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德烈将军,我的领航就到这了。”张志强已经完成自己今天单程的领航任务。
“张少校,你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敬业称职的领航员所能拥有的一切优点,谢谢!”林俊是真心的称赞这位国民党空军少校:在这么长距离的远距离飞行中没有出现一点偏差,绝对难能可贵。
“维拉约夫中尉,下面就看你的了。”
“是,安德烈同志。”听得出现在中尉同志信心十足。“我是长机机长维拉约夫,保持原有航向,下一个坐标是12点钟方向达,距离26o里。”
飞机下面是半荒漠的地形,零零散散有些牧草分布,远远的还能看到几个湖泊。林俊甚至还看到下面的荒漠还有些野生动物在活动,但由于高度太高看不清楚。
在这一地区已经没有什么来自空中的危险,林俊又爬到后舱,看到符拉基米尔还在称职的坚守岗位。
“符拉基米尔,可以休息会,已经没有什么威胁。”
这里已经脱离战区,再要战士们保持一级战备有些说不过去。
看到符拉基米尔从炮塔吊篮里出来,坐到后舱壁上的折叠椅上。林俊拍了拍他的肩膀,“到部队几年了?”
“刚好第十年,呵呵,想回老家可部队里就是不同意。”
用句大家都明白的话:这符拉基米尔的军衔和身份就相当于我们中**队里的士官,也可以用老的称呼称之为志愿兵,由于各种各种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成为军官,只能这样在军队里拿工资。而这样的军人基本都是军队里的技术骨干,必定有他突出的那一方面,在西方国家一般被称为技术军士。
“我对战斗机大队比较了解,应该对你们大队的关心还不够。你在大队里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别告诉我你就只是这架飞机的炮塔射手,我可不信。”
林俊可不信技术这么好的一名“准尉”只会是个机枪手。
“在原来的部队里我负责团里的机枪手培训,这次挑选来中国的机组人员就报名来了。在这边基达林斯基大队长也是在让我在负责机枪射手这一块,其实
里的所有机枪手都接受过严格的训练,素质非常好。
由于这一地区基本基本是荒漠地形,基本找不到什么可供对照的地标,还好那位维拉约夫中尉是经验丰富,一个小时不到,飞机准确的出现在赛音山达上空。以这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作为地标,两驾轰炸机往左调整航向35度,直飞西北偏北方向距46o多公里外的乌兰巴托。
入夜前,两架dB…3程轰炸机降落在乌兰巴托机场。
经过长距离的远航,所有人都已经非常疲劳。林俊谢绝了当地苏联驻军司令员的宴会邀请,而是直接前往休息的房间,随便吃了点东西倒头就睡。当地的苏联军官当然不敢对林俊的态度有所不满,而且明天接林俊前往远东的远程运输机就等在机场上——现在安德烈同志需要的就是休息,而不是什么宴会。虽然当地的苏军指挥官非常希望和这位克里姆林宫的红人交流一下感情,但既然安德烈同志累了,也就只能按着林俊的意思办。
不是盖的,别说是林俊,就是他的机要秘书费科奇诺夫少校的话在这里也不敢有人有一丝违抗——克里姆林宫的人的权利不是这里的人能够较劲的。
吃过晚餐后林俊让费科奇诺夫去了趟当地驻军司令部,虽然很累,但想到还是需要尽可能的了解一下远东的局势——自己急赶慢赶的跑到那,结果连为什么会生冲突都不知道,那就真成了个笑话。
今天林俊已经做了件蠢事,要是再稀里糊涂的出丑就不是他林俊——自己不是圣人,错误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在短时间内连续生两次。
很可惜,费科奇诺夫把当地的驻军司令都请到了林俊的房间,可连那位司令员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更不用说为什么打起来——一切都是保密的。这边的苏军只接到准备飞机送一位重要人员前往远东的命令,而到了今天中午才通知他们要接的人到底是谁。
“看来情况不是那么简单。”送走了客人后林俊独自在想。
第二天一早,林俊四人告别了张志强和送他们来的轰炸机机组成员,坐上早就准备好的一架进过改装的dB…3往下一个目的地:阿穆尔河畔共青城。
