际机车厂的同志都是好同志。”林俊停了一下,“有马克萨廖夫和科什金同志在领导工厂的生产和科研,这的工作我是放心的。大家都去忙吧,马克萨廖夫同志和我去趟哈尔科夫市区。”
其他人各自回自己岗位,马克萨廖夫和林俊一起走向办公楼的大门。
“安德烈同志,你是要买东西还是?”马克萨廖夫壮着胆子问。
“去肃反委员会。斯大林同志要我检查一下各地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情况,看来是不需要你给那帮笨蛋提醒了。”
林俊的话让马克萨廖夫打了个冷颤,他不知道下面会生什么,“安德烈同志会大开杀戒吗?”
林俊对于杀自己同志是一点兴趣也没,他当然不会把那些委员们“肃反“了。
到了肃反委员会后,林俊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教会”了委员同志们”怎样不乱杀人”。他再次的到来确实让委员们吓的够呛,因为这次林俊可是在执行斯大林的命令。
林俊再次“视察”监狱,看到犯人们已经基本受到“人道待遇”后,他表扬了委员会同志工作上的进步。
“这很好,这样才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你们原先的处理方式简直就是狗屎!”大棒和胡萝卜是需要一起用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林俊都在肃反委员会“办公”,他查看了所有在押肃反人员的卷宗,现场提出处理意见。结果当然是大部分犯人得到了释放,而少量的“危险敌人”林俊也不好做出判断,那就还是以现在的工作方式继续审问,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委员同志们了。总之这些人的命是基本保住了,而委员会同志们对于以后肃反对象的选择和评判标准也心理有数,按着林俊的动作,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嫌疑对象”可以排除嫌疑。
第六十一章 英雄城
在苏联的历史上有十二座城市和一座要塞获得了“英雄城”这个光荣的称号,她们是:斯大林格勒、格尔齐、基辅、列宁格勒、明斯克、莫斯科、摩尔曼斯克、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斯摩陵斯克、图拉和布列斯特要塞。在林俊的心里,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布列斯特要塞无疑是英雄城中排在前三位的。
1937年2月2日,林俊正乘坐一架p…s运输机前往斯大林格勒。机舱的密封性不是很好,非常冷,林俊把身体缩成一团,尽量让自己感觉暖和些。他正在思考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情况。
按照斯大林的要求,今天上午林俊就马不停蹄的坐上了专为他准备的运输机前往斯大林格勒。照理冬季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决不是这飞机,但由于哈尔科夫与斯大林格勒之间没有直接的铁路线,兜一圈下来就是2ooo公里,再说现在又时积雪的季节,要是坐火车有可能花上一周也到不了斯大林格勒。为了赶时间,林俊大胆的选择了从天上走,这样4个小时就可以解决问题。
离开哈尔科夫前,那个费尔索夫已经出院参加研制工作,对于共产国际机车厂的情况林俊是放心的,而当地的“肃反”工作被他这么一“闹腾”也会“黯淡”平和些,林俊知道自己应该救了很多同志的命。而作为苏联的一个重工业基地,林俊的这个举动会为苏联保留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想到这点,林俊感觉自己冒的风险也值了。
林俊还在离开哈尔科夫前特意对科什金交代了一件事,就是在T32定型上报前一定要先告诉自己,无论到时自己在什么地方都要和自己联系以后再上报。科什金还以为是林俊想亲眼看到这种他大加赞赏的坦克参加测试,满口的答应了。但林俊告诉他不是这么简单,但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他自然会明白的。
到底是为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历史上有个人会让T34的投产差不多完了一年,他就是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的岳父克列缅特…叶非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元帅!
