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俊现在的身份刚好管着红军所有与装备有关的军工企业:生产他能管,而且他的头衔更能管政治方面的所有问题。
第一副政委都已经下达命令,后续手续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会回去照办就是,没得商量。
一长溜汽车开出车站站台(这点不奇怪,军工厂的汽车一般都可以直接驶入站台,大家都一样,上辈子林俊去小叔那就多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不用说是接重要人物。车里科什金坐在林俊旁边,而马克萨廖夫坐在副驾驶位置。
一路上两人不断向林俊介绍工厂现在的生产情况。“马克萨廖夫。现在T34每个
“目前还刚刚是起步阶段,不包括以前的样车,一月份我们生产了85辆,上个月有15o下线。”
“还有多少生产潜力可挖?产量还是太少。”对于这样的生产度林俊是不满意的。
“目前只有一条生产线,我们正在组织人力建设第二条生产线。”
“我们要让其它制造厂也加入生产T34,,需资料做好备份,最晚到年中我们会让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生产T到时候你或莫罗佐夫需要去斯大林格勒支援一段时间。”
这是总装备部前段时间已经拟定的方案,只不过还没有实施而已。
“您放心,我们一定做好准备。”
“安德烈同志,现在我们有个大麻烦,就是所有军区都来电报,希望自己的坦克部队换装新式坦克,可国防委员会还没有任何这方面指示。”厂长同志一脸苦瓜像。
“我们那也一样,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新式坦克太优秀了,所有人都想最先装备,连伏罗希诺夫同志也为了这个对我过牢骚。再等几天,很快就会有明确的指示。”
其实哪些部队最先装备新式坦克林俊早就有自己想法:列宁格勒军区、西部特别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是第一批,这几个军区将会最先需要T34可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小视。照理这个烫手山芋应该由伏罗希诺夫和布琼尼两人去决定,但斯大林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也征求过林俊的意见,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命令,事情就这么杠着。
军事委员会的头头们都知道哪些军区最先需要新式坦克,但斯大林不话,加上各军区的司令员们又是争得你死我活,个个一副你不给我老子就和你玩命的架势,结果布琼尼还是去骑他的马,这老家伙奸猾着——他也想莫斯科军区第一批装备T34,物,还没有其他司令员那么迫切渴求新式坦克,而且以自己元帅和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身份去争也容易落下话柄。好装备最先保护都,身兼莫斯科军区司令员的布琼尼很清楚这个惯例,干脆躲起来装大度。
伏罗希诺夫也不来参合,反正斯大林都还没表态,他是乐得清闲,免得让斯大林认为有他袒护或偏爱西部某个军区的嫌疑。
怪现象就这么出现了,新装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而部队就是接受不到,装备部和工厂都被各军区来的电报淹没,可国防委员会不话谁都不能动,而国防委员会却又在等斯大林的意思。
“该死的和平时期,办事就是这么妮妮歪歪!”想到这林俊就烦,还好斯大林已经给了他点风声,这个月就会有决定出来。
“我说马克萨廖夫同志,我们这是去哪?”
林俊感觉这行车线路有些问题,不是上次来的时候去工厂的路线。
“呵呵,安德烈同志,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大礼,过会您就明白了。”
车队行驶了半小时后林俊才现大方向还是对的,只不过这是前往工厂附近的坦克试验场。
抵达试验场的林俊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列列崭新的T34排列在;息!
“安德烈同志,这就是我们的T34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无敌的T34
克给于步兵的压迫感是与生俱来的,更不用说面对的克组成的巨大方阵,虽然没有开动,但已经给人压倒摧毁一切对手的信心,因为这是苏维埃的T
“安德烈同志,所有量产T34部装备最新式F…34(mode138口径身管坦克炮,备弹75,前机枪和并列机枪各为一挺dT机枪,高射机枪为最新式的大口径机枪(就是dsh“德什卡”机枪。),7。62米机枪子弹备弹39o6,高射机枪备弹,所有坦克配备电台。指挥型坦克因为增加了一部大功率电台,主炮弹药减少为71,其它性能和普通型完全一样。”
马克萨廖夫自豪的像林俊介绍工厂的杰作。
“很好,很好!”