一般的进过改装作为运输机的dB…3以乘坐11名乘客,但这架dB…3显和一般的运输机有所不同,设施甚至可以用豪华来形容——只有5座位,还是三个位置是面朝机头的软靠背,另外两个面朝最宽敞的那个座位,中间隔着一个小型写字台;不是一般运输机的那种两边贴机身固定的折叠帆布椅,更为夸张的是机身内部还用薄木板装饰,这根本就是架专门为特殊人物准备的高级公务机。
还好,就是再怎么装饰,这架dB…3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优良性能——今天的飞行距离将过昨天,足足有35oo里,这也只有dB…3能够胜任此项任务。
很巧,今天的机长也叫安德烈,只不过年纪已4o来岁称呼上的混淆,林俊在机上称呼他为“老安德烈中校”。飞机上有三名机组成员,除了那位中校机长,就是机长身边位置的副驾驶兼领航员库科维奇上尉和机头位置的勤务兵卡劳其。
从老安德烈那得知,他们是在前天接到通知飞往乌兰巴托的,当时飞机还在距离这里1ooo公里以外的赤塔。执行委员会的专机,原来是把加里宁同志万里迢迢从莫斯科送到赤塔而准备的。结果飞机刚到赤塔两天就被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的一封电文征用,飞往乌兰巴托执行特殊任务,等完成任务再飞回赤塔供加里宁同志使用。
“不知道加里宁同志会不会有意见?!”林俊想,要是因为自己而让加里宁乘坐四面透风的运输机回莫斯科,那林俊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老安德烈中校同志,加里宁同志这么远到赤塔干嘛?是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安德烈同志,您可能不知道,我们要建立新的赤塔州,时间就在明天。加里宁同志是代表中央前往赤塔市。”
林俊都快忙的忘了,苏联的赤塔州成立于1937年9月26日,那看来加里宁同志还要在那呆几天,不会误了他的行程。
第一百一十章 全颠倒了
俊在心里一直对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同志保▍这尊重的苏联领导干部。
自从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式成立之苏联最高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最高苏维埃改组之后,加里宁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一直到1946他过世时都保有这个地位。很少有人知道,苏联的国家元其实不是斯大林,而是这位已经年过6o的加里宁同志,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元。
加里宁不仅是苏联政治家、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在林俊心中他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加里宁与列宁一样都是相当关心劳工与农民的领导人,常常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与一般市民接触并且了解市民的希望,并且展现一个“好爷爷”的风范;在大清洗期间也有不少人写信给加里宁,而加里宁也常常介入审判,因此救了不少无辜的人——这一点是林俊最佩服的,要知道在大清洗时期敢于站出来的人实在太少了。因为加里宁为人几乎无可挑剔,很多人也称呼他为为“亲切的祖父加里宁”。
加里宁人生中唯一的缺憾就是在卡廷大屠杀屠杀波兰士兵的事件中,他也有在公文上签名批准。对于这一点,林俊也有他地看法:有时候一个伟人也不得不做违心的事。就连对中国革命有过巨大贡献的加仑将军也曾经在对奉系军阀战俘处置的问题上犯过错误,留下终身的遗憾。
这次斯大林将加里宁的专机临时调给自己,也应该和加里宁一贯的“好爷爷”作风分不开:如果这次到赤塔的是伏罗希洛夫元帅,那林俊也只能再次窝在运输机简陋地帆布座位上去远东。
这次“截”了加里宁的专机,虽然误不了他的行程,但林俊还是过意不去。
“斯诺尔尼克,上次那个中国的军事委员长送我的茶叶你有没有带上?”