为了能让T34顺利投产,林俊已经做好了和这位元帅“大战”一场的准备。
飞机经过的苏联大地一片雪白,但这单调的景色没有限制住林俊的思维:5年半之后这里将是血与火的战场,而6年后的今天就是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日子。
飞机单调的动机声让人老想打瞌睡,但冰冷的机舱里根本就睡不着。
这时候机长莫洛奇从驾驶舱走了出来,“安德烈同志,这天气够受的,我们的飞机就像个冰窖一样。”
“呵呵,莫洛奇同志,这趟辛苦你和格里戈里(副驾驶)同志了。”
“应该的,能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哈哈,这样说可不好,弄的我像个老贵族,同志们都成了车夫。”林俊和莫洛奇开起了玩笑。
“安德烈同志,您可是我们所有飞行员的榜样,特别是我们运输机飞行员心中的英雄!您当初救援考察队员的行动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和奇迹!”莫洛奇倒不是故意在林俊面前说好听的,这是心里的实话。当时林俊和其他7位飞行员的壮举让他们这些“开运输机的”大大振奋了一把,在那些“高傲”的战斗机驾驶员面前都能昂着脖子走路:我们飞运输机的怎么了!也是英雄!
林俊也早就听说自己在运输机飞行员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虽然自己后来改飞战斗机,但运输机部队的同志还是把自己当作是“一伙的”!而在有些“特殊”的情况时,这些飞行员还会打出自己的名号,比如在运输机飞行员和战斗机飞行员拼酒的时候他们就常说:“不就是开战斗机,有什么好牛的,老子转行了一定比你们厉害!安德烈同志就在西班牙击落了1o架敌人的飞机,怎么着!?你们和他比比!”
“到斯大林格勒还要多久?”
“大概还要一个小时,我们离斯大林格勒机场还有2oo多公里,今天天气不错,估计中午12点半就可以到了,呵呵,还赶得上吃中餐。”
“中餐就不必到那再解决了,我这还有点面包,你也来点?”林俊从边上的一个包里拿出两块白面包,一块递给了莫洛奇,他是有点饿了。
莫洛奇接过面包吃了起来,“味道不错,就是太凉了。”
“离地三千米你还想怎么着?呵呵。这是共产国际机车厂食堂特制的,里面都是葡萄干和杏仁,当然好吃,买都买不到。”林俊边吃边说。
“家里几个孩子?”林俊看这位莫洛奇也有个3o几岁,应该已经结婚了。
“呵呵,老婆给我生了5个,4个男孩,最大的已经12岁。安德烈同志有孩子了吗?”说到自己孩子,这位机长是一脸的幸福和自豪。
“一个儿子,快8个月了。”
“小孩子记性可不好,听说您要去好几个地方,等回到家小孩可能都认不出你了。”
“那也没办法,工作就是这样。”林俊把边上的包拿了过来,“里面还有个面包给格里戈里同志填填肚子,其它东西送给你的孩子们做礼物。”
莫洛奇可不敢要林俊的东西,看着这口袋足足有1o多斤重。
“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哈尔科夫党委会送的些乌克兰特产,全是些葡萄干和杏仁,小孩子最喜欢吃。你有5个小孩,送你最合适,我拿着可费力气。”硬把包塞给了莫洛奇,林俊倒说的是实话,这包东西自己拿着也不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这个。但对于莫洛奇这位少校就不同了,他虽然是飞行员,工资还是比较高的,但养活5个孩子是笔大开销,估计会很吃力,孩子们吃零食的机会应该不是很多。
看林俊态度坚决,莫洛奇也不再推辞,“那谢谢安德烈同志了。”
一个小时后,林俊已经透过机舱看到了苏联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而斯大林格勒就在前面。
刚才回到驾驶舱的莫洛奇又到了后舱,“安德烈同志,我们就要降落了,请系好安全带。”
“好的。”系上安全带,静静地等待着降落。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党委书记鲍里斯…费奥克斯托维奇…格尔卡和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早已经接到通知在机场等候林俊“大驾”。
林俊与莫洛奇和格里戈里告别后才走下飞机,格尔卡、科京和手下的人立刻迎了上来。
“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党委书记鲍里斯…费奥克斯托维奇…格尔卡,这位是我们的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同志。”说话的格尔卡看上去已经有5o多岁。
接下来还是原来的老一套,吃饭加参观城市和工厂。而斯大林格勒的同志比哈尔科夫的同志是圆滑的多,估计是这位科京总设计师的影响。
你滑我也滑,林俊也不是笨蛋。
“科京同志,估计你在斯大林格勒是待不了多少时间了哦。”在吃饭的时候林俊和他说。
林俊的话倒也没让在座的人奇怪,他们也早就听说总设计师可能会调往列宁格勒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因为目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还只是主要生产坦克和拖拉机,研究新式坦克还不是这的重点,而科京和他的研究小组可能会在近段时间整体调往列宁格勒,当然这里面有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功劳”,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呵呵,或许吧,还没有接到正式命令,就是调动也是以后的事。”
