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还在死命往前冲。投掷距离也就是三四十米,在进攻时这个距离有时间投手榴弹还不如直接用冲锋枪把对方打成蜂窝,如果是敌人在直射火力打不到的位置,那也就可以说弹片也基本飞不到自己这边。
如果是边打边冲、缓慢推进,投出手榴弹后人的条件反射就是找隐蔽,最重要的是没人会站到显眼的地方投手榴弹:要是有人这么做,那几十米外的敌人不需经过考虑就把他打成蜂窝——这点又说明一个问题:他在潜意识的动作中已经将自己的身体处在隐蔽的位置。
如果双方打疯了,那还有谁在乎自己会不会被子弹打倒,更不用去担心自己投出的手榴弹的弹片。
防御和进攻的界限在这里是不明显的。
林俊提供给设计师的那张67式手榴弹图纸有两种选择:同,第一种完全就是67式的翻版,但第二种在弹体的
与Rgd…33的外部构造+=B的弹体(它的“脑袋”,柄还是木头。),不同于67式手榴弹的铸造弹体,而是用刻有预置槽的钢板卷成。两种设计都可以在弹体外面套上用Rgd…33技术制造的附加破片
后一种设计适合大型军工厂“自动化“生产,后一种就是家庭作坊也能造,也不会浪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
“我到时候要知道几种设计大批量制造的预计成本、工时和杀伤能力综合报告,还有与现有的Rgd…33合性能的对比。
林俊还给技术员们一份文件:“这是试制命令。”
林俊不是军阀,苏维埃试制军工产品需要审批,因为生产是有计划的,还好他抽屉里就有一大叠审批表,试制单兵武器只要林俊自己签字就可以,他有这个权利。
214上午,林俊借了阿尔希波夫嘎斯轿车送妻子去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报到。今天他和所有参谋都是一身便服,为的是不显摆,再说公车私用也不光彩。原本他只想自己开参谋们的专用车送妻子,但参谋们都要跟来,说是为了长的安全,林俊也就没有坚持。前段时间自己原来的那辆嘎斯已经归还,因为斯大林又分配给他一辆进口的“帕卡德”高级轿车,这可是苏维埃都没有几辆的好东西。斯大林对这个爱将实在是太溺爱了,要知道连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中间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档次的座车。自己的座车太显眼,结果害的林俊常常去借老大哥的专车。
从妻子那得知,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原本是莫斯科大学医学系,3o才独立出来,但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之一,而进修班的导师尼古拉…尼洛维奇…布尔坚科是~是在战斗损伤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
其实林俊见过布尔坚科,当初给林俊体检的医生里就有他,只不过林俊那是看这些医生很不爽,根本就没去记他们的名字,更没兴趣了解他们到底是哪科的专家。但现在是不认识都不行,原本还想低调处理妻子进修的事,没想到布尔坚科已经在等着自己。
其实一大群具有军人气质的军官(虽然没穿军装)陪着一位漂亮的女军官来医学院已经很显眼,只是现在林俊已经习惯这样的排场才没感觉。不过在布尔坚科陪同下参观了医学院和它的附属医院(进修学员大部分时间将是在医院里实地学习)后,参谋们现自己今天实在是来对了:林俊的参谋有几个都快三十,可没一个有老婆,而医院里漂亮年轻的女医生、护士和实习的女大学生多如牛毛!
对于工作参谋们个个都是老手中的老手,“契卡”的训练包含了方方面面,怎么和女性打交道他们也会,只不过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给自己找老婆——估计这也是军人的一种悲哀了!
还好林俊知道什么叫做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一看医院的情况就和参谋们说:“有时候我没时间给卡娅送东西就你们来送,明白吗?!”
废话,手下当然明白,而武金斯卡娅听到丈夫的话也是微微一笑,她也知道林俊话里的意思。而参谋们对于长“奉旨找老婆的命令”更是举双手赞成。
“我说同志们,其他小伙子在你们这个年龄小孩都一大堆,是该找个老婆了,以后大姐会帮你们的。”武金斯卡娅比丈夫的参谋年龄都大点,以大姐自称也没错。
听到她的话,参谋们就差没喊万岁!