眼前的这些坦克除了高射机枪还在附近的军械库里没有安装外,其它附件全部安装完毕,包括车后部的“特色”附加邮箱。
“前段时间我可是都听说了,为了给它们配上合适的武器,你们可把乌拉尔方面的同志催的鸡飞狗跳!”
高尔基和伊热夫斯克的设计师们为了设计生产性能可靠的坦克炮和高射机枪没日没夜的工作了大半年,林俊视察时已经从那边的同志那里清楚的了解了那时的状况,特别是捷格加廖夫的设计团体为了拿出合适的大口径机枪,所有人都瘦了一圈。总设计师同志地脑门上地头更是少了一片。
一听林俊的话。科什金说:“其实不光是我们,列宁格勒方面的同志也是急着要装备,让那边地同志们辛苦了。”
这科什金也变得精明。把责任往列宁格勒一推,但他说的也是实话:基洛夫工厂的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为了给自己的重型坦克找能凑合的坦克炮,那是通过他的岳父伏罗希诺夫直接向坦克炮研制单位施加压力!
按照原定计划,如果主炮研制度跟不上总体研制工作,加农炮。于在火力要求方面更高,无法用3o。5身管的坦克炮凑合。完全是等米下锅情形,对列宁格勒方面而言更要命的是——重型坦克的研究度已经远远落在T
没办法,动机的主动权在去年年中前一直拽在哈尔科夫手里,加上这边科什金的设计团体不要命似的拼命工作,在去年11月完成了所有测试,而T34性能出了苏联高层所有人地想象,而那时奋起直追的科金的样车才刚刚下线,如果不是考虑到国防人民委员的因素。有些人都想提议取消重型坦克地研制和生产计划,全力生产T这所有不利的因素导致去年伏罗希诺夫三天两头往高尔基打电话询问坦克炮地研制进度。
还好,高尔基和伊热夫斯克方面总算不负众望。及时的拿出了能用的产品,这才皆大欢喜。
“安德烈同志。我们用现有的反坦克炮做了充分的实验,除了毫米坦克炮能在较近距离击穿T34正面装甲外,45米反坦克炮和西边国家装备的37毫米47毫米反坦克炮在甲,而我们的F…34可以在最大交战距离。u
“我说马克萨廖夫同志,那也要打中才行。”林俊可不希望同志们被手中划时代的装备冲荤了头脑。
“安德烈同志,不是瞎说,T3415oo离上的坦克目标的命中率还是不错的。”
15oo米,那已经出了3o代一般坦克炮的最大交战距离,在这个距离上那些小口径反坦克炮基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就是到了二战最激烈的时候,坦克的标准交战距离还是在米之内,最多的战斗就是5oo左右。今明两年德军将会研制装备他们的5o毫米和75毫米反坦克炮,但性能还军5o毫米反坦克炮在各距离的穿甲能力,但在5oo米以外T34它应该是免疫的,只有75毫米反坦克炮会对T34成威胁,不过就是到41年,德军主要装备的反坦克炮还是37毫米的货色,只有部分5o米,在T34面前它们基本就是废物。
“只要保证T34通常交战距离持有绝对优势就是胜利,我没指望它能挡得住德国佬的88毫米高炮。”
“我们也知道德军为它们的18型高炮研制了穿甲弹,这格勒同志的设计指标了。”马克萨廖夫风趣了一把。
现在的T34能完全凌驾于西方任何坦克,等到交战的那一天一定会让苏维埃的对手终身难忘,而且一条生产线就能一个月下线15o辆,这是其它国家现在想都不敢想的生产效率,它的制造工艺太容易了。
“T34冲数量淹了你!”
“我们原有的BT…7生产线怎么样了?”