这段时间林俊身边的三个随从分工明确:费科奇诺夫负责一切机密文件地调动和整理,一个全职的机要秘书;兰德斯科奇就负责他的贴身警卫工作;而斯诺尔尼克暂时将自己司机的职责放在一边。当起了长的生活秘书。
“都带了,安德烈同志。”这是林俊对部下的要求:不要叫自己长,还是安德烈同志听着舒服。
“把那罐还没开封的拿出来。”
“是,安德烈同志。”
斯诺尔尼克走到机舱后部,从小型的行李舱里取出林俊的其中一个行李箱,拿出一个锡罐交给林俊。
这是个没有任何花纹装饰的罐子。看着一点也不起眼,乍一看还会以为是个大号地烟罐,只有行家才知道这是存放茶叶最好、也是最高档的容器。
叫过机长:“老安德烈同志,请你把这罐子带给加里宁同志,并请你转达我对加里宁同志借用专机地谢意。”
“安德烈同志,您能不能告诉我这里面装的是什么,要不加里宁同志问起来我不好回答。”
可怜地老安德烈中校问这句话的时候有些提心吊胆:万一眼前的这位安德烈以为自己话里有话就糟了,但他又不得不问——眼前的这玩样怎么看都像个大号的手雷。
“呵呵,罐子里装的是最好的中国茶叶,中国的军事委员长送给我地。你可以先把它交给加里宁同志的生活秘书,只要把我地问候直接带到就可以了。”
林俊不是傻子。一个俄罗斯人是实在看不明白这个锡罐子的用途的,他也能理解机长为什么会这么问。当然。林俊不会去计较机长的这句话——人家也是不得以。
这次这架高级公务机将先直飞莫戈恰,然后在调整航向飞往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前一段航程接近17oo公里,而第二段航程足足有19oo里。这一路就是一切顺利,林俊也要在入夜后才能抵达共青城。一般公务机不会采取这种长距离的持续飞行,但由于时间紧迫,而且机组成员也相对熟悉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是乘客也不反对这么飞,航线就这么定了下来。
这边境冲突可打不了几天。要是到的太晚就没自己什么鸟事了——这可不是林俊的脾气:淞沪战场上自己被各种原因弄的束手束脚,还等着到远东好好出出这口闷气!
在和日军的几次边境冲突中。苏联红军就没客气过,一贯就是全线出击,而这也是林俊最喜欢的。自从1931年九一八日军占领东三省后苏军已经和日军在边境上摩擦了2o多次,但每次都是真正的
“虽然是边境冲突,也要把这边境冲突打得风生水起!”林俊在想。他为什么要这么想:因为边境冲突就是边境冲突,虽然规模最大的边境冲突双方都能投入过六位数的兵员,但它还是边境冲突,成不了全面开展。林俊来了,那这次冲突就不会以双方伤亡几十人的结果不了了之,要来就来个大的,怎么着也要把边境附近的关东军和日本的朝鲜军打得哭爹含娘!
、、、、、、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简称共青城,位于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州阿穆尔河(它的上游就是黑龙江)中游,因为紧挨着阿穆尔河,所以被称为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它原来不过就是一个小镇,是在在1932年由苏联产主义青年团于按照工业中心的规划建造起来的,到了1937年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不得不佩服**制度下的建设能力,当接到中央的指示,来自全苏联各地的年轻建设者集聚到这篇人烟稀少的地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在阿穆尔河畔出现
兴的工业城市。
林俊乘坐的飞机在夜色中出现在共青城上空,他对于下面的城市应该说是非常熟悉——当然是还在前世的时候。
几十年后,共青城有一个世界著名大型企业——“加加林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企业”,因为在林俊的前世时它制造的是苏-27系列军用飞机。前世的林俊还是中学生时就随父亲几次到过共青城,而且他飞行学员生涯的最后半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可以说对它非常熟悉。
又是一座“熟悉“的城市,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物非人也非。
“共青城,我又来了。”
在机场迎接林俊一行人的是三级国家安全政委留希科夫,林俊还是第一次和这位留希科夫打交道,以前在莫斯科没有见过面。
留希科夫向林俊通报了前线的情况,而时间爆的原因让林俊大吃一惊:这时间都被自己快弄的乱套了!但这个惊奇和林俊下面想到的一件事带来“震惊”相比,那实在是小意思了:在听完留希科夫的情况介绍后,林俊在整理张鼓峰事件的记忆时,感觉眼前的这个留希科夫的名字是忽隐忽现。经过几分钟绞尽脑汁的记忆挖掘后,林俊终于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答案——眼前的这个留希科夫在苏联的历史上可是排的上号的叛国者!