参观后大家在布尔坚科的办公室坐了会,而林俊也顺便了解了一下现在的野战医疗情况(布尔坚科当时已是军级军医)。当得知现有的战伤抗菌处理用的是磺制剂时,他问:“我们对抗菌素的研究有多少?”
布尔坚科不仅是外科专家,也是药物专家(事实上他就有这么厉害。),“真没想到安德烈同志能说出这么专业的术语,让人惊奇!知道这个的人很少,就是医生也没几个了解内情。说实话,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刚刚开始。”
“看来契卡该为抗生素的研究出点力了。”林俊想,1942年美国才开始批量生产青霉素,而目前它还在探索阶段,苏维埃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奥地利,我一定要去看看!
俊带来了最新的欧洲局势情报。
“安德烈,上次你特意关心过奥地利的情况,我们手头有个情报估计你会感兴趣,昨天刚刚得到的。”
林俊接过伊博斯手中的文件夹,只是大略的看了一会就放下,“看起来德军很快就将进入奥地利境内。”
“具我们的情报德军已经在南部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部队,随时可能会进入奥地利。从许士尼格(奥地利总理)的反应来看,预计现有的奥地利军队根本不敢对德军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做出有效的实质性反应。”
情报显示在212,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山自己的山庄宫殿里接见了许士尼格,具体的会谈内容不得而知,但从这个可怜的奥地利总理的后续行动看,他已经向希特勒屈服。
“伊博斯,我能想象这次会见的具体情况。”林俊装出点高深莫测的样子。
“呵呵,那里是希特勒和纳粹党的老巢,我们能得到的这些信息已经是付出了全力,很多事情也只能靠猜测。”
伊博斯一口“你不妨猜猜看”的语气。
“希特勒一定做好了暴风雨一般的准备欢迎倒霉的奥地利人,他会对着许士尼格大吼:天啊!你到底在想什么?我生为奥地利人,受命创建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你却来挡我的路!我要踩死你!”
“哈哈,安德烈,你没去当一名话剧演员实在是可惜了!”伊博斯是被林俊的语气和动作逗乐了:刚才他是模仿希特勒在会见许士尼格时的动作和语气,而座位上的伊博斯成了倒霉的奥地利总理。
“呵呵,现在该行太晚了。有时候也要活跃一下,每天老是你们那样正经八百的工作,人会老得快。”
“我们那要是常来你这么一下,估计很多同志会的心脏病的。”
“关起门来吼两句也无所谓,又不是让你在过道里演话剧。对了,我认为希特勒一定会让自己心腹将领去恐吓许士尼格,让他知道德军的战备情况,三板斧吓死他。”
虽然不知道林俊说的“三板斧”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伊博斯还是能猜出点味道:“要真有这个安排,那扮演战神角色的一定是威廉…凯特尔。”伊博斯有些惊讶的说,“文件里有件事没写:在211日,凯特尔离开柏林,具体行程不明。这么来看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去了上萨尔茨山!”