“生产数量已经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到今年年中将全部停产,将所有力量集中到T34生产上。我们已经囤积了足够的原料,但如果按照现有的配给量,就是第二条生产线启动,到年底时我们只能保证每月2oo25o的产量。
厂长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现在的生产数量是基于去年开始的原料囤积,而和平时期供给给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地原料无法喂饱两条全力开动地生产线。
“我回去争取配额,你们先做好准备。到时候有你们忙的。”
历史上~。
括T34…76型,光T34…85的产量就过一万八力可不担心过剩。只怕原料不足。
交谈了一会,一群人走进坦克群,林俊看到第一排地坦克上有很多在炮塔上书写了一些口号,最多的就是:为了苏维埃!为了列宁同志!一类,还有些坦克上用油漆写着苏联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名字——这就是苏维埃坦克特色。
“苏联英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号!”林俊睁大双眼,看着眼前这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坦克呆。
“我说同志们。怎么把我的名字也刷上了?!”
刚才已经看到了“斯大林号”,“加里宁号”,“伏罗希诺夫号”——,
“安德烈同志,您当然有这个资格,您可是我们苏维埃唯一一名两次苏联英雄,将来驾驶这辆坦克的坦克手一定会为自己能驾驶以您地名字命名的坦克而自豪!”
同志们的“奉承”话让林俊的脸有些热,这感觉真是怪怪。以前在阅兵式时也见过书写有各种口号和人名的坦克。航空兵里也有为飞机书写人名与口号的习惯,但看到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坦克还是一下子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
其实林俊是不习惯这个惯例而已,其实现在的苏联已经有些城市地街道和学校、集体农庄用它的名字命名,只不过这些情况他没去关心。因为当时他不是在西班牙就是在中国,不知道而已。
这时身后的人群中出现了四名身穿坦克手制服的人。林俊一眼就认出这些同志都是去年自己地坦克驾驶“教官”。
“安德烈同志,请您上车。”马克萨廖夫递给林俊一身坦克兵服。
换了制服的林俊钻到了炮长地位置,现在他已经不是去年刚来时的菜鸟,一会功夫就熟悉了T34长的操作程序,只不过T34的内部空间只比BT…7好
隆隆开动的T34不输于BT快坦克的度和备号靶标,5oo距离连射三穿甲弹,和去年一样又是命中,而后来的两高爆榴弹采用的也是直接瞄准射击,将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
满是硝烟的战斗室里充斥着射药的味道,一边的风扇快的排除有害气体,没有炮管抽气装置就是这样的战斗环境。T34保证最基本的战斗性能的同时,放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没有炮塔吊篮(现代坦克战斗室里的人都是处于吊篮内,座位会随着炮塔转动而转动,以保证任何时候人都面对炮口指向位置。),只要炮塔一转动,里面的三个人都得跟着转圈——西方的有些人就是用这点来取笑T34,说里面:
没有炮塔吊篮就意味着坦克乘员更需要行动一致,不然容易出危险,被转动的内部钢铁构建打到可不是好玩的,但——“坦克又不是高级轿车,多转几圈就转几圈,能打垮敌人才是硬道理!”不设计吊篮就能节约生产工时,这非常重要。
钻出“安德烈号”的林俊站在炮塔上俯视人群表一通即兴演讲:“同志们,这就是我们的T34:4英勇的苏维埃坦克手将用它去赢得战争!”
、、、、、、、
回到183厂区已经是晚餐时分,没有去年来时的事故打扰,加上新式坦克的研制成功,同志们的情绪是高涨的。林俊心情更好,这T是自己花了大力气保驾护航才生产出来的。
但林俊还没有被新式坦克的成功研制和投产冲昏头脑,最好的坦克也需要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挥出最大效率,而且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如何做到保密,以防西边的对手不了解这种划时代的装备。
历史上德军直到苏德战争开始后才知道苏联有T34B坦克,才出现“T34冲击”。u。的存在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能出现在任何阅兵式上,配备部队后要做最高级别的保密,在大战爆前就是参加战斗也要保证没有一辆T34入敌手!”想想容易做到难,有件事现在还让林俊感觉一丝黑色般的幽默:“肃反”也有它的好处,至少那些有通敌嫌疑的人不是枪毙就是被排除出重要岗位,事实上“肃反”最大的作用就是摧毁了所有敌对势利潜伏在苏联内部的情报网,但苏维埃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林俊的参合让肃反规模减小不少,但那些真正的间谍是第一批被逮捕枪毙的,苏维埃已经没有敌人的情报网: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没想到“肃反”也有他的好处!