历史上张鼓峰时间地爆原因是1938苏联三级国家安全政委留希科夫(三级国家安全政委相当于中将。用西方国家的习惯称呼就是政治中将;但有些资料里称留希科夫为政治大将,这里面有争议,但能够确定的是这个留希科夫掌握了大量苏联的核心机密。)叛逃(叛逃原因有多种说法:有逃避大清洗说,但就是要被清洗,一个忠诚的**战士也是不会背叛祖国的,所以个人认为他绝对是个伪**者。),从苏联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管辖的正面逃越国境进入满洲(为了阅读方便,在有些章节将使用“满洲”的字样。外加一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先不去讨论留希科夫叛逃带来地恶劣影响和后果,在38年7月7日,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获悉苏联新任的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队长向哈巴罗夫斯克的上司了一封电报,建议:务必向香山洞西侧高地部署兵力。(香山洞:张鼓峰东北约十二公里西侧高地,据我们分析是指位于边境线上的前楼山。)
这边的关东军认为,在电报中提出的上述意见。是留希科夫逃亡后苏方重新调整部署地一个前兆。于是关东军把上述电报通报给朝鲜军、珲春驻军以及珲春特务机关,由这几个部门共同监视张鼓峰地区的苏军活动。
到了7月9日这天,在张鼓峰山顶出现了十几名苏联兵,西侧即满洲国一侧的山坡上开始构筑阵地。到7月11日下午,人数已达四十名左右。
715,日本驻苏代办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提出照会,要求苏军从张鼓峰迅撤回。苏联方面答复说:苏军的上述活动是在苏联领土内(对于这一地区的归属,日苏两方各有个的依据,都认为是自己的)进行的,因而拒绝了日方的要求。接着。7月2o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再次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提出要求恢复原状,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概由苏方负责。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地回答是:任何威胁都吓不倒莫斯科。
大本营6军部认为。苏联占领张鼓峰是属于非法越境,于7月日命令朝鲜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根据形势需要。可在边境附近集中朝鲜军所属部队,但行使武力要根据另外下达的命令”。
而接下来就是日苏双方军队围绕高地(这是苏军地叫法,就是张鼓峰,俄语的含义是湖对面地高地)和边上的高地(沙草峰,俄语意思是没有名字的高地,也就是无名高地,位于张鼓峰北方二公里多,高度略低于张鼓峰)反复地进行争夺。
上面的是林俊记忆里的历史。可现在差不多全倒了过来:1937年15日上午,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的观察哨现在张鼓峰山顶+左右日军。他们在山顶东侧即苏联一侧的山坡上开始构筑阵地。当地驻军立刻将这一情况向位于哈巴罗夫斯克的远东军区司令部汇报。
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我们常提到、也相对熟悉地远东方面军是1938年7月1号以后:即将这一情况通报莫斯科,斯大林立刻命令驻日大使向日本外交部出照会,要求日军迅从张鼓峰撤出,但得到地答复是:日本的上述活动是在己方领土内进行的,因而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斯大林按照自己的一贯风格,没有再和日本唧唧歪歪,直接给布留赫尔去一份电报:立刻夺回被日军非法占领的土地,务必趁此机会给日军一次重大打击,切实保障边境安全。
有了斯大林的明确指示,日上午苏军就以两个步兵连了张鼓峰,而第二天日军又卷土重来,派兵击退苏军,重新占领该高地。
这下日军是桶了马蜂窝了,布留赫尔元帅大举调动部队,准备动用两个整编步兵师、一个独立机械化旅外加这一地区的所有航空兵的兵力大举进攻。由于边境区域的交通并不方便,大部队的调动集结需要时间,从9月17日起,苏联的边防部队就一直在和日军争夺张鼓峰,阵地反复易手2o几次!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这个对手不好对付