对于凯特尔的去向林俊不可能知道,也没空去了解,但他对于这次会见,除过当事人以外,林俊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了解详情的人:也许在十多年后斯大林同志也会了解当时的情况——因为前世的林俊看过解密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专门提供给斯大林参阅、关于希特勒生平的资料,而里面就有关于这次会见的详细描述。
因为解密资料的供述人是希特勒的管家海因茨…林…京舍(希特勒对这这两人的最后一个命令就是焚烧他。体。),所以林俊所知的情况应该是正确的。
“希特勒一定会将凯特尔打扮得像战神玛尔斯,全副武装,能戴上家伙饰件都戴上。希特勒会当着可怜的奥地利人的面问凯特尔德国在边境上布置了多少部队,还会问:根据侦查,敌方的部队情况如何?卡特尔一定会鄙视的回答:不值一提,我的元。”
“凯特尔只需要一个战神般的亮相,许士尼格就完蛋了。”林俊两手一摊说。
看到伊博斯没有回答,但在笑,林俊突然觉察到一丝怪异:“巧合,纯属巧合!我现在不就是个东方版的战神玛尔斯!”林俊心里想。估计伊博斯也是突然之间联想到这个,所以没有表表言论:要是林俊误解可不好。
、、、、、、
中午,兰德斯科奇现自己的长在对着一张欧洲地图呆。
“长,中餐是给您送来还是去餐厅。”
“兰德斯科奇,你对奥地利和它的历史了解多少?坐下说。”
“还行,基本都了解,契卡受训时进行过强化训练。”兰德斯科奇知道,每次长问这种比较特殊的问题总会生点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林俊送走伊博斯后,自己的思绪老是陷在奥地利的问题上——不是现在奥地利的局面,而是上辈子对它的感觉。
“你去过奥地利吗?”
“是的,35年夏天
趟,当时是作为一个工业代表团的随员。说实话,I们一点也不友好。”兰德斯科奇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因为林俊的语气是在问一个他没有到过的地区,而不是那种军事化的问话。
“很多年以前我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就是到莫斯科看看,但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是现在的样子。去年夏天我一个人去过趟红场,就在红场边的椅子上就坐了一会,结果有好多参观红场的新兵同志过来表示问候。”
“以前我也去过,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新兵在红场向军官表示问候已经是种惯例,我刚获得军衔的时候也这么干过。”
兰德斯科奇能够体会到林俊的感受:到莫斯科一趟是很多苏联人的梦想——这么大的苏联,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莫斯科的。但他不可能知道林俊的话中的真是含义。
“第二个梦想是能去亲眼看看埃及的大金字塔,最后一个梦想是坐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农庄的露台上,看着眼前的山谷与远处的雪峰吃一回早餐。呵呵,这个想法是不是很没营养,有些资本主义的堕落。”
“我不会这么认为。长,我在奥地利就吃过这么一回早餐,说实话感觉很不错。”
“可惜,我还没这个机会,要是以后有机会再次去奥地利你做我的导游。”林俊说,“也许以后我们会有机会到巴伐利亚林山猎鹿。”
一看兰德斯科奇脸色有些奇怪:“我知道那是在德国。不说了,走,去吃饭。”
刚才林俊的三个梦想是实话,第一个梦想他在15岁那年+。但前世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是现在这样,可后两个梦想没想到两辈子都还没有实现。
对于陌生的奥地利林俊有种特殊的情感,最大的原因有可能是儿时看过的两部电影:《音乐之声》和《茜茜公主》,电影里唯美的奥地利乡村景色让他无可救药的迷上了奥地利,迷上这个未曾踏足的国家。
生活的压力和快的节奏让人常常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隐藏一段时间,如果让林俊选择,萨尔斯堡附近的山区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音乐之声》故事生的地方。
电影是按照现实改编的,如果电影就是现实,那美丽的玛利亚和冯特拉普上校现在有可能正打算着结婚的事,只不过很快他们就要想办法怎么离开奥地利。
对于奥地利与德国的关系,林俊还没有自己的参谋们了解,只知道它们之间的历史非常复杂且纠缠不清。当年奥匈帝国的版图大的吓人,而德国不过是个新兴的国家,所以在“旅游“的概念上他才会把巴伐利亚的林山揉捏到“奥地利”的概念里。
奥地利,美丽的茜茜公主,只不过真人已经死了几十年,而罗密…施奈德(电影茜茜公主的扮演着)现在还在她妈妈的肚子里。
不得不承认当年西方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茜茜公主》曾经迷倒了一大批影迷,很不幸,林俊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跑到奥地利山区吃顿早餐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点上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对于林俊都一样。上辈子学生时能常常出国已经很难得,但去趟奥地利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有钱也不行;等到能去奥地利旅游,林俊已经是一名军人,私自出国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现在自己有钱更有权利,但自己的身份让自己的梦想成了暂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名苏联高级军官去奥地利旅游?那还不如去美国白宫找罗斯福喝茶来的现实。
林俊喜欢旅游,前世今生都一样,但目前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在不可能去周游世界,还有更加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
一顿中餐吃的有些心不在焉,脑子里的事还挺多,而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又老是出来打岔。
“古谢夫,你去安排一下,明天我要去趟哈尔科夫。”
“是,长。”
昨天费科奇诺夫和斯诺尔尼克已经去新的岗位报到,古谢夫已经正式成为林俊的机要参谋。哈尔科夫的T34生备部第一副政委管的就是新式武器的生产和列装,是该去那看看。
回到办公室,桌子上的地图还没来得及收起来,看着上面标注的符号:“奥地利,我一定要去看看!”