餐后会议厂长反应了一个问题,一个很快就会出现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伊热夫斯克提供的“德什卡”机枪能装备所有的T34们了解它的产量很难上去,等列宁格勒方面的重型坦克投产后,我们就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口径机枪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德什卡”机枪还要提供给红海军和步兵部队,加上两种新式坦克将瓜分余下的指标,哈尔科夫和列宁格勒谁都没有足够的数量,更不用说“德什卡”机枪本身虽然性能出色,但它还是结构稍显复杂,产量不会太多。
“要是以后大口径机枪数量不足,那就用dT机枪装备一部分坦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高射机枪总比没有好,还好dT机枪产量足够。
第一百五十三章 倒霉的苏维埃第一帅哥
后续的会议里林俊知道了更多关于T34情况,比如换装更大口径的主炮,按照设计指标的要求,科什金已经在设计中做了足够的余量,连炮塔也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只要在防盾等位置进行小改进就可以装上还没有诞生的85毫米坦克炮,这才导致林俊量产T34都是~
一步到位,这很好,只不过导致车重有些比预计的标,突破了三十吨大关,但这样的重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一旦新式坦克炮问世,生产线就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不然光铸钢炮塔的模具和车身上炮塔座圈的重新设计就会麻烦死。
在哈尔科夫视察的第二天林俊接到了亚历山大从莫斯科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让林俊有些吃惊,因为内务人民委员同志的努力,原来将要担任莫斯科军区副司令员的列昂尼德…格里戈里耶维奇任命为内务部直属部队总指挥,这是亚历山大亲自向斯大林要人的结果。
亚历山大的理由很简单:莫斯科军区副司令员都已经人满为患,而他自己还兼任内务部直属部队总指挥和政委,实在是有点忙不过来,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既然彼得罗夫斯基被派往莫斯科,到军区任职很可能没有大做为,这样的优秀指挥官晾着实在浪费,那还不如到内务部直属部队任职,而且从职务级别也是和军区主官平级的。
斯大林同意了亚历山大的请求,他也觉得一个军区三个副司令员实在多了点:这不仅解决了亚历山大地问题。还排除了彼得罗夫斯基有可能被清洗靠边站地危险。更帮“林俊集团”又增添了一员得力干将——进了***再想跑那是不可能的!
亚历山大的动作在国防委员会那边会出现什么连锁反应呢?连个波浪都没出现,那边地元帅同志不过是想让彼得罗夫斯基这个原中亚军区司令靠边站,现在被拉到内务部一边他们也没损失。再说内务部直属部队是亚历山大和林俊的禁脔,国防委员会根本就插不了手,爱咋咋的。
电话缩短了林俊的行程,因为还有两件事迫使他立刻赶回莫斯科:他又被授予奖章,而且这次将是一次同时授予三枚;另外一件事是亚历山大在清查“肃反”遗留的文件时,竟然从一堆文件里给林俊挖了个宝贝——一个已经被关押了快两年。监狱都换了三四个的高级军官,而从他地履历看,这家伙是个智慧才能不逊于彼得罗夫斯基的军官。
“亚历山大,刚才你说那人叫什么名字?”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原来是第五骑兵军军长,师级指挥员。”
“马上把他从西伯利亚给我弄到莫斯科,再在那呆下去会要了他的命的。”
如果现在亚历山大就在自己面前,林俊真想亲他几口。这次捡到的可是个级宝贝!