“说句不好听的,在座的工厂方面的同志可不要生气。我们斯大林格勒只是作为我们苏联坦克的重要生产基地,当然十分的重要。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还是在列宁格勒,科京同志是位优秀的坦克设计师,而且今年才29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到列宁格勒方面担任总设计师才是最合适的安排,呵呵。”
“安德烈同志,你这么说我可下不了台哦,哈哈。”科京听了林俊对他的赞扬是非常高兴。他虽然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但眼前的这个安德烈的背景决不比他差,甚至比自己的背景还要深厚。克里姆林宫里的小道消息都在说斯大林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溺爱。做为和克里姆林宫很多高层都有密切联系的人,科京当然也知道这些小道传言,所以他是比较看重这个安德烈的话和态度。
“当然,科京同志的才华和能力我们斯大林格勒的同志都是知道的,列宁格勒才是能真正展示科京同志能力的地方。”
说话的是格尔卡。
“呵呵,真是个老狐狸!”林俊心理想。
吃完“迟到“的中餐后,林俊在科京和格尔卡参观了斯大林格勒。
在列宁广场,林俊努力的在找那座“巴甫洛夫”大楼,但根本就没有一座建筑能和映像中的那座残破不堪,但仍然巍峨耸立的大楼对上号,光从这点就能让林俊再次感受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激烈与残酷。
在参观的途中林俊提出要去城外的马马耶夫冈参观,这让陪他的所有人有些奇快:那座小山岗有什么好看的?
林俊就像是个游兴十足的游客,说:到了高处才可以看清斯大林格勒的全貌。
“哦,原来是这样。”大家这下才明白,“看来安德烈同志喜欢旅游。”
站在前世曾经到过的地方,看着白雪皑皑的山岗和城市。林俊感该万千:这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曾生了最残酷的战斗,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因为谁占领了这里,谁的大炮就可以准确的轰击对手。历史铭记下了那场血战,虽然现在林俊的面前还没有那座宏伟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
第六十二章 “难产”的重型坦克
科京,不像科什金那样是一位有潜力的天才设计师,他只是在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人一起进入了恰当的学校。科京就读于列宁格勒的捷尔任斯基汽车军事技术学院,他在那里受到基洛夫、伏罗希洛夫、布柳赫尔、图哈切夫斯基等党的杰出领导人的主意,最后甚至还与伏罗希洛夫的女儿结了婚。科京虽不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但也算是一位有能力的工程师,而且他更擅长于政治斗争。他得到有权势的人物的嘉许,升迁很快——这是林俊对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早期经历的的了解,但不可否认,科京还是一位优秀的坦克设计师。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还真不是个名副其实的“拖拉机厂”,生产的产品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坦克。现在它主要在坦克方面是在生产刚刚改进完毕的T…26s1937型轻型坦克,而拖拉机的生产主要是s…65型和大名鼎鼎的sTZ…3型农用履带式拖拉机,当然这些履带式拖拉机起码有一半是提供给军队作为火炮牵引车使用。还有少量的产品是T…2o“共青团员”45毫米反坦克炮专用牵引车。(为什么说sTZ…3型农用履带式拖拉机大名鼎鼎?应为我们在一些反应五十年代新中国农业建设的纪录片上就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上面的这些都是林俊在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同志们的座谈上了解到的。“据我所知,ZIs…3型和s…65型农用履带式拖拉机作为红军部队专用牵引车辆不足的替代措施,大批装备一线部队,造成了这些非专用牵引车辆的负荷作业,对这些拖拉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听了林俊的话,科京开口了,“安德烈同志,这个情况我们也知道。现在红军一线部队里装备的按照军事用途的专用牵引车辆还不到牵引车辆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而全军需要中等程度修理和全面翻修的牵引车辆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一线部队的牵引车装备数量根本不足,特别是重型专用牵引车的数量严重不足。”
“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因为各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指标都有限制。”林俊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