第一百四十八章 红色巨锤——战争之神
出前往哈尔科夫命令的林俊在半小时后就收回了自己因为他现自己这次出门视察不可能只去一趟哈尔科夫:上报上来的文件还有几样都需要自己处理,哈尔科夫只能是这次视察的最后一站。
“这次要绕***,先去高尔基,然后是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最后再去哈尔科夫。”
听到林俊新的安排,古谢夫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虽然刚才他已经花了点功夫预定前往乌克兰的火车。“长,需要先同志当地部门吗?”
林俊要去的几个城市都是苏联的重要军事工业基地,古谢夫知道这一圈下来有的自己好忙的。
“不用,我喜欢搞突击检查,第一站是高尔基的第92兵
“我立刻去安排。”
1o分钟后古谢夫又出现在林俊的办公室,“长,今晚~往高尔基的列车,您是今晚出还是明天。”
费科奇诺夫告诉过古谢夫,安德烈同志做事喜欢雷厉风行,从今天的命令里显然能够感觉到林俊急于前往视察地点。高尔基市距离莫斯科也就5oo公里,乘坐夜班火车明早就能到;如果是明天的火车出那要到后天才能进入实际工作——这不是林俊的风格。
“几点?”
“晚上七点。”
林俊看了下时间,现在才下午1点,还有六个小时。
“就晚上出,一小时后会趟茹科夫准备一下。”
自己担任现在的职务时间不长,很多文件还是在交由下面的班子和装备部长处理,林俊是个人,精力有限,要是什么地方都要管,每天工作24小时也来不及,而且大部分装备他根本不懂,为了避免挥,很自觉的没有去乱插手。但由于自己一直关注于红军直接压制火力装备的研究情况,这新式炮兵装备的所有文件必须经由他签字才能通过。
苏维埃最重要大的火炮制造基地在列宁格勒,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却在莫斯科东面的高尔基、彼尔姆和伊热夫斯克——由瓦西里…加夫里洛维奇…格拉宾领导的高尔基格拉宾设计局和费多尔…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领导的彼尔姆的第172炮兵工厂试验设计室是苏维埃身管火炮作重要的研机构。这段时间两处都有新式火炮的试验资料送到装备部,“看乏味的数据不如看实物”——这是林俊的习惯,而且这些火炮都是林俊曾经熟悉的型号,需要去关心一下。
格拉宾和彼得罗夫在苏联火炮的研究历史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两人后来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二战中“批量生产”的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是格拉宾领导下的研究成果,它应该是二战中同类型火炮里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从卫国战争一开始就伴随红军,最后一路打到柏林,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用它好好的教训了联合**;彼得罗夫设计室的成果——m…3o(也叫做1938)122米榴弹炮绝对是苏军炮兵压制火力中的级主力:反坦克、火力压制、攻坚,没一样它不行的。
林俊喜欢苏军的炮兵战略,火炮“战争之神”的美誉不是盖得:在那年月谁的火炮够多、威力够大、射程够远、打得够准,那他就是老大!苏联红军一贯的战术就是先把你轰得焦土一片,再让装甲洪流来个大纵深推进——二战德军对红军的炮兵战术最有资格表意见:相比红色巨锤排山倒海一般的炮击,西线的炮击就如同是毛毛雨。在卫国战争后期红军常常会在突击方向每公里战线正面部署2oo3oo身管火炮(注意,这里面不包括迫击炮。),一个战役集中几万门火炮那是司空见惯,这样的火力压制密度是其它国家做不到的。