“我已经把他往莫斯科弄了,估计等你回来就能看到他。这次我让下面开始彻查肃反遗留的案件,免得再出现这类被遗忘的家伙。还有,上次你要我找的那个叫卡拉什尼科夫地年轻人已经给你弄到莫斯科。你是先见见他还是怎么着?”
“不见,直接把他丢到伊热夫斯克的枪械学校就成。学习自动化武器制造,我在那边留了份自动步枪的设计图纸,让他学习一段时间就实际参与一段时间的生产,然后再把他扔回学校系统学习。”
“你还真麻烦,就按你说地办,我会和那边打个招呼的。呵呵,听下面人说这小子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来莫斯科,傻小子一个,就当时特招地。”
被“契卡”的特工抓壮丁一般送到莫斯科,一路上也不告诉他任何信息,不傻才怪:“世界枪王,你就自求多福吧!”林俊也只能这么想:这历史都被自己改动了这么多,要是坐等战争爆,而卡拉什尼科夫再去当他的坦克兵,天知道会生什么事,现在这样填鸭一般的安排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自己剽窃了枪王的设计,不为他做点什么心里好像有些对不住他。
、、、、、、、
那个被关在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是谁?苏联
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历史上遭遇了两年多的牢狱之送上刑场,而且边上就是埋死人的大坑。他边上的军官都被枪毙,对准他脑袋的却是一空包弹,在狱中就是受到任何酷刑他也没有乱咬人和招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
在194o年重新返回部队后,罗科索'。胜利,在数次决定性战役中体现出杰出的统帅艺术,被誉为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都能应付自如的“野战之王”!不仅仅是苏联的史学家,就连西方国家的史学家也对他推崇备至,更有意思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应该是最有女人缘的苏联元帅,长得帅气无比,一生绯闻不断却又是顾家的好丈夫还父亲,但史学家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对绯闻的研究上,这也应该能够表明他在这唯一一个“问题“的处理上还是十分恰当的。
他知识渊博,指挥部队英勇果断、碰到困难能沉着应对,能够吃苦耐劳,工作能力在苏军元帅中屈一指,为人正直、关心部下,在人品方面除了些男女之间的绯闻外无可挑剔,特别是对于最复杂的问题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甚至在某些方面被史学家称为是越朱可夫的军事统帅——“具有朱可夫的有点,没有朱可夫的缺点,也没有朱可夫的权力欲,如果处在朱可夫的地位不会犯朱可夫的错误的军事统帅!”
历史上罗科索夫斯基最光辉的一天是在19456月24日的红场胜利阅兵上,当时他主持了胜利阅兵式,他陪同朱可夫一道骑着骏马检阅英勇的红军的形象永远的定格在史册上。
罗科索夫斯基的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一战时成为一名俄军龙骑兵,1918年参加红军,19年加入为之服务终身的俄共(布),对苏维埃忠贞无二,他不仅是苏联元帅,还在1949成为波兰元帅,担任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这个和他的波兰血统有关,1957年回苏联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然不能说他是唯一一个,但也给他的传奇一生加上了更加传奇的一笔!
史学家将所有能够找到的赞美之词都给了罗科索夫斯基,现在落难的当口出现在林俊面前,还有什么能让林俊更兴奋的?!
政治安全有斯大林和亚历山大在,军事上能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已经有了图哈切夫斯基,加上多名和自己保持关系密切、明显支持自己的军事高层,如果再能将这个在后世在非正规规场合被称为“苏维埃第一帅哥”摇——等到战争爆,这些军官能爆出的能量也许是被誉为最杰出统帅的朱可夫也无法相比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朱可夫的光芒不可能被任何人遮挡,但一个活着的图哈切夫斯基就顶个朱可夫,甚至“红色战神”会做的更出色,更不用说加上个不逊色于他的罗科索夫斯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林俊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朱可夫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加上有太强的权力欲,连胜利阅兵式后全体方面军司令合影时,都敢乘着斯大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