责人,也就是苏联在远东地区清洗工作的总负责,而且他还负责远东军事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掌握大量机密。
莫斯科的亚历山大现在是这个留希科夫的顶头上司,但他并不是亚历山大派系的人,可以划分到叶诺夫一系。如今叶诺夫早已被林俊你和亚历山大送上刑场,这个留希科夫也已经没有强硬的靠山,而且林俊估计留希科夫的叛逃和叶诺夫的垮台也有间接的联系:不仅时间方面对得上,而且很多资料显示这个留希科夫也是个屠夫,和他的原顶头上司一个作风:他在远东地区任职一年多时间里,亲自负责逮捕的人约有三千人,全部远东地区逮捕人数约二十万人,其中被处决者过七千人。
而具日本参谋本部后来显示的记录,留希科夫在叛逃后有这样一段供述:他之所以逃出国外,是因为他本身已面临被清洗危险。具体一点说,内务人民委员会上层领导人受斯大林“清洗狂”的影响,过于敏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搞掉和他同等地位的各地区领导人。恰好在这时,他在莫斯科的朋友给他通风报信,提醒他“注意安全”,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出逃。应该说他的嗅觉非常敏锐,就是在他出逃后的一个多月后,叶诺夫被赶下台。
但林俊还有个疑问:是留希科夫闻着了叶诺夫要垮台地消息才叛逃。还是因为他的叛逃而导致叶诺夫的垮台?还好林俊不会去花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怀疑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林俊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永远会是个解不开的谜团。
亚历山大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开始大规模撤换内务人民委员会在各地区叶诺夫一系的领导人,是因为林俊和他两人认为还是暂不动手为好,等亚历山大稳定了莫斯科的情况再腾出手来处理地方地问题,而且就是要换也只换部分人员,免得斯大林又有什么猜疑。
“看来这里的事情结束后。要立即通知亚历山大开始撤换工作,是动手的时候了。”
林俊想的“动手”可不是杀人,而是在地方上换上亚历山大的人,眼前的这个留希科夫将会是第一个被赶回家养老地家伙。“现在不适合流太多的血,以后可以慢慢清算。”
林俊清楚,这个留希科夫手上粘的同志们的鲜血绝不会少。但比历史上相比会少很多:一是他被派往远东的时间不长,第二就是亚历山大上台后的一系列手段就是远在远东的留希科夫也是应该很清楚的,叶诺夫的那一套他也应该收敛了很多——留希科夫不是傻子,他应该懂得看莫斯科的风向标。
林俊最恨叛徒——既然历史上你是叛国者,那我让你连成为叛国者地机会都没有!
现在林俊不会对留希科夫动手,甚至还需要关心一下内务人们委员会在这的工作情况:“留希科夫同志,这军事方面地情况我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想再了解一下这边地肃反工作开展的怎么样?”
林俊的语气完全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虽然留希科夫的军衔比自己高,但权利与和中央的关系让林俊的这种态度变得理所当然。更不用说现在的内务人民委员都要听他地——这是全苏联高层都知道的事,而且斯大林最可能地接班人就是他。
“安德烈同志。按照内务人民委员亚历山大同志的最新指示,我们已经将原来逮捕的嫌疑对象进行重新甄别。在工作中抛弃了原来叶诺夫集团的那一套工作作风。在甄别时现原来的一些案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着手进行整改。请您和亚历山大同志放心,我们一定不折不扣的完成中央分派给我们的任务,做好远东地区的政治工作。”
“这个老油条,风标转的倒是快。”
“很好,现在远东的情况比较特殊,情况你也清楚,在工作上亚历山大同志对你还是放心的。现在满洲和朝鲜方面的日军咄咄逼人。你更要做好远东的军事情报工作。你也是老同志了,很多方面还是我学习的榜样。”
“安德烈同志客气了。您在中国获得的巨大功绩在这里的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