攻坚时房子里有狙击手怎么办?大楼里的守卫的敌军顽抗怎么办?简单,只要在报话机里喊一声,炮兵同志会把152米重炮直接拉到目标跟前,直接瞄准一顿猛轰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步兵同志用生命去冒险。
作为大炮兵主义
支持者,高尔基和彼尔姆的火炮研究工作自己必须要而去伊热夫斯克还有另一个目的——因为现在它是苏联最重要的轻武器研究制造中心之一,历史上更是a47的:
林俊绞尽脑汁绘制的a47图纸也:_注意它,但a47的美妙情结不断折磨/。枪必先有弹,这点林俊不用担心: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总装备部第一副政委试制m38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命令,枪弹设计部:间将全**纸押运伊热夫斯克,那边的设计师同志正在全力试制。
到了战争时期别着手枪上前线视察部队?那不是林俊理想的情况——背着a47才放心,也更能体现出军
、、、、、、
217日上午九点,莫斯科出的列车抵达高尔基。车站外大雪纷飞,站台上出现四名红军军官——有点情况让车站工作人员很不解,照理会有汽车来接这些军官,特别是其中一位明显是高级军官,但车站方面根本没有接到将有重要人物抵达的通知。
“长,我去借辆车。”列昂诺夫放下手中的行李箱说。
“恩,不要给车站的同志添太多麻烦。”
麻不麻烦不知道,但1o分钟不到一辆汽车就出现在几人过这车的类型有点出乎林俊的预料。
高尔基火车站可没有专用的轿车,只有几辆拉货物的卡车。当列昂诺夫出现在值班站长面前,出示自己“契卡”的证件和说明借车一用的来意后,值班站长以创历史记录的效率汇报站长,并向列昂诺夫说明车站车辆的情况。
车站的条件列昂诺夫清楚,整个苏联都一样,但要安德烈同志乘坐卡车去兵工厂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还好还有另一个选择——车站的车库里还空着一辆经过改装运输邮包的嘎斯小货车。
“邮政车”让林俊感觉十分好笑,因为他想到了电影《虎口脱险》里的情节,没想到自己还要当回邮件。
“很好,同志们,这坐邮车的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邮政车”再怎么着也有个金属制的车厢,在这大雪天总比蓬布的货车舒服。为了尽快抵达第92兵工厂,开车的是车站的司机,小个子的驾驶员同志多年以后还常常自豪的和人提起这件事:“当年我可做过安德烈同志的司机!”
能让他如此自豪的安德烈同志当然只有林俊一个,不过等到别人问:“你和安德烈同志说过话吗?”
“当然,安德烈同志还感谢我来着!”
驾驶员同志说的是实话,林俊会向每一位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同志表示感谢,只不过驾驶员同志关于和他聊天有多愉快的“吹牛”纯属虚构,因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是列昂诺夫,林俊是装在铁壁货箱里抵达的兵工厂。
任何时候不能与自己的长隔绝开——这是林俊参谋们的第一信条,而那种嘎斯小货车副驾驶位置只能坐一个人,林俊只得坐在装邮件的空麻袋上。
邮车半个小时后才抵达兵工厂,在大门门岗处就被拦了下来。
“先不要向上面汇报,工厂同志先带我们参观一下工厂。”
林俊想从一般工作人员那里了解目前军工企业的情况,而不是领导们的汇报——从工人那里听到的和从当官处了解的永远会有分别,在苏维埃也一样。
古谢夫最后一个走出值班室,“这不光是装备部长的命令,我在这里也要求你们暂时保守秘密,我想同志们能明白这点。还有,把我们的行李放好,我不想其他人看到。”
装备部长临时视察,下面的同志可能会违反命令想厂里汇报,如果是这样林俊到时候也不好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